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62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气候
分类号: P46
页数: 15
页码: 218-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庵东镇四季气候情况、日照与辐射、降水与蒸发等情况。
关键词: 庵东镇 自然环境 气候

内容

四季
  春季 春分以后,天气转暖,平均气温上升至17.9℃。但时有冷空气暴发性南下,天气冷热变化大。为防备春天寒潮袭击,从前提醒出门的生意人要“一头行李一头货”(要多带御寒衣服的意思)。1957年4月3日的最低气温仅0.4℃,2002年6月10日的最高温度达到36.9℃,相差36.5℃。1954~2016年,境域出现“倒春寒”的天气有17年、19次,平均3~4年一次,占总年份的27%。“倒春寒”易造成农作物苗期灾害。春季雨水逐渐增多,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约占全年的27%和31%。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1965年,曾出现4次连阴雨过程。春季多雷雨,有时会伴随冰雹,酿成灾害。同时,风向多变。
  夏季 天气变化复杂。6月份,芒种以后进入黄梅天。一般为6月14日入梅,7月9日前后出梅,平均25天。梅天大多阴雨绵绵,空气潮湿闷热。当地把黄梅天分为3期,分别称头梅、二梅和三梅,是全年降水日较为集中的时期。1988~2011年,平均降水量243毫米,占全年的18.3%;平均降水日数15天,占10.3%。亦有梅期下雨稀少甚至不下雨的年份,称旱黄梅,对夏种作物生长不利。
  7月中旬进入伏期,除局部有雷阵雨外,天气一般晴热干旱,俗称伏旱。伏期亦有头伏、二伏和三伏之分,一般持续25天。1967年7月22日进入伏旱,至10月11日结束,长达82天,其间雨日6天,过程降水量21.7毫米,湿润系数0.03,达到极旱标准。夏季一般最高气温在33℃~35℃之间,历史最高值为40.6℃。
  夏秋之交常有连续阴雨天,有时雨量可达暴雨或特大暴雨级别,1988~2011年,平均降水量为184.6毫米,占全年的13.9%,为全年降水量较多的季节。1959年8月21日至9月23日,连续降雨34天,总降水量达到535.4毫米,占全年的37.7%,降水日数占过程总天数的82%。1962年9月4~6日,总降水量330.6毫米,日均降水量超过100毫米。
  7~9月份,受台风影响较频,时有龙卷风发生,尤以风暴潮影响为最。
  秋季 气象意义上的秋季,境域一般在秋分前后。此时地面温度仍较高,冷气团易变性,气温波动频繁,季内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差距大。1992年11月21日最低温度仅﹣0.1℃,2005年9月21日最高温度则达35.8℃,二者相差35.9℃。晚秋偏旱,昼夜温差加大,降水渐少。1954~1987年的历年平均降水量:9月中旬65.1毫米,10月中旬仅17.8毫米。1979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总降水量只有9毫米。秋季一般盛行北风,天气放晴,谚语有“秋旱老北风”之说。
  冬季 一般自11月下旬进入冬季。12月下旬冬至后,次年1月为数九寒天,为全年气温最低期。1954~1987年,历年平均气温3.8℃,平均最低气温1.0℃;1988~2011年,平均气温4.8℃,平均最低气温2.0℃。历史最低值为﹣9.3℃。但也有暖冬之年,1954年1月平均气温5.9℃,1987年1月平均气温5.5℃,比常年分别高出2.1℃和1.7℃。2000~2003年,连续4年暖冬,其中2002年1月平均气温6.9℃,比常年高2.1℃。历年1月平均降水量53毫米。盛行西北风,平均风速3.3米/秒。冬季天干地燥,发生火灾概率较高。
  日照与辐射
  日照 1964~1987年,平均年日照总时数2038.4小时,实际日照时数占全年可能日照时数的44%。1988~2011年的平均年日照总时数1850.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3.6%。2012~2016年,平均年日照总时数1694.7小时,实际日照时数占全年可能日照时数的38%。各季日照时数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春季占21%,夏季占34%,秋季占26%,冬季占19%。最多为1963年,达2399.0小时;最少为2014年,仅1523.0小时。平均年日照时数变化:1961~1970年为2158.6小时,1971~1980年为2044.1小时,1981~1987年为1886.2小时,1988~1990年为1966.8小时,19912000年为1845.8小时,2001~2011年为1823.5小时。年日照平均值总体呈递减趋势。
