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要政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05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重要政务
分类号: D625
页数: 15
页码: 1407-14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88年至2011年重要政务、发展目标及政策的制定实施、政府自身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市 重要 政务

内容

发展目标及政策的制定实施
  制定发展目标1988—2011年,慈溪市编制以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主的五年计划3个、五年规划(2006年编制“十一五”目标时把计划改为规划)2个,实施的中长期计划4个、规划2个。
  1988—1990年,实施由1987年5月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通过的《慈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此后,市政府先后于1991年制定《慈溪市“八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1996年制定《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年制定《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6年制定《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制定《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分别于当年12月、3月、2月、2月、1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后实施。
  实施发展战略1988—2011年,慈溪历届政府根据市委决策和战略目标,相继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三农’稳市”、“三产(第三产业)兴市”等发展战略,推动慈溪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立市。1988年,因地制宜实行经济责任制,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发展慈溪经济的重点,实施国有、集体、乡镇、私营“四个轮子”一起转战略。1991年,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1993年,实施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把大投入促大发展作为工业经济第一位任务,实施规模工程,优化工业结构。1995年,坚持一手抓总量扩张,一手抓素质提高,制定出台“树强扶优”政策措施;强化企业管理,开展现场、财务、合格仓库3项管理达标考核。1998年,继续实施扶强扶优战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筛选确定第三批实力工程企业、重点骨干企业、苗子企业。2000年,规划块状经济布局,工业向园区集中,启动轻纺、轴承、打火机等特色行业园区。2002年,启动和推进“一区四城十七园”建设,培植家电、轻纺、轴承等特色块状经济集聚优势。2003年,制定特色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2005年后,加大工业整合提升力度,构筑“两区两园两城”(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区,观海卫工业区块、周巷工业区块,轻纺城、家电科技城)产业集聚平台,实施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继续坚持“工业立市”,制订实施工业效益倍增计划,推进工业创新发展。2010年,继续加大企业转型发展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2011年,制定印发《慈溪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2014)》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淘汰落后产能3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启动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建设。
  开放强市。1988年,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建立县对外经济贸易局和慈溪进出口公司。1989年,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重点发展嫁接型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991年,实行外贸经营责任制、扩大出口与讲求效益并举,外贸、外资工作有新进展。1993年,继续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简化办事程序,促进外贸、外资、外经工作。1995年,实施“三外”(外贸、外资、外经)联动战略,基本形成“三外”齐上的对外经贸格局。1998年,倡导外贸启蒙运动,推进外贸高速发展。1999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落实招商责任制,加快项目库建设。2002年后,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完善引资政策,加强引资队伍,建设引资载体,创新引资方式,营造引资环境,利用外资不断提升。2005年,调整完善出口扶持政策,扶持加工贸易发展。2006年后,强化产业链招商,推进以民引资,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实行走出去、引进来“两条腿”走路方针,扩大对外开放合作。2008年,继续坚持“开放强市”,开展“招商选资年”活动,推进“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强化“两区”(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区)在开放合作中的龙头带动作用。2009年,开展“开放招商年”活动,加大开放招商力度。2011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量的扩张中注重质的提升,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科教兴市。1990年,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1991年,召开科技兴市大会,制定政策措施,开展创建技术进步优秀企业和群众性科普活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1991年,开展“科技进步年”活动。1992年,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组织实施“八五”科技发展规划,推广各类适用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建设。1994年,研究制定“科技兴市”战略实施纲要;被评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1996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发展科技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启动教育强镇创建活动。1999年,开展争创省科技进步先进市活动;启动国家科委“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和示范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实施“科教强市”战略,推动科技进步水平的提升。2003年,出台技术创新扶持政策,组织实施10项科技专项。2005年,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技术、人才等要素供给,全年财政用于科技投入首次超过1亿元。2007年,加快科技服务中心建设,构筑技术创新、科技应用推广服务、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省科技强市复查,并获得“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2009年,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推进研发设计中心、科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2010年,实施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转型升级重点技改工程,加大创新孵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拓展产学研合作。
