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编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305
颗粒名称: 第四十二编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22.755
页数: 41
页码: 1869-1909
摘要: 本篇记述了慈溪市1988—2011年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科技机构、科技队伍、科技研究、高新技术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市志 科学技术

内容

据童家岙遗址考古发掘,65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的先民在农业上已掌握水稻种植和骨制农具使用技术,在建筑上使用干栏式结构、榫卯技术,烧制夹炭黑陶,使用舟楫与原始编织机械。东汉后,慈溪的农田水利、陶器烧造、制盐和海塘修筑技术发展较快。唐、五代时,始于东汉的上林湖越窑的窑炉结构、装烧技术和施釉方法均有改进。南宋时引种棉花,至元时境内彭桥一带植棉、纺织技术已有相当影响。慈溪历史上为浙江的盐主产区,设灶煮盐由来久远,技术不断改进。明代观海卫能造最大战船为长近40米、宽近10米、深近4米的五百料船①。清光绪十一年(1885),周巷输入日制轧花车(洋车)加工皮棉。民国初,龙山巨商虞洽卿建成龙山码头,用机动船经营客货运输,并安装10千瓦火力发电机1台。民国8年(1919),省棉种试验场创设于石堰,后改称棉业改良场,推广棉花良种。民国14年,横河穗禾碾米厂用机器轧米,民国33年,师桥夏生大铁铺使用皮带车床和钻床修理轧花车。民国37年在庵东建余姚盐场测候所,开展气象等测报工作。民国时期,专业科技人员稀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专职农技人员仅1~2人,工业技术人员仅电信、盐技各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科技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政府重视科技推广与应用。1955年有7个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建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58年建立县工业科学研究所(1961年停办)、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69年停办)。1971年,各公社建立农科站,大队建立科研小组,逐步形成县、区、乡(公社)、村(大队)四级农科网,开展“三田”(对比试验田、高产示范田、繁育种子田)活动。同年建立县工业科技、医药卫生情报站,1973年建立县棉花科学研究所,1974年建立县盐业科学研究所,1976年建立县地震测报站。1979年恢复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并更名为“县科学技术协会”。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确立和深入,科技事业进入全面恢复与推进期,科技活动日趋自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至1987年,全县有科技人员5438人,其中高级2人、中级117人、初级1074人、未定职称4245人(1986年开始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至1988年完成)。
  1988年后制订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1994年7月,市委作出科教兴市战略决策,制订实施纲要,先后出台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增长。同时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企业科技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科技合作交流活动日趋活跃。至2011年,全市拥有国家级、省(宁波市)级、县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分别为3家、97家、140家。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044项,其中国家级316项、宁波市级4001项、市级1727项;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专利授权量2.8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00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691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79万件。2011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93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7%;有专业技术人才7.64万人,其中高级职称3047人。
  2001年,科技部、人事部授予市科技局“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9—2010年,慈溪连续6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2009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2010年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区)。至2011年,慈溪科技综合实力基本保持在全省县(市、区)前三位,成为省首批科技强市和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居全国县级市自主创新综合评价榜第七位。
  科技活动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同领域在推广、普及、研究等活动上有各自的特点和组织形式,科技项目与科技成果存在于各个方面不同层面,本编主要记述市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科技项目与科技成果;科技推广应用分布于各个方面,多不专述。
  第一章 科技机构 科技队伍
  第一节 科技机构
  1988年初,慈溪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主管全县科技工作,内设办公室、科技计划科、科技情报科。下属单位有县标准计量管理所、《慈溪科技报》社、县科技开发服务公司、县科技实验厂等。2002年1月更名为“市科学技术局”(简称“科技局”)。2007年,市科技局增挂“信息产业局”牌子,统筹管理全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2009年增挂“知识产权局”牌子。2011年撤销“信息产业局”牌子,市科技局设办公室、科技计划科、专利与科技合作科、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科(市地震办公室),下属单位有市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990年3月成立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1993年,宗汉、庵东、浒山、师桥4个镇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至1996年,全市23个乡镇全部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2002年机构改革后,镇科委相应撤销。
  境内科技推广、研究素以农业为主,农业科技推广形成县、区、乡、村四级网络,20世纪70年代成立县棉花科学研究所、县盐业科学研究所等。乡镇工业兴起后,工业产品由配件到整机,由初级到高级,企业大多设有技术质量科室,开展质量检验、技术把关、技术引进、技术革新等,1983年以慈溪动力机厂、慈溪第二棉纺织厂等为依托,分别建立机械工业研究所、纺织科学研究所等厂(民)办研究所。之后企业内设技术质量机构不断规范,科研人员增加,科研机构发展,设备更新提高,技术消化吸收和设计创新能力加强,政府引导成立行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同时,测报检测类科技机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展提升,建立教育卫生等专门类科技机构,外来科技机构落户,科技推广、研究、服务等逐步形成系统。
  科研机构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前身为县棉花科学研究所。1988年初所址在县第二农场,主要承担棉花品比、品种选育、植棉技术研究。1992年2月搬迁至浒山镇华胜村,建有科研、生产用房700平方米,有试验用地0.50公顷,职工9人,其中科技人员7人。1995年试验用地扩大至0.90公顷。2001年与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沪慈园林花卉有限公司,开始园林花卉研究。2003年4月更名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职能扩大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重点是棉花育种、盐碱地绿化研究、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瓜果、蔬菜引种试验。2005年搬入市农业要素中心办公,9月与省种子公司合作,在市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立慈溪市省农作物区域试验站,面积3.50公顷,开展棉花、西瓜、菜用大豆品比试验。2008年5月由财政差额拨款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1年,在编11人,在职9人,其中有农业技术职称8人(副高级1人、中级4人、初级3人)。
  1996—2007年选育出棉花新品种慈96—6、慈抗杂3号、慈杂1号,先后通过省审定,其中慈抗杂3号通过国家审定。1988—2011年获得科技成果奖24项,10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市盐业科学研究所 1974年4月成立。1988年初,有试验用盐田25.70公顷,职工16人,其中科技人员2人;主要研究原盐优质高产、盐业生产机械化等。1993年后,大量盐田废盐转农,市盐业科学研究所同时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培育罗氏沼虾苗2050万尾、河蟹苗1150万只,为沿海水产养殖发展提供种苗。1998年,试验盐田全部废转,研究所职工分流安置,资产由市盐业公司接收。
  市杨梅研究所 1987年,县农林局林业特产股与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协作,从荸荠种杨梅实生早熟变异中选育出慈8704优株,定名早荠蜜梅,1989年6月成立市杨梅研究所,从事杨梅生产技术研究和良种引进推广。编制2人,在岗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1993年增加1人。2003年4月市杨梅研究所并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外挂“市杨梅研究所”牌子。至2011年,市杨梅研究所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杨梅保鲜研究(市杨梅研究所为协作单位)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特色经济树种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研究(市杨梅研究所为协作单位)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杨梅新品种早荠蜜梅、晚荠蜜梅选育与推广(市杨梅研究所为协作单位)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杨梅栽培168问》《杨梅》2书,有30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1991年9月成立,与市教育局教研室合署办公。1996年2月内设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有专职科研人员4人,均为中学高级教师。
  1995年始负责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1996年创办《慈溪教育科研》(季刊),2003年增办《慈溪课改实验通讯》(双月刊)。每年组织开展杨贤江教育思想学术研究,2001年承办杨贤江教育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参与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八五”重点课题《大面积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探索》获得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组织编写的《爱我慈溪——新慈溪精神读本》小学卷、中学卷,作为地方教材供全市中小学生使用。1988—2011年,多次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集体。
