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业产业布局 农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81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农业产业布局 农田建设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6
页码: 815-820
摘要: 本章介绍了慈溪市农业产业布局结构和农田建设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地方经济 慈溪市

内容

第一节 农业产业布局
  水产养殖捕捞区
  捕捞区 位于杭州湾喇叭口南缘浅海区域,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历年平均潮位2.10米,最高潮位5.33米,最低潮位—0.55米。海水盐度由西向东年度平均值为1.08‰~1.14‰,水温6.4℃~28.5℃。梭鱼、鲻鱼、鲳鱼、梅鱼等资源丰富,为慈溪主要捕捞区域。2000—2011年,年均捕捞5782吨,年均产值6625万元。
  养殖区 养殖区滩涂涂面淤积大于冲刷,基本稳定。吴淞高程零米以上367平方千米。自西向东泥沙粒渐细,龙山涂面表层成油泥。涂面适宜贝类、沙蚕和弹涂鱼等生长繁殖。八塘以北已围涂地除建水库外,部分由盐而农,部分筑塘养淡水鱼,以后品种增加虾、蟹和咸水鱼种。1992年,慈溪渔民和科技人员突破杭州湾滩涂不能发展水产养殖的思想禁区,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逐步形成以池塘养殖、滩涂养殖为主的沿海百里养殖生产带。2005年,养殖面积8193.34公顷,其中池塘养殖2586.67公顷、滩涂养殖5606.67公顷。2011年,全市海水养殖4942公顷,总产1.55万吨。庵东、新浦、观海卫等镇农户在滩涂利用海涂资源饲养野鸭,2011年养殖49万只。
  棉区
  盐田改棉 20世纪70—80年代,七塘以北盐田因土壤变淡逐渐废转。1979年初,有盐田5532.27公顷,1987年仅有775.73公顷。1988年后,盐田继续废转,市财政拨出专项资金改造沿海荒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1988—2001年,废转盐田977.14公顷,除部分盐田改为鱼塘,其余逐步改成棉地。棉农通过土地平整、开沟排水洗盐、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将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3%以内,使土壤肥力逐步提高。农民因地制宜,棉地实行棉粮(油)套种两熟制,土壤得到改良,棉地综合效益随之提高。
  “南棉北移” 1988年,境内棉区大多集中在四塘至七塘之间,种植面积1.98万公顷,总产量1.02万吨。1994年,市政府实施“南棉北移”战略,北部沿海地区开辟新棉区,七塘以南棉地发展果蔬生产,植棉区逐渐北移。2000年后,形成七塘至八塘棉花集中种植区。2002—2011年,新棉区植棉2667~3334公顷,占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的80%以上。2011年,七塘至八塘棉区面积80平方千米,涉及周巷、庵东、崇寿、新浦、附海和观海卫等镇,种植面积3592公顷,总产量4218吨。
  蔬菜瓜果区
  蔬菜种植 蔬菜核心产业区位于329国道以北,七塘以南,涉及周巷、长河、天元、崇寿、宗汉、坎墩、浒山、白沙路、古塘、新浦、胜山、逍林、桥头等10多个镇(街道)的大部分耕地及庵东、附海、观海卫、掌起、龙山等镇部分耕地。该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呈微碱性至中性,农民素有间作套种蔬菜习惯,土地复种指数高。1988年,蔬菜播种面积1.47万公顷,总产量74.23万吨;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该区农民发挥优势,在种植榨菜、雪菜、大白菜等传统蔬菜基础上,引进种植西蓝花、甘蓝、白毛豆等蔬菜,发展产品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核心产业和优势产业群。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3.46万公顷,总产量97.18万吨。
  平原水果 农业实行种植业调整后,平原水果不断发展,部分地区形成优势产业。2004年,果园面积5127公顷,水果总产量1.83万吨,品种主要有梨、桃、葡萄等。2011年,周巷镇黄花梨种植面积277公顷,年产量8359吨;掌起镇古窑浦水蜜桃种植面积378.50公顷,年产量6750吨;新浦镇葡萄种植面积400公顷,年产量8400吨。西瓜、草莓等广为种植。
  稻区
  水稻传统种植区域主要位于329国道以南地区,涉及横河、匡堰、桥头、观海卫、掌起和龙山6镇,面积约144平方千米。该区土壤质地较黏重,有机质含量高,呈酸性。区内水资源较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种植水稻2万公顷左右。进入21世纪,改以单季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5500~8000公顷,每公顷产量6750~7050千克。部分水田种植茭白、莲藕、水果、蔬菜等作物。
  林特区
  林特区位于市境南部山丘,涉及横河、匡堰、桥头、观海卫、掌起、龙山6镇及市林场,山地面积约163平方千米。区内山低坡缓,土层较深厚。
  生态公益林区 生态公益林主要集中在水库集雨区。该区采用封山育林、合理采伐相结合的方法发展生态公益林,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白栎、枫香等。省级公益林主要分布在上林湖、梅湖、里杜湖等水库集雨区及林场,面积2430.93公顷;市级公益林主要分布在邵岙湖、灵湖、凤湖、窖湖、长溪水库等水库集雨区及林场,面积2716.73公顷。
  经济林区 经济林主要集中在横河、匡堰、观海卫、掌起等镇,面积6831公顷。2011年,杨梅种植4591公顷,产量3.67万吨。毛竹、雷竹、哺鸡竹等竹林主要集中在观海卫、匡堰、掌起等镇及市林场山岙缓坡,2011年面积2056公顷,产竹笋7980吨。茶园分布主要涉及匡堰、掌起、横河和龙山等镇,2011年种植269公顷,产茶169吨。