  “三农”稳市。1988年,重视棉粮生产,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把开发性农业、创汇农业放在与乡镇企业同等重要位置,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个重点。1990年,继续贯彻“决不放松棉粮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完善棉粮生产政策措施。1992年,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农业,继续实施“双百棉”和“吨粮田”工程。1993年,实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3年规划,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995年,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指导思想,稳定粮棉生产,恢复粮棉、粮肥挂钩办法。1996年后,推进南棉北移,适度扩种粮食,种植养殖并举;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建设特色农业商品基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1999年,实施“稳粮、减棉、扩蔬(果)”战略,初步形成蔬菜、水果、水产品等10个区域性主导产业。2001年,继续实施“扶大龙、育新龙、聚小龙”战略,培植一批种子、加工、市场、信息型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03年,制定都市创汇农业基地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推动绿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施浒山现代农业及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强化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制定出台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2005年,启动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实施“西菜东扩”,培育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实施农业产业化。2006年后,坚持“三农”稳市战略,完善为农服务机制,发展新型土地规模经营,强化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引进和推广农业新装备、新品种,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2009年,扶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立运转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2011年,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三产兴市。1991年,提出“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把生产和流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确立国有合作商业在流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1993年,研究制定全市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措施,推进流通领域的体制改革、转换机制,搞活经营。1995年,抓好国有合作商业,发展特色专业连锁商店,扩大总经销、总代理业务,初步形成新的经营格局;注重完善市场功能,推动各类专业市场发展。1998年后,按照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要求,以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经贸为重点,继续发展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突出发展信息、旅游、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2000年,编制完成三产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激励机制,把三产发展列入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2002年,修订完善三产发展规划,提升传统特色行业,加快特色街区、商贸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启动开发休闲旅游业。2003年,制订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并分步推进。2004年,实施商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筹建现代物流基地。2005年,加大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进实施“两店一场”(农村放心店、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销店,规范化农贸市场)工程。2007年,实施“三产兴市”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建设进度,初步编制完成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举办首届中国慈溪家电博览会和中国住宅产品博览会慈溪精品展。2008年,继续坚持“三产兴市”,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推进杭州湾新区物流园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2009年,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和产业基地规划。2011年,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服务业业态创新,发展第三方专业物流,培育商务会展、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推进联盛商业广场、银泰广场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政府自身建设
