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脱水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184
颗粒名称: 2.脱水保护
分类号: K825.81
页数: 2
页码: 98-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博物馆收到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后,发现这些竹简已经腐烂、泥水胶合。博物馆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成立专题研究组进行竹简脱水去色的技术研究。该研究组在三年的努力中,开展了饱水竹简性质及真空冷冻干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脱水加固定型法,成功地对1200多支极度严重朽烂的竹简进行了保护。这一成功经验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竹简因此得以得到妥善的保护,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研究。
关键词: 慈溪市 马承源 传记

内容

1994年5月,第一、二批竹简运抵上海博物馆。马承源立即着手组织修复人员检查竹简的现状。当时发现有少量断简散落开来,多数竹简和泥水胶合在一起,稍一显露于带紫外线的光源中,已是棕色的简体会迅速变成黑黄色,若含水量不充分,也会立即变形。在这种情况下,首要的任务是研究保护的措施。于是,马承源决定将竹简迅速移交给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并成立以陈元生研究员为首的专题研究组,作竹简脱水去色的保护技术研究。
  当年秋冬之际,又一批竹简出现在香港古玩市场,文字内容与第一次发现的相关联,但当时已近岁暮,馆内财务已无支付购置费用的能力。经马承源联系,由在香港的“上博之友”朱昌言先生、董慕节先生、顾小坤先生、陆宗麟先生、叶昌午先生五人共同出资,将它们收购后捐赠给上博。这些竹简共计497支,是为第三批。两次收购的竹简整理统计后,全部整、残简数合计1200余支。这批2300多年前的战国原始古籍,是已发现的战国简牍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实物史料。由于并非出自正规的考古发掘,竹简出土的地点和时间无从确认。在马承源的主持下,和前两批竹简一样,这些竹简运抵上博后立刻进行脱水保护。脱水保护是收藏竹简的最大难题,上海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竹简保护中调遣了力量,集中了智慧,在不断地解决难题中磨砺了队伍。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的专题研究组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艰苦探索,圆满完成了“饱水竹简性质及真空冷冻干燥研究”课题。研究组运用醇醚法中的部分工艺,结合真空冷冻干燥原理,探索出一种脱水加固定型法,对1200余枚严重朽烂的竹简进行脱水定型处理,去除污色。处理后的竹简强度提高,色泽自然。这是我国出土饱水竹简大批量脱水保护的首例,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找到了较大规模处理严重朽腐饱水竹简的有效保护途径。1997年,1200余支竹简全部脱水完毕,其成果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此,竹简可以在自然或人工光线下进行排比和研究,并得到妥善的保护。这是一个极大的成功。

知识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承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