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57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9
页码: 57-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庵东镇从宋开始行政区划情况,分别记述了区划沿革、庵东区所辖乡等情况。
关键词: 庵东镇 地方志 行政区划

内容

据余姚和慈溪历代地方志记载,从宋开始姚北地区就设7个乡,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直未设新乡。随着海涂淤涨,海岸线北移,新开垦境域分别归属余姚县北部沿海5,个乡区划范围。
  第一节 沿革
  清代,境域自东向西分别为上林、梅川、云柯、孝义、开原等5乡北部沿海地区,乡以下辖都,都下设里,均以序数命名。此后,都里时有变动。民国元年(1912)境域自东向西分属余姚县林西、胜山、保德、柯东、云漾、云潭、云和、义四、义五、天,华等10乡。民国4年(1915)余姚盐场废6仓,改划中区及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7个盐业区,境域,仍分属10乡未变。民国17年(1928)余姚县推行村里制,又划分163乡、28镇,并设7区分辖之。始设庵东镇,境域属第五、六、七区的18乡(镇)及44村(里)。民国20年(1931)第六区德顺乡改名为崇德乡。
  民国 23年(1934),,推行保甲制,改村为保,保下领甲,均以序数命名。境域保甲数不详。
  民国29年(1940)余姚县并乡,将原191乡(镇)并为65乡(镇)。增设庵东区,辖庵东镇和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乡等1镇5乡。至民国 35年,庵东区共辖 76保、997甲、13999户。
  民国 38年(1949)5月,庵东解放。庵东区行政区划未变
  1950年3月,区划调整,建立县级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乡等乡(镇);乡(镇)以下废保甲,建村级组织,以序数命名。共辖 1镇9乡78村。
  1953年3月,西一乡第四村拆分为第四村和第六村,原第六、七、八、九村依次顺延为第七、八、九、十村;4月,庵东乡划归周朝区;5月,庵东盐区崇寿乡和高兴乡划出;7月,庵东乡复归庵东盐区。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等1镇7乡56村。 1954年3月,庵东乡与庵东镇合并。4月,庵东盐区再次直属宁波专署,辖庵东镇和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等1镇6乡56村。 1954年11月,西三乡以新塘为界,划出第三、四村全部和第八、九村一部分给邻近乡镇;庵东镇划出第六村一部分和第七村归沧田乡,第五村大部和第六村一部分归崇寿乡。
  1955年,原属东二乡管辖的四灶浦以东部分与东三乡第五村三灶江以西部分增设东三乡第六村。
  1956年初,庵东盐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7个盐(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高级社下设大队,按照主要从业情况划分盐业大队和农业大队。庵东农业生产合作社辖6个大队;东一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3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9个、农业大队4个;东二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3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12个、农业大队1个;东三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1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6个、农业大队5个;西一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1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10个、农业大队1个;西二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0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9个、农业大队1个;西三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9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 8个、农业大队 1个。
  1956年6月,庵东盐区改称庵东区,划归慈溪县,下辖乡镇和村(大队)数未变。同年,东二盐农业生产合作社各盐业大队农业部分划归浒山区崇寿乡,大队数未变;大云乡第一大队划归西二乡,为西二盐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农业大队,1958年 9月,又回归大云乡。
  1957年9月,大云乡八庄划入西二乡,小安乡九庄、十四庄、十三庄部分地区和曹海乡新二庄、老二庄部分地区划入西三乡;12月,大云乡十三庄、十四庄划入庵东镇。
  1957年 12月,庵东镇建立以序数命名的第一、第二、第三 3个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
  1958年4月,西一盐农业生产合作社部分农户划入庵东镇。 9月,以庵东区为范围成立光明人民公社,镇、乡改为以序数命名的大队。光明人民公社下辖7个大队,大队下辖小队(曾一度为中队),小队下辖生产队,均以序数命名。下半年,四塘北原大云乡十三庄,分别改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七、八小队;原庵东镇的部分与七塘南原大云乡十四庄合并建立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六小队。同年,东一盐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第一、三、五、七4个农业大队划归浒山区崇寿乡,新建庆丰大队。
  1959年3月,光明人民公社改称庵东人民公社;下属7个大队改为以原镇、乡名命名的7个管理区;小队改为生产队,生产队改为生产小队,仍以序数命名。同年,西三管理区部分村农业地区分别划归泗门区朗海乡和周巷区建塘、小安、义四乡,第二、三村盐业部分并为第二生产队,第四、五村盐业部分并为第三生产队,第六村分为第四、五生产队,第一、七、八、九村分别为第一、六、七、八生产队。至此,庵东人民公社辖 7个管理区、56个生产队、3个居委会。
  1959年10月,庵东管理区 3个居委会合并建立庵东管理区居委会。 1961年,改名为庵东人民公社居委会。
