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呕心沥血,梦想成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168
颗粒名称: 7.呕心沥血,梦想成真
分类号: K825.81
页数: 3
页码: 68-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博物馆自1952年开馆以来,馆藏文物从18000件增加到了60万件,其中珍品就有12万件,占据江南文物的半壁江山。马承源为了建设“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梦想成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1996年新馆建成开馆,使上海博物馆跻身全国乃至世界的先进博物馆之列,成为城市新的文化中心。上博新馆目前每天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成千上万名观众,被国际舆论称为“二十世纪的绝唱”。
关键词: 慈溪市 马承源 传记

内容

为了建设“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梦想成真,马承源付出了健康的代价。1996年7月,马承源赴香港为新馆筹款和征集文物,就在这次行程中,连续高负荷操劳了三年多的他突然中风病倒了。当时离新馆全面建成正式开放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当大家把他送进医院时,都急切地央求医生,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治好他的病,无论如何不能错过新馆开放仪式。经过精心治疗,马承源的病情及时得到缓解,总算赶上了新馆正式开放的庆典。1996年10月,一个崭新的上海博物馆终于建成开放。从此,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一座新的上海标志性建筑屹立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上。新馆落成开馆的那一天,应邀到会的中外宾客高朋满座,人涌如潮。来宾们对上博新馆建筑的宏大、结构的奇特、设计的精心、陈列的唯美无不交口称赞,感到极大的震撼。上博建筑不仅外形极具特色,天圆地方的仿青铜器造型庄严稳重,其内部空间和各展厅也风格迥异,富有变化,极巧妙地把功能与形式、内容与空间、建筑与艺术高度完美地统一起来,是一种全新的陈列展示理念和新的建筑语言的完美融合,创造了新时期中国博物馆建筑的新样板。
  那一天,马承源出席并主持了上海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站在轩敞明亮的大厅里,他百感交集。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眼前这座辉煌壮丽的现代化博物馆是他和一代上博人奋斗的结晶。那一刻他只觉得,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有人曾问马承源,为了新馆建设,您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您后悔吗?马承源的回答平淡中透着力量:“一个人只有几十年的工作时间,如果不好好利用,很快就会过去。一生的机会是不多的,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好好规划,不然,过去就过去了。我不会后悔。”
  从蜗居于南京西路跑马厅原址的旧馆,到屹立于人民广场的现代化新馆,马承源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几十年献给了上海博物馆。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时,只有18000件文物;到1996年新馆建成时,馆藏文物已多达60万件,其中珍品就有12万件,数量之丰,质量之精,占据江南文物的半壁江山。马承源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自豪和欣慰,他终于为这些瑰宝修建了一个舒适的家。上海博物馆新馆是一座中国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丰碑,里面倾注了马承源毕生的智慧、创意和胆略。上博新馆被《纽约时报》评为上海复兴的标志,马承源也因此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委员会授予的洛克菲勒奖,成为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新馆的建成,使上海博物馆跻身全国乃至世界的先进博物馆之列,使博物馆成为城市新的文化中心,拓展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并积极推动了全国博物馆事业现代化的步伐,对新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直到现在,各地兴起了一股新建、扩建博物馆的热潮。立项之后,几乎所有省市博物馆新馆项目都把上海博物馆作为考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几乎所有的考察者在参观之后都感到收获巨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博物馆在软件、硬件两个方面都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好的。上博新馆成为上海市中心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凡到沪访问的外国元首、重要来宾,大都要去参观上海博物馆。上博已成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窗口。上博新馆这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收藏、系统的陈列展览、优雅的环境空间和先进的设备设施,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名来自海内外的观众,被国际舆论称为“二十世纪的绝唱”。

知识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承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