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5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猪
分类号: S828
页数: 4
页码: 277-2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畜牧业生猪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生猪饲养量、生猪品种演变、生猪主要品种简介、母猪繁育、饲养管理等。
关键词: 慈溪市 生猪 家畜

内容

生猪饲养量
  生猪是慈溪的传统养殖业,也是市政府一直关注的重要民生产业。1988年,市政府对饲料供应、良种引进、苗猪生产、防疫灭病等方面实行经济补助,市畜牧技术部门引进推广瘦肉型公猪,全市饲养生猪18.95万头,产猪肉6125吨。1990年,市设立生猪生产发展基金,推行生猪免费保险;1991年,实施生猪免费防疫、免费保险(“双免”)政策;1994年,生猪免费保险改为生猪死亡补助,以此降低养猪疫病风险。1995年生猪饲养量发展至23.65万头。1996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1998年饲养量增至27.16万头,创历史记录。2006年,生猪列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2008年,全市饲养生猪22.29万头,其中出栏
  14.52万头,产猪肉9101吨(表7-1)。
  生猪养殖户主要分布于龙山、观海卫、匡堰、横河、新浦等镇(街道)。
  生猪品种演变
  1983年,引进瘦肉型良种公猪。1988年,有“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等瘦肉型公猪37头,占种公猪总数的90.2%。母猪以“岔路黑猪”、“荣昌猪”、“金华两头乌”和“嘉兴黑猪”等传统品种为主。肉猪多为二元杂交。
  20世纪90年代初,提倡“公猪良种化、母猪一代(二元)杂交化、肉猪三元杂交化”,因良种公猪与一代杂交母猪杂交后的三元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良种公、母猪得到迅速推广。1991—1996年,引进良种公猪57头、一代杂交母猪2014头。1996年公、母猪良种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5%,三元杂交肉猪占85.1%。1998年,全市有良种公猪92头,品种为“长白”、“大约克”、“杜洛克”,良种覆盖率为100%;一代杂交母猪存栏3967头,以“大约嘉”、“大约金”、“长嘉”、“长金”、“杜嘉”等良种为主,良种覆盖率为87%。嘉兴黑猪、太湖猪、梅山乌、枫泾猪等土种母猪经逐年淘汰剩456头,占母猪总存栏数的11.5%。
  2001年全市存栏公猪102头,其中“杜洛克”42头、“长白”26头、“大约克”25头、“皮特兰”9头;存栏母猪3800头,其中“大约嘉”、“大约金”、“长嘉”、“长金”和“杜嘉”为主的二元杂交母猪3490头,“大长金”、“大长嘉”等三元杂交母猪150头。肉猪三元杂交占95%以上,四元杂交约占4%。随着规模养猪的发展,提倡苗猪自繁自育,良种引进速度加快。2008年全市存栏有“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皮特兰”等公猪149头;“大长”、“长大”等二元杂交母猪7100头,占存栏能繁母猪的93.4%。肉猪99%为外三元杂交(亲本均为国外品种),1%为四元杂交。
  1992年市畜禽良种场从四川引进“小香猪”试养,因销路不畅、比较效益低,未推广。
  生猪主要品种简介
  杜洛克 俗称“红毛猪”原产美国东北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主要作杂交父本。该品种体型大,体躯深广,后躯肌肉丰满,。毛红棕色,深浅不一。成年公猪体重300~400千克,体质健壮,抗逆性强,饲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较好。多用作三元杂交的第二父本使用。母猪250~350千克。体重100千克的肉猪屠宰率为75%,体瘦肉率为61%。
  大约克 又称“大白猪”属肉脂兼用型品种,原产英国北部。该品种体型高大匀称,体躯长,胸深广,四肢较长。毛全白,少量,额角皮上有暗斑。该品种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产仔多。一般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母猪230~250千克。体重90千克肉猪屠宰率为71%~73%,胴体瘦肉率为60%~65%。
  长白 原产丹麦。外貌清秀,性情温顺,体躯长深,肋骨16~17对,比其他品种多2~3对。大腿丰满充实。皮薄,骨细结实。乳头6~7对。该品种生长发育快,饲料省,抗逆性差,对饲料养分要求较高。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母猪200~250千克。6月龄体重90千克,屠宰率69%~75%,胴体瘦肉率53%~65%。
