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棉花面积与产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0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棉花面积与产量
分类号: S562
页数: 2
页码: 159-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50年-2008年棉花种植棉结统计概况和产量增长情况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经济作物 棉花面积

内容

1950—1987年年均植棉27067公顷,占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共产皮棉73.87万吨。其中1964年种植31013公顷为最多,1984年总产39399吨为最高。1986年被农牧渔业部定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被商业部批准为出口棉基地县。
  1988—1989年,全市平均植棉18793公顷,总产11120吨,种植面积虽比1987年有所回升,但与1985年相比面积和总产分别减少29.6%和47.9%。
  1990—1992年,,为保证棉花供求平衡,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提高棉花价格和实行棉花调出调入包干办法的通知》精神,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实行棉花与粮、油、肥、农药挂钩政策。慈溪市政府出台棉花生产扶持政策,市农技部门推广植棉技术,实施棉花“双百棉”(皮棉亩产200斤)工程和“百里十万一百五”(百里植棉带内10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50斤)工程,面积和产量回升。3年平均植棉20484公顷,总产20412吨,较前两年平均面积和总产分别增长9.0%和83.6%。
  1993—1998年,省政府减少对慈溪的棉花合同定购任务,加之农资价格上涨,植棉比较效益下降,棉花生产重现滑坡。6年平均植棉15654公顷,总产12910吨,比前3年分别减少23.6%和36.8%。
  1999—2008年,国家开放棉花市场,农民按市场需求择种,植棉面积直线下降。10年平均植棉4321顷,总产4773.6吨;最低的2004年仅3207公顷,总产3744吨(表3-1)。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