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设现代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81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建设现代农业
分类号: F327.755
页数: 19
页码: 743-76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改革开放医疗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建设现代农业情况。
关键词: 农业 现代化 庵东镇

内容

改革开放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经济作物种植增加。1990年代,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要求,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一优二高”农业发展;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扶植培育农业生产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中开始发挥引领作用,农业科学技术应用范围和力度加大,休闲和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成就初现,并取得不断进展。
  第一节 调整种养业结构
  1980年代前,境域农业长期按上级下达计划组织生产,结构单一。1981年起,调整农业种、养业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种植棉花为主,蔬菜、瓜果等多种经营的发展路子。1995年,发展“一优二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筛选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产量和效益高的品种和项目。1999年,提出“以海兴镇”战略。2000年,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随着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国家棉花收购政策放开,农民有了种植自主权。1981年起,农业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和盐改农不久土质的实际情况,重点发展棉花生产,商品棉投售长期为慈溪第一。1990年代起,除棉花为主业外,发展效益较好的蔬菜、瓜果等生产。到2000年,有各种蔬菜种植面积24264亩,占总耕地的51%。瓜果面积4005亩。蔬菜和瓜果总产量分别为42389.21吨和6223.77吨。
  围涂后的咸碱地改造,时间长、投入多、收效低,历来是境域一道难题。1970年代,利用围垦初期的咸碱地挖掘鱼塘,发展渔业生产获得较好效益,这一办法迅速在境域推广。1983年,建成净鱼塘(即养殖水面)2000亩。1987年发展到14000亩,年产商品鱼4872吨。1999年,中共庵东镇委、镇人民政府提出“以海兴镇”战略。到2000年,境域有鱼塘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5813吨,渔业产值达到10094.8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
  此外,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1988年,有各业专业户507户。1990年增加到1619户,经营项目涉及棉花、蔬菜、瓜果种植、花卉苗木栽培、畜禽和特种动物饲养、淡水和海水养殖、农业流通和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
  1981年,全区农业总收入为324.83万元;1991年,农业总收入达到7698万元,比1981年增长22.7倍,其中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副业分别增长14.5倍、532.7倍、351.9倍和25.1倍。
  “一优二高”农业
  1994年以后,围绕开展农村“双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改变单一的棉花种植模式,寻找新的发展门路,提出扩大果蔬等高效作物种植,培育品质优、产量和效益高的“一优二高”农业发展的新思路。1995年,中共庵东镇委、镇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筛选出咸地水稻、咸地西瓜、咸地葡萄、商品蔬菜种植,青蟹和南美白对虾养殖,野鸭驯养繁殖和獭兔繁殖加工等一批颇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和项目。同年,建立高王路村“一优二高”棉花示范园区,全区765亩棉花,亩产皮棉72公斤,比大田增产41.2%。五爱江村蔬菜、崔陈路村咸地西瓜、海边村特种水产、上陆丁路村咸地葡萄、致味达榨菜、科璇兔业等成为市内外知名品牌。1997年,东横村费万定人工饲养、繁殖野鸭获得成功。1999年,繁荣村创办以獭兔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獭兔生产,当年创产值10余万元。
  “一优二高”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994年,全镇农业总收入8412.8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80元。到2001年,农业总收入达到19914.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575元,比1994年分别增长1.37倍和1.82倍。
  第二节 应用农业科学技术
  1980年代起,境域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和技术支持,先后开展设施栽培、生态种养殖、测土配方施肥、杂交优良品种应用、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此外,还有滴灌节水、化学除草、全程机械配套作业、野鸭驯养、肉猪标准化生产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等。
  设施栽培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具有保水、保肥、保温和增产的作用。1980年代,广泛应用于水稻、蔬菜育苗和棉花栽培,后推广到早春杂粮等作物。1990年代,境域棉花栽培的地膜覆盖率,长期稳定在80%上下。据农技部门对比试验测定,棉花地膜覆盖比一般露天栽培增产25%~30%。2016年,使用农用地膜176吨,覆盖面积2693340平方米。
