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础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27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基础教育
分类号: G639.2
页数: 14
页码: 1805-181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慈溪市1988—2011年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
关键词: 慈溪市 教育 基础教育

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教育
  幼儿园设置
  1988年初,幼儿教育属市妇联管理,全县有幼儿园249所、494班,在园幼儿1.82万人(含小学附设学前班109班、4810人),教职工669人。1990年,幼儿教育归属市教育委员会(简称“教委”)管理。1993年,实验幼儿园易地新建,园舍配套,居省内县级一流。1995年,提出“分级办园、分级管理、放开办园、放活收费”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园格局。至1998年,幼儿园总数556所,入园幼儿2.89万人,幼儿学前3年入园率97.8%,其中6周岁幼儿入园率98.6%。1999年,慈吉幼儿园建成。2000年,调整幼儿园布局,小学停办学前班。2001年制定《慈溪市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实施细则》,激活投资机制,当年有18个镇中心幼儿园由社会力量投资新建或重建,190余所无证幼儿园“关、停、并、转”,幼儿园减少为319所。
  2009年组建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实施分片分段管理的多元教育集团模式;市财政投入2200万元兴建的早期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投入使用。2010年,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规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10个镇(街道)开始建设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宗汉街道在全市率先举办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并把部分个体幼儿园转制为村集体办幼儿园。
  2011年,全市20个镇(街道)各办有1所优质中心幼儿园,均启动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是年,全市有幼儿园254所,其中公办(含公办民营)幼儿园17所,覆盖9个镇(街道);省等级幼儿园162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4所、省二级幼儿园30所、省三级幼儿园128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3.8%,招生覆盖面81.4%;在园幼儿4.89万人,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99.1%;教职工5015人,其中专任教师2682人,具有幼教资格证书教师持证率为80.7%。
  保育与教育
  保育 1989年实施保育职责,幼儿保育员实施持证上岗,三级以上幼儿园保育员均有上岗证书,保健员、主要营养员基本持证上岗。1996年实施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各幼儿园开始制订“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健康卡或档案,定期体检,并对幼儿身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做好计划免疫、疾病防治工作。1999年贯彻《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从事饮食工作人员持证上岗。2006年实施食品安全教育进校园计划,幼儿园食堂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2008年,市实验幼儿园被评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和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
  2011年,全市幼儿园有保健员237人;所有幼儿园食堂均采用“五常法”(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管理;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幼儿园食堂全部达到C级以上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全市有A级示范食堂10家;全部通过省卫生厅复核评定。
  教育 1988年施行教育部《幼儿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试用《浙江省幼儿园教材》,开设游戏、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体育、美工等课程。2001年后,施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丰富课程内容,逐渐增设整体式课程、综合性主题教育课程、生存课程、情感课程等。2007年,幼儿园按年龄编班或混合编班,每班人数一般为:托班(1岁半~3周岁)15~20人,小班(3~4周岁)20~25人,中班(4~5周岁)25~30人,大班(5~6周岁)30~35人,混合班25~30人。2008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教育局印发《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教材使用范围和不宜开设课程,防止、制止小学化倾向;启动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镇(街道)创建活动,胜山、逍林、庵东、坎墩4个镇(街道)成为首批达标镇(街道);同时开展达标创星评先活动,幼儿教育开始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市实验幼儿园被评为全省“科研兴校200强”,《基于幼儿天性的区域活动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课题被省政府授予省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2009年,市教育局命名实验幼儿园“区域化自主教育”为第二批慈溪教育品牌。2011年开展学前教育专题研究,承担宁波市政府学前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研究任务,全市13个镇(街道)完成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创建工作。
  幼儿园选介
