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93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军事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17
页码: 1180-1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庵东镇的军事政法的军事,清雍正十年(1732)在利济塘南设周家路水师汛,并置炮台。民国时盐警长驻。抗日战争时,在庵东设置防,空监视哨,与余姚城区和曹娥、观城、龙山、镇海、宁波各地的监视哨结成讯息联络网,以预报日机侵袭。庵东沦陷时,日伪军驻扎、筑据点、设检查站,并在庵东盐场修筑两道高2米的竹篱笆封锁线。解放后,地方军事机构为区、乡镇人民武装部。
关键词: 庵东镇 军事

内容

清雍正十年(1732)在利济塘南设周家路水师汛,并置炮台。民国时盐警长驻。抗日战争时,在庵东设置防,空监视哨,与余姚城区和曹娥、观城、龙山、镇海、宁波各地的监视哨结成讯息联络网,以预报日机侵袭。庵东沦陷时,日伪军驻扎、筑据点、设检查站,并在庵东盐场修筑两道高2米的竹篱笆封锁线。解放后,地方军事机构为区、乡镇人民武装部。
  第一节 驻军 设施
  清代驻军
  清称驻军设守之处为汛。雍正十年(1732),在境域西部今利济塘南侧,设置周家路水师汛,配千总1人,驻兵60人,巡船2艘;同治年间改把总1人,驻兵31人,巡船照旧。同时,在沿海险要处设置炮台,配置多种火炮,以加强防卫。
  民国时期驻军
  军队
  民国16年(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浙江省防军以1个连的兵力驻姚北,以镇压坎墩、高,王、庵东等地的盐、农民运动。民国27年(1938),国民党军四十五旅部分官兵驻庵东,旅长张乱吉、参谋长贾广文。民国28年撤往余姚五夫。
  民国29年(1940)江南挺进纵队二团500余人赴平湖县驻防抗日,途经庵东,停留数周。为使部队渡杭,州湾方便,在庵东设交通站,站长王春霖。交通站专司接运从金华运往平湖前线的武器弹药及军用器材;官佐人员承担沟通前线军情向金华上报的任务。是年2月,第三战区钱江南岸左地指挥部(又名余上指挥部)设于余姚城内江南韩氏宗祠,所属别动队一支685人驻洋浦至曹娥江口沿海一线,另部300余人10月下旬驻庵东。次年余姚沦陷,别动队改称游击支队驻四明山北麓余姚与上虞交界处。
  民国30年(1941)春,国民党三十二师在杭嘉湖一带担任游击任务,开展运输部队给养及人员往返等工作,在庵东设交通联络站,站长章金铿,受三十二师师长王权领导,有人员73人。4月,忠义救国军教导总队总队长张慧芳,率部下百余人,从江北开到庵东,开设裕泰商行,贩卖私盐及各种物资,筹措部队资金。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庵东后撤离。是年,陆军新编三十师在庵东戴世潮私宅设庵东招兵委员会办事处,师长张金生,军需主任郭衡生,招募新兵10人,其中庵东籍9人。
  民国37年(1948),国民党八十五军设招兵委员会,驻庵东招收新兵,补充兵员,其中庵东籍16人。是年12月,一二三师所属长江部队1个营4个连在庵东驻防,配合余姚、周巷一带“搜剿”浙东游击纵队第三、第五支队。营部受余姚团部指挥,营长石××,连长梁××,部队士官住庵东万嵩庵、沈家祠堂及部分民宅。次年3月,撤离庵东去宁波方向。
  盐警
  民国初期,余姚盐场设两浙巡缉第一分局,省派缉私营驻庵东。由场知事兼督察员,在盐场周围设立傅家路、二灶市、一灶、水云浦、新浦沿、大牌头、长胜市、登州街、缪路、泥墩潭等10个派出所。民国12年(1923),驻庵东盐场盐警115人。民国15年,总局改编为营队。第六营第一、二、三、四队分别驻庵东、平王庙、小安街、相公殿,时全场有盐警238人。民国20年3月,省设税警局,改营制为队制,其第三区队驻庵东,所属9个分队分驻盐场各防地。
  民国30年(1941)5月,庵东沦陷,盐警撤离。