  市水产研究所 1996年1月成立,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有专业技术人员11人。1998年与市水产局生产技术科合署办公。2003年4月并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外挂“市水产研究所”牌子,主要从事水产养殖、苗种繁殖、水产品加工等技术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至2011年,有14项课题获奖,其中《太湖大银鱼引进推广》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滩涂持续高效综合养殖模式与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低坝高网养殖》《文蛤生态养殖》2书,有10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
  市现代花卉研究所 2003年5月成立,隶属于浒山街道慈溪市现代生态农业开发总公司。所址在浒山万亩畈园区,拥有7430型现代化连栋温室1000平方米,普通连栋温室5000平方米,组织培养实验室200平方米。开展各类盆花品种的引进、研究、生产等,重点研究容器育苗的品种、容器、基质、肥料等。2011年有技术人员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助理农艺师1人,其他员工33人。
  市德清蔬菜技术研究所 2003年7月成立,所址在浒山万亩畈园区。主要开发生产杂交蔬菜种子种苗,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和蔬菜栽培技术咨询服务,员工6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2人、中级科技人员3人,聘有上海高级农业技术顾问,以中国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浙江大学、宁波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作为实体依托的市德清种子种苗有限公司,位于宁波市慈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区200公顷核心区内,基地面积8公顷,2011年固定资产200万元,有7430型连栋温室1.40万平方米、832型及622型钢管大棚100套,配备沟、渠、电、喷、耕、控、促等器械设施。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东分院 2004年引入,为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设置在华东地区的分支机构。下设技术研发中心(北辰科技)、工业设计中心(合一设计)、中介与咨询中心(中家电器)、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慈溪试验室、《家电科技》杂志社慈溪编辑部等,面向家电行业提供产品研发、孵化、设计、标准、培训、咨询、检测、认证、传媒等服务。2008年,慈溪市家用电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落户华东分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宁波中自杭州湾自动化研究院 2007年初,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慈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方太公司、金帆集团、卓力电器、先锋电器、浪木集团、光华实业6家企业组建的宁波兴慈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建立。研究院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与地方产业结构,定位于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家电设计、系统集成设计、智能软件开发、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创意产品研发等产业化方向。
  国家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制造中心 2008年9月成立,由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快速制造成型中心共同筹建,位于杭州湾新区恒元工业园内,厂区面积2000平方米,先进快速制造加工设备20余台。中心主要向宁波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提供先进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从事与快速制造相关的工业设计、快速成型、快速模具、精密铸造等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服务。至2011年,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超过1万家,服务当地企业数千家,服务百强企业60余家,共做件12万余件。
  市工业经济规划研究所 2008年11月成立,为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慈溪分所。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工业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发展规划制定、专题研究和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产学研对接、各类培训、人才引进、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相关服务。
  市社会科学院 2009年8月成立,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8人,特聘专家21人,其中聘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担任名誉院长。主要职能为研究、解读、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中理论和实际问题、地方历史文化、区域性社会现象和应用对策等;指导市属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工作,加强同市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制定全市社会科学课题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社会科学课题的招投标、立项、评审及成果转化、重点社会科学调研课题资助项目及优秀社会科学论著出版资助项目的评定;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开展社会科学咨询服务。至2011年,开展课题研究17项。
  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 2011年9月成立,业务主管单位为省科技厅,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省民政厅发给登记证书。主要从事秘色瓷烧制传统老工艺技术研究,陶瓷技术开发新工艺、新技术的转让服务,技术咨询与培训。实体依托单位为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宁波中立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推广机构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984年3月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县农林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2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单设,为市农业局下属单位,相继兼并棉花站、粮油站、综合站(除水果业务)、种子站。2011年在编24人,在岗23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市农业生产布局、结构调整、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掌握全市生产情况,调查总结丰产经验,指导大田生产;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管理、品种管理、种子储备、种质资源调查保护等职能。
  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1992年9月由畜牧工作站、家禽家畜防疫检疫站、蜂管站组成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12月,与畜牧工作站、家禽家畜防疫检疫站、蜂管站为“四块牌子、一套班子”。2002年更名为“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2005年3月增挂“市动物疫病监测站”牌子。负责全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种畜禽场生产经营活动监管;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报告等;研究提出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计划及政策措施。2011年在编28人,在岗27人。
  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 2002年由林特站、综合站(水果业务)和市杨梅研究所联合设立。主要职能为参与编制林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负责林特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指导林业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经济林建设和低产林更新复壮。2011年在编8人,在岗9人。
  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1983年成立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02年更名为“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及推广;优良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全市渔业信息发布及技术咨询、培训;养殖水产品和水生动物病害监测、预报和防控;海洋与渔业水质环境监测等。2011年在编10人,在岗10人。
  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1988年初有9个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简称“农技站”),为县农林局派出机构,受县农林局和当地党政组织双重领导,负责全区(镇)农林畜牧业技术指导和农村财务辅导工作。当年有事业编制人员103人,1988—1991年分配到区(镇)农技站大、中专毕业生25人。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撤销区(镇)农技站,1992年7月,105名区(镇)农技人员分配落实到乡镇,其中有2人调市农业局。
  乡(镇)农业科学推广站 1988年初有65个乡(镇)农业科学实验站,负责乡(镇)农、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由乡(镇)招聘,业务接受县农技部门指导。当年有农技人员140人,林管员14人。1989年,乡(镇)农业科学实验站更名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1993年建立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确定为国家在基层的全民事业单位,与乡(镇)农办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的技术推广、信息指导、综合服务、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执法监督等。1989—1994年招聘149名乡镇农(林)技员为国家事业干部。2002年,各镇设农业办公室,负责农业技术推广。2005年,镇农办和镇工办合并设镇经济发展办公室。2008年组建农技推广区域服务站,聘有农业技术人员99人,2011年聘有88人。
  测报、检测机构
  市气象站 慈溪市气象站是国家基本站,挂“市气象局”牌子,实行局、站合一。1988年,观测场位于庵东镇西头塘北郊外,1992年1月迁至浒山镇群谊村一灶畈(2008年改为古塘街道明州路818号),2011年在浒山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建宁波北部探测基地气象观测场。从事境内气象观测服务,观测项目包括气温、最高最低气温、湿度、小型蒸发、风向风速、降水、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地面状况、日照、人体舒适度、紫外线指数等。
