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邮电 网络 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689
颗粒名称: 第八编 邮电 网络 电力
分类号: F632.7;F426.61
页数: 31
页码: 460-4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12以来庵东镇邮电、网络、电力情况。
关键词: 庵东镇 邮电 网络 电力

内容

民国元年(1912)设庵东市邮政代办所;民国30年,升为三等乙级邮局。1951年,设四等邮局。1956年,,设庵东邮电支局。1972年,增设各人民公社邮政代办所。1976年,电话交换所和邮政代办所合并,各人民公社建立邮电所。1983年10月后,改称乡(镇)邮电所。1998年9月,邮电分营,庵东设邮政支局和电信支局。至2011年10月,庵东邮政支局服务范围42.38平方千米,服务人口4.65万人。2012年,撤销庵东邮政支局,设人和街和七二三大街两个邮政(储蓄)所,归杭州湾新区邮政分局管辖。
  民国25年(1936)设立庵东乡村电话代办所,庵东镇设电话交换机。民国33年,开设庵东电话代办所,。1951年,庵东盐区自置电话交换总机。1966年11月,县邮电局兼并庵东区自办电话,各人民公社设电话交换所。1991年11月,开通自动电话。1994年2月,开通程控电话。2016年,电话用户8948户。1990年代开始使用手机,2016年,移动通信普及率87.1%。
  民国17年(1928)置无线收音机2台,为余姚县无线电通信之开端。民国34年11月,庵东盐场设专用,电台1部。1950年5月,对外开放电报业务。
  1998年,开通“一线通”(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2002年始,先后开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宽带服务。2016年,互联网用户18919家,入户率67.2%。
  1958年,浙东化工一厂发电车间发电。1964年,庵东电厂建成发电,电力供庵东、浒山2镇及高王、长河等人民公社使用。1966年,并入国家大电网运行。1972年11月,35千伏庵东变电所建成投运。1990年代,一些企业和个体店铺、家庭,开始自购发电机或电瓶,解决经营与生活照明。2005年12月,易地新建的110千伏庵东变电所建成投运。2011年,镇总用电24253.79万千瓦时。2016年,全镇设6个变电站,总容量324243千伏安,总用电34116.41万千瓦时。
  第一章 邮政
  庵东邮电事业发展较早。民国初开始,先设邮政代办所,后设邮局。解放后,先后开设四等邮局、邮政营业处、邮电支局。邮电体制下放后,各人民公社(乡)先后设邮政代办所、邮电所。邮政业务从民国时期的“汇三轮一”①到解放后的函件、汇兑、包件、报纸、杂志、邮政特快、集邮等业务。
  第一节 沿革
  民国元年(1912)开设庵东市邮政代办所,隶属余姚邮政局管辖。抗日战争爆发后,镇海封港,沪甬航,线中断,境域一度成为沿海交通枢纽,带来商贸服务业的短暂繁荣。民国30年4月16日庵东邮政代办所升为三等乙级邮局。余姚县管辖之相公殿、二灶市、坎镇邮政代办所,,划归庵东市邮局管辖,局址合盛昌弄东首。抗战胜利后,省邮政管理局接收庵东邮局。民国34年12月,因营业萧条改设庵东邮政代办所。1951年3月,庵东开设四等邮局,租用万嵩庵西首张成富家。后又搬迁2次:第一次租用万嵩庵后面金志栋民房,第二次租用人和街西段屠光歧民房。1954年10月1日,庵东邮局与电信合并。1954年11月后,划归慈溪邮电局管辖,庵东设邮政营业处。
  1954年12月26日庵东邮政营业处管辖的新浦沿、胜山东、罗家路、相公殿、胜山5处邮政代办所划归逍,路头(今逍林镇)邮电营业处管辖。庵东邮政营业处管辖傅家路、大牌头、长胜市、小安街代办所及庵东至东一乡、西三乡邮路2条。1956年1月,邮政营业处与电话交换所合并,取消邮政营业处,改设庵东邮电支局,下设3个邮政代办所,运邮员1个。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增加自办力量,1958年9月,地方国有浙江省西三盐场开设自办邮电所。是年,庵东有邮政自办机构2处(庵东、西三),委办机构有西二乡、小安街、大牌头、相公殿、傅家路5处。1961年,邮电体制下放人民公社。1964年11月,西三邮电所移交国有庵东农场代办。1966年11月,县邮电局兼并庵东区办电话后,1972年,增设西一、西二、东一、东二、东三人民公社邮政代办所。1973年,庵东邮电支局投资1.95万元,购买原租用民房,自建邮电支局房339平方米。
  1976年,庵东区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人民公社电话交换所与邮政代办所合并,称人民公社邮电所。1983年10月后,改称乡邮电所。1984年4月,县邮电局建立乡邮电所联营管理站,庵东区各乡邮电所均隶属之。
  1990年,新建庵东邮电支局大楼,次年竣工。地址七二三大街340~348号,总建筑面积2175.74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建有邮政营业房532平方米,电信营业房1110.20平方米,邮电共用房166.42平方米,宿舍71.92平方米,其他用房295.20平方米,有职工21人。庵东邮电支局辖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6处乡办邮电所和沧田、大云2处电话交换所。邮电设备:包裹自动收寄机1台,50公斤及扇形磅秤各1台,2公斤信函秤1台,铁皮保险箱1只,邮电自行车6辆。磁石交换机4台,载波机12部,会议电话终端机2部,简易直流电源1套。
  1998年9月,邮电分营,庵东设邮政支局,局址邮电路417号。邮电支局大楼底层东边门面以及第三层办公和营业用房(包括邮政设备)划归邮政支局使用,局房面积588.46平方米。下辖庵东、人和街、东一3个邮政(储蓄)所。邮政设备有电子信函秤1台,各类保险箱18只,电脑11台,公务电话5部,自行车2辆,摩托车4辆,ATM柜员机1台,安装监控系统2套,探头30个。
  2006年10月,东一邮政(储蓄)所迁址海南村,更名为海南邮政(储蓄)所。时庵东邮政支局辖庵东、人和街邮政所2个。
  2008年末,庵东邮政支局在册职工24人,下辖庵东、人和街2个邮政(储蓄)所,营业网点2处。2011年10月止,庵东邮政支局服务范围42.38平方千米,服务对象1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服务人口4.65万人。
  2012年始,撤销庵东邮政支局,划归杭州湾新区邮政分局管辖,庵东设人和街和七二三大街两个邮政(储蓄)所。
  解放后至1998年邮电分营前,庵东邮电局(支局、所)历任负责人:蒋一荒、李岳盛(电信)沈传茂(邮政)、胡炳炎、袁维金、王浦安、胡炳炎、蒋维强、张建峰。邮电分营后,历任负责人:徐慧玉、蔡国平、沈松苗。
  附:
