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街道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39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街道建设
分类号: K928.2
页数: 10
页码: 73-82
摘要: 本节记述慈溪市街道建设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浒山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中心城区的扩展、主要建筑、城区居宅。
关键词: 慈溪市 镇村建设 街道建设

内容

现慈溪境内城镇的形成,有相当长的历史。宋初已有集市出现。宋庆历七年(1047)筑大古塘后,沿塘两侧集市有新的发展,而且逐年加快。明初时期,东起龙头场,西至周巷等地,依据人口集居程度,这一带均有大小集市形成。清时,从大古塘向北至庵东一线,相继出现集市,商业由此而兴。米店、南货、油烛、土布、百货和国药等进集市买卖。民国初,已有一定规模的集镇20余个。商业交易的品种增多,棉花、草帽、原盐、牲畜和麦冬为大宗产品,市场日益繁荣。较大的有浒山、周巷、观海卫、庵东4个,但集镇面积比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镇的规模有所发展,1954年县域调整,慈溪县政府迁至浒山镇后,集镇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城镇迅速发展,各城镇工商业面貌有较大改观。特别1988年撤县设市之后,城镇加速发展,建成区面积有很大扩展。
  一、浒山街道
  浒山街道是市政府所在地。从浒山始名至今已有621年的历史。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筑城建所,以境内有浒山(后称“教场山”)、眉山、乌山3山,名为三山所城,亦称浒山所,筑有城墙和城河,面积只有0.34平方公里。清宣统二年(1910)设立浒山乡,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民国19年(1930)改设浒山镇,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现在有一种传说:“南门到北门1里3(1.3市里),东门到西门1里3(1.3市里),自天走城门,夜绕城关,红事(喜事)出南门,白事(丧事)出北门。”1954年设为慈溪县县城,逐步进行旧城改造。1988年撤县设市后,旧城改造加速,新城区不断扩大,1995年建成区区域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并向中等城市迈进。2001年撤销浒山镇,改设浒山街道,为中心城区。
  (一)中心城区扩展
  1995年以来,新的城域逐一扩展,现有(2008年)38个社区,23个行政村,城区面积34.50)平方公里。城区集聚人口201647人,其中户籍人口148041人。浒山已经成为慈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浒山融入沪、杭、甬和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
  (二)中心城区主要建筑
  至2008年,城区建筑物比较引人注目的有6大中心,即三北大街的行政中心,明州路的农业要素中心,前应路的公安指挥中心,新城大道北路的广电中心,新城大道北路东的体育中心,北三环东路的慈溪会展中心。有7座地位显著的商务大厦:寺山路的外贸大厦,水南路的中央商务大厦,环城南路的天九商务大厦,开发大道的香格商务大厦,北二环线与新城大道交界处的国际大厦,还有在建的香格国际广场,新城大道南路的移动大厦。解放中街等通过改造和新建,形成了5条特色街:解放路商业步行街,东起东门桥,西至浒山江,全长600米;上林坊仿古商业休闲街,东起茶亭路,西至水门路,全长310米;三北大街妇女儿时尚服饰一条街,东起孙塘路,西至后二房路,全长1200米;服装街,三北大街中段,全长600米;329国道精品服饰一条街,东起晓纪弄,西至城南河桥。
  中心城区地标性建筑——慈溪会展中心。位于北三环东路588号,2007年9月竣工,总占地面积97亩,总建筑面积40347平方米,由展览中心、商务会议楼、半地下车库3个形单体建筑及室外附属工程组成。展览中心18000平方米,分上下2层,可设800个展位。商务会议楼15层,高116米,造型独特新颖。投用后,已成功举办2007年中国慈溪家电博览会,参会人数达3.40)万人次,成为慈溪家电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三)中心城区居宅
