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业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84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商业体制
分类号: F721
页数: 11
页码: 850-8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庵东镇商业体制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个体私营商户、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等。
关键词: 庵东镇 商业体制 私营

内容

解放前主要为私营店、行经营销售,有少量的官助民办购销合作组织。1950年,开始建立国有商业机构、组织供销合作社,为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消费提供保障;1956年,实行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小商店和个体商贩多成为合作店、组,其后形成以供销合作为主的商业经营体制。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允许个体私人经商交易,商业贸易快速发展,个体私营商业体制成为商业的主体形式。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户
  民国时期
  民国初,境域居民冯顺濬在人和街首开牙行(俗称中人),以海鲜渔货为主,代客掌秤,栈货,收取佣金。后牙行陆续兴起。民国9年(1920),人和街有冯聚兴、陈森和、赵万盛、邹恒泰、顺和盛、同大、王性和、恒和米店8家,均为私营。“小上海”时期,庵东成为金华、衢州、绍兴等内地与上海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转运枢纽,私营个体商业繁荣。仅饭店有泰生馆、滋味馆、大鸿运、天津味园、徽州馆、四味馆、新泰馆、湖州馆、复兴馆、如意楼、杏花春等11家,有沪口、东亚、越宫3家旅馆,小客栈数家。宁波海关移址庵东,催生报关行21家。民国34年10月,有私营运输商行25家。民国36年9月13日《浙东日报》载:庵东经商者439人,前店后场手工业户261人,从事交通运输业者233人。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庵东盐区有庵东、傅家路、相公殿、大牌头、段头湾(长胜市)、英生街6个集镇。上半年有个体私营商号229户,其中庵东集镇114户。至年末,全区共有商户300户,其中庵东集镇183户。
  1951年,由庵东盐区工商业联合会登记发证私营商户291户,流动资金10.89亿元,固定资产4.88亿元,其中三大私商泉源慎酱园18000万元,晋康布店9400万元,源记米店5040万元。另有相公殿商户64户,长胜市商户38户(时均属庵东盐区)。21个行业:猪肉店5家,南北货9家,鱼荤蔬菜18家,烟酒17家,柴草4家,米店5家,棉布5家,百货5家,文具2家,杂货3家,陶杂2家,竹篾1家,量具1家,建筑材料3家,化工原料2家,国药6家,西药1家,牙行7家,饺饼店10家,饭店菜馆10家,糕团店8家,合计124家。
  1954年,个体私营商业销售额60.77亿元,占社会商业总额20.6%。至1955年,80%个体商户按行业建联营组织。
  1956年,进行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和组建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1958年后,个体私营商店匿迹。1961年,合作小组恢复。1966~1976年,限制、歧视、取缔个体私营商业。
  1979年始,允许并支持个体私营商业发展。1980年代初,东一人民公社俞姓公办教师辞职回镇建成区,当个体商户经营服装。1982年有个体商户92户。1983年12月26日成立庵东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召开首届会员代表大会。从262户个体商户中产生代表,40人,选举委员9人,县代表10人。1987年,个体工商户增至1080人。后大批农民经商,至1992年,个体商户有1362户。1993年后,合作商店、供销社、粮管所、食品站先后解体歇业,部分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商业。2007年为1962户,部分来自贵州、安徽、湖北、四川等省外农民工转行经商,成为新市民个体商户。2011年,境域有个体私营商户2600余户,从业4000余人。2013年,有个体工商户3556户,从业10450人。2016年,有个体工商户4661户,从业13934人。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民国时期
  盐民战时合作社 民国28年(1939),由政工队长马青举办,社员300人。贷款1500元(法币)作流动资金,经营粮食,收购卤晶。次年4月19~24日诸暨商人压价收购卤晶,政工队领导盐民抗争,并向盐场公署请愿,终由每担1.75元,提高到3元。民国30年初停办。
  员警消费合作社 民国35年(1946)2月12日成立,两浙余姚(庵东)盐场公署举办,主任肖恪治,社员111人,股金10万元(法币)在浙江省合作事业管理处登记注册。民国38年4月停办。
