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4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分类号: K85
页数: 3
页码: 2115-21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88—2011年越窑遗址考古发掘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慈溪市 文物 越窑遗址 考古发掘

内容

低岭头窑址试掘
  低岭头窑址位于匡堰镇境内,系宋代窑址。
  1990年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市文管会办公室联合作2次小规模试掘。发掘获得两层叠压关系:下层包含物与传统越窑产品具有明确继承关系;上层包含物呈现两种不同类型风格,一类为传统越窑产品,另一类风格接近南宋官窑,但又有一定差异。低岭头窑址类官窑风格产品,引起古陶瓷研究界关注。
  荷花芯窑址发掘
  荷花芯窑址位于桥头镇上林湖西岸,背倚铁锚山,前临上林湖,面积2000平方米,为典型的晚唐时期越窑遗址。1993年10月、1995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市文管会办公室联合进行2次发掘。发掘面积976.60平方米,揭露2条龙窑遗迹,其中1条窑炉(Y37)残斜长41.83米、宽1.95~2.80米、坡度13度。出土大量精美标本,主要器形有碗、盏、托、灯盏、水盂、盒、盘、碟、唾盂、海棠杯等。
  寺龙口窑址发掘
  寺龙口窑址位于匡堰镇乾炳村,窑址面积1万平方米,系晚唐至南宋初窑址。1998年9月、1999年9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市文管会办公室联合进行2期考古发掘。清理出长50米、保存完整的龙窑遗迹1条,作坊遗迹1处、房基1处,出土唐五代两宋精美瓷片5万余片。
  发掘表明,寺龙口窑址自唐代末期开始烧制瓷器,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证明寺龙口窑场曾为南宋朝廷烧制祭祀用瓷和宫廷生活用瓷,否定此前公认的越窑停烧于北宋末的观点,并为越窑与汝窑、南宋官窑之间关系等学术问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物资料。发掘项目获得1997—1998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马弄窑址发掘
  石马弄窑址位于观海卫镇白洋村白洋湖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因市人武部在白洋湖建造民兵训练基地,涉及石马弄窑址保护,省文物局决定对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市文管会办公室配合。
  1999年2月第一次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北宋早期龙窑遗迹1条、匣钵墙遗迹1处,获得大量晚唐、五代青瓷标本及少量北宋遗物。2002年7月开始第二期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清理宋代早期房屋基址1座,一侧有排水设施,北墙外有缸1口,应为釉料缸。发掘表明石马弄窑址规模较大,产品质量与上林湖窑场接近。
  童家岙遗址试掘
  童家岙遗址位于横河镇童岙村,20世纪70年代末因河姆渡文化考古调查而发现,1980年,省考古研究所试掘探方1个,初步明确遗址文化类型为河姆渡文化。2009年上半年进行考古钻探,探明遗址大致范围,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
  2009年12月,为配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宁波市考古所和市文管会办公室联合对童家岙遗址进行小规模试掘,历时4个月,布方面积45平方米。发现史前先民修建道路和挖坑埋柱的遗迹,出土一批骨器、木器、建筑木构件、石器、陶器碎片、苇编和动植物遗物,证明这里曾是一处先民聚居村落。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
慈溪市低岭头窑
相关地名
慈溪市荷花芯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