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凉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458
颗粒名称: 马凉亭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212-213
摘要: 本文收录的是王才郎等口迷,范觉甫整理传说故事。内容反映了马凉亭与相关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情况。
关键词: 马凉亭 亭名 故事

内容

长河有一个求问亭,亭子一排七间,元宝山墙,雄伟高大,中间有一个可以拆卸的戏台,面向后面两进两厢的福塘庵。福塘庵朝南供奉的是武圣关帝。凉亭的石柱上写着一付对联:“求见士农工商客,问道东南西北人。”
  虽然,斗大的亭名、庵名,饶有趣味的对联刻写在那里,但是无论哪一个,本地人或是外地人都不叫它求间亭或是福塘庵,大家习惯地把亭和庵统称为马凉亭。说起这里面的原因,还有一个故事。
  鸦片战争前,满清政府为了抵御外敌,重视武备,鼓励百姓学习骑马、射箭,习武的青年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到县府里考武秀才,到州里考武举人,但是习武要有一定的条件,穷苦的农民、手工业者没有马、没有箭,为生活奔波,一般是沾不上边的。
  凉亭南面的村庄里,有一个穷人的孩子名叫范金榜,平日爱好练武,举石鼓、摔彩瓶、掼火流星、走高跷、要拳术样样皆能,只是没有学过骑马射箭。有一次看见地主家的孩子们在骑马射箭,他心里痒痒的也想试试,趁他们休息时,金榜跃上马背,可是,那马儿昂首长嘶一声,把金榜摔了下来,窘得金榜顿时脸红耳赤。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少年,衣着朴素,面目清秀,彬彬有礼地上前向金榜摔痛了吗?又牵来自己的马,教金榜怎样上马,怎样驾驭,怎样加鞭,并扶金榜上马试骑。金榜果然顺利地一口气扬鞭跑了十多里来回。他谢过了那位少年,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且说那位少年姓陈名征麟,余姚上陈人,文武双全,好结交朋友,他是地主张善德家的表侄,来长河做客。这日他教了金榜骑马后回到表叔家,遭了一顿训斥,因此再也不到长河来了。金榜学骑心切,打听了陈征麟的姓氏住所,找上门去,陈征麟也热心指教。
  一天,金榜从陈家学骑回家。因白天与陈征麟谈论国家大事,琢磨射箭技艺多花了些时间,不觉已到黄昏,陈征麟留他吃了晚饭,走到长河已经夜阑人静,月色朦胧。路过求问亭前的草坪,他一时高兴,喊了一声“马来”,做了一个上马骑射的姿势,想不到真的从凉亭里跑出一匹高大结实的红马,低头像是让他驾驭的样子。金榜高兴极了,也不感到奇怪,就跃上了马背,让马沿潮塘向东驰骋,来回二十余里。
  从此,金榜天天等到夜阑人静,就到凉亭里来骑马射箭,本领越学越高,晚上也能在马背上射下天上的飞鸟。没有多少时候,就学会了各种应试的技艺,便约同陈征麟起到县里考中了秀才,接着上杭州赶考。因为他们练得一身硬功夫,果然榜上有名。报子敲锣报到长河范家,金榜中了浙江省试第三名武举。
  不久,金榜被派到台湾统军,加强海防。他想起求问亭那匹红马,就积蓄了一些俸银,雇了匠人在求同亭里塑了四匹骏马,算是他献给武圣关公的礼物。想不到那年夏天,这四匹马竞在晚上现形,吃了地主张善德家的庄稼。据说还被人看见了好几次。
  地主张善德心里很气愤,但他也不敢得罪举人老爷。只好自认晦气,灵机一动,利用他是庙董的地位,发起在泥马旁加塑马夫勒马细绳,还在凉亭东西山墙的月洞门造了栅栏门,在南面把墙壁打得严实,造了一个正门,以防泥马再跑出来吃庄稼。听说他还捞了不少外快,装进自己的口袋。从此,晚上路过的人不能再进凉亭,一定要绕道走南面的小路。

知识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慈溪地名传说》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出的138个地名传说,分四辑,分别涵盖了第一辑镇、村、街道、社区,第二辑山、水、岭、潭,第三辑寺、庙、宫、庵,第四辑桥、路、楼、场等类别,代表了当今慈溪的镇村、河流、山脉、桥梁、湖泊、道路和建筑物等,他们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意义,都带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或是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歌颂美好的人和事,鞭挞丑恶的思想、行为和现象。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才郎
责任者
范觉甫
责任者
范金榜
相关人物
陈征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