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制 载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95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体制 载体
分类号: D033
页数: 2
页码: 1232-12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庵东镇志的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文明迅速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成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为此,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载体,创造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 庵东镇 体制 载体

内容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文明迅速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成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为此,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载体,创造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节 机构机制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0年代末的思想道德教育,由各乡(镇、人民公社)、村(生产大队)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对学生的教育,由学校德育部门承担。
  从1980年代开始,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一系列文件精神,境域区、人民公社(乡、镇)、生产大队(村)先后建立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党支部主要领导担任,设组员若干人。相继建立“五好家庭”创建、“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环境整治、文明村(居委)镇和文明单位创建、公民道德教育、秀美和谐新家园建设等领导小组,承担组织和领导境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任务。
  第二节 场所载体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0年代末,乡(镇、人民公社)、村(生产大队)大会堂、文艺俱乐部、民兵连连部、文化夜校、中小学校等成为传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场所。1980年代开始,乡(镇、人民公社)建立的各类阵地有党校、社区教育中心培训阵地,宣传长廊、阅报栏、黑板报、“春泥计划”为主的宣传教育阵地以及广播、电视台(站、室)、文艺社团为主的文化娱乐阵地。此外有文化站、图书馆、文体中心、老年大学、“七二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村级活动阵地有村党校、人口计生学校、法治学校、村民学校、文化宫、图书室、文化礼堂及群众性自治组织。另外,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树新风”。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