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镇(街道)村调整、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389
颗粒名称: 第七章 镇(街道)村调整、建设
分类号: K928.2
页数: 24
页码: 72-95
摘要: 本章记述慈溪市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发挥镇(街道)、村两级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镇、村二级区划进行较大调整,以适应经济建设新形势,也有利于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 慈溪市 国土资源 镇村建设

内容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发挥镇(街道)、村两级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镇、村二级区划进行较大调整,以适应经济建设新形势,也有利于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第一节 镇域变动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全市8个区、15个建制镇和50个乡撤并为23个乡镇。2001年对部分镇又进行调整:撤销浒山镇、宗汉镇、坎墩镇,设立浒山、宗汉、坎墩3个街道办事处;原观城镇、师桥镇、鸣鹤镇合并为观海卫镇;原周巷镇、杭州湾镇合并为周巷镇;全市设17个镇和3个街道。2004年3月,杭州湾新区内原隶属庵东、崇寿、新浦的10个村划归新区托管。2004年底,全市共17个镇、3个街道和杭州湾新区。2006年5月,观海卫镇古窑浦村划归掌起镇。2007年11月,横河镇天香桥村和坎墩街道新潮塘村划归浒山街道。
  2008年7月,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又作调整:撤销三北镇、范市镇,划归龙山镇;浒山街道析为浒山街道、白沙路街道、古塘街道3个街道。全市设15个镇、5个街道和杭州湾新区。
  第二节 村(居)规模整合
  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农业生产,加强村级和社区的管理,于2001年10月开始对村和社区居委会进行撤、扩、并,12月结束。通过并村、扩村,全市村(居委会)总数从原有的800个并减为331个(其中村居合并为34个,行政村为297个),减幅58.63%。2008年,村平均区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平均常住户籍人口2685人。其中3000人以下的村171个,3000~5000人的村103个,5000人以上的村23个。人口最多的为周巷镇三江口村,6752人;最少的为观海卫镇王叶村,690人。
  2008年7月7日,市政府印发《关于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对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作出调整:撤销三北镇、范市镇划归龙山镇管辖;调整浒山街道行政区划,缩小其管理范围,并在其余区域增设白沙路街道、古塘街道。街道行政区域调整后,社区和行政村同时进行区划。这个文件已接近本志终止期,原区划不作分列,仅附文件。
  附件
  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慈溪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08〕89号)和宁波市政府《关于慈溪市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甬政发〔2008〕57号)精神,我市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如下:一、撤销三北镇、范市镇建制,其行政区域连同龙山、淡水泓围垦区38.67平方公里划归龙山镇管辖。调
  整后,龙山镇辖2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镇政府驻地湖滨路58号(原范市镇政府驻地)。二、调整浒山街道行政区划,缩小其管理范围,并在其余区域增设白沙路街道、古塘街道。调整后,浒山街道管理光辉、孙塘、楼家、东门、古塘、三碰桥、鸣山、眉山、新江路、浒西、水南、东海、湾底、
  施山、阳明、寺山路、剑山、虞家路、金山、上叶家、金东、金南、东山、南孙塘、虞波等25个社区和天香桥行政村,街道办事处迁至寺山路65号。
  白沙路街道管理白河、白果树、群丰等3个社区、白沙路居委和河角、三洞桥、西华头、墙里、高河塘、轻纺、上周塘、后油车、赖王、白沙路、八字桥、长春、潘余、武陵桥、二房、新横江、宏坚、隆兴等18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三北大街2358号。
  古塘街道管理开发、上傅家、西洋寺、旦苑、担山跟、舒苑、团圈、城北、园丁、青少年宫路等10个社区和新潮塘、界牌、太山、石桥头等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三北大街518号(原浒山街道驻地)。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镇、街道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抓紧落实事务交接,确保行政区划调整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
  二〇〇八年七月七日
  第三节 街道建设
  现慈溪境内城镇的形成,有相当长的历史。宋初已有集市出现。宋庆历七年(1047)筑大古塘后,沿塘两侧集市有新的发展,而且逐年加快。明初时期,东起龙头场,西至周巷等地,依据人口集居程度,这一带均有大小集市形成。清时,从大古塘向北至庵东一线,相继出现集市,商业由此而兴。米店、南货、油烛、土布、百货和国药等进集市买卖。民国初,已有一定规模的集镇20余个。商业交易的品种增多,棉花、草帽、原盐、牲畜和麦冬为大宗产品,市场日益繁荣。较大的有浒山、周巷、观海卫、庵东4个,但集镇面积比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镇的规模有所发展,1954年县域调整,慈溪县政府迁至浒山镇后,集镇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城镇迅速发展,各城镇工商业面貌有较大改观。特别1988年撤县设市之后,城镇加速发展,建成区面积有很大扩展。
  一、浒山街道
  浒山街道是市政府所在地。从浒山始名至今已有621年的历史。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筑城建所,以境内有浒山(后称“教场山”)、眉山、乌山3山,名为三山所城,亦称浒山所,筑有城墙和城河,面积只有0.34平方公里。清宣统二年(1910)设立浒山乡,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民国19年(1930)改设浒山镇,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现在有一种传说:“南门到北门1里3(1.3市里),东门到西门1里3(1.3市里),自天走城门,夜绕城关,红事(喜事)出南门,白事(丧事)出北门。”1954年设为慈溪县县城,逐步进行旧城改造。1988年撤县设市后,旧城改造加速,新城区不断扩大,1995年建成区区域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并向中等城市迈进。2001年撤销浒山镇,改设浒山街道,为中心城区。
