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分类号: F307.2
页数: 2
页码: 266-26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林业的林业营造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包括营造沿海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林业 沿海防护林

内容

营造沿海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1981年实施省沿海防护林工程,至1987年完成两期,共造林带46条,植树8.78万株,长57.3千米,面积共计21.43公顷。1989年,沿海防护林第三期工程建造林带5条,长6.52千米,植树2.08万株。1990年,沿海防护林带植树3.51万株,长6.01千米。1991年,启动海岸基干林带试点工程,在八塘西一、西二乡交界地段营造林带61937米,植树69987株。其中水杉、柏类2510株,白蜡18400株,刺槐3500株,女贞23600株,意杨13250株,其他8227株。1992年建林带3千米,计3公顷,植树4000株。1994年建林带13.7千米。1996年7月,全市海岸基干林带全线合拢,总投资61.38万元,在八塘两侧建成平均宽10米、长70.9千米的基干林带,总面积87公顷。主要树种为意杨、哺鸡竹、女贞和白蜡等。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由于少数群众对海岸基干林带缺乏保护意识,部分海岸基干林带损坏。同时,随着平原向北拓展,新围涂地植被稀少,生态功能脆弱。2004年,启动环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第一期工程位于庵东镇西直塘以东、四灶浦以西的十塘江两侧。2005年在十塘江两侧的三八江以西、陆中湾以西、陆中湾至四灶浦3个地段营造林带13.6千米,面积共计97公顷。7月11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八家新闻单位组成的“关注森林——绿色海疆万里行”采访团到慈溪采访、拍摄沿海防护林建设。2006年,制订2006—2010年沿海防护林海岸基干林带建设规划,对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进行修订和完善。是年,营造林带94公顷。2007年营造120公顷,第一期工程结束。在长22千米的海岸线,投资4278万元,造林4660亩。主要树种有金丝垂柳、中山杉、墨西哥落羽杉、无患子、女贞、栾树、白蜡等乔木及夹竹桃、海滨木槿等灌木。至2008年,全市营造沿海防护基干林带长37.6千米,面积共计275.93公顷。
  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
  新围海涂造林品种在新围海涂造林,选择造林品种至关重要。2001年市农科所开展盐碱地适生树种筛选示范研究,筛选新围海涂含盐量0.3%~0.5%的土壤的适生树种。2003年在三八江西侧九至十塘新围海涂建立杭州湾滨海生态绿地试验示范区34公顷(2007年扩大至67公顷),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上海园林科研所合作,先后引进138个树种,至2008年筛选出龙柏、墨西哥落羽杉等盐碱地适生一级强势品种26个,栾树、紫穗槐、紫薇、棕等盐碱地适生二级强势品种20个。通过试种和调查得知,适宜海涂种植的常绿乔木有女贞、木麻黄等,半常绿乔木有墨西哥落羽杉,落叶乔木有白蜡、刺槐、臭椿、国槐、旱柳、金丝垂柳、柽柳、黄山栾树、苦楝、合欢等,常绿灌木有夹竹桃、石楠等,落叶灌木有海滨木槿、紫薇等,草本植物有白三叶、紫花苜蓿和结缕草等。
  盐碱地造林技术 新围海涂造林,以洗盐改土为重点。每50米长为一标准段,设置三级排水体系;一级排水沟宽1.5米,深0.6米;两级排水沟宽0.5米,深0.3米;三级排水沟宽、深均为0.3米。每隔150米建蓄水池。排灌分渠,大雨排水,遇旱灌溉。按照常绿、落叶树种结合,针叶、阔叶树相间,乔木、灌木、草本带状混交的原则配置树种。土地平整后,用秸秆覆盖。局部盐碱富集区在60厘米深处铺垫30~40厘米厚的秸秆,切断毛细管,阻止盐分上升。栽种时,每穴施1.0~1.5千克草木灰加有机肥拌和物。树木栽种后,树根周围做好直径不小于50厘米的雨水圈,用詟糠或地被植物覆盖,蓄积雨水淋盐。排水沟边种田菁、大麦、紫花苜蓿等耐盐作物,春季割青深翻入土。栽种的乔木用竹杆支撑固定,防风吹倒,施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钾等增加土壤养分。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