第一章 人物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10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物传略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1769-17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庵东镇志的人物传略,按照“生不立传”原则,记载对庵东有较大贡献和较高知名度的人士共19人。以入志人物的生年先后排序,生年不详或相同者,按照去世或离开庵东时间先后排序。
关键词: 庵东镇 人物 传略

内容

按照“生不立传”原则,记载对庵东有较大贡献和较高知名度的人士共19人。以入志人物的生年先后排序,生年不详或相同者,按照去世或离开庵东时间先后排序。
  岑鹿寿(生卒年不详) 男,又名岑民权、岑仁明、韩昌,浙江湖州人(一说桐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系杭州宓大昌烟行工人。1925年4月,岑鹿寿受中共杭州支部派遣到庵东,以余姚盐场玉顺廒司事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发展盐工马家生、应德和入党。1926年5月,建立盐区第一个中共支部,岑鹿寿任支部书记。是年,岑鹿寿代表宁波地委撰写《余姚盐场报告》呈报中共上海区委。1927年1月3日与郭静唐一起,策动姚北水巡队起义,夜袭驻庵东盐场相公殿缉私盐警。2月,岑鹿寿,以特派员身份领导盐民斗争。3月22日,庵东盐民协会成立,任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浙江省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庵东。
  赵源(?~1929) 男,字虚谷,浙江绍兴人。1918年11月,任余姚盐场知事。1925年,任余姚盐场场长。1916年,余姚场秤放局规定“盐资一律按9.18折支付”(即应付盐款1元,本折1000文,却改为折合1090文,这90文盐民称“洋尾巴”),每年盘剥盐资10万余元。至1927年,累计已有130万余元。盐民屡屡上书请愿割除“洋尾巴”一直不能如愿。是年,盐民协会特派员洪伟邀请场长赵源与廒商多次交涉,召集全场,10多个廒商开会,提出取消“洋尾巴”、按时收盐付款等五项要求,迫使廒商答应盐民要求。同情盐民的赵源当场手书呈报诉文:“有关请愿割除‘洋尾巴’一案,今天征得廒商同意,待转呈运使核准后,再行饬遵..”后又经两个多月,终得盐运使批复,取消“洋尾巴”盘剥盐民11年的不平等“折扣”终被废除。事后,赵源屡遭廒商攻击诬陷,愤而辞职,离庵东,不久病逝于杭州。1930年,庵东民众捐资建造一座塔园,嵌赵源遗像,以资纪念。
  费德昭(1877~1932) 男,又名昭洞,字潜斋,坎墩街道人。土地革命时期浙东武装暴动领导人之一。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光复会会员。1922年,任余姚水巡队队长,保护姚北海上粮运。1927年1月3日率姚北水巡队起义,夜袭驻庵东盐场相公殿缉私营,击毙缉私营队长,缴获全部武器,建立浙东人民自卫军。2月18日率80余人袭击浒山警察所。次日入余姚县城,改人民,自卫军为县纠察队,费德昭任队长,负责地方治安。3月至4月,保护姚北盐、农民打土豪,吃大户,与各地农民自卫军联合,彻底击溃“庵东商民保卫团”反动武装。1930年7月,回姚北重建武装进行暴动。8月,任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在余姚、慈溪等地袭击地主武装和警察所,威震三北。1931年6月29日,在上海法租界杜神父路双桂里寓所被捕。次年6月25日,被害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
  王福瑞(1884~1968) 男,人称王老瑞,长河镇人。1925年7月,遭盐霸勒索殴打,愤而赴余姚,后结识中共党员,开始以补缸为掩护参加革命工作。经常走村串户,发动盐民,宣传打倒土豪劣绅,推翻篷长制度。组织盐民协会。1927年,被选为西二区盐民协会常务理事。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遭勒索350元后获释,流浪在外九年。1939年回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中共领导的庵东特区政府成立后,出任大云乡乡长,积极参加公审恶霸斗争。大军北撤后,再次被捕,遭敲诈大米1500斤获释,后漂泊在外。1949年庵东解放后,任盐民协会委员。1968年病逝。
  马家生(1901~1971) 又名马家申,男,富北村人。1926年3月,结识中共地下党员岑鹿寿,结拜兄弟,并经其介绍于5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境域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马家生为岑鹿寿送信传递情报,组织盐民开会,宣传革命思想,先后发展马炎生、冯亦生入党。1927年1月,马家生与岑鹿寿组织百余盐民,配合费德昭水巡队夜袭驻庵东盐场相公殿缉私营。3月15日马家生带领盐民举行示威游行,敦促廒商篷长发放盐资,米,店开门营业,并开仓分掉张万卿家囤积的粮食。3月22日,盐民协会成立,马家生当选执行委员,并兼任东二区盐协负责人。后发动盐民参加割“洋尾巴”等反暴斗争。7月29日因叛徒出卖,被“省防军”逮捕。严刑酷审后辗转关押至余姚,17个月后获释。1939年,初,共产党员马青率余姚政工队到庵东,蛰伏11年的马家生重回党的怀抱,参加抗日救亡组织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提高卤晶食盐价格请愿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马家生仍以晒盐为业。1954年,当选为庵东盐区第一届人民代表,积极参政议政。1971年病故。