  民国30年7月,庵东市邮局,因日本侵略军侵占庵东,改隶属伪杭州管理局直接管辖。民国31年,庵东市邮局辖相公殿、二灶市、坎镇、河角代办所。
  第二节 邮路
  民国时期,设有4条邮路。民国元年后,已有余姚至庵东快船邮路,抗战时期一度中断。民国34年(1945)恢复余姚至庵东逐日班快船邮路;民国35年,二灶市至相公殿为民船邮路;民国36年,,开通余庵汽车邮路,长31千米;民国37年,观曹公路修复,开通慈溪至庵东汽车邮路。城乡投递,靠肩挑背负步行。
  解放初,邮局投递员按址投递或通知收件人至局所领取,农村群众用邮多是捎转。
  1953年,慈溪至庵东开设委办汽车邮路。1954年后,庵东至傅家路、小安街为步班邮路。浒山至庵东途经天元、长河单程26千米为委办汽车邮路。1954年12月,庵东至东一乡全程10.50千米、庵东至西三乡全程25.50千米,开设自行车邮路。增设自办机构,开辟农村邮路,信函、报纸以乡邮员自投为主,由营业处内勤人员及邮运员兼本街投递工作。1956年初,为加强农村报刊宣传和发行,各乡组建义务乡邮站,行政归当地政府领导,业务受邮局指导,专人兼任信报员。同年4月,专设邮递员。1961年,社办邮递员由雇用改为社派。1977年1月,开辟庵东至西三委办汽车邮路1条,单程10千米。是年,庵东邮电支局设农村自行车邮路9条。1981年,将浒山至庵东改为自办汽车邮路,单程22千米。1982年1月,开辟庵东至东二委办汽车邮路1条,单程9千米;1988年,改庵东至西三、东二委办汽车邮路为自行车邮路。同年8月,撤销余姚至庵东委办汽车邮路。1990年,行政村的投递实行逐日班,投递频次为每日1次。是年,农村委办自行车邮路有庵东至东一、庵东至东二、东二至东三、庵东至西一、庵东至西二、西二至西三6条。邮件分发局、所15个,其中互封11个,单向直封4个。为方便用户信、报投递和接收,住宅小区设立信报箱与信报捎转点。1991年,开设乡(镇)农村逐日班自行车投递邮路9条,其中庵东至西街、东街为自办邮路;庵东邮电支局开设逐日班投递邮路7条,其中庵东至浒山为汽车邮路。
  1998年,有逐日班邮路4条,总长223千米。2004年,庵东至西二改摩托车邮路。2005年,庵东至西一、东街、西街,也改为摩托车邮路。邮件封发局慈溪、宁波2个。除市内邮件互封外,进出口邮件直封、混封由宁波局经转。
  2011年末,全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271千米,投递点1889个,通邮率100%。2016年,域内设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364千米,投递点2000余个,通邮率100%。
  第三节 经营
  民国元年(1912)后,庵东市邮政代办所经营“汇三轮一”业务。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曾一度中断。民国32年,庵东市邮局恢复通汇业务。民国35年,庵东邮政代办所设信柜及邮票代售处。1950年,信柜名称取消,改为邮政代办所或代售处。1966年8月,庵东所辖的傅家路代办所开放特挂邮递业务。1974年,庵东支局设有信箱25只,邮票代售点3处。1975年,全年出口函件145013件,出口包件2490件,出口汇票2708张,订销报纸期发5992份,累计60094份,订销杂志期发4203份,累计4803份,收寄包裹3241件,送汇票2069张。全年邮电业务收入55010.10元。
  1977年,庵东邮电支局设邮票代售点7处,设置信筒信箱35只。1978年后,庵东支局及各人民公社邮电所均办理邮政、电信、电报和长话业务。
  1987年5月,庵东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88年,4乡邮政机构运行邮政电信业务。1990年邮电业务交换量:总包邮件15918件,平常函件411238件,挂号函件86369件,包裹10705件,汇票11098件,报纸1006050份,杂志44388份,邮政快件33706件,电报100675份,长途电话46199张,农村电话去话159516张。邮电业务收入44.26万元。1991年3月,庵东邮电支局开办集邮业务,是年完成邮电通信总量30.41万元,邮电业务收入59.73万元。1992年9月,开办邮政特快专递业务。1994年8月后,开办邮政特快业务。
  1994年,信件收发30000件,传真收发数20件,电报收发数700件。1996年后,开办特快专递邮件业务。1996年12月后,取消商品包裹业务。1998年,邮政、电信分立,是年庵东邮政支局完成邮政通信总量78.13万元,邮政业务收入133.13万元。2001年8月,为满足用户需要,开办国内快递包裹业务。
  2002年后,推出报刊零售兼营教材、图书的经营方针,境域有3家文具店兼营报纸零售。
  2008年后,开办电子商务家乡包裹业务。是年12月,开办海峡两岸邮政业务、汇兑业务、水、陆、空包裹业务,庵东工业区宁波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首批包裹3件寄往台湾高雄市。是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09.07万元,邮政业务收入401.02万元,邮政储蓄余额约1亿元,位列省百强乡(镇)支局第66位。
  2011年末,设邮政网点2个,经营函件业务3.80万件,汇票业务2.32万笔,报纸业务86.9万份,杂志业务2.13万份,邮政特快6072件,全年业务收入1059万元。
  2012年5~10月,各村建立村邮站,设村邮员1名,归村管理;城镇居民楼住宅区设邮箱。村邮站分一类站和三类站2种。一类站提供函件、报刊、普通包裹投递等基本服务;三类站除提供基本服务外,依托就近的邮政网点,采用手工方式开办简易邮政业务,受理信函、包裹、报刊的收寄收订等扩展服务;依托村邮站信息化平台,提供邮政全业务的代办受理、代收代缴、票务代理、代办电信、简易金融业务等。
  2016年,庵东设2个邮政网点,经营业务种类有函件、汇兑、包件、报纸、杂志、邮政特快、集邮等。业务量和收入比2011年增长近一倍。
  新中国成立到1990年代前,邮政资费变化不大。如每件信函不分本埠外埠直均为0.08元。1990年起,有几次调整。
  第二章 电信
  民国时期,境域先后设立乡村电话代办所、电话所、电话分所。解放后,先后设电话交换所、邮电支局和电信支局。从手摇电话发展到纵横制自动电话、程控电话,从固定电话发展到移动电话;从内部无线电通信发展到对外开放电报业务。
  第一节 沿革
  民国25年(1936)设立庵东乡村电话代办所。民国37年秋,开设庵东乡村电话所,地址庵东宝兴弄西,边,隶属余姚乡村电话公司。1949年6月,庵东设电话分所,恢复通信。1951年11月,庵东邮政营业处代管庵东电话分所。同月,庵东盐区自置电话交换总机。1953年6月1日乡(镇)电话分所改称电话交换所,由省电管局直接领导,由余姚县代管。1954年11,月后,划归慈溪县邮电局管辖,设庵东电话交换所,有人员2人,庵东盐区仍自置电话交换总机。1956年,电话交换所与邮政营业处合并,改设庵东邮电支局。1966年11月,县邮电局兼并庵东区自办电话,所有电信业务移交庵东邮电支局,同时开设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人民公社电话交换所。1976年,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人民公社电话交换所与邮政代办所合并,称人民公社邮电所。1983年10月后,改称乡邮电所。1984年4月,县邮电局建立乡邮电所联营管理站,庵东各乡邮电所均隶属之。
