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才多艺,心灵手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214
颗粒名称: 1.多才多艺,心灵手巧
分类号: K825.81
页数: 2
页码: 157-1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马承源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巨人,同时也是一位拥有丰富艺术情趣的多才多艺者。他精通书法和篆刻艺术,擅长甲骨文、金文和篆体书法,创作出许多精彩作品。马承源还善于设计家具和其他物品,如他自己设计的一套仿明式风格的红木椅。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创作的“诗经三百首”篇名章集,这些章均以马承源超群的篆刻技艺和设计才华为特色,充满了灵气和文化内涵。虽然他身为上海博物馆馆长,工作繁忙,但马承源仍在休闲时间挤出时间进行创作。
关键词: 慈溪市 马承源 传记

内容

马承源不仅是事业上的巨人,在生活中也极富艺术情趣。他多才多艺,天赋过人,业余时间创作过许多精彩的书法、篆刻作品,但鲜为人知。他写得一手好字,喜欢欧阳询清峻刚毅的书法风格。也许是因为长期研究青铜器和古文字的缘故,马承源特别擅长于甲骨文、金文和篆体书法,对这些字体驾轻就熟,信手写来就是一幅作品。他把写毛笔字当成是工作之余的一种调剂,戏称为“休息”、“白相”。
  篆刻也是马承源的一大爱好。女儿马小鸿说,从小就看父亲刻章,有时会刻来送给亲朋好友,这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难得的珍贵礼物。马承源治印讲究设计,一个图章往往要写好几稿。他刀法娴熟,功底深厚,无论阳线、阴线、边款,游刃之处,皆成千钧之力。马小鸿说,父亲篆刻作品里最精彩的是那套“诗经三百首”篇名章。这套印章创作于1988年。当时马承源担任上博馆长不久,青铜馆刚刚完成陈列改造,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平日行政工作缠身,同时要审编几部大部头的书稿,还要编写高等院校考古专业的青铜器教材,无论寒冬酷暑,几乎每天都要伏案工作到深夜。在如此沉重的工作压力下,马承源却萌发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他要刻一部诗经三百首的篇名章集!他常常是在晚饭后或持续写作中途休息时进行创作,先构思两三个草稿,胸有成竹后挥刀刻写,一气呵成,通常十到十五分钟内就能完成一件作品。就用这样零敲碎打、从繁重工作中挤出来的时间,马承源先后刻了八十多方以诗经篇名为印文的章。这些作品字体大多是甲骨文和金文,设计上独具特色,毫不拘泥于甲骨文的古板,件件都是精华之作,体现了马承源炉火纯青的篆刻技艺。马承源大大发挥了象形文字的图案性特点,诗经篇名被表现得亦文亦图,新颖悦目,独树一帜,充满灵气。遗憾的是,马承源身为上博馆长,工作越来越繁忙,自从开始构想建设新馆,先是忙于奔波海内外集资筹款,之后又连续奋战在建筑工地上,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把这套诗经篇名章刻完。
  生活中的马承源心灵手巧,亲手设计过不少东西。从青铜鼎、紫砂壶到家具,都有涉及。他家中的一套仿明式风格的红木椅就是他自己设计的。女儿马小鸿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父亲对椅子的高度作了调整,对靠背和扶手的造型都作了改进。这套椅子外观简洁、古朴,坐着十分舒适,且冬暖夏凉,胜过皮沙发。”章往往要写好几稿。他刀法娴熟,功底深厚,无论阳线、阴线、边款,游刃之处,皆成千钧之力。马小鸿说,父亲篆刻作品里最精彩的是那套“诗经三百首”篇名章。这套印章创作于1988年。当时马承源担任上博馆长不久,青铜馆刚刚完成陈列改造,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平日行政工作缠身,同时要审编几部大部头的书稿,还要编写高等院校考古专业的青铜器教材,无论寒冬酷暑,几乎每天都要伏案工作到深夜。在如此沉重的工作压力下,马承源却萌发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他要刻一部诗经三百首的篇名章集!他常常是在晚饭后或持续写作中途休息时进行创作,先构思两三个草稿,胸有成竹后挥刀刻写,一气呵成,通常十到十五分钟内就能完成一件作品。就用这样零敲碎打、从繁重工作中挤出来的时间,马承源先后刻了八十多方以诗经篇名为印文的章。这些作品字体大多是甲骨文和金文,设计上独具特色,毫不拘泥于甲骨文的古板,件件都是精华之作,体现了马承源炉火纯青的篆刻技艺。马承源大大发挥了象形文字的图案性特点,诗经篇名被表现得亦文亦图,新颖悦目,独树一帜,充满灵气。遗憾的是,马承源身为上博馆长,工作越来越繁忙,自从开始构想建设新馆,先是忙于奔波海内外集资筹款,之后又连续奋战在建筑工地上,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把这套诗经篇名章刻完。
  生活中的马承源心灵手巧,亲手设计过不少东西。从青铜鼎、紫砂壶到家具,都有涉及。他家中的一套仿明式风格的红木椅就是他自己设计的。女儿马小鸿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父亲对椅子的高度作了调整,对靠背和扶手的造型都作了改进。这套椅子外观简洁、古朴,坐着十分舒适,且冬暖夏凉,胜过皮沙发。”

知识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承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