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05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信访
分类号: D625
页数: 7
页码: 1421-14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88年至2011年信访、信访机构及制度建设、信访制度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市 信访 人民政府

内容

第一节 信访机构及制度建设
  信访机构
  1988年初,设有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公室,为副科级单位。1996年12月,改设为“市委市政府信访局”,由市政府办公室管理,设3个职能科室。2002年4月,市委市政府信访局(简称“市信访局”)挂靠市政府办公室,机构级别为正科(局)级,内设办公室、接访科、督查科3个职能科室,划入市长电话接听处理职能。2005年11月,增设办信科、市长电话受理科(对外称“市长电话办公室”)。2011年8月,政府机构改革,市信访局由挂靠市政府办公室调整为与市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在编工作人员17人;同年11月,设立市长电话受理中心,挂“市长电话办公室”牌子,为市信访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998年,市信访局接待室获得首批“省级信访文明接待室”称号;2006年,市信访局被命名为“宁波市级文明单位”。
  1988年初,各区、乡(镇)均有信访工作机构和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信访工作专(兼)职干部。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明确镇(乡)信访干部编制。2004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委办公室、市信访局联合发文,对各镇(街道)和市级机关配备信访干部作出规定。
  1989年始,注重行政村、企业和机关信访网络队伍建设;至1990年6月,全市799个行政村有775个建立信访工作网络,占97%,有村级信访人员1233人;全市310家大中型企业和上规模的乡镇企业均成立信访领导小组,企业信访工作人员580人;至1993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均有信访工作人员。2006年,开展基层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至2007年,全市镇(街道)全部通过宁波市信访局达标验收。2010年始,全市开展村级信访工作“五个一”(一个完善的信访工作组织,一支健全的信访工作队伍,一套完整的信访工作机制,一个固定的便民接待室,一笔专项的信访工作经费)工程规范化建设,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
  信访制度
  1993年后,以市委、市政府或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先后发出《慈溪市镇乡、市级机关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信访工作专门性文件13个;建立完善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党政领导包案处理、目标管理考评、市党政领导预约接待、信访信息调研分析、基层信访干部例会和培训等工作制度。
  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1982年始,建立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每月1次。1988年,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政协慈溪县委员会、县纪委领导定期轮流接访。1989年后,改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定期轮流接访,每月15日为接待日(1999年3月始改为每月16日,并安排律师及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人员接访时咨询)。1997年开始,建立镇(乡)和部分市级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与市领导信访接待日同步进行。2000年6月始,市领导接待时间从半天改为1天,并根据阶段性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安排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与联合接访。2007年,实施每月20日市党政领导劳动关系调处日制度。2009年,实施周一市“四套班子”领导信访接待制度和国庆期间市党政领导信访值班制度。
  党政领导约访下访制度1998年,建立市党政领导约访群众制度。2002年3月,在观海卫镇试点推行镇党政领导信访接待“1+4”(1名镇领导负责接待,镇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土管所长、司法所所长参加)模式,并在当年全省信访局长会议上介绍,后接访模式在全市实施;同时,市党政领导每年集中时间分别到各自联系镇(街道)开展下访约访活动。2008年7月,开展“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至11月,每个工作日均安排1位市党政领导参加接访群众工作。
  信访联席会议制度1990年,成立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2004年,市委、市政府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简称“市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信访局),组成农村土地问题等7个专项工作小组;至2011年,设10个专项工作小组。2011年,强化信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动机制,加大跟踪督办和协调指导力度。
  2002年4月后,建立和实施市委书记办公会议每月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制度。
  信访目标管理考评制度1989年始,对各区、镇(乡)信访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考评,此后,每年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年度信访工作考核办法。2004年始,市委、市政府每年与各镇(街道)签订信访工作责任状,2008年增加23个市级工作部门签订责任状。2007年始,市设30万元信访工作考核奖,单独用于信访工作先进奖励。2008年始,实施每月信访排名通报及重大疑难信访问题领导“双包案”(市领导和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共同包案)制度。2011年始,对每月实际发生的越级上访、上访综合情况分别作出月度排名及累计排名通报;同时建立双周来访情况通报和越级访急报制度,对来市上访及越级访进行双周通报,所发生越级访以信访快报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同时抄送责任单位。
  干部挂职锻炼制度2001年始,建立市管后备干部到市信访局挂职锻炼制度;是年,有2名在镇工作的年轻干部作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此后,挂职干部人数常年保持在2~4人,至2011年,累计参加挂职锻炼27人。2004年始,建立市级机关新提任副科(局)级领导干部到市信访局担任信访督查专员制度,每期3个月,至2011年累计22人。
  第二节 信访受理
