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供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供水
分类号: TU991
页数: 7
页码: 489-4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为缺水地区,且水资源分布不均。1969年县自来水厂建成,取地下水向城区供水,次年供水4万吨;后因水环境污染加剧,各地相继建自来水厂供水,1981年,开始实施大规模农村改水,至1987年境内城乡水厂有输水管线40余千米,年供水356万吨。1988年后,农村改水持续推进,至1991年农村改水基本完成。1995年实施“四库联调”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1999年实施余姚梁辉水库引水工程,弥补境内水资源短缺。2003年,启动农村二次改水。至2011年,建成3项境内水资源调度工程、4项市外引水工程,基本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自来水厂13座,日供水能力56.50万吨,有口径100毫米以上给水管网1876.63千米,自来水供应实现城乡全覆盖。
关键词: 慈溪市 供水 供水水源

内容

慈溪为缺水地区,且水资源分布不均。1969年县自来水厂建成,取地下水向城区供水,次年供水4万吨;后因水环境污染加剧,各地相继建自来水厂供水,1981年,开始实施大规模农村改水,至1987年境内城乡水厂有输水管线40余千米,年供水356万吨。1988年后,农村改水持续推进,至1991年农村改水基本完成。1995年实施“四库联调”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1999年实施余姚梁辉水库引水工程,弥补境内水资源短缺。2003年,启动农村二次改水。至2011年,建成3项境内水资源调度工程、4项市外引水工程,基本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自来水厂13座,日供水能力56.50万吨,有口径100毫米以上给水管网1876.63千米,自来水供应实现城乡全覆盖。
  供水水源
  1988年初,全县15座乡镇级以上自来水厂中3座取用河道水,余均取自水库湖泊;是年底,3座取用河道水水厂关闭,河道水不再成为水厂用水。20世纪90年代后,慈溪相继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详见第九编《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一节)、新建海涂水库(详见第十二编《水利》第一章第二节)、境内调水和市外引水工程(详见第十二编《水利》第三章),保护和扩大水源,解决境内水资源短缺与不平衡问题。2011年,全市13座正常使用水厂水源2座为市外水库、2座为海涂水库、9座为沿山水库湖泊。
  水厂
  1988年初,境内有16座水厂,其中乡镇级以上水厂15座,日供水能力2.84万吨;后周巷、庵东、长河3座水厂因水量、水质等问题相继关闭。1989—1999年,投资5330万元,新建新城、择浦、新浦3座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5.50万吨;投资6522万元,改建扩建择浦、逍林、师桥、新城、横河、龙山、三北、桥头、白沙9座水厂,增加日供水能力11.24万吨。至1999年,全市有水厂14座,日供水能力21.89万吨,其中城区有新城、白沙、鸣山3座水厂,日供水能力8.50万吨;城区最大水厂为新城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农村最大水厂为师桥水厂,日供水能力4.50万吨。2000年,建成匡堰水厂,日供水能力5000吨。2001年7月,建成城西水厂,为梁辉水库引水工程配套水厂,日供水能力6万吨。2004年10月,投资9400万元,建成日供水能力5万吨航丰水厂,为民间资本投资建设。2007年1月,慈东工业园区投资2000万元建成慈东水厂,日供水能力2万吨;是年8月,建成城北水厂,日供水能力20万吨,为汤浦水库引水工程配套水厂。2000—2011年,投资8380万元,改建扩建新浦、三北、鸣鹤、横河、范市、航丰6座水厂,增加日供水能力9.75万吨;同时,石堰、桥头、新浦、择浦、逍林、鸣山6座水厂停办。至2011年,全市有白沙、新城、城西、城北、龙山、三北、范市、师桥、鸣鹤、匡堰、横河、航丰、慈东水厂13座,生产规模日供水能力56.50万吨;其中航丰和慈东自来水厂采用反渗透分离技术,为超滤+反渗透的膜法工艺,其余自来水厂采用普通制水技术,为沉淀+过滤+消毒或直接过滤+消毒或澄清+过滤+消毒工艺。
  供水管网
  取水管线慈溪各水厂均有取水管线;1988年初,乡镇级以上15座水厂共有取水管线43千米。1988年后,水厂或新建、扩建,或废弃,改建后水厂多废弃原取水管线,取水管线得到整合。1994年,全市水厂取水管线总长72.93千米。1995年后,实施境内调水和境外引水工程,取水管线大幅增长。2011年,全市13座正常使用水厂取水管线总长131.45千米。