  民国34年(1945)8月,庵东光复。10月,两浙盐务管理局税警第三区部进驻庵东,下辖7个队,有官佐28人,警士杂夫215人。民国37年,警力增至327人。配有炮、机枪等轻重武器276件。民国38年4月,两淮税警3个大队败退到庵东盐场。5月6日,两浙税警总队第二支队独立第三、第四中队近300人在总队参谋李自强及中队长王干卿等率领下宣布起义。
  防空监视哨警报台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飞机频繁侵袭余姚县境上空。余姚县设防空监视哨于龙泉山上,并在城区设立3个防空警报台,以敲铜钟为讯号。余姚县监视哨与庵东集镇等监视哨结成讯息网,各地如发现日机,即以电话互通,由警报台发出空袭警报。
  附一:日伪驻军
  民国30)年(1941)5月至民国34年8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庵东期间,先后有800余名日本侵略军官兵轮换驻守于浒山、观城、周巷、庵东、龙山等集镇要地。
  民国30年(1941)成立汪伪浙东保安总队(余姚县保安队),下设3个大队。翌年,设收税机构,于东三下,一灶驻点设卡。
  民国31年(1942)5月,日本侵略军独立混成二十旅团改编为七十师团,所属六十旅团一二三大队一部驻余姚境内,其中庵东100人。民国33年3月,盘踞庵东据点工兵40余人,宪兵30余人,警备队100人。队长田上。
  民国31年(1942)春起,汪伪军暂编第十师三十八团第一营、三十九团第一、二营,汪伪中央税警团第一、二支队、税警教导第一总队第一、二、三营,汪伪浙东保安处第二大队、清乡警察中队等数千人,除先后进驻浒山、观城、庵东、周巷、龙山等集镇和庵东盐区外,还分头驻东埠头、鸣鹤、裘市、逍路头、胜山、相公殿、段头湾、横河等地。
  民国31年(1942)底,汪伪政府财政部派中央税警总团第一支队进驻庵东(民国32年4月后,改编为伪中警教导第一总队,移址高兴街驻防),民国32年4月,与汪伪其他部队在庵东同大成立汪伪中央税警总团浙东指挥部,军人及后勤共625人。民国33年1月,改编为浙东中警指挥部。指挥部内设参谋、政训、情报、副官、军需、秘书等6个室,下设通讯连、警卫连、野战医院、中警食堂、浙东商行、金融信托所等组织。其中情报室专事特务活动,成员116人,内设情报、阻击、侦察等组。情报组有便衣情报员45人,成员为当地恶霸、帮会土匪、流氓恶棍之流。专门搜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五支队情报;逮捕、审讯、杀害中共党员;破坏中共地下组织等。民国33年4月,中警指挥部探得情报包围周巷南沈村,杀害正在开会的三五支队马渚区常备队战士10余人,逮捕区委书记兼常备队指导员张洪等7人,从周巷押到庵东中警审讯。民国34年3月19日枪杀在余姚郑巷乌玉岭一带征粮的三五支
  队中河区长项旷,逮捕中共区委书记韩凌志,等7人,由周巷押到庵东中警审讯。5月开始,三五支队开始向中警指挥部反击,至9月,周巷、浒山、坎墩、天元、长河等据点被打垮。庵东据点的中警指挥部残余和其他人员,向五洞闸、宁波、镇海及渡杭州湾向上海方向逃跑,后被国民党军收编。
  附二:日伪军军事设施
  民国32年(1943)3月,日本侵略军为扼杀姚北军民抗日力量,在庵东盐场修筑南北两道高2米的竹篱笆封锁线。南线东自新浦沿经相公殿、马家路、段头湾、小安街、周家路至英生街;北线东自新浦沿经拖落湾、崔陈路、张家路、段头湾、大陈家路、涂汛潭至泥墩潭。其间修筑碉堡22座、设检查站22个、配置伪军警132人。
  解放后
  1949年5月30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市军管会指派张振世为首的军事代表团18名军事代表会同余姚军管会3名军事代表进驻庵东,负责接管盐场公署和税警1个支队(辖3个大队、1个特务队)。
  1949年6月,庵东防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第二军分区警卫团第三营(后称盐警第六大队)接管,分别进驻庵东镇和盐场各场务所及段头湾、高兴街、小安街、相公殿、东三拖落浦等地。1950年7月,完成剿匪反特任务后撤离。
  第二节 地方武装
  民国时期民团
