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7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规划
分类号: TU984.255
页数: 21
页码: 469-4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11年慈溪市城市规划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市域规划、城市规划、镇村规划、规划管理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内容

第一节 市域规划
  慈溪市域范围规划最早出现于《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时称城镇体系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组成部分;之后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涉及,其中1998年编制的《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提出慈溪市域城市结构为“一体两翼”,以浒山、宗汉、横河构成中心城市,以周巷、观城2镇为两翼。1995年12月开始编制首轮慈溪市域规划。2005年,编制第二轮市域规划,提出市域结构由“一体两翼”向“一个中心四个片区”转变,着手编制“一个中心四个片区”规划。2006年,在宁波市政府统一筹划下,编制余姚慈溪(简称“余慈”)地区统筹发展规划,成果有《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余慈中心城规划》。
  市域总体规划
  慈溪市市域规划 1995年12月开始编制,1996年12月完成。慈溪定位为经济实力雄厚、城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舒适、人民生活富裕、市民行为文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规划分2期,近期1996—2000年,远期2001—2010年。规划至2010年市域总人口108.40万人,用地总面积111.85万平方米,形成一中心、二发展面、三大农业生产空间区域、四条经济发展轴、五大城镇组群体系。一中心:以浒山为中心,组合宗汉、横河、坎墩,形成规模48.63平方千米市域中心城市;二发展面:以329国道为主轴线,南部环境开发,北部网络化城镇建设;三大农业生产空间区域:南部丘陵林果园区、中部平原棉粮产区、北部滨海开发区;四条经济发展轴:329国道、七塘公路(杭州湾南岸发展轴)、中横线、南北大通道;五大城镇组群:以周巷为中心的周巷、天元、小安、长河组群,以庵东为中心的庵东、崇寿组群,以观城为中心的观城、附海、师桥、鸣鹤组群,以逍林为中心的逍林、新浦、胜山、匡堰、桥头组群,以范市为中心的范市、三北、龙山、掌起组群。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 2005年3月开始编制,2006年3月公示。2008年,根据《余慈中心城规划》对《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通过宁波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为宁波市首个通过宁波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县域总体规划)。2009年,杭州湾新区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慈溪原有产业布局被打破,再一次对《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至2011年,《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编修完成,上报省政府审批。慈溪定位为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南翼重要节点城市、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年限2005—2020年。用地范围慈溪全境。规划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208万人,城镇人口156万人。规划至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213.66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中心、四片区、三廊、四带、四轴的市域空间结构;一中心:中心城区,包括现状中心城区和逍林、横河、胜山、匡堰4镇;四片区:分别以慈东工业区块为中心的慈东片区、以观海卫镇为中心的观海卫片区、以杭州湾新区为中心的杭州湾片区、以周巷镇为中心的周巷片区;三廊:为主城与周巷、观海卫2个副城之间及沿沈海高速与杭甬高速复线的3条生态走廊,形成南山北海中平原的生态空间格局;四带:为工业带、农业带、生活居住服务带、生态保护带;四轴:为4条城镇发展轴,分别为329国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连接线、梁周公路、余慈东线。规划形成一主三副一组团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主:为1个主城,即中心城区(职能为综合型,市域商贸和居住中心,以发展商贸业和居住为主,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副:为东部副城——观海卫片区(职能为工贸型,重点发展工业和旅游业,规划为东部商贸服务中心)、西部副城——周巷片区(职能为综合型,规划发展成为西部商贸中心和余慈中心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副城——杭州湾片区(职能为综合型,规划发展成为市域北部片区中心和市域工业发展中心,同时配套一些相应的商业、教育和旅游功能);一组团:为慈东组团(职能为工旅型,重点发展工业与旅游,规划发展成为市域工业产业提升和宁波市区产业转移基地,市域旅游发展重要区域)。
  规划对农业、工业、三产(商贸)发展作出布局。农业空间布局分为3带:329国道以北至杭州湾新区以南为平原农业带,重点发展都市型高效农业基地,配套发展观光休闲农业;329国道以南为山区农业带,重点建设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特种畜禽等农产品基地;杭州湾沿岸与海域为滨海农业带,主要发展湿地和大桥等旅游项目、环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建设及沿海绿色水产养殖。工业空间布局分为5个区块:慈东工业区块,包括龙山镇全部及北部围垦区块,总用地面积42.17平方千米,是市域工业整合和提升区块,宁波市级重要制造业基地;观海卫工业集聚区块,包括观海卫工业开发区东区和西区,总用地面积10.84平方千米,是慈溪市东中部工业的整合和提升载体;周巷工业集聚区块,包括周巷镇镇西和镇北2个工业区,总用地面积约10.89平方千米,是慈溪市西部工业的整合和提升载体;杭州湾新区,主要为七塘以北地区,占地面积约143平方千米;新兴产业集群区,区域主要位于宗汉街道,东至金轮大道,南至中横线,西至长河镇,北至北环线,总用地面积6.32平方千米,是市域新兴产业集合区块。第三产业形成3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以市域配送物流和专业市场物流为基础,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杭州湾新区的工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华东地区一流的物流中心、中转货运中心和长三角重要的货物集散通道,市域最终形成三大体系四级网络节点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区域性商贸会展基地,以杭州湾新区、中央商务区为重点,合理规划市、镇、村三级商业网点,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商贸格局;区域性生态旅游基地,建设以中心城区旅游为中心,大力推进大桥观光游,形成“一心二带三区”(一心指中心城区旅游中心,二带指慈溪南山北水2条旅游经济带,三区指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达蓬山—伏龙山文化旅游区、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空间格局。
