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85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商品购销
分类号: F727
页数: 26
页码: 871-8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庵东镇商品购销情况,分别记述了粮油、棉花、其他农副产品等。
关键词: 庵东镇 商业体制 商品购销

内容

庵东历来主产盐、棉、粮食为商贸的大宗商品,常以海盐易米,货源主要为省内的海宁。抗日战争时期,粮源受阻,米价飞涨。延至解放初,米荒加上少数投机商家抢购,大米市价涨至每斤2000元(旧人民币)超过国家销价1倍以上,且有价无市。政府统筹以盐换米,成立国有粮油机构,粮食供应趋于平稳。1950年代,粮油、棉花实行统购,部分生活必需品采取凭票凭证限量供应。改革开放后,恢复集体合作商业,发展个体商业,开放集贸市场,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渠道流通,商业发展迅速,各种票证逐渐取消,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至1992年,取消粮油票证敞开供应。商品的品种更趋丰富,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第一节 粮油
  民国时期粮况
  境域盐丰渔盛,食米匮缺。民国时期粮食皆私商经营。民国9年(1920),人和街米店有陈森和、赵万盛、邹恒泰、顺和盛、同大、冯聚兴、王性和、恒和8家。“千盐石米”为基准交易价。大米多来自海宁县硖石6家米行,派遣“班选”(收账员)驻庵东代办业务。每年3期结账,可信用赊欠。民国26年后,硖石沦陷,米源断绝,改向乍浦、宁海进粮。庵东米商除专营米商,兼营者10余家。民国30年5月,庵东沦陷后流通汪伪储备券。民国32年,汪伪特区政府在中街设粮食配给所,垄断粮食经销。汪伪储备券贬值,致粮价陡涨,盐价骤降,低至“千盐十(斤)米”。盐民以麸糠果腹,挑私盐、咸泥螺去余姚县山区换粮者众多。抗战胜利后,米市稍有好转,“千盐百(斤)米”左右。当时盐场72名篷长几乎均开地下米店,以结算盐资特权,抬高米价,以次充好,掺假使杂,强行推销,千盐跌至30斤米。民国34年末,盐场公署编制清册,让盐民直接领取盐资,取缔篷长调用盐资舞弊,此举收效甚微。民国35年4月,盐场公署贷款购米委员会实施贷款购米。盐工以盐板抵押,每板发米0.5斤。5月下旬,西一场区到米466石,在西街租民房发米。米价365元,清算时355.19元,余额退还盐工。民国36年,境域粮荒再起。东街黄氏米店囤米450袋,后米价从1斤皮棉换米7斤,涨到只能换4斤。同年10月29日,盐场公署查获中街大丰米行囤米案。11月2日《宁波日报》载:“盐区粮荒极严重,庵东获囤米千石。”民国末年,粮价飞涨,30斤盐换南瓜1斤,240斤盐换米1斤。
  解放初粮荒
  1949年5月解放时,庵东粮荒未解。6月,市上乏米可供,米商买空卖空,只开白条:“凭条即付大米××斤”盖上米商戳印。白条在市上转手流通。7月整整31天,人和街无粒米交易,民众以杂,粮充饥。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与盐场公署联名向浙江省有关部门发电求援:“近来庵东米,荒愈形严重,喊价每斤2000元,有价无市,目前情况非价格问题,系有无问题。余姚米源亦稀,无法大量接济,盐民迫于生计,有以产盐私运他地换米情事,依法虽属不合,衡情不无可悯。食米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场盐控制,务祈转请有关当局统筹调节,设法接济。”8月1日,米店才有米出售,价高质次。10月27日,盐场公署拨米,对盐民、牛车捆工、扛力等工人,以低于市价供应每户50斤,聊解民众食米之缺。11月,由浙江省财委统筹,民生公司经营,以浙盐换赣米,浙盐由庵东运出,江西大米直运庵东。盐务分局以14斤米收购原盐100斤。1950年5月,中国粮油公司成立庵东办事处,主任陈光寿。粮价复归“千盐石米”。时有私营米店18家,以源记米号为最大,资本额12000斤大米,多向办事处批发后零售。米源来自余姚、宁波、萧山县临浦镇等地。是年,销米800余万斤,八成销盐民,两成卖居民、农民。1951年,输入粮食1500万斤,私营米店仅存7户,兼营米店1户。1954年7月,成立粮食管理所,随后在盐区东西两边设供应站5个,至次年6月,销粮食1942.40万斤。至此,庵东盐区粮荒解决。
  解放后粮油征购
  粮食 1953年11月,庵东盐区成立粮食统购统销办公室。1955年,实行“三定”政策(定产、定购、定销),一定三年不变。庵东全区核定产量(定购)226.50万斤;三留粮2350.60万斤(口粮2320.10万斤、种子粮15万斤、饲料粮15.50万斤);财政、酿造、复制行业、差额粮99.90万斤;定销2224万斤。1958年,实行粮食包干,五年不变。增产不增购,减产不减购,后改一定一年,至1964年。1965年,调整统购指标,复为一定三年。至1971年,征购任务一定五年。是年,庵东人民公社包干总产量(定购)168.88万斤,三留粮457.44万斤(其中口粮人均495斤),定销288.56万斤。1979年,为农民休养生息,再次调整统购指标。1981年7月,征购基数调减,分基数与加价收购两部分,后者收购价高于前者50%,农民收入增加。1981年,收购春粮
  108.90万斤;1982年,收购295万斤;1984年,为320万斤。1982年4月,实行粮食征购、销售、调拨“包干”一定三年。1985年,粮食统购改合同定购。1987年,合同定购与奖售化肥、柴油、发放预购定金“三挂钩”,以鼓励农民种粮售粮。1991年,庵东粮管所收购保护价大麦1.6万吨,占全市22%。2000年,合同定购政策取消。
  油料 1953年,境域实行油料统购。随后由国有油脂公司委托供销社代购。1956年起,由粮管所统一经营。实行比例收购:油菜籽按产量75%收购,25%换油;棉籽除每亩留种20斤外,全部收购。1957~1960年,按产量全部收购。1962年,实行包干制,全购全销,余油生产队只购不销,自给与缺油生产队不购不销,投售奖励:油菜籽每100斤奖油票4.50斤;棉籽每100斤奖油票1斤。1966年后,油菜籽、棉籽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100斤28元、6.70元。1979年,又分别提高到每100斤36元、10元。1981年,庵东镇统购指标11.16万斤,每亩20斤,三年不变,取消奖售。完成统购任务后,可上市交易。是年,粮管所收购油菜籽86.68万斤,蓖麻912斤。1983年后,完成收购任务后,油料放开,多渠道经营。1985年起,由统购改合同定购。1987年,庵东区定购指标260吨,结算基数208吨,采取定购任务与农民留籽换油办法,每投售100公斤油菜籽,发14公斤兑换油票,并奖励标氮肥14公斤,退菜饼45公斤。收购价每50公斤为50.40元。