  第二节 农田建设
  20世纪80年代,慈溪注重以治水、治盐、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培育高产稳产农田。90年代,以棉花丰产方、水稻吨粮田建设为重点,建设渠系配套,排灌通畅,土地平整、整齐的标准农田。2000年后,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对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合理配制,大批土地连片集中,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行标准农田逐渐建成。2011年,标准农田面积2.95万公顷。
  盐碱地改良
  慈溪北部土壤成土历史短,盐分含量高。西部七塘前后部分耕地,于20世纪80年代后由盐田改造而成,盐分富集,土壤板实,肥力贫乏。盐碱地咸、瘦、僵,严重制约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一直将改良盐碱地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要措施。观城区1971年后围涂1856公顷,至1988年,掘河39条,疏通出海闸浦梢5条,挖掘土方1.60万立方米,建排涝闸12座,有效改善排灌条件;农艺上采用秸秆还田、地膜覆盖、壮株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设施,1989年种棉669公顷,每公顷产量1080千克,比前3年年平均增产94.6%。
  1988年,县土肥站实施沿海盐碱地改良项目,采取水利工程和生物工程相结合方法,应用开深沟、种咸草、覆盖稻草、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改良技术。1994年与1988年相比,土壤有机质由0.7%提高到1.0%,容重由每立方厘米1.41克下降到1.25克,土壤盐分由0.3%下降到0.2%。1991—1994年,棉花每公顷年平均产量1093.50千克,比前3年年平均531千克增产106%。1989—1995年,全市改良盐碱地1047公顷。通过试验示范和项目实施,新围海涂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促进“南棉北移”战略实施。
  农田基本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全市每年冬春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挖掘“三沟”(畦沟、腰沟、围沟),深翻土地,修筑渠道。1988年、1989年冬春两季,全市修掘河道413条,开掘中心沟4513条,棉地深翻9673公顷,沟系配套1.02万公顷,积河泥4220公顷。20世纪90年代,开展“双百棉”“吨粮田”竞赛,各地大搞“丰产方”,治水改土,建设高产农田。1990年,棉区实施“百里十万一百五”(东西长100里,面积10万亩,亩产150斤)工程,涉及7846公顷棉地,整修河道634条长度563千米,挖掘土方213.6万立方米,挖沟4549公顷,冬翻6113公顷,改畦1837公顷,建成“中心方”555公顷。掌起镇乐家村、观城镇杨家漕村、宗汉镇房士地村、樟树乡五大弄村119公顷稻田通过土地平整,建“三面光”(三面砌驳)渠道,铺设水泥筒、地下暗管改善稻田排灌设施,成为标准农田样板。1992年,棉区修掘沟渠4651条,深沟7980公顷。1996年冬季,全市疏浚河道639千米,棉地开深沟1.07万公顷,秸秆还田6733公顷。1997年,全市棉地深翻、挖深沟面积占棉地总面积的80%。1998年后,农户种植作物由粮棉改为果蔬为主,农田基本建设成为增产增收关键农事,常年进行。2009—2011年,市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3773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投入资金1218.16万元,新建、修建排灌渠道65.60千米、机耕路68.50千米、泵站11座、机埠9座。
  土地综合开发治理
  1994年,全市开始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从改良土壤转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2336万元对高低不平、大小不均、沟渠不配套农田进行大规模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疏浚八塘横江7200米,拓宽至35米、深4米,年蓄水量增加150万立方米,排涝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抗旱能力从20天提高到30天,受益农田1.17万公顷。
  1997—2001年,侧重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先后完成浒山、横河、宗汉等12个镇(街道)1.30万公顷中低产田改造,对田间道路、防护林统一布局配套,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通标准农田。
  2002年后,土地综合开发与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结合,按照布局区域化、水利网络化、农田园林化、管理集约化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1994—2011年,全市在17个镇(街道)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9个;新建和修建机耕路836.87千米、桥梁涵洞1325座,疏浚河道628.19千米,衬砌渠道250.05千米,架设电力线149.26千米,平整土地3713.10公顷,林网植树215.34万株;开发治理改造农田41347公顷,开发宜农荒地1333公顷,小流域治理1047公顷。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