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570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9
页码: 1-9
摘要: 本文概括的记述了庵东镇的历史发展、传统特殊产业、工艺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庵东镇 地方志 概述

内容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永清塘(六塘)北坡建万嵩庵,后香火渐盛,庵之东形成街市,人称庵东市,此乃庵东名称由来。
  庵东镇位于慈溪市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陆域介于东经121°06′~121°23′北纬30。15′~30°22′之间。东与崇寿、新浦镇接壤,南邻宗汉街道和长河镇,西与长,河、周巷镇毗邻,北濒杭州湾。东西、南北极距分别约为26千米和14千米。沈海高速公路斜穿中东部,在建杭甬高速公路大桥连接线穿越西部,杭甬高速公路复线(规划)横贯全境,是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重要节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北部。其北侧是省内面积最大、淤涨速度最快的三北浅滩,有着丰富的海洋渔业和土地资源。 2016年末,辖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7个社区、2个渔场,面积171.2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3132人,暂住人口13111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1193人。 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6.1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5.86亿元,财政可用收入4.80亿元,镇人民政府驻地邮电路427~455号。
  庵东镇是国家卫生镇,浙江省重点工业卫星镇、东海文化明珠乡镇、教育强镇、体育强镇和生态镇,宁波市文明镇、法治镇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先进镇。中共庵东镇委是宁波市 “五好 ”乡镇党委。
  境域属滨海海积平原,地形呈扇形向北展开,地面高程(黄海标高)在3.0~5.5米之间,西北略高于东南。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台风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前,境域分属余姚县云柯、梅川、孝义、上林、开原等5乡。民国17年(1928)建庵东镇。民国29年,设庵东区,辖庵东镇和崇三、福寿、大云、义四、曹娥等 1镇5乡,。 1950年3月,建立县级特区 ——庵东盐区,直属宁波专员公署,辖庵东镇和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等 1镇9乡。 1956年6月,撤销庵东盐区,改为庵东区,划归慈溪县。 1992年5月,撤销庵东区,所辖东一、西一、西二 3乡并入庵东镇,东二、东三、西三 3乡分别并入崇寿、新浦镇和小安乡。2010年4月,庵东镇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次年11月,新浦、崇寿、周巷镇的8个行政村,连同新围垦的73.72平方千米区域划归庵东镇。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境域靠近利济塘(四塘)一带自南而北开始成陆,始有先民活动。雍正十二年(1734)至,乾隆十二年(1747)围筑四塘后,绍兴府会稽等县大批移民陆续徙居四塘一带,从事淋卤熬盐、捕捞之业,境域南部渐有村落。嘉庆元年(1796)围筑晏海塘(五塘)。嘉庆二十年(1815)开始,分段兴筑六塘。至道光末年(1850)海岸,线北移到澄清塘(七塘)一线。至20世纪初,移至千固塘(八塘)一线。至2016年,,已北移至十一塘一线。
  随着海岸线北移,原有盐田围塘后先后垦为农田,逐海而居的庵东人再到塘外去开辟新盐田,并在那里繁衍生息。从1950年代开始,庵东人又先后依次在海涂上围建八塘、九塘、十塘、十一塘,不断为子孙后代扩充生存空间。历代庵东人筑塘围涂,掘浦挖渠,建滩改农,寸土斗汗,艰苦创业,不断向大海进取,逐渐造就 170余平方千米沃野,形成特色鲜明的移民文化、围垦文化和渔盐文化。
  庵东是革命老区。早在大革命时期,庵东就掀起打 “秤放局 ”“吃大户 ”、反对 “毁二留八 ”“六折收盐 ”、割“洋尾巴 ”、斗盐霸等斗争浪潮。民国 13年(1924)7月23日,庵东万余盐民反苛政大暴动,与广州沙面英租界工人运动遥相呼应,是当时浙江最大的罢工斗争,被誉为中国工人运动从 “二七 ”大罢工以来由低潮复兴的征兆之一,载入中国工人运动史册。民国 15年5月,庵东盐场成立今市境域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坎镇支部。民国16年3月,中共组织在庵东发动2万余人参加盐民协会。民国30年6月,在相公殿打响威震浙东的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民国34年8月,建立今市境域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 ——庵东特区政府。庵东儿女为祖国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而英勇献身,载入史册的庵东籍革命烈士和在庵东牺牲的外籍革命烈士共有62人。先辈们这种不甘压迫、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已成为新时期庵东人民奋力开拓、努力拼搏的力量源泉。
  清和民国时期,境内天灾丛生,外敌入侵,兵匪横行,民不聊生。民国38年(1949)5月24日庵东解放,建立人民政权。1951年,实施土地改革,农(盐)民分得土地和盐板,开始过,上安定、基本温饱的生活。1981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生产力,人民收入逐年提高。19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多种经营发展,民营企业兴起,人民收入迅速提高,生活日益富裕。2000年,农(盐)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215元,比1970年的88元增加58.26倍。2000年后,庵东把握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两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27273元,比2000年又翻了几番。