  市地震办公室 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群测群防地震工作随着形势变化而弱化,当时设立的9个地震测报站因仪器老化损坏及管理人员变化而自然消亡。1996年后,慈溪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当年在市科委合作发展科增挂“市地震办公室”牌子,并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人,2002年增加编制3人。1997年,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立,发布抗震救灾工作应急预案,2006年修订完善预案。2003年8月,在浒山中学(今三山中学)建成地震电磁波前兆观测站。2008年,在宁波大桥生态农庄有限公司内建成宁波慈溪长河地震台,当年开始实施地震活断层调查项目,2011年完成并通过宁波市地震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市水文站 1988年,全县设23个报汛站,人员兼职,其中省级站5个,分别在海黄山、鸣山船闸、里杜湖水库、梅湖水库、上林湖水库,其余市级站分别在镇龙闸、和平闸、窖湖水库、外杜湖水库、县林场、长溪水库、洋塘船闸、利济塘船闸、逍林区水利管理站、半掘浦闸、四灶浦闸、潮塘船闸、邵岙水库、横河船闸、周巷水利管理站、周家路船闸、长河区水利管理站、三八江九塘闸。1997年建成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系统。1999年建成水雨情遥测系统。2006年建成防汛视频远程监控系统。2011年,全市有水位站点32个、雨量站点24个、潮位站点3个。
  市白蚁防治站 1986年成立县白蚁防治站,隶属县房管处,有工作人员8人,多采用人工挖巢与药剂相结合防治白蚁蔓延。新建房屋均签订白蚁预防合同,施工前检查并消除蚁患,设置药土屏障,切断白蚁由基础、土壤进入房屋的通道。旧房以灯光诱杀、液剂喷杀为主。2002年始,白蚁具体防治由市希望物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
  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1981年成立,监测人员3人,时有常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数台。1998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2011年有监测人员20人,配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仪、原子吸收仪、智能油烟烟尘平行采样仪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多功能射线监测仪、复合式气体检测仪等应急监测设备。承担全市环境质量、排污收费、重点污染源、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纠纷仲裁性及环境科研课题性监测等。
  市农业监测中心 2002年由植保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合并组成。2011年在编12人,在岗14人。从事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指导;土壤、肥料、水资源监测和植保、土肥技术的试验、研究、培训、推广及农产品安全检测。
  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2007年成立,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9月正式投入使用。至2011年,具有658项参数的检测资质。(详见第二十六编《综合经济管理》第六章第二节)
  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1990年成立。至2011年,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覆盖5大类产品共175项参数。(详见第二十六编《综合经济管理》第五章第三节)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工产品检测中心(慈溪) 前身为1993年筹建的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综合实验室,2009年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资质。(详见第十五编《口岸》第二章第三节)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 2003年筹建,2005年11月初开始对外受理业务,2009年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资质。(详见第十五编《口岸》第二章第三节)
  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原为慈溪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科,2003年组建为检测中心。检测项目主要为微生物、农药残留、理化三大类。2008年6月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为宁波市第一家通过CNAS认可的食品企业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1998年12月,市政府提出依托优势高新技术行业发展一批行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999年1月,市科委印发《慈溪市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与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组建依托宁波耐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慈溪市输变电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宁波兴业集团公司的慈溪市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的慈溪市传动带工程技术中心,其中慈溪市输变电工程技术中心被列为省级技术中心。2006年,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至2011年,全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5家、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2家、市级行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40家;全市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引进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硕士(博士)311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440件、发明专利232件;获得国家级项目及成果87项,省、宁波市级科技项目及成果2001项。
  海通食品集团企业技术中心 2000年7月,海通集团组建技术中心,以食品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中试工场、研究农场为基础,具有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原料基地拓展、设备技术开发、食品分析检测等多种功能。2002年设立海通集团—江南大学食品制造新技术联合研究所。2003年与江南大学合作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特种脱水蔬菜加工和品质保持技术研究》,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年12月,经人事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设科技开发基金,按照不少于企业销售收入3%提取款项用于科技开发创新。技术中心实行独立核算、绩效考核的分配制度,研发成果由企业购买或按产品销售利润的1%~5%作为研发报酬。至2011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4项,其中国家级10项;申请专利36项,其中23项已授权;发表科技论文49篇,部分录入国际知名学术刊物。2011年有科技人员13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4人、博士2人。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 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研发部,2003年8月更名并设技术管理中心、结构部、电气部、燃气热水器部、电热水器部、灶具部、工艺部、实验室、技术研究院等,开展应用研究和消费趋势研究,特别是独创产品的技术预研和整机研究。2004年成立西安研究所,聘请高校退休教授担任所长。2006年、2007年,电气实验室、燃气实验室获得国家科委认可。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改善技术研究》项目,参与修订吸油烟机国家标准。2006—2011年完成新产品开发199项,老产品改进71项,研究课题117项。拥有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225项。新产品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50%。2011年有研发人员24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硕士15人,博士1人。2009—2011年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参与修改国家标准26项,获得宁波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3项。
  市输变电工程技术中心 1999年依托宁波耐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研究、生产和销售35千伏及以下等级输变电成套设备及相关产品。配有试验室,有涂层测厚仪、数显式弹簧控压试验机、多功能校准仪、辅助回路操作台、高压试验台、升流变压器、回路电阻测试仪、机械特性测试仪、开关机械多路综合试验台、匝间绝缘试验装置、高压试验台、雷电冲击试验装置、SF6气体检漏仪、SF6气体回体充气装置、断路器测试仪等设备。产品:KYN28A—12、KYN61—40.5铠装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等;XGN2—12、XGN—40.5、XGN15—12、HXGN15—12箱型固定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等;JYN1—40.5、JYN2—12间隔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等;ZN63M(VSM)、ZN63A(VS1)、ZN63S(VS1)、ZN65A—12、ZN23—40.5等系列户内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G—IF—40.5等系列户外六氟化硫断路器;YBM7—12、YBP7—40.5、YB6—12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等。2011年,有研发人员6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5人。
  大成高性能纤维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技术创新中心。2001年被认定为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02年被认定为市特种化纤工程技术中心,2008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中心配有强力拉伸机、熔点测试仪、黏度测试仪、双轴纤维复合自动缠绕设备等仪器设备,1999年开发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广泛应用于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弹板材、舰艇缆绳、工程纤维等。2004年研发高性能PE防弹衣和高性能PE防弹头盔,2005年研发高聚合物异型仿钢纤维和PE陶瓷复合防弹胸插板,2006年研发高性能PE包覆纱经编布。2007—2011年实施国家863计划2项、火炬计划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承担单位)。
  宁波创汇蔬菜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2000年依托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建,有农药残留检测室、微生物检测室、种子检测室、组织培养室,建有种子种苗培育区、设施农业生产区、无土有机栽培及工厂化育苗中心、智能化温室。重点开展引进与推广国内外优良蔬菜品种、研究与示范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以及蔬菜深加工技术产业化等。至2011年,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豆类78只、玉米23只、叶菜92只、瓜果60只、葱蒜类14只等;推广西蓝花、菜用毛豆等创汇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西瓜嫁接苗及抗病增产技术、鲜切花月季与菊花组织培养等技术;对西蓝花等穴盘苗实行工厂化育苗;承担多项市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和宁波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盐生植物实验室、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等联合开展研究课题。
