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拱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2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小拱棚
分类号: S626.4
页数: 1
页码: 37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农业技术的设施农业的小拱棚,包括小拱棚的发展、小拱棚应用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农业设施 小拱棚

内容

小拱棚的发展
  玻璃暖棚 1952年,永凝乡一村(现为宗汉街道新塘村)一农户学习日本技术,在培育蔬菜秧苗时,用砖块向阳筑起后高(40厘米左右)前低的斜面泥墙,上盖6扇由3~4块30厘米×40厘米玻璃组合的玻璃窗密封,土中深施猪厩肥发酵增温。在此环境中育秧,时间提早,秧苗成活率高,苗势健壮。后为周边育秧农户模仿,广泛应用至20世纪70年代初。
  薄膜小拱棚 1963年有稻农用毛竹片作支架,搭成高约40厘米、宽1.2~1.5米的小拱棚,上覆塑料薄膜,用于水稻育秧。1982年,浒山镇石桥头村一农户用长140~160厘米的毛竹片搭建宽100~120厘米的小拱棚,种植番茄。1983年改成棚宽400厘米、每棚3~4畦的无柱中棚。
  为提高保温保湿效果,小拱棚常与地膜、大棚配套应用。即在地膜覆盖基础上再用小拱棚覆盖,或在大棚内温度低于5℃时套覆小(中)拱棚,多至两个。
  小拱棚应用
  育苗 20世纪50年代,玻璃棚用于蔬菜育苗。1963年小拱棚开始用于水稻育秧。1973年应用于棉花营养钵育苗。1982年起用小拱棚培育番茄、西瓜、茄子等类秧苗。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小拱棚育苗面积逐渐扩大,1988年小拱棚面积为340余公顷。推广大棚栽培技术后,因大棚操作方便,小拱棚育苗面积减少。
  生产 20世纪90年代初,坎西乡有农民用小拱棚栽培玉米(生长前期)、夜开花等作物。1995年,鸣鹤镇一农户用小拱棚覆盖茭白一个月半,产品提早7天上市;1997年,该镇小拱棚栽培茭白推广170公顷。1999年,三北镇一农户在市第二农场用小拱棚种植韭菜5公顷,当年收割3次,每公顷产量75吨,产值2万余元,次年收割5次,产量15吨。2008年,全市用小拱棚栽培农作物1667公顷。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