  信访一般指来信来访。2000年,市长信箱在市政府网站开通。2002年后,信访包括市长电话、市长信箱电子邮件。1988—2011年,市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63万件次,其中接信3.23万件,接访3.40万批;市长电话办公室接群众电话5.73万件次;市长信箱(网络信访)受理电子邮件1.73万件。群众来信来访1988年2827件次,1994年1371件次,1995年1502件次,2005年3420件次,2008年2889件次,2011年6172件次。
  信访受理形式
  接待群众个体上访(简称“个访”)。1988—1998年,每年不超过700起。1999年增加至1033起。2000—2011年,每年均在900起以上,其中2005年1604起为最多。
  接待群众集体上访(简称“集体访”)。1988—1996年,每年不超过50批,人数最多为782人次。1997年,集体访增加至79批1958人次,1999年增加至204批3646人次,2000年回落至126批2241人次。2001—2010年,年均接待集体访118批2258人次,2011年113批3983人次,为上访人数最多的一年。
  受理市长电话。2002年2323件,2004年上升至9449件,2005年高达1.03万件,此后逐年回落,2011年7167件。
  市长信箱(网络信访)。2002年、2003年分别为115件、105件,2004年上升至1299件,2007年3144件为最高,2008年回落至2490件,2011年为1874件。
  信访受理内容
  1988年始,群众反映基层干部在党风党纪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开始增多,1989年约占信访总量的10%。随着农民收入增加,以农村建房、宅基地和出入行路纠纷为主的民间纠纷增幅较大,占到各类民间纠纷信访的50%左右,以个访和写信反映为主;1991年,反映民间借贷、知识青年和劳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1994年后,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体制改革深化,一些转制及困难企业职工信访开始增多,并多次集体访。1997—1999年,企业改制较为集中,加上原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由此引发大量信访,群众集体访大幅攀升,规模趋大,情绪激烈,重复上访率高,个别集体访中出现举请愿牌、挂黄布等现象。
  1998年,三北大街西延工程推进,同时启动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拆迁安置和二轮土地承包等信访大量发生,群众到市集体访在1999年达到204批3646人次,其中50人次以上集体访14批。2000年后,信访反映主要是土地征用、城乡建设、劳动社保、环境保护等方面,反映村级财务、村干部作风和企业改制等方面的信访量开始下降,反映拆迁安置和土地征用问题的大幅增加。
  2003—2005年,龙山养殖园区温州籍养殖户因反映水产养殖区受污染索赔及合同纠纷等问题,多次发生大规模集体访,并越级去宁波、赴省和进北京集体访。
  2004年,未列入定补范围的原乡镇企业老职工要求参照享受镇办街道集体企业老职工经济定补的信访激增,除个访外,发生到市集体访21批432人次;慈溪第二棉纺织厂近100名职工因改制问题到市行政中心集体访6起,并引发慈溪第一棉纺织厂职工停工、围堵国道等群体性事件;同年,农婚知青因参加医保缴费问题,2次有100余人到市行政中心集体访,2005年,市政府出台农婚知青养老保障补充政策后基本平息。
  2005年后,因城市规划调整和房地产开发引发的信访较多,发生到市集体访12批156人次;在慈溪暂住务工人员群众信访增多,主要反映劳资纠纷、卫生费收取、暂住证管理、交通事故及非正常死亡处理等问题,并多次发生集体访事件,出现部分缠访、闹事现象。
  2009年,信访涉及劳动社会保障、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征用及管理等问题相对集中,全年到市集体访62批1388人次。原24家镇属街道企业老职工和企业军转干部信访活动较频繁,房地产信访问题比较突出;2010年,到市集体访85批1900人次,除发生农婚知青、原庵东供销社职工和原市印染厂部分下岗职工几次较大规模集体访外,无其他100人以上集体访发生,50人以上的集体访5起,围堵冲击行政中心非正常上访行为也较往年明显减少。2011年,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仍然集中在劳动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管理、国土资源、农业农村等方面,此四类问题到市集体访64批1808人次,批次和人次分别占当年集体访总量的56.6%、45.4%。
  第三节 信访处理
  信访处理流程
  信访按内容作出处理;对政策咨询的当面解释,政策明确的做好疏解工作,涉及具体事务的一般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处理单位,涉及几个单位的,由信访部门牵头协调;难度较大的,由市领导牵头处理;把处理结果反馈给信访人。
  1988年,继续完善信访登记、呈阅、交办、查办、催办、回复、报结、统计、立卷、归档等工作规程。1989年,对全市信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企业信访工作试点,当年信访结案率93.4%。1990年,检举揭发方面信访增加,市信访办公室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抓好信访案件查办工作。1991年,对全市11个重点信访老户落实责任单位,有10个老访户得到妥善处理。1993年,实行一般案件1个月报结,大案难案2个月报结,当年信访反馈率80%以上,结案率95.6%。
  1994年,群众到市集体访上升,市党政领导接待、处理信访;横河镇群众到市集体访中,反映环境污染、土地管理、企业转制、拆迁等方面问题,市3位领导接访,听取意见,做好疏导工作;对环境污染问题,开好协调会,责成市环保、农业部门作出鉴定,合理处理。
  1998年,建立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网络;反映企业改制问题上访量激增,信访部门会同劳动、工会和妇联等部门开展走访百家企业活动,提出12条对策建议。1999年,市领导接待群众103批395人次,约访群众7批284人次,协调处理疑难信访件43件;全市23个镇(乡)主要领导调处疑难信访件142件,接待约访群众826人次,阅批信件206封。2003年11月10日,宁波市市长金德水等领导到慈溪参加三级联合接待,接待群众32批,其中当场解决3件、直接交办限期答复17件、政策解释疏导12件。2011年7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慈溪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9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推进信访法制化进程等方面作出规定。
  信访积案难案处理
  1995年,采取领导包案、联合办公等形式,逐个调处积案;匡堰镇一信访老户对承包土地政策处理不服,先后向市领导写信28封,信访部门细致分析,多次协调,终于妥善解决。2000年,由市党政领导对重大疑难信访实行包案处理,同时落实各镇和市级部门领导包案制度;每月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摸、化解工作;全年排查不稳定因素147件,有140件得到化解;市成立信访老户集中处理协调小组,由市信访局牵头,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及有关部门参加,复查信访老户33户,并提出处理意见。2007年、2008年,开展重信重访问题专项治理。2009年,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梳理确定的市级44件信访积案,化解12件,通过司法程序或信访程序依法终结10件。2010年,建立信访动态信息零报告制度,继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