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09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水稻
分类号: S511
页数: 7
页码: 183-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粮油作物水稻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水稻面积与产量、稻田耕作制、水稻品种、水稻栽培等。
关键词: 慈溪市 粮油作物 水稻

内容

第一节 水稻面积与产量
  水稻是慈溪的主要粮食作物,产品以自给为主。20世纪50—80年代,年种植2万~2.67万公顷。1988—1992年,国家对粮食生产实行指导性计划,合同定购,年均种植22655公顷,总产132684吨,面积、总产比1987年分别增加1.8%和6.0%。
  1993年浙江省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因种稻效益低,农民将双季稻改种单季稻,部分稻田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有的出现季节性抛荒,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市政府为阻止耕地抛荒,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多种水稻。1993—2000年年均种植17865公顷,总产111740吨,比1988—1992年年均分别减少21.1%、15.8%。其中,早稻面积减少3181公顷,减少30.2%连作晚稻面积减少4364公顷,减少37.2%。
  2001年全国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稻区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是年早稻种植面积降至802公顷,2005年仅115公顷。2008年,各级政府重视粮食生产,早稻种植面积回升至738公顷。全市种植水稻5578公顷,总产38262吨(表4-1)。
  1988—2008年,年均种植14762公顷,总产91832吨。
  水稻主要分布在龙山、掌起、观海卫、横河、桥头、匡堰等镇的329国道以南地区。
  第二节 稻田耕作制
  耕作制演变
  1988—1991年,稻田以新三熟制为主,冬作大小麦或油菜,夏、秋作为连作稻。1991年,雁门乡东门外村有农户在春花收获后种单季晚稻约7公顷,重现两熟制。因省工省力,迅速被周边农户效仿。1992—1999年,稻区新三熟制和两熟制共存,大古塘两侧实行稻棉轮作制。其间出现一年只种一季单季稻的单熟制。2000年单季稻面积增至67.77%,最多的2005年占97.30%。2008年占75.28%。21世纪初基本不见稻棉轮作制。为提高稻田经济效益,粮农采用水早结合、粮经结合、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等多样化、多熟制的耕作制度,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粮经结合的主要模式
  草莓—早稻—晚稻 1992年,彭桥乡桃园村两农民于11月中旬连作晚稻收割后种植草莓,5月25日草莓采收后种植早稻,8月初早稻收获后插种晚稻。1996—1999年,横河镇累计推广该模式1133公顷,平均每公顷草莓、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为17475千克、6390千克、6495千克,总产值76740元。草莓、早稻选用早、中熟品种是关键,同时要培育壮苗,增加密度。
  茭白—茭白—晚稻 1987年,鸣鹤镇七三房村一农户试种茭白0.1公顷,当年茭白每公顷产量15000余千克,次年收13500余千克。茭白收后种植晚稻,每公顷产量6375千克。1997年鸣鹤镇推广该耕作制233公顷,占全镇水稻总面积18%每公顷收入37500余元,产稻谷3750千克。茬口安排:两年三茬一轮换。头年4月上旬种植茭白,7—8月收获,次年5月底6月初继续采收,7月底8月初种植晚稻。茭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收获。
  油菜—早稻—芹菜 1995年,周巷镇井亭庵村一农户,早稻收割后试种芹菜,每公顷产值8.4万元,逐渐形成“油菜—早稻—芹菜”的种植方式。1999年周巷镇推广100公顷,每公顷收油菜籽1650千克、早稻5700千克、芹菜46500千克,产值70500元,比“油菜—早稻—晚稻”种植方式产出的19350元增收51150元。茬口安排:头年10月初播种油菜,11月中旬移栽,次年5月上旬收获。早稻4月初播种,5月上中旬移栽,7月25日前收割。早稻收获后抢墒开沟播种芹菜,9月20日前后开始收获。早稻须选用早中熟品种,并培育壮秧。
  油菜(大麦)+西瓜一晚稻 1998年,崇寿镇周羊村一农户采用“油菜—西瓜—晚稻”种植方式,每公顷油菜、西瓜和晚稻产量分别为2100千克、52500千克和6000千克,总收入59550元。1999年,崇寿镇推广该模+式27公顷。茬口安排:头年11月移栽油菜,4月20日左右油菜行间套种西瓜,西瓜收获后种植晚稻。油菜移栽时须预留西瓜种植行埭。