  慈溪市政府按照经济要繁荣、政府要廉洁及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加强自身建设。1988年,为适应党政分开形势,转变政府职能,提出建设廉政、勤政、务实政府;同时加强调研学习,转变作风,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处理群众信访工作。1993年,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朝“小机关、大服务”方向推进职能转变,坚持和完善“两公开一监督”(公开政务规定、公开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1998年,将转变职能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引导调控相结合,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新路子。2003年,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与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提出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建立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清廉型政府。2007年,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提出顺应“大桥经济”时代,全面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民本发展,致力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2011年,结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思三创”(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等活动,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要求,全面推进科学施政、依法行政、服务优政、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政务公开
  1998年初,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试点推行政务公开制度;8月,召开全市推行政务公开动员大会;9—12月,市教委、市纪委等33个部门和单位推行政务公开制;为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市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市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方案》《慈溪市政务公开制度监督实施办法》《慈溪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等。1999年,全市所有行政机关(包括镇政府)和社会公用事业部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
  1998年,开始推行政务公开主要内容为梳理办事项目,明确办事部门(单位)职责和每个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公开办事程序、依据、标准、结果,告知办事纪律和监督投诉渠道;后又梳理办事环节和程序,实行2次办结制;政务公开形式有建立政务公开栏,印发办事指南、办事卡,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声讯电话和多媒体网络发布信息;有的还建立和实施“一个大厅”“一条龙”“一站式”或者“一个窗口”的办事服务。2007年4月,依托电信114号码百事通,开展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7月,开始实施政府网站群工程建设;12月,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
  2008年后,随着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政务公开重心向政府信息公开转移。2008年4月始,在政府网站和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发布政府信息。是年,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6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472条。至2011年,累计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42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3万条。
  行政事务改革
  审批制度改革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慈溪进行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行政审批事项从987项减少到484项,削减率51.0%。2002年9月启动第二轮行政审批改革,对一轮行政审批改革后保留的484项和新增加的26项审批、核准事项进行清理,改革后保留审批、核准事项137项,保留率26.9%,改为备案事项42项,取消审批、核准事项67项,2项合计占21.4%,转为政府日常工作事项264项,占51.7%。2005年6月,市政府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确定由市级部门(单位)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27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08项。2007年12月,市政府再次清理全市范围内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主体,确定全市32个部门(单位)负责执行、实施行政许可项目390项。2008年,行政许可项目取消13项,新增加4项,调整2项。2009年,行政许可项目取消1项,新增加1项;是年,市政府对全市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确定全市19个部门(单位)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共80项。2011年,行政许可项目取消2项,新增加4项。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开展审批方法改革;2003年9月,对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实施“三站式”并联审批制,建立联合会审平台,把市发展改革局和市经济发展局项目管理范围内的投资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压缩为3个基本环节,把投资项目审批的几十个审批事项放到立项会审、初步设计会审、联合验收3个平台上同步受理、并联办理。2008年,实行机关内设机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调整35个市级部门内设机构职能,以撤并或挂牌形式设立行政审批科,把分散在各科室的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1个科室,使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内设机构数从115个减少至35个,分管行政审批的部门领导从75人减少至35人。
  行政服务中心运作2000年8月,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审批事项受理和公民事务办理服务集中在一起运作;为方便群众,办公场所设置电子触摸屏、饮水机、服务指南等设施;时有市计委、市经委、市外经贸局、市工商分局、市公安局、市土管局、市城管办、市国税局、市文化局、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技术监督局、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劳动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市投融资办公室21个部门设置办事窗口。2001年1月,撤销市文化局、市国税局办事窗口;11月,设置市气象局办事窗口,撤销市劳动局办事窗口。2002年2月,窗口部门调整为市发展计划局、市经济发展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分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管办公室、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投融资办公室、市气象局17个部门。2003年10月,窗口部门增加市文体局、市民政局、市烟草专卖局、市水利局4个部门。2005年5月,增加市统计局、市安全监管局2个部门。2007年9月,撤销投融资窗口,增加消防窗口。