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295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教育管理
分类号: G526
页数: 9
页码: 1851-185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慈溪市1988—2011年教育管理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教育经费、教育督导、教育科研、普通话推广。
关键词: 慈溪市 教育 教育管理

内容

第一节 教育经费
  经费来源
  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教育经费主要来源,1988年后持续上升。1988年、1991年、1993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1379.30万元、2068.20万元、3730.10万元。1994年,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的通知》明确,努力做到政府对教育拨款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等3个增长;要求教育事业费占全市财政预算内支出比例的20%以上,财政超收分成返还到镇(乡)经费用于教育比例也要保证在20%以上。1999年始,市财政按同口径连续5年新增1.5个百分点用于教育,镇(街道)财政超收分成部分至少50%用于教育。2003年实施“以县为主”体制后,市财政拨款增加至3.44亿元。2005年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范围。2007年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市财政拨款增加至10亿元,2011年为15.64亿元。
  开征教育费附加 根据国务院1985年、1987年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征收教育费附加通知,慈溪先后开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城镇教育费附加。2006年,国务院规定农村教育费附加停征。2007年始改征地方教育附加,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1988—2011年征收教育费附加34.15亿元,占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的19.7%
  收取学杂费 1988年前,学杂费是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之一,学杂费按学校类别收取,特殊教育免收学杂费。1988年秋季始实施义务教育段小学、初中免收学费,只收杂费;高中仍收取学费,普通高中收费标准按重点、一般中学收取,职业高中按专业类别收取,借读生、“三限生”按规定收取;民办学校按培养成本经物价部门核准确定。2004年始,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收费实行“一费制”(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及作业本费,一次性向学生收取)。2006年秋季,义务教育段公办中小学免收杂费,由市财政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07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段学校只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及寄宿生住宿费。2008年,春季开始免收课本费、作业本费,非义务段学校除收取杂费外还收取学费;民办学校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按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收费。2010年,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免收住宿费。
  社会捐资集资 1989年始,经市政府批准相继建立市和各乡镇教育基金会,开展全民集资筹措教育基金。至1991年1月筹资705万元。1992年增加至2640万元。1997年建立专项助学基金寒窗基金。1998年12月,市政府取消各类地方教育基金,包括镇乡人民教育基金、全民集资。2003年设立帮困助学制度,由市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各镇(街道)按万人万元筹建专项基金。1985—2000年,港胞姚云龙先后捐资1600余万元助建云龙中学、鸣鹤小学、鸣鹤初中;港胞沈文棋捐款347万元助建文棋小学、文棋中学、文棋职业高中;旅美华侨王广量捐款240万元助建乾明小学、任家溪小学、东安初中。1988—2011年捐款集资3.24亿元,占同期全市教育经费收入的1.9%。
  校办产业收益 1980年成立县校办工业公司。是年,校办产业补助学校教育经费66.23万元。1988年,校办工厂296家,产值4499万元,纯收入501万元,上缴学校146.20万元,1995年上缴800万元,1997年上缴1200余万元。1988~2006年共上缴学校1.12亿元。2007年校办企业改制后不再补助学校经费。
  此外,部分学校在学校建设、设施配置时曾经有过贷款。
  经费管理
  经费包干与校财市管 1988年,基础教育继续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县内教育经费实行基本定额、专项拨款财政包干办法,各乡镇学校经费列入乡(镇)财政。1989年,改革经费管理办法,按学校类别、上年班级数核定综合定额包干经费,其余部分专项补助,15所市属学校试行工资总额包干。1994年执行分类核定、总额包干、节约奖励、超支不补的经费包干办法。1995年始,教育经费预算单列,杂费、借读费为专项资金,由学校财务部门单独核算,统一管理,全部用于补充公用经费。1996年秋始,中、小学实行收费登记制度,并统一票据。1997年始,对各委属单位实施核定收支基数、结余提留分配的经费考核管理办法。是年,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全市中小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财务活动在校长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学校一切预算内外资金,由学校统一收支、集中管理,禁止私设小金库。1998年始,全市推行新会计制度。1999年,预算外资金实施收缴分离办法,市属学校预算外资金上交市财政专户。2000年7月始,市属学校全面实施收支两条线。2001年成立市、镇(街道)两级会计代理中心,公立学校财务进入代理中心集中核算,统一收付,集中管理。2002年建立市教育局会计代理中心,负责市属学校、直属单位会计代理工作。2007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统一纳入市财政预算;中小学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实行校财市管制度。2008年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2009年建立暂住人口子女学校投入保障机制。
  支出 政府财政拨付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主要用于教职工工资及各项福利,各种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开支等。预算外经费收入除用于教职工福利、奖励外,也用于公务业务费、校舍修缮费、设备购置费等,其中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公用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镇(街道)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辖区内办学条件改善、教师福利等。企事业单位、个人集资、教育基金主要用于改建维修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勤工俭学、校办企业收入用于补助教育经费。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全部用于学校公务业务费。在教育经费分配上,除人头费按师生人数核拨外,基建投资、设备费分配在各个时期有所侧重。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以排除危房、改造破旧差房为主。90年代中期后,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更新改造工程成为重点。进入21世纪,以普及高中段教育,加快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实施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为重点,此后经费投向实训基地建设、教育装备、师资培训等。教育经费支出随着收入增加逐年增长,历年教育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所占比重较大。1988年以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预算外收入增加,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比重逐步上升。2006年,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面推行资助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食宿改质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2007年,义务教育段学校免收课本费、作业本费,2010年免收住宿费。2011年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
