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财务管理和核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80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财务管理和核算
分类号: F321;F325
页数: 4
页码: 736-739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6~2016年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农村财务管理和核算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村经济 财务管理 庵东镇

内容

财务管理
  1956年建立高级社以后,会计科目设置和记账方法几经改革,财务管理逐步规范。一般建有3人财务管理小组,组长兼财务主管。财务管理小组按照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和年度计划,负责社内固定资产增减,资金往来和社员分配等。财务管理实行如下制度:(1)账、钱、物分管制度。生产大队(村)、生产队都配备会计、出纳、实物保管员和生产队记工员(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只保留会计、出纳。实行会计代理后,村只设出纳兼报账员)。(2)开支审批制度。购物票据报销,须有经办人、验收人、负责人签章和按审批权限审批。(3)财物保管制度。按规定办理进出库手续、定期盘点、登记造册等。(4)民主理财制度。对经济收支、社员往来和劳动工分按月上墙公布。(5)“一年早知道”制度。高级社时期,把一年的生产、财务收支、分配、社员应投工投肥数量,在年初公布,以便早知道、早安排。1970年代起,改为预、决算制度。1983年政社分设以后,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民主理财更加健全,村经济合作社设立财务监督小组,财务实行社长“一支笔”审批,由监督小组负责审核后报账,此制度沿用至今。
  财务核算
  经历初级社和高级社的财务核算以后,1958~1959年,为“大公社”财务核算。1960~1961年,以生产大队(村级)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1962年,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独立会计核算制度。1970年代起,各生产队配现金和物资保管员1名,账务多由生产大队(村)会计代理。2000年5月,境域实施村账镇代理制,即在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镇设立会计代理站(后改为会计服务站),为分管村提供会计和记账代理服务。此后,村只保留出纳,按期向会计代理站报账或由会计上门收账。会计代理站的会计凭证上岗,报酬村筹镇补。2012年起,会计报酬不再向村筹措。每个会计分管若干村的账务,按月分析村级财务情况。会计代理站建立日常管理、结报账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收、报账前票据须经村财务监督小组审核并盖章,反馈的账目上墙公布,接受社员监督。2014年,在完成各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镇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中心。2016年,有在岗会计6人,分别对境域23个行政村实施“三资”管理。2001年,村级财务由传统的手工记账转为电脑记账。2003年4月,实现市、镇两级联网。2007年起,实现市、镇、村三级账目联网。
  村级财务收支
  收入 1980年代前,生产大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为统一经营净收入。建立联产责任制后,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有企事业单位和农户上交款、统筹款、土地征用款和上级拨款等。1990年代起,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为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款、投资收益、上级补助和其他收入。1996年,全镇村级财务收入568.96万元。2016年,达到14088.02万元。其中经营收入2188.28万元,发包及上交款收入19.79万元,投资收益273.65万元,上级补助6054.72万元,其他收入2081.98万元。
  支出 随着社会进步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村集体支出逐年增加。1990年代前,村集体经济支出主要为公共建设、农业和水利费用、固定资产购置、管理费用和文教、卫生支出等。1990年代起,以村公益事业和管理费用为主。2004年,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支出为345.19万元。2016年为12533.51万元,其中经营支出为299.87万元,管理费用1280.06万元,社会福利事业支出5206.00万元,生产性支出339.32万元,购建固定资产4928.77万元,上缴税金2.79万元,农户分配120万元,其他支出356.70万元。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