2008年9月,设置综合窗口,把市人事局、市档案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旅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盐务局8个部门的29项审批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委托代为受理;建立劳动保障、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公安局交通管理、农机管理、司法局法律援助、民政局婚姻登记6个分中心,接受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管理协调和监督考核。2009年3月,建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5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从综合窗口分离独立设置窗口,进入综合窗口的部门调整为7个,事项调整为28项。2011年8月,增加市国税局窗口及13家与行政审批关系密切的中介机构;11月,窗口部门调整为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卫生局、市烟草局、市文广局、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国税局、市经信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质监局、市农业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市工商分局及综合窗口(7个部门)。
  2000—2011年,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各类审批事项82.42万件,按期办结率100%。2001年3月开始,缩减37个事项承诺时限,分别由3日改为2日、5日改为3日、7日改为5日、10日改为7日、11~15日改为10日、超过15日的改为15日。2003年7月,结合二轮行政审批改革,再次缩短36个行政审批部门159项办理事项的承诺办结期限,承诺期限共缩短746.50个工作日,平均承诺期限从10.70个工作日缩短至6.20个工作日,缩短时限的事项占总事项的35.9%。2005年6月,推出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办事预约制、重大上报项目陪同服务制、老弱病残上门服务制、紧急事项延时服务制5项便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2009年5月,建立镇(街道)、村(社区)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代办员制度,无偿为全市基层、企业、群众提供审批代办及便民服务。2011年8月,实行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卡工作制度,对进入绿色通道的投资项目实行允急补件制、跟踪督办制、预约办理制、上门服务制、协助办理制5项服务制度。同月始,推行工作日午休服务,即周一至周五午休时间,各窗口安排1名值班人员,接受群众咨询及部分事项受理(办理);办件量小、工作人员少的窗口,安排电话值班或接受群众预约。
  决策机制建设
  政府决策机制建设重点为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
  决策民主化。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行社会公示制度,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政府网站等形式,适时公布事关全局的重大行政决策、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及其变动情况、市域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报告等,保障市民群众的知情、参与、监督权;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形成规范听证档案;实行征求意见制度,对涉及市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城市总体规划、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等决策,通过市民座谈会、听证会、民意调查、网上征询等方式,扩大群众参与面。
  决策科学化。推行决策调研座谈活动,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决策论证,发挥政府决策参谋机构、研究咨询机构的论证、评估和分析等作用;严格决策程序,按照决策提出、落实承办单位、提出方案、听取意见、决策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决策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决策;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一般由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必要时提交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决策法制化。建立决策审查制度,由市政府法律顾问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行政决策合法性进行审查审核;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坚持抓决策与抓落实并举,将督查贯穿于决策实施全过程;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问责制,避免行政决策盲目性,促进政府决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依法行政
  市政府制定实施依法治市规划,实施行政执法监督,实行依法行政。
  政府法制机构建设1990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设立法制科及行政复议办公室,对外分别称“市政府法制科”“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合署办公。1998年5月,市政府法制科更名为“市政府法制局”。2002年4月,设立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为市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其主要职能为:负责实施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和宁波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法规、规章草案的意见征求;负责拟订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计划,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核发和监督管理行政机关执法证件,组织或参与检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负责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政府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及重大行政行为的备案工作和合法性审查;组织清理市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协助做好法制宣传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做好市领导信访接待日法律顾问工作;承担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2008年5月,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内设行政复议科、执法监督科。2009年12月,市政府印发《慈溪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建立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并聘请市政府法律顾问2人。