  (一)中心城区扩展
  1995年以来,新的城域逐一扩展,现有(2008年)38个社区,23个行政村,城区面积34.50)平方公里。城区集聚人口201647人,其中户籍人口148041人。浒山已经成为慈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浒山融入沪、杭、甬和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
  (二)中心城区主要建筑
  至2008年,城区建筑物比较引人注目的有6大中心,即三北大街的行政中心,明州路的农业要素中心,前应路的公安指挥中心,新城大道北路的广电中心,新城大道北路东的体育中心,北三环东路的慈溪会展中心。有7座地位显著的商务大厦:寺山路的外贸大厦,水南路的中央商务大厦,环城南路的天九商务大厦,开发大道的香格商务大厦,北二环线与新城大道交界处的国际大厦,还有在建的香格国际广场,新城大道南路的移动大厦。解放中街等通过改造和新建,形成了5条特色街:解放路商业步行街,东起东门桥,西至浒山江,全长600米;上林坊仿古商业休闲街,东起茶亭路,西至水门路,全长310米;三北大街妇女儿时尚服饰一条街,东起孙塘路,西至后二房路,全长1200米;服装街,三北大街中段,全长600米;329国道精品服饰一条街,东起晓纪弄,西至城南河桥。
  中心城区地标性建筑——慈溪会展中心。位于北三环东路588号,2007年9月竣工,总占地面积97亩,总建筑面积40347平方米,由展览中心、商务会议楼、半地下车库3个形单体建筑及室外附属工程组成。展览中心18000平方米,分上下2层,可设800个展位。商务会议楼15层,高116米,造型独特新颖。投用后,已成功举办2007年中国慈溪家电博览会,参会人数达3.40)万人次,成为慈溪家电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三)中心城区居宅
  城区在加速旧城改造中,拆除城中村的一大批老居宅后,由于城镇人口集聚,需要建造新住宅。1984年开始,在城区区域内新建大批居民小区,至2007年,建造各类小区177个,建筑面积达392万平方米。从2002年开始筹划建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逐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难题。
  (四)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
  城区“慈溪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底,开发区内出让土地面积482亩,批准开发项目74个。1996~2008年批准开发项目94个,出让土地面积1650亩。共有入驻企业168家。1999年12月开发城东轻纺城,面积1835亩,至2008年入驻企业170家,年产值14乙元。
  (五)中心城区公共事业
  至2008年,城区有5家较大医院,分别是慈溪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红十字医院、妇幼保健院、峙山医院。有7家民办医院,分别是协和医院、圣爱医院、同济医院、曙光医院、五爱医院、明光眼科医院、华阳口腔医院。5家较大医院占地面积258亩,建筑面积169262平方米。协和医院占地面积59亩,建筑面积39174平方米。其余民办医院系租借用房。
  至2008年,城区共有中小学校29所,占地面积534亩,建筑面积205824平方米。其中民办中小学7所,为育才中学、育才小学、实验中学等;有省重点中学3所,是慈溪中学、浒山中学、金山中学。初中和小学全部实行义务教育。
  (六)中心城区公共交通
  城区有5处公共汽车站,是慈溪汽车站(长途汽车站)、慈溪客运东站、乌山客运站(南站)、慈溪客运西站、教场山客运站(北站,租用地)。据2008年9月统计,共计占用土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18828.50平方米。共有短、长途汽车637辆,发往市内各镇和全国11个省市的64个大中城市。区域内公共汽车154辆,其中大巴12辆,全部是空调车,共有14条线路,全长122公里,营运范围30平方公里,每天运送乘客达6万人次。(七)中心城区道路
  (八)中心城区绿园
  到2008年,城区内共有公园及绿地面积1900余亩。其中比较大型的有峙山公园,绿地总面积220730平方米,新世纪广场26936平方米,峙山文化广场5区合计十169360平方米,古塘绿苑5227平方米,虞波广场26640平方米,金山小游园6130平方米,人民公园85000平方米,人民公园东绿地27000平方米,担山公园44300平方米,虎屿公园24000平方米,教场山公园71000平方米。此外还有居住区绿地共2400余亩,城郊生产绿地8000余亩。
  (九)中心城区农业
  2008年,城域内还有18215.40亩集体耕地,主要开发城郊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日常膳食生活服务和外贸创汇服务。2002年10月开启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城区东北部,面积3000亩,其中绿化面积50%、水域面积12%。设有占地25亩的按园林化设计的休闲小区,建有20亩水面休闲垂钓长廊,还有蔬菜种子种苗区、优质瓜类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区、芽菜和野生蔬菜开发区、优质果树研究区、绿化苗木繁育区、兰花组织培养室和喷滴管展示区等。为居民休闲和旅游服务,向群众展示高科技农业设施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
  (十)中心城区环卫建设
  1954年慈溪县地域调整后,加强城区环卫工作。1956年成立浒山镇环卫站,城区的环卫工作正式启动。清扫道路、建垃圾填埋场等以美化环境。但因城中村较多,到处是露天粪缸,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环境卫生工作难度很大。1970年开始城区改造,拆迁旧街,拓宽街道,改造城中村,新建住宅新区,建公厕,设垃圾处理箱等。1994年在浒山城区内设立铁壳垃圾箱96只,果壳箱50只,垃圾仓350只,简易的大小公厕74座。由于城区扩建,集居人口增多,公厕显得不相适应,造成城乡居民出门如厕难的困境,群众意见较多。1997年开始投入环卫建设资金,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扩建垃圾中转站,新增垃圾填埋场。在城区道路改造中,新建10余座较高档次的公厕,2005年投入185万元对城区17座旱厕进行水冲式改造,2006年先后投入215万元,对城区26座陈旧水冲式公厕进行改造。据市环卫处统计,至2008年,新建、重建和改建后标准公共厕所84座。其中特级公厕1座,一类公厕27座,二类公厕19座,三类公厕37座。共计占地面积6.83亩。建立垃圾中转站7处,共计占地面积10.40)亩。设立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场4处,共计占用海涂面积1088亩。为城区需要,环卫建设总计用地1105.23亩。
