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病害与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2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病害与防治
分类号: S432
页数: 3
页码: 352-35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农业技术的植物保护的病害与防治,包括主要农作物病害、病害发生情况、病害防治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病害 防治

内容

主要农作物病害
  棉花病害分苗病和铃病两大类,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茎枯病、疫病、黑果病、红粉病和枯萎病等。水稻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蔬菜(含油菜)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菌核病、疫病、根结线虫病和生理性缺素症等。2004年和2006年先后发现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番茄黄花曲叶病两种病毒病。
  病害发生情况
  病害发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年度间变化较大。
  棉花 茎炭疽病:1992年长河、天元等乡镇棉花蕾期发生2000公顷,棉茎折断率5%~8%。苗病:2002年5月13—14日,浒山、新浦、崇寿、庵东等镇棉花平均死苗16.3%,严重地块死苗
  50.3%,全市重播330公顷。
  水稻 白叶枯病:1990年晚稻发生1000公顷,损失稻谷181吨。干尖线虫病:1993年,市病虫观测站观测圃平均丛发病28.70%株发病4.35%,病情指数3.77。稻曲病:1997年,晚稻“加59”、“丙93-36”等品种大发生,严重田块每,穗有稻曲2~3个。恶苗病:2000年,全市晚稻病株10%以上的田块167公顷,5%~10%的400公顷,1%5%的633公顷,最高病株达50%以上。条纹叶枯病:2007年,桥头镇小桥头、五姓村和匡堰镇王家埭、樟树等村单季晚稻发生833公顷,其中,丛发病50%以上的约33公顷,10%~50%的约53公顷(表9-7)
  蔬菜 榨菜病毒病:1989年大发生,绝收835公顷,减产67465吨。1996—1998年,连续3年大发生,杭州湾镇减产15.82万吨。西瓜炭疽病:1989年大发生,绝收80公顷。白粉病:2002年6月18日,浒山万亩畈等地的黄瓜、夜开花、越瓜等大发生,发病率78%,严重地块100%。萎蔫病:2005年10月,坎墩街道135公顷大白菜因病绝收。番茄黄化曲叶病:2006年,47公顷秋番茄遭危害,后补栽或改种其他作物(表9-8)。
  1995年5月,市园艺园甜瓜上发现蔓枯病。2008年9月24日,市农技中心在周巷镇三江口村、掌起镇绿叶农场分别发现芹菜软腐病和大葱软腐病。
  油菜菌核病:1989年发生1.26万公顷,平均株发病率57.1%,减产32%。
  病害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为基础,健身栽培为保障,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策略。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并采取药剂拌种、浸种等手段,进行种子消毒。如棉花种子,20世纪70—80年代应用“稻脚青”拌种防苗病,90年代初用“拌种霜”拌种防病保苗,1995年全市推广“拌种霜”拌种3333公顷。二是清洁田园,及时处理病叶、老叶和残留花瓣。三是调控棚室温湿度,适度通风降湿。健身栽培主要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三沟”配套,合理调控肥水,掌握种植密度等。药剂防治主要选准对口农药,适期防治。1988年后应用的主要药剂有噻菌铜、氟硅唑(福星)、腈菌唑、氟菌唑、特富灵、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嘧菌酯(阿米西达)、嘧霉胺(施佳乐)、醚菌酯(翠贝)、腐霉利(速克灵)、异菌脲(扑海因)等。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