2011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慈溪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与市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要职责为:负责宁波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本市意见的办理工作;负责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承担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市行政调解工作;拟订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计划;负责制订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计划,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核发和监督管理行政机关执法证件,组织或参与检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负责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向宁波市政府备案工作;负责市政府各部门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规范性文件及重大行政行为的备案审查工作;组织全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负责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协助做好法制宣传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
  制定实施依法治市规划1994—1997年,在全市实施依法治市第一个四年规划。1998年8月,制定《慈溪市人民政府第二个五年(1998—2002)依法治市规划》,建立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及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形成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和依法办事风气。1998年、1999年、2002年,先后3次总结和部署依法行政工作。2007年,市政府成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制定《关于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同时建立依法行政年度计划制度。2009年3月,市政府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2009—2011年,完善依法行政年度计划制度,督促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1997年6月,对市级行政机关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1998年5月,对各镇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2000年12月,制定《慈溪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2006年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部署全市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做好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等工作。2008年2月,对全市34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验收;7月,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范围,不再单独组织考核;是年,16个镇(街道)、34个市级执法部门进行依法行政考核,评选出年度依法行政示范单位5个。2009年5月,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及行政许可决定等重大行政行为和委托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制度;6月,梳理并公布镇政府主要行政执法职权40项、街道办事处主要行政执法职权15项及执法依据。2009年11月1日始,由市建设、工商、公安、规划、环保、水利等部门行使的城市管理领域有关行政处罚权职能统一划转给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使。2011年7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浙江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市级执法机关开展创建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工作。2009—2011年,全市34个市级执法机关进行年度依法行政考核,评选出年度依法行政示范单位9家。
  建立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1991年3月,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清理1979—1989年市政府(含县政府、县革命委员会)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应予废止、停止执行的60件。1992年1月,制定《慈溪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于6月第二次清理市政府(包括市政府办公室)1990年以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废止、停止执行51件。1997年11月,清理1996年以前以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2001年12月,清理1996年以后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废止159件。2004年6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清理1990年以后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废止78件。2007年8月,清理市政府及其办公室2006年以前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废止73件;同时,各地、各部门清理2006年以前自行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制度。2008年3月,市政府制定《慈溪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2009年6月,清理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2009年5月31日前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确认并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68件,废止和失效的文件64件。2010年4月,清理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2010年4月1日前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确认并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70件,废止和失效的文件27件;同月,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明确未经合法性审查不得列入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2011年6月,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工作情况统计制度;11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的通知》,规定从2012年1月1日始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2011年,先后对涉及阻碍企业兼并重组、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尤其是限制外地企业对市内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以及涉及违反行政强制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2004—2011年,向上一级政府报备案行政规范性文件180个。