  治理乱收费 1988年建立市属学校经费定期送审制度。1992年建立互审、送审、重点审查相结合的经费审查制度。1996年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1996年成立市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办公室,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整顿会计工作程序。1996—2001年共查处清退违规收费332.61万元。2002年9月始,全市实施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定学校必须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方式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范围、举报电话等。2003年9月为全市教育收费检查月,重点检查收费公示、高中段择校生“三限”政策、强制购买校服保险及搭车收费等情况;规范学生假日教育活动、采购校服、学生投保等收费工作。2004年秋季新学年始,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2007年开始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段学校收费行为,规定只能按一费制规定额度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2项代管费和寄宿费,除此之外不得出台任何收费项目,收取任何费用,禁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2008年进一步规范高中段学校、民办学校收费行为。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对全市教育经费收费状况进行督查。2011年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至2011年,教育收费连续9年零投诉。
  第二节 教育督导
  1988年,县教育局设立督学室。1993年建立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设在市教委内,代表市政府负责全市教育督导工作。
  督政
  “五项”督导检查 1989年,全市开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及教育经费增长政策、教师经济待遇落实、校舍中危房的改造情况、制止中小学生流失、纠正乱收费等中小学教育“五项”督导检查工作。1990年,以德育为重点,查认识、查摆位、查组织、查队伍建设、查外部条件创造为“五项”复查内容。
  “两基”评估验收 1988年,督导重点继续以贯彻《义务教育法》,实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为主。1989年有9个乡镇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92年全市65个乡镇全部实施。1993年,省政府建立“两基”评估验收制度,时全市教育督导工作以“两基”为抓手,开展乡镇自查自评、对口互查和市对宗汉镇评估验收。1994年,慈溪通过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通过复查,成为全国首批“两基”县(市)。
  “两高”与“创强” 1995年开始开展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高”),创建教育强镇、强市(简称“创强”)成为教育督导主要任务。1999年成为宁波市教育“两高”县(市);同年,省政府教育强市评估验收,成为省首批教育强市。2003年,全市20个镇(街道)全部通过教育强镇复查,成为全省第一个市、镇两级全部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市、教育强镇的县(市)。
  督学
  办学水平评估 20世纪90年代,督导工作在开展“两基”督导同时,建立对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先后制定、修订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评估方案;建立完善办学水平系列督导评估制度;坚持初中每年全面评估,小学每3年轮换1次,引导中小学从升学竞争转向素质教育竞争、办学水平竞争,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2004年,改革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办法,实行星级制督导评估。2009年始,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实行发展性评价。
  创建省等级重点中学 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建省重点学校。进入21世纪后,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创建示范性学校、省等级重点中学成为教育督导重点。1996年,慈溪中学成为省一级重点中学。1999年,慈溪职业高中成为省重点职业高中。2011年,全市有省示范性学校47所,高中段(含职业高中)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15所。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2001年实施省教育督导室《关于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若干意见》,保障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作为督导工作重要任务,建立、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制订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各类指标体系,全面推行小学、初中学生素质报告单,小学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2009年对39所初中办学水平评估中,注重增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项目的权重。
  专项督导 1988年后围绕实施《义务教育法》和推进素质教育,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专项督导。1989—1999年开展执行教学计划,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简称“减负”)等专项督导检查。2000年后开展师德、师风,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初中留生工作,“减负”等专项督导。2008年开展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等专项督导或随访督导。2009—2011年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工作及帮困助学、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专项督查。
  第三节 教育科研
  1988年初,中小学教学研究、学科教学业务指导管理任务由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承担。1989年,市教育学会成立,后相继成立各专业学科研究会及分会。1991年成立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1996年成立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1998年成立市教委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研室,教学科研不断强化。
  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
  杨贤江是慈溪出生的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慈溪重视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应用。20世纪80年代后,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活动日趋频繁。1990年,市委、市政府承办纪念杨贤江诞辰95周年暨全国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之后,多次举办国家、省市级杨贤江学术研讨会。2001年举办杨贤江教育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市政府、宁波市教育学会和日本在日学人研究会联合组织,市政府承办,来自全国高校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者及实际教育工作者、日本学者、宁波市代表共60余人参加。2005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宁波市教育局、慈溪市政府联合举办杨贤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组织出版10卷本“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光明日报出版社),其中《前进中的杨贤江中学》《杨贤江生平事迹简介》两书由慈溪编写。2009年,在杨贤江中学举办纪念杨贤江诞辰114周年暨杨贤江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学习实践杨贤江教育思想,推进学校教与学的自主发展。2010年,长河镇中心小学举行“我们是阳光一代暨杨贤江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2011年,在长河镇中心小学举行纪念杨贤江诞辰116周年暨杨贤江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宁波市教育学会与宁波市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分会联合主办,市教育学会、长河镇中心小学承办,70余人参加,主题是学习实践杨贤江教育思想,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课题与成果