  1990年,设自办农村电话服务网点(邮电营业所)1处,代办农村电话业务的邮电代办所有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6处。1991年11月,开通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1994年2月,开通程控电话。1997年,开始创建电话镇(村)。
  1998年9月,邮电分营,庵东设电信支局,局址邮电路417号,邮电支局大楼第二层办公室和营业用房(包括电信设备)以及附属用房划归电信支局使用,局房面积1220.16平方米。其他邮政、电信共用房367.12平方米。
  2011年末,境域有中国电信庵东支局、中国联通庵东营业厅、中国移动庵东营业部3家电信企业,设7个服务网点,120个公用电话亭。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266万元。
  2012年后,庵东电信支局划归杭州湾新区电信分局管理。2016年,庵东电信支局办公和生产用房1220.16平方米,职工人数19人,营业单位和服务网点各一个,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11万元。1998年邮电分营后,庵东电信支局历任负责人:张建锋、褚建清、孙国权、陈慧锋、邹前、丁建国。
  附:
  民国33年(1944)上半年,伪庵东盐场公署开设庵东电话代办所,地址庵东中街。
  第二节 电话
  民国25年(1936),庵东镇设电话交换机,用于盐务信息交流和集镇内通话。民国35年,庵东区先后开通庵东镇、大云、义四、福寿、曹娥、崇三乡电话线路。
  解放前夕,乡(镇)电话均中断或被拆除。1949年6月,恢复通信时,庵东有容量50门(含盐务所自设盐区总机30门)的交换机1部。1951年11月后,庵东盐区自置电话交换总机。1952年,整修庵东至余姚线路,至年末,庵东设有20门西门子墙式交换机1部。1954年,设庵东至余姚长途电话明线1对,线路由余姚、慈溪2局维护。1955年11月,庵东有至泗门、周巷农村电话干线2条。1956年,改设邮电支局时,有电话总机1部、30门,电话单机22部,话务员2人。1958年春,架设浒山至庵东12号铁线1对,开辟浒山至庵东直达线1路。1958年,交换机容量50门,实占33门。1958年4月,建庵东至长河中继线路1条,加挂庵东至浒山中继线1对,开设庵东至浒山直达电路1条,计长19千米。1965年9月,庵东区修建西一到东一、东二、东三各人民公社的电话干线。1966年8月,庵东区自办的农村电话已有交换总机7部,总容量190门,全区线路160杆千米,质材为木材或毛竹杆。
  1966年11月,县邮电局接管庵东区办电话通信及其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后,拆除了庵东区自置电话交换总机,所有用户电话割接庵东邮电支局,开设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人民公社电话交换所,并开办电信代办业务。同年对各人民公社的电话线路进行技术改造,新换7米水泥杆67根,6米水泥杆307根。1972年,庵东区各人民公社交换机容量290门,实占237门,电话装机212部。
  1974年,庵东接入邮电支局的电话机76部,通电话的大队59个。是年,邮电支局长途电话去话4847张,农村电话去话122181张。
  1975年,长途电话去话5872张,农村电话去话145922张。1976年,庵东邮电支局有交换机2台,容量130门,其中中继线门子17门,空门34门,计费用户79门,免费32门。接入邮电支局的电话机111部(不包括社办)。
  1978年,投资13.30万元,埋设浒山至庵东(含周巷、天元、长河)地下电缆1条,计程23沟千米,皮长92千米,至次年初投入使用。电话用户交换、维修、通话收取一定费用,各时期收费标准有所不同。
  1987年7月,庵东邮电支局电力电源设备有酸性蓄电池2组,规格型号为GQ195;整流配电屏1组,规格型号DVZ601-24/30G。
  1990年,设庵东至东一架空电缆1条,皮长3.70千米,实用芯线长37对千米。埋设庵东至浒山电缆1条,皮长19.10千米,实用芯线长38对千米;庵东至周巷电缆1条,皮长16.50千米,实用芯线长33对千米。电信磁石交换机4台400门,实占378门,用户装机299部(含副机和用户小交换分机),其中计费264户,免费15户。出局电缆300对,载波机:单路10部、三路1部、十二路1部。中继电路33路,其中庵东至浒山8路(包括半自动拨号1路),庵东至长河、周巷、天元、观城、坎墩、余姚各1路,庵东至各乡办邮电所19路。
  1991年11月1日庵东区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正式开通试用,到年末达到340门。1993年后,开设磁,卡电话。从1993年7月始,市先后开通匪警、火警、交通事故、紧急救护等特种服务公益报警电话。
  1994年2月,镇建成区开通程控电话。3月,原西二乡区域开通程控电话。每部交电话初装费3008元,国内直拨费个人400元、集体800元,镇建成区外的界外费每千米500元。固定电话每月每部租费15元。是年,庵东邮电支局总装机容量为6000门,实装机2100门,普及率12%。同年3月,境域电话号码由6位升为7位数,并入宁波通信网络,长途区号为0574。
  1997年,镇人民政府发出创建“电话村”通知,电话装机数量迅速增加。是年,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线。2000年,电话装机8050部,入户率56.2%。2001年5月,电话号码由7位升为8位数。2005年,电话装机13700部,入户率80%。
  2011年,庵东电信支局交换机容量24000门,实占11400门,架空明线双线长度505.50对千米,电缆总皮长586.50千米,芯线总长度39004.90对千米。固定电话用户2.30万户,入户率83.2%;公用电话亭120个。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266万元。此后,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和各类经济实惠的移动电话套餐的推出,家庭使用固定电话的用户逐渐减少。201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270户,小灵通317户,公话电话361户。
  附:
