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常年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01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常年气候
分类号: S162
页数: 8
页码: 43-5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划的气候的常年气候,慈溪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温暖湿润,气温变幅小。雨量、光照充足,降水分布不均。日照、温度及降水有地域差异。
关键词: 农业史 慈溪市 气候

内容

慈溪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温暖湿润,气温变幅小。雨量、光照充足,降水分布不均。日照、温度及降水有地域差异。
  四季
  春季 1988—2008年,平均入春日为3月30日春季长79天。入春最早的1990年为3月9日最迟的1996年为4月16日。入春后,天气转暖,但仍有冷空气南下。1991年4月2日最低气温0.9℃,2004年4月21日最高气温35.6℃。4月后易出现“倒春寒”1988—1996年出现6年共7次,造成作物苗期冻害。1997—2008年未出现“倒春寒”。春季雨水逐渐,增多,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约占全年的27%和31%。春季常出现冰雹。
  夏季 平均入夏日为6月17日夏季长95天。入夏最早的1997年为5月25日最迟的1995年为7月6日。6月中旬至7月上旬,常出现连阴雨、暴雨、冰雹和龙卷风,时有洪涝灾害。常年6月14日入梅,7月9日出梅,梅雨期平均25天,平均降水量243毫米,为年降水量的18.3%。7月中旬至8月上旬晴热干旱,局部地区有雷阵雨,俗称“伏旱”持续25天左右。2003年7月17日最高气温达40.6℃。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有暴雨和特大暴雨,历年平均降水量178.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3.5%。
  秋季 平均入秋日为9月20日秋季长63天。入秋最早的1994年为9月11日最迟的2006年为10月23日。秋分后,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相差甚大。2005年9月21日最高气温35.8℃,1992年11月21日最低气温一0.1℃。降水减少,秋高气爽,晚秋偏旱。1988—2008年平均降水量,9月下旬为37.9毫米,10月下旬为25.4毫米。2006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总降水量仅32.9毫米。
  冬季 平均入冬日为11月22日冬季长128天。入冬最早的1992年为11月8日最迟的1994年为12月2日。1月最冷,1988—2008年平均气温4.9℃,平均最低气温1.6℃其中1,991年12月30日最低气温为一7.4℃。2000—2003年连续四年暖冬,其中2002年1月平均气,温6.9℃,比常年高2.0℃。冬季偏旱,历年12月平均降水量48.2毫米,为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月份。冬季盛行西北风(表1-11)。
  日照与辐射
  日照 1988—2008年,年均日照1846.9小时,日照百分率43.6%,分别比1954—1987年年均日照少191.5小时和3.4个百分点。日照最多的1988年2121.4小时,最少的2002年1468.2小时。分月日照时数7月最多,历年平均236.8小时,1988年7月达313.6小时,日照百分率73.1%;1月最少,历年平均97.8小时,2002年12月仅34.7小时,日照百分率11.0%。年际日照变化:1988—1990年1966.8小时,1991—2000年1845.8小时,2001—2008年1803.2小时。日照时数西部略高于东部,平原略高于丘陵山区。
  太阳辐射 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12千卡/平方厘米,其中直接辐射63千卡/平方厘米,散射辐射49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量5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辐射量7月最多,为146千卡/平方厘米;12月最少,为5.8千卡/平方厘米。
  温度
  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 1988—2008年,年平均气温17.0℃,比1954—1987年年平均气温16.0℃高1.0℃。1992年最低,为16.0℃;2007年最高,为18.6℃。7月平均气温最高,历年平均为29.1℃,2003年7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40.6℃;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4.9℃,1991年12月3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一7.4℃。1988—2008年,气温≥35.0℃的高温天气年平均有23.7天,比1954—1987年平均多10天左右。2003—2008年,高温天气均超过30天,其中2003年达46天。气温≤0℃的寒冬天气年平均有21.3天,比1954—1987年平均少10天左右。(表1-12、表1-13)。