  二、宗汉街道
  宗汉街道为纪念革命先烈马宗汉而命名。位于浙东宁绍平原中心北部,南靠329国道,距杭甬高速公路接口处仅10公里,北濒杭州湾,距宁波栎社机场70余公里,距北仑港67公里,是慈溪中心城区的一部分。街道办事处驻地马家路。马家路地理位置优越,在清时已形成集市,沿街有南货、日杂、粮油和海鲜等商店和产品。西南的庙山,为当时姚北地区旧庙会主要场地之一,每年逢农历三月廿七日开始(春耕备耕时间),各地士农工商纷至沓来,设摊交易山货、农具和百杂品等物资,占地面积50余亩,参加人数有万余人次,时间长达半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家路的面貌不断改观,1992年5月由潮塘、高王、新界、宗汉4个乡镇合并建新镇,特别是2001年10月改建街道办事处之后,大规模开展集镇建设。开拓新华街,增设超市、农副产品市场,成为街道繁华之地。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达3.10平方公里。公路、水、电、通信设施完善。建有11万伏、3.50万伏变电所各1座,2.40万伏热电厂1座,供水站日供水5000吨。新世纪学校、文化中心和广电大楼等建设投入使用。新建马宗汉纪念馆、马宗汉烈士公园。将浒长公路穿镇段拓宽至24米,南北向的马家路街拓宽至16米,基本形成南北长750米,东西长100米的十字街商业中心区,集市贸易日趋兴旺建有3个专业市场。其中高王蔬菜批发专业市场,占地面积近5亩,日蔬菜交易量达百余吨,为宁波市域较大的蔬菜批发专业市场。
  三、坎墩街道
  坎墩老街见证坎墩500多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是慈溪市域内现存比较完好的少数儿条老街之一。自坎塘筑成后,外地居民迁入,沿塘集居人门不断增加,在十里横塘两侧逐渐形成4个街区和两个集市(俗称“十里长街”)。其中以周家路集市为最大,沿街有绸布、南货、百杂、药材和粮食等店、行20余家。早年的周家路集市已是姚北著名的海鲜及农副产品集散地,为每日市,开市时间甚早,有“五更拢市,日出散市”之说,交易热闹非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坎墩以老街为中心开展集镇建设,1960年开始,拓宽周家路和二灶市街面道路,平整横塘路,改造所有桥梁,至20世纪80年代,全部浇灌水泥路面。沿街自西向东分为直塘街、坎墩街、三灶街、二灶街四部分,共有84条弄巷,4万常住人口。
  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内有市政道路(里
  巷)22条,总长25.30)公里,其中主干道4条,全长9.70公里。同时,改建新建25座,桥梁,完善城区功能。公共设施有生态植物园、三群文化广场和大昌休闲绿地3处,总面积9191平方米,各设篮球场1个,种植各类树木1300余棵。城镇住宅1990年以前,镇域内住宅以祖辈保留下来的单家独院自建为主,形成村或自然村。1991~1993年,由坎墩房地产开发公司以集资建房形式建设“三合新村”,共4幢,住宅面积6668平方米。1994年,由坎墩房地产开发公司以集资建房形式建设兴镇街1、2号楼及城建大楼,住宅面积5303平方米。1994年由原镇资产经营公司开发建设“长白楼”,住宅面积1884平方米。
  第四节 镇级城镇建设
  1992年,全市对乡镇行政区域进行调整,2001年对部分镇又进行调整,确定为17个镇。镇区域扩大之后,各镇十分重视镇政府驻地的小城镇建设,聘请专业规划部门编制城镇建设规划,明确城镇建设的范围及其规模。据市规划局提供的资料,全市17个建制镇规划的建成区面积为89.88平方公里,总人口649754人。各个镇按照建设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面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镇政府驻地的城镇面貌有很大改观,都已成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龙山镇
  龙山镇以境内地形似巨龙赴海的伏龙山而得名,位于慈溪最东部,距市区35公里,距宁波市区23公里。全镇交通便捷,公路329国道和中横线、长邱线及沿海北线公路通过境内或起始于镇。至2008年,镇内有3条镇道、9条通村公路,全长36.60公里,汽车可通达每个自然村。
  龙山镇区域开发较早,明永乐十六年(1419)开始筑龙山所城池,建有东、南、西3个城门,冠以罗月城,纵横街道互相贯通。1988年开始,以旧城为依托向西、南、东3个方向发展,1999年调整为向北发展,建设加快。2007年城镇内已有8条街道,两旁新建商店房屋千余间,设有蔬菜、服装等综合市场6个,占地面积12815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由原来0.40平方公里扩展到2008年的2.95平方公里。
  邮政电信事业由小到大。至2007年固定电话用户9018户,移动电话用户16500余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1994年通过省“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1996年建立龙山职高。2007年,全镇有小学3所,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初级中学1所,学校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还有民办光华学校占地180余亩,为全日制寄宿学校。1955年组建龙山区卫生院,后改名为龙山镇卫生院。至2007年,全院共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3700余平方米,有医务人员48名。另有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个体诊所4家。
  文化事业也有较快发展。1992年原有龙山、雁门和龙场3个文化站,合并建立龙山镇文化站。2007年成立龙山镇文体中心,占地13.60亩,建筑面积9141平方米;还有图书馆,建筑面积296平方米。1995年建立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2005年开通光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4%。
  二、三北镇
  至2008年,三北镇建成区面积2.30平方公里,区内有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66万人。相传境内达蓬山,为秦朝徐福东渡日本起航地。
  至2008年,建成区建设进展较快,主要有:
  行政办公设施镇政府、派出所以及部分行政村办公楼(包括村落文化公园),处于城镇区与工业园区的地理中心,占地面积10亩。商业金融设施商业中心设在三北大道与329国道交汇处,这里集中了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其中有两个农贸市场,主要道路结合住宅建设,设置商业网店。