  母猪繁育
  1988年底,全市有287户饲养母猪923头。所产苗猪多为自养。母猪配种以自然交配为主,人工授精为辅。1990年建市畜禽良种场,当年为母猪饲养户提供瘦肉型良种猪精液1153头份。1992年市畜禽良种场被认定为省乙级种猪繁育场,是年存栏公猪5头、母猪65头,1996年因329国道拓宽停办。2004年后,为降低成本,防止苗猪引进带来疫源,养殖场引进种猪,自繁自养。2007年,龙山西门养猪场认定为省二级种猪场,饲养能繁母猪528头、公猪7头。2008年全市所有规模猪场及部分小规模养殖场均采用自繁养殖。1988—1995年的仔猪自给率为13.65%,1996—2003年为23.89%2004—2007年为54%,2008年达70%左右。近半母猪采用人工授精繁育。
  20世纪90年代初,每头母猪年均产仔1.8胎,育成仔猪12~14头。产仔后50~60日龄断奶,断奶时每头体重5~10千克。1998年,宇欣畜禽养殖场和西门外养猪场对仔猪采用“早期补料、早期断奶”技术,仔猪7日龄补料,25~35日龄断奶,再经35天保育,个体重可达22~28千克。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胎,育成仔猪18~20头。
  饲养管理
  猪舍设施 20世纪80年代末,农户一般就地取材建造开放、半开放式猪舍。隔栏材料多以竹木制作。90年代中后期改用砖砌,或用钢管等金属材料制作。1991年市畜禽良种场应用猪笼饲养母猪。21世纪初,规模养猪场引进工厂化养猪技术,猪舍设备进一步改进。母猪采用限位栏和分娩栏,给仔猪建造具有保温功能的保育舍。2000年宇欣畜禽养殖场引进生猪专用自动饮水器,2004年又引进自动喂料器,母猪舍安装湿帘降温系统。2008年,自动饮水器和喂料器推广至21家规模猪场,市方鸿养猪场、宁波慈龙畜业有限公司等6家猪场的母猪舍均安装湿帘降温系统。
  饲喂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多以开放或半开放式舍饲养猪,饲料由泔水、残肴、米糠等改为米糠、麸皮、豆粕等混合饲料。1988年,应用配合饲料21508吨,喂饲后生猪料肉比由原来的4.2∶1降至3.8∶1。同年引进全价饲料60吨试喂。1990年推广全价饲料6262吨,饲喂仔猪3500头,肉猪3.52万头,肉猪料肉比降至3.65年代中期后全面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以干喂为主,少量喂泔水。全价配合饲料多由规模猪场自行加工,用玉米、豆粕、麸皮等作原料,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配制成颗粒料、粉料等不同类型。颗粒料喂仔猪,粉料喂其他猪。
  1988年,公母猪根据配种情况搭配营养,分阶段加料或限料。肉猪以吊架法饲喂为主,推广分阶段直线育肥法。因分阶段直线育肥法成本较高,推广缓慢。21世纪初,随规模饲养的发展,全面应用分阶段直线育肥法。2003年,规模猪场采用工厂化流水养猪工艺,按猪的生长规律,从出生到出栏定25周左右为饲养周期,实行全进全出制。期内为猪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以周为单位安排母猪繁殖和猪群周转,均衡生产。按生猪待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至育肥各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阶段式饲养管理,母猪产仔从原来的1.8胎提高到2.2胎,肉猪生产周期缩短,并能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
  阉割 1990年前,自繁雄性幼猪在40~45日龄阉割,雌性猪根据日龄采用“小挑花”(45~50日龄)和“大挑花”(75~90日龄)两种方法。从外地购入的苗猪,阉割多在进栏后15~30天进行。1991年后,肉猪因饲养周期缩短,自繁肉用雌性猪不再阉割,雄猪在约20日龄时阉割。阉割工具无多大改进,雄猪用不锈钢手术刀,雌猪用不锈钢柳叶刀或上端小而弯、下端大而锐的钭角刀。
  附:宁波慈龙畜业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龙山镇西门外村,2005年6月由浙江恒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建,是一家年出栏2.2万头的生态型生猪养殖场。总投资2300万元,占地7公顷,有职工41人。公司建配种猪舍7幢,分娩猪舍6幢,保育猪舍7幢,育肥猪舍16幢及饲料加工车间。公司注重环保的理念,用生态环保技术处理猪排泄物。2006年注册“慈龙”商标。2008年出栏生猪2.14万头。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