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态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6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生态建设
分类号: X3
页数: 6
页码: 459-464
摘要: 本章介绍了慈溪市1988年到2011年对生态环境整治管理工作的内容。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 慈溪市

内容

第一节 水环境整治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工业企业增多,污水排放量加大,加之污水接纳设施不配套,处理能力不足,水域环境日益恶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水域环境。2003年2月,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门作出水环境整治决议,要求一届政府致力于水环境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整治疏浚河道,向外引水(分别见第十二编《水利》第三章、第二章),加强污水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2005年,启动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超过19亿元,包括建设市域污水收集、输送、集中处理、排放4个系统。至2011年,水污染恶化现象得到控制,饮用水源保护良好,部分河道水质有所改善。
  饮用水源保护
  1992年,出台《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若干规定》,将邵湖、梅湖、上林湖、里杜湖、外杜湖、灵湖、窖湖、凤湖、长溪水库、白洋湖10座水库集雨区划定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翻水河道两侧各300米为二级保护区,保护区面积98.15平方千米。1996年,开始创建宁波市合格饮用水源。是年,上林湖、邵岙湖、梅湖创建成功;1997年,长溪水库、窖湖创建成功;2007年,里杜湖、外杜湖、白洋湖、灵湖、凤湖创建成功。2008年,开始逐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观海卫镇杜岙村、龙山镇凤浦岙村开始实行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对成片自然村,采取收集后相对集中处理,对分散型农户进行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至2011年,饮用水源保护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建成。
  河道保洁
  1997年前,城区河道由浒山镇负责保洁。1997年,市环境保护局开始接管周家路江河道保洁工作,保洁面积9.13万平方米,4名保洁员进行河面保洁和河草打捞。1998年下半年,周家路江河道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全日制保洁。2000年后由市水利局负责。(详见第十二编《水利》第五章第一节)
  城河治理修复
  1997年,成立城河治理指挥部,重点整治大古塘河、浒山江为骨干的20条(段)河道、21千米。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建成截污管、渠29千米,新建大小节制闸8座、橡胶坝2座,设置排涝和污水提升泵站4座,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城河治理较大项目为大古塘河治理工程、浒山江治理工程、“五河”(金山后横河、东城河、施山横江、担山庙江、茅家漕)治理工程。1997年3月,大古塘河治理工程开始建设,2000年8月建成,总投资2400万元,全长2620米,两岸用砼浇筑集污渠结构,在鸣山老船闸处建节制闸1座,用于隔离污水,全程河底清淤。2000年4月,浒山江治理工程开始建设,2002年12月竣工,总投资9500万元,全长1700米,两岸用砼浇筑集污渠结构,南端罗墅桥建橡胶坝1座,隔离上游污水,全程河底清淤。2003年11月,开展“五河”治理工程,2004年6月竣工,投资2400万元,全长5150米,铺设集污管,河底清淤。2004年、2005年,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水产研究所在峙山文化广场A区河道开展防治城河富营养化和生态修复试点。2006年3月,市政府投入445万元,在大古塘河、浒山江、东城河、赵家路江、城东新村横河5条城市河治理建成段河道中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种养去污能力强、观赏价值高的水生植物,在美化水域景观同时,消减水体中富含的氮、磷等物质,净化水质。工程覆盖河道总长9136米,水面面积13.31万平方米。采取景观浮岛、净化浮岛、沉箱(筐)、湿地种植方式,种植各类植物61900平方米。同时向水体放养铜锈环棱螺、蚌类等4000千克。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测算显示,净化植物和景观植物从水中去除氮约2189.33千克、磷约379.72千克,鱼类和底栖动物去除水体中氮3377.60千克、磷240.78千克。
  第二节 湿地保护
  杭州湾湿地项目建设
  杭州湾湿地系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2005年,慈溪市与全球环境基金会(GEF)达成建设世界级湿地保护区意向,投入第一期项目开发基金35万美元。2006年9月,慈溪市沿海湿地保护区生态走廊工程经过生态规划研究后全面启动,为全球环境基金会(GEF)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下的第一个项目,湿地类型丰富,包括沿海滩涂、离岸沙洲和塘内围垦湿地,其中沿海庵东滩涂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项目分自然湿地和工程湿地两部分。自然湿地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投资1000万美元,总面积约43.5平方千米,包括建立自然湿地保护区及1个世界级的环境教育中心。2006年后,封闭管理3.33平方千米围垦地,清理各类鱼塘13.8公顷,平整农田10.27公顷,此后植被恢复良好,鸟类数量和种类增加,记录鸟类131种,隶属于12目33科,包括近危鸟种罗纹鸭、黑尾塍鹬、白腰杓鹬、大杓鹬、震旦鸦雀,脆弱鸟种卷羽鹈鹕、遗鸥、黄胸鹀;还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普通鵟、红隼、环颈雉、小杓鹬。工程湿地位于杭州湾新区,投资712万美元,占地近90公顷,对经处理的达标排放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削减氨、氮、磷等污染物入河(海)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自然湿地(中心)2010年6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