  文化娱乐设施文化娱乐主要有三北文体中心,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三北烈士陵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群众性生活休闲场所;在三北大道东部、窖湖西北角有湖滨公园,占地50亩,规划建设成为三北镇中心文化娱乐公园,设置文化广场。
  达蓬山文化旅游区是镇内最重要的旅游区域,由宁波雅戈尔集团投资建设,投资额约10亿元。旅游区集休闲娱乐、旅游、文化于一体,共由5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欢乐水岸、中华石窗园、佛迹佛教区、徐福文化园和五星级商务酒店。
  教育设施三北镇的教育科研用地较多,镇中心中学、希望小学和徐福小学都已形成规模。镇中心幼儿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0亩医疗卫生设施以三北镇卫生院为基础,建立区域性医疗服务机构和乡村医疗人员培训基地,占地面积近9亩。
  交通设施在城镇南部旅游开发区建设旅游专用停车场,占地15亩,并配置了客运公交站点。
  供水设施1986年开始铺设自来水管线,至1997年全面普及。2006~2008年,全镇进行“二次改水”工程,共计11333户。1996年三北镇建自来水厂1座,水源来自窖湖,占地10亩,日供水能力1万吨。由400毫米、200毫米输水管进入三北镇各居民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乡镇工业发展,目前供水已相当紧张,为满足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的需要、确保镇工业园区供水,对水厂进行扩建,总占地积为20亩,日供水能力提高到2万吨。
  三、范市镇
  至2008年,范市镇建成区面积2.73平方公里,建成区内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6万人。范市镇是以家电、轴承和毛皮为主导产业的工贸综合性城镇。城镇主要建设有:
  行政办公镇政府、工商所、税务所、交管所和派出所以及部分行政村办公楼。镇政府处于城镇区与工业园区的地理中心。
  商业金融建成区商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兴市路人民路两侧,以个私经济为主导。建成区范围内商业网点已粗具规模,主要经营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服装、五金交电、糖、烟和农机配件等。此外集体商业规模较大。商业金融占地面积84亩。
  文教科技范市镇的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较快,文教科技设施建设占地面积14.40亩。镇文化中心占地12亩。内有图书馆、书场、健身房和网吧等设施。并新建一座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的钢结构体育馆。
  至2008年底,建成区有范市中学1所,占地面积20余亩。共18个班,在校学生828人,教师48人。范市小学1所,占地面积34.50亩。教职员工人数41人,在校学生1101人,共25个班。镇中心幼儿园1所,占地面积4.50亩。高级中学一所,占地面积30亩,是慈溪东部地区重点高中。
  卫生医疗建成区有范市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10余亩,主建筑以3层为主,局部四层。2008年,全院门诊人数7万余人次。
  四、掌起镇
  掌起镇以“掌起桥”得名,发展历史较长,文化积淀深厚,留下许多人文景观。历史上行政区域有过变动,1987年建制掌起镇,1992年镇域调整后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完善建成区旧城改造方案。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为5.03平方公里。
  根据掌起纵向的文化历史和横向的地域特征,建成城镇“井”字型发展雏形和“七区一带”的格局,建成以329国道、掌起横街、掌起大街和环城西路为主的“井”字型,外延型道路链。建设的“七区一带”是:工业向北发展,建成打火机特色工业区块和综合工业区;教育、文化、商业向南发展,建成以掌起大街、掌起横街和镇中路联结成的H型商贸街区;建成以新河文化广场、广电中心、图书馆为中心的教育文化休闲区;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公路建设、旧村改造和新宅村建设,建成以沿环城路地带、洋山树滩和叶家新区为主的别墅区;恢复整理掌起大街南段至原镇政府的古建筑群与保护老街民俗街坊格局相结合,建成古建筑历史文化区;建成工业区块入口及掌起大街、329国以北的形象工程区;以水上乐园为主的树滩观光休闲区。体现江南水乡自然景观和生活气息,形成沿“快船江”的江南水乡文化带。全镇建成绿化面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有程控电话11570余门、年供电11280万千瓦时、日供水1万吨等公共事业设施。
  五、观海卫镇
  观海卫镇位于慈溪市东部,是一座古城,历来为兵家要地,宋时已设寨驻军,明洪武二十年(1387)奉旨建造卫所,翌年,定型卫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戚继光带兵驻防观海卫。从筑卫城至今已有621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60年建设,成为全市重镇之一,是慈溪市一中心两片区“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的东翼(2007年1月市委确定为一中心四片区:浒山中心城区,杭州湾片区,慈东片区,观海卫片区,周巷片区),省域、宁波市域中心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观海卫旧城区呈正方形,城域内有36条街、72条弄,排列成用兵阵势图。有五马并行的官道,也有只通行一人的小弄;街长的近1里,短的仅8尺,明街暗弄等数十种街弄布局。相传有“廿里街弄皆暗堡,路边处处是暗哨”的防御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80年开始分期改造内环线,涉及7条中心街道。陆续拓展南门商业区,从胜利桥到329国道,南大街由原长816米,伸延到1761米,宽12.50)米。沿街新建改建邮电支局、百货商店和烟糖批发站等商铺;同时,开通北门墉城,从光明桥到北门山沿山公路的北门大街,长453米,宽12.50米。新建北门工业区,建有螺帽厂、电扇厂、三北塑料厂等工业企业;西门主街从忠孝桥到观附公路,拓长948米,沿街及公路旁为民营企业和住宅区。东门主街从青龙桥到(团前方村)东外环线,开发农居住宅区。建成区面积由1980年前的1.76平方公里,拓展到2008年的4.10平方公里。
