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政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571
颗粒名称: 第一编 政区
分类号: K928.2
页数: 77
页码: 51-1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庵东镇政区发展调整情况,分别记述了建置、境域、行政区划、镇辖村级行政建制等情况。
关键词: 庵东镇 地方志 政区

内容

庵东镇境域,原为杭州湾海涂。清初起,历为余姚县辖地。民国17年(1928),建庵东镇,为庵东建置之始。民国29年(1940),建庵东区,基本形成现境域中南部地域。1950年3月,建立县级特区——庵东盐区,先后两次直属宁波专员公署。1956年后,恢复县属区建置,划归慈溪县。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撤销庵东区,原区属东一、西一、西二3乡并入庵东镇。2004年,镇部分境域委托慈溪经济开发区管理。2010年,慈溪市将庵东镇成建制委托宁波杭州湾新区管理。2011年11月,慈溪市部分行政区域调整,境域范围进一步扩大。2012年12月,设立7个社区。2016年末,庵东镇辖2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7个社区、2个渔场,总面积171.26平方千米。
  庵东镇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所在地,镇人民政府驻地邮电路427~455号。
  第一章 建置 境域
  庵东镇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市北部。18世纪初,现境域南端开始成陆。其后,随着海涂淤涨、筑塘围涂,境域不断北扩。
  境域中南部成陆后,为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上林、梅川、云柯、孝义、开原等5乡北部沿海地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民众集资在云柯乡建万嵩庵,香火渐盛,商旅辐辏,于庵之东形成集市,称庵东市,为庵东地名由来。光绪《余姚县志》卷一《疆域·市肆》记有“庵东市”。民国元年(1912),废府制,裁绍兴府,境域隶属余姚县不变,为余姚县林西、胜山、保德、柯东、云漾、云潭、云和、义四、义五、天华等10乡地。
  第一节 建置
  民国 17年(1928),设庵东镇。现境域分属余姚县第五区朗海、孝女、圩海、安定、云海、大牌和第六区庵东、崔陈、潭海、仁寿、福缘、德庆、德顺及第七区胜西、胜中、胜东、东三、新浦等 18乡(镇)辖区。
  民国29年(1940)余姚县区划调整,下设各区不再按照顺次排列,增设庵东区,辖庵东镇和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等1镇5乡。
  民国38年(1949)5月24日庵东解放。6月,建立庵东区人民政府,隶属浙江省第二专区(1949年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余姚县,辖区未变。
  1949年11月,析庵东镇棉区部分设庵东乡。庵东区辖庵东镇和庵东、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等 1镇6乡。 1950年3月21日,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庵东区主要产盐区域建立庵东盐区,为丁级县特区建制,直属宁波专员公署。原庵东区棉区部分分别划归逍林、浒山、周朝和泗门4区。其中崇三乡部分划归逍林区,福寿乡部分划归浒山区,大云乡、义四乡部分划归周朝区,曹娥乡划归泗门区。以原浙江省盐务管理局余姚盐务分局庵东盐场6个盐业区范围,分别新建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6个乡。崇三乡、福寿乡划归逍林区和浒山区后剩余部分(半棉半盐区)建立崇寿乡,大云乡、义四乡划归周朝区后剩余部分(半棉半盐区)建立高兴乡。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等 1镇9乡。
   1953年4月,庵东乡划归周朝区。 1953年5月28日撤销庵东盐区县级特区建制,改为余姚县属区。所辖崇寿、高兴2乡分别划归浒山区,和周朝区。7月,庵东乡复归庵东盐区,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1镇7乡。 1954年3月,庵东乡与庵东镇合并。4月,庵东盐区再从余姚县划出,直属宁波专员公署,下辖庵东镇和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1镇6乡。 1956年6月,撤销庵东盐区,改为庵东区,划归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县,下辖庵东镇和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1镇6乡。
  1958年9月,以庵东区范围成立光明人民公社,当月和次月,镇、乡改为大队。光明人民公社下辖7个大队,以序数命名,即原庵东镇改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原东三、东二、东一、西一、西二、西三等 6乡分别改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大队。
  1959年3月,光明人民公社改称庵东人民公社,大队改为管理区,以原镇、乡名为名。光明人民公社下辖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7个管理区。
  1961年9月,恢复庵东区,次月所辖 7个管理区均改为人民公社。
  1969年3月,庵东区与长河区合并称庵东长河地区,辖原庵东区、长河区的 15个人民公社。
  1970年,宁波专区改为宁波地区,庵东长河地区隶属宁波地区慈溪县。
  1971年1月,撤销庵东长河地区,恢复庵东区,辖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7个人民公社。
  1981年1月,庵东人民公社恢复为庵东镇,仍属庵东区。
  1983年7~9月间,分别恢复东一乡、东二乡、东三乡、西一乡、西二乡、西三乡,均属庵东区。庵东区辖1镇6乡。同年,撤销宁波地区,庵东区隶属宁波市慈溪县。 1988年10月,慈溪撤县设市,庵东区隶属慈溪市。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庵东区,扩建庵东镇,原庵东区辖东一、西一、西二3乡并入庵东镇,东二乡并入崇寿镇,东三乡并入新浦镇,西三乡并入小安乡。
  2010年4月,慈溪市将庵东镇成建制委托宁波杭州湾新区管理,此后未变。
  第二节 境域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以前,现境域为余姚县上林、梅川、云柯、孝义、开原等5乡北部沿海地区。其中上林乡东界洋浦,西至水云浦,原东三乡东部属该乡辖区。梅川乡辖区位于水云浦以西至马家路潭、直塘之间,原东三乡中东部、东二乡全部、东一乡东部属该乡辖区。云柯乡辖区位于东起马家路潭,西至段头湾、劳家埭一线地区,原东一乡中西部、庵东镇、西一乡、西二乡全部属该乡辖区。孝义乡辖区东起段头湾、劳家埭,西至开原直港,原西三乡大部属该乡辖区。开原乡辖区东起开原直港,西至东山乡界,原西三乡西部属该乡辖区。
  民国元年(1912)现境域为余姚县林西、胜山、保德、柯东、云漾、云潭、云和、义四、义五、天华等10乡北,部沿海地区。其中林西乡东界破山浦并王家浦,西界水云浦并黄建浦,原东三乡滩晒场村和破山路村属该乡辖区。胜山乡东起水云浦,西界原老六灶路,原东三乡大部、东二乡东部为该乡辖区。保德乡东界原老六灶路,西界马家路潭,原东二乡西部和东一乡东部为该乡辖区。柯东乡位于马家路潭以西、崔陈路潭以东,原东一乡中西部为该乡辖区。云漾乡位于崔陈路潭和高王路潭之间,现镇建成区、原西一乡中东部为该乡辖区。云潭乡位于高王路潭和张家路潭之间,原西一乡西部、西二乡东部为该乡辖区。云和乡位于张家路潭和段头湾之间,原西二乡中西部为该乡辖区。义四乡位于段头湾和老周家路潭之间,原西三乡中东部为该乡辖区。义五乡位于老周家路潭与开原直港之间,原西三乡中西部为该乡辖区。天华乡位于开原直港与大庙周直港之间,原西三乡最西部为该乡辖区。民国17年(1928)设庵东镇时,镇境域东界大致在现陆中湾附近,与仁寿乡毗邻;南抵五塘一线,连崔陈,乡;西临三十弓路和高王路湾,接潭海乡;北呈东南 —西北走向,从今七塘公路跨陆中湾附近向西北延伸到高王路湾,邻仁寿乡。民国29年(1940),设庵东区时,区境域东起破山浦,接逍林区新浦乡;南大部隔四塘一线与逍林区胜山、浒山区坎墩、永凝、宗汉、潮界、天潭和周巷区周朝、精忠、义五、朗霞等乡(镇)毗邻;西到泥墩潭,与临山区四海乡接壤;北濒杭州湾。
  民国 38年(1949)5月,庵东解放。庵东区境域未变。
  1950年3月,调整区划,建立县级庵东盐区。盐区境域东起破山浦,与逍林区新浦乡相邻;南端除庵东镇、庵东乡部分区域位于六塘南,大部分南起六塘北,与逍林区新浦、崇胜乡,浒山区坎东、坎西、福寿乡,周朝区沧田、大云、义四、小安、建塘乡,泗门区曹娥、朗海乡接壤;西到泥墩潭,与泗门区镇海乡相连;北濒杭州湾。面积为 103.87平方千米①。
   1953年4月,庵东乡划归周朝区。庵东盐区南界北移至七塘南(其中庵东镇区域在六塘南),东西北界未变。 1953年5月,崇寿、高兴2乡分别划归浒山区和周朝区,7月,庵东乡复归庵东盐区。盐区境域东起破山浦,与洋浦乡接壤;南至七塘南(其中庵东镇、庵东乡部分区域在六塘南),与逍林区新浦、崇胜乡,浒山区崇寿、福寿乡,周朝区沧田、高兴、小安、建塘乡,泗门区曹娥、朗海乡接壤;西到泥墩潭,与泗门区镇海乡相连;北濒杭州湾。面积 92.27平方千米。 1954年3月,庵东乡与庵东镇合并。 1954年至1959年间,位于七塘以南和东三乡东部、西三乡西部原属七塘以北6乡盐田先后改为农田,这些农田连同农户和位于七塘南原属6乡原有农田农户,除西一乡在七塘南仍保留60余亩土地外,大部分划给七塘南逍林、浒山、周朝、周行、泗门等区所属乡和庵东镇;原沧田、大云、崇寿等乡管辖地域连同农户小幅变动划入庵东镇。 1969年3月至1971年1月,庵东区与长河区合并设立庵东长河地区,地区境域东与浒山逍林地区新浦、胜北、崇寿、坎西、东方红等人民公社毗邻,南至 329国道与余姚县低塘、历山等人民公社接壤,西与周行泗门地区云城、永革、义四、小安、建塘、曹娥等人民公社相邻,北濒杭州湾。面积 165.30平方千米。
  1971年1月,撤销庵东长河地区,恢复庵东区,区境东为破山路,与逍林区新浦人民公社相邻;南大部隔七塘(庵东镇域为四塘)与逍林区新浦、胜北人民公社,浒山区崇寿人民公社,长河区高王、沧田、大云人民公社,周行区义四、小安、建塘人民公社,泗门区曹娥、朗海人民公社相接;西为泥墩潭,与泗门区镇海人民公社接壤;北濒杭州湾。面积 88.62平方千米。
  1987年,九塘全线筑成后,庵东区境域东接逍林区新浦镇;南连逍林区胜北乡,浒山区崇寿乡、坎墩镇,长河区潮塘乡、高王乡、沧田乡、大云乡,周巷区义四乡、小安乡、建塘乡;西邻余姚市泗门区小曹娥镇;北濒杭州湾。面积 113.36平方千米。
  1992年5月,撤销庵东区,原东一、西一、西二等3乡地域并入庵东镇。庵东镇境域东邻崇寿镇,南接宗汉镇,西与长河镇、小安乡交界,北濒杭州湾。镇东、南、西界大致为羊路头湾、七塘、许家舍头东沿、四塘、三十弓江(六塘江北为今宏兴村西界)、七塘、断头湾(今珠江村西界),北濒杭州湾。东西、南北极距分别为 13.50千米和8.35千米,面积 63.38平方千米。
  2011年11月,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新浦镇马潭路村、下一灶村、浦东村,崇寿镇富北村、海南村、三洋村,周巷镇路湾村、西三村,共8个行政村,连同新围垦73.72平方千米区域划归庵东镇。境域东界为水云浦,与新浦镇接壤。南界大致从水云浦向西沿六塘到四灶浦,折向北沿四灶浦到七塘,折向西沿七塘到陆中湾东的许家舍头东侧,折向南到四塘,折向西沿四塘到三十弓江,折向北沿三十弓江到六塘江和宏兴村西界到七塘,再折向西沿七塘到建塘江西的西三村西界。南界外侧自东向西分别是新浦、崇寿、宗汉、长河、周巷等镇(街道)。西界与周巷镇双潭村和余姚市小曹娥镇毗邻。北大部濒杭州湾,西北部分地区与慈溪市农垦场相连,东北部分地区与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相连。东西、南北极距分别为约 26千米和 14千米,境域总面积 171.26平方千米。此后未变。
  第二章 行政区划
  据余姚和慈溪历代地方志记载,从宋开始姚北地区就设7个乡,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直未设新乡。随着海涂淤涨,海岸线北移,新开垦境域分别归属余姚县北部沿海5,个乡区划范围。
  第一节 沿革
  清代,境域自东向西分别为上林、梅川、云柯、孝义、开原等5乡北部沿海地区,乡以下辖都,都下设里,均以序数命名。此后,都里时有变动。民国元年(1912)境域自东向西分属余姚县林西、胜山、保德、柯东、云漾、云潭、云和、义四、义五、天,华等10乡。民国4年(1915)余姚盐场废6仓,改划中区及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7个盐业区,境域,仍分属10乡未变。民国17年(1928)余姚县推行村里制,又划分163乡、28镇,并设7区分辖之。始设庵东镇,境域属第五、六、七区的18乡(镇)及44村(里)。民国20年(1931)第六区德顺乡改名为崇德乡。
  民国 23年(1934),,推行保甲制,改村为保,保下领甲,均以序数命名。境域保甲数不详。
  民国29年(1940)余姚县并乡,将原191乡(镇)并为65乡(镇)。增设庵东区,辖庵东镇和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乡等1镇5乡。至民国 35年,庵东区共辖 76保、997甲、13999户。
  民国 38年(1949)5月,庵东解放。庵东区行政区划未变
  1950年3月,区划调整,建立县级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乡等乡(镇);乡(镇)以下废保甲,建村级组织,以序数命名。共辖 1镇9乡78村。
  1953年3月,西一乡第四村拆分为第四村和第六村,原第六、七、八、九村依次顺延为第七、八、九、十村;4月,庵东乡划归周朝区;5月,庵东盐区崇寿乡和高兴乡划出;7月,庵东乡复归庵东盐区。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等1镇7乡56村。 1954年3月,庵东乡与庵东镇合并。4月,庵东盐区再次直属宁波专署,辖庵东镇和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等1镇6乡56村。 1954年11月,西三乡以新塘为界,划出第三、四村全部和第八、九村一部分给邻近乡镇;庵东镇划出第六村一部分和第七村归沧田乡,第五村大部和第六村一部分归崇寿乡。
  1955年,原属东二乡管辖的四灶浦以东部分与东三乡第五村三灶江以西部分增设东三乡第六村。
  1956年初,庵东盐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7个盐(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高级社下设大队,按照主要从业情况划分盐业大队和农业大队。庵东农业生产合作社辖6个大队;东一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3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9个、农业大队4个;东二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3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12个、农业大队1个;东三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1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6个、农业大队5个;西一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1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10个、农业大队1个;西二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10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9个、农业大队1个;西三盐农业生产合作社辖9个大队,其中盐业大队 8个、农业大队 1个。
  1956年6月,庵东盐区改称庵东区,划归慈溪县,下辖乡镇和村(大队)数未变。同年,东二盐农业生产合作社各盐业大队农业部分划归浒山区崇寿乡,大队数未变;大云乡第一大队划归西二乡,为西二盐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农业大队,1958年 9月,又回归大云乡。
  1957年9月,大云乡八庄划入西二乡,小安乡九庄、十四庄、十三庄部分地区和曹海乡新二庄、老二庄部分地区划入西三乡;12月,大云乡十三庄、十四庄划入庵东镇。
  1957年 12月,庵东镇建立以序数命名的第一、第二、第三 3个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
  1958年4月,西一盐农业生产合作社部分农户划入庵东镇。 9月,以庵东区为范围成立光明人民公社,镇、乡改为以序数命名的大队。光明人民公社下辖7个大队,大队下辖小队(曾一度为中队),小队下辖生产队,均以序数命名。下半年,四塘北原大云乡十三庄,分别改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七、八小队;原庵东镇的部分与七塘南原大云乡十四庄合并建立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六小队。同年,东一盐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第一、三、五、七4个农业大队划归浒山区崇寿乡,新建庆丰大队。
  1959年3月,光明人民公社改称庵东人民公社;下属7个大队改为以原镇、乡名命名的7个管理区;小队改为生产队,生产队改为生产小队,仍以序数命名。同年,西三管理区部分村农业地区分别划归泗门区朗海乡和周巷区建塘、小安、义四乡,第二、三村盐业部分并为第二生产队,第四、五村盐业部分并为第三生产队,第六村分为第四、五生产队,第一、七、八、九村分别为第一、六、七、八生产队。至此,庵东人民公社辖 7个管理区、56个生产队、3个居委会。
  1959年10月,庵东管理区 3个居委会合并建立庵东管理区居委会。 1961年,改名为庵东人民公社居委会。
  1960年3月,西一管理区划出第三、五、七生产队部分地域,增建第十一生产队。5月,东三管理区第二生产队以水云浦为界,分为东三管理区第一、二2个工段。 1961年9月,庵东人民公社恢复为庵东区,次月各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各生产队改为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改为生产队,命名不变。11月,庵东人民公社从第三生产大队划出部分农田、农户增建第七、八生产大队。东一人民公社撤销搞副业为主的第十生产大队。12月,东三管理区第一、二2个工段分别改为东三人民公社第一、二生产大队;第一生产大队改为第七生产大队。年末,庵东区辖7个人民公社、59个生产大队、1个居委会。
  1969年3月,庵东区与长河区合并为庵东长河地区,下辖长河、天元、大云、沧田、潭南、新界、高王、潮塘、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15个人民公社。
  1971年1月,撤销庵东长河地区,恢复庵东区,辖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 7个人民公社。 1972年初,东一人民公社新建第十生产大队;1979年春,建立第一盐场(俗称东场)和第二盐场(俗称西场)。
  1972年8月,庵东人民公社建立公社盐场;1979年,台风灾害后停办。
  1972年,西一人民公社建立九塘盐场,1976年3月改为社办盐场;1979年6月,建立东海盐场;1980年3月,在停办的庵东人民公社盐场原址建立新生盐场。
  1972年,西二人民公社建立社办东盐场;1976年12月,在社办东盐场由第一、二、三、五、七(部分生产队)生产大队移民新建第十生产大队。 1977年 12月,由第四、六、七(部分生产队)、八、九生产大队联合建立社办西盐场;次年 3月,改为公社农场。 1978年,建立社办盐场。
  1977年10月,庵东人民公社从第三、四、五、六生产大队划出部分农户,建立种子场。
  1977年,西三人民公社由第四、五、六、七、八生产大队联合建立社办盐场。
  1978年8月,东二人民公社建立社办盐场和胜利盐场(总称东二人民公社社办盐场)。 1978年8月,东三人民公社建立社办盐场。 1981年1月,庵东人民公社复名为庵东镇,下辖生产大队、居委会未变。 9月,以庵东镇居委会为基础分别建立东街、中街、西街3个居委会。至此,庵东区辖1个镇、6个人民公社,共有61个生产大队、3个居委会、9个盐场、1个农场、1个种子场。
  1981年9月,以序数命名的生产大队改为以传统地名为主命名的生产大队,各人民公社所辖盐(种子)场名称未变。
  1982年,西一人民公社社办盐场改为西一人民公社海边生产大队。 1983年7~9月,政、社分设,以原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为范围建乡、村,生产大队改为村,名称未变,生产大队辖生产队改为村辖村民小组,仍以序数命名。
  至1983年9月,西二乡的农场、东三和西三乡的盐场都先后改为渔场(水产养殖场)。庵东区辖1镇6乡,共有6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6个盐场、3个渔场、1个种子场。
  1989年9月,东一乡第一盐场和第二盐场因分别位于横村东西两侧改为东一乡东横村和东一乡西横村。
  1992年5月,撤销庵东区和原所辖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6个乡,东一乡、西一乡、西二乡所辖行政村成建制并入庵东镇,东二乡、东三乡和西三乡所辖行政村成建制分别并入崇寿镇、新浦镇和小安乡。庵东镇辖4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个盐场、2个渔场和1个种子场,共268个村民小组和 22个居民小组。
  2000年11月至 2001年2月,境域行政村合并,全镇 42个行政村和 1个种子场合并成 15个行政村。
  2001年9月,建成区3个居委会和3个村实施村居合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庵东镇辖1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个盐场、2个渔场,共249个村民小组和 22个居民小组。
  2003年后,东海盐场、镇办盐场(原西二盐场)陆续被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新区建设用地。境域八塘以北和近八塘南的部分地区也先后自东向西被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新区建设用地。
  2004年4月,新东、新舟、马中、兴陆4村被委托给慈溪经济开发区(后改为宁波杭州湾新区)管理(但行政区仍属庵东镇)。庵东镇实际管辖 1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 2个渔场,共 187个村民小组和 22个居民小组。
  2010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后,慈溪市水产养殖试验场被征用为新区建设用地。庵东镇实际管理1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1个渔场,行政村分别是振东、宏兴、元祥、富民、新建、江南、海星、华兴、虹桥、桥南、珠江村及由慈溪委托新区管理的周巷镇路湾、西三村。
  2010年10月,宁波杭州湾新区调整农村管理体制,新东、新舟、马中、兴陆等4村回归庵东镇管辖,新浦镇马潭路、下一灶、浦东村和东三水产养殖场,崇寿镇富北、海南、三洋村,由慈溪委托新区、新区再委托庵东镇管理。庵东镇全面负责管理新区范围内的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 2个渔场。
  2011年11月,慈溪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新浦镇马潭路、下一灶、浦东村,崇寿镇富北、海南、三洋村,周巷镇路湾、西三村等8个行政村和东三水产养殖场划归庵东镇管辖。至此,庵东镇辖 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 2个渔场,共295个村民小组和33个居民小组。
  2012年12月,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制造业板块和城市板块,设立双浦、越溪湖、越林湖、观塘、世纪城、望海潮、水鹭湾等7个社区,其行政和社会事务由庵东镇管理。至此,庵东镇辖 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7个社区和 2个渔场,此后未变。
  第二节 庵东(盐区所辖乡
  庵东(盐)区所辖乡镇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民国29年(1940)首设庵东区,辖庵东镇和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等5乡,至解放初未变。1950年,3月,建立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等9乡。1953年4月,庵东乡划出;5月,崇寿乡和高兴乡划出;7月,庵东乡复归;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等7乡。1954年3月,庵东乡并入庵东镇;庵东盐区辖庵东镇和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乡等 6乡。 1956年6月,撤销庵东盐区,改为庵东区,仍辖庵东镇和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等6乡,直至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未变。庵东(盐)区所辖乡镇先后共计15个,其中庵东乡历史较短,后即并入庵东镇,而庵东镇史实,本志各编都有表述。本节对庵东(盐)区管辖的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等 13个乡作简略记述。