  同时,对市域综合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防灾减灾等作出规划。市域综合交通公路网布局分4个层次:第一层次空间形成一横一纵高速公路(一横为杭甬高速公路复线,一纵为沈海高速公路);第二层次空间形成二横四纵的快速路(二横为中横线和沿海北线,四纵为梁周公路、余慈大道、寺马线、方淞线中横线以北段);第三层次空间形成五横七纵的主干路(五横为北部九塘公路、北三环路、北外环路、329国道、余慈公路—329国道南复线,七纵为芦庵公路、浒崇—浒溪公路、东三环路、樟新公路、观附公路、方淞线中横线以南段、伏龙路);第四层次为农村公路网。运输场站分2个系统:客运系统,设1处客运综合枢纽(位于余慈中心城余姚区域内)、3处一般客运枢纽、7处镇客运站、5处简易客运站;货运系统,设7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水路运输:规划至2020年,完成4条航道改建工程,分别为周巷—西三航道、周家路—逍林—横河航道、逍林—水云浦航道、坎墩—浒山城区航道,规划航道均为六级,中心港区拟建在横河人民闸下游,远期西三港迁建至高背浦以北区域。铁路规划2条线:预留跨杭州湾铁路慈溪市段;新建杭甬铁路高速客运专线,铁路从市域南侧经过,并在余慈中心城余姚境内设置余慈站。轨道交通:规划3条线可与余慈地区灵活连接,与宁波中心城的接口分别在宁波北部澥浦和宁波西北部高桥、慈城。飞机场规划:在观海卫东北高背山村北侧预留军事机场。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规划至2020年,共建6座自来水厂;所有城镇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统—排入市域污水干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市域内共置3座污水处理厂。电力电信工程规划:至2020年,设500千伏变电所1座、220千伏变电所15座、110千伏变电所67座;固定电话145.60万门,信息用户终端20.50万户,移动用户数135.20万户。燃气热力工程规划:规划远期主气源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作为城市应急气源;规划4座热电厂,分别为慈溪市热电厂、金轮热电厂、众茂热电厂、慈东工业区块热电厂。环卫设施规划:规划保留西三垃圾填埋场和东部垃圾填埋场,另在慈东工业区块内新建1座垃圾焚烧处理厂,建成区每0.70~1平方千米设置1座垃圾中转站,新建垃圾中转站用地面积为1000~1500平方米。防灾减灾规划:形成消防站21座,其中特勤消防站2座(主城区和杭州湾新区各1座)、普通消防站11座、小型消防站8座;将市域的地质灾害划分重点防治区2个、次重点防治区5个、一般防治区和预防区各1个。
  “一个中心四个片区”规划
  2006年初,开始编制“一个中心四个片区”规划,即《慈溪市中心片区规划》《杭州湾片区规划》《观海卫片区规划》《周巷片区规划》《慈东片区规划》。
  慈溪市中心片区规划 2006年4月开始编制,2009年1月完成。片区定位为环杭州湾城市带重要城市,宁波大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慈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域商业贸易、现代服务、知识创新、居住生活的中心地区和带动全市其他片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龙头先导地区。规划期限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人口规模至2010年56万人,至2020年65万人。用地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内浒山(原)、宗汉、坎墩3个街道及周边横河、逍林、匡堰、胜山4镇,总面积约287平方千米。用地规模至2010年63平方千米,至2020年78平方千米。规划形成十字发展主轴、七城市组团、一片区中心、六组团中心的空间结构;十字发展主轴:东西向329国道和三北大街间城市发展轴,南北向新城大道两侧地区及以新城河(三灶江)为依托,串联北部坎墩和南部横河;七城市组团:以浒山街道为基础打造片区中心组团,周边以各镇(街道)为基础打造横河、宗汉、坎墩、逍林、匡堰、胜山组团;一片区中心、六组团中心:中心组团核心位置以市政府及周边地块为基础形成片区级(城市级)行政、商业、文化、体育中心,服务中心片区乃至整个慈溪市域,其他六组团以现状政府办公、商业服务相对集中地段为基础分别设城市组团级中心,服务组团内部。
  杭州湾片区规划 2006年4月开始编制,2007年7月完成。规划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保税园区挂牌、余慈地区统筹发展等为契机,培育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龙头、杭州湾新区为载体、环杭州湾产业带为腹地,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宁波市域北部经济增长极。片区定位为宁波大都市北接上海门户、余慈地区生产服务基地、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规划年限2005—2020年: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人口规模至2010年28万人,至2020年45万人。用地规模至2010年约60平方千米,至2020年约80平方千米。规划用地范围包括杭州湾新区以及庵东、崇寿、新浦3镇,面积295平方千米。规划形成多心、六轴、三带、八片的空间结构;多心:为桥头堡片区中心,四灶浦、庵东—崇寿2个片区副中心,各组团的组团中心;六轴:为沿滨海一路、兴慈五路、历崔线、庵新路、新城大道、水云浦江形成的发展轴线;三带:为北部新区产业、服务、居住、休闲带,中部村庄农田带,南部集镇带;八片:为按道路、水系、绿地、功能区划形成8个组团,包括湿地公园组团、桥头堡组团、工业中心组团、四灶浦组团、庵东—崇寿组团、新浦组团及2个独立村庄和农田组团。
  观海卫片区规划 2006年4月开始编制,2009年12月完成。片区定位为慈溪市中东部工贸综合服务区、浙东生态旅游休闲文化名胜区、长三角现代化观光农业示范区、慈溪市中东部现代化副中心城市。规划年限2006—2020年:近期2006—2011年,远期2012—2020年。片区包括观海卫、附海、桥头、掌起4镇,总面积276.80平方千米(规划文本数据)。人口规模至2011年41.30万人,至2020年47.90万人。用地规模至2011年39.20平方千米,至2020年48.10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核、二轴、三带、四片的空间结构;一核:观海卫片区的城市发展核心区,规划发展成新型城市核心区,主要发展包括商贸、办公、文化、教育、卫生等功能;二轴:南北向观附公路空间发展轴,东西向329国道空间发展轴;三带:由南至北形成的南部文化生态旅游带,中部综合功能服务带,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带;四片:观海卫片、掌起片、桥头片、附海片。
  周巷片区规划 2006年4月开始编制,2007年3月完成。片区定位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重要组成部分,姚周片区及慈溪西部产业服务和文化信息中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商贸新城。规划年限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用地范围包括周巷、长河、天元3镇,总面积117.70平方千米,重点规划三塘横江以南区域,面积58.24平方千米。人口规模至2010年16万人,至2015年20万人,至2020年25万人。用地规模至2010年21.60平方千米,至2015年26.49平方千米,至2020年32.13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心、二园、四区、四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心:从周巷行政商贸中心到姚北周巷片区中心的城市片区综合中心;二园:商贸市场综合园和中央生态休闲公园;四区:周巷镇西、镇北、长河天元镇北3个工业区和天元特色家具工业园区;四组团:周巷、片区中央、长河、天元4个居住组团。
  慈东片区规划 2006年4月开始编制,2008年10月完成。片区定位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旅游生态宜居功能区,统筹发展综合试验区。规划年限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用地范围包括龙山、范市、三北3镇行政辖区,总面积112.80平方千米(规划文本数据)。人口规模至2010年15.80万人,至2020年23.00万人。用地规模至2020年25.77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三带的功能格局;一心:由伏龙山、伏龙湖及周边区域组成片区中心;两片:三北—范市片、龙山片;三带:产业带、生态旅游带、生活居住带。
