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良种和繁(引)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79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良种和繁(引)育
分类号: F326.1
页数: 6
页码: 687-69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种植业良种和繁(引)育发展情况。
关键词: 种植业 良种繁育 庵东镇

内容

境域农作物种子传统上以自选、自繁、自留、自用为主。1955年4月,建立庵东盐区农业技术指导站,配备专职农技人员负责良种推广等农业技术工作。1957年,棉区各生产大队建立种子队,开展棉花选种育种,供队内调剂使用。1960年,种子由县种子公司实行专卖。引进的优良品种或原种,先经县属农场或良(原)种繁育基地试育,成熟品种推荐到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种子场(队),规模繁育后,再全面推广。1975年后,形成区、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四级良种推广网络。1977年10月,庵东镇建立棉花种子场,育种面积134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村级科技组织解散,种子由良种推广示范户、专业户等繁育和推广。1991年,大桥村冯天祥建立白花大粒时豆(蚕豆)基地915亩,产出种豆42388公斤。1997年,高王路村建立“泗棉3号”良种繁育基地3870亩,繁育原种和一代原种169400公斤。2011年,从事良种繁育的专业户2家、繁育基地面积350亩,从事种子经营的企业(户)31家。2016年,从事种子经营企业(户)25家。
  棉花
  解放前,主要种植亚洲棉(中棉)品种的大蔀种(大树种)、小部种(小树种)和南阳棉、亚洲棉(中棉)的改良品种“百万棉”和陆地棉种“脱字棉”(统称本花或短绒)以及紫棉(絮呈黄褐色)。1952年,推广陆地棉“岱字15号”。1975年,引入抗病棉品种大陆棉“86-1”;1982年,取代“岱字15号”为当家品种。1984年,进行原种更新。1986年,引进抗枯萎病品种“中棉12号”;1989年,取代“86-1”成为当家品种。
  1997年,由中熟抗病品种“泗棉3号”更代“中棉12号”。2003年开始,推广抗虫棉。2005年以后,抗虫棉“湘杂棉3号”成为境域当家品种。
  水稻
  1950年代以来,境域先后种植的早稻品种有“火稻”“二九青”“矮脚南特”“广陆矮”“有芒早粳”等,晚稻有“老来青”“农垦58”“农虎6号”“红须粳”“宁84”“秀水48”和“嘉禾”系列等晚粳品种,间作水稻以“晚青”为主,杂交水稻有“汕优6号”等。1977年10月,庵东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应利明,随县农林局赴海南岛陵水县参加杂交水稻制种培训,1978年,选择庵东人民公社种子场进行“汕优6号”就地制种,面积5亩,当年收获种子250余公斤,第二年,大田产量与常规品种对比,高出三成多。1981年以后,根据省集中制种、繁种的规定,停止就地制种,境域杂交水稻种植,全部采用引进品种。2010年起,随着境域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水稻生产逐年稳定,品种向优质、高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相协调的方向发展。至2016年,“秀水134”和“宁84”为境域主栽品种。
  大麦、小麦
  解放前,大麦、小麦品种有“4棱”大麦和“6棱”小麦等(俗称本麦)。1950年代起,推广新品种,大麦有“二棱麦”(俗称洋麦)、“矮白洋”等。1960年代起,推广大麦“浙农光芒1号”。1987年以后,引种大麦“沪麦10号”。1994年起,推广大麦“浙原18”。2011年以后,引种大麦“浙秀12”,并成为主栽品种。1960年代起,小麦品种以“光头”(向天六棱)和“矮杆32”为主。
  1977年以后,以“扬麦3号”为主。1983年起,种植“扬麦4号”。1988年起,推广“扬麦5号”。1994年,引种“扬麦158”。2002年,又引种“扬麦10号”和“扬麦12号”。
  2010年起,引种“华麦5号”和“扬麦20号”,并成为小麦主栽品种。
  蚕豆
  又称大白蚕,境域长期种植。1977年后,品种开始更新。1991年,建立“白花大粒时豆”繁育基地,对日本引进的“协和蚕豆”进行系统选育;2001年,将选育出的品种定名为“慈蚕1号”。此后,该品种成为境域蚕豆种植的当家品种。
  玉米