  小拱棚与大棚 小拱棚多用于冬季或早春作物的育苗,支架用竹条,上部呈半圆形,顶高0.40~0.60米不等,宽度视畦而定,上盖薄膜,周边以土压封,使用小拱棚能提早育苗时间,出苗率、成活率高,苗势强壮。1970年代初起,开始广泛应用。小拱棚与地膜、大棚配合使用,保温效果更佳。大棚分竹木大棚与钢管大棚二种,形式有单栋和连栋。1980年代,首先在商品性瓜果蔬菜栽培上应用,后推广到葡萄等水果作物和渔业生产,是错开农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作物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1980年代起,市、镇、村扶助大棚建设,出台补助政策,大棚建设有较快发展。2016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总量650吨,大棚覆盖面积达14950亩。
  生态种植、养殖1970年代,境域开始生态种植、养殖,利用咸荒地种草养鹅,利用鱼塘立体养殖,棉地养蟹,果园养鸡以及鱼与虾、蟹、贝混养等。1999年,繁荣村创办生态农牧示范区,占地面积2800亩,其中生态种植1200亩,种草养殖1600亩。2010年,马中村沈志良创办庵东滨海生态种养殖场,种植生态水稻45亩;2011年,新增80亩,亩产400余公斤,每亩产值4000余元;2016年,种植“嘉禾218”500亩,亩产250公斤,但每亩产值仍保持在4000余元。
  测土配方施肥
  传统为基肥和追肥,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肥量不当、肥类不符和肥效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非常普遍。1970年代开始,对棉花、水稻等推广按作物生长阶段分别施轻、重追肥,大多为氮素肥料。1988年以后,根据土壤普查成果,试行“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合理发挥肥力、节约成本和增产、增效的作用,这项技术仍在推广中。
  杂交优良品种应用
  1990年代以后,选用杂交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比较常见的有棉花、水稻、玉米、西瓜和蔬菜等。杂交系列粳稻的产量,可比原种提高2倍以上;杂交系列玉米不但产量高、品种多、糯性好,适宜境域长年栽培,有较好的市场销路,另有一种带甜味的“水果玉米”,可以用于鲜食。部分传统的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已被杂交系列品种所替代。
  无公害生产和绿色农产品
  2005年以后,境域十分注重农产品无公害栽培,镇农业服务总公司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生产的绿花菜等产品,无一例农药残留超标。2007年,珠江村建立1080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应用“三新”(新方法、新农药、新药械)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增施有机肥料,建立田间栽培档案和病虫防治可追溯制度等。2008年,市万子农场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企业)被列为“宁波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总面积10866亩,列入慈溪和宁波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共19个。镇农业服务总公司的,菜豆基地、镇光果蔬种植场的葡萄基地、镇天祥农业实验场的蔬菜基地同时被列为“慈溪市规范化绿色农产品基地”。2011年以后,因水产及部分畜牧项目转产等原因停产,2015~2016年,新增果蔬和豆粮类宁波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10家,总面积近4000亩,品种包括水果、蔬菜、瓜类、粮食和活鹅等共33种。
  第三节 建设示范园区和农业基地
  园区和基地建设是棉粮“高产田”“丰产方”的发展和提高,是提升农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样板,对面上农业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和指导作用。1991年以后,在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和扶持下,实施一村一品的特色园区(基地)建设。
  示范园区
  1999年,繁荣村以繁荣兔场为龙头,以獭兔养殖为主导产业,建立占地2800亩的生态农牧示范园区。2006年,马中村沈志良建成占地100余亩的万子瓜果专业园区。2007年,虹桥村投资200万元建成占地100亩的绿色畜牧小区。2016年,宁波杭州湾新区雨轩果蔬农场创建为宁波市级农业精品园,宁波杭州湾新区旺圣鹅业专业合作社、宁波杭州湾新区丰令生态农业园创建为新区级农业精品园。
  2013年,位于陆中湾以东、十塘以北区域,总占地面积4250亩的宁波杭州湾新区甬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宁波甬丰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9亿元进行开发建设。2014年,组建宁波甬丰水稻专业合作社,主营水稻种植。2015年,该园区创办“甬绿植物梦工厂”,以“无土栽培”技术生产多种蔬菜,主要设备从日本引进,2016年,已初具规模。
  农业基地
  1992年,境域形成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即纯棉基地、创汇农业基地、咸草种植基地、淡水养殖基地和咸水养殖基地。1996年,实施6个农业示范项目,10个示范基地。至2011年,农产品基地(包括示范园区)发展到26个,总面积达1.80万亩。2014年,新增“丰令生态农业园”等农业产业基地11个。2017年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雨轩果蔬农场、宁波海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省第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附:农业精品园选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雨轩果蔬农场 位于新建村,前身为慈溪市信军果蔬农场,由钟信军于2009年1月创办,时流转土地310亩,以种植蔬菜为主。2011年起,先后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用于农业基础建设和土地改良项目,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4年2月,更名为宁波杭州湾新区雨轩果蔬农场,法人代表钟微浓。至2016年,有职工15人,建有生产管理用房302.72平方米,产后处理车间832.42平方米,高温冷库600平方米,建造冬暖式大棚8幢(4800平方米)、废水处理池72平方米、沤制池180平方米和仓库430.53平方米等。园区内道路、沟渠配套,应用机电设施齐全。经营项目由农业种植向生产加工、假日休闲、旅游观光、科教和服务等综合性方向发展。葡萄、草莓等水果和黄瓜、芹菜等蔬菜采摘更具特色。2016年,创产值500余万元,紧密联系周边农户500余户(人),带动邻近土地增值经营2000余亩。
