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虫害与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2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虫害与防治
分类号: S433
页数: 6
页码: 347-3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农业技术的植物保护的虫害与防治,包括主要虫害、虫害发生情况、虫害防治、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虫害 防治

内容

主要虫害
  粮油作物的主要害虫有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中华稻蝗、稻蓟马、玉米螟、麦类黏虫、豆荚螟、蚕豆象等。棉花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棉蚜、红蜘蛛、棉盲蝽、金钢钻、小卷叶虫、玉米螟、地老虎和蜗牛等。蔬菜主要害虫有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蚜、黄条跳甲、猿叶甲、潜叶蝇、烟粉虱、瓜绢螟等。20世纪90年代新发现的害虫有美洲斑潜蝇、B型烟粉虱、棕榈蓟马等。
  虫害发生情况
  农作物虫害常年发生,程度不同。由于种植结构和方式的多样化,抗虫抗病品种的推广,防治技术的提高,粮棉害虫发生趋势较20世纪80年代有所减轻。蔬菜作物品种繁多,复种指数高,虫害发生较为复杂。
  棉花常年危害棉花的虫害有蜗牛、小地老虎、棉蚜、红蜘蛛、红铃虫、棉铃虫和小卷叶虫等,以棉铃虫为主。1993—1998年棉铃虫连续6年大发生,其中1994年发生14870公顷,发生最重的新浦镇四代百株累计卵量4384粒(条),最高一天百株卵量813.3粒。1996年和1998年第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超过1517粒。2000年后推广抗虫棉,棉铃虫发生逐年减轻(表9-2)。
  1996年和2003年,棉花分别遭棕榈蓟马和B型烟粉虱危害。
  水稻 危害水稻的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飞虱和纵卷叶螟等。二化螟:1997—2001年连续5年大发生。纵卷叶螟:1988年大发生,1993年单季晚稻特大发生,2002—2007年连续6年大发生。褐稻虱:1988年7~8代大发生,9月11日灯光诱虫4220只,为历史记载以来之最,比1985年大发生的176只多22.98倍;1991年6月30日早稻白背飞虱田间平均虫量每公顷101.4万头,后期致倒伏20公顷,损失稻谷2500吨。10月20日,晚稻平均每公顷虫量221万头,减产1500吨。1995年、1999年单季晚稻大发生;2004—2007年连续4年大发生,其中2005年晚稻严重危害20公顷,绝收5公顷,损失稻谷150吨(表9-3)。
  1988年7月9日,横河镇建山村早稻稻螟蛉虫发生量为每公顷15.45万条。
  蔬菜 蔬菜种类多、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危害蔬菜的害虫逐年增多,程度加重。主要害虫有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棕榈蓟马、猿叶甲、烟粉虱、菜青虫、红蜘蛛等。斜纹夜蛾:20世纪80年代为间隙性虫害,1990年后成为主要害虫,至2008年,大发生的有8年(1990年、1991年、1994年、1995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3年)。甜菜夜蛾和小菜蛾:1998年和2000年大发生。烟粉虱:2003年,市监测中心在市气象站花木基地发现B型烟粉虱,2004—2007年连续4年大发生,成为蔬菜作物主要害虫之一(表9-4)。
  1994年秋,市植物检疫站在菜豆上发现美洲斑潜蝇。1996年,甜瓜发现黄足黄守瓜幼虫危害,整株枯萎死亡。危害蔬菜的害虫还有小地老虎、黄守瓜、豆荚螟、蝼蛄、棉铃虫等。
  大小麦 危害大小麦的主要为黏虫,其中1989年为害较重,其余年份较轻。
  虫害防治
  防治措施 20世纪80年代后期,沿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进行防治,并逐步引进推广抗虫品种。植保器械,90年代前以手动背包喷雾器为主,90年代后以机动喷雾机逐步取代手动背包喷雾器。施药技术,90年代前以大水量喷雾为主,90年代后逐渐改为弥雾施药。药剂,90年代后高效低毒农药逐步替代剧毒农药,并作交替轮换和复配使用。
  棉花虫害防治 1991年提出“抓两头(前期防病保苗,后期治虫保桃),控中间(中期控药保天敌)”的防治策略,降低害虫药剂防治指标,逐步形成“棉花病虫草害优化治理”技术(表9-5)。1992年后,分别对棉铃虫、红铃虫、二化螟、小菜蛾等害虫的抗药性进行监测与治理。1997—2000年组织开展棉铃虫统防统治,并引进频振式杀虫灯、诱蛾灵诱杀棉铃虫,累计防治面积达24267公顷次。