  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1980年创办县实验幼儿园,时有2班,幼儿92人,设于实验小学内。1983年与小学分离,迁至茶亭弄。1993年易地新建,迁入城东实验路,为国有民办型幼儿园。2003年创建亲子园,招收0~3岁婴幼儿,采用日托和亲子学校相结合管理模式。2005年创建全寄宿制曙光分园,实现日托和寄宿分离管理;是年,成立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为市教育局唯一直属的学前教育机构。2009年开办市早期教育中心,同时将亲子园、曙光分园并入其中。2010年与澳洲(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学习中心合作成立维多利亚实验幼儿园,形成“一园、一中心、一合作园”的办学格局。
  2011年,教育集团占地面积3.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41个班级,幼儿1283人,200对亲子会员,教师员工175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幼儿园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40平方米,15个班级,幼儿521人,教职员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早期教育中心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26个班级,幼儿762人,教职员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2000年后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实验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省一级幼儿园等。2009年,“区域化自主教育”被命名为慈溪教育品牌。
  周巷镇中心幼儿园 1953年创办,为周巷区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时设1个班,有幼儿30余人。后停办,1958年恢复。园址几经迁徙,规模扩大至5班。1982年,改公立为集体办,定为现名。1984年新建园舍,旅美侨胞吴成基捐资人民币1.50万元,县妇联、镇政府、镇工厂企业等给予资金支持。1989年有幼儿9班、托儿3班,共536人,教职工15人,园舍建筑面积751.69平方米。1998年在原址重建,占地面积467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2011年设24班,幼儿830人,教职工84人。
  2000年后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幼儿园、宁波市农村示范性幼儿园、宁波市现代化幼儿园、省二级幼儿园等。
  第二节 小学教育
  学校设置
  1988年有小学343所,1779班,学生6.57万人,校均规模5.19班、191.50人;其中复式班58班,均为二复式,学生144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3%,巩固率99.4%,毕业率97.1%。是年,县聋哑学校首次招生。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原乡(镇)中心学校改为23个镇(乡)中心小学。1994年9月,儿童入学年龄从7周岁提前到6周岁工作启动,3514人提前入学,在校学生增加至8.05万人,校均规模增加至7.54班、316.92人;复式班减少至18班,学生388人。1997年撤并调减小学15所,其中减少完小以下规模小学13所,复式班减少至12班,校均在校生数提高到384人。1999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2001年完成一年级入学年龄从7周岁提前到6周岁过渡工作。2004年,根据生源逐年递减的新形势,制定小班化教学实验标准,每班学额一般控制在30人以下;6所小学在一年级新生中启动小班化教学实验。2003年7月取消复式班。
  2008年撤并小学9所,城区中心小学合并白沙小学,成立市第一个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基本实现城市小学18班、农村小学12班、山区小学6班的目标。2009年组建市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施分片、分段管理的多元教育集团模式。
  2011年,市实验小学、城北小学组建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年,有小学92所(含流动人口子女学校22所),其中教育部门办80所、民办12所,校均人数971人,1999班,在校学生8.93万人,平均班额44.60人,教职工4405人,其中专任教师4167人;有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13所,省示范性小学29所,星级小学81所;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分别为100%、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99.1%,巩固率为100%。
  课程设置
  1988年,小学继续实行六年制。1989年,区、乡中心小学及完全小学开始实施省教育厅制定的《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使用省编教材;市实验小学仍实行五年制,实施国家教委1981年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1991年,观城区成为省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区,进行大面积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次年,全市小学起始年级全面使用新教材。1992年9月,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始实行六年制。1993年执行省教委《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的通知》,小学开设思想品德、体育与保健、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8门学科,一、二年级语文、思想品德合在一起。1998年,阳光实验学校采用“五四分段、九年一贯”学制。
  2001年下半年始,全市小学三年级普遍开设英语课。2003年下半年始,小学一年级实施国家新课程计划。2005年,中心小学及市属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2007年,小学乡土教材《环境教育教程》由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共同组织编写,《陶艺》由市城北小学编写。2010年,市民族宗教局、市教育局、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坎墩街道宏展学校共同编印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出版发行,成为适合小学中高年级使用的民族文化教育读本。
  2011年,校本教材有市实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八个一百》、阳光实验学校《体验性学习》、第三实验小学《珠心算》、城区中心小学《编艺》、西门小学《音乐》、掌起镇中心小学《智力掌起游》、观海卫镇中心小学《我的家乡观海卫》、逍林镇镇东小学《小篮球》、横河镇实验小学《汽步枪》、蓝天小学《红十字》、崇寿镇中心小学《杭州湾湿地》、长河镇中心小学《革命先烈杨贤江》等。
  学校选介
  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1960年创办,为慈溪中学(时名“浒山中学”)幼少部。1962年单独建校,定名慈溪县实验小学。1982年迁校至浒山镇宝兴弄。1996年,学校易地新建,迁入浒山镇北二环东路57号。