  1992年末,取消定购,油料放开经营,粮食部门随行就市收购。
  解放后粮油销售
  粮食 1954年6月,境域对非农业人口实行凭证供应粮食,船员每月43.50斤,机关干部每月27.50斤,居民每月23斤。1955年9月,全国实行票证制度。10月,粮食复制品面、年糕等均凭购粮证购买。1957年,境域人均年消费粮食640斤,高于全县、全省、全国平均标准。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全区办公共食堂79个,供37585人吃饭。1960年,盐民定粮实行低标准,民众普感饥肠辘辘,或挖草充饥,或麸糠果腹。1960年1月起,盐民居民以人定量,按年龄、职业、工种、劳动负荷分档次计算到户,按月供应。年龄增长,以岁调整;工种变动,季度核定;临时出差、夜餐申请补助。发浙江省定额粮票,装订购粮证,凭证凭票买粮,逐次记录。是年3月,饮食行业熟食品、面条、年糕凭粮票供应(一度外加凭汽车票供应)。1961年3月,妇幼浮肿病患者凭医生证明,供应“营养粉”(即黄豆粉)。10月,城镇10周岁以下儿童每人月发糕饼票1斤。1962年第四季度至1963年1月,先后给职工与居民月发熟食票1斤。1966年8月起,提高粮价,干部职工发粮食补贴每人每月2元。1961年7月,盐区实行原盐奖粮政策,每百斤原盐奖粮票半斤。7~9月,全区实收原盐148.17万担,奖粮票74.09万斤。1963年,奖粮票117.35万斤。1964年,按盐质分档奖粮票,一等盐奖0.70斤,二等盐奖0.50斤,三等盐奖0.30斤,四等盐无奖。1962年,供应象山鲜番薯,按30%比例搭配,每斤粮票折买番薯7斤,是年,供应鲜番薯271万斤。1971年,粮食实行议价(高于粮票价)销售,补充口粮不足。熟食行业经营议价点心。当年,核定境域议价粮40.32万斤,其中熟食行业6.83万斤。1981年4月,粮管所建粮油市场,以经营议价为主,至年末,交易总额16.64万元。是年,粮管所发放定量粮票2936.89万斤,销售粮食回收粮票2853.91万斤。1985年4月,改革粮票发放政策,停用周转粮票,奖售粮票。
  1992年9月,停止使用粮票,粮食敞开供应。2016年,境域有个人粮店36家,销售东北、江苏、安徽等大米及面粉、杂粮,亦有泰国进口米供应。其中以庵东购物中心、华润万家金都店等2家超市销售品种最多,且屡有特价优惠。
  油料 新中国成立前,居民食用油多从宝兴油烛店及南北货店购买,品种以棉籽油、菜籽油为主,麻油较少,板油从肉店购买。
  1950年5月起,食用植物油由中粮公司和粮管所委托供销社代销。1952年,供销社销油40848斤。1954年1月,实行计划供应,凭证限量。时菜油每斤5200元。6月1日起,每斤6300元。是年,供销社销食油65700斤,木桶为大包装,后改铁桶,每桶360斤。1956年11月起,盐、居民每人每月限购4两(16两为1斤),单人户6两。1958年起,凭票买油,居民盐民每人每月2.5两(10两为1斤),单人户4两。1962年,饮食食品复制行业用油计划分配供应。1963年,供销社代销食油13.46万斤。1964年6月,提高销售价格,菜油每斤0.75元,棉油每斤0.66元。时猪油俏销。1965年10月,盐民居民油票每人每月增至4两,逢国庆、春节有补助油票。1981年,粮油交易市场销议价菜油和棉油45964.50斤,芝麻油711斤。1982年5月12日庵东供销社东副食门市部误售桐油当食油,致58户101人中毒,医药费由发货单位粮,管所承担。1981~1982年,庵东供销社代销菜油11.63万斤、棉油13.15万斤。1985年起,居民盐民每人每年补助油票1.50公斤。1992年末,食油敞开销售,油票废。
  2000年后,境域居民弃食棉油,多从超市选购瓶装油、桶装油,品种有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芝麻油等。农民自种油菜籽到油坊加工,自食有余,自由交易。
  第二节 棉花
  收购
  民国时期,境域植棉亩数少,品种差,产量低,棉农除土纺土织自给外,余棉自由交易,无专门收购单位。解放初,仍自由交易。
  1951年,庵东盐区人民政府发布棉花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无论公私企业经批准方可收购。是年,庵东供销社建收花站,站长陈芝水。随后为余姚县花纱布公司代购棉花,与农民签订预购合同。1952年,庵东区9乡预购棉花79.63万斤,发放预付定金大米(实物)19.40万斤,肥田粉(化肥)14590万元,棉仁粉6160万元。1954年,棉花统购,由庵东供销社统一经营。是年,收购棉花71.70万斤。1978~1980年,连续3年提高收购价格,累计提高39%。1980年,预购以生产队为单位订合同,以承包户按户预购,每亩发预购定金10~15元,年末收回。1981年,实行以户交售、开票,以队结算。1984年,推广“三定”(定村、定日、定秤)、“三凭”(凭人、凭花、凭卡发号)均衡收购法。1985年,改统购为合同定购。1987年,棉花复归指令性计划管理,仍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其他单位、个人不得收购。时庵东供销社有中心站、东一、四灶浦、西二、西三5个收花站,覆盖庵东区。是年,全区定购2303.55吨,实际收购2641.90吨。其中超千斤投售种植大户336户,售棉219.43吨。有4户超双千(斤)大户为:西二乡诸湾村潘松田售1573.8公斤,西二乡下胡家村杨惠连售1021.2公斤,东三乡滩晒场村费尧根售1105.5公斤,东三乡稳健村田守康售1103.3公斤。1991年,庵东区定购任务2094吨,实际收购超1倍多。1996年以后,收购量均占全市1/4左右。至2001年,供销社解体歇业。
  奖售政策
  1951年,以实物(大米、化肥)代预购定金,比例20%。1955年12月,超售部分奖售:每超100斤,奖售大米10斤,棉布10尺(3尺等于1米)。1961年9月,生产队每售100斤皮棉,奖售成品粮35斤,布票5尺,化肥30斤。1962年,改每售100斤皮棉奖售化肥85斤,布票10尺,食糖1.5斤,卷烟6包。1963年9月,改每售100斤皮棉奖售化肥50斤,大米35斤,布票10尺,食糖1.5斤,卷烟6包。超售另奖,每超100斤,奖售大米50斤。1978年,改奖售化肥80斤,超售另奖,超售1斤皮棉,奖售原粮1斤。1981年,每超售1斤皮棉,奖售原粮2斤。1983年,改为每售100斤皮棉,奖售原粮50斤,取消超售奖励。1984年,取消粮食奖售,改为每售100斤皮棉,奖售化肥80斤。1987年,每售皮棉0.5公斤,奖售原粮0.25公斤。
  换购政策