  宁波特种密封件工程技术中心 2000年由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创建,重点开展密封件新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至2011年,累计完成科研成果37项,其中国家级星火项目《新型潜艇杆密封装置》《新型舰艇艉轴密封填料》获得海军装备部科技一等奖。SELEX石墨无泄漏垫片通过核鉴定开始使用于核工业。膨体四氟EPTFE紫铜齿形垫片、新型金属梯齿垫片、新型组合填料等密封产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实施的《核电站密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市政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而设立的培育中心,又称市高新技术孵化器,有孵化用房6820平方米,其中企业用房5840平方米。2002年,宁波耐吉新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成为首批入驻的孵化企业。2006年,中心被认定为宁波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002—2011年累计孵化企业36家(其中孵化毕业或外迁13家)。孵化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项目(产品)全部属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范围,其中,21家属于电子信息领域,5家属于光机电一体化领域,2家从事医疗器械和节能产品的开发和生产,8家从事高新技术服务业。2011年,在孵企业实现总收人4599万元,利税188万元,就业总人数134人。孵化毕业企业实现总收入8202万元,其中3家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市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前身为建立于1984年的县科技开发服务公司,2000年更名,为市科技局下属全民事业单位。2007年增加编制2人,共11人,2009年增加编制1人,2011年因机构改革减少编制2人,至2011年实有编制10人。重点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性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科技培训,并提供专利申请代理、科技项目申报受理、科技文献检索等服务。
  第二节 科技队伍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1988—2011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长较快。1988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7107人,其中高级66人、中级1069人、初级及以下5972人。199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21万人,其中高级270人、中级3780人、初级及以下8050人。200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2.10万人,其中高级770人、中级8551人、初级及以下1.17万人。2008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6.89万人,按职称分:高级2380人、中级1.34万人、初级及以下5.31万人;按学历分:博士18人、硕士研究生77人、本科2.07万人、大专3.25万人、高中及以下1.56万人;按年龄分:35周岁及以下3.85万人、36~50周岁2.07万人、51周岁及以上9749人。2011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7.64万人,其中高级3047人、中级1.73万人、初级及以下5.61万人。人才总量与产业发展基本保持平衡。
  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分布
  1988年,人才总量7107人,按单位性质分布:事业单位6124人,国有、集体企业773人,非公有制企业210人;按产业分布:第一产业1850人、第二产业3521人、第三产业1736人。1995年,人才总量1.21万人,按单位性质分布:事业单位8560人,国有、集体企业1600人,非公有制企业1940人;按产业分布:第一产业2133人、第二产业7386人、第三产业2581人。2000年,人才总量2.10万人,按单位性质分布:事业单位1.28万人、国有、集体企业2350人,非公有制企业5850人;按产业分布:第一产业2746人、第二产业1.26万人、第三产业5654人。2008年,人才总量6.89万人,按单位性质分布:事业单位1.42万人,国有、集体企业1224人,非公有制企业5.34万人;按产业分布:第一产业3450人、第二产业5.17万人、第三产业1.38万人。2011年,人才总量7.64万人,对人才的结构分布未作专项统计。
  第二章 科技研究
  第一节 科技项目
  20世纪80年代,慈溪开始设立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988年37项,其中国家级4项、宁波市级27项;1988—1998年实施589项;1999年首次超过100项,实施120项,其中国家级8项、宁波市级47项;2000年超过200项,以后每年递增;2011年1131项,其中国家级25项、宁波市级1053项。1988—2011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6044项,其中工业5506项、农业363项、医疗卫生175项。按级别分:国家级316项(含工业236项、农业74项、医疗卫生6项),宁波市级4001项(含工业3861项、农业117项、医疗卫生23项),市级1727项(含工业1398项、农业194项、医疗卫生135项)。因宁波计划单列,省科技经费不下达到宁波市管理的县(市、区),无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级科技项目
  1988—2011年,实施国家级项目316项,其中农业科技攻关项目1项、农业科技园区项目1项、863计划7项、火炬计划项目76项、星火计划项目110项、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60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5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7项、其他项目9项。
  国家农业科技攻关和园区项目 1998年,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同实施宁波慈溪持续高效农业研究与示范项目。2002年,慈溪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年,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实施的《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改善技术研究》为市内唯一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863计划项目 2002年,宁波兴业电子铜带有限公司成为宁波市范围内首家承担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的企业。项目名称为《引线框架用铜带的研制与开发》,在杭州湾新区实施年产3万吨的产品生产线,形成产业化,应用于第二代身份证、IC卡、小规模集成电路等。2004年,宁波人健药业有限公司与省医学科学院合作开发《新型生物流体膜制剂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项目。2007年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复合材料研制》项目。2008年,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果蔬活性包装和智能化包装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至2011年,合计实施7项,其中工业类5项、农业类1项、医药类1项。
  火炬计划项目 1991年开始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至2011年合计实施76项。
  星火项目 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级星火项目,1988—1990年5项,1991—1995年8项,1996—2000年17项,2001—2005年45项,2006—2011年35项。1988—2011年实施110项。
  国家级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始于1999年,是年由宁波大成集团公司实施《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1项,2001—2005年6项,2006—2011年20项。至2011年合计实施27项。
  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1988年开始实施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至2011年共实施60项。
  宁波市级科技项目
  1988—2011年实施宁波市级科技项目4001项,其中宁波市级新产品(科技系统)3509项、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项目47项、火炬计划项目35项、星火项目3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2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46项、科研攻关项目56项、科技合作项目46项、农业和社会发展项目35项、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项目34项、软件产业发展项目20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宁波市星火基地示范项目7项、其他项目98项。
  科技项目分年度实施,宁波市级项目部分与国家级项目重复。
  宁波市级新产品(科技系统) 1988年实施宁波市级新产品20项。1988—1990年实施70项,1991—1995年实施142项,1996—2000年实施150项,2001—2005年实施470项,2006—2011年实施2677项,其中2011年实施1018项。
  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项目 始于2005年,当年实施10项。2006—2011年实施37项。
  火炬计划项目 始于1991年,当年列入1项。1991—1995年实施6项,1996—2000年实施3项,2001—2005年实施17项,2006—2011年实施9项。
  星火项目 始于1986年。1988—1990年实施7项,1991—1995年实施3项,1996—
  2000年实施13项,2001—2005年实施7项。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始于1999年,当年组织实施4项。2000—2005年实施16项。
  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始于1996年,1996—2000年实施11项。2001—2008年实施1项。
  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 始于1999年,当年实施5项。2000—2005年实施35项,2006—2008年实施6项。
  科研攻关项目 始于1986年。1988—1990年实施8项,1991—1995年实施3项,1996—2000年实施10项,2001—2005年实施9项,2006—2011年实施24项。
  科技合作项目 始于2001年,当年执行2项,分别为市灵类产品设计所承担的《科技成果和新产品虚拟展示台》、宁波三A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自润滑涂层的研究及其应用》。2002—2005年实施12项,2006—2011年实施32项。
  农业和社会发展项目 始于2001年,当年实施6项。2002—2005年实施23项,2006—2011年实施6项。
  宁波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项目 始于2005年,当年列入5项。2006—2011年实施29项。
  软件产业发展项目 始于2003年,当年实施2项,分别为宁波玺玛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金玛克SKMS—MS通道管理软件》、市灵类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承担的《面向集群经济的智能化产品外形设计系统开发和推广》。2004—2011年实施18项。