  城区在加速旧城改造中,拆除城中村的一大批老居宅后,由于城镇人口集聚,需要建造新住宅。1984年开始,在城区区域内新建大批居民小区,至2007年,建造各类小区177个,建筑面积达392万平方米。从2002年开始筹划建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逐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难题。
  (四)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
  城区“慈溪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底,开发区内出让土地面积482亩,批准开发项目74个。1996~2008年批准开发项目94个,出让土地面积1650亩。共有入驻企业168家。1999年12月开发城东轻纺城,面积1835亩,至2008年入驻企业170家,年产值14乙元。
  (五)中心城区公共事业
  至2008年,城区有5家较大医院,分别是慈溪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红十字医院、妇幼保健院、峙山医院。有7家民办医院,分别是协和医院、圣爱医院、同济医院、曙光医院、五爱医院、明光眼科医院、华阳口腔医院。5家较大医院占地面积258亩,建筑面积169262平方米。协和医院占地面积59亩,建筑面积39174平方米。其余民办医院系租借用房。
  至2008年,城区共有中小学校29所,占地面积534亩,建筑面积205824平方米。其中民办中小学7所,为育才中学、育才小学、实验中学等;有省重点中学3所,是慈溪中学、浒山中学、金山中学。初中和小学全部实行义务教育。
  (六)中心城区公共交通
  城区有5处公共汽车站,是慈溪汽车站(长途汽车站)、慈溪客运东站、乌山客运站(南站)、慈溪客运西站、教场山客运站(北站,租用地)。据2008年9月统计,共计占用土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18828.50平方米。共有短、长途汽车637辆,发往市内各镇和全国11个省市的64个大中城市。区域内公共汽车154辆,其中大巴12辆,全部是空调车,共有14条线路,全长122公里,营运范围30平方公里,每天运送乘客达6万人次。
  (七)中心城区道路
  (八)中心城区绿园
  到2008年,城区内共有公园及绿地面积1900余亩。其中比较大型的有峙山公园,绿地总面积220730平方米,新世纪广场26936平方米,峙山文化广场5区合计十169360平方米,古塘绿苑5227平方米,虞波广场26640平方米,金山小游园6130平方米,人民公园85000平方米,人民公园东绿地27000平方米,担山公园44300平方米,虎屿公园24000平方米,教场山公园71000平方米。此外还有居住区绿地共2400余亩,城郊生产绿地8000余亩。
  (九)中心城区农业
  2008年,城域内还有18215.40亩集体耕地,主要开发城郊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日常膳食生活服务和外贸创汇服务。2002年10月开启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城区东北部,面积3000亩,其中绿化面积50%、水域面积12%。设有占地25亩的按园林化设计的休闲小区,建有20亩水面休闲垂钓长廊,还有蔬菜种子种苗区、优质瓜类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区、芽菜和野生蔬菜开发区、优质果树研究区、绿化苗木繁育区、兰花组织培养室和喷滴管展示区等。为居民休闲和旅游服务,向群众展示高科技农业设施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
  (十)中心城区环卫建设