  认定行政处罚主体资格1996年8月,开展行政处罚实施机构清理工作,首批确认37个部门和单位具有行政处罚实施(受委托)主体资格。1997年8月,再次确认92个部门和单位具有行政处罚实施(受委托)主体资格,并在《慈溪日报》上公告。1998年3月,确认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3家单位具有行政处罚实施主体资格。2003年4月,重新确认104个部门和单位具有行政处罚实施主体资格。2008年7月,对市级行政执法主体进行清理,确认103个行政机关或单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清理登记行政许可主体和行政许可项目2004年,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慈溪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方案》及配套制度;6月,依法清理、登记和审核市级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确认第一批31个部门和单位具有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同年取消13项行政许可项目。2005年6月,清理市级部门(单位)行政审批项目,确定行政许可项目27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08项。2005年10月,确认第二批13个行政机关和单位具有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2007年12月,再次清理市内负责承办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主体,确定全市32个部门(单位)负责执行、实施行政许可项目390项。2009年3月,调整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9月,成立市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工作,确认并公布19个部门(单位)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80项。
  行政执法检查1989年12月,在市政府系统重点开展执法检查。1990年5月,全面清理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1992年,在全市开展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情况检查。1994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执法大检查。1997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执法检查。1998年,在全市开展城市规划执法监督检查,对各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2003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贯彻实施情况和安全生产的执法检查。2007—2011年,连续5年开展行政执法机关当年度作出的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2008年,同时开展“十佳行政处罚案卷”评选活动。2009年7月,市法制办公室转发《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处罚参考文书样式》,规范行政处罚行为;9月,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2010年、2011年,开展行政执法机关当年度作出的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工作;2011年,同时开展“十佳行政许可案卷”评选活动。2010年8月,开展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工作。2011年2月,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专项检查;3月,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11月,开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活动。
  1997年,开始实施行政执法证件制度,统一申领《宁波市行政执法证》。1999年,宁波市行政执法证更换为“浙江省行政执法证”,37个部门900余名执法人员通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后申领浙江省行政执法证。2003年7月,开展行政执法证件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工作。2010年6月,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建立行政执法人员网上查询系统。2011年5月,首次开展申领省行政执法证综合法律知识网上考试。至2011年底,全市持有浙江省行政执法证的执法人员1536人。
  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1991年,市政府明确市政府法制科负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案件。2002年,再次明确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并承担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日常工作。2009年5月,制定《慈溪市行政复议工作规程》,推进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6月,出台《慈溪市行政复议和解调解办法》《慈溪市行政复议听证办法》《慈溪市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办理规定》《慈溪市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办法》《慈溪市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办法》5项行政复议配套制度。2010年5月,建立市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联席会议制度;7月,建立行政复议与信访工作衔接制度;8月,实施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规定,行政诉讼被诉单位的行政首长应当出庭应诉。1989—2011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办理一审行政应诉案件971件。1996—2011年,市政府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24件,受理396件,不予受理20件。
  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
  慈溪市政府1993年开始实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998年开始实施实事工程建设项目;
  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项目的建设投用,对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提高社会事业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程一般分新建、续建、前期3类;1993—2011年,累计立项重点工程项目291项,实施后竣工或基本完工239项。
  每年安排的新建重点工程项目如下:
  1993年7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余(姚)慈(溪)铁路、杭州湾大酒店、四灶浦海涂水库、自来水厂扩建工程、慈溪大厦、工业品批发市场。