  2009年,农场被评为镇党员创业实践基地。2014年,被评为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15年,被评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宁波市示范性家庭农场、宁波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宁波市特色农业精品园。2017年,被授予省果蔬采摘旅游基地和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宁波海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5年1月成立,法人代表张军。是宁波海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是一家集绿色果蔬栽培、菜篮子配送、农业综合开发、农技推广及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企业。
  公司在海星村建立110亩自营种植基地。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完成钢架大棚、休闲用房、生产管理房、水电、门头、田间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本管理制度,并积极运用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熊峰授粉、黑膜除草、立体栽培等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确保产品优质安全。通过实施“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培训、统一用药、统一收购”等标准化管理新模式,为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优质果蔬产品。常年种植果蔬品种达60余个,成功打造四季不间断新鲜供应链。2016年,累计产量达到135吨,其中水果玉米、小青菜、西瓜、甜瓜等特色品种销售火爆,长期出现供不应求情景。2017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省“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第四节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1992年扩镇后,境域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措施,为鼓励龙头企业发展,镇人民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用电、用地上优先审批,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对成绩显著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龙头企业推行“公司(企业)+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为农业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一方经济发展。2008年,有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2011年,增加到4家,年农产品收购量2.91万吨,产值3730万元,共建立农产品基地8423亩,联系农户5447户,农产品年总收购量2.50万余吨,约占总量的86%。
  附:龙头企业选介
  庵东镇农业服务总公司 由镇人民政府于1992年8月创办。注册资本145万元,公司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有固定职工8人,临时工近百人,法人代表潘惠新。1995年起,先后投资360余万元,建有冷库362平方米、加工场1170平方米和办公楼727平方米,总资产420余万元。1999年,公司有自营农场(基地)763亩、松散型联系(保种、保收、保价)农户235户,种植面积1250亩,紧密型联系(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农户65户,种植面积410亩。1999~2005年,年均收购农产品6000吨上下,约占全镇总收购量的1/3,2005年的销售额达到1147万元。2006年开始,公司被定为自营出口企业,每年自营出口额160~250万元,间接出口额500万元左右,产品包括绿花菜、包心菜等,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1996~1998年,公司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999~2008年,被评为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有注册商标2件(“跨海”牌和“新之地”牌),2005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蔬菜产品”。2010年,企业停办。
  宁波致味达食品有限公司 是一家专业从事真空小包装榨菜、雪菜、萝卜系列等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由陈明弟于1999年在海星村创办。公司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注册资金150万元,总投资额1000余万元,有固定职工20余人。建有全自动脱盐、清洗、杀菌、冷却、风干等流水线设备一套,自动灌装机和真空包装机各8台等,资产总额2900余万元。2002年,被评为“慈溪市苗子型企业”,同年,致味达系列产品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银奖。2003年开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公司被评为“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致味达榨菜丝、片、芯,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2011年,有种植基地3000亩。以订单农业的形式联系农户2500余户。2016年,收购各类农产品20000余吨,收购范围扩大到周边乡镇及附近七塘沿线,产品销售全国20余个省、市,年销售额3200余万元,获利200余万元。