  城区不断向外延伸,商贸业也随之发展。至2008年,已新建观城贸易货栈,市工交化、市二商、市物资、市渔需和市木材公司门市部等商业网点,还有工商所、税务分局和房管所等单位。市场配套建设也有很大发展,在南城区建有小商品市场占地3.90亩,服装市场占地9亩,观城菜市场占地18亩。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开辟教育发展区,在外环线东北地段连片,入驻慈溪观城高中、观城初中、慈溪锦堂师范附小、镇中心小学、市第二实验小学、镇中心幼儿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城镇临街楼房多为木结构,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1980~2008年,共新建房屋面积22.68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新区12.4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住宅人均30.47平方米。新建的住宅小区有卫山景苑、海卫家园、广义小区、卫南家园等。2002年还投资建造卫山公园,占地面积60亩,成为城镇居民晨练和其他体育健身活动好去处。同时加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卫生设施建设。城镇绿地面积2562亩,人均绿化面积22.84平方米。
  六、附海镇
  附海镇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最北边的时间镇之一,早先是一片浅海滩。泥淤涂涨,筑塘造田,移民建村,由沧海演变成桑田。形成历史不长,最晚的村落才100年左右。1991年,附海乡改制称附海镇。1992年5月,东海乡并入附海镇。1992年以前建成区各项基础设施薄弱,没有明显的城镇地域。
  1993年开始在花塘路北、观附公路东侧的空旷地上筹建城镇中心区域,人们称为新城。1995年首期工程竣工,2006~2008年二期工程建设时,把城镇扩展到西起韩家路,东至郑家浦,北起建附公路,南至牛泥塘,总面积3.20平方公里。城镇内有兴海路、海熙路和海中路一横二直的3条主街道,宽均22米。还有展塘路、宁达路、花塘中路、金桂路、牛泥东路、市场路和海霞路等多条马路纵横交叉,构成棋盘型的交通网。
  城镇内有银行、财税、邮政支局、电信支局、变电所、电管站、卫生院、环卫站、中小学校、交管站、自来水站和派出所及镇的行政机关。有10余家超市,1996年建成的农贸市场,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有280个摊位。
  街道两边居民住宅均为3层楼,由镇城建部门统一设计,统一建造。2005年在花塘路南、海中路东建造“海纳名苑”,建成别墅式民宅97套,建筑面积23366平方米,提升城镇形象。附海入选宁波市农村住房改革试点单位。
  1990年8月开始安装自来水,后改装输水管道到城镇,日供水达5000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
  1993年建成35千伏变电所1座,2005年新增110千伏变1座,供电基本满足全镇生产生活所需。
  文教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2004年,全镇6所小学合并成1所中心小学,新校舍位于海中路东,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4954平方米,绿化面积12600平方米。1997年,附海、东海两所中学合并后新建的附海中学,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5241平方米。1998年,附海、东海两个卫生院合并,新建卫生院。2007年,卫生院改为镇卫生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卫生服务中心有15个科室,医务人员35名。
  七、桥头镇
  1992年5月,由原桥头乡、三管乡合并成桥头镇。桥头镇以工业为主,是工业、贸易协调发展的慈溪市新兴城镇,废塑料市场和产品全市闻名。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为3.32平方公里。
  (一)市政设施
  329国道横贯镇域。建成区内原有3条道路,总里程为7.12公里。至2007年底,有市政道路12条,总长度23.85公里,其中:主干道4条,12公里。主要道路有:
  五姓路 始建于1972年,2005年改建为砼路面。全长2.39公里,宽7米。两边种植行道树480棵,配置路灯68盏。
  桥三路 始建干1979年,2000年改建为砼路面。全长2.60公里,宽30米。路旁有照明灯164盏。桥三路南段已成街市,有奔多宾馆、农村合作银行桥头支行、惠隆超市、桥头供电营业所、桥头邮电支局和桥头卫生院等较大建筑;有天佑大药房、中华美食、大世界家电和天桥自行车批发公司等商场和商店。
  陈宅路 始建于1991年,1998年改建为砼路面。全长2.12公里,宽6米。两边种植行道树420棵,配置路灯41盏。
  吴山南路 始建于1995年,2001年改建为砼路面。全长3.39公里,宽28米。吴山南路的中段有桥头镇人民政府、桥头初级中学、桥头镇综治办工作中心,桥头镇便民服务中心、桥头镇文体中心和桥头镇图书馆等较大建筑;有风云广告公司、桥头农贸市场、桥头华润万家超市等商场和商店。
  (二)公共设施
  1993年,在桥三路南端建造走向南北跨329国道的桥头桥(俗称“天桥”),是对行人过329国道的安全设施,也是桥头镇标志性建筑。2005年建造200平方米的天桥小广场。建成区内有道路绿化8700平方米,公园绿地22800平方米。
  (三)住宅小区2004年之前,镇内尚无住宅小区。2004年3月开始,慈溪中星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在小桥头建成中欣铭苑小区,2006年9月全部竣工。
  (四)公共建筑1992年后,桥头镇城镇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镇行政机关、文教、金融、邮电和卫生、供水等单位办公楼,共占地100.27亩,建筑面积26497.80平方米。
  八、匡堰镇
  1992年5月,樟树、彭东两乡合并成匡堰镇。镇政府依托区位优势和329国道优势,加快城镇建设。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近年来,相继拓宽硬化环镇东路、中横路。新建扩建寺马线、镇东路和东外环线,石人山桥、西河桥、凌家江桥和破山路江桥等一批路和桥。形成以环镇西路、社坛庙路、匡堰大道、环镇东路、329国道、匡兴路和中兴路为主的“三横四纵”棋盘型交通网。先后投资建成匡堰宾馆、浙江福隆公司、华润万家(慈客隆)匡堰连锁店、高家农贸市场、镇自来水厂、垃圾中转站、社会化停车场和镇卫生院。广电事业健康发展,有线电视总数5500户。新建匡堰公园,位于镇中心北部,占地面积45亩,绿地面积18245平方米,建有连廊、亭子、硬化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等,形成平原微丘园林景观。文化广场位于镇中心,镇政府门口,占地面积15亩广场种植各类树木70多棵,绿地面积4498平方米,建有亭子、喷泉、花岗岩雕塑、硬化活动场地,3000平方米,配有运动器材等设施,成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的主要场地。1994年开始陆续建设4个商品房住宅小区,分别是:飞龙家苑,2003年建成,用地面积11.81亩,有15幢,建筑面积7867平方米;富豪家园,2003年建成,用地面积50亩,有56幢,建筑面积19196.50平方米;临江西苑,2004年建成,用地面积18亩,有36幢,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百合家园,2007年建成,用地面积39.39亩,有16幢,建筑面积44009平方米。商铺57家。