  余慈地区统筹发展规划(具体内容以慈溪范围为主)
  余慈地区为宁波都市区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7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印发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作出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打造宁波都市区副中心的战略决策。
  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 2006年开始编制,2007年完成。余慈中心城定位为宁波都市区副中心,杭州湾地区专业性生产服务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期限2006—2030年: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规划中心城人口至2010年
  145.40万人,至2020年168.60万人,至2030年180万人。规划范围北至中横线,南至杭甬高速公路,东至逍林镇东侧行政边界,西至高速公路余慈连接线,共20个乡镇(街道),总面积488平方千米。用地规模至2010年141平方千米,至2020年168平方千米,至2030年195平方千米(其中慈溪城区用地规模59.62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核、三片、三廊的空间结构;一核: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域,统筹余慈发展,提升余慈中心城职能的核心地区;三片: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姚北—周巷片区;三廊:3条生态廊道,从核心区向外发散,作为余慈中心城最主要的生态隔离带,分隔3片区,沟通中心绿核与周边绿色开敞空间的联系,并向3个片区内部进行绿带渗透。
  规划对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用地作出布局。居住用地规划,慈溪城区11个居住区(慈溪城区6个、宗汉、坎墩西、坎墩东、横河、逍林各1个),每一居住区人口规模5万~8万人,共24.03平方千米;姚北—周巷片区10个居住区,人口规模5万~6万人,共19.33平方千米。公共设施规划,慈溪城区片区级公共中心主要集中在329国道和新城大道沿线,包括大型行政商务办公、商贸文化、卫生文教设施和大量商住混合开发用地;姚北—周巷片区现状2公共中心为片区次中心,周巷为商贸市场综合园区,低塘为商业文化娱乐综合中心。工业仓储用地规划,慈溪城区集中规划工业用地,形成特色产业工业园;慈溪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功能置换为居住、商业金融、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用地;坎墩大道以北和横河镇西部工业用地调整为工业发展备用地,并核减横河镇东部工业用地发展规模;姚北—周巷片区规划成余慈中心城先进制造业重要载体,工业中长期发展主要地区,类型主要为一类、二类工业;周巷镇东工业区近期保留,重点发展周巷镇西、镇北工业区。
  同时,对对外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综合防灾等作出规划。对外交通规划:规划形成一环三射八连一枢纽的公路网结构;规划近期全面完成铁路平交道口立体化改造,实施萧甬线电气化改造;规划建设连接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姚北—周巷片区、杭州湾新区的环形轨道交通系统,与宁波市的轨道系统相衔接,并预留轨道车辆段;规划统一部署余慈两地内河航道,形成以四级、六级航道为骨干,七级及众多地方航道为基础的内河航道网;场站规划设客运综合枢纽站(与高铁客运站结合)、慈溪长途客运总站2个客运主枢纽、短途客运站9个(其中慈溪城区4个、姚北—周巷片区2个),设货运站10个(其中慈溪4个、姚周片区3个)。给水排水规划:规划对余慈中心城供水分为4区,分别为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姚北—周巷片区及核心区;规划建设慈溪东外环路、中横线两侧的污水主干管,完善城区排污管网。燃气供热规划:规划城区居民耗热至2010年每人每年60万大卡,至2020年每人每年65万大卡,至2030年每人每年70万大卡;对现状慈溪市热电厂进行迁址重建,对现状金轮热电厂进行扩建,新建每小时90吨的锅炉1台。综合防灾规划:中心城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降雨24小时排出;城市生命线工程按基本烈度7度标准进行设防。
  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2006年开始编制,2007年完成。余慈地区定位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浙东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省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和全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示范区。慈溪城区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之一,以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工商名城为目标,重点发展商务、会展、咨询服务、金融信息、生活居住功能。规划年限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规划余慈地区总人口至2010年270万人,至2020年310万人。规划范围北至海岸线,南至山体边缘线,西至余姚行政区边界,东至慈溪行政区边界,总面积2106平方千米。规划余慈地区形成一心、三园、六镇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一心:为北部都市区中心城;三园:慈溪杭州湾新区、余姚滨海产业园区、龙山—慈东产业园区;六镇:观海卫(掌起、附海、桥头)、三北(龙山、范市)、庵东(崇寿等)、泗门(临山、小曹娥)、丈亭(陆埠、三七市、河姆渡)、梁弄。综合交通规划:公路形成一环、三射、八连、一枢纽网络;一环: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连接线、杭甬复线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组成的高速公路环;三射:余慈地区同上海、杭州的3条高速联系通道;八连:余慈地区同宁波中心城的8条通道;一枢纽:结合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慈站及轨道交通站设置的交通换乘枢纽。内部道路形成一环五横五纵结构;一环:环绕余慈中心城区的快速路;五横:中横线、329国道、329南复线—余慈公路、甬余夫公路、余北快速路,五纵:浒崇线、慈溪西外环路—余姚东外环路、余庵公路—新建路、梁周一级公路、姚周西路。铁路规划近期建设杭甬客运专线铁路,远期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沪甬客运专线),实施萧甬线电气化改造;建设连接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姚北—周巷片区、杭州湾新区环形轨道交通系统,与宁波市轨道系统相衔接,并预留轨道车辆段。水利规划实施外引内调战略,实施曹娥江引水、富春江引水、引曹北线工程。电力规划建设500千伏观城变、220千伏慈南变、大桥变,改造220千伏慈溪变。规划统筹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北部平原地区向北排往杭州湾,设4个排污口,其中慈溪2个(龙山、杭州湾新区)。