  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庵东镇电话交换机毁坏殆尽。民国33年(1944)上半年,伪庵东盐场公署会同周巷架设庵东经长河至周巷电话线1条,全长12千米。同时设单机1部,代办电话业务。同年,日伪“浙东中警指挥部”通讯连驻庵东,设有东至观城、樟树庙、掌起桥、逍路头、新浦、胜山、相公殿、袁家,西至临山、泗门、周巷、英生街、段头湾、高兴街,南至浒山、崔陈的军用电话专线,专事军用通讯联络。
  第三节 电报
  民国17年(1928)庵东置有无线收音机2台,接收杭州无线广播电台转发的省政府政令、信息等信号,是余姚县无线电通信之开端。民国34年11月,庵东盐场设短波无线电台1部,隶属财政部余姚县无线电台,为庵东盐场专用电台,专事与杭州盐务管理局的盐务通信,对外不开办业务。1949年9月,取消专用电台,其业务归电信局承担。1950年5月24日省电信局接收庵东盐场无线电台,实行对外开放电报业务,归余姚县电信局管辖。19,50年9月21日,开设庵东电报营业所,开通与杭州、宁波等地的直达无线电通信。
  1952年10月,省邮电管理局决定,开通庵东至宁波直达有线话传电报,同时将发往杭州、上海电报均由宁波局接转(庵东气象台电报为余姚接转),1956年6月,改由浒山接转。1959年5月1日起,原由庵东支局拍发的气象电报改由浒山直发宁波。庵东气象站电报每日准时拍发1次,每次发至南京、上海、杭州、嘉兴、路桥、宁波、岱山等地,日平均发报量102份。时农村电报的传递方式以报话双用电路话传。1970年以后,报话电路分开,改设专线电路话传电报,1979年5月以后,改设电传机电路,庵东支局仍保持话传电报。
  1974年,庵东区除庵东邮电支局和东二邮政代办所办理电报业务外,其余乡邮政代办所均不办理。是年邮电支局电报去报5842份。
  1975年,全年电报去报6974份。1976年以后,庵东区各人民公社均办理电报业务。1980年,庵东支局收发报月均5725份,其中发报4426份。1981年10月,装置55型电报电传机1部,改话传为电传机收发电报。
  1990年,有庵东至浒山电传电路1路,庵东气象站至浒山话传电路1路,电报业务网点1处。邮电代办所办理电报业务的有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6处。1990年代中期后,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电报业务退出通信行列。
  第四节 移动通信
  1980年代末,中国电信开始推出移动通信业务。1989年6月,开通126人工寻呼业务。1992年10月,市始建移动电话基站,开通900MHZ蜂窝式模拟A网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因价格昂贵,拥有者极少,一般为机关领导通信联系配置,以后扩展到少数私营企业主。1994年,境域有移动电话60部。1995年12月,市开通数字移动电话。1996年4月,无限寻呼系统全市联网。2002年后,庵东电信支局开通小灵通电话业务。2005年,移动电话增加到12000余部。2006年12月,中国移动在邮电路101号设立营业部,从业人员10人,从事移动通信业务。2008年11月,中国联通在邮电西路设立营业厅,营业员2人,兼营移动通信业务。2011年,有3家营业部兼营移动通信业务,信号服务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提供。2016年,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9089户,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用户1890户,中国移动移动电话用户52745户。全镇移动通信普及率87.1%。
  第三章 网络信息
  19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网通)、中国移动先后在境域经营网络业务,同时出现专门为公众提供高速上网服务的场所——网吧。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2000年后,网络公司相继为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和手机上网服务。2004年后,镇党政部门运行电子办公系统,教育领域开始建立门户网站和校园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2012年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与特定群体和个人进行沟通、互动。
  第一节 网络
  1994年12月,市建设第一个用于数据通信的数字数据网(DDN)节点设备,1995年9月,完成庵东节点设备安装。1998年,中国电信庵东支局开通“一线通”(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业务,当年用户23家。1998年9月,中国电信庵东支局在邮电路417号开设分公司,经营网络业务。
  2000年4月,市组建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宽带网,各节点设备之间以GE互联。2002年9月,为满足用户的局域网高速互联和计算机高速上网的业务需求,中国电信庵东支局开始IP宽带服务,当年用户87家;2004年,用户800家;2016年,13382家。
  2008年8月,中国网通并入中国联通,11月,在境域开办网络业务,当年用户约10500家;2011年,用户17000家;2016年,用户793家。2011年7月,中国移动在境域开办互联网业务,当年用户118家;2016年4744家。
  2011年末,境域互联网用户23518家,入户率85%。此后,因辖区调整,家庭户和常住人口增多,手机上网普及,家庭互联网入户比例反而减小。2016年,中国电信用户、网络电视用户、中国联通用户、中国移动用户共18919家,入户率67.2%。
  第二节 公众上网
  1998年,市实现一线通(ISDN)接入服务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先后为公众提供上网服务。
  1990年代末,公众对高速上网需求呈井喷式发展,而庵东支局受条件限制不能提供高速上网服务,由此产生专门为公众提供高速上网服务的场所——网吧。境域庵余路1家网吧,配10余台电脑,是境域最早为公众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上网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主要目的是为查询资料等。2010年代后,网吧逐渐演变成为公众提供上网服务的公共营业场所,上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为外来打工者,上网目的主要为玩游戏、看娱乐视频、网上聊天等。2016年,境域有3家网吧为公众提供上网服务。