  宁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始于2009年,当年实施1项,为市人民医院的《基质细胞旁分泌途径在子宫异位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2010年实施3项,至2011年共实施6项。
  宁波星火基地示范项目 始于2009年,当年为市益大禽业有限公司实施的《蛋鸡标准化养殖星火示范基地》等2项,2010年实施1项。至2011年共实施7项。
  慈溪市级科技项目
  1988—2011年实施慈溪市级科技项目1727项,其中星火计划项目72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70项、科技攻关项目163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7项、高新技术中试项目37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0项、高新技术产品项目36项、农业和社会发展项目318项、软科学研究项目136项、科技合作项目143项、信息技术及软件项目341项、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215项、专利产业化项目22项、其他17项。
  科技项目分级立项,慈溪市级项目部分与宁波市级项目、国家级项目重复。
  市级科技项目以市科技局(市科委)管理为主。
  星火计划项目 始于1986年。1988—2011年共实施72项。
  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始于1988年,当年实施1项。1988—2000年共实施70项。2001年后未再设该项目。
  科技攻关项目 1988年实施4项,至1990年实施25项。1991—1995年实施41项,1996—2000年实施71项。2001年后未再设该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始于1999年,当年实施11项。2000—2005年实施96项。2006年后未再设该项目。
  高新技术中试项目 始于2001年,当年实施27项。2002—2005年实施10项。2006年后未再设该项目。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始于1999年,当年实施14项。2000—2005年实施36项。2006年后未再设该项目。
  高新技术产品项目 1996—2005年实施36项。2006年后未再设该项目。
  农业和社会发展项目 1988—2000年列入科技项目38项。2002—2011年实施280项。
  软科学研究项目 1989年10月,市科技局发出《关于建立软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及评审程序》通知,1990年1月始对全市经济、社会、科学事业等重大科技攻关、决策,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先进技术及其设备的引进,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进行软科学研究立项。1991年首次下达8项。1991—2011年实施136项。
  科技合作项目 始于2003年,当年立项16个。2003—2011年实施143项。
  信息技术(软件)项目 始于2001年,当年实施39项。2001—2011年实施341项。
  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 始于2003年,当年实施33项。2003—2011年实施215项。
  专利产业化项目 始于2004年,当年实施8项。2004—2011年实施22项。
  其他有专利技术引进项目、电子政务项目、重大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基金项目等17项。
  第二节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鉴定与评奖
  1989年,《慈溪市关于执行国家科委科技成果鉴定办法的实施细则(试行)》发布,科技成果鉴定与科技项目验收同步进行,由科技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科技项目按不同级别分别由省级、宁波市级、市级科技部门组织鉴定。鉴定形式分检测鉴定、验收鉴定、专家评议。2007年,国家科技部取消由科技行政部门鉴定,科技成果鉴定由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具体执行。通过验收的项目颁发验收证书,登记成果。
  1989年,《慈溪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发布,奖励优秀科技成果。1997年、2007年,市政府分别修订并印发《慈溪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慈溪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由市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慈东工业区科技管理部门推荐申报,申报项目由国内相关专业技术领域3名以上(含)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联名推荐。市科技局经形式审查,组织专家组初评科技奖励候选项目,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从候选项目中评选出获奖项目。2008年,申报采用网上申报与书面材料相结合形式,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受理,并进行形式审查。
  获奖科技成果
  1988—1990年,DXD系列电机式定时器等61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微型轴承系列生产等16项科技成果获得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油菜58系选育推广等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PsPG膨胀石墨盘根、锦纶—6大胶浸胶帘子布2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991—2000年,蜜蜂地方良种的选育与推广等222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废皮提取动物蛋白氨基酸等80项科技成果获得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草莓开发研究等1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001—2011年,冶炼废气废渣无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开发等267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00万吨氧化钴生产线及产品等102项科技成果获得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榨菜、雪菜病毒预防技术研究等3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节能型饮用水深度处理系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储藏加工关键技术等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88—2011年,全市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808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4项、宁波市级科技进步奖198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50项,其中部分项目在不同级别重复获奖。
  第三章 高新技术 专利
  第一节 高新技术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范围仅限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企业。1996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扩展至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外,当年制定《慈溪市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细则》等文件,认定市首批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作单独统计(按宁波市科技局统计口径)。至2011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93家,重点领域为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现代医药技术和环境保护、节能技术等,实现产值32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7%。
  高新技术产值
  1999年,慈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3%。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2.2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7%。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4.6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47.6%。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7%。
  高新技术企业
  1996年,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慈溪市三鑫集团有限公司被列为市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慈溪市三鑫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新认定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其中宁波耐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0—2007年增加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3家,其中宁波沁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远东照明有限公司、宁波奇乐电器有限公司、慈溪市贝士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宁波塞纳电热电器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宁波科鑫腐蚀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慈溪市福尔达实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根据国家科技部统一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企业不再区分级别,只冠以高新技术企业名称,是年统一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8家。2009—2011年增加高新技术企业35家,淘汰10家,至2011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93家。
  高新技术及产品
  慈溪高新技术及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生物现代医药技术和环境保护、节能技术等10个领域。2011年,先进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4.4%、34.5%。
  高性能聚乙烯无纬布 1996年,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纺织大学等院校指导下,于1999年完成中试,产品改变传统的机织、针织、无纺的造布方法,创造化学纤维无纬布独特工艺,2003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7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详见第二十编《工业》第六章第一节)
  引线框架用铜带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此项目列入宁波市重点工程项目。宁波兴业电子铜带有限公司对引线框架用新型铜基合金的熔炼和铸造工艺进行研究和设备研制,实现产业化,结束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局面。(详见第二十编《工业》第六章第一节)