  城区配水管网 慈溪县水厂建成供水后,口径150毫米以下各种材质配水水管遍布中心城区。1988年初,县城浒山镇共铺设配水水管39.01千米,其中干管31.50千米。1990年,建成口径150毫米、长368米配水管线1条,改变小口径管道供水局面;之后,中型口径配水管线逐渐增多。1993年,投资128.47万元,建成孙塘路至新城大道北路的三北大街管线,口径500毫米,长1168米,为全市第一条骨干配水管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社会用水需求增大,中型口径配水管网难以保障供水,2001年后骨干配水管线建设速度加快。1993—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3.78亿元,建口径500毫米以上配水管线43条,总长142.39千米,其中口径800~1400毫米占50%以上;建口径100~400毫米配水管线657条,总长383.10千米,其中口径300~400毫米管线154.21千米,占40.3%。2011年,城市配水管线总长1712千米。
  农村配水管网 20世纪80年代初,全县农村乡(镇)、村开始饮用自来水。1988年初,全县农村配水管线88.06千米。1990年,新建管线72.21千米,为1988年新建量的1.23倍。随着农村改水推进,配水管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线长度不断增加;至1999年,全市农村有口径100毫米以上配水管线274.42千米。2003年10月,农村开始二次改水,农村配水管网建设加速;仅2008年,全市农村新铺设口径100毫米以上配水管线338.60千米。至2011年,全市有农村配水管线1636.75千米(不含农村入村入户配水管线),其中口径100毫米以上配水管线1351.14千米。
  自来水供应
  1988年,自来水供应量与普及率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城区79.4%,镇乡43.7%,年生产自来水762万吨;是年后,周巷、长河、庵东等地开始由鸣山水厂供水,开启城乡一体供水。随着农村改水项目的水厂建成投产,自来水生产量与普及率均有所提高;1991年,全市供水1856万吨,其中生产用水703万吨,居民生活用水862万吨,覆盖67.3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5%,日人均35.10升。至1998年,全市73.46万人使用自来水,占总人口的73.2%;其中农村、集镇、建制镇用水人口48.46万人;全年居民生活用水1991万吨,为1991年的1倍多;生产用水2874万吨,比1991年增长3倍多。2007年10月,建成三库联调(杜湖、白洋湖、上林湖)工程,实现龙山、三北、范市3水厂联合向慈东工业园区供水;是年12月,桥头、逍林、新浦、胜山4镇纳入市自来水总公司供水范围。2008年11—12月先后开工建设杭州湾新区供水专线工程和中横线供水骨干管网工程,城乡一体化供水范围扩大至全市大部分地区。2011年4月,杭州湾新区纳入城区供水保障范围。是年,全市供应自来水16961万吨,保障104.15万人户籍人口和95.77万人外来人口使用自来水,其中居民家庭用水8916万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2729万吨),生产用水7879万吨。
  水价
  慈溪自来水水价因各水厂生产成本不同而有差别,收取水厂建设费、污水处理费不同而不同。1988年后,水价续有调整;总体上,城区水厂供水范围内水价高于农村。2007年,桥头、范市、龙山3地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分级水价;2008年,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采用阶梯式分级水价模式。自来水定价以非盈利为原则,成本超过定价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2011年,慈溪财政补贴自来水总公司3700万元。
  水价构成 成本费。慈溪自来水生产成本因各水厂的规模、工艺、管理和当地是否拥有水源而不同,自来水成本费主要包括水资源费、药剂费、动力费、工资、维修费、制造费、管理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折旧费、财务费、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等;其中无水源水厂的水资源费高于有水资源的水厂,市外引水的水厂水资源费高于境内水源的水厂。2005年12月,召开城区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水价成本费为每吨1.96元。2008年,慈溪城区水价调整听证时测算自来水成本费为每吨4.09元。
  水厂建设费。1995年,择浦自来水厂在水费中收取水厂扩建资金每吨0.10元;1999年,水厂扩建资金改称“水厂建设附加费”;2001年调整为每吨0.20元,保持至今;其他各农村水厂收取时间、标准各不相同。2011年11月,龙山镇自来水价格调整后,水厂建设附加费为每吨0.40元。城区自来水水价中的水厂建设附加费于1996年调整时收取,为每吨0.20元;2006年5月调整水价时取消。