  崇三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上林乡一都和梅川乡一、二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林西、胜山、保德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德庆、德顺和第七区胜,东、胜中、胜西、东三等乡辖区。民国29年,设崇三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最东部。东起破山浦,与逍林区新浦乡相邻;南达四塘,与逍林区胜山乡和浒山区坎东镇接壤;西到羊路头湾,与福寿乡相接;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相公殿。民国35年,辖14保,180甲,有居民2471户。1950年,划出北部(近七塘南和七塘以北地区)全盐业地区建立东二、东三乡,乡域中西部六塘以北、七塘以南少部分半盐半棉区和福寿乡部分地区建立崇寿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四塘至七塘南纯棉区部分分别建立崇胜、胜北等乡,划归余姚县逍林区管辖;尚有部分划归余姚县逍林区新浦、水霪和余姚县浒山区坎东、坎西等乡镇。
  清时为余姚石堰盐场埋上仓、埋下仓盐区。清咸丰年间(1851~1861)以前煎盐的灶户,大多集中在辖区四塘以北地区。自清嘉庆年间(1796~1820)起,随着盐区北移,崇三乡域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清末,六塘以南地区大部已改农。民国时期,辖区六塘以北地区,为庵东盐场东二、东三盐业区,区场务所分别设在崇三乡相公殿和余家水路(后移至拖落)。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六塘北七塘以南地区也逐步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福寿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和云柯乡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保德、柯东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仁寿、福缘乡辖区。民国29,年,并为福寿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东部,东起羊路头湾,与崇三乡相邻;南达四塘,与浒山区坎东镇、永凝、宗汉乡接壤;西到崔陈路,紧靠庵东镇;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傅家路,是民国初形成的市镇。民国35年,辖11保137甲,有1888户。1950年,划出北部(近七塘南和七塘以北地区)全盐业地区建立东一乡;六塘以北、七塘以南和崇三乡少部分半盐半棉区建立崇寿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四塘至六塘棉区部分建立新福寿乡划归坎东、坎西等乡镇,均属余姚县浒山区。
  清时为余姚石堰盐场埋下仓、柏上仓盐区。自清嘉庆年间(1796~1820),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至清末,六塘以南地区已大部改农。民国时期,辖区六塘以北地区,为庵东盐场东一盐业区,区场务所设在福寿乡傅家路。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辖区六塘北七塘以南地区也逐步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大云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云柯乡二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潭、云和乡所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云海、大牌和第六区潭海等,乡辖区。民国29年,合并各乡设大云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中西部。东起张家路,隔水路湾与庵东镇相邻;南达四塘,与浒山区天潭乡、周巷区周朝镇接壤;西到段头湾,与义四乡相邻;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大牌头,是民国初形成的街市。民国35年,辖13保161甲,有2117户。1950年,划出北部(近七塘南和七塘以北地区)全盐业地区建立西二乡,中部和义四乡六塘以北、七塘以南半盐半棉区部分建立高兴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四塘至七塘纯棉区大部分地区建立新大云乡,少部分地区划归新建立的沧田乡和义四乡,均属余姚县周朝区。
  成陆初为余姚石堰盐场卤地,属余姚石堰盐场柏下仓盐区,所产盐卤多运往外地煎盐,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推行板晒晒盐。民国时期,辖区六塘以北地区,为庵东盐场西二盐业区,区场务所设在大云乡高兴街。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清末,六塘以南地区已大部改农田。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辖区六塘北七塘以南地区也逐步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义四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孝义乡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义四、义五乡所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圩海、安定等乡辖区。民国29年,合并为义四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西部。东起段头湾,与大云乡相邻;南达四塘,与周巷区精忠乡和义五乡相邻;西到老周家路潭,与曹娥乡接壤;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小安街,是民国初形成的街市。其他主要市镇还有段头湾(长生市)、劳家埭等。民国35年,辖12保166甲,有2432户。1950年,划出北部近七塘南和七塘以北地区盐业部分建立西三乡,将中部和大云乡六塘以北、七塘以南半盐半棉部分合并建立高兴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在四塘至七塘纯植棉地区建立新的义四、小安乡,划归余姚县周朝区管辖。
  成陆初为余姚石堰盐场卤地,属余姚盐场梁上仓盐区。所产盐卤多运往外地煎盐。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至清末,六塘以南地区已大部改为农田。民国时期,辖区六塘以北大部分地区为庵东盐场西三盐业区,区场务所设在义四乡小安街。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末,六塘北七塘以南地区也逐步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曹娥乡
  乡域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孝义乡二都、三都和开原乡二都、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义五、天华乡所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朗海、孝女、圩海等乡辖区。民国29年,建立曹娥乡,归余姚县庵东区管辖。时位于庵东区最西部。东起老周家路潭,与义四乡相邻;南达四塘,与周巷区义五、朗霞等乡相接;西与临山区四海乡接壤;北濒杭州湾。乡公所驻地英生街,是民国初形成的街市。民国35年,辖10保122甲,有1289户。1950年,东北部(泥墩潭以东的七塘南北)盐业地区划归西三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其他纯植棉区部分建立新的曹娥乡和朗海乡,划归余姚县泗门区管辖。
  成陆初为余姚石堰盐场卤地,所产盐卤多运往外地煎盐,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推行板晒晒盐,时为石堰盐场梁上仓和梁下仓盐区。民国时期,东部六塘以北地区为庵东盐场西三盐业区组成部分,六塘以南和泥墩潭以西地区已改为垦地。至1950年代末,辖区绝大部分已基本改为农田,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东一乡
  乡域位于境域北部偏东,东沿羊路头湾,与东二乡交界;南隔七塘,与崇寿乡毗邻;西邻西一乡;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傅马。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和梅川乡一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柯东、保德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东侧第一位,,故按序列取名为东一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福寿乡。1950年,建东一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东一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东一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东一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庵东镇,时辖新湾、新三、傅新、掘船、傅马、富强、繁荣、陆中、天灯、横村、东横、西横12个行政村,2559户,8203人。乡域面积19.17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1970年代开始,自南而北逐步废盐改农。1991年末,有盐田4634亩,年产原盐3850.25吨;有农地7255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也种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咸草等。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在农业中占一定比重。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1106.90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主要工业门类有电器设备制造和安装、机械配件制造加工、菱镁纤维瓦制作、五金及胶木塑料制品制造等。慈溪电器开关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1991年,有乡办企业7家、村办企业19家、联户企业6家、个体企业44家,全乡工业总产值3509.99万元。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92年撤乡时,有初中 1所,小学 6所,幼儿园1所。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 1个。
  东二乡
  乡域位于境域东北部,东隔四灶浦,与东三乡相望;南隔七塘,与崇寿乡毗邻;西隔羊路头湾,与东一乡相连;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社北。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二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保德、胜山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东侧第二位,故按序列取名为东二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福寿两乡。1950年,建东二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东二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东二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东二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崇寿镇,时辖罗北、六北、社北、中心、海阳、南周羊、周羊7个行政村,1个盐场,2780户,7929人。乡域面积 16.70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1970年代开始,自南而北逐步废盐改农。1991年末,有盐田1636亩,年产原盐2718.30吨;有农地7272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咸草次之。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在农业中占一定比重。 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882.87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主要工业产品有暖气阀杆、编织袋、服装、菱苦土瓦等。暖风机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1991年,全乡工业总产值 773.14万元。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92年撤乡时,有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1所。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1个。
  东二乡是革命老区。
  东三乡
  乡域位于境域最东北部。东接新浦镇;南隔七塘,与胜北乡接壤;西隔四灶浦,与东二乡毗邻;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后一灶。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上林乡一都和梅川乡二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胜山、林西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东侧第三位,,故按序列取名为东三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乡。1950年,建东三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二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东三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东三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东三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新浦镇,时辖滩晒场、拖落浦、马潭路、后一灶、稳健、下三灶、破山路7个行政村,1个渔场,1695户,4562人。乡域面积 10.41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自1970年代开始,盐田逐步改为农田。1991年末,除乡办盐场改渔场外,其余均植棉为主,也兼水产养殖。有耕地6448亩。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900.64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主要工业产品有五金及塑料制品、菱苦土瓦等。农机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1991年,全乡有工业企业 32家,工业总产值 1712.07万元。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92年撤乡时,有小学4所(其中一所附设初中),幼儿园2所。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1个。
  东三乡是革命老区。
  西一乡
  乡域位于境域北部偏西,东接东一乡;南与庵东镇、沧田乡毗邻;西连西二乡,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大桥。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云漾、云潭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西侧第一位,故按序列取名西一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1950年,建西一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西一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西一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西一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庵东镇,时辖崔南、崔北、崔陈路、跃进江、钱江、大桥、高王路、水中湾、水南、湾东、杭湾、海边12个行政村,1个盐场,1个渔场,3404户,10730人。乡域面积19.06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1970年代开始,自南而北逐步废盐改农。1991年末,有盐田2296.56亩,年产原盐2453吨;有农地9538亩,以植棉和水产养殖为主,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咸草种植次之。草编业是较普遍的家庭副业。海洋捕捞业是传统产业,海水养殖是新兴产业。滩涂“高坝低网 ”养殖为钱江村村民首创。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1342.12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1980年代,利用盐业副产品苦卤作原料(之一)的菱镁纤维瓦生产遍及各村(生产大队)。主要工业产品有冰箱配件、五金机械配件、菱镁纤维瓦、电器器材、针织服装等。1991年,有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19家、联户企业3家、个体企业28家,全乡工业总产值3005.34万元。宁波冰箱配件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乡内设有供销社、信用社、合作商店、粮站等。
  1992年撤乡时,有乡办初中 1所,小学 5所,幼儿园 4所。文化站、电影队、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 1个。
  西二乡
  乡域位于境域西北部,东连西一乡;南以七塘为界,与沧田乡、大云乡相邻;西接西三乡;北濒杭州湾。乡人民政府驻地下胡家路。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云柯乡二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云潭、云和2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西侧第二位,故按序列取名为西二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大云乡。1950年,建西二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1959年3月,改称庵东人民公社西二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西二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政社分设,复称西二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庵东镇,时辖张家路、水路湾、横湾、上陆丁路、陆丁路、下胡家路、胡湾、下诸家路、诸湾、九塘10个行政村,1个渔场,1个盐场,3639户,10897人。乡域面积18.54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1970年代开始,自南而北逐步废盐改农。1991年末,乡办盐场尚有盐田410亩,年产原盐896.16吨;有农地9800亩,以植棉和水产养殖为主,也种植咸草、大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其中乡域北部千余亩鱼塘是市“万亩鱼塘”淡水鱼主要生产基地。海洋捕捞业是传统产业。以咸草为原料的草编草织业是农户普遍从事的副业。 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1591.65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利用盐业副产品苦卤作其中原料的菱镁纤维瓦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有较大乡办菱镁纤维瓦生产企业2家、村办和个体(联户)企业10余家。1991年末,有乡办企业10家、村办企业10余家、个体(联户)企业18家,全乡工业总产值2101.18万元。产品有绒毯、毛巾被、菱镁纤维瓦、琉璃瓦、腌制蔬菜、尼龙袜子、电器设备、塑料五金配件、胶木制品等。华星琉璃制品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92年撤乡时,有初中 1所,小学 4所,幼儿园 1所。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 1个。
  西二乡是革命老区。
  西三乡
  乡域位于境域最西北部,东与西二乡为邻;南以七塘为界,与建塘、小安、义四3乡和余姚市曹娥、郎海乡接壤;西与余姚县镇海乡交界;北与慈溪市农垦场相连。乡人民政府驻地廿八叉。
  成陆至清光绪末年,属余姚县孝义乡二都、三都和开原乡三都。民国元年(1912)属余姚县义四、义五、天华3乡。民国4年,余姚盐场废6仓设7区,因地处西侧第三,位,故按序列取名为西三盐业区。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义四、曹娥乡。1950年,建西三乡,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3年,属余姚县庵东盐区。1954年,再属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1956年,划归慈溪县庵东区管辖。1958年9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七大队。1959年3月,为庵东人民公社西三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西三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称西三乡。1992年5月,撤乡并入小安乡,时辖泥墩潭、十墩潭、涂汛潭、廿八叉、小陈家路、陈家路、大陈家路、断头湾8个行政村,1个渔场,2134户,6611人。乡域面积12.64平方千米。
  历史上盛产原盐。 196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废盐改农。 1979年,第三生产大队在滩涂挖塘养鱼获得成功,向全县推广。以咸草为原料的草编、草织业是较普遍的家庭副业。1980年代后期,以榨菜、雪菜、辣椒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和产值已超过棉花,产品大多由当地的蔬菜加工企业或农户自家加工成腌制蔬菜或干菜销往宁波、杭州等城市。1991年末,有耕地 6726亩。传统农业以植棉为主,也种植蔬菜、大小麦、蚕豆、油菜、咸草。全乡农业总产值 1172.35万元。
  1970年代,工业开始起步,1980年后发展加快。1991年末,有乡办企业10家、村办企业5家、个体(联户)企业10家,全乡工业总产值1028.18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电器配件、腌制蔬菜、菱苦土瓦等。电子元件厂是乡内最大乡办企业。乡内设有供销社、合作商店、农贸市场、粮站、信用社等。
  1980年代至本世纪初,位于乡域北部的西三码头是市内最大海运码头。 1992年撤乡时,有小学3所(其中1所附设初中),幼儿园1所。有乡级影剧院、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卫生院、农电站和邮电所各1个。西三乡是革命老区。
  崇寿乡
  乡域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和云柯乡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保德、柯东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仁寿、福缘乡辖区。民国29,年,为余姚县庵东区崇三、福寿乡辖区。1950年,在原崇三、福寿乡七塘以南半盐半棉区建立崇寿乡,归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管辖。位于庵东盐区东南部。该乡东连崇胜乡;南接坎东、福寿乡和坎西镇;西靠庵东乡;北邻东一、东二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傅家路,为民国初形成的集市。辖 10个行政村,5881人。 1953年5月,划归余姚县浒山区管辖。
  清末成为余姚石堰盐场埋下仓、柏上仓盐区。民国时期,为庵东盐场的东一、东二盐业区。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至1950年代末,已全部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高兴乡
  乡域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初属余姚县云柯乡二、三都和孝义乡三都地域。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潭、云和、义四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大牌、云海和第六区潭,海等乡辖区。民国29年,为余姚县庵东区大云、义四乡辖区。1950年,在原大云、义四乡七塘以南的半盐半棉区建立高兴乡,归宁波专员公署庵东盐区管辖。该乡位于庵东盐区西南部。东连庵东乡;南接沧田、大云、义四、小安等乡;西和北邻西一、西二、西三乡。乡人民政府驻地高兴街,辖13个行政村,5081人。 1953年5月,划归余姚县周朝区管辖。