  1962年12月,以布票换购自留棉:每售1斤皮棉,2~4级换布票6尺;5~7级换5尺;8级换4尺。稍后,增加胶鞋换购超产棉:凡8级以上皮棉,每3斤换购胶鞋1双。1963年4~7月,临时以卷烟等商品,换购超产棉和布票。1964年1月,以布票换购木材,每500尺布票换购木材1立方米,其中杉木70%,松木30%。3月,调整为每400尺布票换购杉木1立方米,每300尺布票换松木1立方米。1966年,以布票换购自留棉,每售1斤皮棉,7级以上换5尺,8~10级换3尺。1972年,按棉花新标准,售1斤皮棉,5级以上换布票5尺。
  第三节 其他农副产品
  畜禽产品
  牲畜禽兽之皮、鬃、绒、肠、羽,统称畜禽产品五类,供军需、工业、生活之用,亦出口换汇。
  民国时期,有东阳货郎到庵东串乡走巷收购鸡鸭毛。用货郎鼓为号,以义乌饴糖兑换。亦有周边农民挨户收兑。以“鸡毛鸭毛兑煤头纸”吆喝,用坑边纸、火柴、针头线脑兑换。以此为业者兑糖阿根,住街后路北侧。
  1953年,供销社涉足畜禽产品收购。当年秋季物资交流会上,收购价值873万元的土、畜禽产品。后收购品种逐年扩大至牛皮、山羊皮毛、绵羊皮毛、小湖羊皮毛、黄鼠狼皮、兔毛皮、狗皮、猫皮、羽毛、猪鬃毛、猪肠衣、羊肠衣等,且收购额日益增加。从1959年6000元,1972年11500元,1979年16400元,到1986年22.36万元,为最高年收购额。
  长毛兔发展始于1960年初。1961年10月,实行兔毛奖售政策,每投售兔毛1元,奖售60%选购券,凭券可购食糖、卷烟等商品。“文化大革命”时期,家兔饲养骤降。1981年复苏,收购兔毛1371斤,1982年3614斤,1986年3570公斤,为历史最高年。
  畜皮有家养与野生之别。绵羊皮年均收购量不足百张,1973年462张,为最高记录。山羊皮年均收购量120张,最高为1976年448张。小湖羊皮量少价昂。庵东供销社收购员沈钿潮、陈水德熟谙“杀、剥、订”皮板加工技术,亲自操刀为投售户一条龙服务,年均收购七八十张,1979年最高,收购396张。野生黄鼠狼皮贵重,尤以冬皮为珍品,年均收购三四十张,1981年最多,为176张。狗皮、猫皮统称杂皮,最高为1983年,收购642张。
  1990年后,畜禽家养者减少,野生兽皮罕见,畜禽产品收购日渐减少至停止。
  再生资源(废旧物资)
  民国时期,境域无专业收购网点。唯兑糖担流动回收,量少价贱。
  1952年起,供销社设点收购破布、废鞋、乱麻、人发、牙膏壳、钢铁等。后增橡胶、塑料、铝锡、杂瓶、杂骨、报刊、旧衣,形成金属、造纸、化工、毛发、化纤、杂品六大类。收购网点遍及城乡。1958年,民众砸锅卖铁,拆窗售钢,支援“大办钢铁”。1959年,庵东供销社收购额为37000元。“文化大革命”开始,废旧物资统一由供销社收购,小商贩禁收。1967年,庵东供销社收购钢铁93200斤,杂铜915斤。是年,收购旧衣支援外地居民所需。小商贩解禁。1969年,收购价值8.26万元旧衣。1972年6月,慈溪县革命委员会发动钢铁、农药瓶收购运动。次年,收购钢铁20.41万斤,农药瓶9771只。1979年8月,复归供销社独家收购,任何单位、个人一律禁收。1984年,重申省管九大品种按规定上调,其中钢铁、有色金属继续由供销社统一收购。是年,庵东供销社收购钢铁265.60吨、杂铜2.87吨、铝3.26吨、锡1.48吨。1985年,工商所查获非法收购废钢铁2.81吨。1987年,开放钢铁市场,收购260.8吨。1991年,供销社收购废旧物资总额268.89万元,其中杂铜10.68吨、铝5.65吨、锡0.66吨、钢铁2701.30吨、塑料358.20吨、废纸198.10吨、橡胶9吨、破布25.10吨,为历史最高年。
  2000年后,废旧物资回收成热门行业,民间涉足经营者日渐增多。品种新增废旧淘汰家用电器。来自安徽、贵州等地农民工备车流动收购旧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街头巷尾吆喝声屡有所闻。
  2011年,境域有废旧物资回收站(店)34个。其中规模较大者有:元祥废金属回收公司,2010年建,址设卫生院旧址,面积2500平方米,年收购400吨;炳如塑料厂,2008年建,位于华兴村华泰路,占地1000平方米,年收购2000吨;金桥废金属店,2005年建,置浦东村,面积200平方米,年收购100吨;杭州湾杨海波废旧物资回收店,2003年建,店开下一灶村,占地200平方米,年收购500吨。至2016年,新增9个,其中富北村3个,海南村4个,新建村1个,
  虹桥村1个,规模不大。
  其他农(副)产品收购有榨菜、麦冬、络麻、丝瓜络、辣椒、海蜇、鳗苗、沙蚕等。
  第四节 生产资料
  工业、建筑原材料
  金属材料 民国时期,境域无规模工业,铁、铜、锡等手工业作坊所需五金材料,向外地采办,或利用废旧物资。
  1951年,盐区人民政府向境域外组织生铁3万斤,用于制造盐农生产工具。1953年7月,夏季物资交流会期间,翁源记五金店销售额639万元。1956年起,金属材料全部由上级部门按计划分配调拨,由慈溪县手工业联社经理部或县物资局供应。1979年后,金属材料多渠道经营,实行计划分配与议价销售双轨制。1990年后,民营五金商店陆续开业,规模较小,不够境域工业企业之用。2001年,镇域工业企业实耗生铁7412.55吨,钢材28045.63吨、铜材1248.35吨,铝材1001.60吨,多从外地市场购入。2016年,建成区经营五金材料商店有13家。另有经营钢筋等材料店4家,为建房提供金属材料。
  石灰、水泥 民国时期,东街陈义昌,西街义昌渭等4家建材店兼营石灰、砖瓦、沙石等。水泥鲜见,人和街唯晋康两店有“水门汀”(水泥浇铸)步梯。
  1952年,由陆顺泰、合记2家陶杂店经营砖瓦、石灰、沙石。1954年,2店资本2649万元,当年销售8791万元。1956年初,组建合作商店,次年划供销社。1954年始,供销社经营石灰业务,货源来自富阳等地,当年销石灰2862担。1958年下半年,光明人民公社在第一大队第五中队、第五大队第九中队办石灰窑。1963年,省轻工业厅下拨水泥100万斤、沥青2万斤、钢材8万斤,供盐业生产之需。1960年代,方家舍头建砖瓦窑,自产自销。1969年,供应水泥162.80万斤。1977年,庵东区办石灰厂投产,址设西一人民公社七塘北侧,年产石灰1200万~1320万斤。石灰石来自富阳等地。1981年,庵东供销社销石灰195.81万斤,水泥26.80万斤。次年,销石灰
  231.85万斤,水泥82万斤。1980年代,民宅陆续建楼,水泥钢筋结构空斗墙,兴石脚做基础,块石出自历山等地,黄沙来自上虞,砖瓦取自余姚观城等窑头,亦有河埠泊船零供,水泥紧缺。1985年,建东二砖瓦厂;1986年,生产黏土砖701万块。1988年,县下达水泥分配指标,庵东区为25吨,专用机埠(水库山塘)维修。1989年1月,庵东区公所分配农用水泥49吨,各乡镇按棉花面积与实际投售量各半比例分配。2016年,境域有水泥石灰店9家,砖瓦沙石供应处12个,为建房提供建筑材料。
