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货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67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货运
分类号: F552.3
页数: 4
页码: 419-4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至1990年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水路货运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货运 庵东镇

内容

内河
  民国时期,庵东盐场为浙盐主要产区,各场区用牛车将原盐运至四塘、五塘一带,由内河装船出运至杭州、宁波、绍兴、萧山各地,或经宁波转运至上海、温州等地。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内河航运遭受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河运输始得恢复。
  新中国成立初,境域货运仍以运盐为主。放盐埠设于四塘、五塘一带,共有七甲江、三十弓、大路门、垫桥头、金家埭、劳家埭、上周家路、房黄路港、一灶港、二灶港、水云浦11处。
  1956年,萧甬铁路通车,物资流向发生变化,境域外销的原盐,80%由海运转入内河,运至余姚、马渚转铁路运输。放盐埠以四塘、五塘一带的段头湾、三十弓、傅家路、相公殿等为主。庵东至东三七塘江开通后,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装盐点移至七塘。庵东运往鄞县、奉化、镇海、余姚、上虞及本县的原盐,均由内河船直达。
  1959年7月,庵东设运输站后,原盐主要运往余姚县马渚由铁路转运。
  1962年,从事内河运输职工181人,内河运输完成运输农业物资28836吨,其中粮食23782吨,棉花3913吨;轻工业物资76477吨,其中盐68531吨,日用工业品3914吨;工业物资45028吨,其中煤9548吨,矿建材料24742吨,农机37吨,化肥及农药8189吨,化学原料1703吨。
  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中期,年货运量在20万吨以内、周转量在700万吨千米以下。1970年代中期以后,货运量维持在30万吨、周转量900万吨千米上下。运输以原盐、棉花、粮食及农副产品等物资为主。
  1980年代开始,随着境域盐田大规模改为农田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货运物资结构发生变化。1987年,庵东航运站货运量10.22万吨,运输物资有煤炭2636吨,钢材529吨,矿建材料22381吨,水泥25126吨,非金属矿石32655吨,化肥及农药946吨,盐8084吨,粮食2636吨,日用工业品及其他7199吨。
  1990年代开始,陆路运输机动车大量增加,内河航道缺少疏浚,大多变浅、淤塞或堵截,内河运输历史结束。
  沿海
  民国时期,原盐外运主要靠沿海运输。沿海运盐要口,东边有:周家路湾、新湾、马家路湾、崔陈路湾、高王路湾、张家路湾等处;西边各海湾则为运卤之要道,以缪路湾、十丁路湾等处聚泊最多。原盐由场内出仓,用牛车或驳船运至湾口装上海船,运往各地。据民国9~18年(1920~1929)统计,常年销运量为5万~6万吨。民国17年为8.27万吨。除盐外,另有盐副产品卤晶、苦卤,每年三四月间,卤晶装篰运销至诸暨、义乌、东阳等地作肥料,年销卤晶3500吨左右。苦卤每年500余吨,运往海宁的仁和、许村等地。
  民国22年(1933)原盐外销由盐商所设五属、源泰、公兴、浙东、晋益、公益、轻税、杭余、厚生、民生、海,崇等11家盐廒负责,主要运往江苏浏河、上海陆家嘴、浦东、宁波濠河头、定海等地。是年,原盐运销量为5.35万吨。民国1326年(1924~1937)沿海运输除原盐外,同时兼营其他货物运销。其中张万卿、袁功鉴两家运销规模最大,,范围为最广。张家有“顺和”“元吉”“协顺”号帆船3艘,计175吨位;袁家有“公兴”“公余”“元利”“公顺”“元顺”号帆船6艘,计373吨位。两家往返于青岛、上海、杭州、香港等地。运出物资有原盐、棉花、粮食、麦冬及其他土产品;运入物资有木材、大米、桐油及日用品。民国29年(1940)镇海海口被日本侵略军封锁,沪甬航线停航,通往上海的物资大部由庵东转运,庵东,成为沿海运输枢纽之地,亦为沪甬北路走私线。物资从上海至平湖县乍浦,过杭州湾到庵东,再有内河船装运到宁波各地。庵东与乍浦、张家沙隔海相望,遇顺风数小时即可抵达对岸,再搭汽车即日可抵上海。因交通便利,私货出入日渐增多。运出物资有三北的棉花、原盐及土特产品,运入物资有棉布、卷烟、煤油、白糖、丝货、西药、食品、鸦片、玻璃制品和五金百货之类。民国31年7月,日本侵略军扫荡庵东盐场,50余艘海船被焚,沿海运输业衰落。民国33年5月,日伪在庵东设立“军盐运输管理处”和“船运管理处”大部分海船被征用。抗日战争胜利后,沿海运输业逐渐得到恢复,盐贸业渐渐繁荣。,民国37年,原盐运销由各运输商行订约承运,全年运盐量8.98万吨,卤晶0.45万吨,苦卤0.41万吨。
  1951年,沿海放盐埠有:崔陈路、高王路、水路湾、张家路湾、胡家路湾、诸家路湾、大陈家路湾、小陈家路湾、周家路湾、缪路潭、泥墩潭、新湾、马家路、涂汛潭、上周家路、四灶湾、二灶湾、罗家路及东三各湾(海)口。同年12月,华东联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在庵东设立联运站,原盐外运业务改由联运站经营。
  1956年,庵东盐运水路改铁路运输为主后,沿海木帆船过剩,其中56艘海船(计1312.56吨位)、219名船员调往宁波港和镇海港。此外,淘汰吨位小、船质差、危险性大的运输船4艘。
  1962年,沿海运输农业物资8992吨,其中粮食702吨,工业原料2195吨,轻工业物资16772吨,其中盐14234吨,日用工业品779吨,工业物资4763吨,煤780吨,矿建材料593吨,农机24吨,化肥及农药2144吨,化学原料746吨。
  1970年以后,沿海卤担船陆续改为机动船,沿海运输逐渐向机械化发展。
  1970年代后期,发展机动船,船舶扩吨更新,业务范围日渐扩大,运输以棉花、粮食、原盐及农副产品等物资为主,时境域船舶通达上海、宁波、舟山、温州、福州、福鼎、乍浦和长江中下游沿岸港埠。
  1979年,外海航运站迁址西三,西三码头成为沿海物资进出口的主要转运地。
  1990年代初,陆路运输业快速发展,沿海运输业渐渐衰落。2002~2007年,为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运输物资,西三码头短途海运一度复苏。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