  清时为余姚石堰盐场柏上仓、柏下仓、梁上仓盐区。民国时期,为庵东盐场西一、西二、西三盐业区组成部分。随着盐区北移,辖区先后自南而北盐田改为农田。至1950年代末,已全部改农。改农后以植棉为主,也种植水稻、大小麦、蚕豆、油菜等。
  第三章 镇辖村级行政建制
  2016年末,庵东镇下辖振东、宏兴、元祥、马潭路、下一灶、浦东、富北、海南、三洋、新东、新舟、马中、兴陆、富民、新建、江南、海星、华兴、虹桥、桥南、珠江、路湾、西三等23个行政村,振东、宏兴、元祥等3个居委会,双浦、越溪湖、越林湖、观塘、世纪城、望海潮、水鹭湾等 7个社区,东三水产养殖场、西二渔场等 2个渔场。
  第一节 行政村
  振东村
  位于镇建成区东南部,系建成区3个行政村之一。2001年2月,由原五爱江、街东、镇北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1.1千米。村域东连崇寿镇健民村,南接宗汉街道二塘新村,西毗元祥村,北邻宏兴村。总面积2.5平方千米。下辖10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105户、人口 2955人,外来人口3425人。全村有陈、王、张、沈、李、马、刘、杨、陆、胡等 278个姓氏。村委会驻地庵宗公路 147弄 1号。
  村域约在清雍正至嘉庆初年(约1723~1796),自南而北先后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漾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庵东镇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辖区。新中国成立初,村域曾分属庵东(盐)区庵东乡(镇)、崇寿乡、周朝区沧田乡等乡镇。 1957年后,属慈溪县庵东区庵东镇管辖。
  农业 村域成陆初是余姚石堰盐场卤地。先民以刮泥淋卤煎盐(晒盐)和捕鱼为生计。清末民国初,废盐改农。初以种植粮棉为主,2000年以后,蔬果种植面积和产值已超过粮棉,村先后成为菠菜、刀豆种植基地。2016年末,大部分农田已成为镇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仅剩耕地560亩。家庭承包经营户495户,家庭农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90亩次,饲养家畜140头,养蜂100箱。全村农业总收入 276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全村有工业企业39家,主导产业为五金、塑料、电机袜、卫生洁具制造、针织、服装加工、喷漆等,职工737人。全村工业总收入40794.73万元,利润3808.14万元。(均不含位于村域的镇统计范围企业,下同)商业村内邮电路东段和人和街东段是集镇商业繁华地区。2016年末,有商户223家,年营业总额 4627.1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 14173.30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191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5336平方米、老年活动室100平方米、卫生室150平方米、村民学校200平方米,村还有商业用房3000平方米、其他用房100平方米,有图书室100平方米,藏书200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1147平方米。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10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有休息亭1座,配有价值10万元的15套健身器材。有业余文体团队4支。村道21条,总长13.40千米,均已浇成柏油路或水泥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268盏。庵东中心卫生院和镇圆圆实验幼儿园位于村域。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7728.03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253.5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6221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5126.42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五爱江村 位于村域东部。1949年,为庵东镇第一保。1950年1月,为沧田乡第一村。1955年11月,建五爱高级社。1956年,从沧田乡划归崇寿乡。1957年12月,划归庵东镇。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一小队。1959年3月,为庵东管理区第一生产队。1961年10月,为庵东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大队。1981年4月,为庵东镇第一生产大队。同年9月,更名庵东镇五爱江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庵东镇五爱江村。曾辖五爱江、沈家舍头、马家舍头、同盛舍头、梅家舍头等自然村。
  街东村 位于村域中南部。 1950年初,为庵东乡第三村。 1954年3月,为庵东镇第三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三小队。 1959年3月,属庵东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1月,划出部分建庵东人民公社第七、第八生产大队后,重新建立庵东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81年4月,为庵东镇第三生产大队。同年9月,更名庵东镇街东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庵东镇街东村。曾辖同大里自然村。
  镇北村 位于村域西北部。1950年,为庵东乡第三村一部分。1958年10月,属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三小队。1959年3月,属庵东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1月,从庵东人民公社第三大队划出,建立庵东人民公社第八生产大队。1981年4月,为庵东镇第八生产大队。同年9月,更名庵东镇镇北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庵东镇镇北村。曾辖裘家舍头、娄家舍头等自然村。
  宏兴村
  位于镇建成区北部。2001年2月,由原爱伯、庵北畈、化南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0.4千米。东接崇寿镇健民村,南连振东村和元祥村,西邻长河镇沧北村,北与富民、新建、江南3村相邻。总面积2.4平方千米。下辖12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479户、人口 3427人,外来人口 3181人。全村有陈、张、王、章、沈、苗、许、周、冯、娄等 170个姓氏。村委会驻地七二三大街 107号。
  村域约在清嘉庆年间至咸丰初年(1796~1851),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漾乡辖地。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庵东镇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辖区。新中国成立初,曾分属庵东(盐)区庵东乡(镇)、西一乡、大云乡等乡镇。1958年后,属慈溪县庵东区庵东镇管辖。
  农业 清和民国时期以盐业为主。民国35年(1946)七塘围建后,自南而北废盐改农。至1950年代末,全部成为农田。初以种植粮棉为主,后果蔬种植面积超过粮棉。镇农业服务总公司曾在村域建立荷兰豆、西蓝花种植基地600余亩。1990年代后,随着镇城区北扩,村土地大部分已成为镇城镇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1082亩,家庭承包经营户989户,家庭农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70亩次,饲养家畜120头,养殖海水产品 235吨、淡水产品 25吨。全村农业总收入为 3337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38家,主导产业为五金、仪表、塑料制品制造,针织、模具加工等,职工627人。全村工业总收入40405.09万元,利润 2568.09万元。
  商业 村域处建成区邮电路、七二三大街等街区商业中心。镇中心农贸市场、华润万家超市庵东店、庵东购物中心等镇内较大超市,城区大部分经营服装、百货、食品和服务业的个体商户和摊贩集中于此。2016年末,有商户707家,年营业总额6563.8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17930万元。
  社会事业 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和交通中心。镇人民政府机关、公安派出所、客运站、文体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和原市属庵东中学均位于村域。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在庵东的县属国有、大集体企业均集中于村域。2016年,村有行政用房420平方米,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10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80平方米、卫生室190平方米、村民学校140平方米,村还有商业用房4500平方米、其他用房130平方米,有图书室80平方米,藏书400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门球场、棋牌室、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1782平方米。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12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9500平方米,建有亭子、雕塑,配有价值10万元的健身设施12件。有业余文体团队7支。建有外口公寓、农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有村卫生室3个。村道20条,总长20千米,均已浇成柏油路或水泥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114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1672.09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 123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 28419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 5056.64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爱伯村 位于村域东部。解放初,为庵东乡第五村、第六村的一部分。1958年,为光明公社第一大队第二小队。1959年3月,属庵东管理区第二生产队。1961年11月,为庵东人民公社第二生产大队。1981年4月,为庵东镇第二生产大队。同年9月,更名庵东镇爱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庵东镇爱伯村。曾辖邵家舍头、小化丘、许家舍头、何家舍头、陈家舍头、鼎懋舍头等自然村。
  庵北畈村 位于村域中部。解放初属西一乡。1958年4月,划归庵东镇。11月,建立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五小队。1959年3月,为庵东管理区第五生产队。1961年,为庵东人民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4月,为庵东镇第五生产大队。同年9月,更名庵东镇庵北畈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庵东镇庵北畈村。曾辖王恒大、鲁号舍头等自然村。
  化南村 位于村域西部。解放初,为大云乡和庵东镇辖区。1958年,大云乡十四庄划归庵东镇,与庵东镇第四村部分农户一起组建成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六小队。1959年3月,改庵东管理区第六生产队。1961年11月,为庵东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1981年4月,为庵东镇第六生产大队。同年 9月,更名庵东镇化南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庵东镇化南村。曾辖钱家舍头、小王家等自然村。
  元祥村
  位于镇建成区西南部。2001年2月,由原镇南村、车站村和镇种子场合并而成。东连振东村,南接宗汉街道高王村,西邻长河镇沧田村,北与宏兴村相邻。总面积1.9平方千米。下辖12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124户、人口3046人,外来人口4255人。全村有王、张、陈、邹、徐、周、赵、沈、冯、马等 121个姓氏。村委会驻地镇南横路 288号。
  村域约在清雍正至嘉庆初年(1723~1796),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漾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庵东镇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辖区。解放初,村域曾分属庵东(盐)区庵东乡(镇)、大云乡和周朝区沧田乡等乡镇,区划和隶属关系几变。1958年4月后,属慈溪县庵东区庵东镇管辖。
  农业 清代为余姚石堰盐场卤地,先民以盐渔为业。围建六塘后,卤地和盐田先后自南而北改为农田,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2000年后,村域南部大部分土地已成为镇工业园区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1147亩,家庭承包户817户。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90亩次,养蜂80箱。全村农业总收入1625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55家,主导产业有针织、五金、塑料、皮件制造和加工等,职工955人。全村工业总收入45688万元,利润3424.45万元。商业 村域北部人和街西段是传统商业区,南部镇南横路为新兴商业区。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家,农贸市场1个。2016年末,有商户169家,年营业总额889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20446万元。
  社会事业 一直是余姚(庵东)盐场的政治、经济中心,原余姚盐场公署和秤放总局均位于村域,原庵东特区政府、庵东盐区人民政府和庵东区公所驻地也都在村域,时还在此集中了庵东的金融、邮电、气象和教育等部门。万嵩庵、包公寺坐落于该村。2016年,村有行政用房196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25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350平方米、卫生室150平方米、村民学校250平方米,村还有商业用房6000平方米,其他用房 350平方米,有图书室 120平方米,藏书 3500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台球房、健身房、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1226平方米。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667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000平方米,配有价值10万元的健身器材。有文体团队5支。村道43条,总长12千米,均浇成柏油路或水泥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475盏。新建农民住宅集聚小区,入住农户150户。有幼儿园2所。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7759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512.0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435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 5652.69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镇南村 位于村域南部。解放初为沧田乡第二村。1953年,归大云乡管辖,改名大云十三庄。1958年,划归庵东镇管辖,分别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七、八小队。1959年3月,合并为庵东管理区第四生产队。1961年11月,为庵东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1981年4月,为庵东镇第四生产大队。同年9月,更名庵东镇镇南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庵东镇镇南村。曾辖十甲路岸、三十弓、三房甲、王家舍头、方家舍头、史家舍头、冯家舍头、朱家舍头、徐家灶、五塘下等自然村。
  车站村 位于村域北部。解放初属庵东乡第三、第四村。1958年10月,属光明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三小队。1959年3月,属庵东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1月,从庵东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划出,建立庵东人民公社第七生产大队。1981年4月,为庵东镇第七生产大队。同年9月,更名庵东镇车站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庵东镇车站村。曾辖张家舍头、施家舍头等自然村。镇种子场介绍详见第十二编《农业》有关章节。
  马潭路村
  位于境域最东部。2000年4月,由原拖落浦、马潭路、下拖落、余家水路等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13.2千米。东和南分别与新浦镇腰塘村和六塘南村毗邻,西接下一灶村,北至四灶浦水库。总面积 4.5平方千米。下辖31个村民小组。 2016年末,户籍住户 1298户、人口 3551人,外来人口 1601人。全村有陈、王、张、范、胡、钟、潘、沈、应、袁等139个姓氏。村委会驻地位于七塘公路与寺马路交叉口西南侧。
  村域约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梅川乡二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胜山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七区胜东、胜中、东三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乡辖区。1950年6月,村域七塘以南部分为逍林区崇胜、胜北乡所辖,七塘以北部分为庵东盐区东三乡辖区。1992年5月,分别随胜北乡和东三乡并入新浦镇。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由宁波杭州湾新区再委托庵东镇管理。2011年11月,划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一部分。村域东北部曾是1950年代最早试验并实施滩晒制盐区域之一。七塘以南部分盐田,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自南而北先后改农;七塘以北部分,在1970年至1984年,也全部改为农田或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麦冬、丝瓜络是传统特产。1990年代开始,发展水产养殖和葡萄为主的果蔬种植。村域是市内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无公害大棚葡萄主产区,是宁波市十大名果基地之一的葡萄专业村。2010年后,无公害葡萄种植基地渐成为农家乐旅游景点。2016年,全村种植葡萄3000亩,总产量6000吨。2016年末,有耕地3189亩,家庭承包经营户1224户,家庭农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513亩次,饲养家畜480头,捕捞海水产品53吨,养殖海水产品16吨、淡水产品46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6727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7家,主导产品有水暖件、轴承等,职工377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5324万元,利润1156.05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32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家、农贸市场1个,年营业总额1769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1037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745平方米,建有老年活动室200平方米、卫生室150平方米、村民学校120平方米,有图书室30平方米,藏书600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611平方米。有文体团队5支。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12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60平方米,配有价值3万元的健身器材。村道25条,总长17千米,均浇成柏油路或水泥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140盏。有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3088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8.53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7955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1509.61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拖落浦村 位于村域东北部。1950年6月,与东三滩晒场村同为东三乡第二村。1958年10月,同属光明人民公社第二大队第二小队。1959年3月,同属东三管理区第二生产队。1960年5月,东三管理区新建流枝滩,原第二生产队以水云浦为界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工段,村域为第二工段。1961年12月,第二工段改东三人民公社第二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三人民公社拖落浦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三乡拖落浦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拖落浦村。
  马潭路村 位于村域西北部。1950年6月,为东三乡第三村。1958年10月,属光明人民公社第二大队第三小队。1959年3月,属东三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三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三人民公社马潭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三乡马潭路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马潭路村。
  下拖落村 位于村域东南部。1950年6月,与余家水路村同属崇胜乡第四村。1956年2月,随崇胜乡并入胜北乡。1958年10月,隶于东风人民公社第十二大队。1959年6月,隶于逍林人民公社崇胜管理区。1961年11月,为崇胜人民公社勤丰生产大队。1965年末,与久强生产大队合并为崇胜人民公社久丰生产大队。1966年12月,随崇胜人民公社并入胜北人民公社,为胜北人民公社久丰生产大队。1983年9月,久丰生产大队取消,原勤丰生产大队改胜北乡勤丰村。1985年12月,更名胜北乡下拖落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下拖落村。
  余家水路村 位于村域西南部。1950年6月,与下拖落村同属崇胜乡第四村。1956年2月,随崇胜乡并入胜北乡。1958年10月,隶于东风人民公社第十二大队。1959年6月,隶于逍林人民公社崇胜管理区。1961年11月,为崇胜人民公社久强生产大队。1965年末,与勤丰生产大队合并为崇胜人民公社久丰生产大队。1966年12月,随崇胜人民公社并入胜北人民公社,为胜北人民公社久丰生产大队。1983年9月,久丰生产大队取消,原久强生产大队改胜北乡久丰村。1985年12月,更名胜北乡余家水路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余家水路村。
  下一灶村 位于境域东部。2000年4月,由原下一灶、下二灶、后一灶、稳健等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11.7千米。东连马潭路村,南接新浦镇五塘南村,西邻浦东村,北至四灶浦水库和浒山水库。全村总面积5.5平方千米,下辖10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463户、人口3605人,外