  “两白(即盐、棉花)一蓝(即渔业) ,”是庵东传统特色产业。
  庵东曾号称“浙江盐都”。民国5年(1916)余姚盐场公署迁址庵东,形成庵东盐场。时全场有盐田42091.40亩,余地54399.34,亩,为浙江省最大盐场,亦是全国十大盐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盐场加速发展,盐产量长期居全省之冠。庵东盐税曾为国家财政作出巨大贡献。 1950年,上缴盐税占全省盐税收入的63.2%占宁波地区盐税收入的96.7%,是当年全宁波地区工商税总收入的1.3倍。从而奠定,庵东在宁波、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经济地位。庵东盐业发展还促进工业、农业、商贸服务业及文化、体育、教育、卫生、邮电、交通、气象等各项事业兴起和发展,成为当时庵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大助推器,庵东各行各业无不打上盐文化烙印。1979年以后,因自然条件变化和盐业经济效益低下等原因,大面积废盐改农,至2001年,产盐历史终结。
  1980~1990年代,植棉成为庵东农业的主导产业。产量、销售量长期居市(县)第一。1990年,植棉41556亩,总产量2919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全市的十分之一和六分之一,被誉为“慈溪棉仓”是宁波七个重点产棉镇(区)之一。1991年,植棉40703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0.5%,总产量4192吨,为历史最高。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棉田面积逐渐减少。20,16年,植棉13377亩,占耕地面积的27.9%总产量1119.20吨。大小麦和蚕豆是传统种植粮食作物,油菜是最主要油料作物80年代开始,发展蔬菜瓜果生产。2016年,以西三、路湾和珠江等村为主产区,种植蔬菜35060亩,总产量58985吨;以富民西瓜为代表,种植咸地西瓜7697亩,总产15041吨;以马潭路葡萄为代表,种植咸地葡萄8580亩,总产14500.50吨。1970年代前,渔业以沿海捕捞为主,年捕捞量一般为一二百吨。1980年代,捕捞鳗苗曾为国家创汇做出贡献。1986年,由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资助的万亩鱼塘建成,成为慈溪县内最大淡水鱼养殖基地。1992年,开始“低坝高网”海涂养殖,又引人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成为渔业生产主导品种。1999年7月,庵。19,东镇被浙江省海洋局列为首批“蓝色工程”示范区;2001年2月,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 “青蟹之乡 ”。2016年,全镇渔业总产量 13315吨,总产值 4080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42.9%。
  农(盐)民素有家庭养殖畜禽传统。1960年代始,兴办集体牧场。1990年代后,畜禽养殖向规模化发展。猪、羊、鸡、鸭是传统养殖畜禽。2016年,养猪18942头,羊13660头,出栏商品鸡鸭10万余只。獭兔和野鸭等特种畜禽养殖闻名市内外。2010年,饲养獭兔61775只。2016年,有野鸭驯化养殖专业户(场)3家,年产成品野鸭 6万余只。
  2000年以后,农业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至2016年末,有浙江省及宁波市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149家,经营土地(包括水面)36918.4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77%。 2016年,庵东镇农业总产值9.5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3.7%。
  清和民国时期,庵东有主要为盐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手工业,较普遍的是以土纺土织为主的家庭手工业。195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初,先后兴办与盐业相关的浙东化工一厂等4家地方国有企业,成为当时慈溪县除县城外国有企业分布最密集集镇。1970年代始,发展针织业和沙发制造业,被誉为慈溪“针织之乡”“沙发之乡”。1970年代中期起,发展区乡(镇)村(队)、二轻、部门办企业,其中七塘以北地区以盐业副产品苦卤为原料的菱镁纤维瓦生产企业有数十家。1991年,庵东区有区、乡(镇)、村办企业161家,从业人数5736人,总产值15015.60万元;二轻办企业7家以及各部门办企业32家。1993年11月开始,镇、村办企业和二轻、部门办企业相继转制,民营企业兴起。至21世纪初,全镇工业逐步形成针织机械制造、高低压输变电设备制造、机械轴承制造、塑料电器制造、建设工程制作安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金属制品制造等7个主要门类。到2010年代,形成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塑料制品制造、家用电力器具制造、金属制品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轴承制造、钢结构制作安装等8个主要门类。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占地147公顷的镇工业园区。至2016年末,已入驻企业93家,总产值45.70亿元,占镇统计范围企业总产值的 57.5%。 2000年以后,工业企业品牌意识增强,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争创名牌逐渐成为共识。至2016年末,全镇工业产品中,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浙江省著名商标 7件、宁波市知名商标 15件、慈溪市知名商标 3件。省部级优质产品 7个、宁波市级名牌产品 18个、慈溪市级名牌产品 4个。 2016年末,庵东镇有镇、村统计范围工业企业 686家,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45.69亿元,从业人员 26581人。 