  九、逍林镇
  逍林镇位于慈溪中部,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1992年5月,择浦、逍林两乡镇合并建成新镇后,城镇经济迅猛发展,商贸设施进一步完善。规划占地500余亩的慈溪汽车贸易市场、特色商贸区块建成,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小商品市场迁建,林西市场改造,实施樟新公路部分路段改造,新办大型超市5家,连锁放心便利店和农资连锁店7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先后兴建许多公共建筑。截至2008年,全镇有较大办公建筑10处,商贸建筑6处,学校类建筑8处,卫生类建筑1处,社会福利类建筑1处。
  (一)商贸建筑
  (二)教育建设
  (三)逍林中心卫生院1980年5月开工建设,1982年6月落成,占地面积10.65亩。
  (四)逍林镇福利院2007年4月开工建设,2008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60亩。
  (五)逍林接水站1988年建成投产,1997年扩建,占地10.30亩。
  (六)住宅小区
  十、新浦镇
  清咸丰初年(1851~1854),为接通老浦(破山浦)而新开掘一条通海的江,称之“新浦”,由此得名。民国19年(1930)定名为新浦乡。1992年5月,原胜北乡、东三乡、新浦镇合并建成新的新浦镇,辖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为3.30平方公里。建成区建设主要有:
  (一)市政道路
  建成区内原有12条道路,总长15公里,1992年后,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市政道路建设迅速发展。从2001~2008年底,共投入1.20亿元用于市政道路建设。至2008年,建成区内有市政道路(里巷)20条,总长24.20公里,其中主干道2条,长4.30公里。同时,建8座桥梁,完善城区功能,方便交通。
  (二)公共建筑
  (三)公共设施
  新浦公园位于镇中心,占地面积23亩,2003年10月开始建设,2004年6月开放使用。公园绿地8219平方米,建有石亭两座,并配置青铜雕塑“世纪之星”,硬化活动场地5528平方米。还有振兴公园,占地面积6.8亩。
  (四)住宅小区
  1993年,新浦镇房地产开发公司集资建设新浦镇江东小区。2004年,慈溪市华特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成名门庄园。
  十一、胜山镇
  胜山镇以胜山名镇。胜山原名悬泥山,海拔54.60米,又名越泥山,因明代戚继光在此抗倭屡胜,遂改名为胜山,历来为东南沿海军事要地。1992年5月,胜山乡、胜东乡、胜西乡合并建胜山镇。至2008年,城镇建成区面积为2.10平方公里。
  (一)公共建筑
  慈溪市胜山服装布角料市场 位于马潭路305号,1986年8月2日开始建设,1988年落成开业,市场占地面积69.70亩,建筑面积35700平方米,共设摊位2500余个。市场对全国各地有较大的吸引力、辐射面,服装等加工产品运销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不少产品通过边贸转销到俄罗斯、蒙古、沙特阿拉伯、保加利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国,交易势头日趋旺盛,成交额逐年增长。2000年成交额17.62亿元,到2007年成交额27亿元。市场日客流量1.50万人。
  华润万家(慈客隆)超市胜山店 位于马潭路147~153号,占地面积2亩.1999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1532平方米。
  快乐购超市 位于胜山汽车站对面,占地面积1.65亩,2007年2月竣工。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和润超市 位于马潭路中国移动公司对面,占地面积1.50亩,2008年1月竣工。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胜山邮电所 位于邮电路15号,1998年竣工,占地面积2.33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胜山汽车站 建成于2006年1月1日,位于胜山塘路588号,车站面积为7.72亩,建筑面积1041.50平方米,绿化面积400平方米。
  胜山镇中心农贸市场 位于马潭南路39号,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0余亩,拥有35间店面房,342个摊位及停车场1个。
  住宅小区建设 自1996年建集资房教师楼开始,至2008年胜地名苑B建成,共有5处。
  (二)公共设施
  胜山镇历史文化公园 占地8亩,2004年底前建成,之后又建戚继光纪念馆,占地2.70亩,建筑面积629平方米。
  戚继光纪念馆广场 紧靠纪念馆北,共2000平方米,水泥地面。
  十二、横河镇
  1949年以前,横河镇境域有石堰街、横河街、乌山横街、埋马市(街)。这些街市虽然形成较早,但发展缓慢。1950年,横河街为横河乡(后改制为镇)政府所在地。1985~2003年,横河镇3次易稿编制《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远期规划到2007年,建成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城镇发展确定为6个不同区块:西南部为服务设施齐全的商住新区;以文化广场为中心构建文化娱乐区;北部以火车站为主形成物流集散地、工业仓储区;在西部和西北部集中发展并形成文教区;以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为主形成市场集贸区;西南部新辟居住小区,在河滨路东西两侧和龙泉路以南集中建设住宅区。2003年之后,逐步实施规划,有的初具雏形,有的基本完成。
  建成区至2008年底有大小路、街、、巷72条,总长22.38公里,总面积302807平方米。主要街道8条:中兴路、杨梅大道、龙泉路、梅川路、七星桥路、虹梅路、河滨路和朱家路。按照规划要求和行业布局进行建设。杨梅大道,北自中兴路,南至忠烈路,街道长1.12公里,中间同龙泉路、梅川路相平交,经龙南大桥,南同梅湖路交叉,可直通杨梅主产区(杨梅种植面积21041亩)。道路两侧建有邮电大楼,华润万家(慈客隆)超市,服装超市以及百货商店、医药商店,大桥饭店、横河酒店等餐饮店,照相、广告、修理服务等十分兴旺,成为集镇中心商业街。中兴路集文教、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街道。虹梅路、龙泉路是以商业服务为主的商业街。
  (一)区公共建筑
  横河镇广播、电视站办公楼,龙泉东路37号。横河派出所办公楼,朱家路71号。横河工商所办公楼,浒溪公路西侧。横河地方税务所办公楼,朱家路94号。横河人民法庭办公楼,朱家路92号。共占地面积18.44亩,建筑面积7635平方米。
  (二)教育卫生设施