  重要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8年后为指导市域重要区块开发建设,编制相关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观海卫新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0年12月开始编制,2011年12月完成。观海卫新城中心区定位为立足慈溪,面向杭州湾,以生产、生活性服务为基础,复合行政服务、商务休闲、商业娱乐、生态居住等功能,打造杭州湾南岸未来都市旅居、现代服务的生态新城区。人口规模5.80万人,用地规模3.16平方千米,建设规模516.05万平方米。规划范围东至世纪大道、北至环城北路,南至北界河(小团浦河),西至油车江,总用地面积5.08平方千米。规划结构为一带、三轴、三心、三片;一带:规划区内部U型水绿公园带;三轴:城市文化景观中轴,桃园路发展联系轴和世纪大道发展联系轴,构筑规划区功能结构主骨架;三心:规划二路以北桃园路两侧为城市动力中心(商务文体中心),世纪大道北侧329国道以东为城市实力中心(泽山公园商贸中心),规划四路以东规划二路以北为城市休闲中心(人工湖生态景观中心);三片:西部商贸服务综合片区,中部商务文化综合片区,外围新城居住集中片区。
  龙山镇核心区块(龙山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0年4月开始编制,2011年12月完成。龙山新城定位为集门户新城、山水新城、服务新城于一体的滨海生态新城,发展成为凸显慈东形象的滨海文化宜居新城,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策动杭州湾城市群东翼滨海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人口规模7.60万人,用地规模8.49平方千米,建设规模655万平方米。规划范围东起慈东大道,南至伏龙路,西临三塘横江,北抵蓬苑路,总用地面积15.22平方千米。规划结构为三心引领、主轴推进、五片协同、廊道贯穿;三心:为中部新城行政服务中心,东部综合服务中心,西部轨道交通枢纽;主轴:以东西向灵峰路为新城功能发展的轴线;五片:新城行政中心片区,综合服务片区,轨道交通枢纽片区,旅游观光核心区、滨水休闲区;廊道:新城生态廊道,文化旅游廊道,交通廊道。
  第二节 城市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慈溪县浒山镇城镇规划 1982年开始编制,1984年10月完成。规划以积极发展小城镇,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为指导思想,确定县城以发展纺织工业为主,重点解决县城用地宏观布局和近期建设项目安排。规划期限1982—2000年:近期1982—1990年,远期1991—2000年。人口规模近期35887人,远期5万人。城镇用地规模近期2.15平方千米,远期4平方千米。规划以旧城区为中心,建西门、金山、东门、教场山等新村小区,人均居住用地28.90平方米。拓宽浒崇公路城区段,整治航道,疏浚河流,构建环城线,畅通镇内主要街道。划定甬杭公路以南、新旧慈余公路中间为仓库区。新建第二水厂,调整和扩大干管,逐步形成环状。实现雨污分流,在3个居住小区设日处理能力1000~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各1座。新设110千伏高压线1条。翻建邮电大楼。迁移消防队至罗墅桥,规划用地0.33公顷。
  慈溪市城区总体规划 1987年9月,慈溪县委、县政府委托同济大学、县城乡建设局编制,时名为《慈溪县城总体规划》,次年6月通过会审。1988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时改名,以市政府所在地浒山镇为规划区域,城镇定位为慈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纺、小型机械加工业为主的工商型小城市。规划期限1988—2005年:近期至1995年,人口规模6.80万人,用地规模6.08平方千米,人均用地89.34平方米;远期至2005年,人口规模11万人,用地规模9.70平方千米,人均用地87平方米。近期城市发展方向以向东北和东面发展为主;南面结合南部工业区的配套作适当发展;西面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填空补实的配套;远期继续向东滚动,逐渐向白沙镇靠拢,连成一片。规划确定城市四横六纵的道路骨架、河湖绿化体系、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布局。
  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20年) 1991年8月开始编制,1993年3月完成。慈溪定位为宁绍平原北部以轻纺和机械加工业为主的新兴工商型城市,确定浒山为慈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年限1993—2020年:近期1993—2000年,远期2001—2010年,远景规划期2011—2020年。人口规模至2000年控制区21.55万人、市区11万人,至2010年控制区29.73万人、市区21.12万人,至2020年控制区37.32万人、市区29.43万人。规划范围东至浒山镇杨家路,西至宗汉镇百两桥,北至坎墩镇三塘江,南至横河镇横河江。市区包括浒山、宗汉及横河北部地区,总面积40平方千米;规划区同时包括坎墩和横河2镇,总面积70平方千米。城市向东、向北发展,适度向南发展。住宅建设向东发展,在新江路北段开发住宅区。生活服务中心以旧城公共服务网点为依托,解放街和三北大街为城市主要商业街,329国道结合商业发展成综合性道路,环城西路和教场山路为经营生产物资商业街。根据服务半径设相应规模菜市场。东二环线东、大塘江北设粮油市场。扩建白沙、天东2所中学,另规划4所中学。合理布局专业医院,建传染病医院。规划3个文化娱乐中心。国道和东外环线交叉口建东站,火车站北侧建南站,东站变客运中心,孙塘路中段建公共汽车总站。铁路站场设于大洋山南部,与萧甬铁路接轨。工业区在原2个组团基础上分南北2片发展。规划南北2片建坎墩变电所、横河变电所。开通有线电视,整改线路。城东新建日3万~5万吨水厂,南部规划日10万吨水厂。
  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年) 1998年开始编制,1999年完成。城市定位为杭州湾南翼工贸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宁波副中心城市。规划年限1998—2020年:近期1998—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人口规模,城区常住人口至2005年21万人,至2010年24万人,至2020年规划区39万人、建成区35万人。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北至潮塘江,西至宗汉七甲江,西南至余姚慈溪界,东至浒山逍林界,东南至东横河,南至横河镇伍梅山一带,面积100平方千米。城市建设用地2005年、2010年、2020年分别为22.50平方千米、25.20平方千米、35平方千米。规划首次提出慈溪城市结构“一体两翼”概念;一体:由浒山、宗汉、横河构成中心城市,为慈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波市副中心城市;两翼:周巷、观城2镇。居住用地规划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至2010年人均居住用地、居住面积分别为28平方米、15平方米。道路交通规划形成主、次、支三级网络配置,规划外环路、浒崇—浒溪路、北二环路、前应路、西二环路为交通性道路,329国道、新城大道、青少年宫路—乌山路为生活性道路。规划形成一个核心区、两条发展主轴、三条发展次轴、五中心职能区的总体格局;一个核心区由329国道、三北大街、环城西路、新城大道等围合约2平方千米区域;329国道、新城大道为城市两条发展主轴;三北大街、开发大道、青少年宫路—乌山路为三条发展次轴;五中心职能区为商业、行政文化、科教、医疗、市场5个职能区。工业用地规划市经济开发区、宗汉工业区、横河工业区3个工业区。水资源规划近期实施五磊山、白龙岗、童家岙等引水工程,建设郑家浦、徐家浦、淞浦等海涂水库,新建梅湖水库翻水站;中远期通过境外引水解决慈溪水资源匮乏状况。规划中心城市设2个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北二环路与浒崇公路交叉口西北、北外环路与东外环路交叉口西北。电力规划新增220千伏慈溪变、110千伏观城变、110千伏坎墩变等变电所;中远期继续增加110千伏变电所布点,完善网络结构。邮电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市市话主线普及率每百人70部、市域重点区域每百人50部,至2020年市话主线普及率和市域重点区域普及率分别为每百人90部、60部。广播电视规划至2010年建成自成体系具有自愈能力宽带双向环行网络,光缆干线由镇到村,部分实现光缆到用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8%,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80%;至2020年,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98%燃气规划以小区气化为主要发展方向,近期气源为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采用管道供气与瓶装供气共存方式,中远期基本采用管道供气。防灾规划要求从消防站至消防现场路上时间5分钟以内,各镇均应设消防队,中心城市按其功能分区设7个消防队。