  2008年,学校“扬长教育”成为首批慈溪教育品牌。2011年7月,市实验小学和城北小学组建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统一管理”模式;校园占地面积5.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各类设施配备均达到省示范小学和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2011年,有68个班级,学生3303人;教职工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有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116人,先后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陶艺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示范小学、省艺术特色学校等;获得全国级课题一等奖3项;教师获得国家级奖95项、省级奖180项;学生获得国际奖30项、国家级奖868项、省级奖1237项。
  市第二实验小学 清光绪八年(1882),胡安创办胡氏尚义堂经塾。光绪二十年,改名“安定学堂”。民国元年(1912)后更名“慈溪县私立安定小学”。抗日战争前,迁至观海卫西北城角,以吴氏、陈氏两个祠堂及西游庵为校舍。民国29年改名为“观海卫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为观城镇中心小学。1983年为观城区中心小学。1987年改为观城区辅导学校和慈溪锦堂师范附属小学。1992年秋更名为“市第二实验小学”。1999年,学校规模扩大,迁入观城镇东门外大通路;校园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各类设施配备均达到省示范小学和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2011年有28个教学班,学生1469人,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1人,学历达标率100%。
  1997年,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大面积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探索》通过鉴定,获得国家基础教育课题成果二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省示范小学、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卫生单位、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模范职工之家等。
  市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1996年创办市第三实验小学,校址在浒山中街宝兴弄11号。2006年因旧城改造,学校易地新建至环城北路东门桥北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学校题写校名。2009年9月,市第三实验小学和城区东门小学组建市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园占地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校园设备设施达到省示范学校标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房、科技活动室等20多个专用教室设施配备齐全。2011年,有41个教学班,学生2296人,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有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8人;市级以上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占70%以上。学校被教育部“十五”规划领导小组命名为“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实验基地、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课题《珠心算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省珠算式心算教育实验活动基地、省平安校园等。
  观海卫镇鸣鹤小学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原名“敬乐两等小学校”,校址鸣鹤场叶氏六一义庄。以后校名多次更改,校址几经迁徙。解放后,改名为“鸣鹤场小学”。1964年迁至翁家岙岑家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多次更名。1981年为鸣鹤中心小学。1992年为鸣鹤镇中心小学。1994年,由港胞姚云龙捐资与镇财政共建新校舍于杜湖畔。2002年改名为“观海卫镇鸣鹤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26平方米;按省定标准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完备;建有羽毛球馆及电脑室、语音室、阶梯教室等专用教室。2011年有15个班级,学生703人,教职员工33人。“三算”(珠算、口算、笔算)结合和珠算式心算是学校教学特色。1973—2011年累计培养珠算能手一级选手近200人,珠算普通级4000余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得6金4银4铜,5次蝉联全国冠军。曾先后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学校被评为省特色学校、省首批农村示范小学。
  市特殊教育学校 1987年创办,原名为“慈溪县聋哑学校”,校址浒山镇大新路22号。2000年更名为“慈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始招收智障学生,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占地面积4645平方米,建筑面积3328.55平方米。各类设施配备均达到办学标准,有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律动室、康复训练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烹调室、家政室、劳技操作室、活动室等。学校分聋哑教学部和智障教学部。2011年有12个班级,学生134人,其中智障学生100人、聋哑学生34人。在编教职员工32人,学历达标率100%,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有省“春蚕奖”获得者、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宁波市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列为宁波市青少年航模训练基地。2008年被省美术教育研究会陶艺研究室列为陶艺教育特色基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市先进集体、市文明学校等。
  第三节 初中教育
  学校设置
