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承源生平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218
颗粒名称: 马承源生平大事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7
页码: 163-1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从1927年出生到2004年去世,77年间的生平重大事记。
关键词: 慈溪市 马承源 事记

内容

1927年11月3日,出生于浙江镇海。
  1947年9月,进入上海大夏大学历史社会系学习。
  1954年12月,调入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始文博生涯。
  1955年,与蒋大沂先生、黄宣佩先生一起赴山西省考察、征集石刻造像。
  1956年秋,赴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参观考察,调查、采集仰韶文化遗址标本。
  1957年,出版第一部学术著作《仰韶文化的彩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年3月底至8月,与李鸿业先生共赴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南等地,征集彩陶和少数民族文物。
  1961年7月,参加接待来上海博物馆视察的周恩来总理,总理指示对西汉透光镜的透光原理要进行研究。
  1962年8月,任上海市文物图书既特种手工艺术品出口鉴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1963年10月,任上海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
  1964年5月,上海市文化局组建上海市文物图书收购鉴别委员会,受聘为委员会委员。
  1973年2月,上海博物馆“中国青铜器陈列”对外开放。马承源设计拟定的陈列内容奠定了以后历次“中国青铜器陈列”的基本框架,体现了陈列体系中的学术性。
  1974年,在上海市科学技术交流站、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协助下,开始模拟试铸透光镜,经过多次试验获得了成功,同时发现了透光效应是由于挤压应力而产生的。
  1975年,在北京筹办赴日本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发现了何尊内的长篇铭文。
  1977年底,为编撰《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率工作人员赴陕西、河南等省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并进行铭文墨拓的工作。
  1978年,与潘建明先生合作对馆藏商周青铜钟进行测音,发现椭圆型钟有两个频率音;赴各省市收集青铜器铭文资料,共收集重要青铜器的铭文拓本二千余张,为《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的编撰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9年1月,赴湖北省为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测音;当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1月,赴北京参加赴美国“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的筹备工作。
  1980年4月,任国家文物局组织的赴美国“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随展组组长,在美国工作近8个月。在美期间,访问了哈佛大学,参观了藏有大量精美青铜器的福格博物馆;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出席古文字讨论会;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加“中国青铜器学术讨论会”,宣读其论文《商周青铜双音钟》。
  1981年11月,为日本讲谈社出版的《中国博物馆》第八卷《上海博物馆》撰写青铜器、石刻造像文字稿;12月,在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上宣读其论文《汉代青铜蒸馏器的考察和实验》。
  1982年,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讲授“青铜器研究”课程。
  1983年1月,赴香港艺术馆参加“上海博物馆珍藏中国青铜器展览”开幕式,在港期间发表演讲《中国青铜艺术的考古发现》;5月,参加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宣读论文《禾簋》。
  1984年1月,在马承源的主持下,上博新辟的“中国古代雕刻陈列室”对外开放,这是上海博物馆将学术研究成果以现代化手段进行陈列的第一次尝试。
  1985年2月,任上海博物馆馆长;12月,为国家文物局编写的文物教材《中国青铜器》成稿;同年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1986年3月,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8月,开始对“中国青铜器陈列”实施全新的改造。同年,其主编的《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文物出版社)。
  1987年1月,主持筹办的“镇江地区吴文化考古成果展览”在上博开幕。4月,改建后的“中国青铜器陈列”重新对外开放。该陈列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化改造获得极大成功,揭开了上海博物馆步入现代化的序幕;6月,主持筹办的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古代玉雕和青铜艺术珍品展览”在上博开幕。同年,任《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主任。
  1988年6月,赴意大利米兰艺术博物馆参加“上海博物馆藏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开幕式;7月,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编辑委员会委员;10月,赴法国里昂高卢—罗马博物馆参加“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开幕式及学术考察活动。
  1989年1月,为《上海博物馆:中国·美的名宝》青铜器分册撰写文字稿;11月,受聘为上海市文物博物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年底赴江西新干考察大洋州出土青铜器。
  1990年7月,与美籍华人收藏家范季融先生考察香港古玩街,发现西周中期晋国青铜器〓鼎,范先生斥资收购赠予上海博物馆;赴英国伦敦参加“第六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题会议”,宣读论文《汉代青铜蒸馏器的考古考察和实验》;9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参加“上海博物馆文物展览”开幕式;11月,在江苏太仓组织召开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八次年会,成立“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丛书编撰会”,为配合古文字年会召开而主持筹办的“陕、湘、赣三省出土重要青铜器展览”在上博开幕。