  掌起树滩湿地公园
  2010年,掌起镇建设树滩湿地公园先期投入170万元,种植各类植被保持水土、维护堤岸;清理河道、投放鱼苗,保护水质和物种多样性。至2011年,总投资380万元,建成观景亲水平台、湿地走廊、水生植物观赏区等,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掌起树滩湿地公园(一期)占地面积10.89公顷,为市内首个镇级湿地公园。
  第三节 生态市创建
  生态市建设
  2004年,市政府提出创建生态市目标,成立市生态办公室,明确生态环境建设为年度考核内容,开展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是年,完成26条河道整治108千米。2005年,开展以水环境整治为中心,推进碧水、蓝天、绿色、清静、素质5个工程建设,投资138.79亿元。至2007年累计整治河道270千米,清理墓6354穴,全市规划13个生态墓区,建成10个,青山白化治理率90%。2007年,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节能办公室和减排办公室。2008年5月出台《关于印发慈溪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污染减排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部门、镇(街道)分工明确的减排机制。是年,完成投资1.70亿元东部三塘横江工程,完成投资1.90亿元中部八塘横江拓疏工程,新增蓄水能力1160万立方米。通过宁波市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70.67万平方千米,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6个、绿色食品19个、国家级有机食品10个、绿色产业基地面积93.33平方千米;新增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全市400平方千米种植面积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年平均化肥使用量减幅在20%以上。全市农业病虫害综合生物防治技术应用面积约2.70万公顷次,农药使用量减少24%。设立5个海域海水质量趋势性监测站点,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封山育林33.33平方千米,森林蓄积增加6.50万立方米,累计造林3.11平方千米。完成总投入700万元日处理量150吨的市粪便处理中心主体工程,采用粗过滤、除泥脱水、厌氧、水解酸化、二级生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三级排放标准。投入2865万元、全长15千米的杭甬天然气慈溪支线工程管线完工。至2011年,全市创建成国家级生态镇5个,省级生态镇(街道)16个,宁波市生态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创建成宁波市级生态村182个。2011年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农村环境整治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清除集市和公路两侧的露天粪缸。1992年后,政府推广建造三格式卫生户厕,列入创建文明村、建设新农村、三星级家庭评选条件;同时建造公共厕所。至1997年,横河镇乌山村清除露天粪缸332只,成为该镇消灭露天粪缸第一村,98.7%的村民用上卫生户厕,先后建造公共厕所18座。2000年始,全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河道、道路保洁责任制,实行生活垃圾袋(桶)装化,消灭露天粪缸,开展绿化活动和拆除不良建筑、改善路边形象、消除环境污染、整顿交通秩序。至2001年12月,全市有1527条河道、3837条道路实行长效保洁责任制,村村建立保洁员队伍,有保洁员5000余人;有261个村推行垃圾袋(桶)装化,家庭参与率95%以上。清除露天粪缸74095只,有159个行政村基本消灭露天粪缸,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公厕1625座。房前屋后,路边河岸,见缝插绿,清杂补绿,借地植绿,广植树木花草。仅2001年,全市镇村两级绿化投入5124.80万元,拆除违法违章建筑68422平方米,一批重污染企业被关、停、并、转、搬,工业企业向市经济开发区、镇工业园区集聚。2003—2011年,市镇两级投入资金10亿元,全面实施以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环境百村改造工程。73个试点村完成旧村改造规划,建设新房45万平方米,拆除旧房20万平方米;新增硬化道路561千米,河道整治93千米,绿化面积59公顷;兴建公共厕所129座,安装路灯2856盏,庭院整治全覆盖。至2011年,全市村庄有公共厕所2970座,村落小公园540座,公共绿地总面积114.96公顷,有245个村达到宁波市环境整治合格村。全市大多村庄村容整洁,居住环境改善。
  生态环保宣传教育
  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组织“国策杯”少儿民间画大奖赛、“国策杯”演讲赛、“同唱国策歌”文艺晚会、优秀中学生国策夏令营、环保宣传巡回展、局长电视专题访谈、《慈溪日报》生态环境保护专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003年,市环保局联合市教育局编写《慈溪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教程》丛书1套共4本(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各1本),纳入学校教学和课时,普及率100%。
  2008年,长河镇成立“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队伍。是年,全市有261个行政村成立村(社区)群众性环保自治组织,环保志愿者在册数量近1.6万人,有100多家企业出资在有关村(社区)设立环保基金。至2011年,全市建成环保自治组织297个,群众参与、知识宣传、生活倡导等环保工作取得成效。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