  姚北水巡队 姚北素以产棉、盐为主,粮食由米商从杭州湾北岸硖石一带贩运供应。当时社会治安混乱,海盗猖獗,运粮船在海上屡次遭劫,米商损失惨重,米价暴涨,百姓深受其害。民国11年(1922)经余姚县政府批准,米商集资筹械,成立了姚北水巡队,专事护送海上粮食运输。水巡,队共有队员30余人,聘时为保德乡自治委员和余姚县议员的坎墩费家弄人费德昭出任队长。从此,海盗不敢肆意打劫,沿海百姓食有所依。
  庵东商民保卫团 民国16年(1927),以恶霸黄春晓为首组建庵东商民保卫团,成员70余人。是年3月26日上午,商团武装袭击捣毁庵东盐民协会,旋即被中共余姚支部领导的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击溃。
  社会军事训练队 民国26年(1937)8月成立,队长陈楚香,分队长王增福,有队员8人。王增福曾经凭2把大刀,在水路湾北海岸生擒坠机日本飞行员1人,又称其队为大刀队。
  庵东乡勇分队 民国27年(1938)余姚县乡勇总队队长郭静唐指示庵东海口一带普设分队,专事抗日地下活动工作,,并令严缉从敌区运来的一切商品物资、检查出口壮丁。乡勇队分队长为施裕生、范成载、黄乾裕、胡桂保、王忠藩等5人,有队员11人。
  镇上保卫团 民国27~28年(1938~1939)间,为保护庵东镇上大户人家的安全而组建,团长王泉水、施裕生,有团员20人左右。
  庵东护航大队 民国35年(1946)间,日本投降后,在庵东万康商行组织成立庵东护航大队,大队长黄炳泉,副大队长冯钿宝,由机枪手及队员13人,专营海上运输收费和进行武装走私活动。
  庵东民众自卫中队 民国36年(1947)成立余姚民众自卫中队庵东独立第八中队,为庵东区直属,中队长程寅友,副中队长,沈世昂,有队员25人。
  庵东水上自卫队 民国37年(1948)成立庵东民众自卫队委员会,主任王忠藩,副主任陈荣香,委员11人。是年夏,又成,立庵东水上自卫大队(后与陆上自卫大队合并),总负责人张壁,大队长沈具文,下设3个分队,4个班,共有120余人。护送海船经商谋利,执行“防共、反共、剿共”任务。
  民国时期人民武装
  浙东人民自卫军 民国15年(1926),第一次国内革命迅猛发展,北伐军前锋进抵江浙。竺清旦、岑鹿寿等中共党员相继领导姚北盐民协会。费德昭与竺清旦、郭静唐等取得联系,把原姚北水巡队重新召集起来,并招募四乡勇士扩大队伍。是年末,在姚北建立革命武装——浙东人民自卫军,以配合北伐战争。
  盐民自卫队 民国16年(1927)3月上旬,在中共宁波地委领导下,庵东盐民建立自卫队,周成孝任队长。至3月下旬遭国民党反动武装镇压。
  姚海自卫大队 民国31年(1942)底成立姚海自卫中队,中队长沈一民,指导员陈庭鲤(后洪珠),次年2月与胡金潭领导的五乡自卫队合并,改编为姚海自卫大队。大队长张庭忠,副大队长胡金潭、沈一民,教导员薛诚,辖2个中队,100余人,有长短枪90余支,三四月间在横潭与日伪军作战减员近半,缩编为一个中队。民国33年2月编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
  庵东特区自卫大队
  民国34年(1945)8月下旬,在建立中共庵东特区区委同时建立庵东特区自卫大队,区委书记田井兼任大队长,竹明山任指导员。至10月初北撤前,有150余人,北撤时编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
  第三区武工队 民国36年(1947)10月起,建立第三区(周巷、庵东、浒山等地)武工队。解放后,分别编入慈溪、余姚县大队或转为区、乡工作人员。
  庵东区中队 1949年6月后建立,有100余人。次年12月完成剿匪反特任务后撤销。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武装
  1951年,设立庵东盐区人武部,属地方编制。1954年9月,撤销盐区人武部。1955年,设庵东盐区人民武装委员会。1960年,建立庵东人民公社人武部。1961年,恢复区人武部。1964年,重设庵东区人民武装委员会。
  1961年10月,中央决定人民公社普遍配备专职人武干部,受人民公社党委和县人武部的双重领导。1962年,分别设立庵东人民公社、西一人民公社、西二人民公社、西三人民公社、东一人民公社、东二人民公社、东三人民公社人民武装委员会。
  1970年1月起,各人民公社分别组建人武部。
  1983年10月,各人民公社人武部改名为各乡(镇)人武部。