2016年,庵东镇工业总产值116.34亿元,销售112.21亿元,利润5.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1.2%。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初,庵东因其盐场特殊性和海运方便、海产品丰富等优势,商贸比较发达,并带动其他服务业兴起。1940年代初,沪甬海上航线中断,与上海隔海相望的庵东,成为贸易往来中转枢纽,一时商贾云集,集镇繁荣,被誉为“小上海”。据1992年版《慈溪县志》载:“到民国后期,庵东是今慈溪县境内较大的12个集市之一。”1951年,由庵东区工商业联合会登记发证私商就有291户。至1990年代前,商贸服务业呈现国有、集体和个体三者一起发展而又以集体商业为主格局。其中庵东供销社是最大商贸企业,1993年业绩排名全国基层供销社百强第 19 位。1993年开始,国有、集体商贸服务业企业先后转制为个体私营企业。2010年以后,信息消费市场(电商)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热衷网购,实体商业受到冲击,部分商铺营业额下降。2016年末,境域有个体工商户 4661户,从业人员 13934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02亿元。
  庵东历史上曾是余姚县和慈溪县北部海产品集散中心。以小海鲜交易为特色的农贸市场闻名遐迩。至2016年,有镇中心农贸市场等综合性农贸市场13个,总面积43289平方米,摊位1110个。2008年后,借助杭州湾跨海大桥区位优势和国家级湿地公园资源,利用本地小海鲜特产,举办小海鲜美食节和农家乐星级评定活动,培育发展小海鲜农家乐餐饮服务业,形成以七塘公路为主轴的农家乐餐饮经济。2016年末,境域有以农家乐为主的饭店酒家 36家,年营业额超亿元;有宾馆旅社38家,浴室 8家,泳池 6家。
  2016年末,境域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波银行和慈溪农村商业银行等5家银行的11个网点,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慈溪中心支公司新区营业服务部是境域唯一保险服务机构。还有中介机构、物流货运服务机构多家。
  2016年,庵东镇第三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2%。
  庵东历史上盐业的发展还催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民国初到新中国成立初,所产原盐,多用牛车运到沿海湾口,通过7条沿海航线,销往上海、杭州、宁波、绍兴、海宁、乍浦、定海等地。内河有通往宁波、萧山临浦、上虞百官、余姚县城、余姚马渚和浒山等地的内河航线10余条。主要承运原盐,还承运其他大宗货物,并有客运。1990年代,开通省、市沿海唯一的庵东至平湖客运气垫船航线。公路运输始于民国24年(1935)始建的芦庵公路,1980年代中期后,逐渐代替水上运输。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开通庵东至浒山、余姚等地短途和多条至上海、杭州、绍兴、宁波等地中长途客运线路和公交线路。2008年5月,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使境域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2016年末,境内有国家高速公路1条,过境15千米,设2个出入口;市(县)级公路10条,总长54.16千米;镇、村级公路746条,长458.13千米。全镇形成了主干道“三纵三横”、非主干道纵横交错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客运有发往上海、宁波、常州、苏州等10余个城市客运班车,有通往镇外14条城乡公交线路和联通各行政村、居委会和社区17条区域公交线路。货运有经工商登记专门从事货物配载、普通货运、货运代理、装卸搬运和快递服务的企业43家。全镇拥有轿车13202辆,家庭拥有率 43.3%,绝大多数家庭拥有多辆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
  六塘围筑后,境域逐渐形成的人和街长不足500米,宽仅3米。1970年代,人和街拓宽延伸,长约1000米,最宽处为17米,建成区面积为0.59平方千米。1986年,建成区从人和街往北新辟七二三大街,基本形成T字型街区。1991年后,建成长2000米、宽24米邮电路,与南延北伸后的七二三大街构成建成区“十”字形商业中心。至2016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5平方千米,有市政道路(街道)24条,总长31.46千米。各类道路(街道)实现亮化、硬化、绿化、净化。 1989~2011年,先后建成集士路小区等6个住宅小区和8处沿街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21.62万平方米,大部分城镇居民和部分农村居民借此改善居住条件。从1990年代开始,陆续改造升级政府机关、教育、医疗、文体、商贸、金融、公安等公共建筑,城区设施、功能日趋完善。至2016年,基本形成北部为文教居住休闲、中部为金融商贸服务、南部为工业集聚区的功能区块。农村建设步伐加快。2000~2016年,各行政村用于村庄道路建设资金17100.89万元,用于村公共建筑建设资金12820.86万元。城乡生活环境明显改善。2016年末,各行政村建有村落公园33座,总占地面积11.18万平方米。2017年末,建成区建有镇级公园 4座,总占地面积 12.36万平方米。
  1960~1970年代,农村住房由草舍翻建成瓦房(矮平房);1980~1990年代,由平房改建为楼房;2000年后,建成功能齐全、以别墅为主的农村住宅小区。据2016年调查,全镇23个行政村25098户,65966人,住宅总建筑面积4763781.60平方米,户均189.81平方米,人均72.22平方米。其中,单家独院住宅占 67.1%,多户联排住宅占 2.6%多层公寓占 3.2%,旧式住宅占 27.1%。
  1980年代,,境域环境治理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生产和生活污染不断加重,环境质量明显下降。1988年,主要河流水质降至Ⅴ类和劣Ⅴ类。从2000年开始,重点整治环境“脏、乱、差”。2004年开始,生活垃圾袋(桶)装化率100%;2005年,完成露天粪缸消除和简易户厕改造;2008年开始,垃圾当日清运率100%。并逐步建立环境整治动态管理长效机制。2011年,实施“森林庵东”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6年,实施“秀美和谐新家园建设六大行动计划”,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年”和“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活动,落实“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河长制”管理机制;2015年,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从1956年开始,营造沿海防护林;2000年开始,大力开展以“四旁”绿化、道路绿化、河岸绿化、公园与小区绿化为主的绿化造林活动。至2016年,境域人均公绿面积已达14.7平方米。