  草(养鹅)一单季晚稻 1995年,鸣鹤镇大三房村一农户在单季稻收割后播种黑麦草养鹅,效益较好。1998年全镇推广该模式3.3公顷,平均每公顷收晚稻8415千克,产黑麦草121.5余吨(可饲养肉鹅1500只)。茬口安排:10月底前单季晚稻收割后播种黑麦草,次年黑麦草长到70厘米左右高(拔节前)时收割,一般收2~3次。6月下旬翻耕种单季晚稻。单季晚稻选中早熟品种,并及时播种黑麦草。
  马铃薯—早稻—连作晚稻 1992年,匡堰镇乾炳村一农户采用“马铃薯—早稻—连作晚稻”种植方式种植0.13公顷,当年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2500千克、5250千克和6000千克。1993—1995年,该村累计推广该种植模式67公顷。茬口安排:1月下旬至2月初播种马铃薯,5月上旬移栽早稻,8月初插种晚稻。马铃薯选早熟品种,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草莓+西瓜一晚稻 1991年横河镇天香桥村一农户在草莓行间套种西瓜,西瓜收获后种晚稻,折每公顷收入15万元。茬口安排:头年晚稻收获后种植草莓,5月中旬草莓行间套种西瓜,7月底8月初西瓜收后插种晚稻。种植草莓时应留足西瓜行埭,同时育好西瓜壮苗。
  第三节 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演变
  早稻 1988年以“二九丰”为主。1991年筛选出“浙辐9号”接替“二九丰”。1993—2003年以“嘉育293”为主。2004—2008年以“嘉育280”为主。其间曾种过“嘉早935”、“嘉育143”、“浙辐762”、“G87-73”、“舟903”、“浙733”、“加香2号”、“甬籼57”等品种。
  晚稻 1988—1992年以“秀水11”为主。1993—1999年以“宁67”为主。1999—2006年“甬粳18”和“丙96-42”为主栽品种。2004年以“秀水110”、“优1号”、“嘉优1号”为单季晚稻主栽品种。2007—2008年为“秀水09”。其间曾种过“丙1067”、“台202”“嘉花1号”“优2号”、“甬优3号”、“农402”、“93-207“浙湖3号”、“丙861”、“秀水13”、“甬优6号”、“秀优5号,”和“甬优8号”等品种。
  糯稻 栽培面积较少,种过的品种有“祥湖25”、“祥湖84”、“90-251”、“甬糯114”、“绍糯119”、“绍糯97-14”、“台糯1号”和“甬优5号”等。
  水稻主要品种简介
  浙辐9号 由浙江农业大学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和余杭县农科所用IR50/44-1086选育而成的早籼稻品种。全生育期108~110天。1989年引入。株型紧凑,高80~85厘米,叶片挺而长,剑叶上举,色深绿。穗长20厘米,每穗110粒,实粒96.5粒,千粒重21.5~23.3克。米质中等偏上。该品种耐寒性好,秧龄弹性大,分蘖偏少,耐肥抗倒,后期青秆黄熟,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每公顷产量5880千克。
  嘉育293 由嘉兴市农科所用浙辐802/科庆47//二九丰///早丰6号/水源287////HA7选育而成的早籼稻品种。全生育期约105天。1991年引入。株高75~80厘米,茎秆粗壮,每穗100~105粒,实粒8090粒,千粒重22.5~23.0克。该品种秧龄弹性大,分蘖力中等,成穗率约65%。耐肥抗倒,成熟期抗高温。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白背飞虱。每公顷产量约6075千克。
  嘉育280 由嘉兴市农科院用嘉育293/Zk787选育而成的早籼稻品种。全生育期约108天。1997年引入。株型紧凑,株高约75厘米,每穗95粒以上,结实率约80%。千粒重24.5~25.0克。出米率80.8%米质中等。该品种分蘖力中等,耐肥抗倒,青秆黄熟,感稻瘟病。每公顷产量约6375千克。
  秀水110 由嘉兴市农科院用嘉59天杂/丙95-13选育而成的晚粳稻品种。全生育期约140天。2000年引入。株型紧凑,稻面清秀,株高约90厘米。茎秆粗壮,单株17~18叶。每穗110~120粒,结实率约90%,千粒重25~26克,米质较优。该品种分蘖力较强,较抗稻瘟病。每公顷产量约8100千克。
  宁67 由宁波市农科所用甬粳29/秀水04选育而成的晚粳稻品种。全生育期约137天。1991年引入。基部节间短,株型紧凑,叶鞘包节,茎秆硬韧。前期叶色淡绿,后期转色清秀,功能叶寿命长。每穗73粒,结实率90.4%,千粒重26.9克。米质优。该品种感光性强,分蘖略低于“秀水11”。秧龄弹性大,较耐迟栽,耐肥抗倒,较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和纹枯病,不抗白背飞虱。作连作晚稻每公顷产量约6000千克,作单季稻每公顷产量约7950千克。
  甬粳18 由宁波市农科所用丙89-84//甬粳33/甬粳23选育而成。全生育139天,属中熟晚粳稻品种。1998年引入。半矮生型,作连作晚稻株高80cm作单季稻株高98cm。茎秆粗壮;功能叶寿命长,剑叶挺,叶鞘包节。半弯穗,每穗96粒,实粒87.5粒,,千粒重28克,米质佳。该品种感光