  来人口991人。全村有张、陈、应、王、阮、沈、孙、徐、杨、胡等140个姓氏。村委会驻地在下一灶七塘南。
  村域约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梅川乡二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胜山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七区胜中、胜西、东三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乡辖区。1950年6月,村域七塘以南部分为逍林区崇胜和胜北乡所辖,七塘以北部分为庵东盐区东三乡所辖。1992年5月,随胜北乡和东三乡并入新浦镇。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由宁波杭州湾新区再委托庵东镇管理。2011年11月,划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村域成陆初,均为盐田和卤地,村民以晒(煎)盐为主业,兼营渔业和农牧业。从民国时期到1950年代末,七塘以南盐田先后改农田。1970至1984年期间,
  七塘以北盐田也全部改为农田和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果蔬次之。1980年代开始,利用已围海涂的盐荒地开挖鱼塘。1990年代开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已成为慈溪市内重要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麦冬、丝瓜络、辣椒是传统特产。2001年后,北部部分地区已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全村有耕地2948亩,家庭承包经营农户1016户,家庭农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20亩次,葡萄种植面积达3100亩(包括邻村租地),总产量4472.50吨,饲养家畜3022头、家禽6100只,养蜂165箱,捕捞海水产品7吨,养殖海水产品92吨、淡水产品7.1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4828.2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0家,主导产品有五金、鞋类、纺织品、塑料制品、门窗、电器等,职工201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9002.40万元,利润712.25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34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年营业总额712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339.73万元。
  社会事业 村域曾是原东三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委会)所在地,为东三乡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信用社、供销社、影剧院、卫生院、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粮站等均集中在此。2016年,村有行政用房220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142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150平方米、村卫生室100平方米,村还有其他用房530平方米,图书室20平方米,藏书500余册。有篮球场、棋牌室等体育健身场地450平方米。有文体团队2支。村道35条,总长18千米,均已浇成柏油路或水泥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250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4170.33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7.2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4070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1604.60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下一灶村 位于村域东南部。1950年6月,与下二灶村同为崇胜乡第三村。1956年2月,随崇胜乡并入胜北乡。1958年10月,隶于东风人民公社第十二大队。1959年6月,隶于逍林人民公社崇胜管理区。1961年11月,为崇胜人民公社红丰生产大队。1966年12月,随崇胜人民公社并入胜北人民公社,为胜北人民公社红丰生产大队。1980年,为胜北人民公社一灶生产大队。1981年9月,因重名改胜北人民公社下一灶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胜北乡下一灶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下一灶村。
  下二灶村 位于村域西南部,1950年6月,与下一灶村同为崇胜乡第三村。1956年2月,随崇胜乡并入胜北乡。1958年10月,隶于东风人民公社第十二大队。1959年6月,隶于逍林人民公社崇胜管理区。1961年11月,为崇胜人民公社健丰生产大队。1966年12月,随崇胜人民公社并入胜北人民公社,为胜北人民公社健丰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胜北乡健丰村。1985年12月,更名胜北乡下二灶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下二灶村。
  后一灶村 位于村域东北部。1950年6月,为东三乡第四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二大队第四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三管理区第四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三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三人民公社后一灶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三乡后一灶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后一灶村。
  稳健村 位于村域西北部。1950年6月,为东三乡第五村三灶江以东部分。1958年10月,属光明人民公社第二大队第五小队。1959年3月,属东三管理区第五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三人民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三人民公社稳健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三乡稳健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稳健村。
  浦东村 位于境域东部。2000年4月,由原下三灶和浦东2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10.2千米。东接下一灶村,南连新浦镇五塘南村,西与富北村和崇寿镇
  四灶浦村 相邻,北至浒山水库。总面积2.5平方千米。下辖18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833户、人口2048人,外来人口1173人。全村有沈、李、胡、罗、陈、孙、章、周、杨、潘等115个姓氏。村委会驻地下三灶南区153号。
  村域约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梅川乡二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胜山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七区胜西、东三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乡辖区。1950年6月,村域七塘以南部分为逍林区崇胜和胜北乡所辖,七塘以北部分为庵东盐区东三乡所辖。1992年5月,随胜北乡和东三乡并入新浦镇。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由宁波杭州湾新区再委托庵东镇管理。2011年11月,划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成陆初均为盐田(卤地)。村民以盐业为主业,兼营渔牧业。七塘以南部分,在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先后改农;七塘以北部分,从1970年至1984年,也全部改为农田或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90年代后,扩大葡萄、蔬菜、麦冬、丝瓜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01年后,北部地区已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1360亩,家庭承包经营户60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71亩次,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总产量2320吨。养蜂330箱,捕捞海水产品30吨,养殖海水产品75吨、淡水产品7.5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5512.8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7家。主导产品有通用针织缝纫机配件、铜件、铁件、服装等,职工549人。全村工业总收入7910.80万元,利润570.06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71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家,农贸市场1家,年营业总额502.6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695.70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85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11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130平方米、卫生室110平方米,还有其他用房2100平方米,有图书室70平方米,藏书6000余册。有篮球场、台球房、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761平方米。建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000平方米,配有价值8万元的健身器材。有文体团队1支。村道15条,总长8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185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4119.30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95.66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9113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3198.05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下三灶村 位于村域北部。解放初为东三乡第五村(三灶江以西部分)和东二乡第一村(四灶浦以东部分)地域。1955年,东二乡第一村四灶浦以东部分和东三乡第五村三灶江以西部分组建东三乡第六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二大队第六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三管理区第六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三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三人民公社下三灶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三乡下三灶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下三灶村。
  浦东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崇胜乡第二村。1956年2月,随崇胜乡并入胜北乡。1958年10月,隶于东风人民公社第十二大队。1959年6月,隶于逍林人民公社崇胜管理区。1961年11月,为崇胜人民公社胜利生产大队。1966年12月,随崇胜人民公社并入胜北人民公社,为胜北人民公社浦东(胜利)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胜北乡浦东村。1992年5月,为新浦镇浦东村。
  富北村 位于境域东北部。2000年12月,由原罗北和六北2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9.2千米。东与浦东村相望,南与崇寿镇四灶浦村和相公殿村相接,西邻海南村,北至八塘江。总面积4.3平方千米。下辖20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068户、人口2552人,外来人口4717人。全村有张、陈、杨、王、冯、陆、赵、马、高、吴等110个姓氏。村委会驻地六北中区1号。是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的驻地。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梅川乡二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胜山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德顺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东二乡所辖。1992年5月,随东二乡划归崇寿镇。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由新区再委托庵东镇管理。2011年11月,划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代开始,逐渐废盐改农。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90年代后发展果蔬种植和水产养殖。2001年后,北部地区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1380亩,家庭承包经营户753户,家庭农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农作物播种面积2940亩次,捕捞海水产品269.80吨,养殖海水产品150.80吨、淡水产品531.70吨。全村农业总 2940亩次,捕捞海水产品 269.80吨,养殖海水产品 150.80吨、淡水产品 531.7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 2088.41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 25家,主导产业以服装生产、加工为主,职工 549人。全村工业总收入 22851.69万元,利润 863.02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 192家,有农贸市场 1家,年营业总额 1906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 3647.91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 80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800平方米、村民学校 200平方米、村卫生室 150平方米、村老年活动室 150平方米,村还有其他用房500平方米,有图书室80平方米,藏书1005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352平方米。建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4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000平方米,配有价值2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有业余文体团队2支。村道17条,总长16.74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68盏。建有农民公寓1幢(四层12套)。有幼儿园和小学各 1所。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8588.01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62.13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6716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3554.19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罗北村 位于村域东部。1950年6月,属东二乡第一村(四灶浦以西部分)地域。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大队第一小队。1959年3月,为东二管理区第一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二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二人民公社罗北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二乡罗北村。1992年5月,为崇寿镇罗北村。
  六北村 位于村域西部。1950年6月,为东二乡第二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大队第二小队。1959年3月,为东二管理区第二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二人民公社第二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二人民公社六北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二乡六北村。1992年5月,为崇寿镇六北村。
  海南村
  位于境域东北部。2000年12月,由原社北、中心、海南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7.9千米。东连富北村,南与崇寿镇崇胜村相接,西邻三洋村和周家路水库,北至九塘江。总面积3.0平方千米。下辖24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211户、人口2846人,外来人口18778人。全村有陈、宣、杨、姚、胡、王、奕、徐、马、施等153个姓氏。村委会驻地中心东区 161号。
  村域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保德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德庆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崇三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东二乡所辖。1992年5月,随东二乡划归崇寿镇。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由新区再委托庵东镇管理。2011年11月,划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代至1990年代,先后废盐改农。以种植粮棉为主,次为果蔬和畜禽及水产养殖。2001年后,村域大部分地区已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512亩,家庭承包经营户341户,家庭农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0亩次,养蜂50箱,捕捞海水产品335吨,养殖海水产品575吨、淡水产品142吨。全村农业总收入2835.63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8家,主导产业有汽车修理、模具加工、电器制造、金属门加工、塑料制品制造、服装加工等,职工116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5985.51万元,利润452.69万元。
  商业 村域西部利时商业综合体、南洋风情街和南洋商城是新兴商业区。村还建有农贸市场1个。2016年末,有商户251家,年营业总额2538.75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4768.99万元。
  社会事业 村域南部是原东二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委会)所在地,曾是东二乡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原东二乡信用社、供销社、影剧院、卫生院、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粮站等均集中在此。2016年,村有行政用房100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3295平方米、老年活动室85平方米、卫生室120平方米、村民学校300平方米,村还有商业用房6200平方米,其他用房100平方米,有图书室48平方米,藏书1017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929平方米。有文体团队4支。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163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2000平方米,配有价值12.50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村道108条,总长21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54盏。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3590.13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157.29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9373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10263.41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社北村 位于村域东南部。1950年6月,属东二乡第三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大队第三小队。1959年3月,为东二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二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二人民公社社北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二乡社北村。1992年5月,为崇寿镇社北村。
  中心村 位于村域西南部。1950年6月,为东二乡第四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大队第四小队。1959年3月,为东二管理区第四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二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二人民公社中心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二乡中心村。1992年5月,为崇寿镇中心村。
  海南村 位于村域北部,处八塘与九塘之间。1972年围九塘前为杭州湾海域。1978年8月,建立东二人民公社社办盐场,负责经营临近八塘的盐田;次年6月,建立东二人民公社胜利盐场,负责经营临近九塘的盐田。两个盐场共有盐田2162亩,41副滩。1979年起,由原来队办经营改为社办经营,为全人民公社七个生产大队所有,分7个工区,但人们习惯上仍把两个盐场统称为社办盐场。1980年代,大规模盐改农时,大部分盐田改为鱼塘和蟹塘。1992年5月,随东二乡并入崇寿镇,改崇寿镇海南村。
  三洋村
  位于境域东北部。2000年10月,由原海阳、南周羊、周羊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7.4千米。东连海南村,南与崇寿镇六塘村相接,西邻新东村,北至八塘江。总面积5.0平方千米。下辖19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353户、人口3291人,外来人口6390人。全村有王、苗、陈、袁、孙、沈、钟、许、胡、宋等 143个姓氏。村委会驻地海阳西路 124号。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