  1960年3月,西一管理区划出第三、五、七生产队部分地域,增建第十一生产队。5月,东三管理区第二生产队以水云浦为界,分为东三管理区第一、二2个工段。 1961年9月,庵东人民公社恢复为庵东区,次月各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各生产队改为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改为生产队,命名不变。11月,庵东人民公社从第三生产大队划出部分农田、农户增建第七、八生产大队。东一人民公社撤销搞副业为主的第十生产大队。12月,东三管理区第一、二2个工段分别改为东三人民公社第一、二生产大队;第一生产大队改为第七生产大队。年末,庵东区辖7个人民公社、59个生产大队、1个居委会。
  1969年3月,庵东区与长河区合并为庵东长河地区,下辖长河、天元、大云、沧田、潭南、新界、高王、潮塘、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15个人民公社。
  1971年1月,撤销庵东长河地区,恢复庵东区,辖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7个人民公社。 1972年初,东一人民公社新建第十生产大队;1979年春,建立第一盐场(俗称东场)和第二盐场(俗称西场)。
  1972年8月,庵东人民公社建立公社盐场;1979年,台风灾害后停办。
  1972年,西一人民公社建立九塘盐场,1976年3月改为社办盐场;1979年6月,建立东海盐场;1980年3月,在停办的庵东人民公社盐场原址建立新生盐场。
  1972年,西二人民公社建立社办东盐场;1976年12月,在社办东盐场由第一、二、三、五、七(部分生产队)生产大队移民新建第十生产大队。 1977年 12月,由第四、六、七(部分生产队)、八、九生产大队联合建立社办西盐场;次年 3月,改为公社农场。 1978年,建立社办盐场。
  1977年10月,庵东人民公社从第三、四、五、六生产大队划出部分农户,建立种子场。
  1977年,西三人民公社由第四、五、六、七、八生产大队联合建立社办盐场。
  1978年8月,东二人民公社建立社办盐场和胜利盐场(总称东二人民公社社办盐场)。 1978年8月,东三人民公社建立社办盐场。 1981年1月,庵东人民公社复名为庵东镇,下辖生产大队、居委会未变。 9月,以庵东镇居委会为基础分别建立东街、中街、西街3个居委会。至此,庵东区辖1个镇、6个人民公社,共有61个生产大队、3个居委会、9个盐场、1个农场、1个种子场。
  1981年9月,以序数命名的生产大队改为以传统地名为主命名的生产大队,各人民公社所辖盐(种子)场名称未变。
  1982年,西一人民公社社办盐场改为西一人民公社海边生产大队。 1983年7~9月,政、社分设,以原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为范围建乡、村,生产大队改为村,名称未变,生产大队辖生产队改为村辖村民小组,仍以序数命名。
  至1983年9月,西二乡的农场、东三和西三乡的盐场都先后改为渔场(水产养殖场)。庵东区辖1镇6乡,共有6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6个盐场、3个渔场、1个种子场。
  1989年9月,东一乡第一盐场和第二盐场因分别位于横村东西两侧改为东一乡东横村和东一乡西横村。
  1992年5月,撤销庵东区和原所辖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6个乡,东一乡、西一乡、西二乡所辖行政村成建制并入庵东镇,东二乡、东三乡和西三乡所辖行政村成建制分别并入崇寿镇、新浦镇和小安乡。庵东镇辖4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个盐场、2个渔场和1个种子场,共268个村民小组和 22个居民小组。
  2000年11月至 2001年2月,境域行政村合并,全镇 42个行政村和 1个种子场合并成 15个行政村。
  2001年9月,建成区3个居委会和3个村实施村居合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庵东镇辖1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个盐场、2个渔场,共249个村民小组和 22个居民小组。
  2003年后,东海盐场、镇办盐场(原西二盐场)陆续被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新区建设用地。境域八塘以北和近八塘南的部分地区也先后自东向西被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新区建设用地。
  2004年4月,新东、新舟、马中、兴陆4村被委托给慈溪经济开发区(后改为宁波杭州湾新区)管理(但行政区仍属庵东镇)。庵东镇实际管辖 1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 2个渔场,共 187个村民小组和 22个居民小组。
  2010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后,慈溪市水产养殖试验场被征用为新区建设用地。庵东镇实际管理1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1个渔场,行政村分别是振东、宏兴、元祥、富民、新建、江南、海星、华兴、虹桥、桥南、珠江村及由慈溪委托新区管理的周巷镇路湾、西三村。
  2010年10月,宁波杭州湾新区调整农村管理体制,新东、新舟、马中、兴陆等4村回归庵东镇管辖,新浦镇马潭路、下一灶、浦东村和东三水产养殖场,崇寿镇富北、海南、三洋村,由慈溪委托新区、新区再委托庵东镇管理。庵东镇全面负责管理新区范围内的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 2个渔场。
  2011年11月,慈溪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新浦镇马潭路、下一灶、浦东村,崇寿镇富北、海南、三洋村,周巷镇路湾、西三村等8个行政村和东三水产养殖场划归庵东镇管辖。至此,庵东镇辖 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 2个渔场,共295个村民小组和33个居民小组。
  2012年12月,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制造业板块和城市板块,设立双浦、越溪湖、越林湖、观塘、世纪城、望海潮、水鹭湾等7个社区,其行政和社会事务由庵东镇管理。至此,庵东镇辖 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7个社区和 2个渔场,此后未变。
  第二节 庵东(盐)区所辖乡
  庵东(盐)区所辖乡镇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民国29年(1940)首设庵东区,辖庵东镇和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等5乡,至解放初未变。1950年,3月,建立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等9乡。1953年4月,庵东乡划出;5月,崇寿乡和高兴乡划出;7月,庵东乡复归;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等7乡。1954年3月,庵东乡并入庵东镇;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等 6乡。 1956年6月,撤销庵东盐区,改为庵东区,仍辖庵东镇和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6乡,直至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未变。庵东(盐)区所辖乡镇先后共计15个,其中庵东乡历史较短,后即并入庵东镇,而庵东镇史实,本志各编都有表述。本节对庵东(盐)区管辖的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等 13个乡作简略记述。
