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山/水/岭/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375
颗粒名称: 第二辑 山/水/岭/潭
分类号: I277.3
页数: 110
页码: 63-172
摘要: 本辑收录的是慈溪县山、水、岭、潭相关传说。内容反映了山水岭潭名字来源、存在历史文化意义。带有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山水 传说

内容

达蓬山
  相传,秦始皇来到浙东海边一座大山上,命方士徐福下海到蓬莱仙境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后人就将此山名为达蓬山。其实,此山最早的名字叫大精山,后人也叫它为达蓬山。说起它,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达蓬山峰峦连绵,树木苍郁,花草繁茂,山下是一片汪洋大海。海边山坡长着两棵高大茂密的梧桐树,树下住着一位美丽的凤凰姑娘,她和大鹏哥哥、孔雀弟弟、白鹤妹妹都是友好的邻居,一起觅食玩耍,一起唱歌跳舞,在风景秀丽的山海间过着欢乐而平静的生活。
  有一天,凤凰姑娘正在浇洒花草,突然从海中钻出来一个头长麟角、双眼暴突、血盆大口的怪物。它自称东海龙神,力大无比,嬉皮笑脸地说凤凰姑娘长得美丽漂亮,硬要和她成亲。凤凰姑娘见它面目狰狞,浑身腥臭,吓得扭头就逃。那怪物一把拉住凤凰姑娘的彩裙,耍起胡赖来。这时,刚巧大鹏狩猎回来,见此情景,就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抓住龙怪的麟,厉声喝道:“谁敢动我妹妹的一根毫毛,我就对他不客气!”龙怪痛得嚎嚎直叫,连称“不敢”,大鹏这才松手。
  那龙怪钻进大海后,怒不可遏,便兴风作浪,掀起小山似波涛。一眨眼功夫,就卷走了两棵高大的梧桐树,凤凰姑娘也不见踪影。大鹏一看龙怪作孽,不禁怒从心来,就地一滚,现出了大鹏鸟原形,张开一对硕大的翅膀,扑向恶龙。恶龙一惊,急忙掀起七七四十九个巨浪阻拦大鹏;大鹏也不示弱,一连扇了九九八十一扇,把海涛挡了回去。恶龙张牙舞爪,上岸卷土重来,大鹏鸟腾空而起,用金喙、铜爪、铁翅与他搏斗,从山边斗到海上,又从海上斗人空中,斗得飞沙走石,天昏地转。三个时辰后,恶龙力薄技穷,渐渐支撑不住,趁机遁人海底。大鹏急忙寻凤凰姑娘,冷不防海上“哗啦”一声巨响,见那恶龙再度窜了出来,大鹏来不及躲避,受了轻伤。他不顾一切,猛扑过去,用金啄在恶龙颈上狠啄了一下,只听“咔嚓”一声,恶龙的头颈骨断了,痛得满地打滚,最终躬起身子,垂下了龙头一一死了。大鹏鸟也因耗尽精力,扑倒在海边,再也不能起来了。
  凤凰姑娘在恶龙兴风作浪时,就被冲到山东面那个岙口,她一直在为大鹏助威和祈祷;白鹤被风浪涌到西山,得知到大鹏壮烈牺牲的消息后,每天哀鸣不止;那胆小怕事的孔雀,飞到山南躲了起来……
  时过境迁,大鹏山上所发生的故事渐渐被人们忘却,山名也已更改达蓬山,可留在周边的一些地名仍一直延传至今。当年龙头垂落的地方被人们叫作龙头场,白鹤哀鸣之处取名为鸣鹤场,孔雀飞到山南躲藏的山岗叫孔阁岭,凤凰姑娘被冲到的那个海边岙口,人们就叫它凤浦岙。至于大鹏鸟的身子,早已化成了一座雄伟的高山,旁边两座小山,是它的翅膀,“望海尖”那地方是大鹏之首,直到今天,它还紧紧盯着横卧在东海边的伏龙山不放呢!
  虞长懋口述 膝占能整理
  龙头场石人山
  很早以前,三北龙头场还是个海滨小村,村上男人种田、砍柴、晒盐;女人纺纱、织布、绣花,日子过得倒也安宁。后来,从普陀山来了一个和尚,落户在达蓬山半山的一个石洞中。这个和尚身高一丈,头如海中礁岩,耳如椰叶蒲扇,相貌十分难看。但他奔跑如风,腰大二围,来去无踪,整天在石洞内盘气练功,练习拳脚,安图称霸一方。
  那和尚十分霸道,腹中饥饿时,就下山到村中强行化缘,餐食斗余,荤素不论,村民若稍有怠慢,不是拳脚相逼,就是放出身边个竹简中装的毒蛇来恫吓村民。当地村民给他起了一石秃和尚“强讨饭”个的外号。
  龙头场村里有一个名叫杨伟的后生,性格刚毅豪爽,精通棍棒,在村上颇有威望。他见石秃和尚如此横行新道,弄得村民人心惶惶,心中早已愤愤不平。杨伟曾聚集众人,与那“强讨饭”厮打,但总不是他的对手;报与官府,一月多来也杳无音讯。
  一日,那石秃和尚在对面山偷了一袋还未成熟的番薯,背至石洞内;然后又翻山来到杨伟家中高声讨吃。杨伟岳母是个聋子,山南桃花岙人,来女婿家做客。他不明情况,自顾擦洗碗筷。石秃和尚见这个老太婆迟迟不予施舍,不由火冒三丈,大吼一声,从竹简中放出一条眼镜蛇来,用手指轻轻一弹,那蛇就张口吐舌“呼呼”窜向聋婆婆。刚巧聋婆婆转身,见蛇后不慌不忙,伸出右手,飞快地钳住蛇尾巴,抖擞了几下,用力一弹,“啪”的一声,那蛇躺在地上不再动弹了。原来那聋婆丈夫以捉蛇为生,她也跟着学了一手捉蛇本领。“强讨饭”见此,恼羞成怒,掌打在聋婆婆右胸。那聋婆婆顿时向后倒在地上,头破血流,不省人事。杨伟的妻子闻讯赶到,扑在娘身上嚎啕大哭。石秃和尚不以为然,动手摘下冷饭淘箩,搬来冷菜,坐在门前石凳上猛食起来。吃饱后,又将剩余饭菜倒入粪缸里,自顾扬长而去。
  杨伟妻子的哭声和村民们怒骂声传到了九霄云外,惊动了过路的赤脚大仙。大仙禀报玉皇,玉帝大怒,就派降妖菩萨韦陀和雷公电婆前来镇妖。
  那石秃和尚刚从村庄出来,缓步蹬上三十七步石梯,走过小石桥,绕过青枫岩,越过静德庵大门,向达蓬山上石洞返回时,忽见乌云密布,飞沙走石。他料知有异,就急忙钻进溪坑中一块岩石下躲藏。此时韦陀菩萨早已看得清清楚楚,从半空中扔下一根镇妖杖将它压住;电婆圆目怒睁,打开神扇;雷公须发倒竖,手握着砸妖榔头,只听得惊天动地巨雷连炸五响,那半山腰白光闪耀,乱石尘土冲向半空。一会工夫,那和尚炸得粉身碎骨,他躲藏的地方,也变成了一个三丈多高、缺耳断臂、只有半个脑袋的石头人。此后,当地百姓就把村前这座山叫石人山了。
  后来,谁家小孩要糟蹋粮食时,大人们总要说:“糟蹋粮食罪过,当心天雷劈煞。”三北一带还流传着这样首民谣:饭倒粪缸丧良心,作恶多端雷击顶。
  华达口述 阿尔整理
  五磊山
  五磊山,虽然峰不高也不奇,但它绵绵起伏,横亘彩屏山它的名字总给人许多遐想,说也难怪,它原先名叫五马山,山顶,上曾经住着五匹神马,因此而得名,要问五马山怎么成了五磊山,这里有一个传说。
  也不知什么年代,有五匹神马不住天界,却结伴住在一座水草茂密的山顶上,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山景如画。神马们结伴同住,不愁吃不愁喝,不用羁绊卖力,成日里亲密无间,逍遥自在。
  无忧无虑的日子多了,就像吃惯了家禽,总想尝尝野味,竟相继动了凡性,起了野性,向往起山下凡间生活来,常常结伴来人世间溜达,夜深人静时,下山到农地吃麦啃菜,嬉闹糟蹋,把当地百姓害得叫苦连天。
  下有个种田人,生性剽悍,力大无比绰号就叫“霸王”。神马为祸的事听多了,就想为父老乡亲做件好,事,决心制服神马。此后常在夜里隐蔽庄稼地里,等候神马下山。
  一天夜里,满天星光灿烂,霸王照例埋伏起来,等着等着,闲得百无聊赖之际,也不知到了什么时辰,上下眼皮黏糊黏糊打起瞌睡来。一阵“得儿、得儿”的声音响起,霸王猛然惊醒,竖起耳朵细细听来,那声音自远而近,一阵紧似一阵,星光下看出一匹奔马直朝面前奔来,接着看见了第二匹、第三匹,不多不少正是五匹!马群不前不后,正好来到这块地里,领头的一匹收蹄停住,四下里张望一圈,就“唿”地蹿进麦田,底头大啃大嚼起来,随后的几匹也先后进了麦田,有滋有味地吃将起来。
  霸王屏住呼吸,猫着腰直起身来,向上一跃,身边的马十分机灵,忽然抬起头斜刺一跃,谁知霸王身手矫健,刚刚一步是虚,紧接着向上一跳,这下可是实的,神马来不及跳起,就被霸王重重骑在背上。
  这马扭头一看,竟让一个无名凡者骑上了脊背,直觉得受了莫大凌辱,怒气冲天,四蹄一扬,一路狂奔起来。霸王生来就会骑马,两腿紧夹马肚,伏下肩头,两手紧紧攥住马鬃,紧闭双眼,任你狂奔飞跑,就像粘在马背上,纹丝不动。
  听一路呼呼风声,也不知跑了多少路,霸王慢慢睁开眼睛,看见神马跑到何处。正在此时,前面并肩立着两棵松树,粗如碗口,中间相距不到三尺,约莫刚容得马匹擦身而过,神马乖巧,自度狂奔甩不了骑者,就快速朝缝奔去,想就此挤落霸王。
  霸王大惊,这一招真够险恶,也叫作急中生智,就在将过未过之间,霸王两手一伸,一手握住一棵树干,用力往内一扳,就像钳子把神马紧夹住。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神马乖巧,欲借树制人,霸王智勇,反借树制马。
  神马至此,精疲力竭,大汗淋漓,呼呼直喘粗气,霸王朗声发问:“你是服还是不服?”神马只得低头认输。
  神马自知偷偷下凡,已属触犯天规天条,自然再难重回天界,而今人间又出了个“霸王”,智勇可以降龙伏虎,想来已无存身之地。就在所居之山化作五块巨石,垒在山顶。从此人们就叫它五磊山,一直叫到现在。
  姚钿寿口述 张寅整理
  栲栳山
  栲栳山的原名为仙居山,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山上,不但有许多奇峰怪石,而且还有二座茶园,所产的茶叶叫仙茗茶。至于仙居山为什么会变成栲栳山,这与唐伯虎有关。
  相传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久慕仙居山大名,便独向溜出苏州,前来仙居山游览。这一日他来到杜湖畔,见一村姑坐在门前,正在用柳条编织筐子,唐伯虎上前问道:“这筐子何用?”村姑抬头一看,见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就戏他说:“装金子”。唐伯虎一看村姑貌若天仙,心想,这里山色秀美,溪流涓涓,本已美不胜收,不料在这荒山野岭之中,竟还有此绝代佳人,就想娶这村姑为妻,就说道:“我是苏州唐寅,久仰仙居美名,到此一游,烦望大姐为我领路。”这村姑虽居深山,但对唐寅大名早有所闻,不想在家门口巧遇,心中暗喜,于是说:“要我带路不难,你要给我画一幅画。”唐寅见村姑答应,满心喜欢,取出随身所带的纸和笔,为村姑画了一幅肖像。村姑一看,这画像虽然没有上色,但确是精妙绝伦。正要去取,不料唐寅却把画收起,说:“待我游玩回来,再给你题词钤印。”
  于是,两人一前一后,朝仙居山走去。到了半山间,两人已热汗涔涔,便稍事休息。唐伯虎见四处无人,便站在一块巨石上,顺手从崖壁上扯来几根野藤,充当琵琶,边弹边唱,欲向村姑求婚。村姑见状,羞得满面通红,本想一口回绝,但又觉得有失面子。她四周顾望,见面前不远处也有二块巨石,灵机一动,对唐伯虎说:“我们这里有一个习惯,只要你能把石头掷到前面的大石上不掉下,我就嫁给你。”唐伯虎想,这又何难。他从身边拣了几块小石头,扔向巨石。谁知连扔三次,石头都摔得无影无踪,后人就把唐伯虎站立的这块石头叫作“泥鳅石”,而把前面那块称作“蛤蜊石”,意思是三心二意的求婚是不可能成功的。
  唐伯虎和村姑回到山下,心中怏怏不乐。他取出画像,在上面题了两句话:“琵琶写语反成怨,栲栳量金难买春。”并在下面恭恭敬敬地盖上大印后,送给了村姑,自己则带着满腹惆怅回到苏州。从此以后,仙居山便有了一个新的名字—
  栲栳山。
  史磊口述 方印华整理
  七姐妹山
  慈溪沈师桥北有座海黄山,山临海,海中央横排着七座小岛,当地人称她们为“七姐妹山”。说到这七姐妹山啊,其中还有一段神奇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海边住着一个渔夫,他的妻子生下第七个女儿后就撒手西归,渔夫既当爹又当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含辛茹苦把姐妹七人拉扯大。
  所幸的是,七姐妹长大后,不但个个出落得水灵灵的,而且聪慧能干,织网、划船、打鱼无所不能。姐妹们执意让老父亲看家,自己出海捕鱼,一家子虽清贫却也其乐融融。
  老渔夫家有七朵金花的事被一只自称为海王的千年龟精知道了,这老妖精修炼成了一颗神奇的金丹。他有金丹护身能长生不老且神通广大。
  龟洞里,一群小龟对他一呼百应,天天美酒佳肴伺候着他,可这龟精还不知足。他想,要是有老渔夫家的七美女斟酒做伴,岂非是一大快事?于是,他几次派小龟备了礼品去渔夫家说亲,渔夫哪里舍得让宝贝女儿嫁给一个妖精,断然拒绝。龟精见屡次不成,就亲自出马,他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后生,来到渔夫家,三言两语后就道明身份和来意,渔夫当即回绝。龟精见软的不成,起了凶性。他一挥掌,打死老渔夫,取出纸笔,写了一张纸条:“明日正午,再见美女。”然后扬长而去。
  夕阳西下,姐妹们高高兴兴地带着一天的收获返家了,照例人未到,声先至:“爹——爹——”地叫进来。可是今天,清脆甜蜜的喊声未能唤出老爹爹出门迎接的身影,纳闷着走进屋子,现场把他们惊呆了。
  姐妹们围在父亲尸首边伤心痛哭。
  这时,大姐看到桌上的纸条,一下子明白了凶手是谁。大家决定趁明日妖精来时替爹报仇。于是,众姐妹强忍心中悲痛,一起想着对付敌人的办法。
  第二天,七姐妹做了一桌海鲜,备了一坛子酒等龟精上门。正午时分,龟精果然来了,见姐妹们备了酒菜等着他,以为她们慑于自己的威力,甘愿臣服了,不由得心花怒放。
  姐妹们轮番敬酒,把龟精灌得酩酊大醉,最后终于趴在桌上不省人事了。
  见时机巳到,大姐连忙拿出尖刀向龟精的胸口刺去,可是当刀及心脏的一刹那间,只见那龟精胸部窜出一道金光,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把大姐手中的尖刀挡了回去,“咣当”一声刀落在地上。姐妹们一怔,猛然想起,以前曾听爹说起过,附近有一龟精正在修炼金丹,一旦炼成,金丹附身即可刀枪不入,莫非此妖果有金丹护身?于是,大家一起搜身,果然从龟精凶前掏出一颗圆润晶莹的金丹,大姐正待再次取刀杀妖,可是那龟精感觉到有动静已然醒来。“逃”!大姐当机立断,众姐妹连忙出门划船向远处驶去。
  那龟精此时已完全醒来,他踏浪紧追而来。怎么办呢?这时,大姐手捧金丹果断地说;“妹妹们,你们快逃!我吞了金丹挡一挡这妖精!”可是二姐不同意说。你是大姐,妹妹们还要由你照顾,应让我吞金丹。’这时,三姐、四姐..众姐妹都争食金丹。
  这么危急时刻,大家为什么要争呢?原来,这颗金丹还有一个特异功能,谁吞了它,就会变成一座石山,因此,姐妹七人都争着要吞食。
  龟精越来越近了,他狞笑着大声喊道:嘿,嘿,你们逃不了啦!
  情况越来越危险,这时,七妹提议道:“大家别争了,我们是亲姐妹,不会自顾自逃命去的,还是碎了金丹,每人吞食一块,化作石头可以永远在一起,总比被龟妖抢去强!”大家点头称是,把金丹碎成一块块的,每人一块,一齐吞下。
  嘭!嘭!嘭!只听见七声惊天动地的响声,激起七道水墙,七股水浪直冲云天。巨响过后,海面上横着出现了七座小山,有两座两座紧连在一起的,有稍后独成一座的。
  那龟精被突如其来的响声震得晕头转向,再看海面上横着的七座小山,方知自己千年修炼的金丹已碎,万念俱灰,忽觉浑身无力,软软地向后倒去,整个身子倒下的一瞬间,又发出一声巨响,他也变成了一座山,那便是海黄山。海黄山与七姐妹山相对,永远贪婪地望着那横成一排的七姐妹山。
  现在,你若在能见度好的晴天去海边,也能看到那手牵手,一座紧挨着一座的七姐妹山。
  沈荣恩口述 王银燕整理
  北门山
  传说很早以前,观海卫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沿海边居住着十来户居民,其中,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财郎,长的腰宽健壮,能射空中的飞鸟,捕捉海里的鱼虾,女的叫秀花,长得亭亭玉立,非常漂亮,他俩靠捕鱼为生,两人相亲相爱,一贯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夫妻俩恩恩爱爱生活着,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可他们还没有孩子,秀花和财郎很为此发愁,于是,他俩人在上天面前日夜虔诚地祷告,日日夜夜,夜夜日日,终于感了上天,秀花怀孕了,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二年,整整怀了五年了,可还没生下,右舍左邻都觉得好奇,就在这一年,当地又受旱灾,一连百日没有下雨,旱的海燥,海边庄稼全部枯死,渔民们蓬头祼足,跪祈上天下雨,财郎和秀花,他们的生活越过越苦。
  秀花要生娃娃了,右舍左邻都来看,秀花生了一个怪物,大家对她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条龙,定会给居民带来好处,有的说这是一条妖龙,有邪气,叫秀花和财郎赶快除掉。夫妇俩痛苦极了。抱头痛哭,但终于鼓足勇将他养了下来,过了一年,这条龙像人一样会说话了,他们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贝孟。
  一家三口过了一阵风平浪静的日子。谁知刚过年,老天又连降暴雨,海水横溢,又是一个灾年,渔民们房子冲垮了,财郎一家三人就这样被海水冲散了,贝孟也就离开了爹妈,财郎和秀花由于年老力衰,被大风雨刮倒在地上乱滚,凄惨地在地上爬着连声喊:“贝孟..”