  木材、毛竹 民国时期,木材均由私商经营,自由交易。境域居民多用于建房修屋搭草舍和做家具等生活资料。
  1951年,庵东特区人民政府向富春江组织输入木材300立方米,总值240万元。1952年,人和街继续经营木材等建材商品者有:叶先炎、义昌渭、陈义昌、陈章福4家,从业5人,资本总额4534万元。1953年,庵东供销社始经营木材,并纳入计划供应。时为盐业生产紧缺物资。次年,销木材254立方米,稻草3370担。1956年,私营建材店组建合作商店,1958年,并入供销社。1962年,庵东供销社供应木材910立方米,毛竹73700支,竹百篾2500把,风车用白布15100尺。1963年,省轻工业厅下拨盐区木材900立方米,毛竹10500支,百篾2500把,支援盐业生产。是年,庵东供销社按计划销售毛竹55611支,毛篙竹7085支,柄竹23365支。1964年,销毛竹105500支,为最高年。供应木材2570立方米,百篾1026把。1967年,销百篾842把。1967~1969年,大旱3年,原盐高产。盐民结伴向浙南私购木材,从山区偷运毛竹建房。1979年,工商所查获贩运木材0.5立方米,毛竹259支。1979年,庵东供销社实行双轨制:计划商品平价供应,议价木竹敞开销售。1980年后,开放木材、毛竹交易,多渠道经营。1993年,供销社销建材商品685.58万元,其中木材销7064立方米。2016年,境域有木材行10家。
  装潢材料 民国时期,境域民宅简陋,草舍众多,瓦房低矮,没有装潢一说,唯盐场公署红楼有油漆粉刷地板,民间有漆匠阿堂、阿其专事家具及其他木制生活用具油漆。
  1952年,有张金泰、华彰2家商店,经营油漆、颜料、涂料、染料等商品,至1954年,2店资本总额4426万元,销售5940万元。1956年3月,组建合作商店。次年,划入供销社。1950~1970年代,公共建筑少有装潢,请漆匠师傅粉刷。1980年代后,民房渐次改善,从草舍、平屋、楼房到别墅,催生建筑装潢行业发展,装潢材料商店应运而生。陆续供应瓷砖、马赛克、墙纸、锯屑胶合板、三夹板、玻璃、钢窗、铝合金门窗、防盗门窗、窗帘、卫生陶瓷用具等。2011年,境域有装潢材料商店32家。2016年,有装潢材料店53家,其中喷涂漆行业13家。另有家具店10家:名门家私、人和家私、好运家私、佳美家私、人和家居、以诺家私、文霞家具、阿建家居、燕飞家私、明艺家具。
  盐农业生产资料
  化学肥料 民国时期,化学肥料(简称化肥,俗称肥田粉)极少。1952年,化肥统一由供销社经营。是年,全区9乡预付棉花收购定金,其中有价值14590万元的化肥,价值6160万元的棉仁粉作定金。1954年,庵东供销社销化肥5.23万斤,饼肥2.14万斤。1956年,按种植面积供应化肥。1950~1960年代,居民发“料缸钿”(人粪料卖出款),农民买人粪肥,弥补化肥不足。1961~1984年,棉粮生猪收购实行化肥奖售政策,奖售品种数量不断调整。1960年代起,过磷酸钙销量大幅上升。1970年代,液氮(氨水)效高价廉,备受农民欢迎。时慈溪农药厂西门口,农民车拉舟载,起早排队抢购氨水。1979年后,供销社施行“一次管理,自由购买”农民自主掌握施肥
  权,化肥销量递增。1988年,化肥专营。是年6月,境域576户种棉,大户按种植面积获供外汇尿素每亩5公斤。同年10月,慈溪县人民政府下拨庵东区520吨碳铵肥。庵东区公所按全区可耕面积分配,每亩9.90公斤,发票供应。1990年代初,为化肥销量高峰期。1990年,庵东供销社销磷肥3274.80吨,氮肥3898.70吨(其中尿素2005.30吨,碳酸氢铵1893.40吨)。1993年后,农民用化肥日渐减少,化肥先后放开经营,供销社销量陆续下降。至1995年,庵东供销社仅销化肥4482吨。2001年,庵东供销社解体,职工朱建国续操旧业,组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营化肥农药等。2011年,境域有农资公司(店)33家,共销售化肥1.01万吨,按总面积51553亩计算亩均使用化肥196公斤。2016年,农资公司增至37家。
  化学农药 民国时期化学农药鲜见。新中国成立初,农药品种仅限棉油皂、石硫合剂。化学农药有六六粉、滴滴涕。现售为主,赊销辅之,比例为6∶4。1952年开始,农药由供销社经营。1954年8月,除六六粉,其余均赊销,新棉上市回收药款。是年供应赛力散、西力生、二二三。1957年,推广剧毒农药1605、1059,初始效果好,后害虫抗药性增强,药效逐渐下降。1959年,庵东供销社帮生产队建配药站。次年,设农资辅导员,后改称生产辅导员,为人民公社农技员参谋,组织农民培训,辅导安全使用农药。1963年,庵东供销社销农药34129斤。1970年始,调入敌敌畏、乐果、呋喃丹,后使用杀菌剂、杀虫剂及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品种为甲胺磷、杀灭菊酯、杀虫双、井冈霉素、多菌灵、托布津、多效唑、矮壮素等。1973年,销农药93598斤。1978年,农药供需矛盾凸显,复用土农药水牛尿、棉油皂、石硫合剂。1981年,常规农药拆零供应。1988年,农药专营,供销社管卖管用管效果。1989年,庵东供销社建庄稼医院,为农作物防病治病。1990年,庵东供销社销农药73.72吨。其中甲胺磷11.77吨,菊酯类1.61吨,呋喃丹11.70吨,稻脚青4.65吨,除草剂6.21吨,硫酸铜7.72吨,多菌灵1.02吨,80%以上敌百虫2.49吨。1993年后,种植面积减少,农药放开经营,供销社销量骤减,1995年,庵东供销社销农药36吨。2002年起,境域禁售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甲胺磷、对硫磷(1605)等19种。2011年,境域33家农资公司销售农药101吨,亩均使用农药1.96公斤。2016年2月起,农药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由慈溪市农业局发证。是年,境域有农资公司(店)37家。
  柴油、机油、桐油 简称“三油”,为境域重要生产资料,盐业为主,农用渔需次之。由供销社销售供应,偶以议价补充,救灾抗旱特供。
  1954年,庵东供销社供应桐油15264斤。1962年,庵东供销社供应柴油285200斤、机油43600斤、桐油1120斤。1973年,柴油实行计划供应,每年均以6位数供应,1979年为最高,销量1549560斤。机油按柴油供应量3.5%~5%比例供应,年均2万公斤以上。桐油供应量一般为4位数,1973年为最高,销量11392斤。1983年,庵东区公所分配抗旱柴油2万斤,按农业面积分配各乡镇,由庵东供销社供应。1988年8月,慈溪市农机局下拨议价柴油12000公斤,每公斤1.17元。同年12月,再拨议价柴油分配指标1万公斤,每公斤1.20元。1989年,下达盐农用柴油分项定量标准:棉地每亩每年0.5公斤;盐田每亩每年4公斤;压滩机每千瓦每年100公斤。1990年后,随着盐田大面积减少,“三油”供应也大量减少。2000年,境域乡镇工业企业实耗柴油540.32吨,汽油265.06吨,大部分从外地购入。2003年,实耗柴油1424.84吨、汽油350.26吨。2011年,境域有南北加油站、西二加油站、七塘加油站、庵东加油站、富北加油站等5家加油站,为汽车、摩托车供应柴油和汽油。2014年,增设宏兴村西北加油站。