  民国元年(1912),设庵东邮政代办所;民国25年,设乡村电话代办所;民国30年,设三等乙级邮局;1956年,改设庵东邮电支局。1998年9月,邮电分营,设邮政支局和电信支局。2016年,庵东邮政支局设2个邮政网点,经营业务种类有函件、汇兑、包件、报纸、杂志、邮政特快、集邮等,业务收入为312万元。庵东电信支局有电信营业单位和服务网点各1个,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11万元。民国35年,先后开通各乡电话;1960年代,开通各生产大队电话;1991年11月,开通自动电话;1994年2月,开通程控电话;199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模拟手机,中期后更新为数字手机。2016年,全镇有固定电话用户8948户,移动通信普及率87.1%。19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网通)、中国移动先后在境域经营网络业务,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2000年后,网络公司相继为公众提供互联网和手机上网服务。2004年后,庵东镇党政部门运行电子办公系统,教育领域开始建立门户网站和校园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2012年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沟通与互动。2016年,全镇有互联网用户18919家,入户率 67.2%。
  1958年,庵东始有电力,由浙东化工一厂提供。1964年,庵东电厂建成发电。1966年后,由国家电网供电。1971年9月,兴建35千伏庵东变电所,后几经扩容或易地新建。1972年,七塘以北各生产大队接入电网,生产生活动力能源也逐渐由原来的柴(汽)油、风力改为电力。在用电紧缺阶段,实施有序用电,部分企业和个人自行发电弥补。2016年,全镇设6个变电站,总容量324243千伏安,总用电量34116.41万千瓦时。其中生活用电 12429.04万千瓦时,商业用电 3289.08万千瓦时,工业用电 15107.26万千瓦时,农业用电 3291.03万千瓦时。
  1984年7月,庵东自来水厂建成投用。1987年7月,与县第二水厂连网,供水范围主要为建成区,后逐渐向建成区外扩展。2004年7月开始,实施自来水改水工程。至2006年末,七塘以北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为98%建成区为100%。2016年,庵东给水管理站服务范围的11个行政村及431家企事业单,位总供水239.21万吨。其中工业用水133.96万吨,生活用水105.25万吨。
  清宣统二年(1910)设私立安澜小学。民国31年(1942)新建余姚县立庵东小学。至民国37年,开办小,学30所,其中盐工子弟学校17所,实行免费入学。1956年,创建浙江省庵东初级中学;1970年,设高中部;1972年,恢复县属,改称慈溪县庵东中学。1968~1970年,庵东区各人民公社相继办中学,生产大队办小学。1978年以后,学校布局调整,逐渐形成小学由各人民公社设点、初中各人民公社集中、高中由县设点格局。1984~1985年,庵东区各乡(镇)普及初等(小学)教育;19861992年,分期分批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2012年,创建成为市现代教育装备示范镇。2016年,有全日制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7所,在校初中生1707人,在校小学生5558人。幼儿教育始于民国时期庵东小学附设幼稚班。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逐渐发展;2016年,全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3290人。2015年,创建成为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镇。成人教育始于抗日战争时期。 1984年,庵东全区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80年代后,以自学、函授、网络教育等方式,开展学历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2010年,人口文化普查,境内6周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率(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为90.9%。
  民国时期,境域在庵东集镇和相公殿庙会期间,邀请外地戏曲班子搭台唱戏,开展文化活动。1951年,建立庵东盐区文化馆。1952年,西二乡各村建立慈溪现境最早的村级俱乐部。195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巡回放映露天电影,吸引较多群众观看。1999年,庵东镇成为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2000年后,镇和各行政村相继建立娱乐中心、文体中心、村落文化宫、文化礼堂、文体广场等场所,群众文化呈多样化趋势。镇举行“千人歌舞乐庵东”、龙舟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各行政村开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50余支文体队伍活跃乡间和企业,18家单位创作村(校、厂、院)歌。2009年,庵东镇文化站成为省特级综合文化站。1953年,建庵东盐区有线广播站;1970~1971年,各人民公社相继建广播放大站。1993年末,开通有线电视;2012年,完成向数字电视转换;2017年,电视用户18079户。1985年,庵东镇文化中心图书馆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乡(镇)级万册图书馆;2016年,各行政村、学校、幼儿园均建有图书室,藏书在3000册至5万册之间,部分家庭还建有家庭图书室。1994年7月,建立“庵东七二三盐工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先后被定为慈溪市级和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境域有慈溪市级文物保护点2,处,庵东晒盐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1980年2月至2016年末,庵东镇举办过21届全民运动会。此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庵东籍运动员多次在包括奥运会等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庵东籍艺人亦多次在市级及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奖。