  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保德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福缘乡所辖。民国 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福寿乡辖区。 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东二乡所辖。 1992年5月,随东二乡划归崇寿镇。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由新区再委托庵东镇管理。2011年11月,划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55年夏,庵东盐区人民政府技术指导站干部、本村籍人苗杏龙在村域创造“地漏制卤”成功,并迅速在全庵东盐区推广,改革了几百年来用高漏刮泥淋卤的老方法,大大减轻盐民劳动负荷。1970年代开始,逐渐废盐改农。以种植粮棉为主,次为果蔬种植及水产养殖等。2001年后,北部地区陆续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面积2540亩,家庭承包经营户836户,家庭农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87亩次,养蜂560箱,捕捞海水产品8吨,养殖淡水产品75吨。全村农业总收入1642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8家,主导产品有钢构件、轴承、通风器、模具、门窗、金属浪板、手套等,职工316人。全村工业总收入30234万元,利润1531.93万元。
  商业 村域东部利时商业综合体、南洋风情街和南洋商城是新兴商业区。2016年末,有商户21家,年营业总额488.9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593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1800平方米,设有卫生室16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250平方米,村还有其他公共建筑1260平方米,有图书室50平方米,藏书200余册。村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台球房、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1220平方米。有村落公园2个,总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6000平方米,内设体育健身场所,配有价值5万元的健身器材。有文体团队3支。村道45条,总长33.20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552盏。有幼儿园1所,还有境域唯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庵东实验学校。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2469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34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7429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3473.56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海阳村 位于村域东部。1950年6月,为东二乡第五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第五小队。1959年3月,为东二管理区第五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二人民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二人民公社海阳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二乡海阳村。1992年5月,为崇寿镇海阳村。
  南周羊村 位于村域西南部。1950年6月,为东二乡第六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大队第六小队。1959年3月,为东二管理区第六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二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二人民公社南周羊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二乡南周羊村。1992年5月,为崇寿镇南周羊村。
  周羊村 位于村域西北部。1950年6月,为东二乡第七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三大队第七小队。1959年3月,为东二管理区第七生产队。1961年11月,为东二人民公社第七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二人民公社周羊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二乡周羊村。1992年5月,为崇寿镇周羊村。
  新东村 位于境域中东部。2001年2月,由原新湾、新三、东横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5.2千米。东邻三洋村,南与崇寿镇六塘村相接,西连新舟村和马中村,北至九塘江。总面积4.6平方千米。下辖15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718户、人口1817人,外来人口1330人。全村有王、杨、陈、张、李、胡、沈、邹、刘、程等235个姓氏。村委会驻地新湾西区109号。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保德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福缘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福寿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东一乡所辖。1992年5月,随东一乡划归庵东镇。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回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2年开始,自南而北逐渐废盐改农。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85年,原东横村把村域北部300余亩已围盐荒地挖为鱼塘,实施大面积水产养殖。1990年代,上沙农田曾大面积种植韭菜。1990年代中后期,发展海涂水产养殖。2004年后,北部部分地区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1573亩,家庭承包经营户396户,家庭农场6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34亩次,养蜂450箱,捕捞海水产品99吨,养殖海水产品381吨、淡水产品148.9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3025.97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29家,主导产品有五金产品、轻钢构件、纸袋等,职工247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4896.89万元,利润636.26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11家,年营业总额140.64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734.79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80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6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700平方米、卫生室150平方米,有图书室120平方米,藏书1000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台球室、健身房、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028平方米。有村落公园2个,占地32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200平方米,配有价值18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有文体团队5支。村道17条,总长15.30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50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8657.65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259.24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7668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1822.24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新湾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一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一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一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新湾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新湾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新湾村。
  新三村 位于村域中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二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二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二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二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新三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新三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新三村。
  东横村 位于村域北部。1978年围九塘前,系杭州湾海域。1978年冬围九塘后,于1979年春,建立东一人民公社第一盐场。1983年9月,改东一乡第一盐场。1989年9月,改东一乡东横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东横村。
  新舟村 位于境域中东部。2000年11月,由原傅新和掘船2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4.7千米。东连新东村,南与崇寿镇傅家路村相接,西邻马中村,北至八塘江。总面积3.8平方千米。下辖5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942户、人口2354人,外来人口1624人。全村有沈、王、陈、马、胡、卢、屠、苗、杨、程等112个姓氏。村委会驻地新舟西路和沈海高速公路交叉口东北。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梅川乡一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保德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福缘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福寿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东一乡所辖。1992年5月,随东一乡划归庵东镇。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回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代开始,逐渐废盐改农。至1990年代中期,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和鱼塘。以种植粮棉为主,次为果蔬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捕捞等。其中野鸭养殖为省内首创。2004年后,北部部分地区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1730亩,家庭承包经营户786户,家庭农场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拥有占地103亩、年产野鸭
  8万只的万定野鸭驯养繁殖场,是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作物播种面积8450亩次,饲养家畜180头,捕捞海水产品61吨,养殖海水产品75吨、淡水产品75吨。全村农业总收入322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5家,主导产业有钢结构配件制作、汽车配件制作、五金加工、门窗装配、塑料加工、开关配件制造、高压开关制造、水管加工等,职工262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0589.50万元,利润860.01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7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1家,年营业总额37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730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30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445平方米、老年活动室140平方米、村卫生室120平方米、村民学校100平方米,有图书室40平方米,藏书320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295平方米。有村落公园2个,总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000平方米,配有价值4.20万元的健身器材。有文体团队4支。村道8条,总长9.90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288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4539.50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54.0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6867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2327.18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傅新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三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三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傅新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东一乡傅新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傅新村。
  掘船村 位于村域北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四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四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四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掘船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掘船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掘船村。
  马中村 位于境域中东部。2001年2月,由原傅马、富强、天灯、横村等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4.7千米。东连新舟村和新东村,南与崇寿镇傅家路村和傅福村相接,西邻兴陆村,北至九塘江。总面积7.5平方千米。下辖12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567户、人口3914人,外来人口1828人。全村有沈、陈、屠、苗、王、马、周、杨、姚、孙等152个姓氏。村委会驻地马中村富强84号。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柯东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仁寿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福寿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东一乡所辖。1992年5月,随东一乡划归庵东镇。
  2004年4月,由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回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代开始,逐渐废盐改农。至2001年11月,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或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90年代以后,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和水产养殖。2004年开始,北部部分土地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慈溪经济开发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05年后,农业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镇滨海生态种养殖场是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16年末,有耕地2607亩,家庭承包经营户1135户,家庭农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65亩次。全村农业总收入5494.7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29家,村域西南部靠近七塘一线是镇东工业园区,集中了宁波仁栋电气有限公司等一批镇骨干企业。主导产业有电子电器及配件制造、钢结构及配件制作、塑料产品制造、五金加工、模具压制、开关配件制造、汽车配件制作、家具制造、洁具制造等,职工346人。全村工业总收入27722.13万元,利润2261.95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30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农贸市场1个,年营业总额774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6045.70万元。
  社会事业 村域曾是原东一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委会)所在地。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原东一乡主要企业、影剧院、卫生院、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供销社、信用社、粮站等均在村域内。2016年,村有行政用房649平方米,建有老年活动室64平方米、卫生室150平方米、村民学校100平方米。村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台球房、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889平方米。有业余文体团队5支。村道31条,总长23.81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260盏。有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9262.53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652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6794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8147.37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傅马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五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五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五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傅马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傅马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傅马村。
  富强村 位于村域东北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六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六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六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富强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富强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富强村。
  天灯村 位于村域西北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九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九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九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九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天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天灯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天灯村。
  横村 位于村域北部。1971年围九塘前,是杭州湾海域。1972年初,由原东一人民公社9个生产大队,分别迁部分村民至八塘南、八塘江北定居,建立东一人民公社第十生产大队,经营新围的八塘和九塘之间的盐田。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横村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横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横村。