  21世纪开始,宁波网通信息港慈溪分公司、中国网通宁波市慈溪分公司相继为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中国移动慈溪分公司、中国联通慈溪分公司、中国电信慈溪分公司先后提供手机上网服务。境域手机用户,大约有七成以上人员皆进行手机上网。随着手机上网日益普及,通过网络订票、订房、购物、聊天、刷博、阅读等互动交流成为公众上网的普遍习惯。
  2012年,网上上线微信公众平台,一些个人、企业和机构、通过申请微信公众账号(账号与QQ账号互通),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与互动。一些个人、企业用户,注册微信公众账号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宣传或营销,与订阅户、“粉丝”(支持者)进行互动交流。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和非政府组织的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送消息与订阅用户进行互动。境域微信用户,大多成为不同微信公众账号的订阅户、“粉丝”。
  第三节 信息化应用
  1990年代末期开始,信息技术在企业商务中推广应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式。企业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发布技术、市场信息、捕捉商机。通过建立网站或者利用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发布供求信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2010年代中期开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天立电机(宁波)有限公司首建企业门户网站。2003年,宁波华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库克维尔厨具有限公司、宁波东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市德顺容器有限公司相继建立门户网站。2007年后,市兆丰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市嘉乐电器有限公司、浙江卓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巨发电器有限公司、宁波裕人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宁波万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芯健半导体有限公司、宁波仁栋电气有限公司、宁波飞羚电气有限公司和宁波市全盛壳体有限公司先后建立门户网站。至2016年,全镇有15家企业开设门户网站。部分企业利用阿里巴巴网、环球资源企业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企业门户网站链接或发布网页,发布和获取商业信息,开展经营活动。一些大型超市、连锁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也普遍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货物配送和资金结算。
  2002年后,教育领域逐步推行网络在线教育。庵东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开展远程教育,搭建成人教育网络平台。至2016年,共培养本、专科大学生2071人,其中本科生523人。
  2004年开始,境域开展OA系统(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9月,建成并运行镇人民政府办公系统。办公系统与党委政府各部门(办公室)、各行政村、各事业单位计算机联网,内容涉及党务、政务等各个方面。设公文管理、最新信息、电子邮件、市级文件、个人事务、全文检索等栏目,内含电子邮件、音乐、最新文件、上级文件、会议管理、上级收文、最近信息、内部明电、通讯录、最新公告、政策法规、纪委提醒您等子栏目。全镇党政机关内实现网上公文轮阅,党政部门、各行政村、各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公文电子化发布、接收,实现信息的传递互动。2005年3月,市党政信息网链接全市140个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和镇(街道),镇党政机关开始在网上接收或传递党政信息。
  2006年,为给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镇部分学校开始建立学校门户网站。5月,西一小学建学校门户网站。网站设学校概况,校园动态、管理平台、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家长频道、学科频道、党团建设等9个栏目,各栏目内设若干子栏目。学校网站与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保持信息的互动,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此后,西二小学、镇中心小学、庵东初级中学、东一小学先后建立学校门户网站。
  2006年,庵东初级中学开始建立校园网,在校园范围内,将计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的方式链接起来,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创造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等条件,实现教学和办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校园网内,运行多媒体电子教室、电子备课室、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e网通(N-Bo×)、教学资源库、多媒体网络教育、多媒体辅助备课系统、考试与作业系统等,并兼具行政、总务、人事、学籍、档案、成绩、课表等管理功能。校园网对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全面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章 电力
  民国时期,境域无电力供应。解放后,先依托浙东化工一厂,后自建电厂发电、用电。1966年后,电力由国家电网供给。在用电紧缺阶段,实施有序用电,部分企业和个人自行发电弥补。