  慈溪市科璇兔业发展有限公司 是一家集良种繁育供应、商品兔收购、技术辅导研究、獭兔皮加工、销售和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由胡雪群于2000年4月在陆中村创办。注册资金300万元,总投资额5500万元,有职工125人。公司占地面积350亩,其中,饲料和种植基地250亩。建有标准笼位20000只,配套饲料加工车间、人工授精室、卫生防疫室、皮毛加工厂等设施,总建筑面积18000余平方米。2002年,公司与中国家兔育种委员会、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科院、浙江省养兔中心等单位协作,建成国内第一家民办兔业研究所。2003年,形成年产50万只獭兔和30万张兔皮的加工能力,部分产品外销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4000余万元,创汇200余万美元。2006年,获国家二级良种繁育场资格。2008年,被评为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宁波市种子种苗工程基地。2010年,因宁波杭州湾新区规划调整原因,该企业停办。
  第五节 创建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1990年代,境域农业大户向规模和联合方向发展,先后创建家庭农场和专业生产合作社。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家庭农场与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至2011年,有家庭种、养殖场和专业生产合作社共131家(个),其中:果蔬、棉花和花卉种植场(农场)49家,专业合作社32个,总经营面积25433.56亩。家庭水产和畜禽养殖场34家,专业合作社16个,鱼塘和苗种塘面积14128亩,饲养生猪2435头,獭兔52350只,鸡、鸭、鹅和野鸭等禽类232500只。2016年,境域登记注册家庭农场、种植场、养殖场和专业合作社共149家。其中:家庭农场(包括种植场、养殖场)92家。包括:种植业69家、畜牧业7家、渔业14家、种养业结合1家、其他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包括:种植业的43个、畜牧业3个、渔业10个、其他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成员846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94户。经营土地(包括水面)总面积36918.49亩。2006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旺圣鹅业专业合作社,创建为宁波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009年,市旺峰养鹅场创建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13~2016年,庵东建立蔬菜种植场、宁波杭州湾新区芳绿果蔬农场有限公司、宁波杭州湾新区雨轩果蔬农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阿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先后创建为宁波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附: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选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芳绿果蔬农场有限公司位于马中村,2014年8月创办,法人代表邹志郎。有种植面积208亩。公司按无公害标准规范种植:采用秸秆还田、少施化学肥料、多用有机肥,做到每批上市产品必送至检测中心(宁波)检测,保证产品合格安全。同时,积极申请“绿色食品”和“有机认证”。企业产品通过大越(慈溪)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慈溪海通集团销往日本、欧美等地。2015年7月,企业通过宁波市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月,通过宁波市级“无公害产地认证”。2017年,被认定为宁波市“示范性家庭农场”。
  慈溪市庵东建立蔬菜种植场 位于桥南村,2006年4月创办,法人代表任建立。有流转土地面积700亩,农场有管理人员3名,主要种植绿花菜、甘蓝等大宗蔬菜,年产值400万元。2011年以后,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冷库、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2016年,先后被评为宁波市“示范性家庭农场”、宁波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阿立果蔬专业合作社 位于马潭路村,2010年7月创办,法人代表年四玲。主要从事葡萄、蔬菜等农作物种植、收购、销售及粗加工。合作社成员有核心葡萄种植基地300亩和农户60户、76人。还拥有葡萄签约基地1310亩,蔬菜面积2000余亩,带动周边乡镇农户近千户。企业自办培训班,积极提高农户种植技术,引入节水滴管,力创智种。所产葡萄北上黑龙江,南下广东,近销上海、杭州等地。2016年,葡萄总售额2000余万元,蔬菜总销售额近1000万元,年总销售额近3000万元。2012年,创建为宁波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是年末,通过市级“无公害基地”认证。2013年4月,注册“盐舍头”商标;2017年,获得宁波市知名商标。2013年5月,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得无(2011公害农产品认证书;8月,获得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2月,被授子“宁波市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和“杭州湾新区基层农技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并成为“庵东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葡萄服务基地”。2014年,被授予“宁波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妇”字号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被评为“宁波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宁波杭州湾新区旺圣鹅业专业合作 社位于西三村,2009年7月创办,法人代表王书娣。