  庵东镇合作社 民国36年(1947)7月14日建立,理事主席冯钿宝。民国38年4月停办。
  崇三乡合作社 民国37年(1948)5月10日成立,理事主席苗成炎。民国38年4月停办。
  附:余姚合作社庵东分社
  民国32年(1943)建,伪余姚县长劳乃心兼任理事会长,主任谢志康,工作人员17人。民国33年,由日伪中央税警总团浙东中警指挥部接收,更名浙东中警指挥部消费合作社。旨在控制市场物价,实为照顾中警食堂及中警上层人物物资供应。民国34年4月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
  消费合作社 1949年11月1日余姚盐务分局办消费合作社,经理夏萍。社员以盐务分局干部及庵东镇各机关工作人,员为主。设公股与私股5∶1参股,共纳4036股,每股1000元,总股金403.60万元。1950年6月停办。
  庵东(区)供销合作社 1950年1~12月,先后建庵东、东三供销合作社,址分别设庵东东街、崇寿相公殿。庵东社主任陈芝水,东三社主任姚金炎,均属余姚县供销社领导。1952年,改隶宁波供销社办事处。是年,庵东社有入社社股8476股,社干部20人。经营生产生活资料,设棉花收购站,兼收卤晶、海产品,并为粮食部门代销大米。1954年,销售额83.20亿元,占社会商业总额28.2%。为县花纱布公司代购棉花71.70万斤(1斤等于0.5公斤)①;代销大米1134.58万斤。1955年2月,庵东、东三两社合并,成立庵东盐区供销合作社,荣蟠彬任主任。时有社股12955股,股金35355元,干部职工107人,内设秘书、计划、财会、统计、商改等5个股室,下辖门市部10个、柴草行2个、供应站5个(后改称供销分社)。行政归庵东盐区领导,业务由慈溪县供销社指导。是年4月,复归宁波供销社办事处管辖。7月,开展批发业务。
  1956年1月,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泉源慎酱园、晋康布店、悦源协乳坊、大康照相馆、宝兴油烛店5家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公方为庵东供销社。文具、水产、蔬菜、茶食、国药、印刷行业71人直接过渡为供销社门市部。其余私营商贩组建合作商店19家,归供销社领导。
  1958年6月,公私合营晋康布店私方代表孟如良当选慈溪县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1962年7月第四届连任)。
  1958年9月18日,庵东供销社更名光明人民公社供销部,主任魏忠岳。各合作商店、小组均并入供销部,商业网点减三分之一。
  1960年,光明人民公社供销部继发明木质切糕机后,大搞技术革新,实现做年糕、削面条、做面包、包饺子机械化、半自动化操作,后又制作切菜、切片、刨丝、切肉、打蛋、切年糕等七用机,成为宁波地区商业系统革新红旗单位。是年3月11日,《宁波大众》报第6版以“把庵东红旗插遍全区”通栏标题,报道全地区学、赶、超庵东的情况。
  1961年,复称庵东供销社,商店、小组从供销社析出。1969年,合作商店更名“三代店,”为供销社代购代销代营。其人员、资金、网点、货源统归供销社调度安排。1971年8月,七塘以北各供销分社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商业,接纳农村复退军人等人员进社。
  1970年代,七塘以北各供销分社陆续建供销社大院,大都靠近七塘。1975年,镇建成区拆万嵩庵建三层十间百货大楼,楼上设旅社。1977年,东一供销分社获省“双学”(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次年7月20日经理陆定法出席全国“双学”先进代表大会。1978年8月,庵东供销社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保留社员股金,分红淡出。1980年,建职工公寓房1幢,位于六塘江畔,有16名职工租住。
  1983年,庵东供销社体制改革,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重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主任马长明,监事主任由中共庵东区委书记孙纪良兼任,社员股金扩股,入股社员新增7005户,总户数13820户;新增股金38094.52元,总股金57248.16元。发放红利10334.38元。内设人事秘书、财会、统计物价、集体商业管理、储运、纪检等6个股室。下辖生产生活资料中心商店各1家,棉布、百货、文具、五金交电、副食品、废旧物资、土特产品收购等门市部7家,棉花收购站5个,供销分社7个(设在庵东区所辖各乡镇),基建队1个,汽车队1个(备汽车3辆),机动船队1个(置内河船7艘),并有工业企业8家。
  1985年,建综合商场,址设人和西街。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批零兼营,商品4000多种。次年,商场营业额破500万元。1986年11月26日,商业部副部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代主任潘遥莅临商场视察。
  1986年,跨境到余姚马渚开木材商店。
