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街路弄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街路弄巷
分类号: TU984.191
页数: 8
页码: 504-5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11年慈溪市街路弄巷规划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城区街路、城区弄巷、城区消失道路弄巷、城区路灯、城区桥梁、市政道路养护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城区街路 中心城区建设

内容

城区街路
  1988年初,城区已形成以环城路、南门大街、解放街等为骨干的主要街道9条,总长
  7.35千米,重要支路12条,总长5.75千米,百米以上弄巷55条。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建设二环路,至1994年,城市第二条环路(新城大道和南、西、北二环路)全线建成,与329国道城区段、三北大街、孙塘路、青少年宫路、寺山路等骨干道路构成城区交通道路网,城区主要道路19条,总长30.64千米。1994年开始,先后建设东三环路、开发大道、前应路等。21世纪初,新建中横线(暂名,城区段为城市快速路)、北三环路、西三环北路、三北西大街等骨干道路;同时延伸部分道路与外界连接。至2011年,城区有2条(段)城市快速路,长16.43千米;建成主干路11条,总长度75.61千米,次干路13条51.09千米,支路189条(段)152.52千米,构成以东三环路、新城大道、孙塘路、青少年宫路—乌山路、浒崇公路—教场山路—寺山路、西二环路、金轮路、西三环路和中横线(城区段)、北三环路、开发大道—宗兴路、北二环路、三北大街、慈甬路—环城南路—慈百路、南二环路、前应路、杭甬高速连接线中段(南三环路)为骨干的“八纵九横”城市交通网络。路面材质由早期石板、沙石改用水泥、沥青,提高路面承载力,减少扬尘;主要道路功能完善,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组成,采用画线或绿化带隔离。1988年初,329国道城区段路幅扩大至40米,余多为20米以下;之后新建、扩建的主干路路幅在24米以上。
  中横线(城区段) 为首条城市快速路;东起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西至历庵线,长12.80千米。2005年6月,一期竣工时为双向4车道;2008年二期竣工,沥青路面,宽50米,双向6车道,二侧设辅道。
  北三环路 东起东三环北路,西至西三环北路;浒崇公路以东为北三环东路,以西为北三环西路。沥青路面,全长7670米,宽50米;中间设隔离带5米,两侧设机动车道12米、绿化带1.50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5米。2001年始建,2004年建成。
  开发大道 东起梅林路,西至浒崇公路,接宗兴东路。砼路面,全长5480米,宽40米;其中机动车道15米,两侧设绿化隔离带1.50米、非机动车道6米、人行道5米。1995年始建,时长2600米。1999年扩建新城大道北路至东三环北路段1440米,2003年改建。2000年增建梅林段长870米,2006年增建东三环北路以东至杨家路江段长570米。
  北二环路 东起黄尖浦,西至西二环北路,接宗汉大道;孙塘路以东为北二环东路,教场山路以西为北二环西路,中间段为北二环中路。沥青-砼路面,全长7904米,宽24~34米。20世纪80年代,在原部分县道上新建,经数次扩建、改建,于2011年打通慈溪中学至东三环北路路段呈现状。
  三北大街 东起黄尖浦,西至西三环北路;全长9433米,宽30米。青少年宫路以东为三北大街,砼—沥青路面,长5152米,机动车道21米,两侧设人行道4.50米;1987年始建,2003年改造,2009年扩建。青少年宫路以西为三北西大街,砼-沥青路面,机动车道17米,两侧设绿化带2.50米、人行道4米;1999年始建,2000年建成;2006年11月、2009年11月2次扩建,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11年1月建成,路幅增加至36米。
  解放街 东起万安桥,西至新江路,以东门桥、西门桥为界,分解放东街、解放中街、解放西街。全长1735米,宽18~34米;其中解放中街为步行街,花岗岩路面,2004年改建,长575米,分中心广场、完全商业步行街、时段性商业步行街。
  329国道(城区段) 东起东三环路,西至龙头山;青少年宫南路以东为慈甬路,教场山南路以西为慈百路,中间为环城南路。沥青路面,总长5450米,宽40米;其中机动车道15米,两侧设绿化带2.50米、非机动车照10—9三北西大街(2008年)道5米、人行道5米。1934年12月始建,经历次改建、扩建,于2002年呈现状。
  前应路 东起东三环东路,西至南二环西路。砼路面,全长5180米,宽40米;中间设隔离带5米,两侧设机动车道8~8.50米、绿化带1.50~2米、非机动车道4~4.50米、人行道3~3.50米。距南二环西路620米施家山下建长650米双向寺山隧道。1998年始建,后经3次扩建,2011年1月建成东三环南路至华佗殿江段呈现状。
  东三环路 南起南三环路,北至中横线,接胜新线;以慈甬路为界分南、北路。砼-沥青路面,全长7771米,宽50米;中间设隔离带5米,两侧设机动车道12米。1994年始建,后经数次扩建,2011年4月建成南二环东路至南三环路段呈现状。