  性较强,根系活力强,分蘖中等,青秆黄熟,抗倒。较抗稻瘟病、纹枯病和青枯病,易感稻瘟病和受蚜虫危害。作连作晚稻每公顷产量6300千克。
  甬优3号 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用甬粳2号A/K1863选育而成。作单季晚稻全生育期146天,属粳型3系杂交水稻。2003年引入。半矮生型,株高约110厘米;中部叶较挺,叶鞘包节。每穗133.4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9.4克,米质较优。该品种发根力强,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稻虱。每公顷产量8400千克。
  台糯1号(原名“台99-50”) 由台州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用86-426/丙665///91-158//甲农糯/85-79复交选育而成。全生育期作连作晚稻约140天,作单季稻152天。2004年引入。株型紧凑,属半矮生型。株高90~100厘米,茎秆坚韧,每穗110粒,结实粒85%以上,千粒重26.5克。米粒白净,糯性好。该品种分中等,耐肥抗倒,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每公顷产量8250千克。
  第四节 水稻栽培
  栽培方式
  育秧移栽 20世纪80年代用水秧田和半旱秧田育秧。1992年,掌起镇乐家村早稻采用旱地育秧,面积1350平方米,每公顷产量515千克,比水育秧增产4.3%。1993年在全市推广。1999年旱育秧移栽面积820公顷。2000年,早稻面积减少,旱育秧面积减至6.7公顷。2001年,单季稻推广直播,不再采用旱地育秧。旱育秧选肥沃疏松旱地,菜园地尤佳。翻耕、施肥、整地后,按畦宽1.2~1.7米开沟,灌水至饱和,平整床面后播种,每平方米用种150~240克,盖细土再搭架覆膜,其他管理同常规育秧。
  抛秧 用塑料秧盘培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移栽时从盘中拔出秧苗,均匀地抛撒到大田,农民不再弯腰插秧,省工节本,且抛秧密度达到一定标准后,也能增产。1988年,市农业局粮食股在田央乡上田央村试验成功后推广。1989—1997年累计推广453公顷。1998年,市政府对抛秧技术实施经济补助,1999年达1000公顷。2001年后,以种植单季稻为主,种植季节宽松,抛秧技术不再采用。2008年早稻面积增加,抛秧技术恢复,早、晚稻合计抛秧100公顷(表42)。
  直播 1994年匡堰镇吴江村和市水稻良种繁育场试用直播技术种植早稻,即直接把浸种后露白的谷种播入大田,面积1400平方米,每公顷产量6311千克,比育秧移栽增产6.5%,且省工省力。1995年在早稻生产中推广。1998年在单季稻生产中应用。1995—2001年,全市累计直播稻2171公顷。2001年,横河镇堰南村改手工直播为机动喷雾机喷播,面积0.67公顷,折每公顷单季稻产量8250千克,比育秧移栽增产7%,节省工本60元。2008年全市水稻直播1813.33公顷,其中用机动喷雾机直播1200公顷(表4-3)。水稻机械喷直播技术应用推广获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一等奖。
  喷直播方法:翻耕前用“草甘膦”灭除农田杂草,然后整畦开沟,耥平田面,将露白种子稍经沥干后装入机动喷雾机药筒喷播,常规稻每公顷用种量37.5~45.0千克,杂交稻22.5~30.0千克。播后塌谷入泥。2天内再用“幼禾葆”或“直播净”等除草剂除草。
  施肥
  1987年,绿肥田早稻、春花田早稻和连作晚稻每公顷施标准肥分别为36.8吨、36.0吨和34.5吨,其中有机肥用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42.9%、17.5%和9.0%。1990年后总施肥量增加,但有机肥用量减少。2001年后,以种植单季稻为主。因单季稻营养生长期比双季稻长一个多月,个体发育好,增产潜力大,施肥量适当增加,其中基肥比双季稻增加20%以上,迫肥增加10%,肥料总量中磷钾肥增加5%。1992—2008年,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每公顷施标准肥分别为44.1吨、47.4吨和63.4吨。施肥采用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看苗补施穗肥的方法。
  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一般采用自然落干法,即灌一次水,等落干后再行灌溉。1993年前,在水稻分蘗末期采用一次重搁的方法。由于搁田标准难掌握,搁田时间往往滞后,达不到重搁要求。1994年后,搁田时间提早至返青后,并改一次重搁为多次轻搁,即每隔一星期左右搁一次田。既利于水稻根系深扎,又便于农户掌握应用。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