  1988年,74所学校开展24项实验课题,包括初中数学教学实验、珠算式心算、三算结合、复式教学、语文说写课教学、初中物理思维教学研究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等。1989年,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的实验课题被评为宁波市优秀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教学成果被省教委认定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1990年,观城区被列为省整体优化改革和宁波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实验区;慈溪被列为全国“三算”研究联系点;英语引进张思中教学法实验效果明显,参加全国交流,为省2个试验县(市)之一。1991年,鸣鹤小学珠算式心算实验课程通过国家、省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该小学被列为全国“三算”教学联系点,被评为全国“三算”教学先进集体。1995年,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的实验课题被全国物理教研会授予优秀成果奖。1997年,观城实验区负责实施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大面积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探索》,课题历时5年,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委、宁波市教委鉴定。1998年,市教研室的中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研制及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成果通过由中央教科所等单位专家组成鉴定组鉴定,市教研室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慈溪中学以发展能力为目标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成果通过专家鉴定。2004年,宗汉街道《多元智能教学实验成果丛书》由学苑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阳光实验学校《体验学习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专家组鉴定。2005年,市第三实验小学被列为财政部委托中央教科所实施的《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研究》课题的实验学校,全市农村初中开始《农村初中预生成教学课堂模式实践和研究》的课题研究,11所农村初中学生约3500人参与课堂实验。2006年,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跨越式发展的民办学校》一书发行,市教育局承担的子课题《民办学校区域性发展》收入该书第二章。2007年,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验被列入省教研重点课题;育才小学成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对策研究》子课题《中国传统与当代教育》的全国示范学校;职业中学围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展课改、学分制、质量评价与监控研究。2008年,坎墩、胜山2个教办承担的《发达地区乡镇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研究》被列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2009年,市教育局《基于经济大市、职教强市目标下的职业教育环境系统优化模式研究》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年,市教育局承担的《县域教研室功能新定位和教研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提交在大连召开的全国区域教研工作机制创新研讨会。
  2011年,市教育局承担的《区域推进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轻负高质整体教改实验》课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1988—2011年,教科所编撰的刊物有《慈溪教育科研》《课改实验通讯》《慈溪教研》等;公开出版的教育教学类专著主要有《杨贤江言论集萃》《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人生平台上的语文》《中国职业教育与WTO》等。1999—2011年,省级以上获奖课题36项,其中由教育部、省政府颁奖的课题15项。
  第四节 普通话推广
  1982年,国家将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广普通话力度加大。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市电视台在“推普周”期间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营造推广普通话氛围。1998年,市语言文字委员会(简称“语委”)成立,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语委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配有专职干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交通、工商、旅游、贸易、城市管理等语言文字工作重点领域、部门相继成立语委领导小组;以测试促提高原则,组织全市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1999年,市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成立。至2011年,陆续培养普通话测试员20人,其中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1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19人;市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坚持以培训促测试,普通话推广工作由学校扩大至全社会。
  校园推广
  自1958年汉语拼音教学进入小学语文课本后,以培训小学骨干语文教师为突破口,在小学推广使用普通话。1988年,全市小学、初中采用全国统一教材,普通话被列为学校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要求教师、学生都讲普通话。20世纪90年代后,全市各类学校添置、使用音像教学设备,普通话成为学校、幼儿园的教学语言、校园用语。全市以推普周为载体,举行中小学教师朗诵比赛、中小学生演讲比赛、校园中华赞诗词歌赋征集、课本剧会演、学校推广普通话大型签名等活动。1999年,教育系统率先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并把普通话测试成绩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评比先进等必备条件,全面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至2011年,全市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的教师9783人。
  社会推广
  进入21世纪,慈溪外来人口大量增加,为方便交流,推行、使用普通话成为新老慈溪人自觉需要。市语委制作推广普通话提示牌、宣传资料配发相关单位。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示范作用、学校教育基地作用、公务员带头作用、服务行业窗口作用,市民使用普通话人数与日俱增,普通话水平显著提高。
  2002年,市车辆通行收费所对收费窗口工作人员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之后,市国税局、市人民医院、银行、车站、商场等窗口服务人员相继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逐步实施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2006年,市人事局印发《关于做好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及普通话培训测试的通知》,将普通话培训、测试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是年,适龄段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2007年,市政府发出《关于要求全市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通知》,使普通话成为会议用语、媒体用语、公共场合讲话用语、公务活动交际用语、机关内部工作用语。至2008年,适龄段公务员培训率100%,测试合格率91.5%。2008年,市财政拨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市普通话推广工作,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2009年底,慈溪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工作。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