  清末、民国时期,以私人开业行医为主,规模和惠及面小,普遍缺医少药。1951年7月,建庵东盐区人民政府卫生院;1953~1957年,建立乡(镇)卫生所;1970年代,建立生产大队卫生室。至2017年,境内有医疗机构41家,医务人员228人,其中庵东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及计划生育为一体的一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15个医技科室、60张病床、148名医务人员。新中国成立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遏制。妇幼保健网络健全,措施得力,各种妇女病得到及时医治,新生儿死亡率大幅下降。计划生育成功实施,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从1964年的15.04‰降到2016年的2.34‰。
  2016年,境域有26221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14708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8707人参加土地被征用人员养老保险。1950年代,建立“五保户”供养制度。1959年,建敬老院;2005年,建镇老年公寓。1985年后,重视残疾人事业,每年对弱势群体实施慈善助学、助医、助房活动。至2016年,庵东已形成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五大保险体系构成的广覆盖、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庵东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持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因经济社会转型和暂住人口激增等原因凸显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志愿者活动广泛开展,政治清明,文明程度提升,治安情况良好,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有的移民文化、围垦文化、渔盐文化孕育成“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庵东精神。造就了一支有胆有识的企业家队伍,锻炼了一支有德有才的干部队伍,培育了大批吃苦耐劳并有首创精神的劳动者。200多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为庵东发展和繁荣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人物。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宁波市级及以上各类先进集体360个次、先进个人(家庭)363人(个)次,70位庵东儿女在中央、省、市和解放军部队等有关部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156位高级知识分子为庵东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勤奋工作,171位庵东籍高级知识分子服务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机关团体,并关心、支持或参与家乡建设事业。还有不少在海外庵东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为祖国统一、家乡繁荣作出贡献。庵东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推动庵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庵东的历届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不断营造良好创业发展环境,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庵东伟大实践。
  2010年4月,庵东镇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托管,成为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唯一镇。2011年,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提升新区战略地位,明确要把宁波杭州湾新区打造成“宁波北翼国际化新城区”和“产业转型新基地”。中共十九大召开后,按照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总目标和宁波市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战略目标,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建设“国际化产业名城、现代化美丽湾区”新目标和“两个阶段、两步走”路线图,并努力实现“产业梦、创新梦、城市梦、文化梦、品质梦”五大发展梦想。20余万新老庵东人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庵东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领导下,肩负加快自身发展和服务新区建设两大历史使命,坚定加快发展信心,强化拼抢机遇意识,鼓足干劲,保持克难奋进勇气,发扬苦干实干精神,为早日建成国际化滨海名城和桥南明珠美丽庵东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