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业生产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22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农业生产结构
分类号: F304.1
页数: 8
页码: 383-3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农业生产结构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种植业机构、林业机构、畜牧业机构、渔业结构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农业 农业生产

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
  1985年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的资源配置渐趋合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度逐渐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农业总产值411746万元,比1985年的40745万元增加9.1倍,年递增10.58%。各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发生明显变化:农业(指种植业)由74.25%下降至
  63.82%,林业由0.72%下降至0.60%,畜牧业由16.97%降至13.17%,渔业由1.62%猛增至18.75%,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农林牧渔各业比重,1985年为100∶0.98∶22.85∶2.19,2008年为100∶0.97∶20.64∶29.38(表10-1)。
  五大主导产业
  2002年,确立创汇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食草畜禽(蜂)为农业五大主导产业,经逐年培育,至2008年五大产业初具规模,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4.44%,其中南美白对虾等8个产品年产值超亿元,20多个产品种植面积超667公顷。
  创汇蔬菜 2008年,全市播种蔬菜36245公顷次,产值11135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37%。蔬菜种植遍及全市,尤以长河、新浦、桥头、掌起等镇为最,全市形成中西部和东部两大出口蔬菜生产区域。出口蔬菜七大类20余种,年出口量超过30万吨,占宁波市的35%,年出口额8000余万美元。
  名优水果 2008年,全市种植水果7831公顷,总产12.08万吨,产值84762万元。以杨梅、蜜梨、葡萄等为主,在横河、匡堰、周巷、观海卫、新浦等镇形成集中产区。全市有无公害水果基地1676公顷,以“烛湖”牌杨梅、“润昌”牌蜜梨、“黎阳”牌葡萄为核心的优质水果多次获国家、省名牌、精品水果等称号。产区举办的杨梅节、葡萄节、蜜梨节为市民所喜爱。
  特色水产 2008年,全市养殖水产11323公顷,产值77208万元。养殖区集中在市境北部杭州湾滩涂,有泥螺、弹涂鱼、蛏子、对虾、青蟹、海瓜子等特色产品36种。其中南美白对虾产量10920吨,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品。水产养殖带动19家加工企业,年加工37814吨。
  花卉苗木 2008年,全市种植花卉苗木3282公顷,产值20098万元。有观赏苗木、地被植物、盆花盆景、鲜切花、观叶植物等五大类别,产区集中在附海、龙山、横河等镇。产品销往全国25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诸国,成为省主要花木基地。
  食草畜禽(蜂) 2008年,兔饲养量比2001年增加3.78倍,鹅饲养量比2001年增加4.21倍,野鸭、奶牛、梅花鹿等发展迅速,全市形成以蜜蜂、獭兔、野鸭养殖和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同步发展的生产格局和较为集中的生产区域,畜牧业产值54240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17%。
  第二节 种植业结构
  作物种植面积结构
  1954年县域调整至1984年,种植业一直以粮食、棉花为主。1985年粮食、棉花、油料及经济作物(不含水果)的种植比例为1∶0.68∶0.27∶0.41,是年发展效益农业,缩减粮棉,扩种果蔬及小宗土特产,至2008年粮食、棉花、油料及经济作物(不含水果)的种植结构调整为1∶0.15∶0.24∶1.61。与1985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从42.43%降至33.33%,棉花从28.68%降至4.83%,油料从11.40%降至8.05%,经济作物从17.51%增至53.78%(表10-2)。
  作物产值结构
  通过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产值从1985年的6988万元到2008年增至28574万元,年递增6.31%;油料从2018万元增至7868万元,年递增6.09%;棉花从6358万元降至5258万元,降17.30%,年递减0.8%;其他经济作物(不含茶、果,含果用瓜)从14038万元增至135853万元,年递增10.37%,其中蔬菜从10485万元增至111359万元,年递增10.82%;水果(不含果用瓜)从851万元增至84762万元,年递增22.15%。全市种植业产值由1985年的30253万元增至2008年的262796万元,增幅达7.69倍,年递增9.85%。由于林、牧、渔业的快速增长,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74.24%降至63.82%,降10.42个百分点(表10-3)。