  王文标(1901~1974) 男,河南沈丘人。1931年入伍东北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加入红军第一军团,后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党支部委员。参加平型关大战,荣获二等英模。1945年9月,在军分区后勤部门任管理员。1948年12月,任山东莱州盐务分局岔河场务所所长。1949年12月,王文标随军南下,于1950年3月到庵东,入职浙江省盐务管理局第一分局,任穿长中心场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1952年4月后,任中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庵东办事处业务股长、副主任。1955年5月,改任庵东盐区人民政府储运科副科长。1960年1月,调任浙江省庵东盐业采购供应站站长。后一直供职盐业部门。王文标是境域30余位南下干部中,唯一在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并入党的老红军、老党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审查,被冲击,遭批斗,戴上“老军阀”“老土匪”等帽子,并安置在西一麻袋仓库劳动,直至1974年2月去世。
  皋九皋(1912~2001) 男,江苏阜宁人。1942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随军南下。1953年5月至1954年6月,任浙江省盐务管理局第一分局局长。1954年6月至1955年5月,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专署庵东盐务管理局局长。1953年5月至1955年5月,任中共庵东盐区工委书记。1955年5月至1958年9月,任中共庵东盐区第二书记。1958年9月至1959年2月,任中共光明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1952年10月至1953年7月,皋九皋提议并亲自试验,将“刮泥淋卤”老法晒盐改为“滩晒”新法晒盐获得成功,生产效率提高,盐民劳动负荷减轻,在庵东盐区和全省盐场推广。1954年,皋九皋推行“十天(刮)三梯泥”晒盐方法,使盐民劳动负荷加重,盐产不增反降,挫伤生产积极性。后经中共浙江省委农工部、省盐务管理局、华东盐务管理局检查纠正。1961年9月至1967年5月,任庵东区公所区长。1971年12月退休,1980年5月改办离休。2001年10月病逝。
  薛诚(1916~1992) 男,原名宣纪相,又名宣则友,海南村人。1938年10月,任中共崇德乡支部书记。1939年9月,任中共盐区委员会书记。1940年6月,任中共余姚中心县委民运部长;同年秋,任余姚中心县委委员。1941年7月,任古窑浦办事处主任;8月,任淞沪游击队五支队第四大队总办事处主任。1942年9月,任姚海办事处主任;12月,兼任中共姚海自卫中队支部书记。1943年2月,兼任中共姚海自卫大队支部书记、教导员。1944年,任姚南县办事处财政科科长。1945年4月,任南山县政府财经科科长;9月,任中共庵东特区委员会副书记、特区政府副区长。10月,随军北撤。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物资总局物价基建司任处长。1992年12月,病逝于北京。
  沈忠兴(1917~1985) 男,原名沈永惠,又名沈中心,富民村人。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任机枪手。1941年3月至1945年8月,先后任四明山姚西区、虞东区、沿江区联络站站长。1942年6月,组织庵东青年盐民20余人参与组建“余姚中队”该部后编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1945年10月至,1946年11月,任中共庵东区委、马渚区委特派员。1947年5月,参与四明山主力部队“草茅庵建军”。1948年2月,参与组建“嵊新奉独立大队”。历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排长、余上县武工队副队长、第三支队五中队副中队长、中队长,英勇杀敌,屡建战功,曾一次被捕,两次受伤。解放初,宁波专员公署授其“革命功臣”匾,后两次获四等功。1951年10月,沈忠兴转业至宁波专署公安处,任管教股长。1953年1月至1955年,先后供职江苏、青海劳改工厂与农场,任政治教导员,将转业安置费3000元缴党费。1955年至1963年,先后任青海省交通厅运输工会主席、青海省建工局机修厂副厂长。1963年8月,因战争年代枪伤复发返乡,任县新华书店党支部书记、经理。1983年5月离休。1985年病逝。