  崇三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上林乡一都和梅川乡一、二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林西、胜山、保德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德庆、德顺和第七区胜,东、胜中、胜西、东三等乡辖区。民国29年,设崇三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最东部。东起破山浦,与逍林区新浦乡相邻;南达四塘,与逍林区胜山乡和浒山区坎东镇接壤;西到羊路头湾,与福寿乡相接;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相公殿。民国35年,辖14保,180甲,有居民2471户。1950年,划出北部(近七塘南和七塘以北地区)全盐业地区建立东二、东三乡,乡域中西部六塘以北、七塘以南少部分半盐半棉区和福寿乡部分地区建立崇寿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四塘至七塘南纯棉区部分分别建立崇胜、胜北等乡,划归余姚县逍林区管辖;尚有部分划归余姚县逍林区新浦、水霪和余姚县浒山区坎东、坎西等乡镇。
  清时为余姚石堰盐场埋上仓、埋下仓盐区。清咸丰年间(1851~1861)以前煎盐的灶户,大多集中在辖区四塘以北地区。自清嘉庆年间(1796~1820)起,随着盐区北移,崇三乡域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清末,六塘以南地区大部已改农。民国时期,辖区六塘以北地区,为庵东盐场东二、东三盐业区,区场务所分别设在崇三乡相公殿和余家水路(后移至拖落)。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六塘北七塘以南地区也逐步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福寿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和云柯乡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保德、柯东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仁寿、福缘乡辖区。民国29,年,并为福寿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东部,东起羊路头湾,与崇三乡相邻;南达四塘,与浒山区坎东镇、永凝、宗汉乡接壤;西到崔陈路,紧靠庵东镇;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傅家路,是民国初形成的市镇。民国35年,辖11保137甲,有1888户。1950年,划出北部(近七塘南和七塘以北地区)全盐业地区建立东一乡;六塘以北、七塘以南和崇三乡少部分半盐半棉区建立崇寿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四塘至六塘棉区部分建立新福寿乡划归坎东、坎西等乡镇,均属余姚县浒山区。
  清时为余姚石堰盐场埋下仓、柏上仓盐区。自清嘉庆年间(1796~1820),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至清末,六塘以南地区已大部改农。民国时期,辖区六塘以北地区,为庵东盐场东一盐业区,区场务所设在福寿乡傅家路。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辖区六塘北七塘以南地区也逐步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大云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云柯乡二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潭、云和乡所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云海、大牌和第六区潭海等,乡辖区。民国29年,合并各乡设大云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中西部。东起张家路,隔水路湾与庵东镇相邻;南达四塘,与浒山区天潭乡、周巷区周朝镇接壤;西到段头湾,与义四乡相邻;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大牌头,是民国初形成的街市。民国35年,辖13保161甲,有2117户。1950年,划出北部(近七塘南和七塘以北地区)全盐业地区建立西二乡,中部和义四乡六塘以北、七塘以南半盐半棉区部分建立高兴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四塘至七塘纯棉区大部分地区建立新大云乡,少部分地区划归新建立的沧田乡和义四乡,均属余姚县周朝区。
  成陆初为余姚石堰盐场卤地,属余姚石堰盐场柏下仓盐区,所产盐卤多运往外地煎盐,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推行板晒晒盐。民国时期,辖区六塘以北地区,为庵东盐场西二盐业区,区场务所设在大云乡高兴街。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清末,六塘以南地区已大部改农田。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辖区六塘北七塘以南地区也逐步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义四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孝义乡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义四、义五乡所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圩海、安定等乡辖区。民国29年,合并为义四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西部。东起段头湾,与大云乡相邻;南达四塘,与周巷区精忠乡和义五乡相邻;西到老周家路潭,与曹娥乡接壤;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小安街,是民国初形成的街市。其他主要市镇还有段头湾(长生市)、劳家埭等。民国35年,辖12保166甲,有2432户。1950年,划出北部近七塘南和七塘以北地区盐业部分建立西三乡,将中部和大云乡六塘以北、七塘以南半盐半棉部分合并建立高兴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在四塘至七塘纯植棉地区建立新的义四、小安乡,划归余姚县周朝区管辖。
