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青年地下党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132
颗粒名称: 3.青年地下党员
分类号: K825.81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马承源在上海就读建承中学和大夏大学期间,参与了民主救国运动和地下党组织,并成为有名的学生领袖。建承中学是由中共地下党创办的进步学校,校风开明,教学民主。马承源在学校里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于19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夏大学是一所实力较强的综合性私立大学,马承源继续从事学生运动,并担任系党分支委员。由于被国民党缉捕而被迫转移到苏区根据地进入党校学习,并担任解放区党委学习组长。
关键词: 慈溪市 马承源 传记

内容

不久后,马承源随家人回到上海,进入建承中学继续读高中。创办于1939年的建承中学是一所由中共地下党创办的进步学校,表面看起来是一所很不起眼的私立中学,实际上是充分发扬治学严谨、教学民主精神的“抗日据点、民主堡垒”。建承中学的校长戴介民早年曾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来虽一度与组织失去关系,但对信仰始终不渝。学校以“勤学、勤业”为校训,聘请的许多教师都是思想进步、学识渊博、学风严谨的知名教育家,如许杰、孔彦英、金星南、张潮、谭林、蔡林等。学校里的民主空气十分活跃,楼梯旁贴满各班级出版的墙报,学生自治会(班联会)由全校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开展得丰富多彩,学校有歌咏队、军乐队、舞蹈组、读书会等等,并经常举行国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各种比赛。在历次学生运动中,建承中学更是起到了民主堡垒作用。抗议美军在华暴行大游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大游行,抗议英警九龙暴行的示威游行..多次影响重大的民主运动,建承中学的进步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并起到了带头作用。马承源自少年时代起就亲身感受到社会的混乱黑暗,也亲眼目睹过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在这样的氛围中,马承源和他的同学们一样,开始积极投身民主救国运动,并于1946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他才19岁。不久以后,马承源担任了建承中学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更多地参与到了组织生活之中。
  1947年9月,马承源考入上海大夏大学,进入社会历史系学习,不久就成为大夏大学有名的学生领袖。在大夏大学学习期间,他担任系党分支委员,继续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在他的影响下,在宁波结识的两个好朋友也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1947年10月,康际霙在光华附中加入了地下党;后经康际霙介绍,黄佩雄也于1949年3月加入了上海大同大学的地下党。
  相关链接
  大夏大学创立于1924年7月,是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师生在上海发起建立的,首任校长是著名学者、教育家、翻译家马君武。学校地点在今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址。“大夏”二字取“光大华夏”之意,是当时上海一所颇具实力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大夏大学当时的校董多是声震朝野的著名人士,包括吴稚晖、叶楚怆、邵力子、马君武等人,曾应聘授课的教授则囊括郭沫若、田汉、何炳松、李石岑、朱经农、周寿君、程湘帆等。甚至连当时炙手可热的青帮大佬杜月笙都曾屡次捐资助学,可见大夏大学当时的盛况。在当时上海40多所私立大学中,大夏大学尤以建筑宏伟、环境优美、设施较完备而著称。良好的办学实力,崇高的社会声望,使得当时的大夏大学获得“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之美誉。学校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学者,除马承源外,还有胡和生、陈子元、李瑞麟、刘思职等中科院院士,翻译家戈宝权,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古典文学评论家王元化等。1951年,大夏大学在原先的校址上与光华大学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马承源在大夏大学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学生运动。1948年夏天,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日益浓重,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一批“共匪”学生名单,开除他们的学籍,并进行公开缉捕。马承源的名字也在名单中。大夏大学虽风气开明,但囿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可能公然庇护马承源这样上了“黑名单”的学生。这样,马承源不得不被开除学籍,并被国民党当局公开缉捕。随后,上海的地下组织把他转移到苏区根据地,进入苏北华中党校学习,同时担任党校解放区党委学习组长。

知识出处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青铜大家——马承源传》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青铜大家马承源,马承源学养深厚,勤于著述。在青钢器和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造诣精深;他奔走四方,慧眼如炬,为抢救我国珍贵文物、保护民族文苦,殚精竭虑,为上血和智慧,将儿代博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包括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走上文博之路、年轻的行者、与青铜器情定终身、为国家抢救文物等十八篇文章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承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