其核心企业旺锋养鹅场,是一家专门饲养法国“朗德鹅”、生产“法式鹅肥肝”为主的规模养殖场,曾名市旺圣鹅产品有限公司。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十合作社+实体店+电商商务”等综合性经营模式,生产的“法式即食熟鹅肝”,在宁波地区已有一定知名度,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创产值1000余万元。2016年,出栏成品鹅10万只,年创产值1500余万元。2011~2016年,先后被授予市“电商创业示范点”“创业孵化基地”,评为宁波市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消费者喜爱品牌”“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企业的《宁波制造——法式鹅肥肝网销开拓计划》项目,获得团中央和中国农业部举办的“2015年中国涉农产业青年创业创富大赛”一等奖。2015年,“法式鹅肝”被评为宁波市“名牌农产品”。2016年,“法式即食鹅肝”荣获省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第六节 发展休闲和观光农业
  农家乐和假日休闲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人流骤增。境域抓住机遇,利用海鲜美食发展农家乐和餐饮业,推出葡萄、瓜类、草莓等自采项目发展休闲和观光农业。1999年,有农家乐餐馆19家;2005年,发展到32家,尤以七塘公路和杭州湾大道沿线为最。2008年扩建的“阿国饭店”主打庵东特色海鲜等菜肴品牌,吸引四方来客,饭店能容纳500人同时就餐,年营业额,达到1200余万元。2009年,陆丁路果蔬农场(虹桥村)推出葡萄自采项目每年吸引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以及周边观光游客3000余人次,销售超10万元。201,1年,阿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开辟水果观光园300亩,发展休闲农业,年增加销售额20余万元。是年,有农家乐及餐饮店61家,其中:有农家乐三星级资质的餐饮店5家,二星级资质餐饮店2家,一星级资质餐饮店4家。有自办假日休闲和观光项目的农场、专业合作社3家。2016年,境域有农家乐及餐饮店67家,其中:有农家乐三星级资质的餐饮店9家,二星级资质餐饮店3家,一星级资质餐饮店8家,日接待能力可达7000人次。有经营民宿服务的10家,日接待能力90人。自办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13家,日接待能力超过1000人。
  附:休闲和观光农业园选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丰令生态农业园 位于富民村,2011年9月创办,法人代表沈文利。经营面积205亩,主要从事葡萄、猕猴桃等特色水果种植、采摘。2011年起,农场投入资金200万余元,对道路、沟渠、设施大棚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2016年,建成猕猴桃、车厘子标准化大棚和休闲采摘长廊;新建生产管理用房和冷库。同时结合休闲农业的要求对园区形象进行整体提升,已成功打造成以大棚特色果蔬采摘为主的假日休闲和农业公园。
  慈溪市国东渔业专业合作社 位于西三村,2005年6月创办,法人代表应国东。历年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主要经营南美白对虾、甲鱼、淡水鱼养殖和销售,兼营禽畜饲养和休闲观光等项目。共有水产养殖面积470.19亩,饲养和绿地面积30余亩。日接待游客能力200余人。2016年,产值800余万元。合作社有员工6人,固定资产100余万元。2008年,被评为市“绿色无公害养殖基地”。
  2012年,被评为宁波杭州湾新区“科普示范基地”。
  附:国有农场——慈溪市农垦场
  慈溪市农垦场是境域唯一的国有农场,位于原西三乡北部,紧靠杭州湾南岸,1957年筑塘围涂而成,时称地方国有浙江省西三盐场,属省公安厅劳改系统管辖。1963年,改名西三棉场,面积12265亩,其中可耕地10165亩。1964年10月,该场撤销。同年12月,由省农林局接管,定名地方国有庵东农场,隶属慈溪县农林局,为农垦企业。1984年11月,改名为慈溪县农垦场(1988年撤县设市后为慈溪市农垦场)。
  慈溪市农垦场原以植棉为主,1990年代起,发展多种经营。农场下设3个分场:棉种分场有7个生产大队,151个职工家庭农场。1974~2002年,定为慈溪县(市)棉花原种繁育基地;畜牧分场有3个牧业队,共有畜牧用房8280平方米。1987年,饲养生猪6221头,出口3144头,成为慈溪县出口猪基地;渔业分场有7个渔业队,144个承包户,经营水面633亩和鱼塘1266亩。1987年,淡水鱼产量452吨。随着市场的变化农场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经营稳步发展,1996年,有场办企业13家。1997年,工业产值3823.94万元,商业销售额522.86万元,利润总额52.03万元,上缴税金44.65万元。1999年,农场实行企业改制。2006年7月,被浙江省农场局确定为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农场。
  进入21世纪,市农垦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农场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特种水产等高效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三区、一带、一园”的总体格局。已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农业休闲观光区,拥有“慈绿”商标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2130亩。
  2011年10月,根据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和市人民政府与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联席会议纪要精神,农垦场第6生产大队(原为上虞县南汇人民公社塌涂移民)47户和528亩土地,移交境域路湾村管理。
  2016年,市农垦场有耕地3734.71亩,鱼塘3699亩,总职工433人(在职职工87人、离退休人员346人)。至2016年末,有总资产5202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66万元),年产值899万元,利润175万元,年劳动生产总值666万元。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