  双层环氧粉末涂敷技术 双层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敷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城市管网、码头、化工等行业需要重点防腐的部位。2000年8月,宁波科鑫腐蚀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产品采用杜邦美国粉末涂料公司的72501型FBE粉末涂料,配以增塑FBE72610型粉末涂料开发而成。经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外相关产品的要求。
  多相反应器 用吸收剂调制成的料浆,在反应器内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二氧化硫被吸收,使烟气得到净化。吸收剂可以是冶炼炉渣、煤灰、石灰、石灰石等能吸收二氧化硫的物料。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成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3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一等奖,2005年被列入省环境保护经济重点项目。
  ZN63A(VSI)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 宁波耐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5月开始自主研发新一代智能型固封极注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ZN63A—12A(VSI),为三相交流50赫兹,额定电压为12千伏的户内高压开关设备。在国内率先利用环氧固封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极长寿命;利用智能电子控制单位,保证电子控制部分的免维护。此产品为国内首家实现免维护概念的断路器。
  零飞弧设计DW450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触头系统 2003年11月,宁波奇乐电器实业总公司研发的DW450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触头系统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被选入神舟五号飞船组件。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工艺技术创新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五腔驱动燃烧器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五腔驱动燃烧器应用直立式五管输气新技术,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可实现液化气、天然气、人工气3气通用。
  DTSD/DSSD6000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慈溪伟吉电子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研发的DTSD/DSSD6000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项目,从电能计量的基本原理出发,探索通过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数据以改进电能计费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变频式螺杆压缩机 宁波德曼压缩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变频式螺杆压缩机,通过供气压力的反馈进行无级变速跟踪产气,在保持压力不变的状况下满足仅需要的气量,通过主机转速的变化改变主机吸气量,在实现节能同时,提高机组可靠性,实现螺杆式压缩机为变频一体机。
  慈星牌GE2—45S电脑针织横机 2003年,宁波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开始实施GE2—45S电脑横机项目。2004年完成技术指标确认,经试制、修改、定型、质量检验、小批量生产等,2005年投入生产。2005年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一2生物流体膜研究与产业化技术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生物流体膜项目由宁波人健药业有限公司与省医学科学院、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合作承担,被列入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作为治疗糖尿病等引发的难治愈溃疡、高剂量放化疗引起的黏膜炎、烧烫伤、创伤等疾病的国家新生物制品工类新药,获得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和国家专利。
  喷气、喷水织机喂纱装置控制系统 宁波太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为喷气、喷水织机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关键为单片控制技术实现的喷气、喷水织机喂纱装置控制系统电机的变频调速和工艺控制。
  核电站密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 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研制开发,该项目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能生产核一级(最高等级)密封产品,又能制造核一级石墨基材的国家,产品应用于国内运行核电站核一级设备中。(详见第二十编《工业》第六章第一节)
  第二节 专利
  专利授权
  1988年授权专利2件,为双可调两用蒸汽熨斗、纱线过失张自停器。1989年授权专利2件。此后专利授权量逐年上升,1998年专利授权超过100件,2001年专利授权超过500件,2006年专利授权超过1000件,2011年专利授权8042件。1988—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3.59万件,专利授权2.8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00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691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79万件。2009年前专利权人以个人为主,1988—1990年专利权人均为个人;1990—2000年专利权人企业单位约占25%,个人约占75%;2001—2005年专利权人企业单位约占20%,个人约占80%;2006—2008年专利权人企业单位约占10%,个人约占90%。2009—2011年专利权人以企业为主,约占65%,个人约占35%。
  专利示范企业
  2003年8月,《慈溪市专利示范企业认定办法》颁布,开始认定专利示范企业,当年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009年,宁波新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至2011年,全市认定各级专利示范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3家、宁波市级22家。
  专利保护
  1988—2011年,慈溪专利保护工作重点由开展专利法规宣传、组织专利业务培训、普及专利保护知识逐步转入专利执法监督、依法处理专利纠纷、查处专利违法。1993年,市科委下设宁波市专利事务所慈溪代办处,代理本地区专利业务,由市科技开发公司具体实施。1996年成立市知识产权办公室,负责专利管理工作。1999年专设市专利管理办公室,2009年成立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保护工作。
  第四章 科技管理 科技合作
  第一节 科技发展规划
  1988—2011年,慈溪继续实施“七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八五”(1991—1995年)、“九五”(1996—2000年)、“十五”(2001—2005年)、“十一五”(2006—2010年)、“十二五”(2011—2015年)5个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总结前一个5年规划的实施情况,提出5年为期的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主要指标和保障措施。2000年制订《2000—2005年慈溪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七五”科技发展规划(1986—1990年)
  以组织科技攻关、推广科技成果为重点。工业以纺织业、机电业、化工业、电子行业、食品行业等为基础,引进开发新产品,采用和推广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技术研究,继续培育地方名、特、优产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农业以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引进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技术,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重点,开展棉花高产技术、蚕豆抗病高产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海涂咸淡水池塘养鱼增产技术和综合开发、山区综合开发、农副产品增产技术和加工深度的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饲料工业开发及浒山镇、庵东镇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研究,推广应用农业、节能技术科技成果。
  “八五”科技发展规划(1991—1995年)
  以农业、传统工业、高新技术和社会事业4个方面科技发展为重点,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建立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全市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逐步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到40%,技术密集型产品约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10%;发展创汇农业,良种普及和覆盖率达到95%,逐步完成高产工程建设,研究高产栽培和养殖技术,提高抗病虫害、抗自然灾害能力。
  “九五”科技发展规划(1996—2000年)
  以加快推进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为重点,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建设新型的现代信息网络。发展目标:科技进步因素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比重在50%以上;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门技术人才100人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关键设备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十五”科技发展规划(2001—2005年)