  水稻虫害防治 1988—1992年,对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通过病虫预测预报,抓好前期防治,降低害虫发生基数。防治农药以杀虫脒、甲胺磷、杀虫双、异丙威(叶蝉散)等为主。1993年以后,随着单季稻面积的不断扩大,稻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水稻虫害交叉发生,繁殖代数增加,危害次数增多,防治方法作适当调整。防治时间“适度提前”,“打小打早”(表9-6)。防治农药随着水稻害虫对有机磷农药抗性的增强,剧毒农药的禁用,选用低毒高效的毒死蜱、氟虫腈、阿维菌素、噻嗪酮(扑虱灵)、吡虫啉等,使用时将两种或数种农药混配后进行防治。同时采用浅灌勤灌、多次轻搁、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等农艺手段,降低田间郁闭度,增强植株抗性。
  蔬菜虫害防治 1985年,开展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筛选出抗病、耐病虫良种“津研”系统的黄瓜,上海“茄门”和“加配”系统的甜椒,杂交大白菜,“供给者”、“优胜者”四季豆等45只品种推广,并选用微生物农药,使用低毒高效低残农药,掌握7—10天的用药安全间隔期。1988年实施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丰收计划,编印《无公害蔬菜技术咨询问答》小册子,拍摄《慈溪无公害蔬菜》科教片,至1989年在市一、二线蔬菜基地和18个乡镇推广1680公顷次。
  1997年,研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技术,开展以性信息素为主的性引诱预测预报技术,用性信息素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防虫网覆盖避虫,频振式杀虫灯杀虫和芋艿叶片、盐地咸蓬(海龙头)等植物诱集人工灭卵等技术,筛选出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至1999年推广39254公顷次。
  2001年,启动蔬菜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摸清鲜食蚕豆、绿花菜、甘蓝、菜心、白毛豆、葱、菠菜、番茄、茄子等十多种蔬菜主要病虫的发生种类与规律,制订《榨菜生产技术规程》、《绿花菜生产技术规程》、《菜用大豆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操作规程》和《结球甘蓝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操作规
  程》等技术标准,建立蔬菜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综合技术推广体系。至2003年,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0.67万公顷,累计推广无害化治理技术2.59万公顷,推广频振式杀虫灯300多盏,新型手动喷雾机WS-16卫士1200台,防虫网85万平方米。项目实施区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20%,200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示范区蔬菜分期抽样检测,农残超标率明显低于同期市场品种,该项目获2003年农牧渔业部丰收二等奖。
  2001—2008年,全市蔬菜害虫无害化治理92533公顷次。
  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由于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害虫产生抗药性。1989年市植保站从上海昆虫研究所引进性信息素,采用性信息素药膜法对红铃虫抗性进行监测。1991—1997年又先后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以玻片、滤纸、闪烁瓶为载体的药膜法监测害虫抗性,主要监测棉铃虫、红铃虫、红蜘蛛和棉蚜对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久效磷、三氯杀螨醇、万灵等农药的抗性,此外还有二化螟对杀虫双、杀虫单等农药的抗性,小菜蛾对氰戊菊酯等农药的抗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53.26倍,红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23.21~103.35倍。为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采用限制菊酯类、杀虫双等农药的使用,推广新型杀虫剂,改进施药技术等措施。1992—2000年,棉花害虫抗性治理面积累计40967公顷。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