  新城大道 南起南三环路,北至永安路;慈甬路以南为新城大道南路,以北为新城大道北路。砼-沥青路面,全长9306米,宽48~70米;其中机动车道22.50米,两侧设绿化带3米、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5.75米。1992年始建,经数次扩建、改建,2011年4月建成中横线至永安路段呈现状。
  西二环路 南起南二环西路,北至北二环西路,接马家路;慈百路以南为西二环南路,以北为西二环北路。砼路面,全长2980米,宽30~34米。2000年建成。
  西三环北路 南起329国道,北至北三环西路。沥青路面,全长4150米,宽50米;中间设隔离带5米,两侧设机动车道12米。2005年10月建成北三环西路至余姚界段,2008年12月建成余姚界段。
  城区弄巷
  1988年初,城区有300米以上弄巷18条、100~300米弄巷37条、百米以下弄巷16条。大部分弄巷随旧城改造消失,同时随城区面积扩大,原镇村道路转变为城市弄巷;至2011年,城区5个街道中有里巷487条,总长232.87千米;弄巷长短不一、宽窄不同,多为水泥路面,沙石路仅占3.6%。
  城区消失道路弄巷
  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造环城路内老城区。21世纪初,实施旧城改造,重新规划道路,原有道路弄巷或保留名称改建,或更名改建,诸多弄巷则消失;其中环城西路更名为“教场山南路”,工人路、东城路、体育场路统一更名为“天九街”,茶亭弄先更名为“茶亭路”后合并为南门大街,广场路、广场西路合并更名为“新市路”,北门街更名为“龙兴街”,北城路更名为“小山后路”,余53条道路弄巷则因改造消失。环城路外的原教场山南路更名为“教场山支路”,慈百路南的黄家堰路因改造消失。
  1988年初,城区有路灯350盏,灯型多采用挑臂灯,光源为百瓦的汞灯或白炽灯。后随市政道路建设加快,路灯数量猛增,灯型多样;至2000年,城区有路灯1295基杆1759盏。2004年,随北三环西路、北三环东路东延段等14条(段)市政道路竣工,安装1694基杆3080盏路灯,为历年之最。部分道路消失、改造,路灯总量多有变化。2011年,三北西大街改造时首次采用120瓦、150瓦LED(发光二极管)灯为城市路灯。至2011年,城区有路灯6936基杆12778盏;灯型有圆锥杆道路灯、锥形杆灯、投光灯、圆锥杆工艺灯、圆锥杆庭院灯、帆板式灯、圆杆灯、中式仿古庭院灯、泛光道路灯、奥运之星景观灯、傲立八方景观灯、中华灯等;叉数有单叉、双叉、三叉等;灯杆高度4~16米,有15个规格;光源为120瓦、150瓦、250瓦、400瓦、600瓦的钠灯、金卤灯和LED灯,增加亮度同时节约电耗。
  城区桥梁
  1988年初,城区有16座桥,桥面总长165米。随着市政道路向外延伸,市政桥梁不断增加;至1999年,共建成市政桥梁104座,桥面总长1340.50米;改扩建7座,桥面总长99米。21世纪初,相继建设中横线(城区段)、北三环路、西三环路、前应路等骨干道路,城区桥梁由1999年120座增加至2011年302座,桥面总长由1505.50米增加至5366.30米;其中桥长20~30米69座,总长1638.10米;30米以上29座,总长1353.30米;位于孙塘北路跨越潮塘江的清水湾大桥,桥长146米,为城区最长市政桥梁;同时,城区内建有非市政桥梁525座,桥面总长5.61千米。桥名以建设单位自行命名为主,经市地名办公室命名的桥梁14座,桥面总长728.58米。桥梁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梁板式为主,城中村中存少量石桥;建有少量景观桥梁或便桥,采用钢索吊桥铺木板或钢架铺混凝土板。
  市政道路养护
  1986年9月,县城乡建设局设立公用事业股,接管浒山镇移交的市政道路养护;养护范围以城区环城路为界。随着城区框架拉开,养护区域随之扩大;2000年,与浒山街道划分养护界限,城区外及城区内宽8米以下道路由街道养护,宽8米以上市政道路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养护。2003年,市政道路养护移交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5年复归市建设局;是年5月,宗汉街道、浒山街道经济开发区内的市政道路移交市建设局,城区养护范围扩大,东至东三环路、南至前应路、西至西三环北路(仅为金轮大道至西三环北路的宗汉大道)、北至开发大道。2008年12月,市政道路养护区域东南未变,西扩至金轮大道,北扩至潮塘江南侧,总养护区域面积34平方千米。2011年4月,市政养护职能再次划归市城市管理局,养护市政道路100条,里程159千米,总面积360万平方米;大小桥梁161座,长2.75千米,面积8.18万平方米。
  早期市政道路养护采用自建队伍自行管理模式;2000年,探索市场化养护路子,试行市政道路养护招标。2006年3月,通过公开招投标,以北二环路为界划分2片,分别委托慈溪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和宁波盛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养护,实行技术专业化、设备机械化和队伍职业化养护管理模式,为宁波市内首创。市政道路养护费由市财政下拨;2005年市政道路养护费220万元,次年提高至860万元,2007年增加至1000万元,2008年市政道路改造费用单独预算,日常养护费用400万元。2009—2011年,市财政共拨市政道路养护费1600万元。2006—2011年,慈溪获得宁波市市政养护“市政杯”、市政桥梁“养管杯”、市政道路养护“灵桥杯”等多项奖项。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