  贝孟离开爹妈后,也一直想寻找着秀花和财郎,一年又是一年,他回到以前住过的地方,这里一切都变得荒冷,过去的人家都没有了,“孩子,”霎时一个白胡子的老翁站在贝孟面前:“你的爹妈已经死了,是被上天淹死的。你的爹妈辛苦地养活了你,你一定要为爹妈报仇。”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贝孟全身发抖,发疯似的乱叫乱喊,决心为爹妈报仇。海龙王没有想到会有凡人敢和他作对,而且还是一条龙。贝孟气直地冲着海龙王说:“我就是拿不了你这敢死的,也要和你拼到底。”便向上翘起龙尾一直向北飞去,他飞了几百米变成了一座几百主长的山,来阻止海涛的来路。让百姓平安地过日子。
  这就是北门山的由来,人们把贝孟传成了北门(他在北面)听到大人说:每到下雨,山那边就有一条龙尾。说不定这条龙就是先前的贝孟呢。
  翁小、芬整理
  赶牛山
  在里杜湖边上,有一座只见石头,不见树木的山。从山头道山脚路边堆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有竖着,也有卧着的,形状稀奇古怪,仔细看去,这些石头好像都要滚下来似的。这座山人们叫它赶牛山。说起这座山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过去,杜湖经常塌塘,湖周围的村庄常遭洪水,老百姓叫苦连天。这件事被五磊寺得道和尚知道了,他决心为老百姓做好事。得道和尚打扮邋遢,疯疯癫癫,可是心地善良,且神通广大。一天深夜,他作起法来,把山上的石头尽数推出,吹口气,把一块块石头变成一头头牛。“嗨嗬,嗨嗬!”地往山下赶,一直赶到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正在这时,来了一个豆腐郎。“喂,山上是谁在赶牛呀?”原来豆腐郎看到山上下来这么多头牛,被吓慌了,大声地叫了起来。得道和尚一想自己作法运石让凡人看到,于是就停止作法离山而去。这批还未赶下山的石头就停留在山上了。后来,豆腐郎把看到的情景传了出去,人们就叫这座山为“赶牛山”。
  宓配佑 整理
  棋盘山
  棋盘山,也叫大佛山,位于观海卫镇白洋村瀑水过东,挂雾山过西。山上有一块平整的大石头,好似一块棋盘,传说是神仙走棋的地方。
  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一个樵夫到棋盘山上去砍柴,路过大石头,见两位老人在对弈,就把扁担一放,看起两人的棋势来。两位个老人边着棋边啃着桃子。樵夫看得有些嘴馋,也感到肚饿,就弯腰捡了两个老人丢弃的桃核啃。过了一会儿,樵夫见一位老人下了一着好棋,高声喊道:“好棋!”这可惊动了两位老人,一个老人抬头一看,说:“你什么时候看我们走棋的?”樵夫说:“我看了大约有一个时辰了。”“啊呀,遭了,这一时辰在山下恐怕已经几百年了。”樵夫认为他们讲笑话,便说:“这咋可能?”“不信,你回家去看一看,不能见到家里的人了。”“来。”一个老人拔起一根柴根变了一匹马说;“坐在马上,闭着眼睛,听到人声就睁开。假如,家里没人了,就仍旧回到这里来吧。”
  樵夫半信半疑,拿起扁担想走,一看扁担头的铁已经锈了,内心十分奇怪。他就坐在柴根上,闭着眼睛,只听到“呼,呼”的风声。一会,听到人声,睁眼一看,已经到了村庄。这村庄他一点也不认识,问了一个老人,才知道就是自己的村子。樵夫讲了自己的经历,老人感到非常奇怪,回忆说:“以前曾经有人传说,有一个人被老虎叼去了。现在他的孙子还在,我就陪你到他家去吧。”樵夫到了自己家门口,已认不出了,唯一可证明的是家门口一只破捣臼,至今还在。因为这是当年他用来舂米的,孙子当然不认识他。樵夫感到无处着落,一思忖,又上了棋盘山。据说,他已被两神仙带去了。
  王鹤成口述 王峰整理
  泽山
  据说,南宋末黄震晚年弃官回老家,听到了观海卫石山上“夕阳西下灯火起”的传说,便亲临石山。他见姊妹山并肩而立,果真形如姐妹。山上竹簧似海、松荫成林,景美如画,他一时兴起,爬上北山坡去找石山庵,然而当年的石山庵三间小屋,因年久已毁。但是站在此处,滔滔东海一览无遗,黄震顿觉心旷神怡。站累了,他找一处地方坐了下来,掏出随身携带的书读了起来,读一会书,看一会儿海,怡然自得。傍晚时分,晚霞映海,渔船归航,又另有一番风韵。黄震面对美景心想: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此处有山水能伴我读书,真乃幸事也!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得山兼水之处,昔日的石山庵成了他的“读书台”。自此,隔三岔五来此读书、观海。
  一日清晨,黄震照例来到“读书台”读书、观海。不知什么原因,他总觉得今天有点异样,站起来,想四周细看,却什么也没发现,便坐下来继续看书,突然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谁?”黄震警觉起来,高声问道,旋即把书放在一块石头上,循声找去,却一无所获。
  “莫非是风动树摇发出的声音,被我疑为人?难道我真是年老耳背了?”想着想着,黄震不由自主地笑了,原路回“读书台”。当他快走近那里时,却惊住了:一小男孩捧着他的书正在快速地翻着,看到黄震回来了,吓得脸色煞白,不知所措。
  见此情景,黄震才知刚才所闻并非虚幻。他快步走近男孩,弯下腰亲切地说:“小朋友,别怕,告诉我,为什么要来拿书?”男孩见这位老伯伯没有任何责怪他的意思,放松了许多,便把自己的动机告诉了黄震。
  原来,这孩子家住在山下的小村庄里,父母靠打鱼为生。当时,渔民出海打鱼,虽能勉强度日,却没钱供子女去私塾读书。每家渔民都早早地让孩子跟自己出海学捕鱼本领。
  这个孩子天生爱书。一日跟父母打渔,返家时抬头看到黄震在山坡上读书,非常羡慕。于是一有空就上山候着黄震,今日果然又见黄震上北坡去,便悄悄跟随而来,但是一时间又不敢跟黄震直言。
  “老伯伯。请你教我认字、读书好吗?”讲完原因后,小男孩勇敢地抬起头,恳求黄震,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写满了期盼。
  黄震瞧着眼前的孩子,陷入了沉思,他想:当官的若不替民做事,就枉为官了。我虽然弃官家居,但仍得为百姓多做事才对啊!想到这里,他心中便有了主意。“小朋友,你先回家,很快就能读书、识字了。”他对小男孩作了承诺。
  黄震回到老家,召集家丁,吩咐他们立刻分头办事。
  一年以后,石山北坡——原来三间茅房处,重新筑起了一幢房子,前后三进,正门内置两进大厅,另有厢房和月堂。此后,他便经常来此隐居,一边著书立说,一边为渔民子女义教,若村中有特别贫困的家庭,还常常给予资助。一时间,黄震恩泽渔村的事迹成为美谈,当地老百姓感恩于他,把石山改成了泽山,黄震又亲自为此屋题名为:“泽山行馆”。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时至今日虽然当年黄震所建“泽山行馆”均已不存,但是观海卫泽山翁家有后人,感其恩泽,独资建造泽山禅院,后仍改名泽山庵。此庵因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列“三北名庵”之一。
  2006年2月18日,现任住持定意已把这座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泽山庵奠基成泽山禅寺了,并计划恢复“泽山行馆”。
  释定意口述 陆建立、王银燕整理
  下宝山
  很久以前,下宝山脚下还是白浪滔滔,茫茫无边的大海。这里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在这里钓鱼,人们唤他姜大公,这位久经风霜的钓鱼人力大无穷。一块二米多见方的巨石翻转过来垫平,搭了钓鱼台,因为姜太公以钓鱼为业。他老伴每天为他送饭,一天,老伴趁他吃饭之时去垂钓。一看钓头是直的,就把它折弯了,一个时辰过去,只见鱼在游,不见鱼上钩,她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姜太公听。姜太公长叹了一声说:“我的钓头是直的,这叫作愿者上钩,你把它折弯了,说明你太奸刁,反而钓不上鱼。主要你这个人的命太薄了,害得我到了这般年龄还不得发迹交运,不信,你把围裙在草上放一下。果然。一片绿草马上枯黄,他老婆见状,简直无地自容,后投海而死。
  且说周文王要请个军师,仙师在梦中指点,若要江山牢靠,必须去到下宝山脚下请姜太公前来辅助,周文王想,小小百姓何用亲自出驾,就派了儿子前来。这时姜太公神机妙策,已知道了这一切,他一边钓鱼,一边口中念道:“大鱼不来小鱼来,小鱼快快回转去。”太子早已心领神会,一连来了三次都是这样,太子向父王禀报此事。周文王只得带两名随从亲自前往,到了下宝山脚下,见姜太公自顾自在钓鱼,装作没看头,口里还念道:“小鱼回转大鱼来,不知大鱼为何来?”这时,文王先向老人作揖,然后说明来意。姜太公说道:“要看你有无诚意,把你所坐的车让给我,必须你自己推车,”文王只好答应。文王推了一段路后,越推心越冷,我堂堂国君竟为小百姓推车..这时,姜太公叫声“停!”他跳下车来说:“你一共共推了800步、前500步我坐着很稳当,后300步大约你的心冷了,坐着很不安稳。你以后500年江山牢稳,300年多战乱。”文王忙说:“那让我再来推你吧。”“不用了,已经来不及了,你有这样的年数已经足够了。”
  这就是人人皆知的“姜太公八十遇文王。”直到如今有人在屋前写着红纸条“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请他保护的意思。姜太公走了以后,他的钓鱼台留下来了。后来人们看见在朝西一面有四个字,据说是姜大公用钓竿划出来的,说也奇怪,这字排列均匀,走近很模糊,走到十几步外反而更清晰,但那时的字体古老,现代人一般是不认识的,旁边一块二尺见方的石头上还有一颗印章。
  这些陈迹已在六七十年代初期被毁了。
  据说在钓鱼台钓西南上还有只石抽屉。石抽屉里有好几件宝,但一般人是难以得到的。有一天,一个牛娃在放牛吃草闲着没事做,好奇地去拉石抽屉,正好被拉开了,里面有黄袍玉带,还有一把上封宝剑,他觉得好玩。穿佩在身上,威风凛凛走了一回。又想,我是个放牛的,穿着这种东西不合适,仍然放进了抽屉。后来,有位识宝的江西人知道了这件事,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穿上黄泡玉带,佩上上封宝剑,只要‘左右一声叫,马上有人应声而来。”
  后来,有位狠心的书匠,因拉不开抽屉而恼火,把它凿砍了。宝物已经飞走了,但“下宝山”的名字在这一带却流传下来了。
  童国忠口述 叶新国整理
  上下战地山
  上下战地山,位于观海卫镇东山头,古称上下积岐山,系瓜蒂山之支陇。相传,明时戚继光曾率军在此与倭寇大战,因此而得名。
  相传,戚继光刚到在浙江的那几年,发现明军的纪律太差,一遇凶残的倭寇就只顾逃命,让他非常焦虑。所以,戚继光就开始招募新军,并在各处寻找习武场所训练将士。
  戚继光把招募到的新兵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后,士兵们的作战本领有了很大提高。这一天,有前哨来报,积岐山外有一股倭寇偷偷来袭。于是,他让不同年龄、不同体格的士兵,使用不同的武器。年纪大的使长牌,年少身手利落的使藤牌,壮年汉子使用长枪和刀,年长体壮有经验的使用狼筅。狼筅这种兵器,用附近山上的长竹做成,节枝坚密,竹梢装上利刃,既能用刃刺杀,又可借竹枝庇护自己,是一件多功能的武器。
  准备完毕,戚继光就带着队伍奔袭而去。到了积岐山南,他开始排兵布阵,命令将士马上占据有利地形,悄悄地埋伏下来。骄横又凶残的倭寇以为偷袭成功,乌压压地从山背面开始登陆,这时,只听戚继光一声令下,将士们个个奋勇向前,与倭寇展开搏杀。他们以12人为一队,持长枪、狼筅的士兵从两边包围斩杀。这种阵法使各种武器互相配合,作战灵活,而且攻守自如。他们手上的武器因人而异,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此时,山坡上杀声震天,一时间杀得倭寇鬼哭狼嚎,只恨少长了两条腿,丢盔弃甲地抱头鼠窜。
  戚继光命令弓弩手放箭,又射杀了一些敌人,看看已经打败了偷袭的来犯之敌,就鸣金收兵。得胜归来,老百姓夹道欢迎。后来,上、下积岐山就慢慢地被称为“上下战地山”。
  陆建立口述 茹建立整理
  黄鳝山
  浙东地区有个上林湖,湖东边有座黄鳝山,山上松柏常青、绿树成荫。说起这座山,有段传说。
  天上玉皇大帝有十八个侄女,个个生得既聪明又漂亮,其中第三个侄女阿英重是才貌双全、武艺高强、聪慧过人。
  一天傍晚,在天宫殿的一座假山旁边的花园里,忽然传来了少女尖脆的呼救声。守卫在园林的小将飞速赶到现场。原来,宫殿中的一员武将名叫黄鳝,由于他一贯贪杯误事,常受戒罚,因而武将对玉帝不满。这天中午又多喝了几杯酒,见小姐阿英独身在花园赏景,就上前嬉戏,不料被阿英一掌击倒在地上,黄鳝大怒。二人动起武来,阿英那是黄鳝对手,渐渐招架不住了,只得大声呼救。
  玉帝闻讯,气得怒发冲冠,将黄鳝捕捉到宫殿,罚其落入地狱,永世不出头。想勿到这黄鳝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有刀枪不入、火烧不死的修功,有金刚钻顶的绝招。只几夜工夫,就钻通了十八层地牢,“扑嗵”连翻十八个跟斗,刚好逃到上林湖。
  却说上林湖有个茭白湾,那黄鳝隐居在茭白湾边日夜练功,想东山再起,觅机报复。
  这一年,从江西逃难来的一百多名窑工,来到上林湖烧九釉瓷器。这批窑工茭白湾破土动工,开掘窑基沟,发觉湖边有无数条小黄鳝在游来游去,就把小黄鳝抲牢后杀掉炒菜吃了。这下可能怒了黄鳝精,只见它“忽”地从洞中窜出来,头一摇,尾一甩,即时山上飞沙走石,湖中浑水泛滥,众窑工大惊,纷纷丢弃工具逃往山下。黄鳝精还不肯罢休,把头一昂,张开血盆大嘴朝天空吐了一口气,霎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样足足下了三天三夜。之后,又把尾巴扫三扫,大雨顿时止住,酷日当空,热气灼人,河水干旱,庄稼枯燥干死,众百姓叫苦连天,纷纷抬来猪羊,搭起三丈三尺高的祭台,求菩萨快消灾除害。连土地公公也坐立不安,连夜起奏,禀报玉帝,望速差兵将来镇妖捉怪为民除害。
  玉帝闻报,觉得事关重要,火速派如来佛出宫降凡收妖。如来佛领旨,速速换了衣衫起程,腾云驾雾,漂洋过海,不一会工夫,便到上林湖。如来佛站在栲栳山顶,拿出照妖镜一照,果然,那黄鳝精还在摇头甩尾兴妖作怪,如来佛轻声骂道:“畜生,看你还逞啥威风!不安分守己,却来此伤害良民,敢当何罪!”说着,双手一合,二眼一闭,口中念起咒经。霎时,那黄鳝精痛得直在地上打滚,它睁眼望去,见是如来佛,吓得连忙往湖边退缩,想从水中溜掉。如来佛早已看出它的鬼主意,只向空中一招手,便见空中飞来一顶尺网,“唰”地张开了网口,黄鳝精欲退不能,忙向前窜,想越过东栲栳,逃之夭夭。如来佛又向空中一招手,“扑嗤”空中飞来一只老鹰,伸长了脖子,突出了眼睛,往黄鳝精双眼啄去。黄鳝精惊吓得倒退了十余丈,现在黄鳝精进退两难,见硬逃不对,只得现了原形,两眼一眨,向如来佛求说:“如来外公,我与你前世无怨,今世无仇,你为何这般作弄我?”如来佛仍心不软,喝道:“畜生,你上为仙人,目无天规,下害百姓,敢当何罪,还不快快知罪受捕,听候处理,否则,叫你尸碎下段!”黄鳝见如来佛软硬不吃,又惧怕他的法术,只好低头说道:“我知罪了,但望如来外公开恩,不要将我带上天宫,我甘愿在此为民造福,万望饶恕!”如来佛听罢,心中想念其上代恩德,也只有如此了。但一想,恐其日后再伤害百姓,便把手一挥喝声:“去也!”那黄鳝精未曾醒转,早已化为一座山。接着如来佛又连喝两声,霎时,那只老鹰和那顶尺网也变成了两座山,一座在黄鳝山上面,一座在黄鳝山后面,管住了黄鳝精。随后,念动咒语,上天去了。
  后来,上林湖人把老鹰变的山叫作老鹰嘴,把尺网变的山仍旧叫尺网山,黄鳝精变的山叫黄鳝山。这样,一代一代传说下来,一直传到如今。
  杜松根、余孟友收集整理
  乌山、金山
  峙山公园东面约里路有座孤山,伏在田野上,如一条头朝东北、尾向西南的牛,所以人们就叫它卧牛山。
  北宋末年,金兀术带领金兵南侵,小康王赵构逃奔明州(今宁波),经余姚、向浒山方向北逃,想渡海避难。小康王和随从逃到卧牛山下福昌寺,人困马乏,正要休息,见山岙处金兵追来。随从中有一名是小康王亲族赵某,他急中生智向康王献计,叫康王解下衣冠佩剑给他,并叫康王单骑先走,由自己扮作康王迎敌。于是康王赶紧翻身上马,往东就逃,过马蹄漕、跃马桥,到埋马庙藏身。
  随从赵某率领人马,手握康王佩剑,带头冲向金兵,死伤很多,战斗到中午,人困马乏,正无可奈何时,忽见金兵阵脚自乱,原来是余姚李知县带领乡兵赶到。金兵恍惚看见卧牛山上全是乌牛乌衣的军人,认为已前后受敌,就落荒而逃。李知县立即领兵冲上去,把金兵杀散,救出受了重伤的赵某和随从。然后叫乡人把杀死的金兵埋葬在卧牛山后的小山堆,这就是现在的金山,把康王佩剑插在重围的小山上,这就是现在的剑山。赵某在此住下养伤,此地的村名现在叫赵家。
  卧牛山相传因乌牛乌衣军战胜金兵的缘故,改称为乌山。
  胡中立口述 胡诚达整理
  担山
  慈溪浒山城东北四五里的地方,有两座馒头形的小山,中间相隔仅数十尺,当地人称之为担山。说起它,还有过一段动人的故事。
  传说不知是在哪一个朝代了,余姚山南有个姓陈的老篾匠,人称陈老爹,世代以编织竹器为生。他编的竹器质地好、式样新、价格公道。陈老爹中年丧妻,留下儿子阿宝,因此把他当作性命。阿宝聪明勤快,很孝敬陈老爹。
  那年,阿宝十四岁,陈老爹已头发斑白,体力也不如从前。这天,他挑担竹器想到三北一带去卖,谁知担刚搁上肩,就头晕眼花,阿宝连忙把老爹扶到桌边坐下,说:“爹,你安心在家养病,这竹器我代你去卖吧!”陈老爹摇摇头,心想:山南到三北有八十多里路,你一个孩子,别说是挑着重担,就是空着手走路也够了。阿宝懂得阿爹的心思,一再说:“阿爹,让我去吧,我卖掉竹器后,再带点你爱吃的三北黄泥螺来。”陈老爹任儿子怎么说,也不肯答应。
  夜里,阿宝替爹煮好药,待爹服药后睡下,他挑起竹器担,带上一只盛黄泥螺用的小竹篓,往三北地方走来。整整走了一夜,阿宝才来到三北。竹器一会儿卖光了。阿宝把小竹篓往腰里一系,卷起裤管,赤着脚,便朝茫茫海涂走去。
  这时,潮水刚刚退落,海涂上只留下一寸高的浅水,油壳黄泥螺在水中慢慢地爬着,越往外走黄泥螺也就越大。阿宝第一次来到海边,不知道这儿的潮讯,只顾弯着腰捡呀捡呀,竟没有发觉白晃晃的潮水已悄悄地上涨了。等到他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四周海水茫茫,已找不到一条归路。一个浪峰扑来,阿宝被卷入海里。
  再说陈老爹一觉醒来,不见了阿宝和一担竹器,心中已明白了八九分。过了一天,传来了阿宝被潮水吞没的消息。
  陈老爹接过那只装有黄泥螺的小竹篓,哭喊着儿子的名字,十分伤心。从此,陈老爹茶饭不思,日夜想镇住怪潮的办法。一天,他看见一位白胡子的老汉,老汉对他说:“山后有一棵千年毛竹,把它劈成一根扁担,再找一只大锅,煮上七七四十九天,就可挑起两座大山去镇住怪潮了。”陈老爹心中一喜,醒来才发觉是一个梦。但梦中情景像在眼前,他连忙跑到山后,果然发现有一棵千年毛竹。他斩下毛竹,削成了一根结实的扁担。后来,按那白胡子老汉的吩咐,他买来一口大锅,把扁担搁在锅里,煮了起来。他扳着指头算,到八月初七才满四十九天。谁知,陈老爹实在支持不住了,烧火时合了一下眼皮,醒来却把日子给忘了。恰好这时三阿婆从窗外走过,陈老爹问,“三阿婆,今天是初几了?”这三阿婆耳朵有点聋,误把“今天”听成了“明天”,“初几”听成了“初七”,连连点头说。“是初七!是初七!”陈老爹赶紧把锅盖打开,只见那根扁担油光光的。他按梦中白胡子老汉的指点,找了两座山,拦腰凿上洞,把扁担往两山一插,朝自己肩上一搁,往三北走来。谁知道,刚走到离阿宝遇难的地方还有十多里远,毛竹扁担因少煮了一天,只听得“咔嚓”一声,拦腰截断了。两座山落在海涂上,中间只隔了根扁担的距离,这就成了如今的担山。以后人们还在山脚下造了一座担山庙。附近的小村,就叫担山村。那怪潮听说陈老爹担山镇海,吓得倒退三十里,再也不敢到这里作恶来了。