  第一节 发电
  工厂(车间)发电
  浙东化工一厂发电车间 1958年始建,装有1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套。1960年,调换为5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961年,又调换为55千瓦发电机。电力除供本厂使用外,小部分供境域街道及服务业使用。1964年,庵东火力发电厂建成投运,该厂停止发电。
  庵东火力发电厂 1960年7月开建,1964年10月29日建成试运行,11月1日正式发电,总投资130.26万元。主要设备有10吨/时锅炉1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套,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66年8月,庵东火力发电厂并入大电网运行。1964~1969年,总发电量720.35万千瓦时。电力供庵东、浒山使用。1965年春,供电扩大到高王、长河、周巷等地。1969年8月,停止发电。
  个体企业、家庭发电 1980年代末期,随着用电量的增大,电力供应出现短缺现象,一些企业和村为应付电力短缺,开始自购发电机发电。庵东镇庵北畈村、西二乡水路湾村,村办企业自购发电机,在停电时发电,解决本村工业和村民生活用电。1995年12月,境域有备用发电机24台,总功率1353千瓦。其中工厂专用10台,计959千瓦;村专用3台,计190千瓦;个体专用11台,计204千瓦。至2005年,全镇97家个体企业自备发电机105台,总功率4979千瓦。一些个体店铺和家庭为解决经营与生活照明,亦自备小型发电机或电瓶,数量不详。
  第二节 供电
  输变电工程
  1964年至1966年8月,庵东区用电由庵东火力发电厂提供。1966年8月,庵东火力发电厂并入大电网运行,庵东区用电由国家电网供给。
  1971年9月,兴建35千伏庵东变电所,1972年11月2日建成投运。地址西一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总投资14.50万元,占地981平方米,,建筑面积197.20平方米,主变压器容量为1800千伏安,架设由浒山至庵东35千伏输电线路1条,长12.11千米,系水泥杆结构,导线为LGJ-35,后改造为LGJ-70型。为解决盐业生产用电,庵东变电所2次增容。1974年3月,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改为3200千伏安,1979年9月,又扩增2号主变压器3150千伏安,2台主变压器总容量6350千伏安。1986年10月,因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不能扩展,庵东变电所易地新建,选址西一乡跃进江村。1986年10月20日工程开始,至1987年12月31日建成运行。总投资为48万元,占地1981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主变压器容量为5000千伏安。
  1989年,增加2号主变压器1台,容量5000千伏安,是年7月动工,1990年3月31日竣工投运。1990年,庵东变电所荣获标准化变电所称号。1993年3月,5000千伏1号主变容量增至8000千伏安。1996年9月20日,又将2号主变压器换为12500千伏安。至1996年末,庵东变电所有容量8000千伏安和12500千伏安的主变压器各1台,总容量20500千伏安。
  2005年5月,110千伏庵东变电所建设开工,所址位于宏兴村庵宗公路与七塘公路交叉口东南。用地5272平方米,总投资3400万元,同年12月竣工。
  2011年,主变压器容量增为50000×2千伏安,10千伏线路14条,总长97.92千米。设公用变压器135台,容量34859千伏安;专用变压器233台,容量59371千伏安。公、专变共368台,总容量94230千伏安。2016年,境域设滨海、富强、虹桥、海星、景丁、庵东等6座变电站,共有变压器1109台,总容量324243千伏安(其中庵东变电站有变压器394台,容量121832千伏安),供电范围171.26平方公里,服务对象32208个,服务人口15.16万人。
  输电线路
  1964年7月,架设由庵东电厂至浒山镇、浙东化工一厂10千伏输电线路2条,全长14.45千米,低压线路10千米。1964年11月1日庵东火力发电厂供电后,线路通电。1965年春,将10千伏输电线路延伸至高王、长河,、周巷等地,全长19.73千米,低压线路8.80千米。电力供沧田、潮塘、潭南、云城和余姚县的新新、新建共6个人民公社使用。1972年11月2日35千伏庵东变电所建成投运,架设由浒山至庵东35千伏输电线路1条,长12.11千,米,系水泥杆结构,导线为LGJ-35,后改造为LGJ-70型。设大云、崇寿、化工、庵北4条10千伏出线,后又将庵北线改为东三、西三2条线,电力主供庵东、长河两区。1987年12月31日庵东变电所易地建成运行后,10千伏出线改为庵镇、崇寿、西一、大云、化工、东一6,条,供应庵东区7个乡(镇)和长河、浒山区3个乡用电。
  1992年扩镇后,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七二三大街的电力线路布局重作调整。至1995年,庵东变电所有10千伏配电干线7条,440档数,长度40.95千米;线路性质为城乡综合线路1978档数,185.32千米,自备239档数,20.15千米。线路(包括干线)总长度216.96千米。10千伏配电变压器总量437台,容量28760千伏安。其中自备210台,容量17905千伏安;城乡综合变227台,容量10855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条。同年12月统计,农村低压线路总长度363千米,其中380伏一类线路190千米,二类65千米,三类1千米;220伏一类线路65千米,二类40千米,三类2千米。合计电杆6348根。
  2005年12月,10千伏出线增至11条,总长81.80千米,杆塔基数1219支。2011年,增加3条10千伏线路,总计14条,长度97.92千米,杆塔基数1372支。2016年,输电线路增至44条,总长度459.91千米。其中庵东变电站输电线路16条,长度117.67千米。
  第三节 用电
