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活器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07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生活器具
分类号: TS976.8
页数: 6
页码: 1611-1616
摘要: 本章记述慈溪市庵东镇生活器具的发展变化,主要介绍了灶具、餐具、寝具、用品、座椅、灯具、日常器用、高档用品。
关键词: 庵东镇 居民生活 生活器具

内容

解放前,境域除极少数富有家庭外,多数家庭生活器具极为简陋、粗劣。
  解放后至1970年代中期,家庭日用器具多见陶瓷制品和竹制品,家具均为木制家具。1980年代开始,搪瓷、铝合金、塑料、不锈钢等制品取代陶制品和竹制品,少数家庭增添现代家具替代传统家具。1990年代中期后,以壁橱式家具、组合式家具逐渐代替传统家具。
  1980年代前,厨间用具为煤炉、泥砖灶、菜橱、水缸、米缸、陶瓮等。1990年代开始,逐渐以自来水、燃气灶、组合式厨具替代,厨间配备各类高档电器。
  1980年代前,卫生用具为马桶、便壶、粪缸等。1990年代开始,用冲洗式抽水马桶替代。
  1970年代前,床具为木板或竹榻(极少数家庭置有棕棚)。198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高低床(床两边的靠背一高一低的床)。21世纪前后,开始购置配席梦思的豪华高低床。
  1970年代前,床上用品为自织粗布被褥。1980年代前期,为化纤品或棉织品。
  1990中期后,开始用丝绒、毛料为质地的被褥。
  第一节 灶具 餐具
  解放后至1970年代,灶具沿袭以前。烧煮灶具以黏泥、石灰和砖为料砌成,燃料为柴草或煤,谓之泥砖灶。泥砖灶依墙而建,灶面设烧饭、烧菜各一灶眼,用来放置铁镬,两镬之间设一汤锅,利用余热温水,供洗涤之用;灶面依墙一侧灶角处置流泔水洞,以泄废水至墙外;灶面后端(灰仓上方)高起,主要为烟道,烟道墙处一管筒(烟囱)直通屋外排烟;不靠墙一侧,截部分烟道设一面向灶面的灶梁洞,以放置油盐酱醋等小物件。镬洞口、烟道下设一积柴灰之仓,灰仓外侧(灶羹底)置柴草、煤等燃料。泥砖灶上方悬一竹木架,放置镬盖、蒸笼等器具;灶旁置一水缸,备烧煮之用。有些家庭,紧依泥砖灶设有风炉,用来烧水、温酒、煎药等。为防不够用,一些家庭还备有便于移动的单眼缸灶。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初,除泥砖灶外,出现以煤油或柴油为燃料的“经济炉”,作为主灶的辅助。1980年代中期后,煤气灶逐渐替
  代泥砖灶。2000年,1278户家庭抽样调查,用燃气880户,用电1户,用煤8户,用柴草388户,其他1户。至2005年,生活用燃气普及率99%。2000年后,城镇开始使用电饭煲、电磁炉。2010年后,智能电饭煲普及到家家户户。
  1970年代前,一般居民家庭的餐桌,人口多者用大圆桌、少者用小圆桌、小方桌。富裕的家庭,备有“账房桌”“独脚金鸡”(一脚落地的大圆桌)和“八仙桌”。“账房桌”原为店铺或财主家庭账房先生所用,一面配有抽屉;“八仙桌”供祭祀和办酒席时用,可供八人用餐;“独脚金鸡”能供十余人用餐,多在喜庆时使用。1980年代以后,多数家庭就餐用四方桌或大圆桌。进入21世纪,经济宽裕家庭始用价值3000元上下的长方形西餐桌。
  1990年代前,盛饭菜器具多用瓷碗、少量搪瓷盆,此后改为瓷盆,搪瓷碗盆、不锈钢盘子。筷子由普通竹木筷、塑料筷到精制竹木筷、钢质筷,少数家庭使用银质筷、红木筷。进入21世纪,一般居民家庭均使用或备有成套餐具。
  第二节 寝具 用品
  1950年代前,一般居民家庭,用木凳搁上木板或竹榻、废弃盐板当床;富裕家庭,睡床有“倚栏”“卷帘”“七弯”凉床有“平板”“三弯”“卷书”等。有“有钱人家睡‘倚栏’无钱人家睏盐板”之说。1960,~1970年代,睡木板或竹榻床,条件好点的置有棕棚床,。年青人结婚时,一般置有大眠床。大眠床前设有踏床,靠墙一边置马桶箱,另一边放床头箱橱;床内铺竹肋或木板、竹榻,经济宽裕家庭铺棕棚。1980年代中期开始,少数村民逐渐以样式优美、大小适度、价格300元上下的西式高低床取代旧床,床两端各置一床头柜。1990年代始,高低床逐渐普及,床内铺设不再是竹肋、木板或竹榻之类,代之以通透性好、既柔软又舒适的席梦思或棕棚。进入21世纪后,睡床不再是1980年代的普通高低床,结婚必备价值几千以上的豪华高低床。