  沈一民(1917~2003) 男,又名沈国璋,下一灶村人。193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中共东三乡支部书记。1942年12月,任姚海自卫中队队长。1943年,率队抗击日本侵略军“清乡”。在坎墩烧毛竹,天元截物资,袭击日伪军,歼敌数十人。同年2月,任姚海自卫大队副大队长。1944年6月,任中共浒山区常备队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1945年1月,沈一民秘密潜回庵东,任中共盐区工委书记,搜集情报,发展党员,组织群众截获日伪盐船,并组建缉私队。后率三北自卫总队配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收复浒山、周巷、庵东3镇。8月,成立中共庵东特区区委,沈一民任区委委员兼自卫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二中队队长。开展反霸斗争,主持全区公审大会,宣判枪决盐霸冯金标,深得民心。10月,随军北撤。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炮团教导员,骑兵侦察连指导员。随部队南下后回到庵东。1950年至1953年,在南京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先后任杭州铁路分局人事科长,上海橡胶厂厂长、党委书记。1980年,离休定居上海。2003年,病逝于上海。
  应德鑫(1918~1993) 男,振东居委人,兄弟应德源、应德茂于抗战胜利后远赴印度尼西亚谋生。应德鑫继承父业经营悦源协乳坊,从商诚信厚德,热心公益,至解放时,积累家产列庵东商界三甲,时有“红色资本家”之誉。1956年,公私合营后为私方代表。1958年,应德鑫作为侨眷代表,在广州出席全国侨代会。1959年,在上海出席全国侨代会,并获国务院嘉奖。1961年,任慈溪县浒山酒厂厂长。1964年,出席省侨代会。1983年,出任县归侨、侨眷、港澳属联合会副主席,为侨务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应德鑫是县(市)第二届至第五届、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中1963年当选第五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81年、1984年连任第八届、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4月至1984年7月,兼任政协慈溪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93年12月病逝。
  苗杏龙(1918~1998) 男,三洋村人。1950年参加工作。同年6月,任东三乡乡长。1951年8月,任西二乡副乡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4月后,先后任中共西三乡、东三乡支部书记,庵东盐区技术指导站副站长。1955年夏,苗杏龙经反复试验,历时3个月,改盐业生产中的“高漏”为“地漏”成功。把沿袭几百年的高漏碗从高坨基移至平地,把盐民从超强度的“三挑”(挑咸泥、生泥、卤水)、“七痛”(肩痛、颈痛、背痛、腰痛、膝痛、脚腿痛、肚角痛)中解放出来,劳动负荷减轻一半,成卤量增加50%~70%在庵东乃至全省盐区迅速推广。是年,苗杏龙获国家农业部嘉奖,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分别出席全国轻工业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会议。1960年3月,任东二管理区总支部书记。1971年3月,任东三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4年4月,任县盐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1979年退休。1998年病逝。
  阮鸿鉴(1919~1949) 男,三洋村人。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绍兴盐业运销站站长,抗战胜利后回乡。1946年1月至1948年5月,连任两届余姚县总工会理事长并任余姚县党部执行委员、余姚县参议员。在任余姚盐场福利委员会总干事期间负责盐民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福利事业。主政创建盐工子弟小学6所,学生免费入学,开设盐工医疗诊所,建议围筑七塘、兴建低(塘)庵(东)公路,并奔走呼号请愿提高盐价,力推“千盐石米”(1000斤盐与150斤大米等价),维护盐民利益。阮鸿鉴卓有政绩,口碑较好,盐民称其“爱民、清正的小官”。1947年3月,出席中华民国盐业工会全国联合会第一次会议,被推选为常务理事。4月,参加全国总工会会议。11月,任余姚县党团统一委员会委员。是年,当选中华民国“国大”代表,后因“非直接参加盐业生产劳动,不符代表条件”,被余姚县县长倪永强取代。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亲笔题匾:“鸿鉴君为国争光。”1949年病故。
  孙宗凯(1919~1978)男,山东肥城人。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入伍。1955年5月至1958年6月,任中共慈溪县委副书记、庵东区工委第一书记等职。1957年夏,孙宗凯借鉴外地制造石灰泥板经验,在西一实验场试制沙子板晒盐成功,并在盐区推广。此后30年,沙子板成为庵东盐区主要制盐结晶设备。1959年11月,受党纪错误处分被留党察看一年,撤销党内一切职务;1979年12月,撤销处分。1972年2月,任宁波地区盐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4月离休。1978年5月病逝。
