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油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油菜
分类号: S565.4
页数: 2
页码: 204-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油料作物油菜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油菜面积与产量、油菜品种演变、油菜主要品种简介、油菜栽培等。
关键词: 慈溪市 粮油作物 油菜

内容

油菜面积与产量
  1985年种植油菜的经济收益高于大小麦,故种植面积增加较快。1988年全市种植11620公顷,比1984年增加66%。1989年,省人民政府对油菜籽实行“六四”混合价收购(60%定购价,40%市场价),进一步促进生产发展,1988—1992年年均种植12439公顷,总产21395吨。1993年后,冬季发展蔬菜生产,油菜面积减少。1993—2002年,年均种植8931公顷,总产16404吨,比1988—1992年平均值分别减少28.2%和23.3%。2003年后,油菜比较效益下降,面积进一步下滑。2003—2008年,年均种植5813公顷,总产12018吨,分别比1993—2002年平均值减少34.9%和26.7%(表4-14)。
  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七塘以北棉区和大古塘以南稻区。
  油菜品种演变
  1988年以“92-58系”为主。1994年引进“高油605”出油率比“92-58系”高5%~8%,后逐步推广,1998—2003年成为主栽品种。1998年引进“沪油15,”、“浙双72”等“双低”(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饼中硫代葡萄糖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品种。2001年开始推广“浙双72”,2004年后替代“高油605”成主栽品种。种植过的品种还有“浙油优1号”、“浙油优2号”、“沪油15”和“浙双6号”等。
  油菜主要品种简介
  高油605 由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用605/农林18选育而成,生育期227天,属半冬性甘蓝型。1994年由市种子公司引入。株高150厘米,叶片大而平滑,茎叶淡绿色。分枝位高2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10个,两次有效分枝11个,主花序长58厘米。单株有效荚480个,每荚22粒,千粒重3.3克。出油率42%~4500。该品种耐寒性强,抗菌核病,每公顷产量1500~2490千克。
  浙双72 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宁油7号/马努选育而成。生育期225天,属中熟甘蓝型,菜薹可食用。1998年引入。株高160厘米,茎叶淡绿色,主花序长55~60厘米,最低分枝位高20厘米,一次分枝7~8个,两次分枝5~6个。单株有效荚果380~390个,每荚18~19粒,千粒重约4.1克。籽粒黑色,含油量43.5%以上,芥酸0.67%。该品种苗期耐湿性较强,耐寒性一般。每公顷产量约2100千克。
  油菜栽培
  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一般在10月初播种,11月上中旬移栽,每公顷密度9000~10000株。移栽前约一星期喷除草剂。用过磷酸钙加少量钾肥和速效氮肥作基肥。早施苗肥,越冬前施腊肥。初薹期重施苔肥,约占总用肥量的40%,以化学氮肥为主。油菜对硼敏感,薹期喷施0.1%硼砂溶液能提高结实率。
  20世纪90年代初推广稻田油菜免耕栽培。2005年在稻田试行直播。2006年,市农技推广中心在桥头镇林洪水稻农场,采用免耕直播和全程机械作业2.3公顷,平均公顷产量1505千克,较常规栽培省工67.5工。操作方法:单季稻收获后,稻草粉碎还田,机械开沟,免耕直播,随带基肥。生长期间,机械喷施化肥、除草剂和农药。待90%荚果转白色时用联合收割机收获。2008年,全市推广稻田油菜免耕直播和全程机械配套照4-3机收油菜(市农机局提供)作业333公顷。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