  1991年1月,赴香港考察期间发现并征集了商代晚期豆、西周康王时期保员簋等18件文物;7月,组织“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丛书编撰会”成员,赴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市考察出土青铜器;12月,主持筹办的“长江中游的青铜王国——江西新干县商墓出土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出席在湖南召开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确定分卷厘定、撰稿内容、编辑体例等。
  1992年1月,赴日本就青铜器、佛教艺术品研究现状与日本学者进行交流,并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发表演讲《公元三世纪至六世纪中国的金铜造像》;春季考察香港古玩市场时,发现市场上的西周晋国青铜器为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的盗掘品,上博斥资抢救回二十余件,成为研究晋侯墓地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8月,主持在上海博物馆召开的“吴越地区青铜器研究座谈会”,为配合会议筹备策划“南方青铜器内部观摩展览”;9月,上海博物馆“中国钱币馆”开馆,这是中国内地博物馆中的首个钱币陈列专馆。
  1993年1月,任上海市文物出境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3月,任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8月,主持上海博物馆新馆工程的试桩仪式,正式拉开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序幕;9月,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93中国文物精华展”在上博开幕。
  1994年春,香港古玩市场出现战国楚竹简,由上海博物馆出资收购的第一、二批楚简5月运抵上海;秋冬之际,由在香港的“上博之友”出资收购后捐赠上博的第三批楚简运抵上海;3月,赴墨西哥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参加“上海博物馆藏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开幕式;11月,赴美国考察文物市场和文物保护情况,参加大陆文物博物馆界赴台湾地区参观团,赴台湾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
  1995年4月,赴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参加“中国饰品的含意”学术讨论会,宣读论文《中国青铜器艺术与个人饰品的关系》;7月,受聘为《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辑委员会委员;9月,再次赴台湾访问,在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表《关于晋侯稣钟》的演讲,在台北故宫发表《上海博物馆新获青铜器》的演讲;12月,上海博物馆新馆试开放,青铜、陶瓷、雕刻三个馆对外展出。
  1996年4月,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10月,上海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的建成,使上海博物馆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先进的博物馆之列,并积极推动了全国博物馆事业现代化的步伐。
  1997年3月,任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7月,赴美国纽约接受亚洲文化委员会授予的1996年度洛克菲勒奖,该奖表彰他以杰出的领导才能在上海建成了一座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马承源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学者;9月,主持召开有关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文字内容整理和注释分工的顾问小组会议,启动文字注释工作。
  1998年3月,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暂缓离退休的杰出高级专家;4月,“新疆丝路考古珍品展”在上博开幕;5月,赴日本考察研究中国古代铜镜并进行学术演讲;9月,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并出席“中国古代的礼仪与盛筵——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展开幕式,在爱丽舍宫接受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的“法兰西共和国国家荣誉勋章”;12月,由马承源担任主编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卷至第16卷全部出齐。
  1999年3月,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上海博物馆顾问;8月,由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聘为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9月,《中国青铜器全集》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评比最高奖——国家图书奖;12月,赴日本奈良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发表《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考古发现》的演讲。
  2000年3月,参加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青铜乐器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西周中期青铜钟铸作技术的发展》;8月,出席北京大学召开的“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关于《孔子诗论》的报告;同月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加“北方青铜器展”开幕式及进行青铜器学术考察活动。
  2001年,受聘为上海市文物博物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委员;11月,访问日本,在东京大学发表关于楚竹书《孔子诗论》的演讲。
  2002年8月,出席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专题学术报告;9月,获美国纽约“上海博物馆之友基金会”授予的2002年卓越学者奖。
  2003年2月,赴陕西省宝鸡市考察眉县杨家村新出土的27件西周窖藏青铜器;10月至12月,应邀赴美国纽约、华盛顿、克里夫兰、圣路易斯、堪萨斯、明尼阿波利斯以及芝加哥等地访问,考察各地收藏的中国青铜器。
  2004年9月25日,在家中去世,享年77岁。10月9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遗体送别仪式,社会各界近千人参加。

知识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承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