  兴陆村 位于境域中东部。2001年2月,由原繁荣、陆中、西横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3.5千米。东连马中村,南与崇寿镇健民村相接,西邻富民村,北至九塘江。总面积3.8平方千米。下辖18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947户、人口2466人,外来人口848人。全村有沈、陈、马、屠、王、张、应、苗、杨、周等110个姓氏。村委会驻地陆中东区168号。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9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柯东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仁寿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福寿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东一乡所辖。1992年5月,随东一乡划归庵东镇。2004年4月,为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2010年10月,回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代开始,逐渐废盐改农。至2000年,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和鱼塘。改农初以种植粮棉为主,2000年后,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和水产、畜禽养殖。2004年开始,北部部分土地被慈溪经济开发区(后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2107亩,家庭承包经营户620户,家庭农场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46亩次,饲养家畜5220头,养蜂200箱,捕捞海水产品70吨,养殖海水产品109.50吨、淡水产品49.6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2385.4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8家,村域东南部靠近七塘一线是镇东工业园区,集中了宁波万成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一批镇骨干企业。主导产业为五金加工、花岗岩加工、电器配件制作、模具压制、塑料产品制造等,职工198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0135.20万元,利润1623.40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12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2家,年营业总额22.9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360.40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1008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336平方米、老年活动室168平方米、村卫生室168平方米、村民学校336平方米,有图书室80平方米,藏书2000余册。有篮球场、棋牌室、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080平方米。有业余文体团队1支。建有村落休闲公园1个,占地6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5500平方米,配有价值6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村道38条,总长21.47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20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881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6677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4272.58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繁荣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七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七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七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七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人民公社繁荣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繁荣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繁荣村。原辖沈家曾是村人口最多的自然村。
  陆中村 位于村域中部。1950年6月,为东一乡第八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四大队第八小队。1959年3月,为东一管理区第八生产队。1961年12月,为东一人民公社第八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东一公社陆中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东一乡陆中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陆中村。
  西横村 位于村域北部。1977年围九塘前,为杭州湾海域。1977年冬围九塘后,1979年春,建立东一人民公社第二盐场。1983年9月,改东一乡第二盐场。1989年9月,改东一乡西横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西横村。
  富民村 位于境域中北部。2001年2月,由原崔南、崔北、崔陈路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千米。东与兴陆村相邻,南与宏兴村相连,西连新建村,北至八塘江。总面积4.3平方千米。下辖16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949户、人口2594人,外来人口490人,全村有陈、沈、娄、屠、袁、张、王、许、何、马等124个姓氏。村委会驻地富民后小区1弄1号。
  村域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漾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庵东镇和仁寿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辖区。1950年6月后,为庵东盐区西一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一乡并入庵东镇管辖。
  农业 从成陆初到1970年代,主产原盐,兼产海鲜水产。1970年后,开始逐渐废盐改农。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90年代中期后,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和海水养殖。其中富乐民牌咸地西瓜为市内知名瓜果品牌。2016年末,有耕地3433亩,家庭承包经营户749户,家庭农场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748亩次,饲养家禽41810只,捕捞海水产品87.40吨,养殖海水产品167.40吨、淡水产品463.7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5525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8家,主导产品为塑料制品、汽车配件、钢构配件、预制管道、电子配件、轴承、针织产品等,职工166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0772万元,利润672.60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14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4家,年营业总额45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2820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186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186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240平方米、卫生室300平方米、村民学校704平方米,有图书室60平方米,藏书3000余册。村有篮球场、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1596平方米。建有村落公园3个,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780平方米,配有价值2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有业余文体团队4支。有村道35条,总长31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30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117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33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6870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6944.12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崔南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一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一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一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崔南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崔南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崔南村。曾有鲁号舍头、汉号舍头等自然村。
  崔北村 位于村域东北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二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二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二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二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崔北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崔北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崔北村。
  崔陈路村 位于村域西北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三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三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崔陈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崔陈路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崔陈路村。
  新建村 位于境域中北部。2001年2月,由原跃进江和杭湾2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1.7千米。东连富民村,南与宏兴村相接,西邻江南村,北至八塘江。总面积2.6平方千米。下辖6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798户、人口2216人,外来人口565人。全村有陈、金、冯、张、屠、王、俞、章、韩、沈等96个姓氏。村委会驻地在七二三北大街68号。
  村域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漾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庵东镇和仁寿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一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一乡并入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代开始,废盐改农。初以种植粮棉为主,2000年开始,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和海产养殖,并兴办粮食、蔬菜、瓜果、水产等种植(养殖)场。2016年末,有耕地1383亩,家庭承包经营户688户,家庭农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39亩次,饲养家禽10300只,养蜂100箱,捕捞海水产品19吨,养殖海水产品323.30吨、淡水产品442.2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5490.7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22家,主导产业有塑料制品制造、模具加工、五金、废铁回收、蔬菜加工等,职工298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1891.49万元,利润742.67万元。
  商业 村域是原西一供销社所在地,又靠近镇建成区,商贸发达,有多家以经营本地小海鲜为特色的农家乐餐饮店。2016年末,有商户26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1家,年营业总额1135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1577.56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150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8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300平方米、卫生室300平方米、村民学校300平方米,村还有其他用房4530平方米,有图书室120平方米,藏书3000余册。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136平方米。建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面积49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500平方米,配有价值3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有宣传长廊18米,业余文体团队3支。村道23条,总长21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00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8959.75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285.9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6434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3984.95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跃进江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属西一乡第四村。1953年3月,划出现跃进江以西部分建立新的西一乡第六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四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四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跃进江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跃进江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跃进江村。
  杭湾村 位于村域北部。1960年3月,由原西一管理区第三、五、七生产队划出部分盐田和盐民组成西一管理区第十一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十一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杭湾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杭湾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杭湾村。
  江南村 位于境域中北部。2000年11月,由原钱江、大桥、高王路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3千米。东连新建村,南与宏兴村和长河镇沧北村相接,西邻海星村,北至八塘江。
  总面积4.0平方千米。下辖6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965户、人口2682人,外来人口1073人。全村有冯、王、张、应、陈、章、周、韩、俞、许等98个姓氏。村委会驻地江南村新月路1号。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漾、云潭乡辖区。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庵东镇、仁寿乡和潭海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所辖。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一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一乡并入庵东镇管辖。
  农业 成陆后主产海盐,村民也从事靠海和畜禽养殖,规模都比较小,自给为主。1970年开始,逐渐废盐改农。至1998年,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和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2000年后,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种植和海水养殖。海涂“低坝高网”养殖技术为本村村民首创。2005年以后,兴办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的规模水产养殖场和以种植果蔬为主的农场。2016年末,有耕地2247亩,家庭承包经营户530户,家庭农场4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121亩次,饲养家畜1755头,家禽7460只,养蜂250箱,捕捞海水产品121.50吨,养殖海水产品1348吨、淡水产品427.5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4805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45家,村域南部靠近七塘一线是镇江南工业园区,集中了慈溪市宇兴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镇骨干企业。主导产品为智能电表、塑料配件、五金件、机械配件、针织品、模具等,职工1251人。全村工业总收入40396.60万元,利润2760.50万元。
  商业2016年末,有商户21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家,农贸市场1个,年营业总额227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4269.10万元。
  社会事业 村域曾是原西一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委会)所在地,为全乡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原西一乡卫生院、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信用社、粮站等均位于村域。2016年,村有行政用房65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65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200平方米、卫生室200平方米、村民学校150平方米,村还有其他用房200平方米,有图书室48平方米,藏书2000余册。村有篮球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982平方米。有文化广场1350平方米、宣传长廊12米。有村落公园1个,占地2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300平方米。有业余文体团队3支,其中民间音乐“细十番”,被列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7年,被命名为市民间艺术特色村。位于村域的江南盐仓是市级文物保护点。村道42条,总长32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50盏。有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9470.70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43.1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32271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4408.35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钱江村 位于村域北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五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五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五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钱江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钱江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钱江村。曾辖人口较多的冯家自然村。
  大桥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四村和第六村的一部分。1953年3月,原西一乡第四村一分为二,其西半部分再加上原第六村的一部分建立新的西一乡第六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六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六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大桥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大桥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大桥村。曾辖人口较多的王家、应家自然村。
  高王路村 位于村域中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六村。1953年3月,原西一乡第四村一分为二成为第四、六村时,村域南部少部分划归新的第六村,原第六村的大部分按序顺延为西一乡第七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七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七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七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高王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高王路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高王路村。曾辖村民较为集中的张家自然村。