  慈溪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2002年4月开始编制,2003年10月完成。慈溪定位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工商名城,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城市。规划年限2002—2020年:近期2002—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人口规模近期30万人,中期35万人,远期49万人。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0.70平方千米,用地控制范围110平方千米。城市形态与发展为东延、北扩、南调、西控、中更新;东延:依托新城大道与新城河(三灶江)改造完善城市东部新区,强化行政、文化、会展中心区功能;北扩:向北发展城市新区与坎墩连成整体,在北部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大型工业基地及物流基地;南调:对城区南部工业、教育用地及横河镇部分村庄用地功能进行调整,结合新城大道南延布置城市居住新区;西控:控制城西村庄与工业用地,为农居城市化改造区域;中更新:与大塘江、浒山江、赵家路江改造相结合,对旧城商贸中心进行改造更新,提升城市商贸中心功能。规划形成一中心、一基地、三条轴、四片生态绿地、六片区格局;一中心:由老城商贸金融中心区与新城大道行政文化会展中心区共同构成,沿大塘江、浒山江、三灶江呈倒Z型分布;一基地:为杭州湾新区工业基地;三条轴:为慈甬路商业轴线,新城大道城市的行政文教会展轴线,浒山江路及向北延伸商业、游憩、生态轴线;四片生态绿地:在主城东北和西北各设1处生态农业观光区和生态绿地,西南和东南各设1个山体生态或主题公园;六片区:中心区、城东、城南、经济开发区、坎墩、宗汉6个城市综合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主城形成九横九纵主次干路骨架系统;结合城市广场、滨河绿地设地面、地下停车场,安排停车位2.48万个。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至2020年735万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工业用地规划:形成杭州湾新区工业基地、西北工业区、特色工业园区。规划仓储用地58.80万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在城市东南建城市物流中心,杭州湾新区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危险品仓储用地设在城市东南山坳内。水资源与城市供水规划:近期完成童家岙引水工程,于2010年完成窖湖、灵湖2个翻水站,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建四灶浦北水库及海涂水库;同时实施绍兴汤浦水库、曹娥江等境外引水,远期规划富春江引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扩建教场山路污水处理厂至每日4.50万吨,同时在中心城区、杭州湾新区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25万平方米。供电工程规划:近期220千伏慈溪变和贤江变为主供电源,中期新建500千伏甬西变为主供电源,中远期改500千伏观城变为主供电源,甬西变为辅供电源。城市电信工程规划:近、中期升级每秒10GB密集型光波分复用系统,远期实施无光纤光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期末有线电视入户率99.5%,逐步实现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数字化。燃气工程规划:近期燃气主气源为液化石油气,中远期为天然气。供热工程规划:近期在杭州湾新区建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热电厂1座,搬迁慈溪热电厂至横河西,在主城东北新建1座热电厂。城市安全保障规划:确定慈溪城区防洪标准5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市区设7座消防站,消防大队设火警指挥中心;至规划期末建25万平方米人防掩蔽工程。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等开敞空间和人防工程地下设施作为避震疏散场地。
  城市专项规划
  至2011年,编制完成的城市专项规划有《慈溪市城市交通规划》《慈溪市绿地系统规划》《慈溪市住房建设规划》《慈溪市城市地下空间及人民防空规划》等。
  慈溪市城市交通规划 2003年12月开始编制,2004年7月完成。规划年限2005—2020年:近期2005—2007年,中远期2008—2020年。规划范围为主城区和杭州湾新区,共110平方千米。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合理交通方式结构。中远期公交车辆达到500标台。中期规划公共交通分担居民出行比15%,公交线路40~50条。确定过境公路为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慈溪杭甬高速连接线及杭州湾跨海大桥余姚连接线、宁波沿海高速公路北线,构成慈溪城市区域快速交通网,并与329国道、杭甬高速公路构成余慈地区网络化区际交通网。主城区形成六纵七横主干道骨架。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在市区范围内预留轻轨轨道交通用地,长度为25~30千米;沿中横线、东外环线、浒崇线布局,设公共交通首末站5处。
  慈溪市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10年5月开始编制,2011年12月完成。规划年限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5—2020年。用地规模市域范围1361平方千米,中心城市范围110平方千米。规划以构筑安全舒适、低碳生态、智能高效、多元可靠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针对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静态交通、货运交通、慢行交通,提出6大发展战略。对外交通发展战略提出应建立以高速公路、快速路为主导,干支线相互联通,快捷高效、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城市道路发展战略提出应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组成的交通走廊,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公共交通为导向,结构合理、安全低碳、各出行方式相互和谐的城市道路网体系;公共交通发展战略提出应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施国家提出的公交优先策略和“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模式,使慈溪走向低碳增长的道路;静态交通发展战略提出应正确引导城市交通体系健康发展,支持与配合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保证停车供应的总体水平应能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货运交通发展战略提出应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通过与制造业与商贸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宁波全国物流枢纽的战略实施,成为环杭州湾物流产业发展高地;慢行交通发展战略提出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各个阶层市民多层次的出行需求,确定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区域并在该区域内营造绿化、行人、自行车三位一体的生态型、人性化交通空间。