  中小盐农具 境域中小盐农具种类繁多,铁器、木作、竹制兼备,尤以盐业工具庞杂。多由手工业者前店后场生产供应。其余从杂货山货店购买。或请工匠上门加工,或向作坊量身定制,或从集市庙会选购。清道光二十年(1840)后,永康人夏熔大落户东街,首开铁匠铺,专制铁铡、铧锹、翻抢、铁耙、拖刀、刮子、毛刀等盐农具。清光绪六年(1880)陶阿宏创办耙戽店,专制盐业生产工具耙戽。
  1952年,庵东供,销社经营小盐农具、药械。喷雾器租售兼营,赁费以月为期,按售价12%算;或以天计,每天2000元。1953年10月底,举办秋季物资交流会,5天销售中小盐农具11509万元。
  1956年后,土埭、竹器、木业、铁匠等手工业合作社分别制造中小盐农具,庵东供销社生产部及各分社供应铁耙、锄头、土箕、竹箩、竹篾、喷雾器等。1963年,庵东供销社销中小盐农具28500件,土箕1246双,竹篾911张,谷箩189双,粪桶495双,农药器械63台。1972年,慈溪盐业机械厂试制5马力压滩机成功。次年生产12马力压滩机,均销往盐区。1980年代后,民营中小盐农具入市。1990年,庵东供销社销中小盐农具7500件,喷雾器309架,竹篾880张,粪桶129双。2000年前后,二轻、供销社系统先后改制,企业解体歇业,中小农具均由个体户生产经营。2016年,建成区有中小农具个体店4家。
  第五节 生活资料
  猪肉禽蛋
  民国时期,人和街有戴茂盛、高春记、陈升大、房长新、邹永兴5家猪肉店。至1952年,5家肉店资本总额4476万元,与供销社同时经营。1954年,猪肉内销服从外销。凡140斤以上毛猪一律不准自销,均归供销社收购出口。当年,庵东供销社销猪肉6.81万斤。1955年,私营肉店建联营组织。1956年3月,成立合作商店,从业7人,资本额5677元。次年初过渡为庵东供销社门市部。1957年,猪肉开始凭票供应。投售每头生猪发肉票15斤。1960年,庵东供销社办饲养场(屠宰场),员工12人,场长成福来。春节供应猪肉每人3两。1961年7月1日起,实行生猪奖励,恢复“卖猪留肉”发10%肉票。1962年1月起,对知识分子、民主人士优先供猪肉、蛋。1962年12月,,集市议价猪肉每斤2.40元,鸡每斤2.30元。1963年4~7月,以咸肉换购自留棉与布票。是年,供销社销肉猪2835头,鲜肉19.82万斤,鲜蛋1816斤,肉制品47567斤。1965年春节,供应猪肉每人2.50斤。同年12月,临时降价至每斤0.57元。1966年春节,一次性敞开供应,每斤0.61元。7月,又临时敞开供应,每斤0.60元。12月18日起15天,临时降价每斤0.57元。1970年9月,取消饮食行业用肉优待价。1973年,鲜肉、禽蛋、咸肉、火腿等7种商品实行计划管理。1976年,供应剥皮猪肉。1979~1980年,猪肉剥皮3274张,支援皮革工业。1978年4月,收购鲜蛋1斤,奖售猪肉0.5斤。是年,鲜肉分割销售,整片价每斤0.69元,其他部位每斤:槽头三角肉0.57元、肋条肉0.71斤、无骨腿肉0.81元、杂排0.35元、脚爪0.50元、板油1.00元、骨头0.10元。
  1980年,庵东区食品站销售肉猪15088头。11月,猪肉售价提高42%牛羊肉提价58%鲜蛋提价31.6%敞开供应。1981年1月,继续实行“卖猪留肉”政,策,按除头净肉1,5%~20%发肉票返,还卖猪户。1984年10月25日起,生猪收购价提高,计划供应与议购议销并存。1985年4月,鲜肉零售价1.35元,干部职工发“肉贴”,每人每月4元。饮食业含肉产品提价55.6%。10月,猪肉购销敞开,价格随行就市。尔后,农贸市场公私肉摊同时经营。2016年,建成区元祥农贸市场和镇中心农贸市场有猪肉摊26个,牛羊禽肉熟食摊10个,出白家禽摊5个,鸡肉鸭肉摊10余个。另有庵东购物中心、华润万家金都店销售猪肉、出白家禽及鸡蛋。
  食糖 糕点
  食糖 民国时期,食糖由南货店兼营。品种有红糖、砂糖、绵白糖、冰糖等。境域居民称红糖为黄糖,多来自义乌,叫义乌青,其余则产自台湾、广西等地。产妇吃红糖,燕窝炖冰糖,粽子醮绵白糖,做糕点用砂糖。陈水记(时称蛋包阿水)南货店前店后场,做赤膊罗丝糖、棒头糖。吴顺记制糖球、老鼠糖球。民间自制冻米糖、花生糖、黄豆糖。
  新中国成立后,食糖先后由个体商户和供销社经营,货源偏紧。1952年,凭供销社社员证供应红糖。义乌青每斤4800元。是时,孩童以尝棒头糖为乐。1954年12月,食糖凭票供应,每人每月2两,干部职工5两,产妇4斤,婴儿0.5~1斤。是年,庵东供销社销食糖69800斤。1961年3月,高价糖果应市,平均价2.52元。1962年,白砂糖高价每斤3元,居民望价兴叹。民众买糖精替代。1963年,庵东供销社销食糖78300斤,销糖果8000斤。1965年春节,增发食糖票每人0.3斤。是年,白糖、古巴糖、糖果敞开平价供应。1980年第一季度,食糖复凭票供应,每人月0.3斤。1981年,庵东供销社销食糖42.18万斤,糖果12.24万斤;次年,销食糖49.18万斤,销糖果7.12万斤。1984年10月,市场部分商品现抢购风,白砂糖也遭抢购。1987年9月15日食糖临时短暂凭票供应。尔后,境域居民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减少糖的摄入,刻意少,吃甜食。1990年,庵东供销社食糖销量降至16.80万斤,销糖果2万斤。1995年,糖果仅销8000斤,红糖滞销,伤风感冒时泡姜茶偶尔食之。迄今,超市食糖货源充足,销量平平。各式糖果品种繁多,软硬兼备,口味多样,尤以咸味糖果一枝独秀。结婚喜糖包装精美,价格不菲,销路尚佳。
  糕点 旧时坊间称糕点为茶食、茶果、糕食。品种有豆酥糖、麻酥糖、夹沙椒盐大饼、桔红糕、玉带糕、松仁糕、绿豆糕、桃玉片、蛋糕、蛋卷、雪花饼、各式月饼、油枣、雪枣、麻枣、桃酥、香糕、饼干等。陈水记、震和、吴顺记等南货店前店后场,自产自销,兼批商贩。民国27年(1938),朱氏兄弟先后从绍兴迁入庵东开糕饼店,糕饼阿大,糕饼阿三之称至今未变。
  1952年,人和街尚存南货店9家:陈水记、苗锦堂、马法记、俞潮记、项源顺、震和、裕旭、马永幸、萃利纯,从业12人。除经营糕点,还营销桂圆、枣子、荔枝、莲子、蜜枣、冰糖、白糖、红糖、黑白木耳、粉丝、花生、花生米、南瓜子、西瓜子、葵花子、米仁、笋干、火腿、香肠等南北货。时包装继承传统,以粗细草纸,按货品多少、大小、形式包成斧头、长方形、角子包,正面置油印广告,红纸喜庆,店号黑字,咸草缚之。1956年初,私营南货店均归庵东供销社副食门市部。1958年后,糕点产销分离,由庵东供销社食品厂加工生产,供应全区6乡1镇,用大铁箱运送到农村糕点销售网点。1961年3月,实行高价糕点,平均价每斤2.57元,少人问津。是年9月,城镇居民发票供应糕点。1962年4月,糕点凭证限量供应。1963年6月3日糕点敞开供应。是年,庵东供销社销糕点6.64万斤。1980年代始,民营食品工业发展,,沪甬杭各式糕点大量涌入境域,传统糕点日渐稀少,庵东供销社糕点销售每况愈下,1981年销23.59万斤;1982年销18.90万斤;1990年仅销4.76万斤。2016年,境域有个体蛋糕房13家,兼营糕点副食品店57家。
