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360
颗粒名称: 柴家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27-28
摘要: 本文收录的是柴振浩口述,膝占能整理的传说故事,内容反映了柴家地名由来情况。
关键词: 柴家 地名 由来

内容

柴氏的始祖是周世宗柴荣的堂弟柴华,原籍山西平阳。远祖在北宋末年金人南侵时(1126年)向南迁移,跟着康王赵构渡江到浙江钱塘。元末顺帝(1333年)杀十二大姓,柴氏也在内。当时柴姓的祖先叫柴仁的,逃到方家河头,在东蔡和西蔡中间建立柴家村。村子的河上建有迎阳桥和正阳桥,还有柴家的香火堂。不久又迁移到慈北周家段西北的罗家园,因相信莫广僧的话:“柴盛在箩里是不发的。”便搬到西边的朱家。柴仁有二子一女,长子在前柴,次子在后柴,女儿嫁到山南裘家。婚后,柴仁去送寿礼,把幢篮担到山南裘家。山南亲戚送礼用扛箱,对柴仁冷落。柴仁弃礼物,不吃寿酒挑空篮回慈北。女儿得知这个情况,也悄悄尾随至慈北。因她已怀孕,便让她住在两个哥哥房子中间。因她貌美,恐怕山南裘家人来抢,由两位兄长保护他。她生了一个儿子姓裘,便是慈北裘家的开始。
  柴仁百年之后,二儿一女把他葬在田央、后柴、裘家三村交界的下漕头河边,尊为迁祖。后来柴姓人丁繁行,形成几个自然村。每年清明上坟,每人都要带一包土给祖宗的坟头加土。年长日久,便成了一座占地一亩的大坟。明初,柴姓人在祖先柴仁的大墓外筑起石廓、横碑、拜台,十分壮观。外立禁止放牧和割草的石碑。然而当倭寇骚扰我沿海一带时,信国公汤和奉旨来慈北督造观海卫城墙。他除了开采石孔潭的条石外,还到处征用坟墓的石廓、条石。当时柴仁的大坟外的石廓也是汤和征用的对象,柴姓人便抬出“我们是柴荣皇帝的后代,不能拆墓”来顶杠,并给汤和观看柴荣的画像。汤和为难了,他将此事奏明了皇上。朱元璋便亲自写了“天派流长”四个字赠给柴荣的后代。圣旨上说,为了防倭保海疆,坟墓的石料还是要拆。因此柴家大坟的石料便被拆去营造观海卫城墙了。柴家因有柴氏宗祠,叫“叙伦堂”,将御笔“天派流长”四字立在屋脊上。
  从此,明朝的官员经过这里时,文官就要下轿,武官就得下马。柴姓人又在祠堂左右的河面上架起“正阳”“迎阳”两座石桥,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后代,十分荣耀。
  因柴姓家族居住人口群多,于是该村成了村落,现为掌起镇柴家村的下漕头老年活动室有一块排行碑,上方有“源远流长”四字,下面为四十个排行字:仁瑞芳盛唐,正宗志轩昂,纯周思祖德,永久振纲常。庆泽能贻远,源深可发扬,传家循孝悌,辅国显忠良。
  从“仁”字排行开始到现在的“贻”字排行,已经有二十四代了。“纯周思祖德”何说明柴姓是周世宗柴荣的后裔。关于“久”字辈的祖先,老年人还能记得有一位叫柴启标的,为人大公无私,在慈北的水利事业上颇多贡献。他协助侨日巨商吴锦堂,造杜白两湖的湖塘、漾塘、五洞闸..等出过大力,是吴锦堂的得力助手,受到当地民的敬仰。

知识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慈溪地名传说》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出的138个地名传说,分四辑,分别涵盖了第一辑镇、村、街道、社区,第二辑山、水、岭、潭,第三辑寺、庙、宫、庵,第四辑桥、路、楼、场等类别,代表了当今慈溪的镇村、河流、山脉、桥梁、湖泊、道路和建筑物等,他们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意义,都带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或是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歌颂美好的人和事,鞭挞丑恶的思想、行为和现象。

阅读

相关人物

柴振浩
责任者
膝占能
责任者
柴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柴家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