  1988年,完全中学有慈溪中学、龙山中学、浒山中学、横河中学、贤江中学、庵东中学6所,乡镇单设全日制初中54所,附设初中7所,在校学生2.3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1.4%。全市65个乡(镇)有25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年,师桥镇初级中学改名为“文棋中学”,鸣鹤镇初级中学改名为“云龙中学”,以颂扬造福桑梓、关心教育事业的港胞沈文棋、姚云龙。
  1997年实行初高中分离,学校布局调整。初中减少到51所,在校学生数增加到3.73万人,校均在校生人数从1988年426人增加到732人。1998年,慈庄轴承工贸有限公司与慈溪中学共同出资创办实验中学,浒山镇创建阳光实验学校。1999年,宗汉镇创办新世纪实验学校。2000年,慈吉集团兴办慈吉中学。2001年继续调整学校布局,撤减初中4所。2003年8月,浒山初中易地新建,更名为“上林初级中学”。2005年全面实施农村初中教育振兴计划;公办初中招生继续坚持“划分学区、相对就近、相对稳定、适当调整”的原则,学区划分由各镇(街道)负责;坚持小学毕业生免试(升学考试)升初中原则,规定民办学校招生不得以文化课书面测试方式录取新生;各校在学额许可条件下,招收本学区内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2009年,上林初中、白河初中组建上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10年,彭桥初中并入横河初中。2011年新建九年一贯全日制学校(六三制)保德实验学校(坎东初级中学和坎墩街道中心小学同时并入)。是年有初中37所,820班,在校学生数3.46万人,平均班额42.20人,教职工3203人,其中专任教师2781人;全市初中毕业生1.51万人,升入高中段各类学校人数1.4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7426人),初中升高中比例98.2%。
  课程设置
  1988年,初中课程实施教育部《全日制初中教学计划》,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生理卫生、劳动技术、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
  1990年9月,各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1993年秋季执行《浙江省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使用省编教材;初中阶段必修课为公民、体育与保健、语文、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社会、音乐、美术、农业技术基础或劳动技术、家庭生活和职业指导12门学科;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基础课,城镇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选修课有自然科学、劳动(职业)技术等;课外活动设班级团队活动、体育活动和兴趣活动;初一、初二年级设10科,每周总课时数分别为31课时、27课时;初三年级设8~9科,每周总课时数为19~24课时。1994年秋季实行新工时制初中教学计划,执行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1997年秋,初中一年级公民课改为思想政治课,使用省编新版思想政治教材,以后逐年由思想政治课取代公民课;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课为每周2课时。2002年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2003年9月,初一年级开始实施国家新课程计划。
  2011年,初中主要课程门类有品德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验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等;地方与学校课程先后开设《环境教育教程》《爱我慈溪·新慈溪精神读本》(中学版)、《杨贤江楷模教育》《学校安全教育知识课本》《学校法制教育提纲》《体验性学习》《青瓷文化研究》《航模》《皮划艇》等。
  学校选介
  市上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1996年创办,原名“慈溪市浒山初级中学”,校址浒山镇团圈路38号。2003年8月迁入浒山街道(现古塘街道)大新路214号,更名为“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2009年与白河初中组建上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原上林初中校址称上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西校区,原白河初中校址称上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东校区,各自承担原学区学生的义务教育任务。教育集团实行“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个校区、分片管理”的紧密型管理模式。校园占地面积5.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建有行政楼、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室内球馆、报告厅、食堂、宿舍楼等教学、生活用房。音乐、美术、劳技、科技、舞蹈、语音、信息技术等专用教室配备齐全。校园网络、闭路电视、校园音响、校园通信等系统完善。普教实验仪器均按省Ⅰ类标准配备,设有电子借阅系统、电子阅览室等。学校运动场地8000多平方米,环形塑胶跑道、体育设备均达到省万校标准化建设标准。2011年有46个教学班,学生1769人,教职工172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有高级职称63人、中级职称48人。
  学校形成艺术、信息技术、科技、“三模”(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等特色教学项目。信息技术学科程序设计、纵横码输入等项目,在省内有较高声誉。2000年后被评为省示范初中、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
  逍林镇初级中学 1956年创办,校址逍林镇樟新公路东侧。1984年,招收高中生。1987年,初中、高中分离,改名为“逍林镇中心初级中学”。1997年,逍林择浦初中并入。1999年迁入逍林园丁路18号。2002年更名为“逍林初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31平方米;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语音室、计算机室、劳技室、演播厅等教育设施齐全。2011年有36个教学班,学生1351人;专任教师118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排球传统项目、无线电测向等特色教学曾多次在国家、省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被评为全国东西部学校结对扶贫先进单位。
  第四节 高中教育
  学校设置
  1988年,高级中学有观城中学、逍林中学、坎墩中学、周巷中学4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有慈溪中学、龙山中学、浒山中学、横河中学、贤江中学、庵东中学6所,在校学生5304人,教职工694人。1993年创办云龙中学高中部。1996年,慈溪中学成为省一级重点中学;浒山中学初、高中分为两校,高中部续原校名,迁入浒山镇环城北路110号。