  费氏口述 李道一整理
  美人山
  峙山公园南面有座美人山,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宋朝时,横河附近有个大埠头渔村,有一渔夫叫陈海,夫妻俩年到半百,并无一个子女,靠打鱼苦度日子。一天陈海出海捕鱼,忽然,眼前金光一闪,见一只凤凰直飞云霄,回家后,他把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说:“你遇见这一喜事,我也有喜了。”说完,红着脸指指自己的肚子。
  转眼十月,陈海夫妻盼到了孩儿落地,生下一女,因见到凤凰报喜,取名凤姐。
  光阴如箭,凤姐长到了16岁。生得眉清目秀,十分聪明,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能唱动听的歌儿。
  凤姐的美貌被当地的渔霸黄清永之子黄总来知道了,就叫媒婆去说亲。陈家早知道渔霸凶横,一口拒绝。黄总来接到媒婆回音,就瞪着三角眼狠狠地说:“她不识抬举,我打定主意决不放过凤姐。”立即召集家丁动手,准备船只,探明消息。黄总来亲自出马,杀气腾腾,奔向陈海打鱼的地方。这天,凤姐正和未婚夫陈永在海湾打鱼,黄总来一到,就叫打手跳进凤姐渔船,抓住凤姐抢到黄府中。黄府当夜就张灯结彩,准备成亲。黄总来叫丫头给凤姐换衣衫。黄总来走后,凤姐将衣衫打落在地,边骂边挣扎。丫头无法,只好将凤姐关在房内。
  再说陈永。他从小在海边长大,有一身好水性,落海后,急忙游上了岸,直奔黄府。这时正是一更时刻,酒席宴上,人手杂乱,陈永混进凤姐房内,两人商量脱逃计策。
  到了二更时候,黄总来跨进房门,急想与凤姐同床,不防床后闪出一人,直卡黄总来脖子,将他按倒在地,紧紧卡住不放。总来翻眼吐舌,一会儿就一命呜呼了。陈永急忙装扮成女人。此时,宾主们还在猜拳取乐,见女人来往,并不在意。凤姐陈永两人逃出虎口,来到一座山脚下避难。
  第二天早上,黄家丫头提着洗脸水进房,见黄总来躺在地上,七孔出血,吓得丢掉脸盆,转身就跑,结结巴巴地告诉黄清永。黄清永知情,火从头上冒,狂叫“非抓到凶手不可!”便派人到处探查,不久,探明了凤姐和陈永的下落,他就亲自带了几十名打手,直奔凤姐和陈永避难的山下。
  这夜陈永正好出来探听情况,不防被黄家的几个打手抓住了。陈永大声喊:“凤姐快跑!”喊声刚落,就被打手刺死了。凤姐听到喊声,急往山上跑。黄清永知道凤姐一定在山上,就叫打手遍山寻找,找了一天,找不到风姐,就叫打手放火烧山,烧了七天七夜。
  第八天,有人报知黄清永,在山顶上立着一个女人。果然,山顶屹立着位姑娘,正是凤姐。黄清永喝令打手同他起直奔山顶,离山顶只有几十步时,突然,霹雳一声,浓烟四起,平地飞沙走石,黄清永和众打手连人带石一齐滚下山去,血肉横飞,一起埋葬在山下。
  从此,再也不见凤姐,而这山顶上却似美人站立,此山称为美人山。
  陆国连口述 胡信传整理
  虞山
  很久很久以前,横河镇今日的平原还是海洋,山地还是杭州湾海洋中的岛屿,虞山就是其中的一个无名小岛,现在的三北平原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杭州湾南岸由于钱塘江泥沙流入和潮汐上涨的缘故,滩涂淤泥不断积淀,海水向北退却,三北海滩一年年地变成了陆地平原,那些海洋中的岛屿随之变成了一座座的山。现在横河镇石堰村北面的虞山,就是其中的一座海岛变成的小山。这座虞山高不足五十米,周长约两千米,原来是无名字的小岛小山。
  后来怎么会叫虞山?它的山名是怎样来的?在横河镇有一个流传了四千多年的故事。
  远古时候,唐尧经过众臣的推荐,并经过多年考察,想把皇帝的位子禅让给虞舜。但是,唐尧的儿子丹朱不肯,他想继承父亲的王位,还起兵讨伐虞舜。为了避让丹朱的挑衅,不使老百姓遭受战争的苦难,虞舜在今叫上虞百官镇的地方告别了拥戴他的众官员,带着他的部下兵将和亲人,先退让到余姚。但是,丹朱追赶不放。迫于无奈,虞舜带着部下兵将和亲人,乘竹筏由姚江转入东横河后,顺着河道,来到现在的石堰村上了岸,定居下来。
  从此以后,虞舜带领着众人在这里渔猎食物,采集果子,围涂垦荒,种植庄稼。在这座无名小山下,他们辛勤耕种了整整三个年头,教会了海边人们围塘挡潮、织网捕鱼、烧荒垦地和建仓藏粮;也经常为海边人们收种作物提供粮食、采集草药和医治病痛。
  这三年中,虞舜亲自带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感动了部下,感动了海边人们,感动了上苍。因此,部下为他卖力,人们为他送子入伍,上苍为他风调雨顺。
  出兵时机成熟了,虞舜就带领部下去征讨丹朱。丹朱的部下久闻虞舜的贤德和才能,也深知丹朱的不义和可恶。为了避免战争带来灾难,丹朱部下十余人闯入丹朱的卧室,抓住了他。他们大开城门,迎接虞舜,拥戴他为王。
  从那时候起,人们为了纪念虞舜就把石堰村北面的一座无名小山叫作虞山。不知是哪个朝代,人们在东面山坡上建造了虞山庙,设舜帝殿,供舜帝像,后来这庙因故被毁。
  很多年后,当地老百姓在北面山坡上移建了虞山庙,重塑了虞舜像。
  石堰人口述 张水洲整理
  客星山
  姚江有一条支流,到余姚城东玉皇山脚和主流汇合。在这条支流上,有座单孔大石拱桥,原叫安山桥,桥旁有一个渡口。这桥东首有一座山,原来名叫陈山。老一辈传下来,说严子陵住在这山脚下。
  据说严子陵年轻的时候,到外地投师求学,和南阳人刘秀结识,他俩成了很要好的同学。后来刘秀做了皇帝,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
  要治理天下,很需要人才,光武帝想起了他那位有真才实学的同学——严子陵,就差人到处查访聘请。严子陵东躲西藏,结果还是被找着了。严子陵没法,只得应召去议事。他来到洛阳,光武帝非常客气,热情接待,并在席间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严子陵果然满肚见识,谈了许多,光武帝听得心花怒放,连连点头称好。
  夜深了,光武帝像过去一样,和严子陵一起睡在御榻上。严子陵因为路上疲劳,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他的脚搁在光武帝的肚皮上,光武帝为了不惊动他的好梦,让他搁了好些时候。
  第二天天未亮,钦天监官员惊慌地闯进宫来,说有要事启奏万岁。御榻上,严子陵还没醒来,光武帝却被内侍叫醒了,他轻手轻脚地起了床,来到便殿,问:“为啥惊慌,启奏何事?”
  钦天监官员道:“臣昨天仰观星象,见三更时分,有客星冲犯帝座,形势危急得很,吓得臣魂飞魄散,故不等天明,冒昧闯宫,向万岁面奏。”
  “朕与严子陵同床而卧,三更时分,并无发生别事,只不过是他的脚搁在寡人的肚皮上罢了。”那位钦天监官员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严子陵“客星”的称号就这样传扬出去了。
  再说光武帝非常赏识严子陵的人品才学,就破格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在这高官厚禄面前,严子陵却装起病来,再推托,坚决不肯做官。原来,严子陵过惯了自由的平民生活,对官场那套礼仪应酬很看不惯。他想:治理天下的道理我都讲了,照此去做,百姓自然会安居乐业。于是,他给光武帝留下了封辞职谢罪的书信,悄悄地离开洛阳,返回余姚,又过起隐居生活来了。
  有一天,大雪纷飞,严子陵冒雪出门,去拜访一个朋友,当他拐到姚江支流边的小路上时,忽见背后半里路外,有四匹马跑过来,严子陵仔细一看,头里那匹白马上的官员,正是上次来找他的使者。
  原来,光武帝仍然十分想念严子陵,再次派使者前来访他,要他进京做官。他们刚才已去过他的家中,现在正顺着雪地上的脚印跟踪追寻而来。
  严子陵还是想躲避,幸亏江边泊着一只渡船,他连忙上船,请摆渡的老头赶快把他渡到对岸去。上岸后,严子陵又脱下麻鞋倒过来穿上,向老头嘱咐了几句,便匆匆上路,向陈山顶上走去。
  一会儿,那帮使者寻到河边,发现路上脚印到渡口没有了,忙问摆渡老头,那老头摇摇头,摆摆手,使者又看看对岸渡口的雪地上,一连串十分清晰的脚印,却是从那陈山上走下来的,他们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只好到别处去找寻了。
  为了躲避朝廷找寻的麻烦,严子陵搬到桐庐县去了,隐居在富春江畔。他和家里人一起耕田种地,过着自食其力的平民生活。后人为了纪念严子陵,就把渡口旁的一座桥改名为客星桥;陈山改名叫客星山;安山桥一带地方,称为高风乡。
  孙鸣勋口述 胡洪军整理
  戚家大山
  一天午后,戚继光将军在案旁踱来踱去,心事重重。原来自从戚将军接受朝廷任命,从山东调到浙东,抗击横行几十年的倭寇,心里有件难以解决的事,就是从山东带来的家眷随军作战很不方便。就拿当时姚北的一次战斗来说吧,本来完全可以消灭那批倭寇的,可是倭寇突然分兵偷袭戚家军的家眷,差点使戚家军措手不及,误了大事。
  正当戚将军心情烦闷的时候,外面走进来一个小兵:“禀大人,外面来了位先生,说要见大人。”戚继光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个时候,谁会来?随口说:“有请!”
  不一会儿,从外面走进来一位先生,纶巾长袍,双手一拱:“余姚孙如游拜见将军。”戚继光见这个年轻后生一表人才,连忙客气地请他坐下。
  孙如游开门见山地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我是为了将军您来的呀!如今,将军作战带着家眷,既要保护他们,又要打仗,难啊!将军若信得过我是忠烈公后裔,就把家眷交给我吧,我定保护好他们。”
  戚继光素知孙门世代忠良,又见他态度诚恳,连感谢:“那就多多打扰了!”“好,就这么定了。”成继光就把家眷送到了孙家境。
  戚继光把家眷托付给孙如游后,肩上担子轻了许多。他指挥着抗倭将士,收复了一处处的失地,剿灭了一批批的倭寇。倭寇被逼红了眼,当他们打听到戚将军的家眷住处后,就派兵攻打余姚县的龙泉和梅川(今属慈溪横河)一带,妄图占领孙家境,捉住成继光的家眷,威胁戚继光。近千名倭寇偷偷上陆,避开戚家军主力,向南开进,最后包围了孙家境。
  孙如游见此情况,一面组织乡亲抗击倭寇,一面派人报告戚继光。戚将军连忙亲自带着人马赶到,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
  孙如游觉得他那里还不够安全,心里总有一块石头没有放下。一次,他骑马走进大山,抬头一望,只见山山岙岙,地势十分险要,能攻能守,是个隐蔽的好地方。
  孙如游回到孙家境就把这情形告诉了戚将军。戚将军听说有这么一个好地方,非常高兴,让家眷搬了进去。从此,百姓们都称这一带的山为戚家大山。据说,戚继光晚年还来过戚家大山哩!
  孙庆盛口述 孙黄业整理
  杜湖
  杜湖位于五磊山下,晴映青山雨绕雾,自然秀色赛西湖。民间有许多神话和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周文王周游天下时曾与后土娘娘在杜湖边宴乐的奇闻趣事。
  相传,周文王从羑里释放回国后,更加大了推翻商王朝的决心。他采纳姜太公的建议,假作享乐腐化的样子,使商纣王对他放松警惕。
  有一天,周文王临朝时,突然宣布要周游天下。他把朝政之事暂交姜太公打理,自己打算择日出门玩乐。出宫前,他让卜人太史编卜卦。周文王看着星空,发现东南方霞光普照,祥云缠绕。太史编告诉他这方位在江浙一带。那里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往这个方向游玩是大吉只选。于是周文王驾着八匹白马拉的车子,离开西安,出宫游山玩水。
  一路行来,数月后,周文王听侍臣汇报,浙江东边有一叫鸣鹤的小镇,依山傍水,山奇水秀,自然风光无限秀美。周文王就直奔鸣鹤,来到五磊山下。
  且说这五磊山主峰海拔424米,有内五峰和外五峰组成。峰峰相连,宛若莲花。尤以象王峰环境最佳,峰内古木参天,修竹苍翠,曲径通幽,美不胜收。后土娘娘携十八女侍童就在这里潜心修行。她得知周文王到了山下,知道今日将成正果。
  她忙率侍童下山迎接,陪文王同赏山景。五磊山奇峰竞秀,鸟声啁啾,溪流潺潺,周文王见此美景,赞不绝口。后土娘娘对文王说:“这里山美水亦美,再请大王移驾杜湖去赏景。”
  傍晚时分,后山娘娘陪着周文王来到杜湖边,一幅绝妙画卷映入文王眼帘:一湖清水,微波轻漾,泛起点点金光;对岸湖山相翠,湖水静静地依偎着高山,湖面投下淡雅的青山倒影,或浓或浅,相得益彰,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画。整个湖水在夕阳余晖的斜照下,真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岸边,垂柳依依,斜阳透过叶缝,洒下地面,摇曳着无数斑斑驳驳的光点。
  “大王,我们就在这里浅酌几杯,如何?”后山娘娘对看得入神的周文王说。
  “正合孤意。”周文王欣然答应。
  后山娘娘一挥长袖,侍童就摆好宴席。十八侍童中,有二童奏起古筝,乐声如行云流水,回荡在青山绿水间。另十六侍女分列两队,随着音乐轻歌曼舞。
  “臣妾敬大王三杯。”这时,后土娘娘边斟酒边对文王说,“一杯酒,敬大王,祝大王早日实现大志展宏图。”文王笑着一饮而尽。后土娘娘又斟满一杯接着说:“二杯酒,敬文王,愿大王修缮内政,国泰民安。”文王点头笑饮。后土娘娘又满满地斟满第三杯酒,说:“三杯酒,敬大王,请大王降福祉于杜湖边上的居民,让这里地灵人杰,世代安居乐业。大王乃真命天子,天上神龙下凡,你若应允,定会灵验。”周文王接过酒杯,慎重地说:“该当如此。”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太阳渐渐西沉,周文王与后山娘娘已酒至酣时。突然杜湖上空金光四射,平静的湖面泛起圈圈涟漪,水波荡漾处,一朵大如车盖的莲花冉冉升起。莲中间横卧着一条殷红的鲤鱼,与绿叶交相辉映。只见红鲤鱼微摆后尾,似在召唤。后山娘娘见时间已到,便轻轻一跃,骑在鲤鱼背上,十八侍童也已站在莲花两侧。鲤鱼驮着后山娘娘,踏浪而去,渐行渐远。“福祉之地,地灵人秀..”一阵微风拂过,后山娘娘的声音还在不断飘来。
  周文王看得痴了,只听得“哐当”一声,手中的酒杯碎在岸边,酒洒湖泥,溅起万道光芒。霎时,群山百鸟齐鸣,百花齐放,天空中似有笙乐相和。周文王连说:“美哉!奇哉!真乃神地也!能见此景,足矣。”遂率众回京都,按照后山娘娘的嘱托,一心为民谋大业。
  从此,这一方神土孕育着具有江南之灵气,人才辈出的鸣鹤人。后来,这一带的泥土也成为人们担瓷做碗的“宝贝”,造越窑,出清瓷的贡品。
  陆建立、王银燕 收集整理
  上林湖
  相传南北朝时,八仙乘着祥云来到东海边,想看看上林湖的越窑风光。但他们拨开云头一看,上林湖一片萧条景象。原因是这里出了一条大黄鳝,钻穿横塘,将湖底钻出一个大洞,上林湖一带的百姓叫苦连天。吕洞宾一看,妖孽作祟,就抽出宝剑,作起法来。一会儿,只见半空飞出一只老鹰,直向这条黄鳝精扑去。黄鳝精飞快地朝前游去,准备潜入湖底。吕洞宾将宝剑一晃,大喊:“孽贼,哪里逃?”又在前面抛出一张大网。黄鳝精一看,那还了得,前有大网围捕,后有老鹰追击,已经无处藏身,只好将头缩,尾巴一歪,至今在上林湖便出现了一座缩头歪尾直冲湖心的黄鳝山。为了防止黄鳝精再次兴风作浪,吕洞宾就将镇服黄鳝精的两宗法宝留在上林湖。黄鳝山前面这座山,当地称它为出网山。它背后那座山,居高临下,正好像盯着这条大黄鳝,就是吕洞宾放出的那只老鹰。它如今早在这里做了窝,当地称为老鹰基。
  吕洞宾把这条大黄鳝镇服了。但是留下这个大风潭依旧日卷旋涡,夜冒阴风,危害着上林湖周围的老百姓。吕洞宾便对他的知心老友铁拐李说:“铁拐老哥,这一大洞要留下请你补了。”铁拐李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就想显显自己的神通,便一拍胸脯说,“好,看我老拐的本领。”
  铁拐李于是驾起祥云,来到蓬莱仙山。这座山就是现在头场南边的大蓬山,这里有两块巨石,形体如船,据说重108万斤。铁拐李就准备将这两块大石挑去填上林湖的大风潭。他拿起随身所带的拐杖当扁担,挑起就走。俗话说,“长路无轻担”。何况铁拐李的脚还有点小毛病,开始挑的时候还不觉得怎样,后来感到担子越压越重,挑到栲栳山百念步的地方,已经两脚发抖,气喘如牛。这时铁拐李又累又饿又渴,想歇歇力,到栲栳溪喝点水。当他将这担石头往地上一放,只听“喔唷”一声,非同小可。原来铁拐李没有挑担经验,放石头时,只顾前头,不顾后头,齐巧杠一松,后面一块大石头骨碌一转,砸在他的拐脚背上,真是“戏赌输穷汉,狗咬破衣衫”。这时铁拐李再也无力挑这担石头填上林湖的大风潭去了。
  由于这两块船形的大石头是铁拐李松杠放下的,所以当地一直称它为“松杠石”。至今遗留在栲栳溪旁,已成为上林湖风景名胜。
  据说铁拐李的脚砸伤后,自己也感到十分羞愧,便拿起拐杖悄悄地躲到隆庆寺养伤,因为当时铁拐李只能用一只脚走路,所以在隆庆寺后面至今仅留下只神仙脚印。那湖就叫上林湖。
  毛启登、陈竹尧、陈大潮口述 童兆良整理
  烛溪湖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今横河镇航渡村南面有一条溪,溪旁住着一户人家,里面只有母子二人,母亲约有四十多岁了,每天为人缝衣为生;儿子约莫二十一、二岁,名叫孙茂孝,每天砍些野柴或从孙氏祖上遗下来的公家山砍柴卖柴维持生活。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勉强还可过日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母亲突然生病了,孝顺儿子马上请医、买药、煎药忙个不停。可母亲因劳累过度,生了伤寒病,吃药很少见效。半个月过去了,母亲还是滴水不喝,粒米不吃。儿子非常着急。一天,茂孝到溪坑里去淘米,见有许多小鱼在淘箩周围来吃里淘出的糠屑。茂孝突然想起捉点小鱼滋补母亲的身体,于是用淘箩弶小鱼,可是小鱼很调皮,当淘箩伸过去,小鱼早已逃掉了。茂孝弶呀弶,好不容易弶到了四条小鱼,拿回家煎了鱼汤给母亲喝。说也奇怪,母亲喝了鱼汤,第二天病情就好转了,茂孝喜出望外。茂孝心想今天一定要多弶点回来,他拿着晒花〓和糠去弶鱼,哪知溪水浅,多石头,虽然见到〓内有许多小鱼,一提晒花〓时,碰着石头,小鱼都很快逃走了,茂孝一条鱼也捉不到,心里非常焦急。正在这时,从溪水上游路上走来一个人,此人是谁?就是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见茂孝在溪中弶鱼弶不到,正在叹气,泰山就问:“小哥,你在做什么?”茂孝叹息答道:“我母亲生病,半个月没吃一口饭。昨天我淘米时到弶了几条鱼,煮成鱼汤给母亲喝,母亲喝了几口鱼汤,今天病情有了好转。我想今天多弶几条鱼给母亲吃,使她病好得快一些,可是今天就是弶不到鱼,看来我母亲的病无救了。”泰山听了他的话,仔细看了看水和溪中的小鱼,他想了会对茂孝说:“你别急,我有办法捕鱼。我问你,这里有没有毛竹?”茂孝说:“我家屋后有毛竹山,毛竹很多,不过不是我家的,我向人家讨枝是一定肯的,因为这竹山是我给他管的。”
  “好!那你带我到你家去,我帮你编个捕鱼的笼,保证你天天有鱼吃。”
  “真的!”
  “哪会假?”