  1954年慈溪县地域调整后,加强城区环卫工作。1956年成立浒山镇环卫站,城区的环卫工作正式启动。清扫道路、建垃圾填埋场等以美化环境。但因城中村较多,到处是露天粪缸,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环境卫生工作难度很大。1970年开始城区改造,拆迁旧街,拓宽街道,改造城中村,新建住宅新区,建公厕,设垃圾处理箱等。1994年在浒山城区内设立铁壳垃圾箱96只,果壳箱50只,垃圾仓350只,简易的大小公厕74座。由于城区扩建,集居人口增多,公厕显得不相适应,造成城乡居民出门如厕难的困境,群众意见较多。1997年开始投入环卫建设资金,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扩建垃圾中转站,新增垃圾填埋场。在城区道路改造中,新建10余座较高档次的公厕,2005年投入185万元对城区17座旱厕进行水冲式改造,2006年先后投入215万元,对城区26座陈旧水冲式公厕进行改造。据市环卫处统计,至2008年,新建、重建和改建后标准公共厕所84座。其中特级公厕1座,一类公厕27座,二类公厕19座,三类公厕37座。共计占地面积6.83亩。建立垃圾中转站7处,共计占地面积10.40)亩。设立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场4处,共计占用海涂面积1088亩。为城区需要,环卫建设总计用地1105.23亩。
  二、宗汉街道
  宗汉街道为纪念革命先烈马宗汉而命名。位于浙东宁绍平原中心北部,南靠329国道,距杭甬高速公路接口处仅10公里,北濒杭州湾,距宁波栎社机场70余公里,距北仑港67公里,是慈溪中心城区的一部分。街道办事处驻地马家路。马家路地理位置优越,在清时已形成集市,沿街有南货、日杂、粮油和海鲜等商店和产品。西南的庙山,为当时姚北地区旧庙会主要场地之一,每年逢农历三月廿七日开始(春耕备耕时间),各地士农工商纷至沓来,设摊交易山货、农具和百杂品等物资,占地面积50余亩,参加人数有万余人次,时间长达半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家路的面貌不断改观,1992年5月由潮塘、高王、新界、宗汉4个乡镇合并建新镇,特别是2001年10月改建街道办事处之后,大规模开展集镇建设。开拓新华街,增设超市、农副产品市场,成为街道繁华之地。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达3.10平方公里。公路、水、电、通信设施完善。建有11万伏、3.50万伏变电所各1座,2.40万伏热电厂1座,供水站日供水5000吨。新世纪学校、文化中心和广电大楼等建设投入使用。新建马宗汉纪念馆、马宗汉烈士公园。将浒长公路穿镇段拓宽至24米,南北向的马家路街拓宽至16米,基本形成南北长750米,东西长100米的十字街商业中心区,集市贸易日趋兴旺建有3个专业市场。其中高王蔬菜批发专业市场,占地面积近5亩,日蔬菜交易量达百余吨,为宁波市域较大的蔬菜批发专业市场。
  三、坎墩街道
  坎墩老街见证坎墩500多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是慈溪市域内现存比较完好的少数儿条老街之一。自坎塘筑成后,外地居民迁入,沿塘集居人门不断增加,在十里横塘两侧逐渐形成4个街区和两个集市(俗称“十里长街”)。其中以周家路集市为最大,沿街有绸布、南货、百杂、药材和粮食等店、行20余家。早年的周家路集市已是姚北著名的海鲜及农副产品集散地,为每日市,开市时间甚早,有“五更拢市,日出散市”之说,交易热闹非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坎墩以老街为中心开展集镇建设,1960年开始,拓宽周家路和二灶市街面道路,平整横塘路,改造所有桥梁,至20世纪80年代,全部浇灌水泥路面。沿街自西向东分为直塘街、坎墩街、三灶街、二灶街四部分,共有84条弄巷,4万常住人口。
  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内有市政道路(里巷)22条,总长25.30)公里,其中主干道4条,全长9.70公里。同时,改建新建25座桥梁,完善城区功能。公共设施有生态植物园、三群文化广场和大昌休闲绿地3处,总面积9191平方米,各设篮球场1个,种植各类树木1300余棵。城镇住宅1990年以前,镇域内住宅以祖辈保留下来的单家独院自建为主,形成村或自然村。1991~1993年,由坎墩房地产开发公司以集资建房形式建设“三合新村”,共4幢,住宅面积6668平方米。1994年,由坎墩房地产开发公司以集资建房形式建设兴镇街1、2号楼及城建大楼,住宅面积5303平方米。1994年由原镇资产经营公司开发建设“长白楼”,住宅面积1884平方米。

知识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有国土资源概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开发、农用土地使用制度、工业企业用地、交通建设用地等类目,反映了1996~2008年慈溪市国土事业的发展变化,记录了慈溪境域内国土资源管理13年来的工作历程、实践经验、政策革新和成绩荣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