  海星村 位于境域西北部,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大桥南第一个出入口位于村境北部。2001年2月,由原水中湾、水南、湾东、海边等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9千米。东接江南村,南与长河镇沧北村相接,西邻华兴村和虹桥村,北至九塘江。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下辖6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505户、人口3621人,外来人口394人。全村有章、张、王、周、陈、马、许、冯、傅、韩等137个姓氏。村委会驻地在水南路158号。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先后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潭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潭海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庵东镇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一乡管辖。1992年5月,随西一乡并入庵东镇。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海洋捕捞业发达,1961~1978年,曾建立专事海洋捕捞的渔业大队。1970年代开始,逐渐废盐改农。至1984年末,盐田全部改为农田和鱼塘。初以种植咸草和粮棉为主,2000年后,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种植和海涂水产养殖。2010年开始,北部土地被宁波杭州湾新区征用为建设用地。2016年末,有耕地1102亩,家庭承包经营户370户,家庭农场2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870亩次,饲养家禽13880只,捕捞海水产品150.30吨,养殖海水产品601.40吨、淡水产品158吨。全村农业总收入9553.31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30余家,职工682入。涉及蔬菜加工、五金加工、电表和电器插座制作、水产冷冻、餐具消毒、塑料工艺、食品加工、园林绿化工程、模具加工、喷漆、钢架搭建等产业。其中致味达食品有限公司是村内最大的企业,主要收购加工蔬菜。全村工业总收入12013.72万元,利润729.54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43家,农贸市场1个,年营业总额403.9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11322.70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80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8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200平方米、卫生室240平方米、村民学校350平方米,村还有其他公共建筑1130平方米,图书室100平方米,藏书4000余册。2015年,建成800平方米的村文化礼堂。有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棋牌室、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2860平方米。有村落公园3个,总占地10854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9246平方米,配有价值6.5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有业余文体团队6支。2010年始编纂的《海星村志》,是慈溪市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村志。村道39条,总长33.11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01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
  32889.73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692.46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8500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14949.06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水中湾村 位于村域中东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七村。1953年3月,为西一乡第八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八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八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八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水中湾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水中湾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水中湾村。
  水南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八村。1953年3月,为西一乡第九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九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九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九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水南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水南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水南村。曾辖人口较多的南张家自然村。
  湾东村 位于村域中西部。1950年6月,为西一乡第九村。1953年3月,为西一乡第十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五大队第十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一管理区第十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一人民公社第十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一人民公社湾东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湾东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湾东村。曾辖村民较多的后张家自然村。
  海边村 位于村域北部。1971年围九塘前是杭州湾海域。1972年,西一人民公社把已围九塘内162公顷土地,按人口、劳动力各50%的比例分到各生产大队改造成盐田,由各生产大队经营,建滩24副,时称西一人民公社九塘盐场。后从各大队迁入农(盐)户139户,418人,于1976年3月建立西一人民公社社办盐场。1982年,改为西一人民公社海边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一乡海边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海边村。
  华兴村 位于境域西北部。2001年2月,由原张家路、水路湾、横湾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6千米。东连海星村,南与长河镇高兴村相接,西邻虹桥村,北至八塘江。总面积4.4平方千米。下辖8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1180户、人口3469人,外来人口691人。全村有王、张、周、丁、高、俞、潘、马、许、章等130个姓氏。村委会驻地新市东路118号。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为余姚县云柯乡二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潭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潭海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大云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二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二乡并入庵东镇。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开始,逐渐废盐改农。至1984年,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和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和水产养殖,海洋捕捞较发达。2016年末,有耕地2848亩,家庭承包经营户948户,家庭农场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511亩次,饲养家禽6050只。捕捞海水产品93.60吨,养殖海水产品282.90吨、淡水产品98.1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6108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26家,镇骨干企业华星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是村域最大的企业,村、市场和有些道路均以“华星”或其谐音命名。以该公司为龙头的镇华兴工业园区位于村中心区域。村工业的主导产业有钢结构制作、五金加工、洁具制造、针织、预制品件制作等,职工492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7005.70万元,利润809.68万元。
  商业 位于村南的华兴村商业服务中心是市首批社区商业服务中心。2016年末,有商户31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8家,农贸市场1个,年营业额总681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3750.05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115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16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95平方米、卫生室250平方米、村民学校180平方米,村还有集体商业用房3000平方米,其他用房800平方米,图书室60平方米,藏书6000余册。
  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023平方米。有村落公园2个,占地47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4300平方米,配有价值6万元的健身器材。有业余文体团队1支。村道39条,总长33.20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24盏。西二小学位于村域西南部。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6863.75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414.38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7300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7053.42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张家路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第一村的南部和西二乡第二村。1951年土改时,第一村南部和原第二村为西二乡第一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一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一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张家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张家路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张家路村。曾辖王家自然村。
  水路湾村 位于村域东北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第一村的中北部分。1951年土改时,原第一村的中北部大部为西二乡第二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二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二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二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水路湾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水路湾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水路湾村。曾辖钟家自然村。
  横湾村 位于村域西北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第三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三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横湾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改西二乡横湾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横湾村。
  虹桥村 位于境域西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桥址坐落于村域。2001年2月,由原上陆丁路、陆丁路、九塘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3.6千米。东连华兴村和海星村,南与长河镇大牌头村相接,西邻桥南村,北至九塘江。总面积4.6平方千米。下辖6个居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951户、人口2822人,外来人口197人。全村有潘、高、丁、王、陈、汪、张、沈、周、俞等104个姓氏。村委会驻地在虹南路。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二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和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大牌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大云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二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二乡并入庵东镇。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开始,废盐改农。至1984年,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和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90年代中期后,发展蔬果种植、海水养殖及畜禽养殖。2007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咸地葡萄已成为一大特产。2011年,村和宁波丰之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进行高新农业技术合作,引进无土栽培技术项目。2016年末,有耕地3878亩,养殖水面488亩,家庭承包经营户840户,家庭农场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472亩次,饲养家畜8116头,家禽29610只,捕捞海水产品89.70吨,养殖海水产品645.20吨、淡水产品437.5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7456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6家,主导产品有热水袋、五金配件、洁具等,职工188人。全村工业总收入8698.13万元,利润580.29万元。
  商业 原西二乡供销社位于村西南部,时全乡主要商家店铺和粮站、信用社集聚在此。2016年末,有商户5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1家,年营业总额34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1081.67万元。
  社会事业 曾是原西二乡教育中心,乡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均在村域。
  村有行政用房150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22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210平方米、卫生室250平方米、村民学校100平方米,有图书室40平方米,藏书8000余册。有篮球场、棋牌室、台球房、健身房、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068平方米。有村落公园3个,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5050平方米,一个公园配有价值4.50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有业余文体团队2支。村道20条,总长19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300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7235.80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219.8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6642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5729.56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上陆丁路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第四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四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四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上陆丁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上陆丁路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上陆丁路村。曾辖潘家、高家、汪家等自然村。
  陆丁路村 位于村域中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第五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五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五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陆丁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陆丁路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陆丁路村。曾辖丁家自然村。
  九塘村 位于村域北部。原为杭州湾海域。1971年围建九塘后成陆,次年建盐滩33副,建立西二人民公社社办东盐场。由西二人民公社第一、二、三、五生产大队所属的各生产队和第七生产大队的第四、五、六、七、八生产队所有并经营。1976年12月,上述各生产队的部分盐民移居八塘南、八塘江北的狭长地带,新建西二人民公社第十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九塘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九塘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九塘村。
  桥南村 位于境域西北部。2001年2月,由原下胡家路和胡湾2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5千米。东连虹桥村,南与长河镇大牌头村和大云村相接,西邻珠江村,北至八塘江。总面积4.0平方千米。下辖6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898户、人口2865人,外来人口185人。全村有沈、潘、俞、丁、王、陈、张、倪、冯、许等129个姓氏。村委会驻地三八江路147号。
  村域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二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和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云海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大云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二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二乡并入庵东镇。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开始,逐渐废盐改农。至1984年,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和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80年代开始,发展淡水养殖。19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果蔬种植。2000年以后,发展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是一大特色,是原光明(庵东)人民公社和西二人民公社渔业大队所在地。2016年末,有耕地2796亩,养殖水面501亩,家庭承包经营户677户,家庭农场13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565亩次,饲养家畜872头,家禽12260只,养蜂300箱,捕捞海水产品86吨,养殖海水产品520吨、淡水产品835吨。全村农业总收入7789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8家,相依毛巾有限公司是村域最大的工业企业。村工业主导产品有毛巾浴巾、汽车配件、洁具、注塑产品、路面砖、轴承、包装带、胶布等,职工1427人。全村工业总收入16095万元,利润1073.99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37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2家,农贸市场1个,年营业总额542.1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2390.50万元。
  社会事业 曾是原西二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委会)所在地,原西二乡影剧院、卫生院等均位于村域。2016年,村有行政用房1375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2750平方米,有老年活动室660平方米、卫生室660平方米、村民学校150平方米,村还有其他用房140平方米,图书室60平方米,藏书2000余册。2016年,建成占地面积523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村有篮球场、乒乓球室、网球场、棋牌室、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2163平方米。有村落公园2个,占地2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000平方米,配有价值4万元的健身器材。
  有业余文体团队5支。有村道21条,总长22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270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6274.50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230.5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30204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5420.81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下胡家路 村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第六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六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六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下胡家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下胡家路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下胡家路村。曾辖村民集居的沈家自然村。
  胡湾村 位于村域北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第七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七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七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七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胡湾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胡湾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胡湾村。
