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61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质
分类号: X321
页数: 3
页码: 210-2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庵东镇地质构造、地层、地基等情况。
关键词: 庵东镇 自然环境 地质

内容

地质构造
  长河盆地边界断裂 境域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位于此区域。断裂发育在侏罗纪火山凝灰岩中,最新活动时期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距今16万年左右。
  余姚丽水断裂 余姚丽水断裂由福建省向北进入浙江省,经嵊州市过余姚市境进入杭州湾水域。走向约30°,组成15~40千米的断裂带,呈30~4000米的挤压破碎带。断层直接控制盆地形成发育,对白垩纪至第四纪地层沉积厚度有明显控制作用,最新活动时期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14万年左右。
  昌化普陀断裂 昌化普陀断裂东段直接控制姚江谷地白垩纪盆地形成。境域位于断裂北缘,最新活动时期为中更新世早期,距今34万年左右。
  地层
  前第四纪地层 下第三系始新统一渐新统长河群:隐伏于第四系松散层之下的长河凹陷内,厚度1421米。主要为一套青灰色、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棕红色泥质粉砂岩、砂岩和板岩,局部夹膏盐薄层、橄榄玄武岩及凝灰质沉积岩。
  与下伏上白垩统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地层 上更新统东浦组:广泛分布于平原深部,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顶板埋深73~95米,厚20~40米,特征下粗上细。下部系河流相冲积层,岩性以河床相砂砾石为主,两侧为河漫滩相细砂与粉细砂;中部系冲湖积亚黏土;上部为海相亚黏土,暗灰或暗灰绿色,属第一海侵层,仅分布境域一带。上段,顶板埋深50米左右,厚25~40米。一般由两个沉积旋回组成。第一沉积旋回下部为冲积砂、砂砾石,上部为冲湖积亚黏土。第二沉积旋回下部以冲积含砾砂、中细砂为主,上部为海相亚黏土,属第二海侵层。
  全新统滨海组:为第三海侵层,厚12~28米。可分下、中、上三段。下段,以河口相为主,局部为湖相。岩性以灰、灰黄色亚黏土、粉砂或粉细砂为主,局部为深灰色亚黏土,富含植物残骸。中段,系冰后期海侵最盛时期产物,下部为浅海相,上部为滨海相,为灰、深灰色淤泥质黏土、淤泥质亚黏土,沉积稳定,微体化石丰富。上段,主要为湖沼相和海相沉积,分布于表部。湖沼相堆积物均为湿黏土,上部灰黄、黄褐色,下部灰褐、灰黑色,局部地段有机质含量高,甚至富集成泥炭;海相堆积物由亚砂土、亚黏土组成,自上而下由黄褐色渐变为深灰色,微层理发育。
  地基
  境域属软土地基。北部临潮海滩为饱水易液化粉砂层、亚砂土层,结构松散,易陷、振动易液化,单人徒步行走下陷2~10厘米,厚度20米以上,容许承载力小于100千帕。在潮流作用下,形态易变,易发生管涌、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不宜作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南部已围垦区域,分布松散至稍密易液化粉砂、亚砂土层,垂直30米以内具多层结构。自上至下,依次为:亚砂土层,上部1.8~3米以内为黄褐色(表层0.3米左右为种植土),中等压缩性,含铁锰质斑块或结核(俗称“硬壳层”),容许承载力120~140千帕,可作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往下渐变为灰色或深灰色,中到低压缩性,振动易液化,厚4~18米,容许承载力110~150千帕,亦可作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粉细砂层,顶板埋深5.5~19.5米,松散至稍密,常夹有薄层黏性土,局部地段有砾石层出现,厚2.6~20米,沉管灌注桩的桩尖极限阻力1000~1500千帕,分布较为稳定,可作中型建筑物的桩基持力层。淤泥质土层,顶板埋深14~28米,厚12~25米,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大型高层建筑物一般应越过此层。
  大约30米以下为粉质黏土、粉砂层,中低压缩性地层,力学性质较好,顶层埋深31.2~33.8米,层厚7~10米,可作高层建筑物桩基持力层。在软土层分布区修建大型高层建筑物,可选择埋深40~60米的第一承压含水组作桩基持力层,打入式预制桩桩尖极限阻力可达4000~6000千帕。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