  于是茂孝高兴地带泰山回家,马上拿起柴刀到山上砍了枝大毛竹给泰山说:“用完了再砍。”泰山接过毛竹就劈成一条条的蔑,再编成椭圆形的笼,两端用绳子缚住以便关住鱼,中间侧面编成门,用篾丝封住内口,让鱼只可进不能出,因为鱼从外口进入,内口被篾丝对簇封住。泰山马上叫茂孝点亮灯笼,一同来到溪坑里,在溪步缺口溪水往下游急流处,放下鱼笼,笼的左右都用草板泥堵住不让漏水,让水只能从笼尾朝笼口流,笼上放着点亮蜡烛的灯笼,鱼儿见烛光和流水,就踊跃地向上流兜光斗水进笼,一进笼就不能出来了。他们装置好后,再把其他溪步的缺口堵住,让鱼只向装鱼笼的缺口兜水。
  回家睡觉时泰山对茂孝说:“明天早上笼里的鱼比你捕两天还要多好几倍呢!”茂孝高兴极了,忙说:“多谢老伯的帮助。”说完回家就人睡了。
  第二天一早,茂孝到溪坑提起笼子,只见笼里满是银光闪闪,活蹦乱跳的鱼,提回家里想找秦山同来欣赏鱼儿,可是秦山早已出走了。茂孝给母亲吃鱼下饭,母亲见碗内许多鱼,问茂孝哪里来的,茂孝把事情经过一一告知母亲,母亲听了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谢谢泰山,谢天谢地。”从此母亲的病渐渐地好了。茂孝晚上点烛装笼捕鱼,周围附近的人们每天晚上远远望去见有烛光,称这条溪为烛溪。后来这条溪下游的湖就称它为烛溪湖。
  梅湖人口述 孙鄂锦整理
  蛟门浦
  传说在很早以前,观海卫东山头有一个姓白的长工,人家都叫他大白。他是龙投胎,只要再有一只三脚蛤蟆就会成神变龙。因他为人好,乡亲们都争着要大白做生活!娘儿两个日子到还过得去。
  一天,大白来到一户孤孀人家做长工,惊动了有灵性的三脚蛤蟆。三脚蛤蟆慌忙从水缸底下爬到孤孀的马桶底下躲了起来。
  有一次,孤孀媳妇发高烧,头昏眼花,全身无力,困了三日。大白主动要求给她倒马桶。孤孀媳妇虽然感到不好意思,但也没有办法。大白就在倒马桶时抲到了这只三脚蛤蟆。
  有了三脚蛤蟆的帮助,大白成了神,但他不愿意离开人们。他在干活时只要作作法就能干完,大家觉得非常奇怪,日子一长,对大白也开始产生怀疑。
  再说村中有一个泼妇,做人交关推扳,到处惹是生非。她想捉弄一下大白,来到孤孀媳妇家里,悄悄对孤孀媳妇说:“阿嫂哎,侬屋里的长工好吃懒做,每日在田头困觉,真推扳。”孤孀想,自从大白到我屋里做长工以后,收入年年比别人家多,怎么会这样呢?就和泼妇一起偷偷来到田头一看,大白肩上搭着一根长手巾真的在田边大树底下困觉,就马上喊醒大白,说:“白大哥哎,侬,为啥生活勿做困懒觉?”大白一看东家旁边的泼妇,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便说:“阿嫂哎,今天我肚皮饿杀哉,侬只要给我吃一百只糯米汤团,十亩田水我马上车好。”泼妇一听,咬着孤孀的耳朵叽里咕噜一说,孤孀媳妇也就答应下来。
  吃点心辰光,泼妇把汤团担到田头,大白很快就吃完了,等泼妇一走,大白拿着长手巾到河里洗了一个澡,然后,拿着湿手巾在车头上绞了几下水,所有稻田里的水立刻就满了。
  第二天,这个泼妇又跟着种田的来到田头,果真看见水都车好了,只是还有一只田角无水。泼妇问大白这是为啥?大白讲:“侬昨日担来的汤团只有九十九只,因此这只田角无水。”讲起汤团泼妇笑了起来:“白大哥哎,侬上当哉,昨日侬吃的汤团不但少一只,,其中有一只里面的馅子还是烂鸡屙呢!”大白听了,内心交关恶心,呕吐出来,连忙跑到河里,见四周无人,就抽出肚肠汏了起来,刚巧一个种田的短工见田角无人,来到河里车水,看见大白这个样子,吓得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大白呢?晓得自己被人看破,再也无法同人们在一起了。当即化龙离开孤孀家到银山岭下乌龟山后的一个深潭里落脚。百姓们把大白龙叫作太白老龙。
  大白自从变成龙到龙潭后,日子倒也过得很惬意。空了就化成白胡须老头同回龙寺的当家得道和尚下下棋;闲了就到背面海黄山后的海里洗洗澡,但是这一来,东山头一带的百姓苦头吃煞哉。龙出出进进都带有风雨,好端端的万里晴空,人们晒着的谷棉等物,一霎时就会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但还没等你收起,日头又来了弄得人们哭笑不得,只好把东西挑到花桥头(现属观海卫镇)一,带去晒,晒干了又挑回来。
  当时,东山头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太白来到东山头
  有天无日头
  有囡勿嫁到东山头
  晒谷晒被花桥头
  尽管太白老龙来了后,年岁特别好,但日子一长,百姓们也恨死了他惹来的风风雨雨行为,一致决定把它赶走。他们想龙潭里投进污秽的东西,打算臭死太白龙,接着又从每户人家拿拢三百六十包绣花针,扔进龙潭,打算戳死太白老龙。最后,又从榨坊里抬来两千斤重的碾饼从银山岭里抛下来,打算压死太白老龙,这样,太白老龙无论如何再也住不下去了。
  临走,他同回龙寺的得道和尚讲明真相,请求指明出走的南北道路。其实,得道和尚早就知道经常同他下棋的白胡须老头就是太白老龙,只是没有讲明;当下,只叫他往北过海黄山入海,千万不要向南走。太白老龙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请和尚说明。得到和尚说:“这是天机,以后自会晓得。阿弥陀佛..”太白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托梦给他老娘,说自己要走了,叫娘身体保重。老娘十分想念儿子,再三要见见儿子最后一面,太白拗不过老娘,只得答应在水缸里相见,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只能背朝水缸,用镜子反射照着看。
  水缸里。太白将尾巴慢慢地升上来,打算让娘看到身子后马上离开。不料老娘误会了儿子的苦心,当即骂道:“畜生,侬拿屁股朝娘,娘难道连看看你的面孔都不能吗?”太白娘一边骂着,一边气鼓鼓地转过头来。太白一听老娘生气。只得把头伸了出来。老娘一见是龙头,当场大叫一声吓死了。太白见吓死了亲娘,一时心慌,来不及腾云就贴地飞去,连下宝山也拦腰拖断了,一直飞到高背山北边的海里,飞过的地方,即现在的蛟门浦。下宝山因为缺了一个口,人们就把那地方叫作“蛟门缺”。
  范新年口述 华启钿整理
  洋浦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当时的慈溪县官责令一个叫洋二的人负责开掘一条通海排水的新河江,并限定于半个月内完工。
  时值初冬,气候逐渐转冷,洋二接令后,迅速制订出开掘方案,并在二天内召集了数百民工,着手开掘。
  头几天,河道开掘比较顺利,可是三天后,情况突然出现变化,头天好端端开掘好的河江,过一个晚上,两岸便被塌方填平,需要重新开掘,工程毫无进展,眼看期限快到,洋二急得团团转,没办法,只得跑到县衙向县令请求放宽期限,拖延几天。谁知县令是个独行专断的人,听了后一脸怒气,不相信洋二所说的边开掘边塌方的事实,怀疑是洋编说谎言糊弄他,喝令衙役拖下去重打十大板,断令在期限内完不成工的,把洋二充军杀头。
  洋二挨了十大板,虽未伤及筋骨,但已被打得皮开肉绽,疼痛万分。回到家里,唉声叹气,心里明白工程在期限内绝对是没办法完成了,自己肯定是要充军或杀头,心想与其被充军杀头,倒不如自己寻死了结,落得个全尸,主意一定,便瞒过妻孩,偷偷跑到后园的柴房间准备上吊。洋二万念俱灰地推开柴房门,蓦地看见墙壁角上有一只比猫还大的灰老鼠正从墙洞地拖着一条小白蛇的尾巴往外拉。常言六个月大六个月小,热天蛇吞老鼠,冷天老鼠吃蛇,小白蛇已冻得半僵,丝毫无反抗能力,洋二使劲蹬了一下脚,谁知灰老鼠不但不怕,反而睁起圆鼓鼓的眼珠对峙着。洋知道家蛇如龙,不可伤害,尽管自己快要结束生命,但家里还有妻子儿女。洋二疾手操起木棍,狠狠地向灰老鼠打去,灰老鼠见状,丢下小白蛇,朝着洋二蹦地窜过来,这一窜足有三尺高。灰老鼠躲过木棍,用利爪抓破了洋二的手背。洋二惊骇地大叫一声,鲜血已从手背上流了下来,洋二忍着疼痛,又举起木棍横扫过去、灰老鼠也害怕了,一溜烟钻进柴堆逃走了。
  洋二的一声大叫,惊动了妻子,妻子闻声赶来,心痛万分,热泪横流拖着洋二回房间。洋二躺在床上哪里睡得着,直到五更时分,才迷迷糊糊合上眼,朦胧中,只见一条白蛇蜷缩在地上,对洋二说:“我本是东海的一条小白龙,因触犯天条,被罚到凡间重修正果,待功德圆满方可再入龙庭。几年来,经苦心修炼已功果将成,谁知来了一只老鼠精,抢夺去自己修炼成的正果,今天要不是你救了我,早已没命,你如果能杀死老鼠精,我就能收回修炼的苦功,变蛇为龙,那时我定会图报,助你开掘江河。”洋二正想追问,却被守候在旁的妻子叫醒,才知是南柯一梦。
  洋二将信将疑,把梦见之事跟妻子细诉一遍,妻子知是小白蛇托梦,定有来历,或许是真,开掘江河即有转机,可免充军杀头之罪,两夫妻合议,决定捕杀这只老鼠精,但灰老鼠钻在柴堆里,连抓都抓不到。要捕杀它谈何容易!几经苦思,决定火烧柴房间,这样灰老鼠插翅也难逃,而且火势的热量暖和小白蛇,好让它灵活地从洞中逃走。
  议计已定,洋二找来引火之物,点燃后丢进柴房间,并反扣门窗,顿时熊熊烈火,柴房间也成一片火海,灰老鼠东窜西撞,吱吱地尖叫着,最终被烧死。小白蛇早已复苏过来,等灰老鼠一死,赶忙收回自己修炼的正果,旋即变成了一条小白龙飞腾而出,朝洋二夫妻俩点头示意几下,即往东飞去。
  小白龙没有背弃自己的承诺,在洋二划定的河江线路上拱入地面穿行,所过之处,早已成了一条河江,只因小白龙变成小白蛇几十年,习惯了弯弯曲曲穿行,故而这条河江有了十八个弯处。
  后人为纪念洋二和小白龙,把这条河取名叫洋浦。现在的观海卫镇施叶村,合并前也叫洋浦村。
  罗同岳 收集整理
  淡水泓河
  龙山镇施公山村有个条河名叫淡水泓河,又名黄龙浦,原是龙山镇的一条主干河流,从窖湖水库发源直达大海,长约120千米,宽30米,是水稻田灌溉及防洪排涝的河流,日前海口排洪闸有七个出口。据当地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说,当时的淡水泓河是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好似蛇游的形状。
  祖辈流传下来这样一个传说:不知多少年前,窖湖水库里居住着一条龙,每年干旱时候,人们都到窖湖水库边祈祷求雨。这是一条喜欢打瞌睡的龙,不管人们怎样祈求,它总是打着瞌睡,不能吵醒。当时有一位智者提议,干脆把湖水放干,看它醒不醒。这一办法很灵,湖水一动,龙马上醒了,随即慷慨地给人们下了一场雨。这种办法直延续到今日,如果久旱无雨,只要放窖湖水库的水,在三天内必定会下雨。这龙为什么喜欢居住在窖湖中而不愿意在大海里生活呢?因为窖湖水库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水质特好,所谓“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湖周围有寺庙、庵堂四座,这条龙为修炼得道,从海中游到窖湖水库里,长期潜居下来,每天听寺庙里的高僧讲经。它所游过的地方就成了淡水泓河,因此是弯弯曲曲的,不像现在人工挖掘的笔直的河。
  陆建玲收集整理
  虎文江
  匡堰镇樟树有一条东上河,河的南面是起伏的群山,这条河河面宽阔,水源丰富。
  相传在几百年前,这条河里有一条黑龙,据说这条黑龙还是天宫的门卫,因为触犯了天规,被玉帝逐出天宫,流放到此。黑龙旧性不改,经常兴妖作怪,闹得这一带年年发大水,每次暴雨一下就是三五天,使山洪暴发,房屋被冲毁,即将成熟的庄稼都被大水吞没..人们吃尽了黑龙的苦头。
  当时,樟树村有一个名叫岑虎文的小伙子,他看到这一切,决心要为民除害,制伏洪水,造福子孙后代。他就与众人商量,准备另挖一条自樟树到沙滩浦的新河,把东上河的水经过新河引人沙滩浦,排入杭州湾。他的想法立即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于是,开掘新河的工程开始了。岑虎文率领众人,不分白天黑夜地挖,终于把河挖成了。但当天晚上,大雨倾盆而下,一下就是好几天,很快就把刚挖好的新河淤塞了。雨一停,岑虎文又率领众人,清除淤泥,疏通河道。不料,刚刚挖完,暴雨又下来了。很快又把河道淤塞。就这样,岑虎文带领众人挖了多次,每次挖通后都很快被淤塞,而且淤塞的程度一次比一次严重。眼看开挖新河的计划要失败了,岑虎文内心焦急。他想要根治洪水灾害,必须先制伏妖龙。
  一天,岑虎文在被淤塞的河滩上边走边思索着如何制伏黑龙,忽见对面走来一位衣衫破烂的和尚,口里不知哼些什么。岑虎文急忙上前施礼。和尚答礼后问道:“看你愁眉苦脸,想必有疑难之事。”岑虎文就把他率领众人开掘新河失败之事说与和尚听。和尚听后微微一笑,说他是上林湖普济寺的智能长老,并说要挖通此间不难,只要如此如此便可。说完,他扬长而去。
  岑虎文按照智能长老的吩咐,又带领众人重新挖河,把堵塞河道的泥石清除掉。河道挖通后的当天黄昏,岑虎文就在新河的河底、河床上倒插了几把利剑。到了深夜,忽然雷声隆隆,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不一会儿,风停雨止了。人们举起火把到河边一看,只见河水一片血红。原来,这天晚上,当黑龙发现河道被挖通了,就呼风唤雨,兴妖作怪。它在新河里前前后后游动,妄图把河重新填满,不料被利剑划破了肚子。顿时,鲜血把河水染得通红,作恶多端的老龙终于死了。
  从此以后,河道再也不淤塞了。这地方再也不发大水了,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每到春汛期间,无论降水量多大,河水都能通过这条新河,顺利地把水排出沙滩浦。经过逍林、胜山、新浦,流入杭州湾汇入东海。这一带人们不再受洪水之灾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治水英雄,就把这条新河定名为虎文江。
  岑杏章收集整理
  大山低岭
  龙山镇金夹岙村后有条山岭,翻过山巅就是山南镇海县了,这条岭又高又陡,但附近的人们却都称呼它为“低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传明朝时,倭寇常来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当时浙东海岸,虽有官兵防守,但倭寇还是寻机侵入。一次倭寇从镇海湾塘偷偷上了岸,来到山南脚下,商量如何翻山越岭,到山北去抢掠。正巧,有几个倭寇在山里捉住了一个砍柴的老汉,倭酋问道:“这条山道叫啥名堂?到龙山怎么走?”老汉瞧着一帮坏蛋,急中生智,故意回答道:“这道山就叫低岭,再翻三条高岭便是龙山了。”老汉说得煞有介事。“什么,这么高的山道叫低岭还有高岭?”几个倭酋听了吐了吐舌头,显然泄气了,也就打消了过岭的念头。他们看看老汉也没有油水,就挥手放了他。
  老汉脱离虎口急忙抄小路拐出雁门岭直奔山北,沿途呼喊:“倭贼在山南了!”驻在龙山所城内的少数明军官兵以及沿途村镇老百姓都闻讯戒备。老汉顾不得劳累往西疾走,一心赶往观海卫城内去报警。他过了施公山的一个小岗,看到迎面来,大军翻山越岭又渴又累,正想在岗下休息。有长龙似的官兵开过来,原来官兵也获得情报,调兵遣将过来,如此这般讲了一遍。官军闻报,计算倭贼就在三十里路,老汉一见官军,用破袖抹去脸上的汗水,赶上去把倭贼行程告诉他们,眼看马上就要打仗。但望望前面,山岭起伏,又感到身疲力乏,官军于是问老汉:“前面山上陡不陡?”老汉听出兵士问话的意思,便灵机一动道:“过了前边山,一路都是平坦大道,有窖湖、凤浦,水甜鱼肥,不消一个时辰就可会合龙山城内驻军了。”大军听了都欢呼雀跃。这时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又问老汉道:“前面这个岗叫啥名堂?”老汉急忙应道:“这座山,我们都称它大山。”官军听了哈哈大笑,心想,如此仅仅三竹竿高的小岗称作大山,可知再不会受爬山登高之苦了。长官一声令下,大军迅速赶路、果然不过一刻就和龙山城内驻军会合。第二天杀奔山南,剿得倭贼纷纷下海逃窜。
  几百年来,当地人们传颂着老汉爱国的故事,一直把巍巍高耸的金夹岙村后的那条岭叫作“低岭”,而把低岭的施公山小岗称做“大山”。正是:低岭不低,吓退倭匪;大山不大,激励将士。
  米卒搜集整理
  苦战岭
  苦战岭坐落在龙山邱王村的北面。民族英雄戚继光在那里与倭寇浴血鏖战,当地百姓颂其苦战功高,就借以为名了,
  相传在明朝嘉靖三十五年,十九岁的戚继光,已经担任了宁、绍、台三府参将。是年初秋,他奉命驻扎在三北海防要塞—龙山城。一日,戚将军带着随从,冒着五更寒露,巡察哨所,策马来到雁门岭下。忽然发现蟹浦海山礁畔,隐约有几艘海船集结,心知有异,拨马扬鞭回营,召集众将,商议歼敌策略。
  蛰伏在蟹浦礁畔的正是六只倭船。日升潮涨,千余名倭寇兵分二路:一路飞驶伏龙山麓,一路直冲邱王海湾岭脚,妄图登陆后南北夹攻龙山城,给刚上任的戚继光一个下马威。
  却说邱王村守将潘大勇,奉命严阵以待。一见倭寇登陆,就敲响鼓楼大钟,亲率一千明军,赴海湾迎敌。在村北的一座小山摆开了阵势。两军相遇。擂鼓鸣锣,顿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喊杀声传出五里路外。不到半个时辰,小山上尸横遍野,血染岭红。由于一些明军平时缺乏训练,加上各级贪官扣克军饷,致使战斗力不强;此时潘将军又不幸手臂中枪,明军阵脚一乱,渐渐退败下来。
  在这紧要关头,戚将军击退伏龙山下登陆的那股倭寇后,急率一百名戚家军,飞马赶来接应。只见他一马当先,精神抖擞,挡住了溃不成军的退兵,尔后隐蔽在一块石头后面,抽出弓弩,“嗖嗖嗖”一连三箭,射中阵头上的三名倭酋。倭寇见此情景,霎时便慌张起来。戚继光激励士兵,重整旗鼓,返戈重战。这时,远近十八个村庄的百姓,拿着刀棒,也来助阵。
  倭寇失了头领,又见明军来势凶猛,无心恋战,兵败如山倒。看倭寇,急急如丧家之犬,慌慌似漏网之鱼,纷纷涌向海边。那些抢先跳上海船的倭贼,心惊胆战,自顾拉起风帆逃命。余下残部,闻得漫山遍野的喊杀声,都吓得三魂荡荡,七魂悠悠,有的慌不择路,跑下大海,有的抱头鼠颤,口喊饶命,死伤者不计其数。喜获胜利的军民,欢声雷动,无不敬佩戚将军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从此以后,当地百姓就称那座小山为苦战岭了。