  1992年5月,庵东区及各乡(镇)人武部撤销,庵东镇人武部重新组建。
  2011年3月,杭州湾新区人民武装部并入庵东镇人民武装部。
  第三节 民兵
  组建
  民国34年(1945)8月,余姚县民兵总部成立于周巷。游击区各乡均有民兵组织,以锄奸锄特、保卫当地人民和参军支前为主要任务。1951年,各乡均设民兵大队部,村设民兵联防队。庵东盐区发展民兵1166人(中农487人,贫农458人,青年团员118人,商人14人,雇工21人)。民兵做好治安保卫工作外,带头搞好生产,参加互助合作组织。1958年实行“全民皆兵”庵东区建立民兵团,实行军队编,制。是年,全区有民兵17198人,占总人口的41.4%。
  1958年,光明(庵东)人民公社创办民兵干校,进行军事训练,校长杨清魁。1961年,建立人民公社人武部,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分武装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实行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1972年2月7日上午,庵东区在西一人民公社组织了一次独立营武装连、排大会操和行军拉练。1973年,庵东区组建武装基干民兵连7个,分布于32个生产大队。1978年8月起,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组建民兵团。1981年7月撤团,恢复基干民兵与普通民兵,使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统一。
  1982年以后,民兵组织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民兵人数虽减少,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兵种的编制和训练得到加强,武器装备得到提升。是年8月10日,宁波军分区司令员汪国璋等领导和各县人武部负责人40余人来庵东参观,指导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1988年,庵东区建有基干民兵营1个,连7个,排65个,有基干民兵820人,其中退伍军人221人;建立普通民兵连7个,排168个,班452个,民兵5420人。是年,全区一类预备役187人,二类预备役282人。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庵东镇进行民兵整组工作。全镇有基干民兵589人,其中复退军人91人,排以上干部14人,军训合格491人。2007年,镇人武部对境域实际管辖的11个行政村进行民兵整组工作,全镇设边海防作战分队94人、空军勤务保障分队60人、应急分队40人,其余18~35周岁编入普通民兵连,普通民兵连长10人。
  训练
  解放初期的民兵训练科目以队列、步枪射击、投弹为主。根据军事发展趋势,1980年后的民兵训练分为炮兵分队、步兵分队、工兵分队、侦察分队训练等。1980年代初,区人武部每年集中300名左右民兵集中训练25~30天,训练课目有射击、实弹投掷、单兵战术、药包捆扎、火具连结、点火方法等。1980年代后期,庵东区人武部每年集中基干民兵训练20天,训练课目有实弹射击、应用射击、手榴弹投掷、战术步兵进攻等。2000年后的军训地,一般为陆中湾海塘闸口管理房、上林湖畔民兵训练基地,完成实弹射击、应用射击、手榴弹投掷、战术单兵进攻、捕俘技术等项目。训练人数一般为30~40人。2006年5月,为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民兵队伍,庵东镇人武部对40名民兵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式军训,通过射击、队列、搏击等多强度集训项目,提高民兵队伍军事素质。
  2012~2016年,庵东镇民兵军事训练工作,根据上级军事机关的统筹安排,每年一般安排在4月中旬,训练时间为10天。训练地点在市民兵训练基地。参训人数40人。训练科目一般为队列、捕俘拳、警棍盾牌、轻武器射击。管理方式为军事化管理。