  成陆初为余姚石堰盐场卤地,属余姚盐场梁上仓盐区。所产盐卤多运往外地煎盐。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至清末,六塘以南地区已大部改为农田。民国时期,辖区六塘以北大部分地区为庵东盐场西三盐业区,区场务所设在义四乡小安街。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末,六塘北七塘以南地区也逐步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曹娥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孝义乡二都、三都和开原乡二都、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义五、天华乡所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朗海、孝女、圩海等乡辖区。民国29年,建立曹娥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最西部。东起老周家路潭,与义四乡相邻;南达四塘,与周巷区义五、朗霞等乡相接;西与临山区四海乡接壤;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英生街,是民国初形成的街市。民国35年,辖10保122甲,有1289户。1950年,东北部(泥墩潭以东的七塘南北)盐业地区划归西三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其他纯植棉区部分建立新的曹娥乡和朗海乡,划归余姚县泗门区管辖。
  成陆初为余姚石堰盐场卤地,所产盐卤多运往外地煎盐,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推行板晒晒盐,时为石堰盐场梁上仓和梁下仓盐区。民国时期,东部六塘以北地区为庵东盐场西三盐业区组成部分,六塘以南和泥墩潭以西地区已改为垦地。至1950年代末,辖区绝大部分已基本改为农田,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东一乡
  乡域位于境域北部偏东,东沿羊路头湾,与东二乡交界;南隔七塘,与崇寿乡毗邻;西邻西一乡;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傅马。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和梅川乡一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柯东、保德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东侧第一位,,故按序列取名为东一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福寿乡。1950年,建东一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东一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东一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东一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庵东镇,时辖新湾、新三、傅新、掘船、傅马、富强、繁荣、陆中、天灯、横村、东横、西横12个行政村,2559户,8203人。乡域面积19.17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1970年代开始,自南而北逐步废盐改农。1991年末,有盐田4634亩,年产原盐3850.25吨;有农地7255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也种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咸草等。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在农业中占一定比重。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1106.90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主要工业门类有电器设备制造和安装、机械配件制造加工、菱镁纤维瓦制作、五金及胶木塑料制品制造等。慈溪电器开关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1991年,有乡办企业7家、村办企业19家、联户企业6家、个体企业44家,全乡工业总产值3509.99万元。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92年撤乡时,有初中 1所,小学 6所,幼儿园1所。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 1个。
  东二乡
  乡域位于境域东北部,东隔四灶浦,与东三乡相望;南隔七塘,与崇寿乡毗邻;西隔羊路头湾,与东一乡相连;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社北。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二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保德、胜山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东侧第二位,故按序列取名为东二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福寿两乡。1950年,建东二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东二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东二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东二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崇寿镇,时辖罗北、六北、社北、中心、海阳、南周羊、周羊7个行政村,1个盐场,2780户,7929人。乡域面积 16.70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1970年代开始,自南而北逐步废盐改农。1991年末,有盐田1636亩,年产原盐2718.30吨;有农地7272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咸草次之。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在农业中占一定比重。 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882.87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主要工业产品有暖气阀杆、编织袋、服装、菱苦土瓦等。暖风机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1991年,全乡工业总产值 773.14万元。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92年撤乡时,有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1所。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1个。