  太阳辐射 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12千卡/平方厘米,其中:直接辐射量63千卡/平方厘米,散射辐射量49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量5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辐射量以7月份最多,为14.6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少,为5.8千卡/平方厘米。1988年后,撤销辐射观测。
  太阳辐射光能利用率,早稻约1%,其他作物约0.5%。耕作制与光能利用率有一定关系,大麦、棉花种植制为0.5%,丰收年可达0.7%。大麦、水稻种植制为0.8%,丰收年可达1.1%。光温效率的时间分布:6~9月接近1,12月至次年2月仅0.2。光温同步为作物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较好条件。旱生作物的平均相对光水效率为0.6,4~6月为0.8,2月及9~10月为0.5,总变幅0.2。
  温度
  气温 年平均气温,1949~2016年为16.49℃,其中1954~1987年为15.9℃。此后,升温明显,1988~2016年达到17.1℃。最低的1976年只有15.5℃;最高的2007年达到18.6℃。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历年平均28.3℃。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2004年7月17日达到40.6℃。每年超过35℃的高温天数24天左右,最多的2003年达到46天。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4.2℃。1977年1月5日最低气温-9.3℃,为历年极端最低值。等于或低于0℃的寒冷天气,1954~1987年平均为32天;1988~2011年平均为21.7天,比1954~1987年平均少10天左右。由于受杭州湾水温的调节,夏季气温北部沿海略低于南部平原,冬季气温北部沿海略高于南部地区,温差0.5~1℃。同时,境域东、西部气温亦稍有差异,根据1961~1980年东二盐科所、庵东气象站、西三农场等3个测点的数据显示,年平均温差0.3℃,年绝对温差0.8℃。
  地温 地面温度:年平均17.9℃,7~8月份最高,历年平均31.8℃;极端最高地温70.8℃,出现在1962年7月12日。最低在1月份,历年平均4.6℃;极端最低地温出现在11月到3月之间,1969年11月25日最低地温﹣10℃。地中温度:年平均17.3~17.4℃,各深度间地温变化不大,年变幅随深度加大而变小。平均年较差:深5厘米为25.2℃,深10厘米为24.4℃,深20厘米为22.8℃。1988年以后撤销地温观测。
  降水与蒸发
  降水量 1949~2016年,平均年降水量(含雨、雪、冰雹)1325.8毫米,其中2012~2016年约为1576.5毫米。最多的1954年达到1821.6毫米,最少的1967年只有675.6毫米,年际差1146.0毫米。其间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有6年,出现概率8.8%;大于1500毫米的涝年有15年,出现概率22.1%。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匀,春雨、梅雨、秋雨与伏旱、秋冬旱互相交替。降水最高峰在6月份,1949~2016年,平均185.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1994年6月最多,达468.3毫米。降水次高峰在9月份,1949~2016年平均降水量161.7毫米,1961年9月最多,为458.3毫米。