  横河镇文化中心,中兴路1号。横河中学教学楼,龙泉东路106号。横河镇中心初级中学教学楼,中兴路西路283号。横河镇中心小学教学楼,中兴西路152号。横河镇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园丁路52号。横河镇成人教学楼、镇教办办公楼,中兴西路以北。横河中心卫生院,梅川路12号。横河镇环境卫生管理站、镇城管监察中队用房,龙泉东路83号。共占地面积271.80亩,建筑面积59732平方米。
  (三)商贸建设横河商贸城,中兴西路153号。中央储备粮食慈溪直属库。慈溪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横河农贸市场,中兴西路105号。共占地面积244亩,建筑面积66818平方米。
  十三、崇寿镇
  崇寿镇位于慈溪市北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此打响三北敌后抗日第一仗,并获全胜,现建有三北敌后抗日战争第一战纪念碑和纪念馆。
  (一)崇寿镇的兴起
  崇寿镇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开始,居民从绍兴等地逐渐迁入,开始围筑永清塘(六塘),该塘东起高背塘,西止建塘,横穿崇寿镇以后随着居民陆续迁入而人口增多,人们在六塘两侧建房落户,逐步形成沈家、黄家、家、屠家、袁家和陆家以姓氏家族为主的自然村,后形成东部相公殿、西部傅家路两条街道。辛亥革命后,建立德清、崇胜两乡,后合并为崇寿乡,1992年5月与东二乡合并建镇。全镇共有11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城镇设以浒崇公路与六塘交叉处为公共中心,浒崇公路、六塘公路和镇南大道为辐射带。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2.90平方公里。内划分成中心商贸区、文教区、工业开发区、生活居住区和文娱休闲区等5个功能区。
  (二)建成区框架
  1.横向七塘公路、六塘公路和纵向浒公路、崇寿大道、文教路、镇东路、镇西路等为建成区主要道路框架,构筑成横纵交叉的“双井”字型道路交通网络。
  2.中心黄金地段。以改造后的六塘街和浒崇公路为轴线,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中心商贸区。
  3.文教区。以浒崇北路往西,文化中心两侧,建设崇寿镇初级中学和镇中心小学。
  4.工业开发区。重点开发浒崇公路沿线,纬三路与沿江路之间地段。
  5.生活居住区。在六塘街和六塘路以北、浒崇公路两侧,结合旧城改造,建造多户式联建房,构成生活小区。
  6.文化娱乐中心、人民公园、休闲广场和运动场等,位于广苑路以北,浒崇公路西侧的地块。
  (三)建成区主要公共建筑
  1.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位于崇兴街北侧。
  2.镇派出所,位于崇兴街北侧。
  3.崇寿邮电支局,位于浒崇南路西侧。
  4.崇寿农村合作银行,位于崇兴街最西端,浒崇南路东侧。
  5.崇寿福利院,位于七塘公路北侧。
  (四)建成区周边村庄建设
  随着建成区规划加快实施,各村围绕建成区制订和实施自己村庄规划,建设公园和文化设施,而且这些设施与建成区连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十四、庵东镇
  庵东镇地处慈溪西北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专业产盐区,设“庵东特区”。1956年6月撤销特区并入慈溪县,改为庵东区,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大部分区域调整为庵东镇。
  2002年,庵东镇政府编制《慈溪市庵东镇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庵东城镇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把庵东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慈溪市域北部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商贸区、文教区、工业开发区、生活居住区和文娱休闲区等5个功能分区。至2008年,庵东镇建成区面积4.10平方公里。
  建成区内原有道路两条,总长2.90公里。至2008年有市政道路(里巷)14条,总长21.31公里,其中主干道6条。建设(含改建)24座桥梁,完善城区功能。
  公共设施包括公园、广场、绿地、自来水、排水、排污、照明和环卫设施等。公共建筑有政府办公大楼、派出所、供变电所、金融、邮电、文化、教育、医院和客运站等22处,大楼45幢,高2~7层不等,总占地面积155.45亩,总建筑面积66776平方米。2006年12月落成的庵东中心农贸市场,为慈溪西北部海鲜产品集散中心。建成区有休闲公园10个。中心农贸市场和休闲公园合计占地面积100余亩。庵宗路景观绿化24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80盏,栽种行道树5329棵,2007年,全镇新增绿化面积2.30万平方米。
  其中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和设施有:
  庵东镇政府位于邮电路427~455号。庵东镇初级中学位于恒大路8号,庵东镇中心小学位于镇北路215号,庵东镇中心卫生院位于庵宗公路88号,三者合计占地面积100余亩,总建筑面积29347平方米。振东文化公园位于城镇东南部,宏兴文化公园位于城镇南部,滨江公园位于城镇东部,总占地面积78亩。
  建成区内在2004年2月开发邮电路住宅小区;2005年开发恒大新村住宅小区;2005年6月开发众安家园住宅小区;2007年10月开发海景花苑住宅小区、滨海龙湾住宅小区。
  1983年建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5000吨。2007年,全镇自来水入户率99%,年供水130.84万吨。
  2006年建立新的垃圾中转站,日清垃圾60吨。
  十五、天元镇
  天元镇位于慈溪中西部,北与杭州湾跨海大桥车程10多分钟,南依329国道,东与市中心城区相毗邻,西距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2公里左右,省道芦庵公路纵贯全境,“六横二直”道路形成镇内交通骨架。
  天元镇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建成区位于界塘、天元等村之中,面积2.10平方公里(2008年),城区内主要街道有3条:天元老街、天元大道和镇北路。公共建筑主要有:镇政府大楼,位于天潭路40号。天元初级中学,位于天潭路,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9900余平方米。镇中心小学,位于界塘路,占地面积34.45亩,建筑面积5067平方米。镇卫生院,位于镇北路,占地面积11.70亩,建筑面积5590平方米。镇广播站于1997年8月改建成广播电视站,到2008年,有线电视用户8000余户,入户率达到98%。共有3家专业市场:1999年11月建成“农贸专业市场”,占地面积12余亩,营业摊位面积4477平方米。“天元铁皮市场”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7452平方米。新兴的“天元古旧家具市场”,有“民间故宫”之称,市场形成以“永淦古玩”为代表的综合型,以“启发家具”为代表的精雕细刻型,以“阿尔特家具”为代表的仿古、新木新作型,成为全国古旧家具整修、仿古和制作最大的集散地。以浙江永淦古玩公司为基础,发展成为慈溪永淦古玩旅游风景区,每年迎来大批中外游客参观。