  水产品
  境域盛产海鲜。根据季节和潮汛,形成早晚两市,供居民尝鲜。盐民就近捕捞,自食有余上市交易。盐泥螺、盐沙蟹、盐虾籽为常备菜肴。民国初年,人和街鱼蔬行应运而生,以中街冯聚兴为大,中介为主,兼营批零。1940年代,集镇部分商贩自发成立小菜联营行,收购盐农民捕捞和生产的渔货蔬菜,批发给周边小集市行贩。淡水鱼有鲫鱼、河虾、青鱼、鳙鱼从绍兴等地贩入。黄鱼、带鱼、墨鱼、油桐鱼、马鲛鱼多来自舟山等地。
  1952年,人和街鱼蔬摊店有张聚和、金潮记、封文龙、朱润记、陆惠涨、俞信尧、马生荣、马纪法等18家,总资本6712万元。1955年建联营组织。1956年成立鱼蔬合作商店,设东西2个分店,从业人员19人,刘安仁任经理。次年,过渡为供销社水产门市部。后另设调拨站,专为七塘以北各分社、合作商店发送水产品。1966~1978年,水产品由庵东供销社独家经营。时舟山大黄鱼每斤0.35元,钓带鱼每斤0.29~0.31元,网带鱼每斤0.27~0.29元,墨鱼每斤0.18元,剥皮鱼每斤0.18元。民间交易本地梅鱼仅每斤0.08元,黄蛤蟹(青蟹)每斤0.35元。商店下乡兜售大黄鱼卖剩腌制咸黄鱼,或剖肚晒干成黄鱼鲞。1980年代起,野生海产品减少,产量锐减,海涂养殖兴起。1990年代引进南美白对虾,为市场提供大量货源,价贱时仅卖每公斤20元,居民冰箱冷冻,随时食用。2000年后,消费结构变化,疏淡禽肉,青睐鱼虾,水产品随行就市,价格攀升,尤以地产野生海鲜为贵,价格论两不报斤。2016年,建成区中心农贸市场有水产品摊位44个,元祥农贸市场水产品摊位19个。
  卷烟
  民国时期,老惠丰(兄)、新惠丰(弟)烟店分设人和街东街、中街;冯开棠开烟店于中街。主营烟丝,兼营纸烟,解放后转行。卷烟摊店多托航快船往返余姚进货。1950年,20支装“双斧”牌香烟每包1658元,其他品种有“大联珠”“银行”牌、“美丽”牌、“老刀”牌、“前门”牌、“哈德门”等。1952年,集镇有烟杂店13户。1953年初,余姚专卖局设批发部于中街,职员5人。次年,烟酒行业组建联营店7家,归专卖局领导。时推拆包以支零售。是年,销卷烟2.51万条。1955年初,“大联珠”香烟每包1900元。1958年5月,烟酒批发业务归庵东供销社经营。经济困难时期开始,卷烟凭证定量,“老烟鬼”以玉米胡须、拾烟蒂过瘾。1962年4月开始,卷烟凭票供应,丁级烟“经济”牌每包0.08元,“大红鹰”牌每包0.13元;丙级烟“雄狮”牌每包0.18元,“新安江”牌每包0.24元;乙级烟“五一”牌每包0.29元,“上游”牌每包0.34元;甲级烟“牡丹”牌每包0.45元,凤毛麟角。偶有省外低档烟免票供应。时流行烟嘴,木制、玻璃制都有。1963年,庵东供销社销卷烟15.38万条。乙级烟批条子特供,称“上游”牌卷烟为“干部烟”。1970年代末,“青松”牌过滤嘴卷烟面市。1980年代起,卷烟市场混乱,货源渠道双轨,专卖与市场并存。近去周巷批发市场,远涉浙西、浙南。假烟充斥市场,个体户以签名售烟以示诚信。云烟“红塔山”牌与甬产“北仑”牌、“宁波”牌竞相进入;外烟“良友”牌、“健”牌、“三五”牌流行,女士细支烟受宠、50支听装烟青睐。第二商业公司卷烟批发业务数量巨大。1990年代末,慈溪市烟草局重设庵东经营部,址设市场路26号。个体卷烟经营户重发证照。2001年,振东居委冯国庆、郑雪君双获宁波市烟草局“专卖知识竞赛”一等奖。2000年以后,高档卷烟销量大幅上升,“中华”牌(软盒装、329喷码)、“冬虫夏草”牌、“熊猫”牌、“利群”牌(花颜色)、“和天下”牌、“黄金叶”牌等名烟风靡市场。2011年,境域个体卷烟经营者57户。2012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规定,市场上不能销售每条(10包)超过1000元的卷烟。限价措施出台后,“天价烟”在柜台消失。2016年,有卷烟经营户255户。
  酒
  民国时期,境域唯泉源慎酱园酿黄酒、白酒,前店后坊,自销兼批发。1952年,人和街经营酒业者13户。是年,天元同和酒厂供应酿酒,黄酒、白酒甏装,有45斤、50斤、55斤装三种。1953年,酒类专卖。1954年,专卖公司销酒18.88万斤,庵东供销社销酒3.62万斤。1956年,泉源慎公私合营归庵东供销社。时有烟酒合作商店8家,从业70人。1957年,悦源协乳坊并入泉源慎,称酿造厂第二门市部。1958年5月,酒类批发业务划归庵东供销社经营。1959年,庵东供销社酒厂划并浒山酒厂。黄酒主要向天元同和酒厂进货,水路沿七塘江直运塘北各分社商店寄存。天旱时由手拉车送货,按实际销售结账付款。1962年4月,黄酒凭票供应。1963年12月1日起,以小杂粮换酒,每斤杂粮换白酒0.50斤,或换黄酒1.50斤。杂粮换票,然后以票取酒。1963年,庵东供销社系统销酒62.11万斤。1965年春节,每人发酒票2.50斤。1968年,供应红刺根、茹干、橡子为原料白酒。时有散装高价白酒免票供应。瓶装白酒滞销。1970年代末,始供啤酒。初时乡人口味不适,销量甚微,以批发价促销。1976年1月,白酒临时发票供应。1981年,庵东供销社销啤酒6.53万斤。1983年2月,黄酒敞开供应。1985年1月,废打酒锡提,改用不锈钢标准提。1990年,庵东供销社销黄酒141.40吨,白酒73.50吨,啤酒98.60吨。啤酒占酒类总销量31.5%。尔后,酒类销售结构发生变化,甏装黄酒、白酒逐渐减少,啤酒畅销,易拉罐啤酒、瓶装黄酒和红酒迅速流行。法国大小拉菲、卡斯特等红酒,茅台、五粮液等白酒以及XO、人头马等洋酒成宴会酒席和礼尚往来新宠。
  五金交电
  旧时五金商品由个体手工业与私商兼营,品种以元钉、铁丝、螺丝、螺帽及铁制小农具为主。