  规划对市域范围内铁路网、公路网、公路客运枢纽、区域轨道交通作出布局。规划沪甬(跨杭州湾)铁路3条线,分别是:嘉兴南方案(虹桥—嘉兴南—澉浦—宁波)、海盐方案(虹桥—嘉兴南—海盐—宁波)、王盘山方案(虹桥—新桥—王盘山—宁波);其中海盐方案沿海盐至大云一线跨杭州湾,经杭州湾新区西侧、坎墩,在慈溪北部设慈溪站。公路网规划分4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一横二纵的高速公路(一横为杭甬高速公路复线,二纵为沈海高速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第二层次为二横六纵二联的快速干线公路(二横为中横线和杭甬高速连接线—329国道南复线,六纵为周庵公路、余慈公路、胜陆公路〈城区段为东三环〉、观附公路、方淞线、长邱公路,二联为滨海一路和施家山路);第三层次为七横十一纵的干线公路网框架(七横包括滨海线、沿海北线〈西龙线〉、建附线、周附线、周龙线、329国道慈溪段、横筋线,十一纵包括周西公路、芦庵公路、浒崇公路、浒运公路、寺马公路、樟新公路、桥三公路、横滨公路、三海公路、掌二公路、灵峰浦公路);第四层次为一般公路和农村公路网。规划区域轨道交通3条轨道线,路经市中心城区,分别是:S1线,宁波市域轨道线路,主要服务于余慈与宁波之间的交通,体现快速舒适的特点,线路长,站距大;L1线、L2线,余慈市区网线路,主要服务于片区之间的交通,为体现骨干公交服务走廊的优势,线路位于各片区主要客流走廊上,站距较市域线小,加强覆盖面。公路客运枢纽规划:结合余慈中心城、慈溪市域总体规划,在慈溪中心城市范围内形成1处客运中心综合枢纽、1处一般客运枢纽、2处市域公交换乘枢纽。
  规划对慈溪中心城市范围内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作出布局。规划形成“井”字形快速路方案:东三环快速路,主要为慈溪中心城市服务,为高架形式,向北连接沈海高速公路,方便上海方向的进出城交通,向南连接杭甬高速,分担过境车流;中横线快速路,向东连接沈海高速宁波方向,向西连接杭州,为高架形式;余慈大道(西三环),向北连接沈海高速上海方向,向南连接杭甬高速、余姚、余慈高铁,为高架形式;杭甬高速连接线—南三环—329国道南复线,向东连接沈海高速宁波方向,向西连接杭州、余慈高铁,为高架形式。规划形成七纵七横的棋盘式主干路网结构;其中西二环路、教场山路—寺山路—浒溪公路、浒崇公路、新城大道、东三环路、梅林路、寺马线(准快速路)为南北向7条主干路;城市北环线(准快速路)、环城北路、中横线地面道路、北三环、开发大道、329国道、前应路为东西向7条主干路。规划将次干路分为两类:多功能次干路,青少年宫路、孙塘路与三北大街、北二环,为城市低碳交通走廊;常规性次干路,为城市各组团交通服务,同时分流主干道交通流,对道路主骨架起到补充完善作用,直接服务于城市各种用地。规划支路规模控制在350千米左右,区域支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米6~8千米;中心地区、商业繁华地区支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0~12千米。
  慈溪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3年3月开始编制,2004年1月完成。规划年限2003—2020年:近期2003—2007年,远期2008—2020年。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区范围,其中主城区91平方千米,杭州湾新区20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环、二带、三廊、三轴、四楔、五点结构;一环为沿中心城市规划建成区外围分布的环状绿地;二带为沿河防护林带和城北防护林带;三廊为沿中横线、寺马线、北三环绿色空间廊道;三轴为沿新城河(三灶江)、潮塘江、浒崇公路3条城市绿化景观轴线;四楔为在城区4角规划楔形绿地;五点为大桥新区公园、中横北公园、三灶江公园、乌山公园、峙山公园5处独立市区级大型公园。近期规划建设寺山、乌山、教场山、大桥新区、庙山、小山墩等公园及杭州湾滨海主题公园和三灶江沿江景观公园。生产绿地规划在中心城市东北角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内。建设形成北三环、西三环、潮塘江两岸、杭甬高速公路慈溪连接线等公路绿带。
  慈溪市住房建设规划 2006年初开始编制,2006年11月完成。规划年限2006—2010年。用地规模慈溪中心城区(70平方千米)范围内。人口规模预测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约40万人。住房建设总量目标在规划期内启动建设各类住房45800套,总建筑面积649万平方米,住房面积46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43700套,经济适用住房1800套,廉租住房300套。经济适用房主要集中规划在北二环和金轮大道交叉口东南地块(金轮一厂、二厂)、开发大道和浒崇公路交叉口东南地块、前应路和金山路交叉口西北地块;廉租房除在经济适用房规划地块内有规划外,另置三北大街和金轮大道交叉口东南地块内(金轮四厂)、西二环和北二环交叉口东南地块。规划期内,中心城区内住房用地供应总量397.8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用地380.10万平方米,政策性住房用地17.70万平方米。
  慈溪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2004年初开始编制,2005年5月完成。规划以保障城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保证城市各项功能稳定集约高效运转,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综合防灾抗灾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分层、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规划年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规划范围慈溪主城和杭州湾新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8.80平方千米,控制区范围110平方千米。地下空间功能分区三带、八区:三北大街地下商业街连接金融商业中心(CBD)及新行政、体育、会展中心(新城大道和三北大街交叉口),浒山江路沿线停车网络连接金融商业中心及新城市办公、酒店区(浒崇公路及浒山江路路南),新城大道文化娱乐圈连接新行政、体育、会展中心及文化娱乐中心(新城大道北);防灾片区以中横线、开发大道、浒山江路、新城大道为分隔,共分8个独立防灾片区。地下空间重点发展区域为金融商业中心和新行政、体育、会展中心。开发重点为办公楼、酒店等建筑地下停车场间的连通。规划在中横线(新城大道西侧)设轻轨枢纽站,与公交站、停车场、地下步行通道一体化建设地下综合体。
  慈溪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2011年开始编制,初稿基本形成。规划期限2011—2020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规划范围东到寺马线,南到南三环,西到西三环,北到三塘横江,总面积100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纵一横两综合体多区域的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布局结构;一纵:即新城大道,是慈溪中心城区南北向发展的主要轴线和近期开发的重点区域,构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纵向连通主轴线;一横:即329国道城区段,是慈溪中心城区东西向发展的主要轴线和远期开发的重点区域,构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横向连通主轴线;两综合体:人民公园地下综合体、换乘中心(S1—L2)地下综合体;多区域:基本覆盖整个中心城区的多区域地下空间,主要由地面建筑的附建地下室构成。