  戚继光将军回到龙山大营后,又令军民修筑城垣,加固阵地;设置校场,操演兵马,并在苦战岭上筑造炮台,监视海面。一个月后,戚继光将军又在苦战岭附近与倭贼激战二场,杀得倭寇弃甲溃逃,狼狈不堪,从此再也不敢到三北骚扰了。
  邱雄飞 整理
  倒爬岭
  相传谢阁老在朝为官时,朝廷昏庸腐败。贪官巧取豪夺,弄得天忧民怨,民不聊生。
  谢阁老回乡省亲,一路上见故乡灾荒连年,田野荒芜。道上饿蜉遍地,惨不忍睹。谢阁老心痛之余,忽然心生一计,想出一条拯救黎民之策。他假满还朝奏请皇上拨皇粮十万雪花银,造绣花大塘一条,十八洞桥一座,为三北治理水灾。皇上念谢阁老功高如山,准奏拨款,并着谢阁老亲自督造。定下三年后皇上派钦差前往察验,谢阁老心中暗喜,谢恩后即日携款回乡。他用极少数银两在栲栳山下造了一条毛草小塘,在塘后造了一座十八洞桥。这绣花大塘是名存实亡,只有一条杂草丛生野草花盛开的小塘而已;那十八洞桥更是徒有虚名。且是一座留着十八个孔的石板小桥,最大的一孔仅能容一只看鸭船擦过。而谢阁老将极大多数银量发放给三北一带灾民。工程完成之后,谢阁老的幕僚们很替他担心。恐皇上追查起来。有欺君之罪,谢阁老却胸有成竹,如此这般吩咐手下人来对付皇上。
  三年期限一到,皇上果然派一钦差前来察看,谢阁老差手下人到几十里路外前去迎接。轿夫按谢阁老所嘱将钦差大人抬上五磊山上,而且专拣荆棘丛生的小道行走。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轿夫还有意倒背着身子爬山,上坡时差不多钦差要仰躺在轿里;下山时几乎趴在轿门口,还不停地左摇右晃。累得轿夫浑身淌汗,吓得钦差大人胆战心惊,连声问道:“还有多远?”轿夫回答:“还远着哩”。钦差又问:“这叫什么岭,为什么这般难走?”轿夫说:“大人,这叫倒爬岭,还有那通天岭那更难走呢。”
  钦差听了,更是吓得魂不附体,恐怕有性命危险,一迭连声说:“回转,回转”。轿夫见钦差再三不肯往前了,这正中下怀。就按照谢阁老的嘱咐。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礼物送与钦差大人。要钦差大人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那钦差既得了好处,又可免去劳累之苦,避开丧命危险。落得做个人情,何乐不为!于是就速速回京交差复命去了。
  谢阁老机智地瞒过皇上,拯救了三北一带的黎民百姓。他的事迹一直被人们流传至今。人们把那毛草小塘(真正的大塘就是现在的甬曹公路)仍叫作大塘,至于那十八洞桥遗赴至今仍在。
  孙浩来 整理
  蜈蚣岭
  从前东横河畔有个孩子,从小失去双亲,孤苦伶仃地过日子。他没有名字,因为是属牛的,人们叫他小牛。
  有一天,小牛出外,在路上看见一条受伤的蜈蚣,看它可怜,就把它救回家精心养护。有了个伙伴,小牛再也不孤单寂寞了,有什么苦楚,就向蜈蚣诉说。蜈蚣虽然不会说话,只会点点头,但这也给小牛带来极大安慰。小牛一天天成长,蜈蚣也一天天长大,小牛白天下地干活,蜈蚣陪着他,小牛夜里在灯下读书,蜈蚣也陪着他。
  这年是大比之年,小牛要上京去赴考,他舍不得丢下蜈蚣,就将它装在笼子里带着上路。
  这天,小牛他们走到一座高山下,忽然听到有人喊他:“小牛——小牛——”小牛一边答应,一边寻找,四周并无人影,好奇怪,这是谁在呼唤?听那声音娇滴滴的,分明是个女人呢,想着想着,来到山脚下。天色已暗,小牛便找了旅店进去投宿。店主一边给他料理饭菜,一边问道:“客官刚才过岭时,有没有人呼唤你?”小牛点了点头。“你有没有应声?”小牛又点了点头,店主听了脸色大变,说道:“刚才你过的那座山上,住着一个蛇精,经常出来杀害生灵。她会呼唤过路人的名字,你若是答应,当晚就会飞来吃掉你。三年来,已经害死了几十个人。”
  小牛听了这些话,害怕得要命,饭也吃不下啦。他打开笼子,对蜈蚣说:“老朋友,我今晚活不成了,你快逃生去吧,今后要靠你自己保重了。”蜈蚣在小牛身旁绕了三圈,才依依不舍地爬走了。
  这天夜里,小牛一夜没有合眼,战战兢兢地等待蛇精来吃他,可是出乎意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蛇精却始终没有露脸。天亮了,小牛告别了店主,动身上路了,走出客店不远,小牛就大吃一惊,只见一条巨大的死蛇躺在路口,浑身上下伤痕累累。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条蜈蚣并没有走,它为了报答小牛的恩惠,便在客店门外潜伏着,夜里蛇精飞来时,蜈蚣就猛扑上去,和蛇精殊死搏斗,终于把蛇精咬死了。蜈蚣自己呢,也受了重伤,这会儿正躲在山洞里养伤呢。
  再说小牛上京赴考,名落孙山,又循原路回来。半路上听见人家说,某地山上有一条蜈蚣,专吸生人的脑髓。小牛向老年人一打听,才知道害人的正是与自己离别的老朋友。于是,他拿着过去关蜈蚣的那只笼子,向那座山走去。小牛刚爬上去,就见一条巨大的蜈蚣过来。小牛急忙打开笼子盖叫喊道:“蜈蚣弟弟,不要再作孽了,跟我块回家去吧。”蜈蚣看看笼子,又看看小牛,就乖乖地钻进了笼子。
  从此,这座山上就平安无事了,人们叫这山岭为蜈蚣岭。
  徐惠萍 整理
  池湖岭
  从横河镇彭桥东头往南,到长埭村去,中间要经过一条岭,岭脚东有一个池。说起这个岭和这个池,还有一段离奇的故事哩。
  据说明朝年间,从绍兴过来了一位风水先生。他一到彭桥,就拿着相盘到处转悠,察山观水,他走到上面所说的那条岭上,被周围环境吸引住了,只见这里虬松苍翠,清溪潺潺,秀草郁勃,野花幽香,最神奇的还是这条山,像龙一样卧着。他连声赞叹:“好风水,这地方若是有人将祖坟做在岭上适宜的位置,这家便能官运亭通,富贵荣华,福星高照,子孙满堂啊。”
  这话传到彭桥街西那位黄员外的耳朵里,黄员外马上派人去请这位风水先生,请到风水先生后,黄员外立即表态:“如果先生确能为我家找到这样的风水宝地,愿出重金酬谢。”风水先生面色忧郁地说:“我从来不说谎骗人,这处风水确实极好,如果把尊家祖坟迁葬到那里,您家会大发。但是,我却会因泄露天机,要落下个双目失明的下场。所以,我也不要尊翁重金酬谢,只有一个条件,在我双目失明之后尊家要供养我一辈子。”黄员外当然满口应承下来。
  没过几天,黄员外选了个黄道吉日,叫风水先生挑选好一块地方,把祖坟迁葬过去。过了几年,黄员外的儿子会试高中进士,后来,又青云直上,官封尚书,敕建“春富少保”牌坊。那位风水先生的双目果然在黄家祖坟迁葬那天完全失明了。黄家并没有食言,天天用好酒好菜款待风水先生。
  事有凑巧,这一年夏天早稻大丰收,收获的谷子多,黄员外全家人忙得不可开交,唯有风水先生最安逸,饭来张口,茶来伸手,在家坐吃,黄太太看不过眼,背地里说了一句:“麦上呒破箩,稻上呒太婆,养只老母鸡还会生几个蛋呢。”这话恰巧被风水先生听到,心里气得不得了,他想:我给你家找了这样好的风水宝地,使你家春风得意,自己却落下个双目失明。现在我才吃你家几年白饭,就这样口出恶言,长此下去,那还了得?从这天开始,风水先生就日夜焦虑,一门心思要破掉黄家的风水。
  有一天,风水先生对黄员外说:“尊翁,这地方风水是好,还有美中不足之处,这条卧龙一直躺着总不大好。龙要嬉水,若能在岭脐上掘一个池,一定更能讨龙欢喜,从此冲天而飞,这样你们黄家会更发达,能出宰相出太师了。”黄员外信以为真,便派人去岭脚右边掘了口池。
  说也奇怪,人们白天掘好了池,一夜过去,第二天仍旧地平池毁。这样一连掘了三天,次次都恢复成老样子,黄员外很奇怪,去问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知道这是龙在作法,说道:“这事好办。你们把池掘成之后,只要把钢铣铁锹等利器直插在水池里,这样第二天地就不会再填满了。”人们果然照着办了。
  第二天,黄员外亲自带着人去看池,不看则罢,一看吓得魂飞魄散,池虽然没有再填平,但满池泡着的并不是水,而是十分腥臭的鲜血!原来,龙眼睛被掘瞎啦!
  等到黄员外气急败坏地赶回家来找风水先生算账时,风水先生早已不在了。原来他的眼睛在昨夜复明,早就乘机偷偷离开了黄家。
  从此,黄家一年比一年衰败下来。直到现在,岭的右边那口池还在。于是,人们把这条岭称为池湖岭,一代代传了下来。
  潘银龙收集整理
  小娘精洞
  伏龙山西山脚下有一个石洞,叫小娘精洞。洞口窄长、游人只能侧身而人,两侧刀劈似的石壁长满了青苔、野草,渗出的点点泉水,汇成涓涓细流淌入洞中。洞内有一方宽阔之地,隐约可见块桌型方石和几块小方石;若用火把或手电筒细找,洞底还横着一条尺宽的裂缝,据说与东海龙宫相通。
  这个神秘的石洞有一个传说,在龙山一带家喻户晓。从前,大蓬山北麓是片海涂滩荡,当地居民在这里制卤烧盐。远处伏龙山还是海中孤岛,后来海水北退,才渐渐与陆地连在一起。
  有年春天,一位从里山逃荒来的农民,带着独生女儿落户灶田晒盐。他的女儿个头瘦小,但天资聪慧,唱歌跳舞、纺纱织布、捕鱼捉蟹一学就会,当地大人和小孩都很喜欢她,大家亲昵称她为“小娘”。父女俩住草房,吃粗菜淡饭,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倒也苦中有乐。
  转眼过去了三年时光。那年八月,刚满12岁的小娘正和小伙伴们在海涂中捕蟹,忽然传来父亲中暑身亡的噩耗,她一时不知所措,哭得死去活来。同灶的叔叔伯伯们见小娘举目无亲,就帮着料理后事。三天后,盐场一个姓张的篷长说小娘爹欠他20贯银钱,就把她卖给了龙头场陈老板当童养媳。
  陈老板是一个算计精明的人,在龙头场街上开了一家店铺,生意倒也兴隆。老板娘生性刻薄,恶名远扬。陈家小爷已经十岁还是憨头憨脑,衣不会穿,书不肯读。小娘被卖到陈家,虽不顺心,,但也无可奈何,从此闷声不响,再也听不到她的歌声,看不到的她笑脸了。整她日里纺纱织布,家里的杂活粗活样样都做,但还是遭公公白眼、婆婆虐待。
  第二年春天,陈家少爷得了伤寒,躺在床上一病不起,接着店里又做了三四笔蚀本生意,破了不少财。陈老板夫妻将家里不顺之事都怪罪到小娘身上,逢人就讲她是扫帚星、晦气鬼。他们变本加厉,将小娘锁进柴间,要她日纺三斤纱,夜织五尺布,一不顺眼,轻则破口相骂,重则拳打脚踢,待她连牛马都不如。小娘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逆来顺受,委屈的泪水暗暗往肚里咽。
  有一天,小娘身子不适,吃了半碗剩羹冷粥后,觉得肚痛难熬,脸上直冒冷汗。她实在撑不住了,就放下梭子,俯伏在布机上歇息。这时,刚巧恶婆婆路过,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毒打,还骂她偷懒装死。小娘没有办法,只好忍着疼痛,继续织布,不知不觉中昏晕过去..她依稀看见茫茫盐地上,叔叔伯伯们正在晒盐,朦胧中又听到伏龙寺的钟鼓磬和千丈岩下的海涛声。忽然,看到日夜想念的爸爸站在伏龙山上,笑着向她招手……
  一阵冷风吹进柴房,她被冻醒过来,只见一盏油灯微微摇晃,窗外漆黑一片,哪里还有梦中父亲的身影,小娘顿时鼻头发酸,两行眼泪直下,心中感到十分悲哀和惆怅。她回想自己不幸的身世,抚摸被公婆针刺棒打的伤痕,忽然间一个念头在脑海中掠过:与其在苦海中沉浮,不如早点与爸爸在另一世界团聚。想到这里,仿佛浑身有了力气,找来一块砖石,不假思索地敲开窗门,趁着蒙蒙月色,穿后街,走小巷,越过了下洪村。她一直向北奔呀,跑呀,涉过滩荡涂地,爬上了伏龙山。
  小娘站在山上,只见脚下是黑黝黝的千丈悬崖,远处大海翻滚着卷天白浪。她放声喊着:“爸爸,爸爸..您在哪儿..”回答她的只是呼呼海风、阵阵松涛。于是,狠了狠心,闭上眼睛,纵身一跳……
  大约过两个时辰,小娘慢慢醒来。此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在海天天中再冉升起,她已有多年未见这灿烂的朝霞,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她觉得身上隐隐作痛,再抬眼一望,自己被挂在岩石中的一棵树上。她挣扎着爬下树来,发现身边岩石有一条窄窄裂缝,就忍着疼痛,往前侧走了几步,里面竟是一间石室!室内摆放着石桌石凳和纺车布机,石壁下还有一潭清水。小娘见此,喜从天降,心想世上怎么还有这么好的藏身之地!
  从此,小娘就把石洞当家,饿了摘些野果充饥,渴了畅饮溪水山泉,一天到晚在洞里纺纱织布,并把织好的士布偷偷地放到附近穷人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娘便成了个精灵。
  至于小娘如何在洞中得道成仙,说法很多。有的说伏龙寺老和尚相助,教她念经修行;有的说是一位好心老婆婆,将她收留在洞中的;也有人说除了小娘外,还有7个童养媳,都为反抗封建婚姻和公婆虐待,相约逃到洞中的。尽管民间对小娘成精说法不一,但当地百姓都十分敬重她,在洞口塑了神像。大家说小娘成精后仍隐居在石洞中,许多盐工和渔民路过时曾听到里面传来的吱吱呀呀纺车声,有时夜里也能看到洞中透出的一缕灯光,还有人在梅雨季节的晴天,亲眼瞧见过洞边石壁上晒着的小娘衣服和绣花鞋呢!
  邱雄飞 整理
  龙洞
  龙山镇有座像卧龙形的小山,名伏龙山。西山脚边的峭壁之下有个山洞叫龙洞。
  很久以前,伏龙山上有两条箩口般粗的大蟒蛇,这雌雄两蛇竟有五百年修功,法力无边,妖变多端。它们居住在伏龙山底通海峡沟中,经常在三北一带损害庄稼,伤残人畜。
  再说伏龙山上有一寺院叫伏龙寺,寺中有个叫高风的方丈和尚。一日晚上,高风和尚正睡得香甜,忽梦见一条大蛇游到床前对他威逼道:“方丈!你要每逢初一、月半送一活人到寺前荷花池中给我吃,包你香火旺盛,吃穿充裕;如若不从,将水没山顶,鸡犬不留。”方丈大叫一声醒来,原来是一个噩梦,自知事有蹊跷,只得无奈暗暗照办。从此,这一带百姓受尽了灾难。
  不想此事传到了天宫玉帝那里,玉帝大怒,当即派了两条神龙前去除掉妖蛇。
  两条神龙下凡,等到八月初一那天上午,化身成两个农汉模样,来到伏龙寺前。高风和尚忙出外迎接,让他们在荷花池边桃树下坐定。刚坐下不久,猛然间池中浊浪翻滚,只听得哗啦啦两声,从池中窜出两条箩口般粗的猛蛇,张着血盆大口朝他们扑来。说时迟那时快,随着一声“大胆孽畜”的吼叫,两个农汉当即变成两条蛟龙。于是,龙蛇即在伏龙寺前斗法。瞬时间,伏龙山上天昏地暗,山摇地动。斗了十个多回合,妖蛇毕竟不是神龙的对手,渐渐力衰,难以招架,猛一转身,带伤游入深海逃命而去。两条神龙也不追赶,自回西山洞中休息。从此,伏龙山一带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当地百姓就将此洞称为龙洞了。
  几经岁月流逝,而今的龙洞古迹仍在。洞前有两处清澈见底的溪潭,是当时神龙浴澡之处。西面的岩石下一个三十多公尺长的龙形庭院是神龙栖身之地,东面转弯处有只像大缸口大的圆形石洞是神龙进出的口子,洞内泉水叮咚,终年不断。神奇的传说加上优美的景色,过路的人都要在这歇一歇,喝一口清甜的泉水。
  洪益波 整理
  佛迹洞
  在达蓬山巅的悬崖绝壁处,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山洞。洞门口有两块峭立的巨石对垒,游人伛偻而入,洞内豁然开朗。抬头仰望,四围峭壁高丈余,天顶洞开,古树遮荫。低头寻觅,石壁上有一天然足印,脚趾分明,相传这就是佛迹,山洞也由此得名。
  关于这佛迹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说是徐福所留。据说当年秦始皇遣徐福东渡三神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徐福上山后,见这个洞浓荫蔽日,洞口又对着浩瀚东海,就将此洞作为修炼之处。数月之后,他奉命出海,临行前对秦始皇说,我在洞内留有一个脚印,待这个脚印涨平之日,就是我徐福归来之期。说完,返身入洞,单腿一蹬,飞身来到船上。秦始皇洞一看,果然有一深深的足迹,于是就派人驻守洞中,期待着这脚印的平复。两千多年过去了,脚印仍清晰可见,徐福当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一说是观音大士所留。观音道场原在印度,中国的佛教徒把她请到了达蓬山。但观音一到洞内,就发现这里原是徐福修道之地,她不愿鸠占鹊巢,驾样云环视四周,觉得普陀山这地方不错,于是单脚一蹬,就跳到了普陀山。因为是左脚用力,所以在达蓬山留下的只是左脚印,而在普陀山留下的是右脚印,但不管是左脚印还是右脚印,都称作“观音跳”。
  相传唐天宝元年(742年),僧人达慧至此,发现石洞内的大脚印,以为佛迹,便四处化缘,筹款建造了佛迹寺。宋初,佛迹寺方丈请人在佛迹洞凿制长眉罗汉石像一座,惜毁于“文革”时期。如今洞内石崖上还留有三方保存完好的石刻,两方为南宋、一方为清代康熙年间所刻,足见佛迹洞当年声名远播。
  黄松茂口述 百景整理
  仙师洞
  从前,有个秀才,连考三次不中,怨自己命苦。后来,他听人家讲,在东海达蓬山上住着一位老仙师,懂得天文地理,升迁荣辱。于是,秀才就往海岛问仙师去了。
  秀才从日出走到日落,来到一户人家。走进里面,主人家问:“你到哪里去?”秀才讲:“我三考不中,想去问问仙师。”主人家又讲:“相公,你也顺便替我问问,我那个竹园,已种了三年,还不见竹笋,不知是啥缘故?”秀才讲:“好的。”
  又走了一日,秀才到一户人家投宿。这户主人问起秀才,秀才把自己的事全讲了。主人说:“相公,我也有一件事请你代问,我有一个囡,到了十八岁,从不叫爹娘,是啥缘故?”秀才也答应替他代问。
  秀才又走了好几日,来到海边。只见浪高潮急,海岛已在眼前,可没有渡船,他发愁了。突然,从石缝中游过来一条大蛇,头上戴着颗宝珠。它问秀才:“你有啥事?”秀才听了,把自己的事讲给蛇听。这蛇讲:“好吧,我渡你过去,你也替我向向仙师,我在这里修行五百年,为啥还不能得道?”秀才答应了。
  他渡过海峡,来到岛上,寻着了仙师。秀才叩头,拜问老仙师。老仙师讲:“好吧!”于是,秀才就把人家带信的事情先问了。“老仙师,有户人家的竹园,已种了三年,不出竹笋,是啥缘故?”仙师讲:“这是因为竹园地下有金子。”
  秀才接着问:“有户人家的囡,长到十八岁,从不叫爹娘,是啥缘故?”仙师答道:“这是因为她还没有丈夫。”
  秀才又问了第三个问题:“有条大蛇,修行已有五百年,还不能得道,是啥缘故?”仙师又答:“因为它头上多了一颗宝珠。”
  最后,秀才才问自己的事:“我连考..”老仙师摇摇手,要谢客了,讲:“客人,我三年才接待一个客人,今天刚好开门,已一连答了三个问题。好啦,回去吧!”秀才没法,只得回来。
  秀才回到海边,大蛇已等在那里了。它问:“我托你的事,问了吗?”秀才答:“问了,只怨你头上多了一颗宝珠,因此不能得道。”大蛇马上爽快地讲:“好,我挖下来给你好了。”秀才接过宝珠,大蛇果然腾空得道了。