  1950年,开量具店1家。1952年,庵东供销社经营铁锅、菜刀、榔头、元钉、铁丝等五金业务。1953年7月,集镇举办首次物资交流会,庵东供销社销价值155万元的铁制小盐农具。私营店销价值1352万元的五金。1959年,自行车计划分配,凭票供应。是年,印度尼西亚华侨应德源夫妇回庵东探亲时,携半导体收音机,令乡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1960年代末,半导体收音机、电度表、电灯泡始销。1967年,庵东供销社销元钉26156斤、铁丝22264斤。1972年,庵东供销社销自行车164辆、电灯泡11383只。1980年代,电视机、电风扇、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陆续面市,时货源紧缺,供不应求,一机难求。1982年,庵东供销社五金交电类商品销售额100.28万元,1986年,达231.01万元。1986年,庵东供销社综合商场新开,内设五金交电专柜,兼营维修。1988年,销自行车4250辆、电视机1301台、电风扇856台、录音机467台、电冰箱81台、摩托车29辆、洗衣机180台、录像机5台。1990年代后,电热毯、电烫斗、电暖宝、浴霸、电饭锅、微波炉、电磁灶、电茶壶、电热水器、电脑、空调等家用电器长销不衰。2000年后,等离子、液晶等大屏幕彩电、家庭音响、电动自行车、数码相机、家用摄像机等先后上市。2016年,建成区有五金家电商店18家,家电维修店6家,小五金修配店7家,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商行14家,均为私营。金氏兄弟合营银都家电卖场规模最大,址设七二三大街。
  棉布百货
  民国时期,孟氏兄弟在中街开布店,兄为晋康生记,弟冠晋康良记。百货店以新天成最具特色,临门由实物烟管头作广告,市井称其“烟管头”。1949~1950年,人和街有棉布摊店10家。1950年7月,慈溪县百货公司设庵东经营组,职工5名。是年,私商销棉布870匹(每匹40尺),百货公司销356匹。时龙头细布每尺价3035元。1951年,集镇百货日用必需品购进35亿元,其中棉布3600匹,价值10亿元,货源来自沪杭甬。1952年,存晋康、陆佐臣、俞信兰、高涨标、顾元林等布店5家,资本总额16736万元;周天成、周正南、陈志林、新天成、谢素珍等日用百货店12家,资本总额9008万元。1954年,销棉布4155匹、胶鞋2928双、肥皂187箱、毛巾2484条、火柴526件、袜子13212双。时价工农蓝布4250元/尺、哗叽花布3950元/尺、元布4250元/尺、白布2950元/尺、414毛巾8800元/条、肥皂3200元/条。1954年9月,棉布凭票供应。1956年,棉布百货业均归庵东供销社门市部。1957年8月,慈溪县百货公司重设庵东批发商店。1957年,庵东供销社销棉布86.24万尺、卫生衫裤3340件、胶鞋4462双、毛巾10207条、袜子26567双。1962年,省轻工业厅先后特供庵东盐区劳保胶鞋9685双、毛巾每人2条、残次布8886尺。1950~1970年代,凭证发票限量供应者,小至火柴、肥皂、卫生纸,大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化纤布、人造棉备受青睐。“三五”牌座钟和上海“凤凰”牌、天津“飞鸽”牌自行车一票难求。塑料鞋俏销,解放鞋长销不衰。1978年,凭侨汇券选购部分棉百商品。1979年,陆续放开供应。1982年,庵东供销社日用工业品销售额431.95万元,其中棉布6.77万尺、化纤布5.60万尺、棉毛衫裤22230件、袜子19340双、汗衫背心9340件、胶鞋38490双、全塑鞋5720双、毛巾31490条、卫生衫裤50件。1983年5月,针棉织品免收布票。12月,棉布敞开供应。1984年10月,被单布等商品抢购,不久由被套取而代之。1990年后,义乌小商品市场、江苏南通服装市场、温州鞋市场、钟表市场成进货渠道。1992年,销手表1981只、钟815只、皮鞋7080双、胶鞋33250双、全塑胶4170双、缝纫机450台、自行车3304辆。2001年起,棉布百货商品均由个体商户经营。2011年,境域有日用百货店35户,棉布服装店76家,鞋服知名品牌专卖店近30家,日杂陶瓷店21家。2016年,有棉布服装店111家,其中建成区98家,日用百货、掏杂、鞋类商店126家。
  燃料
  境域居民素以柴草为燃料。农家用豆秆、麦秆、棉秆、稻草煮饭做菜烧开水,庭院叠蓬备用。盐民和集镇居民买柴作薪,品种有杉柴、松毛、柴爿、木炭等小木散材。1952年,集镇有利民、娄森盛、罗志昌、公大4家柴草行。从业9人,总资本540万元,销售15688万元。时五塘内河码头为柴草交易市场。1954年,销稻草3370担。1956年初,组建柴草合作商店。1957年,划归庵东供销社。1962年,庵东供销社向居民供煤(球),每人月发15斤煤票。并在庵东盐区推广,改柴灶为煤灶。1963年,试用煤灶7000多户,销煤77.60万斤。庵东供销社塘北6个分社均设煤场供煤。1968年,庵东供销社销煤66.94万斤。1979年,定量煤票调整为每人每月20斤。供长兴煤多,淮南、山西、枣庄煤少。矸石降价,庵东供销社年亏损2.50万元左右。时风行经济炉(俗称“五更机”),用火(煤)油、柴油作燃料,一度市上经济炉一炉难求。1981年,庵东供销社销火(煤)油21.53万斤,销柴油118.78万斤。1995年,庵东供销社销煤5360吨。
  1980年代中期,西街居委王国如首开瓶装石油液化气站(俗称煤气站),每瓶价10元。后供应面迅速扩大,单位送煤气票,发煤气补贴。1980年代末,庵东供销社设煤气代灌站,向职工加气换瓶,兼为民众代灌。迄今,境域柴灶、煤灶几近绝迹。煤球炉渐次消失,私营建龙煤饼厂多向厂家及外地用户供应煤饼。2011年,建成区有液化气代灌站7家,均上门收瓶送气入户,气源多来自镇海。2015年末,镇人民政府联合宁波杭州湾新区质检、工商、安监、消防、公安等部门对境域13家(涉及7个村)非法燃气代灌点进行取缔。2016年,液化气代灌站增至8家。
  中西药品
  旧时治病以中医为主。民国时期,人和街私营中药店有仁寿、养真堂、仁济、新仁济、益寿丰、卫生仁等6家。至1952年,6家中药店总资本5821万元。1954年,建联营组织。时新开“三八”西药店,销售371万元(中途歇业)。1956年3月,成立国药合作商店,从业8人,资本总额1万元,销售13028元。1957年,划归庵东供销社,称国新药门市部,中西药兼营,并负责村医药品供应,还聘老中医坐堂号脉问诊、代客煎药,后增设西街西药门市部,批零兼营。1999年,中西药店连人带店并入慈溪市医药药材公司,更名为慈溪市医药药材公司庵东分公司。2003~2004年,庵东分公司解体歇业。批发部人员由慈溪市公司另行分配工作,多数职工改个体经营,重新登记发照。2011年,境域有私营药店28家,其中神农大药房为下岗职工续操旧业,中西药兼营,药师上岗,设人和街东街老药店。医保定点零售药店4家:庵东大药房,驻七二三大街南段;普济堂药品有限公司,驻邮电路西段;正源大药房元祥连锁店,驻人和街西段;百姓药品零售店,驻七二三大街北段。2015年,医保定点由审批制试行审结备案制。2016年,建成区有私营药店18家,其中振东村5家,宏兴村7家,元祥村6家。
  图书文具
  新中国成立初,人和街有朱德新、黄文千2家连环画书摊。备座租看,老少兼有,每本租费100元。1952年,集镇有金甡大、源记文具店2家,资本额6614万元。1954年,销售额2820万元。1956年3月,公私合营并成一家。1957年,归庵东供销社门市部,经营文房四宝、文化体育用品,并为慈溪县新华书店代销各类图书、全区学校课本教材。1967年,搞“红海洋”棉布店红布脱销断档,波及文具店红纸供不应