  俗称“六谷”。1960年代前,为主要的秋杂粮品种之一。1970年代初,引种产量较高的早玉米“金皇后”品种1980年代起,发展口感好、菜点两用、宜多茬种植的新品种。主要有“苏玉糯1号”“苏玉糯2号”“浙糯1
  号”“农大108”等。2004年,引种“金
  非”“金利”“中甜2号”“特甜87-8”等品种。
  大豆
  俗称黄豆、毛豆,品种有“梅黄豆”“七月黄”“八月黄”“九月黄”和“茶青黄豆”之分。1995年后,引进“皖豆十五”等新品种。现境域多种植“台湾75”“292”和“303”毛豆等新品种,并以“台湾75”居多。
  油菜
  解放前,以白菜型的本地油菜为主。解放后,改种甘蓝型油菜品种。1955年,推广“胜利”油菜。1969年,推广“九二”油菜。1978年起,推广“92-13系”。1982年起,推广“58系”,1987年成为主栽品种。1992年,推广“高油605”。2001年起,推广“浙双72”境域
  广为种植。2010年以后,“浙油50,”成为境域主栽品种。
  蔬菜
  1970年代起,境域逐渐更新传统蔬菜品种和新品种蔬菜的引进,然后以自繁自育为主,专业蔬菜种子培育不多,品种涉及叶菜、块茎和果实等门类。1980年代起,由市种子公司采购供应和组织当地专业户培育、专门农资商店销售。
  雪里蕻 传统为“大叶芥”“弯头菜”“弥陀芥”等。1970年代,引进上海“金蒜芥”。1998年起,引进香港“蔡兴利包心芥”。2003年,引进“浙蒿菜”等品种。
  白菜 传统有“高脚白”“调羹白菜”“落雪大”“黄芽菜”等。1974年,引进“山东大白菜”(称胶菜),后又引进“青菜”“天津白菜”“塔菇菜”“菜蕻菜”等新的白菜品种。
  榨菜 1970年代开始种植,品种有碎叶种、半碎叶种等。1988年起,引种“余缩1号”品种。2011年起,引种“甬榨2号”品种。
  西蓝花 俗称绿花菜、青花菜,1980年代由荷兰及日本引进,2000年开始在境域规模种植。品种有“曼陀绿”“优秀”等。一般秋播冬收,也有冬季播种到次年4~5月收获的,除供应本地外,还有大宗出口。
  瓜类
  主要有西瓜和杂瓜两类。
  西瓜传统有乌皮西瓜、马铃西瓜和雪瓜等。1970年代起,引种“新澄1号”、台湾“新红宝”“金钟冠龙”等品种。1999年,富民村引种“黄小玉”西瓜,注册商标富乐民牌。现常采用西瓜苗嫁接技术,以提高品种纯度和产量。2011年起,引进“早佳”“美都”等新优品种,境内广为种植。
  杂瓜是甜瓜和菜瓜的总称,甜瓜有“黄香瓜”“青香瓜”“白皮香瓜”“炮瓜”“十大金瓜”“瓮香瓜”等10余种,菜瓜有“花皮菜瓜”“白皮菜瓜”等。1980年代,由外地引进“白皮香瓜”和“白皮菜瓜”,发展较快。而“十大金瓜”“瓮香瓜”等一些品质和口感较差的传统品种被逐渐淘汰。
  水果
  葡萄 1970年代前,只在庭院种植,主要品种为“金皇后”。1970年代初,开始引进“巨峰”葡萄,后因品种退化和栽培技术落后,发展缓慢。1980年代起,引进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加上境域沙质微咸土壤使葡萄具有色泽好、虫口少、甜度高等优势。目前栽培的葡萄主要品种有“巨峰”“红富士”“金皇后”“红提”“美人指”“玫瑰香”等。以“巨峰”为主栽品种,人称“咸地葡萄”“马潭路葡萄”,市场适销对路,逐渐知名
  梨 传统有青斋、黄斋、沙梨等品种,现以“黄花梨”“翠冠”等品种为主。1980~1990年代,有规模种植,后因成熟季节多受台风影响造成落果,种植面积减少。
  桃 种植品种有水蜜桃、早红桃、夏白桃、油桃等。1980~1990年代,有规模种植,后因品质不如传统产地,种植面积减少。
  橘 1970年代前,境域零星种植早橘和广橘。1970年代后引种无核橘。19831987年大力推广,后因品种落后、品质不佳等原因,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仅在宅旁少量种植。
  附:庵东镇种子场
  1977年10月,境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庵东人民公社从第三、四、五、六生产大队划出36户农户(其中第三生产大队2户、第四生产大队5户、第五生产大队21户、第六生产大队8户),移居四塘北三十弓江闸东,成立庵东人民公社种子场,相当于生产大队级别建制。主要为庵东人民公社棉地繁育棉花良种。时有人口127人,耕地134亩东与北接庵东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南与高王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相邻,西与沧田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相连。1981年4月,改为庵东镇种子场。2001年2月,并入元祥村。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