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国时期医疗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0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医疗机构
分类号: R199
页数: 4
页码: 1477-1480
摘要: 本节记述慈溪市庵东镇民国时期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余姚庵东济华医院、余姚庵东济华医院、日伪野战医院。
关键词: 庵东镇 医疗卫生机构 民国时期

内容

赏瑞云诊所 址设人和西街,系伤外科针灸中医诊所。陈国材患疮疡,四方求医十载未愈,宣统元年(1909)由赏瑞云治愈,因此名声鹊起。民国初年,陈国材出任余姚县知事后,为谢恩,赐匾额,上书斗大金字“针肓起废”。惜后人未能保全此匾。
  余姚庵东济华医院(上海济华医院分院)
  址设后街王忠藩家。民国19年(1930),广东籍人士范兴载、张爱麟夫妇俩来庵开办。该院系西医全科医院,部分医疗设备自德国引进,乃西医入庵之首创。范兴载,民国35年逝,其医学资历、业绩无从查考。张爱麟,原籍广东南海县,毕业于广东保生产科学校,开创庵东新法接生先河,民国37年,经医事人员甄训委员会审查甄别登记为助产士,后一直在庵从事妇产科医疗事业,直至退休。
  陈德明诊所 址设东街宅201第,系西医馆。陈德明,出身庵东镇东街望族家庭,毕业于上海同德医科大学,曾服役湖南长沙后方医院任中校军医。新中国成立前夕至1950年代初为庵东临时开业医生。有较高的医术。据元祥赏瑞云诊所 址设人和西街,系伤外科针灸中医诊所。陈国材患疮疡,四方求医十载未愈,宣统元年(1909)由赏瑞云治愈,因此名声鹊起。民国初年,陈国材出任余姚县知事后,为谢恩,赐匾额,上书斗大金字“针肓起废”。惜后人未能保全此匾。
  余姚庵东济华医院(上海济华医院分院)
  址设后街王忠藩家。民国19年(1930),广东籍人士范兴载、张爱麟夫妇俩来庵开办。该院系西医全科医院,部分医疗设备自德国引进,乃西医入庵之首创。范兴载,民国35年逝,其医学资历、业绩无从查考。张爱麟,原籍广东南海县,毕业于广东保生产科学校,开创庵东新法接生先河,民国37年,经医事人员甄训委员会审查甄别登记为助产士,后一直在庵从事妇产科医疗事业,直至退休。
  陈德明诊所 址设东街宅201第,系西医馆。陈德明,出身庵东镇东街望族家庭,毕业于上海同德医科大学,曾服役湖南长沙后方医院任中校军医。新中国成立前夕至1950年代初为庵东临时开业医生。有较高的医术。据元祥该所因战事于民国37年(1948)底停办,人员自行解散,遗留药械无人过问。1951年11月,盐区人民政府卫生院派蔡季良处理,见绝大部分药已过期变质报废,医疗器材亦不堪应用。
  新中国成立前夕,境域有开业中医师9人:胡亚黎、施春范、劳修新、赏瑞云、赏鹄翔、赏鹄周、杨国宾、陆志标、张保生。西医师7人:黄炳康、顾百齐、黄林富、张爱麟、陈德明、励昕、张效年。
  附:日伪野战医院
  民国33年(1944)1月,日伪中央税警总团浙东指挥部改编为浙东中警指挥部,其卫生队称野战医院。院址在人和西街(后庵东五金社址)。专为中警内部人员服务,施轻伤手术、疾病治疗和后方疗养。有医务人员9人。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机构

赏瑞云诊所
相关机构
陈德明诊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慈溪市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