  求,红油墨屡屡售罄。1967~1969年,,销毛泽东著作2.91万册,毛泽东像3.24万幅,张贴式语录3300张。1980年代后,个体图书文具店陆续开张。冬春物资交流会上,外地书商设摊拍卖图书。屡有书商上门推销四大名著、法律汇编、科普读物等廉价盗版书。2001年,庵东供销社文具部随企业解体而歇业。2011年,七二三大街有图书文具超市3家,均开架销售,经营商品多面向中小学生,兼售电视报、现代金报等报刊。元祥村在人和西街设报刊图书阅览点。2016年,境域有文具图书店13家,其中建成区7家,海星村有国明书店1家。
  移动电话
  俗称手机。1996年2月,GSM数字机面市。是年,振东村张振华在人和西街首开手机店,经营模拟机(俗称“大哥大”)与数字机。由于“大哥大”价格昂贵,时手机用户不足总人口2%。1997年后,“大哥大”逐渐被淘汰。1999年后,随着电信技术更新与移动通信资费下降,移动电话快速发展,手机店逐渐增多,但手机价格仍处高位。2002年后,“小灵通”开通,手机品种及其功能越来越多,价格陆续下降,用户大幅增加。至2011年,建成区有手机专营店18家,其中邮电路9家,七二三大街3家,镇南横路3家,庵宗公路、庵余路、人和街各1家。从业人员46人。经营手机品牌有苹果、华为、OPO、小米、诺基亚、步步高、三星、中兴、联想、魅族、酷派、金立、HTC等。价格从百余元至近万元,年销售400余万元。2011年后,各种品牌的智能手机成为市场新宠。2016年,境域有手机店43家,其中建成区23家,海南村14家,富北村4家,浦东村、桥南村各1家。
  家用电脑
  1996年,振东村张振华在人和街西街首开“振华电脑通讯经营部”,经营电脑。2000年后,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境域电脑逐渐由城镇普及到农村。据2011年统计,全镇家庭拥有电脑12946户。2011年,建成区有电脑专营店12家,其中邮电路4家,镇北路2家,七二三大街1家,人和街2家,庵余路2家。庵宗路1家,从业17人。经营台式电脑与手提电脑,品牌有联想、苹果、华硕、戴尔、惠普、SONY、清华同方、IBM等,年销售200余万元。2016年,建成区有电脑店13家,海南村2家,桥南村1家。
  第六节 票证
  1952~1991年,物资短缺,商品匮乏。国家对人民生活必需品采取计划供应、定量供应、组织供应、奖售供应、凭券供应、特需供应、高价供应、议价供应、敞开供应等9种形式。其中凭证凭票限量商品为多,尤以粮票、油票、布票使用时间最长,有“第二货币”之称。民众视票如命,弥足珍贵。任何票证都只含相应的商品供应指标,使用时还需按统一的商品价格支付货币。
  粮油商品
  境域1954年凭证供粮油。1955年9月,实行票证制度,发行全国粮票。有“四证三票”:居民购粮证(含票)、行业用粮供应证、饲料供应证、粮食关系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地方饲料票等。后增熟食粮票、周转粮票、奖售粮票。地方粮食部门自制印发的有:饲料票、桐油票、糠票、面酱票、酱渣票、豆腐香干票。1954年1月,食油凭证限量。1956年11月20日食油凭证定量,盐民和集镇居民每人每月发4
  两(16两制)、单人户发6两。1958年起,,买油凭票,盐民和集镇居民每人每月发2.5两
  (10两制)、单人户发4两。1987年前,以统销价供应的有全国粮票、侨汇粮票、浙江粮票、浙江定额粮票、军供粮票、行业用粮证、流动人口食油票、军供油票、特殊用油票、居民油票。至1992年,粮油票证停用。
  其他商品
  其他生活资料由供销社发票供应。1952年,凭社员证限量供应红糖、煤油。1954年9月15日棉布凭票,盐民和集镇居民每人每年21尺,干部教师每人每年28尺,均分两期发放,,结婚生育、死亡灾害可申请特种布票。是年12月,食糖凭票,每人每月2两,干部职工5两。1957年,猪肉凭票供应,农民投售生猪每头奖励肉票15斤。1957年6月,煤油凭票,每人每月2.5两。1959年6月6日肥皂凭证定量每人每月1/4条。1960年,按常住户口发购货证供应毛巾、袜子、汗衫、棉,毯、民用线等。是年2月,米饭、面条凭流动粮票供应。5月1日各种线毯凭布票供应。12月,毛线凭证,胶鞋凭票。1961年,发煤票供应盐民和集镇,居民作燃料。1月17日,食盐凭证定量供应。每人每月1.25斤。1月25日毛线凭证取消。8月15日肥皂火柴凭证限量。9月15日,盐民和集镇居民发副食品,供应证。1962年4月,烟、,酒、糖凭票供应。5月,水产品、糕点、酱油、豆制品、针织品、煤油、火柴、卫生纸、肥皂、民用线、木纱团凭证限量。6月25日凭证限量商品增加蚊帐、手套、帽子、牙膏、鞋等17种。12月,绸缎、被面、皮鞋等30种,商品凭购货券供应。1963年,搪瓷制品、铝制品敞开供应。5月8日食盐敞开供应。6月3日糕点敞开供应。至12月,凭票凭证凭券供应商品由年初58,种减到8种。1964年7月,18日肥皂、胶鞋敞开供应。1962年,砂糖、副食品、钟表、粮制白酒、茶叶高价供应。1965年,取消高价,平价敞开供应。是年1月13日春节发票供应每人猪肉2.5斤,水作品0.4元,糕点1斤,黄酒2.5斤,酱油3斤,白糖,3两,卷烟1包。1968年6月8日小杂粮换酒。卷烟凭票供应。1969年4月8日钟表、自行车等18种商品凭购货券供,应。12月底,毛巾、胶鞋、热水瓶、铝锅、搪瓷面,盆、奶粉、猪肉等凭证供应。1970~1980年,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凭票供应。1970年8月15日毛巾、胶鞋等17种商品敞开供应。10月22日煤油敞开供应。1974年4月,火柴凭,证定量供应,1~6人户5盒,7人以上户8盒。,1976年,黄酒、白酒凭票供应,卷烟火柴、肥皂按月发票。1972年1月,煤油凭证供应。1980年1月,煤油、黄酒、食糖、肥皂凭票供应。1983年2月,黄酒敞开供应。5月4日针棉织品免收布票。12月1日棉布免收布票,絮棉敞开供应。1987年9月15日,食糖,复归凭票供应。1985年4月,干部职工发“肉贴”,每人每月4元。10月,猪肉放开,价格随行就市。1986年9月起,陆续放开自行车、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收录机、80支纱纯棉织物、中长纤维织物、电风扇、塑料凉鞋、布鞋、剪刀、锁、蚊帐、服装等价格。
  票证无价实有值。彼时,民间余缺调剂,交换交易频繁。或换食品实物,或现金买卖,成变相货币,屡遭查处打击。1978~1979年,工商管理部门(“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查获粮票1944.20斤,布票257尺,食油票13.50斤。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