  1988年,翻建副食品商场。是年,全社销售2234.7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01万元,利润41.90万元。入股社员18488户,股金9.40万元,新设股金服务部。1980年代末,跨境赴慈溪县城与港商合资办羊毛衫厂,开金属公司。1989年,建庄稼医院为农作物防病治病。1991年,庄稼医院获省级先进。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东三供销分社划新浦属逍林供销社;崇寿供销分社纳入庵东供销社。西三供销分社划小安属周巷供销社。
  1993年,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居全国基层供销社百强排名第19位。连续三年购销两旺。1995年,商品购进总额15174万元,销售总额15128万元,利润78万元,资产总额5461万元。1996年,庵东供销社被国家人事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先进集体。
  1996年,在邮电路465号建成银都商厦,投资320万元,占地1848平方米,建筑面积2854平方米,楼高19米。至此,庵东供销社办公场地,自租房建社设址人和街东街,历经宝兴弄南段、七甲路5号、车站村大楼、七二三大街,五易其址。
  2001年,庵东供销社改制,市供销联社派遣工作组指导,先清理社员股金,继按评估价清产核资,终以“零资产”解体歇业。225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每人补偿7048元。返聘书记、主任等9人管理遗留房地产,处理善后事宜。离岗职工成立临时性“股份有限公司”每人出资1万元,按评估价受让部分房产,复以市场价出售,每人分得差价27000元。
  第三节 集体商业
  合作商店
  1951年6月,境域个体理发户自发组织,成立理发同业公会,主任陈志元,会员66人。是年,15个水产蔬菜经营户成立联营组织。1954年,棉布、国药、肉食全行业联营,烟酒行业组织7个专卖联营店。至1955年,境域80%小商小贩按行业建立联营组织。
  1956年,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73户226个小商贩组建19个合作商店。1958年9月,合作商店均并入光明人民公社供销部。1961年,复置合作商店18个,设53个网点,职工162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62年10月,建商贩联合会,属供销社管理。1963年,合作理发室获省先进集体。
  1969年,合作商店改“三代店”,其人员、资金、网点均由供销社统一调度安排,并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商业”。少数店员被“吐故”下放劳动,由贫下中农代表“纳新”补缺。时有七塘以北6个人民公社代购代销代营店19个,服务站21个,镇建成区11个合作商店改称“三代店”。
  1979年,宁波、慈溪两级供销社在东三人民公社试点,重组合作商店,改任命制为民主选举,由16名职工民主选举经理。是年,商业部定合作商店为集体商业。原“利用限制改造”政策调整为“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大力支持、积极发展”方针,合作商店重现生机。1980年,合作商店全部恢复。
  1983年,组建庵东集体商业综合公司,允许批发零售兼营,经营范围扩大,时为慈溪县集体商业系统首家有限责任公司。1985年初并入庵东第二商业公司。
  庵东第二商业公司
  1984年,慈溪县成立第二商业总公司,全县集体商业自成系统。次年初,庵东第二商业公司成立,为庵东区集体商业管理机构,亦为独立核算法人企业,归县第二商业总公司与中共庵东区委区公所双重领导,公司干部职工31人。设棉布、百货、副食品等4个门市部、糖果厂等3家工厂和3个批发部。下辖合作饭店、点心、面食、酒家、车站点心、水产、糕团、百货、棉布、烟酒、陶杂、化工、水产、理发、旅社等15个合作商店,以及七塘以北6个乡的7个综合性商店。
  1985年,庵东理发室获评浙江省供销系统先进集体。次年,理发室被慈溪县物价局定为一级理发室。1987年5月,理发室经理徐如尧被选为政协慈溪县第四届委员。
  1987年,庵东第二商业公司系统有独立核算企业23个,职工249人,退休职工91人,经营网点84个,销售额931.10万元,利润14.34万元。自由资金148.21万元,股金5.7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0.84万元。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东三综合商店划归逍林第二商业公司管理,西三综合商店划归周巷第二商业公司管理。崇寿福寿合作商店划归庵东第二商业公司领导。
  1993年8月,境域合作商店转制改造。企业清产核资,量化到人,要求3年到位,悉数解体歇业,职工自谋职业。
  1998年4月,庵东第二商业公司转制改造,歇业解体。清产核资存净资产64.80万元,29名职工按工龄、人均各半比例量化到人,带资保职离岗。退休职工养老金转由市社会劳动保险处发放。至此,境域集体商业退出历史舞台。
  庵东第二商业公司历任经理:施长坤、冯国庆、潘利成。
  第四节 国有商业
  庵东(区)食品站
  1979年7月建立,称庵东区食品站,址设庵东镇文化路39号。全民所有制企业,党政属地管理,业务归慈溪县商业局领导。首任站长姚金炎,干部职工30人,人员及营业用房均从庵东供销社调入。经营生猪、禽蛋采购屠宰加工,销售鲜咸肉、禽蛋、火腿、香肠等。七塘以北6个人民公社均设食品经营组,各配畜牧辅导员1名。1990年代初,置屠宰场于七塘北侧西一乡跃进江村。