  1997年实行初中、高中分离,扩大高中规模,当年普通高中招生2851人,比上年增加26.2%。1998年,育才中学创建。1999年,浒山中学迁入文二路33号,成为省三级重点中学。2000年始用3年时间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易地新建观城中学、逍林中学,合并庵东、贤江、坎墩3所普通高中新建杨贤江中学,当年兴建实验高中,慈吉教育集团创办高中部。2002年,逍林中学、观城中学、周巷中学通过省三级重点中学评估,省重点普通高中增加至5所,居全省各县(市)前列。
  2003年在三北大街原城镇职高校址创办三山中学。2004年,浒山中学易地新建于明州路218号;省教育厅核准浒山中学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横河中学为省一级重点综合高中,观城中学、逍林中学为省二级重点中学,周巷中学、杨贤江中学、实验高中、育才中学分别通过省二级、三级重点普通高中认定性评估验收;杨贤江中学被命名为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省三级重点高级中学。2005年,三山中学迁入文二路33号(原浒山中学校址)。2003—2005年投入近4亿元改善高中教育设施。至200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率上升到90%,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2007年,杨贤江中学被省教育厅核准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三山中学、龙山中学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2008年,慈溪中学、慈吉教育集团合作创办慈中书院,当年招收高一年级2个教学班。
  2011年,全市有普通高级中学14所,其中省重点高中10所:慈溪中学、浒山中学、杨贤江中学3所一级重点中学,观城中学、逍林中学、周巷中学、实验高级中学、育才中学5所二级重点中学,龙山中学、三山中学2所三级重点中学;设434班,在校学生2.21万人;有教职工2067人,其中专任教师1525人。
  课程设置
  1988年,普通高中继续实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高中教学计划;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艺术(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
  1989年,高一年级开设人口教育课,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口教育》课本。1990年7月贯彻实施省教委《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单科性选修课程,高三年级开设文科、理科、外语、艺术、体育、职业技术6类选修课程。1994年,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1999年,高中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计算机、劳动技术、社会实践;每周必修课总课时数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分别为30课时、28课时、17课时。2001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
  2011年,高中必修课程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等。
  学校选介
  慈溪中学 1956年创办,校址浒山镇环城北路110号,为完全中学。1959年更名为“浒山中学”,后曾多次更改校名。1978年恢复原名并确定为县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重点中学。1996年初被认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1996年迁址浒山镇北二环东路。1998年9月停办初中部成为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科学馆、图书馆、体艺馆等校园设施齐备。2011年有35个班级,学生1667人;教职工163人,其中高级职称71人、中级职称36人。
  教师中先后评上省功勋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80人、宁波市享受教授级待遇高级教师4人,获得全国、省级荣誉称号25人次。1990年,周纲在第二十一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奖,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学校保持高考高升学率,1998年,茹立云获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2006—2008年,本科上线率近100%,重点大学上线率近90%。2010年,高考文理科第一批上线率90.5%,居全省第二位,新增为北京大学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资质学校(浙江省共有7所学校)。2011年,文理科第一批上线率92.2%;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线25人,录取23人,再次获得2012年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资质学校,成为清华大学首批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中学。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首批文明学校、首批省级绿色学校、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首批和谐校园等。教师科研成果获得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市浒山中学 1978年创办,原名“浒山镇初级中学”,校址浒山镇中街宝兴弄11号。1982年迁址浒山镇团圈路3号,改办县属完全中学。1996年实行初中、高中分离,高中部即为浒山中学。1996年迁入慈溪中学原校址(浒山镇环城北路110号)。1999年易地建成新校区(文二路)。2004年迁入明州西路218号现址;校园占地面积13.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配有教学设备管理系统、校园监控管理系统、校园平台信息系统、校园智能音响系统等;建有高标准教学楼、实验楼、体艺馆、天文台等设施。2011年有41个班级,学生2260人,教职工16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46人。学校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研课题。2004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
  2000年后,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单位学校、省读书活动先进单位、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特色学校、省书法教育研究基地、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科研基地等。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