  1958年,浙东化工一厂开始发电,厂内生产和照明开始用电,同时兼供庵东镇附近部分居民及饮食服务行业。1964年,庵东火力发电厂发电,电力供大于求(七塘后未供电)。1965年1月,庵东用电统计:总发电量31万千瓦时,总用电量18.30万千瓦时。其中农业用电0.41万千瓦时,工业用电15.35万千瓦时,生活用电2.54万千瓦时。1967年,用电量增至69.38万千瓦时。其中农业用电21.15万千瓦时,工业用电32.61万千瓦时,生活用电2.73万千瓦时,市政用电12.89万千瓦时。1969年,西一、东二2个人民公社实行电力灌溉,灌溉面积1780公顷。1970年代,农村居民先后开始用电照明。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工业体制改革后,工农业用电量曾一度减少。19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扇、电视机、冰箱、空调、电脑、电饭煲、油烟机、浴霸、洗衣机、电热水器、微波炉等的普及使用,用电量快速增长。据1995年12月统计,农业用电设备1262台,计4207千瓦,工业用电装机设备2031台,计5325千瓦,农村家用电器设备28953台,计4502千瓦。全镇用电1970.34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226.08万千瓦时,农业用电146.14万千瓦时,生活用电598.12万千瓦时,线损394万千瓦时。
  2011年,全镇总用电量24253.79万千瓦时,是1995年的12.3倍。2016年,全镇总用电量34116.41万千瓦时,是2011年的1.4倍。
  第四节 电力管理
  农电管理
  1964年,境域用电由庵东电厂管理。1965年6月,以庵东火力发电厂为基础成立县电力公司,管理庵东、浒山等地用电。1966年1月,成立庵东供电所,负责管理全区用电。1969年至1974年,各人民公社相继建立机电管理站。
  1970年代,随着生产大队的通电,针对农村用电设施质量差、农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触电事故时常发生的情况,各大队先后成立安全用电领导小组,并配备电工1名。1978年后,随着农电事业的发展,机、电合并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农机管理与农电管理分设。1984年12月后,庵东区各乡(镇)先后成立农村电力管理站,简称乡(镇)农电站。负责安全宣传、用电检查、技术培训、收缴电费、电网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各村相应成立电管小组,人员一般由村生产(经济)合作社社长、电工、会计组成,负责本村低压线路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电器设备安装维修,做好计划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和抄表收费等工作。1991年,庵东供电所管辖全区160千米10千伏的高压线路、270多台变压器的维修整治、收缴电费等工作。是年有职工14名,干部1人,设2个班组,各组配7人,所长张立国。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撤销庵东供电所和各乡(镇)农电站,设立庵东镇农村电力管理站,主管全镇农村用电。1995年12月统计,镇农村电力管理站有配电室36座,总面积631平方米,配电屏52块。变压器173台,总容量9525千伏安。其中工业专用变压器30台、2600千伏安,农村综合变压器75台、3975千伏安,农业专用变压器68台、2950千伏安。2002年6月,根据国务院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体制、实行城乡同网同价要求,镇农电站改名为供电营业所,归属为市供电局内设机构。同时对村电工实行统一考核,择优录取,打破行政村管理界限,由供电营业所集中管理。实行电量、电价、电费公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到户,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统一。2005年7月,完成农村电工用工制度改革,择优录用专职农村电工,与市供电局签订岗位责任书。2008年,供电营业窗口通过示范窗口达标验收。2009年11月,市成立供电局农电工区,下设庵东供电营业所。2011年7月28日庵东供电营业区域13个,行政村,计1.74万户营业户,其中高压265户、低压1.71万户划归宁波杭湾供电局管理。8月,庵东供电营业所改名为杭湾新区供电营业所,隶属宁波电业局杭湾供电局管理,所址庵宗公路377号,有职工23人,所长郭红海。供电范围为陆中湾以西及建成区共13个村,管理区域内低压线路、配变台的维修、故障抢修、低压用户业扩、勘查、抄表催费、装表接电、用电检查等工作。2016年,供电营业所有职工37人,营业所面积4000平方米,营业网点1个,供电范围扩大至镇域全境,服务人口15万余,业务收入1.0930亿元,所长乌宏敏。
  安全用电
  庵东供电所成立时,安全用电管理范围很小,仅局限在铁业生产合作小组(盐业机械厂前身)、浙东化工一厂和建成区部分服务行业。1970年代后,管理区域逐渐扩大。1970年以来,盐区大面积用电,受物力、财力限制,三分之一的线路用竹木代杆,安全性差,虽经几年改造,仍达不到安全用电标准。1970~1987年,境域共发生8起触电事故,其中5人死于三类线路。
  1979年7月,庵东区出台关于加强安全用电的报告,强调建立和健全安全用电管理组织;做好电工、电机手的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用电知识,使之家喻户晓;严格执行各项用电规章制度,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拉乱接;安装修理必须找专业电工,电气设备专人负责,不准带电移动电器用具。此后,各人民公社严格按要求实施。
  1984年,镇人民政府与县供电局签订关于共同保护电力线路的协议,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同年12月,庵东区公所作出建立区、乡、镇农电管理站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各乡(镇)相继建立农电管理站,强化安全用电、电网维修、宣传用电知识等工作。1987年上半年,为加强农电站的管理水平,对全区6个乡农电站和乡村电管组织进行整改,建立乡三电领导小组7个、村级电管小组66个、企业电管小组18个,由乡长、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厂长、与电工组成农电管理组织。投资21.69万元,对全区6个盐业村、23个农业村的农电线路重点整改,整改率占总线路的30%以上,新增线路标准村11个,合格村42个,提高了线路安全系数。66个村的照明电价降至每度0.25元以下。
  1987年,全区乡镇企业用电设备安全检查21次,盐农业电器设备及家用电器设备检查28次,利用广播开展安全用电宣传78次,电影幻灯片放映32次,张贴宣传标语406条,印发用电公约10000余张。新装单相保安器1524只,三相保安器60只,新建保安化村5个,触保器有效动作11次,避免触电事故3次。