  十六、长河镇
  长河镇地处北纬30°15′、东经121°10′。镇政府所在地距中心城区8.60公里。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4.90平方公里。有“草编之乡”的美称。
  (一)建成区市政建设
  建成区内原有两条道路:芦庵公路、长河老街(潮塘路),总长8.50公里,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市政道路建设迅速发展。2008年有市政道路(里巷)22条,总长28.31公里,其中主干道6条,总长10.60公里,建成40座桥梁,完善城区功能。其中南大路东起芦庵路,西至长缪路,全长2500米,路宽20米;机动车道宽13米,两侧行人道各宽3.50米,机动车道为水泥路面,两边种植行道树1650棵,配置路灯83盏。
  (二)建成区公共设施
  建成区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施比较齐全。最大的公园绿地为贤江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0亩,有杨贤江生平事迹和草帽之乡的碑雕,集娱乐、休闲于一体。建设中的新村住宅区公园,占地面积7亩,种植各类树木1000多株,绿地面积250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800平方米,配置健身设施20多套;广场公园,占地7亩;江滨公园绿地,占地6.3亩;体艺中心东侧公园,占地1040平方米;飞翔绿地,占地3150平方米;杨贤江纪念馆广场,占地1500平方米。
  (三)商贸建筑 建成区标志性商店是华润万家长河店,位于戴家路,用地面积18亩,各类建筑3幢,总建筑面积10560平方米。
  (四)建成区教育设施
  长河初级中学位于文化路北端,长河镇中心小学位于贤江大道西端。共占地面积102.94亩,建筑面积22443平方米。
  (五)住宅小区建设
  1987年开始,由长河镇房地产开发公司以集资方式建设长河山庄,用地面积2.33亩,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1998年,慈溪市四建房地产公司开发建成花坛新村,用地面积7.5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2008年前由惠康集团开发成“春江丽景”,用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
  十七、周巷镇
  周巷镇系慈溪西部重镇,素有三北名镇,姚北第一镇之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已粗具商业规模。民国时期,商贸曾一度兴旺。日军侵占,百业萧条,但土纱土布市场异常活跃,姚北地区独树一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贸出现新的局面。1985年填塞街河,改道新河路,旧街道从7米单面街拓宽至18米双面街,又新拓振工路直街。镇上有国营商店、供销社门市部36家,合作商店25家,个体商贩400多家。新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和百杂市场。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利用百年老镇雄厚的商贸优势,确定“以商兴镇”发展战略,建成“中国食品城”,占地300余亩,摊位4000多个,最高日客流达2万余人,最多年成交额达65.81亿元,成成为全国百强市场之一。以“中国食品城”为中心,形成一个商业圈。食品城东侧兴业路商业街,西侧振工路服装一条街,北侧大通路商业街。商业街两边,有城隍庙商城、爱尔斯大厦、田野大厦、农垦大厦、合作银行大楼、邮电大楼、香苑大酒店和周巷客运中心等商业建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华润万家(慈客隆)、三江、华联等5家超市落户周巷镇,进一步扩大商贸内涵。至2007年底,全镇拥有商贸业法人单位419家,个体工商户6309家,银行9家。2003年,周巷镇中心农贸市场易地扩建,占地规模达到18亩,营业摊位面积7500平方米,为繁荣市场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良好作用。
  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周巷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1992年1.87平方公里,2008年拓宽到8.50平方公里。在完成总体规划基础上,构建成区主要道路框架。先后新建和拓建改造南兴路(329国道)、开发大道、企业路、文化路、大通路、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兴业路、振工路、吴家直路、滨江路和东西河沿路等为框架网状道路近30条,共计30多公里。建成区河流纵横,分布有序,河道上桥梁有近40座。
  新建主要公共建筑有23个单位。其中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和设施有:
  周巷中学位于开发路,周巷职高位于环城北路北首,巷城中学位于新河路,耕民中学位于环城北路,周巷中心小学位于新河路,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位于环城北路,周巷文化宫位于兴业北路,周巷老人公寓位于环城北路。共占地513.50亩,建筑面积141328平方米。
  周巷公园位于兴业北路,滨江公园位于滨江路,千竹公园位于环城北路。共占地155亩。
  2001年10月,杭州湾镇并入周巷镇,镇域扩大。2003年,周巷镇行政大楼迁至环城北路和周西公路交叉口大花坛右侧。建成区中心北移至环城北路。沿环城北路,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设施建成使用,形成配套的行政便民服务中心。
  通过村居合并,农居二元结构状态基本消除。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至2008年,兴建有市场新村计居民住宅楼54幢,建筑面积101074平方米。还有后蔡居民区、滨河居民区、馨园小区、大通花园、泰和小区花墙门、东河和天河新建居民区。建成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超过60平方米。绿地面积增至403.80亩,绿化覆盖率32%,人均绿化面积15平方米。

知识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有国土资源概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开发、农用土地使用制度、工业企业用地、交通建设用地等类目,反映了1996~2008年慈溪市国土事业的发展变化,记录了慈溪境域内国土资源管理13年来的工作历程、实践经验、政策革新和成绩荣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