  污水处理费。1993年4月始,城区自来水水费中代收污水处理费,为每吨0.05元。2004年4月的水价调整后,污水处理费标准区分不同类型用户,为每吨0.15~1.25元;2008年4月,调整为每吨0.60~5.55元。污水处理费占水价的比重从2004年的6.7%~27.8%,提高至2008年的16.4%~42.7%。农村自来水厂代收污水处理费则较迟,标准低于城区。2007年5月,择浦自来水厂开始收取每吨0.10~1.95元污水处理费;2011年龙山镇自来水价格调整后污水处理费为每吨0.30~3.00元。部分农村水厂一直未收取污水处理费。
  城区水价 1995—2011年,市自来水总公司6次调整自来水水价。1995年前,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每吨0.70元,生产经营用水每吨0.80元。1995年9月调整后,居民生活用水每吨0.90元、生产用水每吨1.20元,对特种行业与饮食服务业用水实行加价。2008年4月,居民用水实行分级用水价格,最低水价每吨3.65元;生产用水最低水价每吨6.55元,特种行业用水每吨13元。
  含水厂扩建资金(水厂建设附加费),标准有差异;1999—2011年水价均含代收污水处理费,标准有差异;资料来源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农村水价 1986年前,横河自来水厂向居民供应自来水每吨0.08元。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普遍在每吨1元以下。1996年,新浦自来水厂首先将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提高至每吨1.50元;匡堰自来水厂最迟调整,于2000年调整为每吨1.00元。至2007年新一轮农村自来水厂水价调整后,9家农村自来水厂向居民供应的自来水水价中,4家在每吨2.00元以上,择浦自来水厂最高为每吨2.40元,三北自来水厂最低为每吨1.60元。2011年12月,龙山镇调整自来水水价,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分级水价,最低调整至每吨2.60元(一级)。
  农村自来水厂供应的非居民用水水价比居民生活用水略高。1986年,横河自来水厂供应非居民用水水价每吨0.65元。1995年前后,全市农村非居民用水水价进入每吨1元时代。进入21世纪,依据产业政策提高污染较重行业自来水价格。2007年,污染行业、饮食服务业、特种行业自来水水价一般为每吨4.50元,鸣鹤自来水厂每吨3.10元。2011年,龙山镇非居民用水水价每吨4.20元(非经营用水、一般工商企业)和每吨6.50元(对水环境影响较重行业和特殊行业),均低于城区同行业用水水价。
  水价听证 1998年12月,市物价局组织第一次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听证会成员身份有消费者代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自来水和污水处理企业工作人员,并有旁听群众代表参加。2003年11月、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市发展计划局(发展改革局)3次组织城区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2006年鸣鹤、匡堰等水厂举行水价调整听证会;2011年11月龙山镇举行水价调整听证会。至2011年,城区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共召开4次。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幅度不宜过大、提高污染行业污水处理费等意见得到采纳。
  改水
  农村一次改水 1981年,县人大决议实施农村改水,重点建水厂,帮助农村居民解决饮用河(塘、池)水等地表水问题。1984年,获得世界银行无息贷款支持,至1991年6月农村一次改水项目完成。全市利用世界银行无息贷款折人民币1084.38万元(按1美元折2.80元人民币计),省、宁波市、慈溪县(市)财政补助629.80万元,集体和群众集资677.27万元;建水厂25座,其中镇级8座、乡村级17座,完成51个乡镇改水,覆盖480个村,计63.50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73.79%。
  农村二次改水 2003年6月,中西部地区农村首先实施二次改水;资金由市镇财政、自来水总公司、居民共同筹措,其中市自来水总公司与市财政均出资每户500元,居民承担每户300元,不足部分由镇村承担。2006年,其他地区按中西部改水模式相继开展农村二次改水。至2011年,全市累计投资4.39亿元,改造275个行政村34.49万户。
  一户一表改造 2001年前,城区多层住宅主要采用屋顶水箱供水,存在二次污染和水费收缴困难等问题。随着管网承载能力提高,具备直接供水条件;2001年,天九街小区实施城区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试点,改造340户,投资70.40万元,至年底实际改造861户。2002年,城区一户一表改造全面推开,投入资金762.40万元,改造7个住宅小区6354户。2008年完成城区一户一表改造。累计投入资金6853.74万元,改造66个住宅小区5.37万户;改造费用由用户承担每户300元、政府补助每户500元、自来水总公司在自来水附加费中列支每户500元。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