  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耕作、养殖技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为重点。发展目标: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2%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检测设备总体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农业科技进步高效率达到60%以上,普及机械化。实施“41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每年重点扶持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研究开发10个高新技术产品,引进10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以推动自主创新、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进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转型。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政府扶助相结合的国内同类城市一流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全国科技示范城市。具体目标: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45%以上,建立慈溪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00项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10%。围绕种子种苗工程、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等农业科技专项,扶持2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企业80%以上采用计算机管理企业制造资源,中国慈溪数码桥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化基本普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定“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6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以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完善区域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体制机制为发展动力,以加强科技合作和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信息化水平为重要抓手,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具有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把慈溪市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地。具体目标: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达到51亿元,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保持在5%以上;人才总量达到21万人,万人人才资源数2000人以上,高质量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专利授权数达到693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420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通过认定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建设2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宁波慈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市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25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技术)中心25家、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1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0年制订《2000—2005年慈溪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以加大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为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销售、利税、创汇分别达到126亿元、115亿元、17亿元、40亿元,年均增长30%,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交货值的12%、15%;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产品达到5家(只),有2只产品成为宁波市级以上名牌产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进展,数控、数显设备在制造业中普遍应用,计算机成为企业设计、制造、管理等必不可少的工具,电子商务成为企业业务往来的重要渠道;建立功能比较齐全,设施配套,政策、机制灵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与现代医药4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至2005年,其行业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44亿元、64亿元、1.20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0%、25%、30%、40%。
  第二节 科技政策科技经费
  科技政策文件
  1994年,慈溪提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当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此后相继出台专门性文件和综合性文件,强化科技政策,推动科技进步。1998年出台《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到慈溪经济开发区和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的若干政策意见》,规定1999—2001年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贴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中试项目风险贷款、行业工程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建设;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新办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的进口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和技术资料等,按国家财政部规定,免征增值税并享受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创新中心对外技术服务所得平均收入低于30万元的免征所得税;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参与转化项目投资人,其成果价值占注册资本的比重最高可达35%,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人根据其实际贡献,可获得与之相应的股权收益;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海外留学人员,在慈溪取得的工薪收入,经审核可视为国境外收入,在计算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时,减除规定费用外,还可适用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自确认之时3年内,宁波市级新产品的企业所得税和20%的增值税以及市级新产品的企业所得税,经市财政部门批准,予以返还;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经财政部门核准,前2年缴纳的所得税全额返还,后3年按50%返还;提高市级科技进步奖金额度,分别为特等奖1万元、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
  2003年3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办法》,规定对国家级、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年起5年内、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年起2年内,按每年实际投入科技开发经费,分别给予50%、40%、20%的补助;科技开发经费最高按销售收入的3%计提,国家级、宁波市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每年补助额最高分别为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对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一次性补助分别为200万元、50万元、30万元、15万元;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创新基金项目、火炬计划项目(技术创新、重大技术成果推广)、星火项目按对等配套、建立补助原则一次性补助最高额度分别为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40万元、20万元。
  2005年3月,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继续对各级工程技术中心、各类国家级项目进行补助;新列入国家级、省(宁波市)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年检合格的国家级和省(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按其每年实际销售额的1.2%和0.8%进行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和200万元;鼓励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被认定为宁波市级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的,在被认定后的3年有效期内,按项目或产品的销售额给予1%奖励,总资金额最高分别不超过30万元和10万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被列为政府支持的项目经验收合格,自立项之年起3年内按改造或新开发产品销售额的1%予以奖励。
  2007年12月,市政府印发《慈溪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市科学技术奖分设科技创新特别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推动奖。每年评奖1次,由市政府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科技创新特别奖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3人,每人奖励20万元;科技进步奖每次一等奖不超过4项,每项奖励4万元,二等奖不超过8项,每项奖励2万元,三等奖不超过16项,每项奖励1万元;科技创新推动奖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5人,每人奖励1万元。
  2008年4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提出为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服务保护,深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财政安排1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市会展中心营运和承办家电博览会补助;安排100万元支持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安排50万元用于完成化纤、装备制造、重大主导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及其他课题研究。
  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等13项主要任务及重点工作。之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和标准、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奖励措施。
  2010年,市委、市政府制订《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提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提升块状经济集群化水平;加快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支撑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科技服务体系,推进产业组织创新;狠抓第一资源,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政策。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要求新兴产业产值平均增长30%以上,销售总量超过400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以上,创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前端技术研发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初步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的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4大新兴产业;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兴产业集群区等8大重点任务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6大保障措施。