  秀才又来到那户有囡的人家。主人家问起,秀才说:“仙师说,这是因为她没有丈夫。”主人家一听,当即答道:“那我把囡许给你好了。”并商定明年二月十二来娶亲。讲好后,主人家的囡果真开口喊爹娘了。
  秀才又行几日,来到那户有竹园的人家。主人问起先前托他的事,秀才立刻说:“这是由于竹园地下有金子呀!”主人讲:“那好,你帮我把金子挖起来,大家对半分。”说完,一齐动手,挖起竹根,下面果然有金子。
  从此,秀才结了婚,有了金子、宝珠,过上安定生活,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他终于考中了。从此,达蓬山仙师洞的名气远扬,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余华强 整理
  老虎洞
  老虎是开天辟地之始就在世上的一种动物。不过,那里老虎个头很小,没有现在所见的那么大,只有现在猫那么大小。当时的人类都住在山洞树上,常常遭到山鬼的侵害。人们没办法对付,只好去向老虎求救。老虎利用它的尖爪利齿,把山鬼打败。从此之后,人们就把老虎尊为保护神,并用大量的牲口去供奉。老虎居功自傲,越喂越大,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是,老虎的体积大了,一顿就能吃下好几头牲口。有时肚子饿了,饥不择食,连人都要吃。于是,人们再也不敢去求老虎,平时为了防止山鬼的骚扰,只好画一个虎形图挂在门口,以吓退山鬼。
  不知过了多少年,那罗延从印度来到五磊山,见这里五峰相围,山碧水清,就在牛角峰下的山洞中结庐修佛,这个洞是祖师洞。在祖师洞的西北方,也有一个山洞,这便是老虎的住所。一日,老虎嗅出一股生人的气味,便循着这气味找过来。来了牛角峰下,只见有一衣衫褴褛的和尚坐在洞内打坐,便猛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想一口咬死和尚充饥。谁知老虎连咬几咬,只觉牙痛似裂,再看看和尚,连一点皮肉都没伤着。老虎越想越气,还想翘起铁杆般的尾巴把和尚打翻,忽然感受到肚皮一紧,旋即被高高地抛到了半空。原来是守山神象赶到,用长鼻子把老虎卷住,准备把它摔死。
  “且慢。”那罗延一声猛喝,示意大象把老虎放下。说:“你这孽畜,不好好为民造福,却四处惹祸,本当把你处死,但念你以前驱逐山鬼有功,饶你一次。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到我这里听法。”
  老虎得了性命,对那罗延当然唯命是从。过了不久,孙权大帝的母亲孙国太从海上途经五磊山,发现了那罗延,就让人在象王峰下修了一座寺庙,从此以后,那罗延有了自己的道场。
  再说老虎自从听法以后,也逐渐被感化,不再出来伤人。那罗延搬到象王峰下以后,老虎在洞内就能听到说法。又过了不知多少年,老虎终于也得道成佛,离开了虎洞。现在位于五磊寺西的老虎洞,就成了一个空洞。但当地人还是称为老虎洞。
  史磊口述 方印华整理
  银山洞
  传说在很久以前,沈师桥有位沈国公做官回乡,想在附近找个墓基地,就派家仆来到观城城北的银山下,不料,他们给他找到了一只一百多斤重的乌龟,放到家里,关在木笼里。
  夜里他梦见这只乌龟在哭,苦苦地哀求,并说你放了我,你把我的一只眼睛吃了,能看地下三丈三,沈国公一梦醒来,就去看乌龟,一见乌龟果真流着眼泪,他就挖了乌龟的一只眼睛吃了,差家人把乌龟放到海里去了。
  沈国公吃了乌龟的眼睛,过了三天,他果然能看到地下三丈三的东西,过了几天,他又来了观海卫银山看墓地,看银山里面有许多的金银财宝,心想,我何不把这些财宝取出来运回家里,到夜里睡觉,又做了梦,梦见乌龟又对他说:银山里的金银财宝你是不能拿的。这是海龙王放的,你把它取出来放在海里,沈国公醒来一想,我年纪介大了,又不愁吃穿,就把这些财宝取出来,交给龙王去吧。
  第二天,他派了雄心和私心二个家仆去开山挖洞,并吩咐道,挖开出来的金银财宝要放到海里去。私心想,有介许多的财宝,我何不把雄心毒死,这些财宝不是我可以独得了吗?雄心也是同样的想法,私心要吃酒,雄心就把毒放到酒里,私心把毒药放到雄心吃的饭里,私心吃了毒酒,雄心吃了毒饭也死了,所以,后人留下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雄心和私心死后,沈国公又派人去开山挖洞,终于把金银财宝挖到了,并留下了山洞,至今,此洞还在。
  海龙王收了沈国公的金银财宝,就把金子变成了黄鱼,把银子变成了带鱼,作为利息谢凡人,听以在东海一带都有金黄的黄鱼和雪白的带鱼。
  杨其平 整理
  仙人洞
  传说明朝天顺年间,胜山大湾南首住着一户姓潘的人家,儿子叫潘宝,早年死了父亲,为此,他妈妈恸哭不止,以至把双眼都哭瞎了。母子俩相依为命,糠菜度日。当潘宝长到九岁那年,为了赡养瞎子老娘,他就瞒着娘去给地主当长工。地主见他身矮体瘦,衣衫破烂,就叫他到胜山顶放两头大水牛,每天只准早出晚归。中午用随身带着的一小团麦碎米饭和烂干菜充饥。
  有一天傍晚,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轰鸣,“唰”地一道闪电,“咔嚓”一个炸雷,接着下起了“哗哗”的瓢泼大雨。吓得两头大水牛直往山下狂奔,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这一突如其来的情景,可把潘宝吓坏了。他顾不得找个地方避雨,任凭雨水顺着脸往下淌,也分不清是水是泪。心里说:跑丢了两头牛,就等于丢掉自己的一条小命呀!回去后地主岂肯罢休?挨到自己身上的不是皮鞭,便是棍棒。横直是个死,倒不如撞石而亡。想着,猛地一纵身,向一块巨石一头撞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潘宝微微睁开双目,立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是一个什么山洞?我怎么会躺在这个地方?又抬头一看,只见眼前立着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老翁,手执一根龙头拐杖。再往洞内深处一看,但见一头独角水牛拉着一个石头大碾子绕着圈儿在碾麦粒。这时,老翁笑眯眯地俯下身子问潘宝:“小娃娃,你别怕,有什么悲伤之事会让你寻短见?且说与我听,我帮你料理便是。”潘宝见白发老翁说得恳切,而且面慈心善,心想:我这次也许遇上大恩人了,便把自己一家的悲惨遭遇告诉他。
  老翁听完潘宝的哭诉后,十分同情。手执着拐杖往远方一指,说声:“牛儿还不快快回来!”说也奇怪,老翁的叫唤声刚落,只见两头跑失的大小水牛就飞快地奔到潘宝身边,还摇头摆尾地向潘宝撒起娇来。潘宝一看,真是喜从天降,做梦也不会想到跑失的牛儿会失而复得,于是,他立即下跪,冲白发老翁叩了三个头,口称:“爷爷在上,受孙儿一拜!”嘿,就这一声“爷爷”,可把白发老翁叫得心里直发酥。他心花怒放,连忙扶起了潘宝,口中连说:“孙儿呀,快快起来,疼煞你的爷爷了。”白发老翁一边扶起潘宝,一边告诉他:“你回去以后,把两头大水牛退还给地主,带上我送给你的一袋麦子回家和你老娘一起好好过日子吧!”于是,潘宝向白发老翁再次跪地拜谢,然后手牵二牛肩背麦袋向白发老翁挥手告别。
  东方才露鱼肚白,潘宝就回到家中,双目失明的妈妈还病卧在床,他只叫了声“妈”,把肩上扛着的麦袋往桌上一放,就不顾妈妈的叫喊,手牵两头大水牛直往地主家跑去。把牛交给地主后,向地主辞退放牛的苦活,头也不回地向自己的家奔去。
  潘宝一回到家中,只见桌子上老翁送他的麦袋中透出道道金光,异香扑鼻。他急忙扶起卧床的妈妈走到袋子前,想解开袋口看个究竟。不想把袋口打开一看,啊!口袋里装的哪里是麦子,全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呀!潘宝不禁奇怪得惊叫起。瞎子老妈一听,往袋口一闻,“哈哈”一笑,失明多年的双目竟一下子复明了。娘儿俩激动得互相拥抱,高兴得热泪湿透衣襟。他们从草房中狂奔出来,把这件奇事告诉给邻居们。“哗啦”一下,立即聚集成一大群人,他们在潘宝的带领下争先恐后地向山洞奔去。
  人群爬到山洞一看,哪儿还有白头发白胡子的老翁,也见不到那头独角水牛的影子。人们都呆呆地望着山洞出神。大家猜想:潘宝遇见的白发胡子老翁,肯定是位仙人,而独角水牛是那位仙人的一头座骑——犀牛精。从此以后,人们把胜山南山坡上的那个洞叫作仙人洞。
  阮龙山 整理
  蟾蜍石
  龙山凤浦湖向秦渡庵的蛤蟆岭路边,溪坑中有三只石蟾蜍(俗称石蛤巴),两大一小,西边是一只昂首挺胸、神气活现的雄蟾蜍;东边是只低着头、肚子较大的雌蟾蜍;还有一只小蟾蜍蹲在雌蟾蜍的旁边。每当雨后,溪中流水潺潺,这三只蟾蜍好像在戏水样。这三只石蟾蜍是哪里来的呢?民间有这么个说法。
  原先,在这上首的溪中有一个深潭,潭里住着一条陡门老龙。这条陡门老龙为了“化水”“腾云”捉一只雌的三脚蟾蜍做帮手。蟾蜍要吃虫,陡门老龙摄来许多毛辣,虫,叫它们爬在溪边让蟾蜍吃爽快。但是一只蟾蜍怎么吃得了这许多毛辣虫呢?毛辣虫又繁殖得很快,不久便泛滥成灾,危害草木人畜。
  徐福和童男童女东渡下海前,为作出海准备,先要造岭路。当其中一条岭路修到中途,人们遭到众多毛辣虫的爬咬,毒毛辣得人们的脚、手皮肤东肿一块,西肿一块,又痒又疼,痛苦不堪,不能施工。石匠、军民将此情况向徐福汇报,徐福便设坛求神。玉帝让刘海放金蟾下凡相助。金蟾一到达蓬山先与陡门老龙打了一仗。它战败了老龙,救出了三脚蛤蟆,便一同吞食毛辣虫。金蟾大显身手,它与三脚蟾蜍一道把众多的毛辣虫捉来吃了,肚子也吃得饱饱的。徐福的工匠、军民又可砌石造岭路了。
  夜晚,月光皎洁,景色如画,金蟾与三脚蟾蜍一同在溪里戏水。因为这只三脚蟾蜍是雌的,金蟾就与它结为夫妻。这样一来它俩一同捉虫,一同戏水,夫唱妇随,恩恩爱爱,金蟾就不愿返回天宫去了。不久,三脚蟾蜍就生了一只小蟾蜍。
  神仙是不准婚配的,即使是上了天的牛、马、鸡、狗也不准婚配,金蟾不能例外。金蟾久恋红尘,私配凡蟾,触犯天条。刘海请托塔李天王剪除二蟾。李天王来到达蓬山,原来打算把金蟾捉上天界,谁知金蟾自恃有力,出言不逊,说什么“玉帝尚可娶王母,我怎么不能娶雌蟾?”一席话气得李天王忍无可忍,便举起黄金塔将三只蟾蜍都打死了。那金蟾临死不屈,还是昂首挺胸。但最后,他们还是变成三只石蟾蜍,永远留在蛤蟆岭畔的溪坑中了。蛤蟆岭的地名就这样传了下来。
  励全兴口述 滕占能整理
  泥鳅蛤蜊石
  从钓鱼石向南,走过一段桐竹相映的卵石古道,即登上瀑布岭。瀑布岭中横着一条光溜溜黑青色巨石,俗称泥鳅石。距泥鳅石十余米的栲栳溪中有一块形象逼真的蛤蜊石。这两块石是哪里来的呢?民间有一美丽动人的传说。
  古代的三北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这杜湖、白洋湖、上林湖也是一个个海湾。海湾附近的山上常有神仙居住,所以栲栳山也叫仙居山。
  当时仙居山畔的杭州湾大海里面有个花蛤仙子,她苦修千年,已成正果,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仙子,时常出现在杭州湾大海和仙居山之间。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花蛤仙子在观赏桃花岛美景后正欲返回仙居山之际,在海面上被东海龙王拦住。原来东海龙王闻知花蛤仙子生得美丽动人,便想娶她为妃子。花蛤仙子严词拒绝说:“龙王,你在水晶宫中既有龙婆,又有无数蚌女做伴,为何这等好色,难道要霸占小仙不成?”东海龙王闻听恼羞成怒,厚颜无耻地说:“你是水族,应是我掌中玩物,你不要得福不知福。”说着命令虾兵蟹将把花蛤仙子团团围住。花蛤仙子双拳不敌四手,奋战多时,气喘吁吁,眼看要落入龙王的魔掌。这时刚好被仙居山的泥鳅道人看见,便上前奋力相救。泥鳅道人用泥鳅鞭把虾兵蟹将打得落花流水。花蛤仙子乘机向龙王喷了一口仙水,把龙王的脸浇糊了。泥鳅道人上前一鞭,打得龙王摔了个跟斗,他乘机救出花蛤仙子,逃上了仙居山。从此以后,花蛤仙子和泥鳅道人建立了感情,常在花前月下促膝长谈,他俩的爱情越来越浓。
  这一来可把东海龙王气坏了,他恨死了泥鳅道人夺去他到口的肥肉,便谎奏玉帝:“仙居山上的泥鳅道人和花蛤仙子动了凡心,每日谈情说爱,将有不轨之事发生,实在是违反天条,其罪当诛。”玉帝闻听,便命李靖和雷公电母前来镇压。李靖到了仙居山,果见二仙在月下谈情说爱,便撒下神钉将二仙的千年道行打掉,现出原形,变成酷似泥鳅和蛤蜊的两块大石,二者相隔十余米。
  但二仙的灵性不灭,只要泥鳅石上有人把小石子丢到蛤蜊石上,蛤蜊仙子和泥鳅道人就能在梦中相会。为了感谢人们带信,二仙总要对青年报答以甜蜜的爱情,对上了年纪的人报答以幸福生活。
  高阿夫口述 膝占能整理
  鼠猫石
  如果你上五磊山五磊寺春游的话,先爬的是五磊中的第一磊白马山马安岗。登上岗峰,你一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景象,一边有形如老鼠的五块大岩石,一边有块形如白猫的大岩石。看它们的情形是白猫在追逐着老鼠。对于这二块大岩石的地名来历。浙东一带的人们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呢!
  在距今很早远的时候。浙东三北一带都是汪洋大海。海浪直打至与四明山相连的五磊山。传说当年八仙过海就在这里下去的。那时群山沿着海岸直通杭州湾的钱江。钱江上有一座六和塔。塔上有五只神奇的玉老鼠,据说每到夜里它们就出来戏闹。但人们都知道它们是为了六和填海感动了上帝。上帝使它们下来的,时从五只玉鼠出现起,海浪不再凶猛地冲上大陆了。这样便保证了人们在大海边安居乐业。不知什么时侯,杭州冒出了一只金丝猫。乘夜深人静的时候来捕捉塔顶上的五只玉鼠。怎奈猫是老鼠的克星,但玉鼠怎会束手就擒,它们一见金丝猫来,便一齐跳下塔顶,沿着群山拼命地往浙东方向逃奔。而金丝猫也穷追不舍,拼命跟踪。神奇的是在五只玉鼠过的地方,海浪也齐齐后退,现出了一大片陆地(即现在的三北),就这样玉鼠一直逃过四明山,来到了浙东五磊山,玉鼠们一看,糟了,五磊山已是群山末端。前面又是汪洋大海,无路可逃。回头一看,金丝猫已渐渐逼近,这下可把玉鼠惊呆了。金丝猫洋洋得意,拦住了玉鼠的退路。一时间,双方僵持着。突然间,一片白光,天空中飘下一匹雪白的马。刚好在它们中间,挡住了金丝猫的追路。可是金丝猫还不死心,还想等待时机追捕,但那匹白马却丝毫不动,守在那里。五只玉鼠既然有了白马的保护,也就乐得在风景秀丽的五磊山上安居了。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他们被自然界化成了坚韧的巨石,但它们的形象仍然是那样的生动。
  在玉鼠逃奔时所形成的那片陆地上,后来慢慢地居住了不少的人,他们为了纪念玉鼠和保护玉鼠的白马,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把白马化成的山取名为白马山,上山的岗取马安岗,把玉鼠和金丝猎分别取为鼠猫岩,这地名一直流传到今天。
  韩长明口述 朱志钿整理
  老虎头
  观海卫鼓楼山南起东大街,北至仓后街,山体南北走向延绵四百余米,高二十多米。山体虽不高大,岩石却有些奇特,光突圆滚地兀立在山道边,翘首仰望,巨岩岌岌可危摇摇欲坠,真的就像是一头巨虎昂头伏在道旁。
  说起老虎头,当地流传着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
  那是在交关交关早的时候,观海卫的浪港山(卫山)外,还是一片大海。浪港山南则是一片开垦的田地。在鼓楼山的西边,有一户人家,父母早出晚归,辛勤耕种;一儿一女,在家照料家务。每天中午时分,姐姐做好饭菜,就会自己或差弟弟把饭菜送到父母劳动的地头去。
  送饭菜的路上要经过老虎头。有一天,姐弟俩经过老虎头时感觉有水滴落到头上。抬头一看,发现老虎头的二只眼睛泪汪汪的,嘴巴似乎一张一合,好像很饿的样子。于是,姐弟俩动了恻隐之心,就把手中吃剩的锅焦饭团扔进了老虎头嘴里,老虎头的眼睛就没有泪汪汪了。从此之后,姐姐或弟弟在送饭菜的途中,常常把或多或少的锅焦饭团扔到老虎头嘴里。
  几年以后的一天,姐姐正打算去送饭菜。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同时又地动山摇,好像天崩地裂一样。姐弟俩爬上鼓楼山一望,却见滔滔海浪,正从浪港山两边卷来,大洪水灾难发生了。于是,姐弟俩呼喊着向父母劳动的地头跑去。刚跑到老虎头下,漫天席卷而来的洪水已到大腿,整个大地已成一片汪洋,所有在地头劳作的人们都被大水淹死了。正当姐弟俩不知所措时,老虎头的嘴巴却大大地张了开来。姐姐和弟弟马上相互帮助爬进了老虎头的嘴里。正当大水快要漫上来时,老虎头的嘴巴慢慢闭拢。
  姐弟俩站在老虎头的嘴巴里,里面却是相当宽阔明亮平静,身边还有一大堆锅焦饭团。
  就这样,姐弟俩躲在老虎头的嘴里,躲过了这场大洪水灾难。也不知过了多久,老虎头的嘴巴又张开了。姐弟俩向外一看,洪水早已退却,天空阳光明媚,洪水漫过的大地开始长出绿绿的青草。于是,姐弟俩在鼓楼山边搭建屋舍,开垦土地,采集种子,恢复种植。
  随着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鼓楼山周遍的土地又有了生机,而姐弟俩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经过大洪水的灾难,大地上哪里还有人类可寻?以往的传统观念使姐弟俩知道,俩人是不可以结合的。然而,如果他们不结合,那么等到他们老死以后,人类就将完全灭亡!于是,老成的姐姐试图劝说弟弟,俩人结合为夫妻。但弟弟死活都不答应,他宁愿人类绝种,也不愿同自己的姐姐结合为夫妻。
  一天,姐弟俩来到浪港山上,山上有一对不知是以前遗留下来的,还是被浪潮冲卷上来的石磨盘。姐姐说:“弟弟啊,石磨上下配对,才能磨出粮粉。石磨不配对,怎么能磨粮呢?我们能够生存是上天的造化,也是老虎头的帮助。如果我们不结为夫妻,人类不是要绝种吗?”弟弟沉默了一会说:“那我们把这对石磨盘,我推上盘你推下盘,推下山去。如果上下石磨滚到山下,结合在一起了,我们就结为夫妻。如果石磨没结合在一起,那我们不能结为夫妻。”
  于是,姐弟俩分别把上下两片磨盘推下山去。石磨盘滚啊滚,滚了很远。姐弟俩跑下山去,奇迹发生了,上下两片石磨盘在浪港山下,竟完全叠合在了一起。终于,这人类仅存的最后两姐弟结合为夫妻,生儿育女,才繁衍成了今天满世界的人类!