  慈溪市中心城区雕塑规划 2011年5月开始编制,初稿基本形成。规划期限2012—2024年: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19年,远期2020—2024年。规划范围东到寺马线,南到南三环,西到西三环,北到三塘横江,面积100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心、一圈、四团、七轴、多节点的中心城区雕塑布局结构;一心:由老城商贸金融中心区与新城大道行政文化会展中心区共同构成,沿大塘江、浒山江、三灶江呈倒Z形分布的现代化城市中心;一圈:由中心城区东部组团、南部组团、西部组团、北部组团4大区域组团构成的城市雕塑文化圈;四团:城市东部综合组团、城市南部综合组团、城市西部综合组团、城市北部综合组团4大功能组团;七轴:中心城区7条城市雕塑景观轴线,包括329国道雕塑景观轴线(以青瓷文化为主)、三北大街雕塑景观轴线(以慈溪5大文化为主)、大塘河滨水雕塑景观轴线(以围垦文化为主)、潮塘江滨水雕塑景观轴线(以移民文化为主)、浒崇路—浒山路—杨梅大道雕塑轴线(以慈孝文化为主)、新城大道雕塑景观轴线(以海洋息壤文化为主)、新城河滨水雕塑景观轴线(以新慈溪、新世纪为主题的景观长廊);多节点:适合布置城市雕塑的城市景观空间节点,包括城市出入口、重要交通节点、街头绿地、小游园、历史文化保护区门襟区、风景名胜门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色雕塑公园等。
  慈溪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优化规划 2010年初开始编制,2011年12月完成。规划对既有规划(涉及停车方面)进行梳理优化和完善,根据公共停车场作用、服务对象,结合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新增路外公共停车场109个,新增停车位15051个。停车场建设利用地下空间,有条件的区域采用地下、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根据场地条件和区位位置而定。近期建设重点解决核心区15平方千米的停车问题,结合重大建设项目和城中村改造,给出路外公共停车场的近期建设项目,合计3195个路外公共停车位。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2年开始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第一个为坎墩分区规划,地块面积22平方千米,位于西三环东、城市北环线南、新城大道西、中横线北。至2011年,主城区内除农居点和成片绿地未编制控规,其余地块均已编制完成,共22个;其中以居住地块为主8个,以工业地块为主2个,以商业地块为主1个,用地类别较为综合的11个,主城区控规覆盖率100%。
  重点区块城市设计
  慈溪市旧城风貌规划设计 2001年12月开始编制,2003年1月完成,定位为慈溪市商业金融中心。规划范围东至环城东路,西至环城西路,南至329国道,北至大塘江,占地面积0.79平方千米。规划形成十字空间轴线,内中外3个圈层:十字轴线为解放街和南门大街;内圈(旧城核心圈),东至天九街,西至水门路,南至新市路,北至小山前路,为城市生活组织圈,以高密度、低空间为风貌特点,规划传统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功能;中圈(生态导入圈),东至东城河,西至浒山江,南至东城河向西延伸段,北至大塘江,为建构旧城生态系统基础,构成旧城中心的环城水系、环城绿化圈,以中密度、高空间为风貌特点,规划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功能;外圈(旧城风貌圈),东至环城东路,西至环城西路,南至329国道,北至大塘江,以中密度、较高空间为风貌特点,规划居住为主导功能,沿329国道布置金融、办公。
  慈溪市文化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 2008年初开始编制,2008年12月完成。采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城”设计理念,将文化商务区定位为慈溪市未来的文化商务中心,慈溪市现代城市功能集聚区。规划范围南至北三环线,北至中横线,西至五灶江,东至新城河,总面积1.72平方千米。规划居住人口1万人,就业人口3万人,总建筑量160万~200万平方米。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两带的空间结构:一心为都市公共文化中心;两轴为城市形象展示轴和城市生活功能轴;两带为滨水绿色景观带和滨水都市休闲带。
  慈溪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 2010年10月开始编制,2011年8月完成。规划范围北至中横线,南至北三环路,西至东三环路,东至梅林路,总面积2.33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湖、两园、三轴、五区的空间布局:一湖为贯通南北水网的中心景观湖;两园为北部森林体验园和南部植物观光园;三轴为林荫景观轴、体验观光轴、南北连接轴;五区为森林景湖区、森林休闲区、森林体验区、植物观光区、森林游憩区。
  慈溪南部新城城市设计 2010年初开始编制,2011年1月完成。规划范围东至新城河,南至南三环线,西至浒溪线,北至前应路(除东方明珠城、现状中学和浒溪线至浒山江已改造部分外),总面积2.72平方千米。定位为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规划以南二环路为界分为A、B2区,其中A区为居住新城、B区为综合新区。A区形成二轴、三廊、三心的空间结构:二轴为新城大道和浒溪线;三廊为以河网水系为骨架,融合区域环境形成的3条休闲商业廊道;三心为商业商务中心,休闲公园绿心,社区商业中心。B区形成3个片区:北部铁路货站功能区,南部城市片区,东部创新型工业区。
  慈溪市新潮塘区块城市设计 2011年6月开始编制,初稿基本形成。规划范围东起新庵江,西至三灶江,北至中横线,南至北三环路,总面积3.21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带、三廊、一街、两心、三片的空间布局:一带为潮塘江蓝绿景观带,为慈溪河运文化景观休闲带;三廊为赵家路江河道走廊,中江湿地景观走廊,周家路江河道走廊,形成具文化、休闲、体育、游憩等综合功能的南北向生活景观廊道;一街为特色休闲商业街,打造新潮塘区块极具特色的高品质餐饮、美食休闲商业街;两心为2个邻里中心,为2个邻里单元提供配套服务;三片为指阳光水岸片区,新潮花园片区,商办综合区。
  第三节 镇村规划
  城镇总体规划
  20世纪80年代部分乡撤乡设镇后,各镇相继编制城镇总体规划。1992年6月,市建设委员会印发《关于当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撤区扩镇并乡后各乡镇开展建设工作提供总体思路。1993—1995年,各镇相继编制第二轮集镇总体规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慈溪加快城镇建设,为明确城镇建设定位,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组织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建设内容,2001—2003年各镇相继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各镇规划均以2002—2010年为近期、2011—2020年为远期编制。2006年、2007年,周巷、长河、附海、新浦4镇根据发展要求重新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各镇自设镇始至2011年,均编制2次以上城镇总体规划,其中周巷镇作为中国小城镇试点镇,自1984年始共编制6次城镇总体规划。
  慈溪市观海卫镇城镇总体规划 2002年4月开始编制,2003年9月完成。城镇性质为宁波大都市北部地区工贸经济发达并具有历史文化风貌和旅游观光特色的副中心城市。规划年限近期2001—2005年,远期2006—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近期12万人,远期20万人。用地规模近期1104万平方米,远期1980万平方米。规划范围为观海卫镇行政区划,总面积150.20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至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南至师宓公路,西至五磊山和里杜湖,北至卫山,总面积35平方千米。规划形成一心、两翼、三区的空间结构:一心为观海卫镇中心区;两翼为观海卫镇东及镇西工业开发区;三区为观城综合区、师桥综合区、鸣鹤综合区。规划路网形成一环、三横、五纵结构。规划形成9个居住区、2个工业开发区。近期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世纪大道、市民广场工程、桃园路、观附公路、古师公路、鸣鹤风景区、观城住宅区、新区行政金融中心配套工程、慈溪东部医疗中心工程、超市工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期27亿元,远期148亿元。社会发展目标城市化率近期65%远期75%。