  东二乡是革命老区。
  东三乡
  乡域位于境域最东北部。东接新浦镇;南隔七塘,与胜北乡接壤;西隔四灶浦,与东二乡毗邻;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后一灶。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上林乡一都和梅川乡二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胜山、林西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东侧第三位,,故按序列取名为东三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乡。1950年,建东三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二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东三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东三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东三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新浦镇,时辖滩晒场、拖落浦、马潭路、后一灶、稳健、下三灶、破山路7个行政村,1个渔场,1695户,4562人。乡域面积 10.41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自1970年代开始,盐田逐步改为农田。1991年末,除乡办盐场改渔场外,其余均植棉为主,也兼水产养殖。有耕地6448亩。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900.64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主要工业产品有五金及塑料制品、菱苦土瓦等。农机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1991年,全乡有工业企业 32家,工业总产值 1712.07万元。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92年撤乡时,有小学4所(其中一所附设初中),幼儿园2所。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1个。
  东三乡是革命老区。
  西一乡
  乡域位于境域北部偏西,东接东一乡;南与庵东镇、沧田乡毗邻;西连西二乡,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大桥。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云漾、云潭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西侧第一位,故按序列取名西一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1950年,建西一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西一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西一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西一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庵东镇,时辖崔南、崔北、崔陈路、跃进江、钱江、大桥、高王路、水中湾、水南、湾东、杭湾、海边12个行政村,1个盐场,1个渔场,3404户,10730人。乡域面积19.06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1970年代开始,自南而北逐步废盐改农。1991年末,有盐田2296.56亩,年产原盐2453吨;有农地9538亩,以植棉和水产养殖为主,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咸草种植次之。草编业是较普遍的家庭副业。海洋捕捞业是传统产业,海水养殖是新兴产业。滩涂“高坝低网 ”养殖为钱江村村民首创。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1342.12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1980年代,利用盐业副产品苦卤作原料(之一)的菱镁纤维瓦生产遍及各村(生产大队)。主要工业产品有冰箱配件、五金机械配件、菱镁纤维瓦、电器器材、针织服装等。1991年,有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19家、联户企业3家、个体企业28家,全乡工业总产值3005.34万元。宁波冰箱配件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乡内设有供销社、信用社、合作商店、粮站等。
  1992年撤乡时,有乡办初中 1所,小学 5所,幼儿园 4所。文化站、电影队、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 1个。
  西二乡
  乡域位于境域西北部,东连西一乡;南以七塘为界,与沧田乡、大云乡相邻;西接西三乡;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下胡家路。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云柯乡二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云潭、云和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西侧第二位,故按序列取名为西二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大云乡。1950年,建西二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西二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西二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政社分设,复称西二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庵东镇,时辖张家路、水路湾、横湾、上陆丁路、陆丁路、下胡家路、胡湾、下诸家路、诸湾、九塘10个行政村,1个渔场,1个盐场,3639户,10897人。