  降水日数 1949~2016年,平均年降水日数147.5天(含雨、雪、冰雹)。1954年最多,计177天;1967年最少,计111天,年际差66天。一年中一般最多为 3月份,平均15.2天;最少为11月份,平均9.2天,但也有反常年份,如2015年11月,降水日数23天,比2012~2016年的11月平均降水日数12.6天还要多10.4天。1949~2011年,出现暴雨183天,平均每年2.9天。最多的1960年、1970年、1983年3年分别有6天,而1972年、1977年、1978年3年无暴雨日。5~9月份出现暴雨频率较高,其中受台风影响为最。
  蒸发量 1954~1987年,平均年蒸发量961.4毫米,约比降水量少24%1988~2011年,年均蒸发量1510.7毫米,比降水量多12.7%。其中7月份蒸发量最大,比同期降水量多89.9%。2012~2016年,平均蒸发量1196.1毫米,比同期降水量少24.1%。
  霜 雪 冰
  霜 1954~1987年,平均有霜日34.9天;1988~2011年,平均有霜日39.0天;2012~2016年平均有霜日35天。最多的1995~1996年,55天;最少的1968~1969年,只有21天。有霜日集中于12月至次年2月之间,并以1月份为中心呈正态分布。
  初霜期。历年平均出现在11月22日。最早,1966年,出现在10月29日;最晚,2006年,出现在12月17日。
  终霜期。历年平均出现在3月24日(其中2012~2016年的平均终霜期为3月26日)。最早为1955年、1960年,出现在2月23日;最晚为1988年,出现在4月15日。
  无霜期。历年平均242天(其中2012~2016年平均239.6天),最长的2006年为277天,最短的1988年为210天。
  雪 1954~1987年,平均雪日6.4天;1988~2011年,平均雪日仅3.4天;2012~2016年,平均雪日7.2天。最多的1984年雪日有21天,1974年、1975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无降雪。
  初雪期,1954~1987年,平均初雪期在12月27日;1988~2011年,平均初雪日期为1月14日;2012~2016年,平均初雪日期在12月18日。最早为1960年11月16日,最晚为2006年2月4日。
  终雪期,1954~1987年,平均终雪日期在3月6日;1988~2011年,平均终雪期在2月7日;2012~2016年,平均终雪日期在2月16日。最早为1991年1月5日,最晚为1969年4月4日。
  积雪日数,历年平均积雪日数4天(其中2012~2016年为3.8天)。积雪最多的1976~1977年,18天。1977年1月30日,积雪最大深度17厘米。2008年2月2日,积雪最大深度19厘米,其中2日19时55分达25厘米。
  冰 1988~2011年,平均结冰日为29.5天,比1954~1987年的37.0天平均少7.5天;2012~2016年为25.6天,比1954~1987年平均少11.4天。1995~1996年最多,为54天;2006~2007年最少,为15天。
  初结冰日,历年平均初结冰日12月6日。最早是1995年11月9日;最晚为2007年12月31日。
  终结冰日,历年平均终结冰日为3月5日(其中2012~2016年平均终结冰日为3月2日)。最早是2006年2月4日;最晚是1990年4月2日。
  结冰期,历年平均年结冰期90天。最长为1995年11月9日至1996年3月19日,达131天;最短在2006年12月17日至2007年2月4日,仅50天。
  风
  风向 全年风向随季节变换。冬季盛行西北到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春、秋季为转换季节,春季转夏季风略早,秋季转冬季风稍迟。全年以东及东南风为主。
  风速 1954~1987年,平均风速3.0米/秒,风速变幅2.5~3.4米/秒;19882011年,平均风速2.7米/秒,风速变幅2.1~3.4米/秒;2012~2016年,平均风速2.29米/秒,风速变幅1.6~3.2米/秒。各月平均风速差异在2.0米/秒至3.3米/秒之间。
  大风日 1954~1987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1988~2011年,平均8.1天;2012~2016年,极大风速在13米/秒以上的平均有7.6天,极大风速在10米/秒以上的平均有14.1天。全年分布比较均匀,7、8、12月份略多,2月份最少。2007年8月3日,瞬间最大风速达到36.9米/秒(12级)。其他各月也有8级以上的大风出现。

附注

①资料来自庵东气象站、慈溪市气象局(1992年1月,庵东气象站迁至浒山,改设慈溪市气象局)。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