  第四节 兵事
  围捕英国侵略军
  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六月,英国侵略军攻占定海,军舰四出活动。八月二十日英兵舰“风鸢号”在胜山北杭州湾海涂搁浅,英军登岸剽掠。次日三山司巡检李凝宇,及绅士沈贞召集渔民、盐民千余人,四面围捕,当场击毙顽抗者1人,生擒上尉军官莱尔及兵士23人,其余英军夺渔船逃窜。二十三日盐民胡承锦等人又擒获英军5人。所擒俘虏交于宁波总督行辕,总督以当时与英议和为由,全部放归。
  生擒日本侵略军飞行员
  民国26年(1937)8月15日上午,国民党军航空第十四大队二十二中队乐以琴驾驶2204号霍克Ⅱ式战斗机击伤了“三菱89式Ⅱ型”(271号舰上的攻击机)日本侵略军飞机。日本侵略军飞机飞临庵东上空后坠落在境域西北胡家路海滩上,机上3人,1人当场死亡,其他2人携自动步枪向海滩西逃窜。当地政府闻讯后,迅速组织庵东镇社会军事训练队和驻庵东税警进行围歼,双方接近时开枪互射,日本侵略军无线电员松电敏夫被击毙,飞行员高桥民治拼命往海里逃生。此时,社会军事训练队教官王增福独自一人背着大刀,迎着日本侵略军子其手臂,将其擒获,于当晚押解至宁波防守司令部。
  第五节 兵役
  募兵制
  清代至民国早期实行募兵制,地方统兵官自募。因乡人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习俗,故应募当兵者甚少。
  征兵制
  民国22年(1933),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实行征兵制,规定18~45周岁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乡镇、保把壮丁登记入册,然后在3月、8月、12月分期编号抽签,中签并体检合格者即征为兵丁,俗称“抽壮丁”。时内战不断,士兵又受非人待遇,百姓多不愿当兵。为征足名额,乡镇、保各级采用抽壮丁的强制措施,使征兵制成为抓兵制。
  志愿兵役制
  民国30年(1941)4月,慈溪、余姚沦陷后,境内有不少爱国青年志愿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新中国成立初,仍实行志愿兵役制,自愿报名,经政治审查,身体检查合格,批准入伍。1950年代抗美援朝时期,庵东盐区194名青年参军,其中45人先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义务兵役制
  1954年9月,政务院颁布关于征集补充兵员的命令,志愿兵役制开始转为义务兵役制。是年,庵东盐区有适龄青年1736人,报名应征青年1542人,经目测合格420人,参加身体检查417人,合格166人,青年应征入伍80人。1955年7月,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是年,庵东盐区设兵役局,王继刚任局长,皋九皋任政委,牟阿飞任副政委。
  1984年起,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改为志愿兵继续服役8~12年。1955年至今,镇域每年均有青年应征入伍。2007年,庵东镇被评为“宁波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开始,由冬季征兵转变为夏秋季征兵。2014年开始,征兵工作采取网上兵役登记。
  预备役
  1956年,进行首次预备役登记。庵东区6乡1镇共编入预备役普通登记人员3840人。1958年,民兵和预备役合一,实行混合编组,以退伍军人为骨干,组成武装基干民兵。1965年停顿。1981年恢复,对在部队服役1年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男性退伍军人,均编入预备役。1984年,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退出现役的士兵和军官以及其他年龄在16~35周岁且符合兵役条件的公民服预备役。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