  1980年,收购生猪2922头,鲜蛋1020担;销售肉猪15088头。1983年12月,规定上市猪肉必备三证:派购任务完成证明、完税凭证、检疫证,社会屠工凭证上岗。1984年,食品站采取“上门看猪,合格发证,定时定点,预约收购”办法,与8个村签订生猪派购合同,派购生猪784头,并为养猪专业户提供无息贷款9000元。与庵东镇人民政府签订肉鸡交售合同1份,200只,价格1.05元/只,每只补贴饲料票3斤。是年,食品站发放生猪超派购奖励款26790元。
  1985年10月,猪肉购销放开,价格随行就市,食品站职工进农贸市场设摊,公私同时经营猪肉。食品站开始多元经营,涉足百货、五金交电行业。1988年,销售总额200万元。
  1993年,新建七二三大街南桥头两层营业房,占地143平方米。
  1999年,企业改制,撤食品站,建慈溪市食品公司庵东分公司,人员分流,职工承包经营,部分职工继续从事猪肉购销,部分自谋职业,企业代交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2010年,分公司解体歇业。
  庵东区食品站历任站长(经理):姚金炎、陈金棠、俞水泉、姚利明、傅建民、陈信军。
  庵东(区)粮食管理所
  1954年7月,成立庵东粮食管理所,驻地庵东镇,随后设东二、东三、西二、西三、庵东粮食供应站。至次年6月,年销粮食1942.40万斤。
  1955年2月28日,中共庵东盐区工委发文,粮食由庵东粮管所统一经营,供销社与粮食业务脱钩。是年,庵东粮管所由宁波专署粮食局直辖。1956年,庵东粮管所划慈溪县粮食局管辖。时配置人员23名,其中庵东中心站6名,东二粮站、西二粮站各4名,东三粮站、西三粮站各3名,管理人员3名。1958年4月,庵东粮管所机构扩编,人员增至38人,配专管员5人,负责驻地粮食包干资料、棉籽结算及居民定粮等工作。1969年10月13日建东一粮站,配职工3人。
  1981年4月,建粮油市,场,至年末供应价值16.64万元的议价粮油。年末,东二粮站由崇寿相公殿迁至东二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东二盐民越境挑粮27年历史结束。是年,粮管所发放计划供应粮票2936.89万斤、销售回收粮票2853.91万斤,发放定量油票89.42万斤、销售回收油票45.21万斤。
  1983年,庵东粮管所下辖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二、西三等购销站6个,麻袋修补工场1个,粮油复制工厂1个。有职工86人,购销业务除庵东区外,覆盖逍林、浒山、周巷区6个村、1个农场,总人口61449人。内设储运、经营、票证、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等部门。
  1987年5月,建西一粮站,西一盐民跨七塘过六塘到庵东粮站买米33年历史终结。1985年后,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实施分配制度改革。陆续投资100万元扩建经营网点10个,征地7亩兴办宏兴实业公司。1992年,粮管所投资150万元,在七二三大街建办公楼,占地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年,粮票取消,粮食敞开供应。粮管所管理职能逐渐弱化。1994年、1995年,创利润列慈溪市粮食系统前茅。所长应维源两次获评慈溪市劳动模范。
  1999年8月,企业改制。25个分支机构注销,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每人发安置费1万元,另按工龄长短补偿,每年工龄620元。23名年龄偏大职工进入市粮食局托管中心,正、副所长由市粮食局另行安置。
  2003年,市粮食局在宏兴村建国家战略储备粮库,占地49亩,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仓容量17350吨。
  庵东粮管所历任所长:陈光寿、张华、朱永久、孙永梅、钱惠水、应维源、成冠军。
  县级公司分支机构
  中国粮油公司庵东办事处 1950年5月建,址设后庵池汪西侧,主任陈光寿,职工10名。至年末供应大米800余万斤,20%供居民、农民,80%供应盐民,缓解盐场断炊绝粮之忧。次年,从余姚、宁波、临海等地输入粮食1500万斤,盐区粮荒消解,盐粮比价复归“千盐石米”(1000斤盐与150斤大米等价)。1954年6月撤销,随后建粮食管理所。
  余姚县百货公司庵东营业所 1950年7月25日营业。在人和街中街租房经营棉布百货。初称经营组,副主任蓝登林,职工7名。1951年5月20日更名营业所。是年1~6月营业额7.49亿元,次年1~6月营业额12.83亿元,同比增,72%。1953年1月撤销。
  余姚县专卖公司庵东管理组(批发部) 1953年1月营业,址设人和街中街。次年,组织烟酒私商建联营、联利、联谊商店七家,归属专卖组管理。上述“三联”模式在全国专卖局内部刊物中作经验介绍。1954年,销卷烟428箱(每箱50条),其中批发317箱;销酒类1888担(每担100斤),均批发。1958年4月撤销,烟酒批发业务移交供销合作社经营。
  慈溪县食品公司庵东购销店 1956年7月1日建立,专营生猪、肉食、禽蛋等商品。1957年1~6月,收购生猪947头,毛鸡825只,鸡蛋25933斤,鸭蛋4590斤;销售肉猪1021头。1957年8月31日撤销,业务与人员均由庵东供销社接收。
  慈溪县百货公司庵东批发商店 1957年8月建立,经营棉布百货批发业务。次年即撤销。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