  种植结构调整
  1985年,国务院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和议购。省政府提出“农业生产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争取经济作物全面发展”的方针。慈溪按“稳定粮食、调减棉花、扩大油菜和蔬菜”的方向调整种植业结构。1992年粮食播种面积3.95万公顷,基本保持稳定;棉花由2.67万公顷调减至2.01万公顷,减少24.72%;油料由1.06万公顷增至1.38万公顷,增加30.19%;以蔬菜、瓜类为主的经济作物由1.63万公顷增至2.28万公顷,增加39.88%;水果从0.32万公顷增至0.45万公顷,增加40.63%。
  1993年,市政府提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称“一优两高”农业),通过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社会化服务,并建立示范点,引导农民围绕优化农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调整结构,同时结合北部低产田改造,实施“南棉北移”。1998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99万公顷:其中水稻2.00万公顷,比1992年减少9.18%;大小麦0.40万公顷,比1992年减少32.32%;蚕豆和大豆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0.87万公顷增至1.26万公顷,增加44.83%。棉花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2.01万公顷减至1998年的1.43万公顷,减少28.86%种植区域向北推移。油料种植面积从1.38万公顷减至1.05万公顷,减少23.9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从2.28万公顷增至3.02万公顷,增加32.46%。水果种植面积从0.45万公顷增至0.61万公顷,增加35.56%。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业企业不断涌现,农产品加工和外销增加。199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2008年与1998年相比,粮食种植面积减少32.58%,其中水稻减少72.09%。棉花种植面积仅剩0.39万公顷,减少72.73%。油料作物减少38.10%。而经济作物增加43.71%,其中蔬菜增加53.41%。水果增加27.33%。
  第三节 林业结构
  1985年前,林业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林种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茶叶、竹笋等经济林面积逐步扩大,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统一。1993年,林产品产值135万元,竹木采伐产值346万元,分别占林业总值的20.90%和53.56%。2005年林产品产值1395万元,占林业总产值的比例62.11%。2008年,林产品产值1709万元,占林业总产值的比例上升至66.97%(表10-4)。
  第四节 畜牧业结构
  1984年前畜牧业以生猪生产为主。1986年,家禽和蜂业生产崛起,是年家禽饲养量308.49万只,年末存蜂165945万箱,分别比1984年增加111.28%和13.23%,打破了生猪独大的畜牧业生产格局。1988年末存蜂173453群,产值6241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2.84%;生猪饲养量18.95万头,产值3725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5.57%;家禽饲养量366.32万只。1993年,年末蜂群数由上年的153907群下滑至110456群;生猪饲养量增至22.77万头,产值7272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例上升至37.06%;家禽产值(含活畜禽产品产值)6646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33.87%,基本形成猪、禽、蜂鼎立的局面。2002年,野鸭、梅花鹿等特种动物发展加快,兔饲养40.06万只,在畜牧业生产中占到一席之位,家禽饲养量增至606万只。畜牧业生产结构出现变化,生猪比重下降至28.禽27%,家禽及活畜禽产品产值占33.74%。2008年,畜牧业产值中,生猪占41.23%,家禽及活畜产品占24.05%,蜂及其他动物饲养占33.41%(表10-5)。
  第五节 渔业结构
  1985年,全市淡水产品产量2775吨,占水产品总量的比例由上年的61.61%上升到74.00%1988年全市水产品总量8066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占86.98%,产值占88.33%。1992年开发滩涂养殖,1995年海水产品产值增至3232万元,占渔业产值的比重升至25.18%。1999年海水产品19650吨,产量占总水产品的52.03%,产值占49.72%。此后,除2006年、2007年外,海水产品产量、产值一直高于淡水产品。2008年,水产品产量46844吨,产值77208万元,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4010吨,产值44448万元,分别占水产品总产量、产值的51.26%和57.57%。淡水产品产量22834吨,产值32760万元(表10-6)。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