乡域面积18.54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1970年代开始,自南而北逐步废盐改农。1991年末,乡办盐场尚有盐田410亩,年产原盐896.16吨;有农地9800亩,以植棉和水产养殖为主,也种植咸草、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其中乡域北部千余亩鱼塘是市“万亩鱼塘”淡水鱼主要生产基地。海洋捕捞业是传统产业。以咸草为原料的草编草织业是农户普遍从事的副业。 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1591.65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利用盐业副产品苦卤作其中原料的菱镁纤维瓦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有较大乡办菱镁纤维瓦生产企业2家、村办和个体(联户)企业10余家。1991年末,有乡办企业10家、村办企业10余家、个体(联户)企业18家,全乡工业总产值2101.18万元。产品有绒毯、毛巾被、菱镁纤维瓦、琉璃瓦、腌制蔬菜、尼龙袜子、电器设备、塑料五金配件、胶木制品等。华星琉璃制品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92年撤乡时,有初中 1所,小学 4所,幼儿园 1所。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 1个。
  西二乡是革命老区。
  西三乡
  乡域位于境域最西北部,东与西二乡为邻;南以七塘为界,与建塘、小安、义四3乡和余姚市曹娥、郎海乡接壤;西与余姚县镇海乡交界;北与慈溪市农垦场相连。乡人民政府驻地廿八叉。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孝义乡二都、三都和开原乡三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义四、义五、天华3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西侧第三,位,故按序列取名为西三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义四、曹娥乡。1950年,建西三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七大队。1959年3月,为庵东人民公社西三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西三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西三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小安乡,时辖泥墩潭、十墩潭、涂汛潭、廿八叉、小陈家路、陈家路、大陈家路、断头湾8个行政村,1个渔场,2134户,6611人。乡域面积12.64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 196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废盐改农。 1979年,第三生产大队在滩涂挖塘养鱼获得成功,向全县推广。以咸草为原料的草编、草织业是较普遍的家庭副业。1980年代后期,以榨菜、雪菜、辣椒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和产值已超过棉花,产品大多由当地的蔬菜加工企业或农户自家加工成腌制蔬菜或干菜销往宁波、杭州等城市。1991年末,有耕地 6726亩。传统农业以植棉为主,也种植蔬菜、大小麦、蚕豆、油菜、咸草。全乡农业总产值 1172.35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1991年末,有乡办企业10家、村办企业5家、个体(联户)企业10家,全乡工业总产值1028.18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电器配件、腌制蔬菜、菱苦土瓦等。电子元件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80年代至本世纪初,位于乡域北部的西三码头是市内最大海运码头。 1992年撤乡时,有小学3所(其中1所附设初中),幼儿园1所。有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1个。西三乡是革命老区。
  崇寿乡
  乡域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和云柯乡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保德、柯东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仁寿、福缘乡辖区。民国29,年,为余姚县庵东区崇三、福寿乡辖区。1950年,在原崇三、福寿乡七塘以南半盐半棉区建立崇寿乡,归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管辖。位于庵东盐区东南部。该乡东连崇胜乡;南接坎东、福寿乡和坎西镇;西靠庵东乡;北邻东一、东二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傅家路,为民国初形成的集市。辖 10个行政村,5881人。 1953年5月,划归余姚县浒山区管辖。
  清末成为余姚石堰盐场埋下仓、柏上仓盐区。民国时期,为庵东盐场的东一、东二盐业区。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至1950年代末,已全部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高兴乡
  乡域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云柯乡二、三都和孝义乡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潭、云和、义四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大牌、云海和第六区潭,海等乡辖区。民国29年,为余姚县庵东区大云、义四乡辖区。1950年,在原大云、义四乡七塘以南的半盐半棉区建立高兴乡,归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管辖。该乡位于庵东盐区西南部。东连庵东乡;南接沧田、大云、义四、小安等乡;西和北邻西一、西二、西三乡。乡人民政府驻地高兴街,辖13个行政村,5081人。 1953年5月,划归余姚县周朝区管辖。
  清时为余姚石堰盐场柏上仓、柏下仓、梁上仓盐区。民国时期,为庵东盐场西一、西二、西三盐业区组成部分。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至1950年代末,已全部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