  1990年初,庵东电力管理站实施线路标准化改造,各乡(镇)完成1至2个村标准化线路改造,消灭三类线路,有效避免触电死亡事故。是年安全检查3次以上,对经济困难、线路设施较差村实施经济上重点扶持。年初,用6天时间对全区电工进行培训,提高电工队伍的素质。是年投入14.42万元,对全区6个村的线路进行整改。对全区所有农用线路、农业机埠、流动设备以及家用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共检查低压线路412千米,其中三相244千米,单相168千米,农用设备2697台;查出与处理缺陷22处,检查电缆线1352根,处理65根,检查农用电器设备20565台,及时修正外壳带电的电器和鼓风机地火线反接的错误。至1995年12月,全镇装有总保安器29台,单相单机保安器230台,家用单相保安器9069台,共计9328台。
  1996年,投资250万元改造农村低压电网,先后整改成标准化村11个,改造低压线路98千米,提高线路的安全质量。新装各类触电保安器2500余台。有效控制触电事故的发生。
  1997年9月,西横村发生一起触电死亡事故,为杜绝此类事故,镇农电管理站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用电的报告,重申:严格禁止私拉乱接,线路的安装必须由镇站组织实施;所有渔场、盐场、个私企业用电必须安装三相漏电保护器;九塘以北的渔塘,因用电可靠性差,暂不供电;立即组织拆除擅自接出的电源。
  2005年后,每年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和自查自改整治工作。2014年7月,开展农村用电安全专项治理活动。由供电营业所提供和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和检查标准,各企事业单位按要求自查自改,填写安全用电自查表,并在安监和供电部门的督促下及时整改隐患。规定规模以上并安装变压器的企业,必须配备有上岗证书的电工。各行政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各生产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建章立制,及时督促解决村管企业安全用电问题。安监所、供电营业所、城建办等多方配合,对各用电单位自查自改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进行督促整改。同年12月,镇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和路灯线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至2016年末,完成农村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农村用电“家保”“末端保护器”安装工作,全镇90%的行政村完成路灯线路改造。实现农村用电保护面100%,路灯线路达到安全规范的要求。
  计划用电
  2003年始,由于用电指标减少,导致用电紧张。镇人民政府根据省市要求,按照总量包干、镇级负责、科学调度的基本原则,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镇的计划用电。此后,每年发布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2004年,严格执行“总量包干、三级控制、镇级负责、按线管理、鼓励自发、实行补助”的有序用电总体方案,坚持“保生活、让生产”的原则,力保高温季节全镇居民的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重要公共设施用电。全市实施A、B、C三级控制限电方式,境域按照实际分配的有序用电限额,实施B级控制。
  2005年,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用电为前提,坚持“保生活、让生产”的基本原则,继续严格执行“总量包干、分级控制、镇级负责、按线管理、鼓励自发、实行补助”的有序用电总体方案。全市实施A、B、C、D、E、F、G七级控制限电方式,境域按照实际分配的有序用电限额,实施C、D二级控制。
  2006年,按照2005年有序用电总体方案,境域实施E、C二级控制。
  2007年,按照2005年有序用电总体方案。境域按照市实际分配的用电负荷,实行“两级预警”。用电负荷达到分配负荷的85%为Ⅰ级预警,用电负荷达到分配负荷的95%为Ⅱ级预警。
  2008年,坚持“保生活、让生产”,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用电为前提,严格执行“定比限电、分级控制,镇级负责、按块(线)管理,鼓励自发、实行补助”的有序用电总体方案。境域按照市实际分配的用电负荷,实行“两级预警”。实行Ⅰ级预警时,所有工业企业实行“开三停一”方案;实行Ⅱ级预警时,所有工业企业实行“开二停一”方案。
  2009年,按照2008年有序用电总体方案。境域按照市实际分配的用电负荷,实行一级预警有序用电预案,所有工业企业实行“开五停一”方案。
  2010年,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先生活、后生产”“限得下、用得上”的有序用电基本原则,分级控制,镇级负责,按块(线)管理,并依据国家节能降耗政策,严格执行先予让电企业的有序用电总体方案。全市实施Ⅰ、Ⅱ、Ⅲ、Ⅳ、Ⅴ五级有序用电缺口预案,境域按照实际分配的有序用电限额,实行Ⅰ、Ⅱ二级预警响应方式。是年下半年,实施“用电总量控制、高峰负荷控制”的双控限电有序用电措施。
  2011年,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先生活、后生产”“限得下、用得上”“差别化”的有序用电基本原则,实行分级控制、按块(线)管理,并依据国家节能降耗政策,先安排高能耗企业错避峰让电。按照不同程度的电力网缺口,全市分5级限电,境域执行第4级。
  2012年,严格遵循“保电网、守频率、不超限”“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和“优先保障、一般保障、重点限制”三大原则,确保供需矛盾突出时用电工作的正常平稳与安全。根据气温变化和上级电网电力供应变化特点,境域将缺电等级划分为A、B、C、D、E、F六级,实行分级响应。
  2013年开始,由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加大对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境域用电紧张状况得到缓解。除工业企业每年按照新区年度有序用电实施方案执行有序用电外,镇人民政府不再每年发布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附注

①“汇三”指能通小额汇兑;“轮”指轮船、火车通运之局;“轮一”指仅能于国内包裹准邮轮船、火车交运。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