  1994年4项:程控交换机引进工程、329国道慈溪段拓宽、国贸大厦、农行(慈溪市支行)营业大楼。
  1995年6项:慈溪中学迁建、粮食储备库、通信二分局、慈溪海关、慈溪中医医院、实验小学迁建。
  1996年6项:329国道拓宽二期(掌起一蟹浦)、连接杭甬高速公路的一级专用公路、港慈电厂、110千伏观城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横河输变电工程、新城大道南延工程。
  1997年8项:龙山镇海涂围垦工程、浒溪线横河段(1K+700—5K+700)拓建工程、市中横线建设工程、前应路新建工程、新城水厂扩容、城区河道污染治理一期第一阶段工程、市殡仪馆、市逍林中学迁建工程。
  1998年7项:海黄山东侧标准海塘建设工程、徐家浦排涝工程、杭甬高速公路慈溪连接线一期工程、110千伏坎墩输变电工程、多媒体通信网、三北大街西延一期工程、城区河道治理二期工程(大塘河治理西延工程、虞波江拓宽改造工程)。
  1999年9项:新浦和崇寿农地整理工程、开发大道东延伸段、东外环延伸段、后二房路北段改造工程、观城中学迁建工程、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市广播电视中心新建工程、市体育中心新建一期工程、民兵训练中心。
  2000年15项:四灶浦西侧围涂工程、观城附海七塘横江开挖工程、杭州湾农地整理工程、伏龙山北侧盐碱地开发改造工程、高速连接线延伸段工程、樟新公路改建工程、芦庵公路改建工程、城乡电网建设(220千伏慈西变电所、110千伏周巷变电所、110千伏白沙变电所、35千伏崇寿变电所、35千伏杭州湾变电所、35千伏彭桥变电所、35千伏鸣鹤变电所)、境外(余姚)引水工程、阳光大道、峙山文化广场、城镇垃圾处理场建设(中部垃圾填埋场、东部垃圾填埋场)、实验中学高中部、沿海北线观城师桥段改建工程、慈溪华东轻纺针织城(一期)。
  2001年8项:北外环线中段建设工程、中心城区东大门景观绿化新建工程、中心城区西大门景观绿化新建工程、市行政中心新建工程、市委党校迁建工程、慈吉教育集团校舍新建工程、白沙农贸市场迁建工程、观城工业园区一期工程。
  2002年11项:徐家浦拓宽疏浚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工程、中横线一期工程(周西线—龙场)、杭州湾大桥南岸进场道路工程、220千伏慈东输变电工程、市民广场新建工程、老城区—CBD改造工程、新城大道北延工程、北外环线西延(东延)建设工程、市图书馆建设工程、育才中学迁建工程。
  2003年25项:东部三塘横江(淞浦—镇龙浦)拓宽疏浚新建工程,淡水泓围涂新建工程,城区骨干防洪排涝新建工程,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园区新建工程,观附公路拓宽改建工程,三七市—海黄山(329国道—沿海北线)拓宽新建工程(古师公路),杭州湾大桥南岸西侧进场道路改建工程(周西公路),匡堰(妙山)—逍林(下新塘)新建(改建)工程,上虞汤浦水库引水工程,旧城中心区改造二期工程,东外环路南延(至高速连接线一期)新建工程,浒溪线景观改造工程,西外环中南段新建工程,峙山文化广场C、D、E地块绿化新建工程,西部教育园区新建工程(曙光中学新建工程、行知职高新建工程、周巷职高新建工程),达蓬山文化旅游区新建工程,五磊山风景区新建工程,中华(天元)古旧家具城新建工程,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新建工程,横河轴承专业园区新建工程,中国(慈溪)汽车贸易城新建工程,观海卫镇工业园东区宏一工业园区新建工程,宁波宗申摩托新建工程,14万吨聚酯新建工程,电子引线框架材料新建工程。
  2004年16项:徐家浦两侧围涂工程,中部八塘横江拓疏工程,220千伏慈北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慈东(淞浦)输变电扩建工程,浒崇公路改建工程,东外环线中横线集污干管工程,市公安指挥中心迁建工程,市人力资源交流中心工程,市文化艺术中心工程,白沙综合商圈动迁工程,中国(慈溪)建材机电物流中心,万吨差别化腈纶生产项目,30万台电子计算机项目,90万套运动器材项目,年产50万台无氟节能型电冰箱生产项目,杭州湾新区方太(滨海)工业园工程,金帆集团信息产业园工程。
  2005年12项:西部八塘横江拓宽工程、中横线西延工程(周西—小曹娥)、中横线二期工程(329国道复线)、329国道慈溪段(K130+400—K150+210)畅通工程、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电网建设工程(包括220千伏慈南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庵东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附海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掌起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慈北输变电扩建工程、110千伏龙山输变电扩建工程、110千伏师桥输变电扩建工程、110千伏逍林输变电扩建工程、35千伏长河园区输变电工程、35千伏新界输变电工程)、宁波—杭州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慈溪支线项目、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慈北粮食储备库和粮食加工中心工程、不锈钢烤炉生产项目、精密塑料模具制作项目、智能化高压电器生产线项目。
  2006年14项: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蛟门浦—淞浦)、城区骨干防洪排涝工程二期潮塘横江(青少年宫路至新城大道段)建设工程、杭州湾大桥余慈连接线工程(大桥南岸连接线)、方淞线新(改)建工程、电网工程、漂印染园区污水预处理工程、青少年宫北路改造工程、青少年宫北段工程(镇中路)、市行政事业机关办公用房拆迁安置工程、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市职业高中新建工程、市看守所迁建工程。
  2007年9项:东、中、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世界银行GEF宁波/慈溪湿地项目,慈溪体育馆工程,市人民医院行政综合楼工程,香格国际广场,年产200万台健康型电热油汀生产线项目,年产101万套系列厨电产品项目,年产400万套汽车散热器格栅项目,年产60万台节能环保型电冰箱生产线。
  2008年9项:土地整理及造地项目、曙光北区居住小区二期工程(星光二期)、市早期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工程、大润发超市、慈溪工业品批发市场二期项目、嘉丽中心(五星级大酒店)、慈溪(杭州湾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慈溪杭州湾世贸商城项目、中央公园项目。
  2009年22项:水云浦至半掘浦围涂造地工程、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寺马线胜山段建设工程(三塘横江至中横线)、慈溪风电场二期工程、北二环东延综合改造工程(城中村改造)、界牌旧村综合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慈林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市峙山医院迁建工程、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工程、市社会福利院工程、浙大网新智慧谷、越溪生态农庄、慈溪雷迪森港湾酒店、麦德龙超市、绿城慈溪二棉项目、尚南华庭住宅小区、年产2500吨新型合金材料(钛型材)生产项目、年产5万吨高精铝箔项目、年产80万台新型环保节能冰箱项目、年产50万台XQ970系列节能型滚筒洗衣机生产线项目。
  2010年69项:四灶浦拓疏工程、徐家浦至淞浦围涂区造地工程(二期)、郑徐水库工程,329国道复线北连接线(龙山段),电网工程,景观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梅林保障性住房工程,新城大道北延及坎墩环镇北路东段工程,西门小学扩建工程,西门中学易地改造工程,银泰广场项目,沃尔玛超市项目,总部经济一期10幢商务楼建设,联盛广场,大剧院、科博中心等公建群,年产14000台电脑针织机械生产线技改项目,纺织软件科技园建设项目,年产1000万套手机SMT无线模块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200万套汽车电动燃油泵总成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25兆瓦光伏组件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5万吨苯酐、2000吨富马酸和配套3000千瓦余热发电装置项目,年产2000吨PBT/PET复合材料磨尖丝技改项目,年产4万吨差别化三卷曲涤纶短纤维项目,年产6000台(套)液压成套系统,年产120万米6~35千伏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等生产线技改项目,以及市工业效益提升工程44项。