  1950~1960年代,床上用品,多为自种的棉花、自织的粗布缝制的被褥,极少数家庭的被面、被单有用“洋布”的。1970~1980年代前期,被面、被单不再是自种自织的土布,代之以化纤品或棉织品。1990中期后,被褥不再是以前的清一色棉质被褥,不少家庭还兼有弹力絮、蚕丝、羽绒、羊绒为料的被褥。有老年人的家庭,冬天备有电热毯。
  第三节座椅 灯具
  1970年代前,座椅多为竹木为料制作的竹椅、木板凳。家境好的家庭,有用料讲究,做工精致的靠手椅、藤椅、太师椅。1980年代中期后,木制或皮制沙发、皮制转椅、靠背椅渐渐进入一般家庭。1990年代中期后,以前的木板凳被淘汰,男女结婚必备有长短沙发配茶几。21世纪初,多数家庭厅堂多置沙发(木制、皮制)、茶几、花架等。
  1950~1970年代初期,照明用蜡烛、油灯盏、煤油灯,若村里搞聚会或村民遇喜庆、婚丧等大事,则用亮度较大的汽油灯。1970年代中期,开始用电灯照明。1990年代开始,电灯的种类、样式繁多,不仅用作照明,兼具审美价值。诸如挂灯、吊灯、壁灯、台灯、落地灯、水晶吊灯等等,样式五花八门。
  第四节 日常器用
  1970年代中期前,家庭日用器具多见陶瓷制品和竹制品。水缸、米缸、腌菜缸、粪缸、酒甏、油甏、苋菜甏、斗缸等均为粗糙陶制品。菜篮、羹架、淘箩、饭篮、扫帚、畚箕、竹匾、芦篱、簟、箩、筛等均用竹制品。经济状况稍好些家庭,有铜壶、锡壶、锡瓶、锡镦等金属器具。1980年代开始,精致实用的搪瓷、铝合金、塑料、不锈钢等制品取代陶制品和铜锡制品。
  1950至1980年代初,室内备大橱、幢(箱)橱、被絮橱、高低橱、梳妆橱、房桌、板箱、桶盘等传统家具。1980年代中期后,逐年增添新式家具。1990年代中期后,逐渐以壁橱式家具、组合式家具代替传统家具。
  1950~1980年代,卫生用具为马桶、便壶、粪缸等。1990年代开始,以冲洗式抽水马桶替代。
  1950~1980年代,厨间用具为煤炉、烧水炉、菜橱、面架、水桶、水勺、灰缸、水缸、米缸、饭篮(桶)、陶瓮等。1990年代开始,水缸逐渐以自来水取代;灶具以含燃气灶的组合厨具替代。进入21世纪,多数家庭厨间设施、用具达到现代化水平。灶台用料为花岗岩大理石或玉石,厨间置煤气灶、油烟机、冰箱、智能电饭煲、高压电饭锅、电茶炉、饮水机等器具,有的还备有火锅、电磁炉、微波炉、电烤箱、消毒柜、绞汁机、食物粉碎机等器具。
  第五节 高档用品
  1970年代中期后,开始购置略为高档的生活用具。少数经济宽裕家庭,开始购置单价50元的台钟、30~120元的手表、40~80元的收音机。1980年代开始,购置单价120~180元的自行车和缝纫机。1980年代中期后,少数家庭始置单价400~600元的黑白电视机、300~500元的收录机,800~1500元的电冰箱、1000元左右的14时彩色电视机。1990年代初,不少家庭开始购置单价400元上下的洗衣机、1200元上下的彩色电视机、4000元上下的摩托车、1000~3000元的空调。19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通,少数家庭始置单价4000~6000元的电脑。2000年后,上述用具普及到一般家庭。2005年后,部分家庭置有数码相机、摄像机、家庭影院、健身器材、液晶电视、豪华沙发等等。
  1990年代,家庭开始装置固定电话,有条件的购置移动电话。20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0万户,入户率83.2%。2016年,有固定电话用户8270户,小灵通317户,公话电话361户;有移动电话63724部,普及率87.1%。
  2016年,境域各村百户村民高档生活用具抽样调查,冰箱、洗衣机、沙发、电瓶车平均拥有率在90%以上,液晶电视、空调、高级床具平均每户在1.5台(套)以上,家庭轿车平均拥有率51%。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