  地区气温差,平原地区基本相同,丘陵地区随高程上升而下降,以瘦尖山—樟树一线为界,分两个小气候区,横河一带垂直高程平均递减率0.6℃/100米。观城、龙山一带垂直平均递减率0.5℃/100米。
  地温 1988—2008年地面年均温度18.0℃。7月最高,为31.7℃,1992年7月30日极端最高地面温度68.9℃;1月最低,为5.1℃,极端最低地面温度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1991年12月29日最低地面温度﹣9.4℃。地中年平均温度17.4℃~
  17.6℃。深度间变化不大,年变幅随深度加深而缩小。平均年较差离地表5厘米深处为24.1℃,10厘米为23.3℃,15厘米为22.8℃,20厘米为22.4℃。
  降水与蒸发
  降水量 1988—2008年,年均降水量(含雨、雪、冰雹,下同)1346.3毫米,比1954—1987年平均年降水量1272.8毫米多73.5毫米。1993年最多,为1705.8毫米;2003年最少,为944.3毫米。年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的旱年有2003年,大于1600毫米的涝年有1989年、1993年和2002年。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春雨、梅雨、秋雨和伏旱、秋冬旱互相交替。1988—2008年,降水最高峰在8月,平均195.8毫米,占全年的14.5%,其中1993年8月降水371.8毫米,21年中有3年降水量大于300毫米。降水次高峰在6月,平均降水量192.6毫米,占全年的14.3%,其中1994年6月降水468.3毫米,21年中有3年降水量大于300毫米。降水量的地区分布随海拔下降而减少。蹋脑岗附近为全境最大雨量中心,平均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表1-14)。
  降水日数 1988—2008年,年平均降水日为145.6天,与1954—1987年平均146天相近。1989年最多,为166天;2003年最少,为124天。年际差42天。一年中3月最多,平均15.0天;10月最少,平均8.4天。南部丘陵地区较平原地区稍多。暴雨日,1988—2008年有74天,平均每年3.5天。最多的1993年有9天。每年6月、8月因受梅雨和台风影响,出现暴雨的频率最高,平均每年1.9天(表1-15)。
  蒸发量 1988—2008年,年均蒸发量1492.3毫米,比降水量多10.8%。其中7月蒸发量最大,比同期降水量多89.9%(表1-16)。
  霜、雪、冰
  霜 1988—2008年,年均有霜38.7天,比1954—1987年年均多3.8天。1995—1996年最多,为55天;1998—1999年最少,为28天。有霜日集中于12月至次年2月,以1月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初霜期历年平均出现在11月22日;2002年出现在11月5日,为最早;2006年出现在12月17日,为最晚。终霜期历年平均出现在3月24日;1999年出现在3月1日,为最早;1988年出现在4月15日,为最迟。历年平均无霜期242天,最长的2006年为277天,最短的1988年为210天。
  雪 1988—2008年,年均雪日3.4天,比1954—1987年平均少3天。1988年有9天,为最多;1995年、2001年和2007年无降雪。平均初雪期1月14日,2002年12月25日为最早,2006年2月4日为最迟。平均终雪期2月7日,1991年1月5日为最早,2005年3月12日为最迟。降雪日以1—2月为中心呈正态分布。2008年2月2日19时55分最深积雪达25厘米。
  冰 1988—2008年,年均结冰日为29.0天,比1954—1987年平均少8天。1995—1996年最多,为54天;2006—2007年最少,为15天。各月结冰日数以1月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历年平均初结冰日为12月6日,1995年11月9日为最早,2007年12月31日为最迟。平均终结冰日为3月5日,2006年2月4日为最早,1990年4月2日为最迟。历年平均结冰期90天;1995年11月9日至1996年3月19日结冰131天,为最长;2006年12月17日至2007年2月4日结冰50天,为最短。
  风
  风向随季节变换。冬季盛西北到北风,夏季盛东到东南风。春季转夏季风早,秋季转冬季风稍迟。全年以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7米/秒,风速变幅2.1~3.4米/秒。各月平均风速2.5米/秒(10月)~2.9米/秒(3月、8月)。全年大风分布较均匀,平均8.1天,7月、8月略多,2月最少。2007年8月3日瞬间极大风速达36.9米/秒(12级)。
  农业气候
  1988—2008年,全年气温0℃以上平均为358.7天,占98%,最短的1999年为352天,春花作物冬季停止生长的现象不明显。棉花、水稻等夏季作物生长所需10℃以上气温,平均为235天,占65%,最短的1996年为216天。活动积温平均5045.5℃,80%保证率的积温4950℃,略低于水稻三熟制的要求指标(5300℃)。连作稻安全生长期气温(15℃~20℃)历年平均初日在5月1日终日为10月2日持续157天,活动积温3758℃,比连作稻生育期140天、所需积温3600℃虽略高,,但因年间气温变化,,安全齐穗仍有一定风险。太阳辐射光能利用率,早稻约1%,其他作物约0.5%。大麦、棉花轮作制为0.53%,丰收年可达0.74%。大麦、水稻耕作制为0.82%,丰收年可达1.1%。光温效率6—9月接近1.00,12月至次年2月仅0.2。光温同步为作物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较好条件。旱作的平均相对光温效率0.56,4—6月0.77,2月及9—10月0.50,总变幅0.21。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