  2011年34项:建塘江两侧滩涂综合治理工程,水体流动大塘江入口段整治工程,水云浦—半掘浦围涂地开发造地项目二期,四灶浦—水云浦围涂地开发造地项目,市现代农业开发区中心横路(郑家浦—水云浦)路基、桥梁工程,灵峰浦拓疏工程,正大集团项目,长邱线改建工程(329国道连接线)慈溪段,余(姚)慈(溪)城际快速通道工程(余慈大道)慈溪段,观附公路北延(七塘—十塘)新建工程,东三环快速路,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一期(横河段)拓宽改造工程,电网工程(110千伏剑山变电所扩建工程、110千伏附海变电所扩建工程、110千伏徐福变电所扩建工程),明州路西延工程,城南综合改造工程,新潮塘板块综合改造工程,漾山路江综合整治工程,青少年宫北路北延工程,慈溪剧院新建工程,鸣鹤古镇保护开发工程,市商品市场园区建设工程,市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市新兴产业集群区建设工程,纺织软件科技园建设项目,年产3000万只插座及转换器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22万套LED半导体照明灯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年产1200万只制冷蒸发器和100万只太阳能热交换机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1万台电脑针织机械生产线,年产3万吨输电线路用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及500千伏以上特高压大截面导线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2500台注塑机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1万吨TFT一LCD光学薄膜生产线技改项目,万虹广场,城西休闲娱乐商务区一期,红星美凯龙慈溪项目。
  实事工程项目实事工程即市长工程,既有工程类项目,也有事项类项目,一般在当年竣工或完成,有的跨年度续建;一些年份实事工程与重点工程有交叉,工程名称有重复。1998—2011年,实施实事工程124项。
  每年实事工程项目如下(2006年未安排):
  1998年10项:市镇公路建设(浒崇线、小陈家路至陈家路线、范市至沿海线、胜山蔡丁至胜西线)、城区河道治理二期工程(大塘河治理西延工程、虞波江拓宽改造工程)、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前应路一期工程、逍林中学迁建工程、梅湖水库加固增容工程、新城水厂扩容工程、西门农贸市场迁建工程、110千伏坎墩输变电工程、海黄山东侧标准海塘建设工程。
  1999年10项:西部海塘除险加固工程、外杜湖水库提水工程、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工程(35千伏周东临时变电所、35千伏积善变电所、10千伏线路建设与改造工程)、市镇公路建设工程(中横线长河段坎墩段、达蓬公路新建工程、罗叶线观城段)、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浒山江北段治污改造工程、新世纪广场、虞波广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工程、老年活动中心。
  2000年8项:樟新公路改建工程、芦庵公路改建工程、城乡电网建设(35千伏崇寿变电所,35千伏杭州湾变电所,35千伏彭桥变电所,35千伏鸣鹤变电所)、境外(余姚)引水工程、峙山文化广场、城镇垃圾处理场建设(中部垃圾填埋场、东部垃圾填埋场)、实验中学高中部、沿海北线观城师桥段改建工程。
  2001年11项:西部排涝一期工程、外杜湖退塘还湖工程、市农垦场农地整理工程、沿海北线龙山东段新建工程、供电(110千伏浒山变电所、110千伏逍林变电所)、峙山文化广场B区工程、污水深处理工程、西三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贤江中学迁建工程、市老年公寓建设工程、市收容遣送站新建工程。
  2002年7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区万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管道燃气建设工程,南门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市民广场新建工程,徐家浦拓宽疏浚工程,329国道城区段绿化、亮化工程。
  2003年8项: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新建120急救中心,新建行知职高,实施水资源引进和治理,完善市域公交运行网络,实施城区市政道路环通工程,健全治安防控网络。
  2004年8项: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姚江引水应急工程城南水厂(姚江引水)工程、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天和家园)、中西部农村二次改水一期工程、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敬老爱心工程、加快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漂印染及冶炼行业集中整治工程(包括杭州湾新区漂印染集中整治工程、宗汉街道小熔炼集中整治工程、新浦镇小冶炼集中整治工程)。
  2005年10项:继续实施康庄工程,继续实施安居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二次改水工程,继续实施城区道路环通工程,实施城乡商贸“两店一场”(农村放心便利店、农资营销店、农贸市场)建设工程,实施城区住宅老小区改造工程,健全社会捐助网络,扩大和加强重点排污企业实时电子监测监控网,实施城区道路疏堵保畅工程,实施暂住人员就业及居住服务工程。
  2007年10项:城乡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程、城乡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城乡清洁工程、社会治安监控网络工程(天网工程)、城乡道路疏堵保畅工程、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工程、城乡教育设施建设工程、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程、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城乡文化建设提升工程。
  2008年12项:客运公交提升工程、供水安全工程、食品放心工程、居民安居工程、教育资助工程、城河治理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社会防控工程、电力保障工程、便民设施工程、卫生提升工程、残疾人阳光工程。
  2009年10项:劳动就业促进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城乡食品安全工程、城区老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城乡生态文明工程、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城乡社区服务提升工程、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中心城区疏堵保畅综合整治工程、公交客运提升工程。
  2010年10项:就业促进工程、教育均衡和安全工程、健康卫生工程、城乡安居工程、和谐社区工程、共享小康工程、蓝天碧水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平安畅通工程、新市民关爱提升工程。
  2011年10项:就业促进工程、教育均衡工程、健康卫生工程、城乡安居工程、森林慈溪建设工程、共享小康工程、水环境改善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城区交通优化工程、新市民关爱提升工程。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