  周巷镇域总体规划 2006年4月开始编制,2007年4月完成。在余慈地区统筹发展背景下制定。规划年限2006—2020年。规划范围为周巷镇所辖行政区划,总面积75.40平方千米。人口规模至2010年12万人,至2020年20万人。用地规模至2010年23.40平方千米以内,至2020年30平方千米以内。镇区城镇建设用地至2010年控制在15.60平方千米以内,至2020年控制在24平方千米以内。城镇性质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湾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姚周片区及慈溪西部产业服务和文化信息中心、和谐宜居现代化商贸新城。规划对镇域内“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城镇体系空间进行整合与重构,实现二心、二区、七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二心为行政文化中心、城市商贸中心;二区为镇北、镇西2个工业区;七片为城南、城北、城东、镇东北、镇中北、镇西北、镇中7个居住片。确定村庄空间布局规划近期形成七片、五中心、九基层结构,远期形成七片、五中心、三基层结构。规划近期工业用地378.30万平方米,其中镇东、镇西、镇北3个工业区分别为77.20万平方米、161.60万平方米、139.50万平方米;远期工业用地301.1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规划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商业金融等用地规模分别为11.20万平方米、17.70万平方米、58.00万平方米、162.10万平方米。道路交通规划片区内形成六横五纵主干骨架道路。站场规划设停车场13处,总用地面积7.56万平方米;交通枢纽站1处、1.15万平方米,公交首末站3处、1.58万平方米。
  村庄建设规划
  1982年11月,县基本建设局举办为期15天的村镇规划技术培训班,各区、公社、建制镇规划员共68人参加培训;是月底,县政府确定大云公社大云大队为村镇规划试点单位。2002年8月,慈溪编制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是年编制8个,其中观海卫镇4个。2003年初,省政府提出千村改造、百村示范,是年慈溪编制33个村庄建设规划,为历年之最,其中龙山镇10个。2004年,开始编制旧村改造规划,以旧村改造为龙头,治理脏、乱、差、散,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是年,全市编制31个村庄规划,其中27个为旧村改造规划。2005年、2006年编制村庄规划分别为8个、16个。至2008年,共编制96个村庄建设规划,覆盖面较广。2009年始,村庄建设规划由村、镇编制,市农办审批。
  三北镇田央村旧村改造规划 2005年10月编制;以保护有价值的古旧建筑,营造富有古韵文化特色的村庄为指导思想。规划年限2005—2009年。发展定位以商贸为主导行业,发展旅游业,建设蓬莱大街和田央北路的商业设施,把田央村建设成为三北镇集居住、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综合区片。村庄规模至2009年人口2445人,用地36.20万平方米。
  坎墩街道坎东村旧村改造规划 2004年3月编制;以加快发展公益事业,使村庄面貌有质的改变,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扎实基础为指导思想。规划年限2004—2008年。发展定位坎东村为慈溪城区一部分,坎墩东部商贸发达、环境优美的园林化中心村。村庄规模至2008年人口5921人,用地至2008年57.80万平方米。
  第四节 规划管理
  1990年6月,建立市城乡规划管理处,为全民事业单位,与市建设委员会规划科合署办公,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2年4月,组建市规划局,主管全市规划工作。2009年1月,设立市城乡规划研究院,为规划局下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市城乡规划战略性、基础性和公共政策等研究。2009年设立市规划局龙山规划分局;2010年设立观海卫分局;2011年设立周巷分局。至2011年,市规划局内设办公室、法规监察科、规划编审科、行政审批科、用地与建筑科、测绘与地理信息科6个职能科室。
  199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后,慈溪即予贯彻实施,并以每年3月的法定宣传月组织法规宣传。1997年4月,印发《慈溪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首次对慈溪城区建筑、道路、管线工程等明确管理规定。2003年3月,第二次印发作修改后的《慈溪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完善城市用地性质分类标准、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建筑容量、绿地率、建筑退让、建筑高度等)、广场、城市居住区规划等管理规定。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施行,规划管理按新法实施。2011年3月,印发《慈溪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测绘
  大地控制网 1953—1996年,利用常规测量完成高等级国家平面控制点124座。1996年开始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1998年,全市范围内布置C级GPS点86座,D级GPS点2000座。至2011年,D级GPS点基本覆盖全市。慈溪大地片面控制网布置完善,能够满足基本测绘和其他基础建设要求;其中高程控制网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水准点采用1985国家高程标准。2004年前,测绘成果作为一期水准点,2004年后为二期水准点;其中一期水准点144座,二期水准点41座。
  基础地形图测绘 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慈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2005年8月地理信息中心组建完成,2007年4月通过验收;该系统为慈溪10大数据库之一,其目标为建立一个以数字化基础测绘资料为主要内容,为慈溪信息化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综合应用提供基础和支持。2005年,开始制作城区70平方千米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和控制测量数据库,及相应的元数据库入库和电子地图制作。2006年,开始制作全市范围1∶10000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慈溪市地名库、135平方千米1∶500数字线划图。数据库均于2008年完成。
  规划行政审批
  2003年3月,市规划局制订《慈溪市部分区域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各镇已编制详细规划并经批准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一书两证”(选址意见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所在镇政府办理,报市规划局审核批准。2006年2月,启用规管2000系统,转变之前以书面形式逐级审查模式,实行网上审批。2008年1月,市规划局行政审批事项由2005年的8项增加至19项,同时取消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是年5月,市规划局撤销工程与测绘科,设立行政审批科,统一承担审批职能。
  规划违法案件查处
  2003年6月,市规划局、市测绘办,对浒溪线两侧违章建筑依法申请法院拆除。2006年9月对匡堰镇高家村内违章建筑实行强制性整体拆除。2007年3月、4月,为西三环拓宽延伸工程顺利实施,依法拆除西三环拓宽段百两村的违章建筑。2008年3月,对三灶江两侧违章建筑依法拆除;同年4月,配合旧城改造,对浒山街道违章建筑依法强制性拆除。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