  而浪港山主峰下面有一座圆圆的小山,就是当初两片石磨盘滚下叠合的地方,至今山名就叫磨盘山,老虎头地名一直传了下来。同时,为感激老虎头岩的救命之恩,新生孩子,父母都要缝制老虎头鞋给小孩穿,以保佑孩子今后没病没灾,一生平安,生活顺利。
  莫非 整理
  仙人岗墩
  在横河镇堰南翁郎桥村对面的山上,有块突兀的石头,称为仙人岗墩,传说这里发生过烂柯的故事。
  仙人岗墩顶上平平的,周围立着几块小石,清风吹来,树影婆娑,远远瞧去,仿佛有人正在石上对酒弈棋。相传翁郎桥村有一个斫柴郎,一天清晨提刀上山,只见他平时歇担吸烟的大石上,有两位鹤发童颜的长者在下棋。两老一边下一边嚼着桃子,显得津津有味。他俩见有人来,就随手抛给斫柴郎两颗桃子,斫柴郎美美地吃了下去。不多久就飘飘然,不知不觉睡卧在石旁。
  等斫柴郎惺忪地睁开双眼,四周面目全非。绿树成林,风声鹤唳,一时惊呆住了。几经寻觅,才从草丛中找到用质地坚硬的檀木削成的刀柄(柯)。斫柴郎步下山,河南河北全是人家。
  不管他怎样的回忆,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家。只是村前的破石捣臼还在,记录着沧海桑田。后来人们把斫柴郎视作仙人,他酣睡过的大石块称作仙人岗墩。春来三月,桃花红艳艳,村民们以仙人岗墩上依坐为快。
  俞士强 整理
  藏云溪
  东吴大帝嘉禾年间,印度梵僧那罗延尊者因本国佛教处低谷之际,带淡水、干粮、乘木筏沿海东来,他到处寻找兴佛之地。
  一日来到中国东南沿海,见一处山谷云雾缭绕,又闻淙淙溪流声不绝于耳,便把木筏拖上岸来,用绳索牢牢绑在老树根上,以备日后之需。然后他背起藏有黄精、山药、葫芦的行囊毅然上路。正行间,只见山谷中祥云又起,但不知它藏于何处?便想探个究竟。于是他沿溪踏石上山。一路上怪石嶙峋,老树错节,流水潺潺,但尊者连日撑筏辛苦,觉得体倦力乏,便在溪旁卵石上,盘腿坐下,静坐运气,练些吐纳功夫。须臾,他感到神怡气爽、精力恢复,便继续登山,寻找藏云所在。
  不久,他发现云雾从溪流面上升腾而起,又从岩缝中进出在树林中穿行。啊!原来是云藏溪中,好一条藏云溪啊!从此,,这处山谷中就叫藏云溪。自从那罗延尊者到五磊山以后,他坐在茅棚中静修,老虎也想来偷袭他。但被尊者一掌打翻在地。老虎见尊者红光护体,知是活佛,便跪地求饶。说自己决心改过自新,要修心向佛。从此以后决不杀生。并请尊者到它洞府去歇宿。尊者道:“尔作恶多端,血债累累,我怎么相信你会弃恶从善呢!你且赌个咒来!”老虎想了一想,我要么罚个不会兑现的誓吧。于是他说:“如果我今后再杀生吃人,就让我的下巴掉下来!”尊者笑了笑便答应了。他用芦帚扫把老虎洞打扫干净,当夜就带这蒲团到老虎洞去坐禅。这样一来,老虎从此吃素,饿了挖些竹笋、山药充饥,渴了喝些泉水,但总觉得不是滋味。过了三天,老虎觉得口中淡出鸟来,便悄悄地向藏云溪走去。行不多远,只见前面来了一个牧童,它便躲在石后。当牧童走近了,老虎便张开血盆大口,纵身向牧童扑去。“孽畜,真是不可救药!”说时迟,那时快,牧童竟变成金盔金甲的韦佗,他祭起降魔杵,“轰”的一声,便把老虎的下巴打了下来。老虎“啊..”的一声惨叫,便死去了。不久它变成一只没有下巴的石虎。它那张开的大嘴还露出凶横的杀气呢。
  这石虎就在藏云溪上,藏云溪的地名一直流传下来。
  腾占能 整理
  捞米潭
  伏龙山上有一个叫“蛇打滚”的地方,岩石袒露,寸草不长,在石坛中间有一座灵峰塔,塔下有一个直径一尺大小的椭圆形岩洞,旁边还有两个膝盖跪地的印记。史书称这个小石洞为自满仓,俗名捞米潭。这捞米潭的来历,与安知县智除莲花蛇的传说有关。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战乱不断,再加三北一带连年灾荒,百姓生活困苦,很少有人来伏龙寺烧香拜佛。大殿中如来大佛和十八罗汉金衣剥落,四大金刚也黯然失色,门栏屋壁残缺破断,窗桌神台油漆陈旧,失去盛唐时期鉴诸大师开山时的兴旺景象。寺内30多个和尚,生计也受到影响,大家节衣缩食,有气无力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寺内主持和尚名叫道法,年纪已经70多岁,他亲自下山,四处化缘,但很少有人布施。有一天半夜三更,月暗天黑,寒气森森,大云岭千丈岩万籁俱寂。道法和尚来到大雄宝殿,闭目盘腿,静坐练功。过了半个时辰,他大脑知觉昏昏蒙蒙..脑海里隐隐约约出现一男一女香客,他们三步一拜,五步一叩,从大云岭方向而来,经刺史门、正山门,一直叩拜到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前。男香客对着老和尚说:“老师父呀,伏龙禅寺香火将断,乃佛门憾事。我们是千年水底蛇,今夜特地到此,献上振兴寺院策:千丈岩灵峰塔前方有一石洞,每日东方拂晓,你可派人去捞米,捞一把又会长出一把米来,可供全寺僧人每天食用口粮!但师父您要切切记住,千万不可用碗盏去挽,否则就会失灵。”老和尚一听,连声感谢,那男香客又说:“每年正月十五、清明、五月端阳等节,你必须送上善男信女给我俩食用。送人时有你主持,钟敲三下,鼓击十记,寺前莲花池中就会有一朵佛相坐的白莲花浮上水面,你把信徒送人花中,然后大喊一声‘阿弥陀佛,升天开始’,此事就成。天机不可泄露,牢记!牢记..”
  老和尚一梦醒来,回忆起水底蛇托梦之事,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时天色渐明,他带着一个小和尚来到灵峰塔前,一看,果有一个小石洞,洞内真有白花花的稻米,师徒两人又惊又喜。道法叫小和尚到寺里,拿一只小竹箩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小和尚就捞了半竹箩米。道法和尚心花怒放,笑得嘴巴像敲开木鱼一样。回到寺里,忙召集众僧,分头到山北龙山、观海卫一带和山南骆驼、澥浦等村庄张贴告示,宣扬伏龙寺佛祖显灵,若有吃斋念佛虔修来生者,可以到莲花池中升天成佛。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三北带百姓,霎时成百上千的佛门信徒,上伏龙寺烧香,也有人坐着莲花升上西天。从此,伏龙寺香烟缭绕,大雄宝殿金碧辉煌,三圣殿经声不断。一年后,伏龙寺和尚猛增至10多人,捞米的小和尚见手捞太慢,忘记了师父的吩咐,偷偷用碗来挽,从此,捞米潭失去灵验,断了米源。老和尚勾结水底蛇害人的勾当地被镇海安知县识破,设计斩杀蛇妖,血染石坛。这真是:圣山佛门清静地,妖蛇偏居池中间;要问世上蹊跷事,还看安知斩妖计。
  余华达 整理
  龟鳖潭
  话说达蓬山秦渡庵有一个龟鳖潭的地方,潭中有一只巨大的乌龟,它的个头比脸盆还要大。这只乌龟轻易不肯露面,只有在月明之夜才浮出水面一次。一有人影遭眼,他就“唿啦”一声,一个猛子钻到潭底,池面留下圈圈波纹。
  这个饮水潭中还有一只老鳖,它的个头比乌龟还要大,但它的踪迹比乌龟更难发现。
  这巨大的乌龟和老鳖是哪里来的呢?原来它们是住在东海龙宫的龟鳖二仙。古代,最早的观音道场就设在香山秦渡庵里。观音大士就在香山修道,在秦渡庵讲授佛法。她讲道的时候霞光四射,样云满天,天花乱坠,百鸟停飞,百兽俯伏,神仙和僧尼都来听道。
  观音大士在香山秦渡庵讲道的消息传到东海龙宫,龙王派龟鳖二仙前来听经学法。龟鳖二仙到了香山秦渡庵,见庵内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便伏在饮水潭边听法。它们听着听着,因为听得出神,竟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观音大士还当它们得了病,便用杨柳枝蘸着净瓶里的甘露水酒几滴到潭里。龟鳖二仙一觉醒来,已经时历千年,观音大士早迁到南海落迦山去了。龟鳖二仙舍不得离开甘露洒过的潭水和达蓬仙境,便住在这里不走了。秦渡庵的龟鳖潭水清澈甘甜,常年不涸,饮之则可强身祛病,延年益寿。如有缘见到龟鳖的便会交上好运,获得福寿又全哩!
  张家挺、黄月华口述 滕占能整理
  王龙潭
  在似仙似幻的栲栳山,有一个神奇迷人的碧潭,这就是著名的王龙潭,亦名米筛潭。阔4米,深1.5米,四周长满青苔,潭水清澈甘甜。王龙潭最大的特点是“可亲可近”,上游米筛瀑布集栲栳山水精华,如雾如帘,如雪如玉。雨后观瀑,可谓一绝:大雨到来,瀑布如蛟龙入海,声如惊雷;小雨季节,瀑布似西施轻浣素纱,关于王龙潭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上林湖畔有个王家埭村住着一对夫妻,丈夫常常到栲栳山砍柴采茶,妻子在家缝缝补补,偶尔帮丈夫去集市卖柴贴补家用。俩人互敬互爱,日子虽清贫,却也安宁。夫妻俩唯一的憾事就是结婚多年,膝下仍没有一男半女。
  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丈夫出门去砍柴,走到半路发现忘了带砍柴刀,于是返家取刀。他怕吵醒熟睡的妻子,就轻轻地推门进去。突然,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一团蛟龙状的火焰,在床顶盘旋。看到有人进门,那团火焰倏地一下飘出去了。他连忙叫醒妻子,把刚才情形告诉了她。妻子听了也觉怪异。
  更奇怪的是,自从这一天起,妻子突然有了身孕。肚子一天天隆起来了,十月临盆,产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夫妻俩一直记着那天所见,遂给儿子取名王龙。
  王龙渐渐长大了,他聪明伶俐,异常懂事,也很孝敬父母,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可是,当王龙长到十岁时,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四处求医,仍无济于事,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王龙更孝顺父亲了。每次父亲上山砍柴,他总要跟着去帮忙,父亲挑大柴担,王龙挑小柴担,栲栳山至王家埭的路上,人们总能看到这对父子的身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王龙十六岁了。一天早晨,父子俩又从栲栳山挑着柴担回家,走到狮子山脚,突然天发大雾,十步之外不见人影。王龙挑着柴担在前面走,雾越来越大,山路越来越难走了,他对身后的父亲说:“阿爹,雾大了,咱们休息一下,等雾散些再赶路吧。”他没听到父亲的回答,又说了一遍,还是没听见应答,连忙放下柴担,回头一看,不见父亲的踪影,以为路不好走,父亲落在后面了。这时,自己也又饥又渴,他想:我就在这里等等阿爹吧。于是,放下柴担,看到旁边有一个叫米筛潭的水潭,就走到潭边捧水喝。他刚蹲下身子,就觉得头晕目眩的,想站起来,可是一个踉跄,“扑通”一声掉进了水潭。
  再说他的父亲,刚开始还跟在儿子后面,但由于雾大,视线不好,在一个转弯处,从另一条岔道下山了。等他发现走错路后,连忙返回寻找儿子。他找到了水潭边,只见柴担,不见人踪。一种不祥的阴影袭上心头。但他甩甩头不愿往下想,继续四处寻找。找啊找,几乎翻遍了整座山,喊破了喉咙,还是不见宝贝儿子的身影,没奈何,又回到了潭边。他仔细一看,发现潭边有一串新留的脚印,大小跟儿子正合适,这下,不敢不面对现实了。他悲痛欲绝,面对水潭嚎啕大哭。
  以后,每年清明时节,王龙父亲总要拿着米筛,备下供品来到龙潭祭祀王龙。有一年,老天不作美,连续几月无雨,庄稼都晒干了。
  到了清明,王龙父亲照例来到潭边祭祀。可是他只带了几支香烛,没有任何供品。父亲望着潭水,哽咽着说:“由于天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就算有几个钱,也难买粮食。爹来看你,却没能带上几样吃的,真是对不起啊!”说着说着,禁不住老泪纵横。突然,他看到潭水涌动,水面形成一个很大的漩涡。从漩涡处跳起一条小白龙。只见白龙舞动爪子,拍起一股股巨浪。顷刻间,天空中洒落无数水珠。约莫一炷香时间,潭面又恢复了平静。王龙父亲看呆了,高声叫道:“龙——龙——,王龙——王龙——”他又喜又惊,跌跌撞撞走下山去,听到村民们都在欢呼:“下雨了!下雨了!”
  原来王龙沉入龙潭后,经多年香火沐浴,成为龙体,今日听到父亲悲哭,就显灵洒雨。以后每遇大旱,老百姓就到潭边祈求雨露,王龙有求必应,十分灵验。百姓感戴王龙好处,每次来潭时总要烧上几炷清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米筛潭便由此成了王龙潭了。
  王银燕 整理
  鲶鱼龙潭
  在五磊寺东面的山谷中,有一条宽阔的溪水七拐八弯,流经白马岙,流到岙口村。这条山溪的上部有一处是悬崖峭壁,瀑布飞流。悬崖下有一水潭,深不可测,有人说它通大海。那个水潭,因为住过鲶鱼,又住过黄龙,所以叫鲶鱼龙潭。
  传说在很久以前,水潭中有一鲶鱼精,在此修炼。每月一次,总要出来在瀑布中洗身理须。天长日久鲶鱼精已经修炼五百年了。一天鲶鱼精正在瀑布中理须。忽然看见水潭上空飘动一朵黄云,鲶鱼精知有不测,急忙躲进水潭中。那朵黄云接近溪水,随着瀑布,飞人水潭中,变成一条黄龙。黄龙在潭中洗澡,捣得潭水一片混浊,水声呼呼直打旋涡。鲶鱼精无法藏身了,就想出来逃生。正在得意洋洋的黄龙,看见鲶鱼精出来,就摆开架势,不管三七二十一向鲶鱼精一尾扫去。鲶鱼精虽知敌不住千年修功的黄龙,但还是跳起来用尾猛扫黄龙头部。那黄龙一心想吃掉鲶鱼精,刚刚转过身来,被鲶鱼精扫个正着。可是鱼尾碰上龙角,鲶鱼精的尾巴断了,鲜血直流,黄龙也伤了角。鲶鱼精那里还有恋战之心,急忙从瀑布中窜上悬崖,准备逃走。黄龙哪里肯放它,追上悬崖用尾巴连扫三下,飞沙走石。鲶鱼被打得筋疲力尽,被黄龙尾巴扫下悬崖,一命身亡。
  从此,那黄龙就长住水潭中了,自从黄龙住下以后,经常出来,刮风下雨,这一带农民作物没有好收成,岙口村老百姓被害苦了。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在南海普陀山闻知黄龙祸害百姓,便驾起祥云前来捉拿。到了水潭上空,观音菩萨口中念念有词,把尘帚一甩,黄龙只得乖乖出来,跟随观音菩萨回南海去了。
  从此,观海卫岙口一带风调雨顺,人们过上安定的日子。因为,这个水潭原来住过鲶鱼精和黄龙,所以就叫鲶鱼龙潭。
  陈乾法口述 蒋江权、宓配佑整理
  桂香龙潭
  从前,上林湖边有个姑娘,名叫桂香。她人生得乖巧,但人乖命不乖,三岁死爹,娘哭了三天三夜,把眼睛也哭瞎了。从此,母女相依为命,生活贫困,桂香平时给人家看鸭为生。
  有一天,桂香赶了66只鸭子,在上林湖边放牧。突然鸭群不听她的使唤,一个劲儿往西湾瀑布方向奔去。桂香喊破嗓子也吆喝不住,只得跟随鸭群,走进西湾。到了西湾瀑布下,鸭子便游进了龙潭,不一会儿,鸭子竟一只只地沉了下去。桂香急得直哭,一歇工夫,一群鸭子都消失在龙潭里。
  桂香失去了这群鸭子十分悲伤,心想:家里的瞎子娘每天纺夜棉絮,母女俩也只能清苦生活,拿什么去赔东家的鸭子钱呢?桂香越想越伤心,也不敢再见瞎子娘的面,竟心一横,跳进了西湾龙潭。
  说也奇怪,这群钻进西湾龙潭的鸭子没有死,66只鸭在丈亭河姆渡三江口冒出水面。第二天消息传来,东家便派人把66只鸭子赶了回来。
  桂香死后,东家帮助料理了后事,瞎子娘十分悲痛,经常拄着瞎子棒来到西湾龙潭痛哭。没想到桂香是龙胎转世,投到龙潭后竟变成了龙。于是晚上来托梦。她告诉娘:不要太悲痛,自己原来是个龙女,现又转世成龙了,只有来世再报答养育之恩。并说明天早上要经过洋浦,游到杭州湾海滩再到东海大洋。为娘的一觉醒来,记忆犹新,便起五更摸黑向洋浦方向奔去。
  天蒙蒙亮,为娘的已到洋浦,一条苍龙正在奉命由洋浦中向杭州湾后海方向游去。因娘看不见,只得悲痛地呼唤着:“桂香,回来吧!桂香,回来吧!”一声声如诉如泣,撕心断肠。于是,为娘的喊一声,桂香龙头便回过头来看娘一回,洋浦就多了一个湾。就这样,瞎子娘连呼了九十九声。洋浦江就有了九十九个湾头,同时也形成了望娘九十九湾的传说。
  后来,有一年浙江一带大旱,稻田开裂,庄稼枯燥,河底晒白饮水困难。桂香龙神就偷偷溜出龙宫,给瞎子娘托梦,只要有,四十九姓的百姓,用四十九个老婆婆,求上四十九个时辰,到桂香龙潭求雨有求必应。瞎子娘马上把此梦告诉邻居,大家就凑拢四十九姓,按照要求带着香烛,来到栲栳西湾桂香龙潭求雨。果然,四十九个时辰后,天下起了大雨,救活了庄稼,也给百姓带来了甘露。从此,上林湖一带只要碰到大旱年,人们就去桂香龙潭求雨。
  杜松根、余孟友收集整理
  石孔潭
  石孔潭位于观海卫镇福山村,潭面波光粼粼,水质清澈深邃,夏天潭边柳树依依,凉风习习,是村民劳作之余、休闲的好去处,八十年代以前也是方圆五里百姓的主要生活用水。
  石孔潭上本是一座不大的山,山名叫黄山,山上树林茂密,怪石嶙峋,近地村民常上山打柴,放牛圈羊。因明洪武年间信国公汤和督造观海卫城,凿掉鸡公山后,大半个城已竣工,而建造四城门的石块料,一时找不到合适,城门高大壮阔,需要的石料宜大而坚硬,工匠们到处想找这样的石质,一连几天都无功而返。有人向信国公提议,将浪港山的石块做城门基石,汤和马上反对,这样做会毁掉卫城靠背的风水,失去造城选址原来意图。
  午饭后,趁大家休息时,有人建议爬上浪港山散散心,登上山顶,远远往南望去,见黄山上空雾霞蒸腾,原来秋冬季节,冷暖空气相聚,发雾是常有的事,别的地方雾都散去了,而黄山上还雾气蒸腾,阳光一照,五彩亮眼,汤和以为这是上苍的指点,顿时兴致极高,大声呼喊:“天助我也!”前几天的郁闷一扫而光,便号召军民们向黄山进发。工匠们一凿石,发现黄山上的石块质细工整,外围怪石嶙峋,里面的石头是建造城墙的上等石料,军民们肩挑车拉,周而复始,山没了,又慢慢地凿成一个山塘,留下和现今差不多大小的山塘,当时工匠们在塘底凿石时,一不小心凿出了一个孔,突然从地下冒出一股水,直喷工匠们身上,不好,大家赶紧逃命,待大家爬上山塘,发现那孔瞬间越来越大,顷刻间,水涨满了整个山塘,奇怪的事还发生了,还见到鱼虾成群游出来,大家都说是不是打通海底。一直以来,这塘终年没有干过。
  当时池塘四面是田,周围也没有河道可供人们洗刷,干净的水源成了人们钓鱼、戏水的好地方。黄山成潭以后,当地老百姓就把它叫作石孔潭,因周围大多住着洪姓家族,也称石孔潭洪家,有时简称石孔洪家,取村名时候就叫石孔村。
  阮贤岳口述 陆建立、沈碧荷整理
  缸瓦潭
  胜东有条陈丁路,沿着这条路直往南走三里,出现横竖两条河流相连的水面。其中有一个深潭,人们管它叫缸瓦潭。听老人们说,关于这个长约25公尺,宽20公尺,深5公尺有余的水潭,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据传在胜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的时候,当时彭桥有一个大商人,经常率船做缸甏生意。一日,大商船满载缸甏、瓦器等杂物去余姚经商。忽然遇到一伙海盗,船被抢走,人被杀光,海盗王见商人的女儿生得如花似玉,想留她做妻子。
  商女说:“我和你有杀父之仇,活着就是冤家,休想我做你的妻子。”
  海盗王说:“你要是不依我,就杀了你。”商女说:“我宁可死,也不能受你的污辱!”
  “好吧,念你是个孝女,让你留个全尸,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之地。”海盗王冷笑着说。
  商女从容地整好身上的衣服,随手抽出一个竹箫,呜呜咽咽地吹了起来。音调非常凄凉,如诉如泣。吹完一曲,就抱着竹箫投海自尽..