  应钧(1921~1947) 男,又名应延记、应顺良,化名殷康泰,宏兴村人。在锦堂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结识进步人士,阅读进步书籍。“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在家乡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春,就职于浙江战时食盐收运处相公殿盐务所,任仓储员。年末,奉调临海县上盘乡盐务办事处,任屋柱头仓储管理员。1939年春节后,与同事杨淦(中共地下党员)办盐民业余夜校,教书识字并宣传抗日救亡。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盘乡一带开展工作。1940年初,任中共临海县桃渚区中心支部书记,后负责中共桃渚区委工作。1941年,调任台州特委宁波联络站负责人。1942年7月18日在三门县海游镇研头村被捕,受尽毒刑,坚贞不屈。次年6月,经组织营救出狱,重返,上盘乡开展工作。1944年秋,到达抗日根据地四明山。1945年6月,调章镇区委工作,后随中共绍嵊工委做开辟新区工作。抗战胜利后,随军北撤,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第一师第一团机炮连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中,率重机枪排,在鲁南参加泥沟、傅山口战斗,北上胶济线参加文祖阻击战斗,南下参加宿北、莱芜等战役,配合步兵连攻克敌人阵地,屡建战功,被誉为“军政双全”的好干部。1947年4月7日,在鲁南博山行军途中遇敌机轰炸,为控制拉重武器的受惊骡马,胸部中弹牺牲于沂蒙山区一条大沙河边。
  应文兰(1921~1976) 男,富民村人。10岁开始晒盐,撑海船。当过雇工、伙夫、水手。1949年,应征参加解放舟山群岛支前运输,运送部队渡海作战,被参战的解放军第二十二军授予一等功。1950年7月,回庵东当船工。1951年,获庵东盐区、宁波专区和省一等劳动模范称号。是年7月起,历任庵东盐区海员工会主席、搬运工会主席、总工会生产劳保、组织部长等职。1953年,在省总工会干校学习,后调省总工会工作。1958年后,调宁海县水电局、宁海县水产公司工作,任水产公司业务股副股长。1976年11月,病逝于宁海。
  徐金龙(1930~1987) 男,横河镇人。1945年6月,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随部队北撤。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华东野战军攻克河南开封,其后遭国民党军3个兵团和1个整编师反扑。徐金龙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师第七团,承担歼灭睢县、杞县以北国民党军区寿年兵团的任务。7月初,部队被国民党军炮火阻挡在邱村、白凹一线,第一第二爆破组战士全部阵亡。徐金龙担任第三爆破组骨干,冒着枪林弹雨,用炸药包炸开一条通道。在敌人组织火力继续顽抗,致部队3名爆破手牺牲后,徐金龙再次请缨,机智地炸毁敌工事,使尖刀班、突击队、后续部队迅速占领邱村。龟缩在白凹的敌人在中心大院设置碉堡,尖刀班、突击队进攻再次受阻,部队伤亡严重。徐金龙又一次请战,冲向敌人阵地。虽中弹负伤,仍匍匐前行至敌方碉堡,拉开导火索,炸毁碉堡。豫东战役告捷,徐金龙被记大功一次,并授予“华东人民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徐金龙回地方工作。历任宁波专署公安处庵东直属派出所所长、县公安局庵东分局局长、庵东人民公社副主任等职。1978年8月离休。1987年1月,病逝于庵东。
  丁长和(1932~2012) 男,珠江村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7月,任中共西二乡支部副书记。1957年10月,任西二乡乡长。在西二乡任职期间,坚持参加劳动,年均51天。1958年5月,响应党中央“每个干部都要种试验田”号召,蹲点开展科学实验,经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创造“轮番操作法”制盐成功,3亩8分试验盐田,半年亩产8268斤,比全区平均亩产提高1.43倍,时为全省亩产之冠。次年,庵东盐区全面推广,增产70%,后“轮番操作法”迅速普及至全省盐区,被人称为“丁长和操作法”。1959年,丁长和获评省工交系统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9月,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联名邀请,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1959年12月至1972年1月,先后任中共西二管理区总支部书记、西二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副书记、西三人民公社委员会副书记。1973年3月,任中共庵东区委副书记。1978年4月至1991年5月,任县(市)盐业局(盐业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1992年退休。2012年病逝。
  沈黎波(1977~1998) 男,原西三乡人。1994年入读周巷职业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6年12月,应征入伍。新兵训练时受嘉奖,被选送到船舰学校学习,获“优秀学员”荣誉。后分配进入江苏公安边防总队江阴边防检查站,为“公边J1304艇”航海兵。曾屡次拒绝外国船员馈赠和贿赂。1997年,11号台风袭击镇江,与战友一起连续奋战30多小时,救捞被困人员和大批货物。1998年1月14日沈黎波在执行巡逻任务时,2次跳入江水,救起3名落水船民。16日清晨,与两位战,友驾艇巡逻至江阴大桥鹅鼻嘴水域时,突遇漩涡,致船体失控,3人落入江中。寒冬腊月,江水刺骨,为帮助战友脱险,沈黎波在体力将要耗尽时,毅然将救援绳索推给战友,自己被漩涡卷走,献出宝贵生命。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