  2011年,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2011年度慈溪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扶持办法的通知》,从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扶持创新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3大方面,提出具体扶持政策31项。
  科技经费
  科技经费主要是指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科学研究补助费等“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列入市财政科技经费专项管理。1988年,科技经费44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17万元。1989年规定以后每年至少按地方财政年度支出总额的1%作为科技“三项经费”专项用于新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产品中间试验。1993年,科技经费超过100万元,为113,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73万元。1999年,科技经费超过1000万元,占市财政总支出的3%,为1596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1391万元。2004年,科技经费超过1亿元,占市财政总支出的4.8%,为1.05亿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1.01亿元。2007年,科技“三项经费”不再单独设项统计。2011年,科技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7.8%,为3.08亿元。
  第三节 科技项目管理
  申报立项
  1988年,宁波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由市科委向宁波市科委推荐申报,宁波市科委根据科技项目先进性代为向上逐级申报。1989年,宁波市级及以上项目实行开题报告申请制度,由项目申请单位填写开题报告,市科委签署意见后上报,经审查、论证,同意立项后下达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上报省科委,审查批准后纳入宁波市科技计划管理。项目计划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填写计划任务书,实行有偿合同制的项目签订科技三项经费专项合同。2003年后,宁波市级科技项目由市科技局负责组织评审,以评估方式进行,由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具体执行,评审通过的项目由市科技局进行综合审核,提出审查意见。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仍由宁波市科技局统一审查后择优报国家科技部。市级科技项目申报实行归口管理单位推荐申报的原则,项目申报以书面材料直接报市科技局,经市科技局批准立项,获得市科技经费资助的签订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2008年,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与书面材料相结合方式,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受理,并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合格后,市科技局组织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项目申报立项基本程序包括:发布指南、项目申报与受理、专家评审(评估)、项目审定、签订合同。
  项目实施与验收
  1988—2006年,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向市科委(市科技局)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填报年终执行情况表、经费决算表、物资使用表。计划项目任务全部完成后,由市科委(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技术鉴定和验收。2007年,宁波市级以上项目和宁波市级重大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计划合同任务后,由宁波市科技局组织专家验收;宁波市级一般项目和市级计划项目,由市科技局组织专家验收,项目验收专家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市级一般项目,专家不少于3人,项目验收方式分会议验收、通信评议验收、书面审核验收3种。
  项目经费管理
  1988年,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继续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务院科教组《关于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科学研究补助费使用管理的几项规定》执行。1989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三项经费”管理试行专项管理、分级负责、同行评议、签订合同办法,各科技项目签订科技“三项经费”有偿或无偿使用合同制,市级财政科技经费由市科技部门安排下达科技计划项目费用,并报市财政局。1991年实行科技“三项经费”专项合同制,分无偿、部分偿还、全额偿还3种类别。科技“三项经费”的开支使用范围,包括专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及其使用费、研究材料及样品费、专用业务费、中间试验必要的土建安装工程费。项目承担单位单独立账、专款专用,按合同预算范围开支使用,不得挤占挪用。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向科技部门和主管部门填报项目年度经费决算报表。对因故终止、撤销的项目作出清理决算,对无故中止的项目全数追回拨款。项目承担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接受市财政局、市科技部门、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2004年后,科技经费统一由市财政局集中支付。
  第四节 科技合作 技术市场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乡镇企业自发邀请上海、杭州等地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帮助解决浅层次技术难题。1988年后,市政府与企业开始有组织地开展科技交流和合作活动,交流合作平台由咨询会、交流会等发展至网上技术市场,交流合作对象由慈溪籍科技人员所在单位逐步扩大至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地域由国内发展至国外,合作时间由短期项目发展至长期合作。
  科技交流洽谈
  1989年,市政府先后召开杭州技术难题咨询座谈会和慈溪籍在沪科技人员、教授学者座谈会。是年由金三角企业家俱乐部在慈溪举办塑料科技成果报告洽谈会,有全国塑料科技协作网成员单位及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专家教授参加,市内60余家对口企业咨询技术难题60余项,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1991年组织慈溪液压机械厂等6家企业参加深圳火炬高新技术展览会,获得1个银奖、2个优秀奖。1992年组织参加全国适用技术展览交易会(萧山)、陕西省第二届科技成果交易会(西安)、全国科技人才交流会(北京)、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宁波)等,其中在全国适用技术展览交易会期间,洽谈项目60余项。1994年,市政府首次邀请国内8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到慈溪发布科技信息,转让科技成果,市内400余家企业参加,签订和达成项目意向24项,委托技术攻关3项,咨询100余项。1997年举办慈溪塑料、化纤、橡胶、化工科技成果洽谈会,1999年举办中国日用小家电、塑料专利及产品博览会,两次活动共发布科技成果和项目700余项。2004年,市政府举办金桥慈溪民营经济科技交流会,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近十家高校、研究院所的100余位专家教授参加。2005年举办环球慈溪籍教授联盟会、慈溪浙江大学合作交流会、西安高校——慈溪企业科技合作交流会,2006年、2007年组织举办自主创新合作交流会、第二届留学人员与民营企业科技项目洽谈会。2008年,市政府组织“百家企业进院校、千名专家到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合作交流会、环杭州湾功能性化纤技术合作论坛3次活动,参加人数近1000人,发布科技项目信息1791项,达成合作意向166项。2009—2011年,每年举办自主创新科技合作交流会,参加的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45家次,企业1400余家次,专家教授180余人次,参展项目285项,达成合作意向171项,签约项目12项。
  技术合同登记
  签订技术合同为科技合作主要形式之一。慈溪技术合同登记始于1991年,至2000年,登记技术合同910件,合同金额930万余元;2001—2005年登记技术合同232件,合同金额约1400万元。2006年后因政策调整,不再登记技术合同。
  长期合作
  2001年后,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和战略合作。2004年,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兵器科学院宁波分院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同时部分境内企业寻找对口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产学研基地
  2003年12月,海通集团和江南大学合作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市政府组织部分企业分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同时建立浙江大学研究生慈溪社会实践基地、省博士后联谊会慈溪基地等。一些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作为企业技术中心和院校产学研基地。2009—2011年,慈溪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研发基地23个。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1997年,宁波金轮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先后与德国、美国的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同年,市科技部门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科技合作活动,1家企业从乌克兰引进癌症早期诊断仪器及其试剂的研究。2004年,市科技部门组织企业参加日本亚洲国际机械展,开展国际间科技合作交流。2008年,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合作项目《杨梅功能性成分研究及其深加工产品开发》获得宁波市科技合作项目立项支持。
  技术市场
  1988年,县科技开发公司负责技术市场的组织运行,建立技术协作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让。1995年设立市技术市场办公室,负责全市技术市场管理。
  2002年10月,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慈溪分市场运行。至2003年,慈溪分市场发布技术难题381项,签订技术合同67个,技术合同金额1.01亿元;在线企业407家,发布科技成果432项。至2008年,慈溪市网上技术市场发布技术难题1177个,其中英文网站技术难题40个;签约合同333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签约合同49个;技术合同金额3.4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合同金额1亿余元;发布科技成果2432条,引进共建创新载体6家。1003家企业在网上技术市场正式注册,近80%的技术难题得到反馈,与国内40余所高校院所正式签约技术合同255个。2009—2011年,网上技术市场申报立项项目28项,上级科技经费补助233.12万元。

附注

①明嘉靖《观海卫志》(周粟等编)卷之二《战船·五百料船》:“净长官尺一十二丈二尺五寸,阔三丈,深一丈一尺五寸。”《慈溪文献集成》(第一辑),王清毅、岑华潮点校,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