  她投到海里,被东海的河蚌精救入龙宫,龙王见这位民女和自己的龙女一样长得美貌,甚是欢喜。就收她为义女,商女在龙王面前就把自己遇到海盗、全家被害的经过哭诉了一遍,龙王听了怒发冲冠,即令虾将带兵追踪海盗。海盗王正在驾舟南逃,虾将率兵穷追,追到悬泥山(即现在胜山)横东海面,虾将截住了缸瓦大船。破舟凿船,缸瓦船深人海底,海盗们成了鱼虾的美餐。
  后来海水渐渐退下去,陆地渐渐形成,这只缸瓦大船沉没的地方刚好是个深潭。当地人就把这个潭叫缸瓦潭,在平整土地的那年,在这个缸瓦潭附近,还发现了一根长长的大桅杆呢。
  阮龙山 收集整理
  树滩
  树滩
  古时候,现在的树滩是一个村庄,财主姓柳,所以叫柳树庄。庄内小桥流水,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河旁多种柳树。
  这时,柳财主的千金小姐出嫁。她许配戴家南首汤财主的儿子为妻。两家为了摆阔气,讲排场,把婚事办得十分奢侈。汤家院到柳树庄三里路,用稻谷铺地,美其名曰:黄金铺地。柳家也不示弱,送新娘时用白米铺地,美其名曰:珍珠铺地。两家糟蹋了大量宝中之宝的粮食。这件事由值日功曹向玉皇大帝报告,玉帝大怒,决定将其坍地灭村,以示惩罚。
  一天夜里,三北大地震发生了,“轰隆隆”几声,高背山和蛟门山顿时裂成两半,柳树庄陷地三丈,把柳树庄、桥梁、房屋、人者都埋在地下,汤家院的房屋、桥..全部震塌,海啸把大量海水倒灌进来,使三北大地变成一片汪洋。千百年以来,海水把大量泥沙带进来,三北又涨成一片陆地而柳树庄却始终涨不满,变成低洼的湿地。因为柳树都塌掉了,所以人们称这儿叫树塌,后来叫别了,变成树滩。而汤家院早已夷为平地,现在只剩下汤家漕和汤家院的地名。
  1958年大旱,树滩掘河时,掘出桥脚、瓦砾、断砖、烂木,证明这里古代确实是个村庄。
  现在树滩成了掌起镇的一个湿地公园。
  刘如昌口述 滕占能整理
  凤凰独翅池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观海卫城外里宅方家建造田央房屋,需要填屋地基,填地基的泥土来自造屋北边稻田里取土。这天填地基工程开工了,有掘泥土的,也有挑泥土的,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傍晚休工。
  第二天按照昨天的分工,个别调整,照样掘泥土的掘泥土,挑泥上的挑泥土,劳累了二天的人们一睡就眠。
  到了第三天早上,人们走向工地,大伙都愣住了,泥土怎么会涨满,难以掘土,正当这时大伙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纷纷,大家看到了一个老者从高路墩走了过来,出现在人们眼前,其中有一个劳作的人大声地讲“你说怪不怪,前两天掘土填地基蛮好的,今日会出现这样的怪事,我有生以来从没有碰到过”。这位老者听了后,漫不经心地说:“事有原因,大伙想不想,要明天泥土地不涨满,我倒有一个办法”。在场的人们异口同地问老者:“先生有何高见,请您指点,你尽管讲,只要我们能办到的,我们一定听您的”。那老者将花白胡须一捋,胸有成竹地讲:“今日难干活,慢慢地干,明天就好干了,但你们必须按照我的办法行事”。他接着讲,“今日你们休工后,办四十九把锹插过夜,保证明天泥土不涨满。”说完话,老者转身往南而走。在场的人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有的讲今日碰到了神仙了,也有讲他是否风水先生,也有讲他信口开河,人声鼎沸到了休工的时候,当时负责填土工程的工头讲,“我们不用本钱,用大的劳力,不妨试试他的办法,成功了最好,不成功也无所谓,只不过大家都去借锹。”就这样按工头说法办事,不一会工夫,大伙办齐了四十九把锹,按照老者的办法插过夜。
  果然,第四天早上,奇迹出现在人们面前,泥土没有涨满,可是坑中的水是红的像血一样。据说这里是一风凰居地,此地有出王之相,后来因凤凰的一只翅膀被锹截下了,留下的红水是凤凰的血染红了的水。据说这只独翅凤凰艰难地飞到了福山北山脚停了一下,被方姓人看到留下了血迹,后来方姓家族为了纪念独翅凤凰停过的风水宝地,建了一座朝南坐北的福山庙。
  田央的两幢木结构的二层楼房造好完工,东厢有东墙门,西厢有西墙门,前进五间,后进五间,东西厢房平屋二间,独户进出,屋后有只池,当地百姓叫独翅凤凰池,池水供旁边的农田灌溉,大旱供全村村民饮用水,直到一九七八年为了方便生产队船只进出运输,凤凰池与长水沟掘通,演变成今日的池与河相通的漕,但独翅凤凰池的地名一直传了下来。
  方品良口述 方国珊整理
  牛轭池
  一天,王母娘娘去西方神游回到瑶池宫殿里,发觉满天的云霞稀稀薄薄,疏疏淡淡,失去了往日五颜六色的光彩,心里很不高兴,马上命奎木狼、娄金狗二将速去云房在个究竟。奎娄二将经过密查后报告:整个云房中独不见织女,就是搜遍整个天庭内外,也不见织女踪影。
  拷审云房众仙女后,才得知织女无心织布,竟私自下凡与民间的牛郎结成了夫妻。王母娘娘听后气得七窍生烟,目瞪口呆,久坐不语。一时殿内鸦雀无声,众神仙个个心惊肉跳,连大气也不敢出。两班分列的天将与值日功曹都面呈惊惧之色。王母娘娘心想:织女虽是我唯一的外孙女,平日里疼爱有加,再说织女织出来的云朵最精巧,满天的云霞,十分之七是她织的。看吧,一根根天丝在她的手中飞舞,闪闪的金梭在她手中穿动,片片云锦就从她的梭后涌出,云锦随织随飞,白的变成白云,红的变成彩霞。飞出云房,引得满天云霞涌动,白云翻卷,如钱江之浪一泻千里..如果织女下落人间,永离天宫,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王母娘娘把牙咬,虽说是外孙女,可这次也决不能宽容。不来个杀一儆百,恐以后有人仿效,那还了得?故急命奎木狼、娄金狗二将,率领天兵天将下凡,速将织女捉拿天牢,死要见尸,活要见人。
  大祸从天降,天兵天将用捆仙索将织女捆绑,押赴天牢而去。再说牛郎那天正在地里干活,突遭狂风袭击,卷起满地沙石。牛郎心中一惊,手搭凉棚往家中一望:只见自家茅屋上空一片黑云翻腾,接着旋转着慢慢离开茅屋。他立时感到不妙,低头看老牛,老牛两眼泪水汪汪,似有无限伤感,渐渐倒地身亡,牛皮自动脱落堆在旁边。牛郎拿着牛皮往家里奔去,到家一看猛然呆住了屋内空空荡荡,不见了女织的身影,只有两个孩子坐在门口仰首,号哭。
  牛郎急忙找了副担子,挑起两个孩子,叫他们手中拿着牛轭,自己披上牛皮,腾空往天上疾追,追呀追,他终于看见那团黑云影子了,接着又看见被紧绑着的织女,他高声喊叫:“织女,等等我!”一直往前冲去。两个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齐声叫喊:“妈妈!”忘了手中的牛轭,失手,牛轭便从九重云霄中直往下掉,落到了胜东村东北的那个地面上。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在地上砸出了一个大坑。水从四面八方聚集拢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水池。因为形状像牛轭,所以人们叫它牛轭池。因为同情和怀念牛郎和织女这对情人,胜东村人们不肯把这个池子改名,而一直叫到现在。
  阮龙山 整理
  马蹄漕
  北宋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攻破北宋都城,俘虏了徽宗和钦宗。赵构带领皇室部分人员、大臣和兵将逃到江南,在临安建都,自称康王。
  金兵长驱南追,直到临安城下。康王带领众人,弃城渡过钱塘江,向东逃跑。他们一路人马逃到绍兴,被追上来的金兵打散了。康王只好带着部分人马落荒而逃,来到姚北的乌山下。
  清晨,康王独自逃向东横河,已人困马乏,饥寒交迫。他跳下马就进村子,想找些吃的东西。突然,康王听到西边追兵喊声大起,,他只好再骑上马,拼命地往南面逃跑。
  康王骑着马,不知逃了几里路,来到一条河边。此时,他的马已经十分疲乏,看见河水拦住去路,它腿软失蹄,倒在河岸边的烂泥里。马挣扎着,想立起来,但由于康王的重量而站不起来。康王只好下马,牵马起来。但是,因岸涂烂泥较深,马还是起不了身,在烂泥里不停滚动着。
  康王思忖着:难道天要灭我?不!马呀,快起来!助朕逃难吧!康王痛心地对马讲:“宝马呀,为了逃难,联要打你了!”他拉紧缰绳,猛抽马的屁股。马终于硬撑着站了起来。
  康王把马牵出河边烂泥潭,只见河岸的烂泥已经被碾成了一个很大的马蹄形洼坑。他心痛地抚摸了下马的屁股,蹬上了马鞍,再向南面逃去。康王自言自语,朕永远会牢记今天之事。
  后来,康王在临安又坐上了皇位。他召来了绍兴知府和当地县官,说了上面的事情。县官回来后,向当地老百姓讲了康王骑马陷泥潭的故事。从此,人们就把当年被碾成马蹄形的洼坑旁边的村庄叫作马蹄漕。马蹄漕的地名一直用着,地址位于横河镇相土地村的东南部。
  张水洲 整理
  透瓶泉
  苏东坡上任杭州通判,期间清闲。欲睹海市,慕名来到“独压淇波浩荡间”的浙东伏龙山。山上佛庐崇旷、云阁高踞,又有多处幽胜,确是游宿观蜃景的极好所在。但等了数日,海市硬是不肯露面。
  一日,苏东坡与伏龙寺方丈默然对茗,问:“附近何处可有上好泉水沏茶?”方丈答道:“此去西南有洞山,后梁开平初便建有寺,本朝祥符间请额‘幽栖洞山’。寺周古木蔽云,修篁摇翠,更有白瀑清泉,水质特..”苏轼听此,顿时萌发一游洞山之念。次日早早起身,径赴洞山。洞山寺住持闻是苏通判前来品泉,引入方丈室,即命寺僧端上一杯泉沏茶。东坡略略啜吮,就觉满口清醇,便请方丈引至泉池躬身细视,只见一潭澄碧,清晰见底。伸手一掬,喝了一口果然清冽甘醇,依潭稍立便觉清寒袭人。方丈在旁介绍:“此间泉水清醇可口,非他水可比,若注于瓶中,能渗出瓶外,可谓一奇。”说罢,便命童僧给苏通判递上只精致的空瓷瓶。东坡随即接瓶在手,俯池汲泉,不但满瓶清凉,而且片刻之间果见瓶内泉水如点点细露直渗瓶外。东坡凝审不虚,举瓶捋髯,一迭声笑道:“妙哉,透瓶泉!”泉由此而得名并传扬遐迩。
  明代才子唐伯虎,获悉“透瓶泉”之掌故。慕名造访,喝了果然如此。于是取泉入瓶,以携吴中,虽途经越宿,仍渗透如珠。清代,有诗人赋诗赞叹;“透瓶泉目最新尖,似柳州文俊又廉。除与山僧供佛外,只应飞洒老苏髯。”
  陆建玲 整理
  大天井
  龙山镇方家河头村是一处山清水秀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村子三面环山,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大天井就坐落在这样的一个古树参天,景色宜人的环境中。
  储水不足二百立方米的大天井,却别有一番来历。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平倭将军戚继光所挖的。
  一天下午,戚将军带领部分军队从慈城翻越夹岙岭,巡视沿海驻军。到达方家河头松柏林已是人渴马乏,准备稍息片刻。刚一下马,只见一报马从龙山方向飞驰而来。见戚字大旗飘扬在松柏林口,知是戚将军率部在此,立即翻身下马,拜见并呈上紧急报告。原来龙山驻军在当天中午捕获伪装的倭寇船只,审问之下得悉今晚有五六百名倭寇将在龙山登陆,敌人先派遣此倭寇船先行登陆,在半夜时分海边焚烧火堆接应倭船,企图里应外合,进行抢杀烧掠。戚将军阅毕立即下令去召集各部迅速前来参战,由于时间关系,晚饭一律在松柏林中吃,这时难煞了炊事兵,一下子要准备五六百人的伙食,松柏林中却仅有一小水潭,怎么办?有人提出把原有的小水潭挖得大一些便于取水。说挖就挖,二会儿水潭中突然冒出一股清泉来。原来是一个碗大小的地下泉穴,竟涌出有一尺多高的喷泉,这样就解决了饮用水问题。
  饭毕,部队立即开拔,这时夜幕降临。抵龙山后戚将军立即作战斗部署。他采用两旁埋伏诱敌深人的战略,听到炮声切断倭寇后路,不许一人逃海。半夜时分,倭寇从海滩上岸,果然中计,忽然间炮声齐鸣,一霎时灯火高举,杀声四起,“戚将军到”口号声冲破静寂的夜空,一场与敌人白刃战开始了。戚家军仇恨冲天,以逸待劳,敌人心怀鬼胎,摸索前进,一下措手不及,进退无路,结果全部消灭。
  戚将军班师到松柏林休息,将士们纷纷谈论这次战斗胜利的原因,是吃了这里泉水做的饭,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有助于消灭敌人。戚将军听了这番议论,觉得很有道理,就和方家河头村的族长联系,然后下令挖井。这消息一传开,围观之人很多,工程进展较快。后来又冒出两股地下泉,三股清流汇在一起,水源已经充沛。挖掘工程结束,又用垒石砌勘。完工之时,有一村民脱口而说,村前有一口小天井,这口大得多了。戚将军说:“这口就叫大天井,好不好?”在场的军民大声欢呼着,大天井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大天井原来面积不大,几经修挖现在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左右。原来水质醇纯,水清见底。大夏天要是你满身流汗时只要把两只脚伸入水中,会立刻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气环绕全身,汗水也马上停止;冬天早上,井上总是笼罩着一层薄雾,别处河塘、水沟结了冰。大天井的水却有温感,几百年来是村民洗涤之处,除大旱年禁止洗涤用,作饮水外,水源终年不竭,新中国成立前还兼作周围一部分稻田用水。如一个人不停地摇车车水,水也不会浅下去。
  方新 收集整理
  双乔井
  两千多年前,印度高僧那罗延遍访中国名山胜境。他跋山涉水,来到五磊山,见山上一片祥和之气,便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打算在此讲经说法。但由于没有正式的寺院,开始时香火不是很旺。
  有一次,孙权母亲吴老夫人坐船经过这里,看见山上有烟雾升腾,派人查看,知道情况后下令修建了五磊寺,高僧那罗延这才真正结束了枕石漱流的生活,安心在五磊寺传诵佛经。
  为了众僧饮水方便一点,那罗延亲率众人在寺门前挖井。大家天亮动工至日落西山,方大功告成。原以为过第二天便可看到清冽的井水。可是当大家去井水时,都吓了一跳:两口井里不见半滴水,却分别盘着一条大蟒蛇。巨蛇昂着头,伸着又细又长的舌头,喷出蓝莹莹的火焰,虎视眈眈地看着人们。
  高僧那罗延不愿杀生,又怕伤着众人,忙叫人找来两块大平石,盖在井上,下令谁也不许打开石盖。同时另想办法凿山开渠,挖水池引进泉水。
  一日,吴老夫人带着娉婷娇媚的大乔小乔,到五磊寺进香,需住上一段时间。两乔见五磊寺环境清幽,风景优美,便四处观赏。忽然看见一只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玩性顿起,两人用扇扑打蝴蝶。不知不觉,追到寺院西南侧,蝴蝶停在一棵小香樟枝上,大乔追得兴起,一扇拍下去,头发被枝丫勾了一下,只听得“叮”的一声,发髻上的金钗落在地上,便命侍从取来一面月牙状的铜镜,准备重新梳妆。因为铜镜有点小,大乔对妹妹说:“要是有一面大镜多好啊!”话音刚落,忽然一道亮光划过,铜镜从水中滑落,掉在地上,顿时化为一个月牙形的水潭,潭水清澈透亮,成了一面天然的大镜,将大乔整个人倒映在水里。姐妹俩在潭边临水照影,洒水嬉戏,直至正午时分才按原路返回。
  大乔和二乔行至大门口时,看到边角上有两口井,想起老家后院有一口胭脂井,水清且深,姐妹俩喜欢在井边梳妆打扮。胭脂井与前面这两井十分相似,于是向井边奔去。
  两乔见井上盖着大石头,叫侍卫移开井盖。这时,陪同的小沙弥忙阻止说:“使不得,井里有大蟒蛇,会伤着两位的。”大乔小乔乃见过世面之人,哪里会怕巨蟒,执意要打开石盖。众人没法,只得走到井前,合力将大石盖移开。
  姐妹俩地低头往井内瞧,果见井底有巨蟒。蟒蛇看到上面有响动,又昂起蛇头严阵以待。吓得侍卫连忙把石盖盖上,连胜催促两乔快走。
  回到住处,大乔和小乔商议着,蟒蛇占据一直着两井总是不好,我俩得想个办法把蛇赶走。于是两人左思右想,到很晚才熄灯睡觉。
  翌日,两乔唤来许多侍卫,分头去寻找一种叫凤凰花草的植物,此植物花开季节全株散发出一种浓郁的芬芳气味,人闻之顿觉清爽异常,若把花枝和叶片放于毒蛇的身旁,毒蛇闻之即刻亡命而逃。
  待众人找了足够的凤凰花草后,两乔命令重开石盖,把草往井里扔。蟒蛇闻到气味,果然待不住了,沿着井壁匍匐而上,等两条蛇会合后一起向深山游去,再也不敢回来了。
  突然,两乔听到井里传出“汩汩”之声,旋即看到井底喷出一股清泉,不一会儿,两口井都盛满了水,井水盈盈,倒映着两乔俏媚的脸孔,还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大家都说:“奇了,奇了!”大乔小乔命人舀一勺井水,尝了一口,只觉得清凉甜爽,于是吩咐下去,饮用之水必须从这两井中取。说也奇怪,大乔小乔饮用了井水之后,出落得更水灵了。
  两乔游寺奇遇,也在当地传开了,人们称这两口井为双乔井,那月牙形的水潭为月亮池。说是要是你用了这里的水,不但能祛病驱邪,还能变得更聪明漂亮呢!
  王银燕 整理
  龙眼井
  上林湖吴家溪有两口井,是龙眼井。水有五种颜色:红、黄、蓝、紫、黑。一年四季经常变换颜色,有时一天变三种。据说喝了红色的井水,人就会力大无穷。
  当时,方圆几十里的人谁都不敢喝龙眼五色井水。有一天,吴家溪十八堂兄弟,大家挑着柴担,在村口大樟树下休息,不知是谁跑到龙眼井一看,大叫起来:“哇!快来看呀。现在龙眼井的水是红色的!”大家一看,龙眼井的水果然像杨梅水一样血红。有人提议说:“我们十八堂兄弟,有福同享,有祸共担。今天机会难得,大家每人喝一碗龙眼井的红水吧!”说着,有人拿来打水桶,提起了一桶红色的水,于是大家谁也没有推却,每人都喝下了一碗龙眼井的红水。过了三天,果然十八堂兄弟力大无穷了。能担挑千斤,力拔松树,每个人背一条石廊柱好似背了一支毛竹一样轻松。
  一天中午,烈日高照。栲栳山下来了一只白额大老虎,见人就咬,见屋就撞,眼看老虎惹祸,人们纷纷呼救。吴家溪十八堂兄弟闻声赶来,每个人都拿起石廊柱追打大老虎,打得大老虎虎威扫地,吓得气呼呼地跑到栲栳山上去了。十八堂兄弟就把石廊柱背回了吴家溪。此后,四周村里的石廊柱,大石板都被扛到了吴家溪,准备建造一座石祠堂。这件事被人密告到县府,县官老爷接案后即日审案。十八堂兄弟都说:“老虎来了,我们抽了几根柴篷柱头敲老虎是有的,石廊柱我们没有背过,近千的石廊柱,我们怎么背得动呢?”县官见吴家溪人说得有理,便不予追究。
  吴家溪人因为力气大,遂步发展到经常欺侮人。附近陈、王、罗、周、余等百姓到山上去砍柴,回来经过吴家溪,经常受气,不是柴担被拦牢,就是扁担被折断。所以,四周流传了一句俗语:陈王罗周余,独怕吴家溪。
  过了几个月,一只三脚蛤蟆掉进龙眼井里淹死了。死后臭气冲天,十分难闻。村民们只得用石头把井填平了。井填死,龙就没法住了,那条龙也飞走了,在栲栳山旁形成了一条溪坑。说也奇怪,自从龙眼井填满后,吴家溪十八堂兄弟也恢复了原来的力气。他们再也不欺侮别人了,而且路过吴家溪比较客气,人们又说了一句俗语:路过吴家溪,待客顶客气,小菜挟碗里,住宿新花絮。
  杜松根、余孟友收集整理

知识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慈溪地名传说》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出的138个地名传说,分四辑,分别涵盖了第一辑镇、村、街道、社区,第二辑山、水、岭、潭,第三辑寺、庙、宫、庵,第四辑桥、路、楼、场等类别,代表了当今慈溪的镇村、河流、山脉、桥梁、湖泊、道路和建筑物等,他们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意义,都带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或是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歌颂美好的人和事,鞭挞丑恶的思想、行为和现象。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