  珠江村 位于境域西北部。2001年2月,由原下诸家路和诸湾2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5.3千米。东连桥南村,南与长河镇大云村相接,西邻路湾村,北至八塘江。总面积3.5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户籍住户880户、人口2618人,外来人口53人。全村有丁、俞、王、潘、阮、沈、陈、张、应、金等127个姓氏。村委会驻地珠江村小区。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云柯乡一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云和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六区云海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大云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二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二乡并入庵东镇。
  农业 成陆后主产海盐,还出产鱼、虾、蟹等海鲜。1958年8月,中共西二乡总支部副书记、本村籍人丁长和创造薄铺生泥“轮番操作法”获得成功,使盐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60%,并迅速在全盐区推广。1970年代开始,逐渐废盐改农。至1984年,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80年代开始,发展蔬菜种植和淡水养殖,继而发展海水养殖,是镇内商品蔬菜的集中产地之一。2016年末,有耕地2210亩,养殖水面960亩,家庭承包经营户69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790亩次,饲养家畜1061头,家禽9650只,养蜂110箱,捕捞海水产品483吨,养殖海水产品614.60吨、淡水产品81.60吨。全村农业总收入6010.7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1家,主导产品有五金锻件、棉纺织品、塑料制品等,职工105人。全村工业总收入6425.08万元,利润583.32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14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1家,年营业总额56.1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1011.94万元。
  社会事业 村有行政用房840平方米,建有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504平方米、老年活动室80平方米、卫生室480平方米、村民学校168平方米,还有商业用房48平方米,其他用房750平方米,有图书室30平方米,藏书300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1341平方米。有村落公园2个,占地42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500平方米,配有价值4.30万元的健身器材。有业余文体团队4支。村道24条,总长20.90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251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447.72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522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8043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3806.57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下诸家路村 位于村域南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八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八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八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八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下诸家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下诸家路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下诸家路村。曾辖下诸家路、丁大兴、南俞家等自然村。
  诸湾村 位于村域北部。1950年6月,为西二乡第九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六大队第九小队。1959年3月,为西二管理区第九生产队。1961年11月,为西二人民公社第九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二人民公社诸湾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二乡诸湾村。1992年5月,为庵东镇诸湾村。曾辖村民集居的阮家自然村。
  路湾村 位于境域西部。1998年7月,由原陈家路、大陈家路、港湾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6.7千米。东连珠江村,南与周巷镇长胜市村、海江村和天灯舍村相接,西邻西三村,北毗慈溪市农垦场。总面积4.5平方千米。下辖20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有户籍住户1033户、人口2874人,外来人口103人。全村有王、潘、沈、丁、钟、马、应、平、施、周等126个姓氏。村委会驻地陈家路11号。
  村域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孝义乡三都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义四乡管辖。
  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安定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义四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三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三乡并入小安乡(后为杭州湾镇)。2001年12月,随杭州湾镇并入周巷镇。2010年4月,被慈溪市委托宁波杭州湾新区、再由新区委托庵东镇管理。2011年11月,划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一部分。1970年开始,自西向东逐渐废盐改农。至1982年,村域盐田全部改为农田或鱼塘。初以种植粮棉为主,1980年代初开始,发展蔬菜种植和淡水养殖,是境域主要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4年以后,发展养兔和羊为主的畜牧业,村养兔场为浙江省一级养兔场。2016年末,有耕地2093亩,家庭承包经营户702户,家庭农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215亩次,饲养家畜14761头,家禽31600只,养蜂480箱,捕捞水海产品48吨,养殖海水产品96吨、淡水产品159吨。全村农业总收入4611.60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4家,主导产品为电动车、手电筒、模具、五金轴承及腌制蔬菜等,职工183人。全村工业总收入7080.20万元,利润388.55万元。
  商业 2016年末,有商户18家,年营业总额110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2386万元。
  社会事业村有行政用房650平方米,有老年活动室1000平方米、卫生室80平方米,有图书室20平方米,藏书760余册。有篮球场、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
  1300平方米。村道17条,总长13.80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114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4077.80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5411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2147.76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陈家路村 位于村域西部。1950年6月,为西三乡第七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七大队第七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三管理区第六生产队。1961年12月,为西三人民公社第六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三人民公社陈家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三乡陈家路村。1992年5月,为小安乡陈家路村。1997年12月,为杭州湾镇陈家路村。
  大陈家路村 位于村域中部。1950年6月,为西三乡第八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七大队第八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三管理区第七生产队。1961年12月,为西三人民公社第七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三人民公社大陈家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三乡大陈家路村。1992年5月,为小安乡大陈家路村。1997年12月,为杭州湾镇大陈家路村。
  港湾村 位于村域东部。1950年6月,为西三乡第九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七大队第九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三管理区第八生产队。1961年12月,为西三人民公社第八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三人民公社断头湾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三乡断头湾村。1992年5月,为小安乡断头湾村。1997年7月,更名小安乡港湾村。1997年12月,为杭州湾镇港湾村。曾辖断头湾、平家、王家、沈家、丁家等5个自然村。
  西三村 位于境域最西部。2000年6月,由原涂汛潭、廿八叉、小陈家路等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驻地9.6千米。东与路湾村接壤,南与周巷镇天灯舍、登州街和建五村相接,西与周巷镇双潭村毗邻,北与慈溪市农垦场相连。总面积3.4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有户籍住户831户、人口2333人,外来人口610人。全村有姚、周、卢、马、严、王、丁、苗、潘、陆等115个姓氏。村委会驻地廿八叉99号。
  村域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自南而北成陆,属余姚县孝义乡辖区。民国元年(1912),为余姚县义四、义五乡管辖。民国17年,为余姚县第五区圩海和孝女乡所辖。民国29年,属余姚县庵东区义四乡和曹娥乡辖区。1950年6月,为庵东盐区西三乡所辖。1992年5月,随西三乡并入小安乡(后改为杭州湾镇)。2001年12月,随杭州湾镇并入周巷镇。2010年4月,被慈溪市委托宁波杭州湾新区、再由新区委托庵东镇管理。2011年11月,划归庵东镇管辖。
  农业 历史上是庵东盐场的西部地区。1965年开始,自西向东盐改农。至1970年,村域盐田全部改成农田。改农初期,种植棉花、咸草、水稻等农作物。1979年,村域西北部地区开挖鱼塘240亩,为市内最早大面积利用已围海涂盐荒地进行淡水养殖的地区。同时发展以肉猪为主的畜禽养殖。1980年代后,扩大以腌制蔬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成为境域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1990年代后,发展瓜果种植。2005年后,兴办专业种植蔬菜和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的种植(养殖)场。2016年末,有耕地3195亩,家庭承包经营户674户,家庭农场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895亩次,饲养家畜10547头,家禽13060只,捕捞海水产品28吨,养殖海水产品33.20吨、淡水产品208吨。全村农业总收入7117.38万元。
  工业 2016年末,有工业企业12家,主导产品有塑料制品、五金配件、轴承、模具等,职工208人。全村工业总收入5400.50万元,利润330.12万元。
  商业 村域商业曾经比较发达,是原西三供销社所在地。2011年,村民王书娣在淘宝网上开设法式鹅肥肝专卖店,成为全国首个专售鹅肝的电子商户。2016年末,有商户13家,其中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3家,年营业总额101万元。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1504.30万元。
  社会事业 村域曾是原西三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管委会)所在地,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原西三乡卫生院、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信用社和粮站等均集中在此。2016年,村有行政用房400平方米,建有老年活动室50平方米、卫生室150平方米,有图书室4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场地360平方米。有村落公园2个,占地65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590平方米,配有价值5万元的健身器材。有文体团队1支。村道85条,总长23.3千米,均已浇筑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两旁已绿化,装路灯180盏。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4022.18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3758元,村年末集体资产总额1064.78万元。
  合并前原行政村简介
  涂汛潭村 位于村域西部。1950年6月,为西三乡第四、五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七大队第四、五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三管理区第三生产队。1961年12月,为西三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三人民公社涂汛潭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三乡涂汛潭村。1992年5月,为小安乡涂汛潭村。1997年12月,为杭州湾镇涂汛潭村。
  廿八叉村 位于村域中部。1950年6月,属西三乡第六村管辖。1958年10月,属光明人民公社第七大队第六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三管理区第四生产队。1961年12月,为西三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三人民公社廿八叉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三乡廿八叉村。1992年5月,为小安乡廿八叉村。1997年12月,为杭州湾镇廿八叉村。
  小陈家路村 位于村域东部。1950年6月,为西三乡第六村。1958年10月,为光明人民公社第七大队第六小队。1959年3月,为西三管理区第五生产队。1961年12月为西三人民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9月,更名西三人民公社小陈家路生产大队。1983年9月,改西三乡小陈家路村。1992年5月,为小安乡小陈家路村。1997年12月,为杭州湾镇小陈家路村。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解放后,境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运输业,陆续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商店和内外河船业运输社等生产管理组织。1957年,为解决庵东镇手工业、商业、干部职工家属在粮食统购统销、征兵、户籍及有关物资分配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对这部分占总人口21%居民的工作、生活落实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责,由镇人民代表大会提议,经镇人民委员会与有关部门研究,拟成立庵东镇居民委员会。9月19日,镇人民委员会向县人民委员会提交报告。12月12日,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庵东镇将手工业、商业、机关单位人员及家属、半工半农商户人员489户2105人,组建成立按序数命名的3个居委会。
  1959年10月,3个居委会合并建立庵东管理区居委会。1961年11月,称庵东人民公社居委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居委会一度改称庵东人民公社革命居委会。1981年4月,改为庵东镇居委会。同年9月,以庵东镇居委会为基础,建立东街、中街、西街3个居委会。
  东街居民委员会 驻地合盛昌弄。管辖范围:东起东街桥,西至合盛昌弄。1981年9月,辖10个居民小组,410户,924人。辖区内有庵东供销社生产资料收购部、雕花店、轧花店、铁匠店、竹器店等单位。至2001年9月,辖11个居民小组,628户,1249人。
  中街居民委员会 驻地万嵩庵弄。管辖范围:东起合盛昌弄,西至万嵩庵弄。1981年9月,辖6个居民小组,443户,1039人。辖区内有区供销社、百货大楼、旅社、信用社、五金交电门市部、国药店、饭店等单位。至2001年9月,辖6个居民小组,575户,1130人。
  西街居民委员会 驻地万嵩庵弄。管辖范围:东起万嵩庵弄,西至庵东区粮管所。1981年9月,辖6个居民小组,481户,1160人。辖区内有区粮管所、人民法庭、财税所、派出所、饮食服务大楼、镇供销分社、邮电支局、县盐业公司、农行办事处、汽车站等单位。至2001年9月,辖5个居民小组,807户,1584人。
  2001年9月3日,庵东镇人民政府为积极推进建成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建成区行政关系,着力改变建成区内两元组织结构并存而带来的村居混合、人户不一、管理不便的状况,报市民政局批复同意,撤销东街居委会、中街居委会和西街居委会,分别改建为振东居委会、宏兴居委会、元祥居委会。同时,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实行村居合一,即振东村与振东居委会合一、宏兴村与宏兴居委会合一、元祥村与元祥居委会合一。
  振东居民委员会 管辖区域为南至镇南横路,北至邮电路,东至陆中湾,西至宝兴弄。2016年末,有11个居民小组,676户,1390人,其中男731人,女659人。
  宏兴居民委员会 管辖区域为南至后六塘江,北至七塘公路,东至恒大新村,西至廿四弓江。2016年末,有12个居民小组,895户,1622人,其中男866人,女
  756人。
  元样居民委员会 管辖区域为南至四塘江、北至后六塘江,东至宝兴弄,西至三十弓江。2016年末,有10个居民小组,1110户,1956人,其中男1062人,女894人。
  村居合并后,居委会组织健全,工作开展更加规范便利。居委会主要开展计划生育、帮扶困难居民、管控治安、化解矛盾和拥军优属等工作,组织捐钱捐物支援灾区、便民服务、文明创建和环境整治等活动。
  第三节 社区
  2010年,宁波杭州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成立后,随着新区内众多企业的投产或扩建,以及杭州湾世纪城、合生国际新城等城市综合体的投用,新区的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2012年11月,为顺应新区城市化推进进程,不断满足制造业板块和城市板块居民日益迫切的社区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在公共管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镇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庵东镇双浦社区等7个社区的请示。12月,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庵东镇设立双浦、越溪湖、越林湖、观塘、世纪城、望海潮、水鹭湾等7个社区。7个社区成立后,相关行政管理及社会事务性管理工作由庵东镇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双浦、越溪湖、越林湖社区于同年12月份选举产生第一届居民委员会,均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
  双浦社区 范围为:水云浦—八塘江—兴慈大道—滨海大道—兴慈三路—十塘江—四灶浦—四灶浦水库北堤岸—水云浦。区域面积约24平方千米。辖上湾、锦诚名仕等2个小区,新区管委会、新区公交中心站均处社区南部。是新区前身原慈溪经济开发区较早开发的先进制造业板块区域的组成部分,集中了一大批制造业企业,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也坐落于该社区。设立时有居住人口1.6万人,工作生活人口2.7万人。
  越溪湖社区 范围为:东至兴慈三路,南至滨海大道,西至兴慈五路,北至十塘江。区域面积约9.5平方千米。辖大众公寓、越湖花园、妈咪宝社区等3个小区。处社区西南部的大众广场是含集体宿舍、特色酒店、人才公寓和配套商业的综合性广场。是新区先进制造业板块的核心区域,有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等一大批制造业企业。设立时有居住人口1.5万人,工作生活人口2.6万人。
  越林湖社区 范围为:东至兴慈五路,南至八塘江,西至陆中湾,北至十塘江。
  区域面积约16.7平方千米。有吉利汽车杭州湾公司等众多制造业企业,还有与汽车工业配套的吉利研发中心、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等科研、教育单位。设立时有居住人口1.2万人,工作生活人口2.2万人。
  观塘社区 范围为:东至陆中湾,南至滨海一路,西至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至滨海二路。区域总面积8.52平方千米。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第一出入口,是杭州湾新区南部新城的门户。拥有宁波杭州湾医院、新区体育公园、新区体育馆等一批公用设施。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长途汽车站)位于西北部,金融集聚区位于东北部。设立时有居住人口1200余人,工作生活人口4000余人。
  世纪城社区 范围为:东至陆中湾,南至滨海二路,西至滨海大道,北至十塘江。区域面积2.93平方千米。是杭州湾新区商务新城区的核心区,主要由杭州湾世纪城组成。杭州湾世纪城是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除住宅小区外,还有商业街、酒店、购物中心、学校、卫生院、电影院和旅游景点等。设立时有居住人口9000余人,工作生活人口1.2万人。2014年6月,为进一步理顺世纪城社区管理体制,完善和规范世纪城社区服务与管理,镇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世纪城社区服务中心,并选派镇机关干部吴伯欢担任主任。2015年3月,中共庵东镇委成立世纪城社区支部,由吴伯欢兼任书记。
  望海潮社区 范围为:东至滨海大道,南至滨海二路,西至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至十塘江。区域面积约4.7平方千米。拥有合生国际新城和新区科创中心、宁波大红鹰学院杭州湾校区、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等科研教育单位。设立时有居住人口2400余人,另有7000余名在校学生及教职人员。
  水鹭湾社区 范围为:东至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至八塘江,西至潮升纵江,北至十塘江。区域面积约10.2平方千米。集聚了新区的主要旅游景区。杭州湾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宁波方特东方神画是省内乃至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主题公园。设立时有工作生活人口1800余人,区域居住人口1000余人。
  截至2016年末,除世纪城社区有户籍人口433户、1225人,入住户数近12000户,常住人口约34000人外,其他社区常住人口变化不大,但暂住人口增加迅速。据《宁波杭州湾新区2016年12月份暂住人口统计表》显示:世纪城社区为20174人,以双浦、越溪湖、越林湖社区为主的工业园区为53339人。其他社区的暂住人口不多,大都是因工作、学习、旅游、休闲等需要非常住的流动人口。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