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整种养业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81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调整种养业结构
分类号: F327.755
页数: 3
页码: 743-74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0~2016年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调整种养业结构情况。
关键词: 农业结构 种植业 庵东镇

内容

1980年代前,境域农业长期按上级下达计划组织生产,结构单一。1981年起,调整农业种、养业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种植棉花为主,蔬菜、瓜果等多种经营的发展路子。1995年,发展“一优二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筛选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产量和效益高的品种和项目。1999年,提出“以海兴镇”战略。2000年,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随着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国家棉花收购政策放开,农民有了种植自主权。1981年起,农业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和盐改农不久土质的实际情况,重点发展棉花生产,商品棉投售长期为慈溪第一。1990年代起,除棉花为主业外,发展效益较好的蔬菜、瓜果等生产。到2000年,有各种蔬菜种植面积24264亩,占总耕地的51%。瓜果面积4005亩。蔬菜和瓜果总产量分别为42389.21吨和6223.77吨。
  围涂后的咸碱地改造,时间长、投入多、收效低,历来是境域一道难题。1970年代,利用围垦初期的咸碱地挖掘鱼塘,发展渔业生产获得较好效益,这一办法迅速在境域推广。1983年,建成净鱼塘(即养殖水面)2000亩。1987年发展到14000亩,年产商品鱼4872吨。1999年,中共庵东镇委、镇人民政府提出“以海兴镇”战略。到2000年,境域有鱼塘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5813吨,渔业产值达到10094.8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
  此外,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1988年,有各业专业户507户。1990年增加到1619户,经营项目涉及棉花、蔬菜、瓜果种植、花卉苗木栽培、畜禽和特种动物饲养、淡水和海水养殖、农业流通和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
  1981年,全区农业总收入为324.83万元;1991年,农业总收入达到7698万元,比1981年增长22.7倍,其中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副业分别增长14.5倍、532.7倍、351.9倍和25.1倍。
  “一优二高”农业
  1994年以后,围绕开展农村“双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改变单一的棉花种植模式,寻找新的发展门路,提出扩大果蔬等高效作物种植,培育品质优、产量和效益高的“一优二高”农业发展的新思路。1995年,中共庵东镇委、镇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筛选出咸地水稻、咸地西瓜、咸地葡萄、商品蔬菜种植,青蟹和南美白对虾养殖,野鸭驯养繁殖和獭兔繁殖加工等一批颇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和项目。同年,建立高王路村“一优二高”棉花示范园区,全区765亩棉花,亩产皮棉72公斤,比大田增产41.2%。五爱江村蔬菜、崔陈路村咸地西瓜、海边村特种水产、上陆丁路村咸地葡萄、致味达榨菜、科璇兔业等成为市内外知名品牌。1997年,东横村费万定人工饲养、繁殖野鸭获得成功。1999年,繁荣村创办以獭兔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獭兔生产,当年创产值10余万元。
  “一优二高”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994年,全镇农业总收入8412.8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80元。到2001年,农业总收入达到19914.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575元,比1994年分别增长1.37倍和1.82倍。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