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方病防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33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方病防控
分类号: R183
页数: 4
页码: 1957-19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94年前,境内未列入碘缺乏病区。1995年,根据国家碘缺乏病划分标准(GB16008—1995),先后2次调查病情,得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15.0%、18.8%,尿碘中位数分别为每升82.3微克、每升120微克,认定慈溪市为轻度缺碘地区等地方病防控概况。
关键词: 慈溪市 地方病 防控

内容

1988—2011年,境内基本消灭传统地方病,未发现新病种。
  碘缺乏病
  1994年前,境内未列入碘缺乏病区。1995年,根据国家碘缺乏病划分标准(GB16008—1995),先后2次调查病情,得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15.0%、18.8%,尿碘中位数分别为每升82.3微克、每升120微克,认定慈溪市为轻度缺碘地区。同年成立市碘缺乏病防治领导小组,制定消除碘缺乏病“九五”规划,并协调卫生、盐业、教育、工商、技监等部门落实相应措施。1999年9月实施全民食盐加碘、碘盐监督监测、碘缺乏病病情监测、8~10岁儿童补服碘油丸、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等。1999年10月经宁波市地方病办公室考核,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小于10%,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0年后开展碘盐加工、销售、食用监测、碘缺乏病防治宣传、病情监测。至2008年,共测碘盐4253份,合格4112份,合格率96.7%;发放宣传资料16.28万份,播映《碘缺乏病预防》录像片60次,免费发放碘盐1150千克。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分别对8~■岁小学生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共计1872名进行碘缺乏病随机抽样调查,甲状腺肿大81人,均为Ⅰ度,甲状腺肿大率4.3%,其中480人检测尿碘含量,均在正常范围。2009—2011年共采集居民碘盐864份,合格率99.0%;抽查8~10岁小学生1141人,甲状腺肿大58人,肿大率4.1%;监测尿碘300人,中位数每升187.2微克。
  疟疾
  1988年无病例。1989年12月,慈溪被省卫生厅批准为基本消灭疟疾市。1990年、1991年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监测阶段,2年内监测流动人口1.09万人,未查到疟原虫;对846例“二热”(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病人血检,检出疟原虫阳性7例,均为暂住人口;用氯喹+伯喹8天疗法根治现症病人7人,疫点内重点人群镜检340人,药物喷洒灭蚊7628平方米,用乙胺嘧啶+伯氨喹啉抗复发治疗休止期病人27人。1992年、1993年为暂住人口管理和病源血检为主的监测阶段,血检“三热”(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病人2.07万人,检出疟原虫阳性2人;根治现症病人17人,治疗休止期病人20人,预防服药1203人,灭蚊650平方米;并对3380例暂住人口“四热”(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和疑似感冒)病人血检,检出疟原虫阳性15例,对1.11万名暂住人口进行血片荧光法筛检,检出疟原虫阳性8例。1994年后为基本消灭疟疾后管理和监测阶段;每年发热病人血检率不少于总人口的2‰,村覆盖面不低于80%;对2年内有疟疾史病人进行抗复发治疗,对现症病人和疫点进行个案调查和处理。1994—1999年血检发热病人2.33万人,年均血检率3.9%,检出疟原虫阳性5例,村覆盖面平均90.7%;监测暂住人口6817人,检出疟原虫阳性34例。2001—2011年共检出141例疟疾病例,除3例为本地人口外出输入性感染,其余为暂住人口输入性病例,职业以民工为主,年均发病率1.80/10万;11年间“三热”病人监测3.90万人,阳性126例,阳性率0.3%
  丝虫病
  1987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1989年被省卫生厅评为丝虫病防治先进县(市)。1990年对原疫区(彭桥乡湖清垫村)人群、应征青年中血清学抽样监测1000人,均未发现微丝蚴感染者。2001年、2006年共监测暂住人口824人,无微丝蚴阳性者。2007年对尚存的50例慢性丝虫病人设立3个关怀照料点,并建个案卡。2009年,慢性丝虫病人30人。2010年在掌起镇新建慢性丝虫病关怀照顾点。至2011年尚有慢性丝虫病人25人。流行性出血热
  1970年,长河区发现病人。1973年、1982年高发,发病率分别为6.44/10万、5.45/10万,波及全境。1986年,发病23例。1996—2011年发病515例,死亡2例;小家鼠、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发病集中在春季、夏季,多为农民。2006—2011年,市疾控中心开展杭州湾区域鼠类种属调查及带毒现状研究,解剖老鼠833只,发现从6份鼠肺中分离出的6株病毒与汉坦病毒有同源性;防治措施有灭鼠、改建下水道、垃圾袋装化、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等。
  血吸虫病
  境内属轻度流行区。至1988年,横河镇大山村、横江村、湖东村、周巷镇海莫村累计历史有螺面积635平方米,病人13例。继续在疫区设立螺情监测哨点,并扩展至大山村毗邻的相士地村部分山坡、溪流。2004年5月,来自四川省罗江县的暂住人口中发现首例输入性血吸虫病,是年确诊6例,其中附海4例,新浦、范市各1例,口服吡喹酮后均治愈。至2011年共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63例,主要来自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省。2005年开展血吸虫病主动监测。2007年,横河镇大山村设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完善三级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网),开展“血防”健康教育。2007年、2008年举办检测、查螺培训班60次,培训人员4100余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万份。2005—2011年对来自安徽、江西、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暂住人口血清监测6.25万人,确诊57例。1988—2011年,每逢春季、秋季2季查钉螺,累计用工1.21万工,查螺面积366.94万平方米。至2011年,未发现活性钉螺。
  麻风病
  1988年新发2例,全市累计病人163人,其中现症病人13人,已治愈历史病人122人,死亡和其他原因减少28人。1992年尚存现症病人2人,患病率为0.22/10万,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1992年后,每年1/3乡镇开展巡回线索调查。至2006年,全市所有乡镇达到2次覆盖,共查出病人12例,其中慈溪户籍、湖南籍、四川籍各3例,江西籍、湖北籍、贵州籍各1例。至2011年,累计病人185人,其中现症病人5人、已治愈历史病人141人、死亡和其他原因减少39人。
  照43—10春季查螺现场会(2007年)布鲁杆菌病
  2005年报告4例病人,均为在周边县市羊交易市场从事贩羊、屠宰行业的慈溪籍男性;疫点采用漂白粉和过氧乙酸消毒,应用强力霉素、链霉素治疗后病人康复。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抽样监测畜牧业、屠宰行业人员442人、420人、447人。2006年未发现病人,2007年、2008年分别确诊1例、3例。3年累计组织225名防保人员进行布鲁杆菌病防治知识培训。2009—2011年采集畜牧业、屠宰行业人员血清1527份,确诊病人12例;对病人隔离治疗,病人住宅周围消毒,对家庭地面、桌子、卫生用具、床等用1%~3%的漂白粉液喷洒消毒,餐具煮沸消毒,未发现二代病人。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